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却不知道,当绕过了“家门口的汉子”时,让一个人悄没声地跟上啦。
这个人可真正是个家门口的汉子。
他叫天亮。三十五岁,没娶上媳妇,一个人过,光棍儿,是个懒人,二流子……
凭这么个人就没法叫五爷利索啦。
两句话就能把天亮三十五年的经历说得清清楚楚:念了五年本村小学。爹妈死了,他就当了社员,砸上坷垃了。大概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他的经历还只能是这么两句话。
他没说上媳妇,主要是因为名声不好:懒。庄稼人最不能原谅的是男人的懒,女人的馋。何况他不仅懒,还有点不正经。
天亮每晚都要在村里四下巡视呢。他要摸清村里的闺女媳妇们有什么不规行为。媳妇们是不是有人在打“野味儿”,闺女们都在和什么人谈恋爱,在什么地点相会,做了什么动作。也都要心中有数,都要管。他躲在暗处,身旁放置一些土坷垃,准备随时向他监视的目标投过去,发出警告,他最气不过那些伤风败俗的动作。每晚,他都要把自己的工作进行到肚子叫了,才怀着愤懑和不满足的情绪回去睡觉。
最近,他对五爷家的媳妇很不放心,便列为自己巡查的重点。这就合该五爷的事要暴露了。其实,五爷头一晚去山里的行动就在他的目光之下。他没在意,他对老头子的事儿向来没啥兴致。可后来他见得多了,就有些起疑,觉得其中必有蹊跷,就决计要弄个水落石出。
他就这么跟上了五爷。
今晚的月亮亮些了。整个山野也亮些了。却没有亮透,还是朦朦胧胧的。峡谷里更暗些,像曾经被火烧过了似的。风照常歇息了,大山上下万籁俱寂。
天亮轻轻松松地跟定五爷。他干这个可没说的,有足够经验。何况今番跟的又是一个迟钝的老头子。他挺放肆,跟得很近,顶多二、三十步距离。有一点他却想得周密,把步子合着五爷步子的节拍,让脚步声合二为一。
五爷真该后悔:他应该转头向后看一看,前几夜他是看的。没出事,他一定是松怠了。就这么叫天亮顺利地跟到目的地。
五爷没停歇便开始耙地了。他一向爱干耙地这活。坑洼不平的地面在耙子下变得平坦细腻,会在心里荡起一种喜悦,一种快感。耙地却是很累人的,甩起膀子拖拉沉重的泥土,身体要大幅度前后摆动,节奏很快,没有喘息之机,要劳动全身每块肌肉和关节。
很快,五爷已经微微喘息起来。
天亮躲在一墩槐树条子后面,向地里望着。他已经很明白五爷要干的事情了。心里觉得好笑又好气。这老头儿倒真有胆子寻好事哩。他琢磨得上前去搭个腔,叫他知道啥事都是瞒不过天亮的。他从槐树墩子后面晃晃悠悠地走出来,嘴里瞎哼哼着:
五月里槐花白又香哟,
光棍哥山沟沟里头去放羊,
秋天那个把羊卖了去呀,
娶回个活泼泼的小姑娘。
五爷忽听有人在唱这老辈子的歌调,吓了一跳,脑袋差点儿炸开。在深夜,在深山旷野,还有这古里古怪的调门,是人还是鬼?他懵了。极度恐惧地顺着声音看去,是一个黑黝黝的人影向他走来。
“谁!?”他倒退一步,不由己地大喊。
“我呢,五爷,天亮。”天亮漫不经心地应着,又一边哼着一边走过来。
他认出是天亮。这狗东西!他在心里恨恨地骂道。刚才由恐惧绷紧的全身的关节和肌肉,现在却一下子像散了架,他知道他的事完了。彻底地完了。
天亮不看他,却煞有介事地向地里四下瞅着。他的脸迎着月光,暴露着他那副得意扬扬的神情。
这狗娘养的!五爷在心里咒骂。两手像铁钳似地握紧着铁耙柄,却禁不住打颤。他真想一耙子把这狗东西砸进地里去。
天亮转向他,口气认真地说:“五爷,你行啦!”
他没听懂。
“你行啦”
“……”
“你行啦,五爷,这道行啦。”
他不屑理他,心里却像有把刀在搅:完了,这遭真完了,这狗东西……他知道前功尽弃了。
天亮是这世上他最仇恨的人。
“有亩数吧,五爷?”天亮问。
“不知道。”他把头转向一边。
“差不离儿。”天亮说,“夜里看大,没一亩也有八分。”
他不吱声。可气这狗东西还有点眼力。
“五爷,你打算种啥呢?”天亮又问。
“不知道。”
“依我看,栽地瓜,保险。”
他在心里哼了声,你小子心里狗明白,可就是不干正经营生。
“听我的,五爷,就栽地瓜。”
他还是不搭理他。
天亮有些知趣了,说:“五爷,你干吧,我四下遛遛。”他说着走出地,踱来踱去地在树棵子间转悠起来。
五爷闹不清他想干啥,眼光一刻也没离开月光下那瘦螳螂似的长身影。
天亮幽灵似地在昏暗的谷地里游荡着。
后来,他吸起烟来,烟头一亮一灭的,五爷就像看见他在眨巴着眼睛想主意。
月光下的山峦,一切都凝固了。
五爷定定地站着,监视着那幽灵的动向,他觉得累极了,就像接连着干了一百年活,他用力拄着铁耙子柄,支撑着像要陷进地里去的身子,脑袋里涨得本木的。
天亮又走到这边来了,他走到五爷跟前,用亲热的口气说:“五爷,我告诉你个事。”
五爷不知道他要卖啥膏药,却听着。
天亮说:“我夜里常出来遛达,经管一些事儿,村里的事都瞒不过我,我看见有人从仓库里往家搬粮食……”
哼,这还算什么稀罕事吗?看不到也想得到的,不新鲜。他没好气地说:“你告嘛!”
“咱不告,告了我倒楣。”天亮挺有数,“这年头,谁的爪子大谁吃。”
停了一会儿,天亮又问:“五爷,你知道那主是谁?”
“不爱管!”
“你知道?”
“不爱管!”
“我又不爱管,可心里气不过,就从黑影扔过去一块坷垃,想吓吓他,可你猜怎么的?人家不怕,火了,回头就骂上了:“奶奶个熊,有种的站出来!’这世道真邪了,偷东西的敢叫上眼的站出来,咱可不站出来,算没种,行了吧?奶奶个猴,真他妈的欺负人……”
五爷没说话。
天亮叹了口气说:“夜里真他妈的有好光景看。”
五爷还是在心里憎恨天亮,不愿和他磨牙,反正地是瞎啦。狗日的!
他扛起耙子要走。
天亮一怔,忙问:“哎,五爷,你怎么走呵,地还没耙完哩。”
“不种了!”他火辣辣地说,“算我倒楣!”
“你这是何必呢,五爷?辛辛苦苦地开出来,白扔啦……”
五爷转头看着天亮,突然问道:“你不告我?”
天亮一副惊讶的样子:“我告你?这是什么话?我天亮就这么缺德吗?我……”
“你不说出去?”
“不说。”
“真不说出去?”
“我起咒,说了烂舌根!”
五爷将信将疑地盯着天亮在月光下煞白的窄脸儿。这小子会这么善吗?
“五爷,你只管种吧,这一不是偷,二不是抢,比从仓库里搬的那主光明,那主给他地也不种哩。”
五爷点了点头。不由透出一口气来。
“五爷,你种吧,我一定保密,决不让外人知道。”天亮再次下保证。
五爷“嗯”了声。
“我走了,五爷,别耽误你干活,你干吧。”天亮说着走出地,没走多远又回过头对五爷嘱咐:“五爷,往后来这儿的路上,得转头看着点儿,不得不防。”
五爷“嗯”了声。
“如今都是望人穷哩。”天亮说完便走了。
五爷长久地望着走远的天亮,直到那螳螂身子落进山梁子后面……
他心里还像压着一块铅,沉甸甸的,可他还是强迫着自己把地耙平了。
5
天气渐暖了,大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白色斑点早不见了踪影。天空也总是万里无云,澄蓝澄蓝的。日头像在弥补整整一个冬天对这里冷漠的过失,加劲儿地往下烤晒。却不知帮了倒忙,旱象愈来愈严重了。
清明那天,第一场春雨终于在人们的渴盼下降落了。世界像完结了一件大事,松弛下来。一夜之间,整个山野面目一新,到处呈现出蓬蓬勃勃的绿色。似乎从天而降的不是雨水,而是绿色的油彩。
布谷鸟也颇知时节地叫起了“播谷”,一声连着一声。
人们的确是在“播谷”了。尽管播得无精打采。五爷赶一头牛在田里犁沟,后面的一大帮子人往沟里撒种,埋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在地里干活总是打不起精神,也弄不清这地究竟是给谁种的。庄稼总是长不好,年年如此。可即使长好又与他有多大关系呢?“够不够,三百六。”何况还常常分不到这个数,认真计较起来,这地里的庄稼还不及山里的草与他的关系大些,直接些……
他心里惦记的是他那八分黑地,眼下,唯有那才是他的希望,一线战战兢兢的希望。他一边赶牛犁沟,一边不时朝山里的那个地方望去。他看不到那山旮旯里的地,甚至连那道山梁子也看不见,可他还是忍不住频频侧目。自那晚耙地让天亮看见后,他就再没去那块地了。他恐惧不安,他总信不过天亮向他许下的诺言,他知道他没正经德性。他想,要是天亮丧天良把他告了,队干部很快就能找到他头上,接着就会整治他,一点儿也不会客气。其实他也没得罪过哪个干部。他想过,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破老头子,就是成心想得罪人又能怎样呢?他只是脾气倔,倔脾气的人是不用做什么事就会把人得罪了。那次他去大队打条子卖猪,书记在旁边说:“五爷,就便把我圈里的也推去吧,叫小顺子跟着(小顺子是书记十六岁的儿子)。”他没吭声就走。他觉得这事儿没大说道,小顺子长得膀大腰圆,别说推车,就是扛也把猪扛去了,怎么倒要他这个老头子推,他跟着?他没干。后来书记对他就没好颜色了。他若是犯了事儿,能指望有好果子吃吗?他有数,不会有他的好果子吃。所以他成天提心吊胆的,夜里也睡不安稳。夜里他是搂着小孙子睡觉的,他怕老是翻身把孙子弄醒,就尽量忍着,可一会儿就觉得浑身累极了,还得翻个身。后来就迷迷糊糊地睡了。他一向是不做梦的,庄稼人的脑子连在白天里都派不上用场,夜里还有啥可翻腾的?可现在他就不断地做起梦来。几乎全是可心的好梦,可醒过来后又有些不安,因梦都是反着的。吉梦并不是吉兆。有一夜他竟做了一个百思不解的梦,他梦见自个儿和小孙子一块儿去那八分地里刨地瓜,晴天白日,大摇大摆地去了。地瓜长得真好,刨出来的一个比一个大,有的就像孙子的小枕头。不一会儿满地都堆满了地瓜。小孙子高兴得又蹦又跳,使劲地啃地瓜吃。吃着吃着竟忽然长起个来,眼瞅着长成个半大小子,可还是不停地吃,不停地长,一直长成一个大小伙子。聪俊聪俊,满脸红光。他觉得甚奇,不转睛地看着。不料这个突然长大的孙子却向他发号施令起来,命令他把地里所有的地瓜都堆到一处,他似乎觉得应该这样,就这么做了。把地瓜堆成一个丘岗似的大堆。这时,孙子满意地笑了,还褒奖地拍拍他的肩膀。然后从地上拣起那把砍瓜蔓子的镰刀(就是他砍草用的新月形镰刀),举在手中,说了声:“看刀!”便向瓜堆砍去。一阵乱砍,只砍得瓜屑四溅,满天纷飞,降下来的瓜屑很快把他掩埋着。他又急又气,一面挣扎着不被埋掉,一边向孙子大呼:“住手,畜生!”孙子果然停止砍瓜,却挥镰凶狠地向他砍来,吓得他大叫一声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他连忙擦火点灯,看他的孙子,他在灯光下端详着,孙子睡得甜甜的,像个小猫似的,轻轻地打着呼噜。也没有长大。他渐渐心定,只是盯着孙子的小脸儿想:就是这小崽子要拿镰刀砍我吗?我一心要拉巴你,你却要砍我,真是岂有此理……这个梦很伤他的脑筋,猜不透究竟主凶还是主吉。这一夜他再没有睡着。
——他就这么心神不宁地等待着厄运临身。半个多月过去了,居然没有什么事端,干部没向他传讯,群众中也没有传言。他还是照常赶牛犁沟。难道天亮真的守了信用?守口如瓶?兴许是的。有时在街上或地里碰上天亮,天亮还是五爷长五爷短的怪亲热,一点儿不见有做亏心事的样子。有时还神秘地对着他的耳朵说几句关切话:“五爷,地好种了,别误了节气。”“听我的,就栽地瓜。”“可得有点警惕性啊!”他渐渐安了心,不觉对天亮生出一些感激之情来。
连天亮这样不称职的庄稼人都晓得节气的重要性,他五爷会不晓得吗?是呀,不能等啦。得赶紧往地里送粪。他曾经对送不送粪有过犹豫,起初,他觉得不送得了,送粪实在要担风险,一趟一趟地往山上挑,难免不会再让什么人看见,那就得不偿失了。再一方面,这块地闲了许多年,也会有些肥力。可最后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送粪。种地不送粪,这不是庄稼人的作为,再说也对不住庄稼,糊弄庄稼缺德。
·1·
尤凤伟作品
山地
6
他把在梦中向他挥镰砍去的小孙子交给他的妈妈,他要开始送粪,就不能搂他睡了。为保险起见,晚饭后他打了个长盹,待夜深下去,村里无声无息了,他就起身走到院里。大门外的粪堆是不敢动的,那是给队上积的,不能动。再说也招眼。只有从猪圈里挑。他已经提前把粪从圈里撂在圈外面,他找来两个筐子,往筐里装粪。媳妇已经知道种黑地的事,听见公公起身的声音她也起来了,到院里帮公公装粪。从心里说,她不忍心让公公担惊受怕、没黑没夜地种这黑地,她曾多次劝说公公放弃,可公公固执得很,对她说不会出事的,那个两不管的地方会掩护他,不会让人怀疑。她清楚公公这样做全是为拉巴她和她的孩子们,心里万分地感激和疚痛。
装满了筐,她就悄悄开了街门,探头向外面看看动静,没有人。五爷就挑着粪筐出门了。他像每次出门那样,心里很紧张,今晚又挑着一副粪担,就更慌得不行,心里像有面鼓在咚咚地敲。脚步乱了,两个粪筐就不停地摆晃,摆晃得他的身子踉踉跄跄,直到转过“家门口的汉子”,他才松了口气,步子也放慢下来。
月亮圆缺轮转,天上还是个月牙儿,是个肥胖了些的月牙儿。天幕显得明净。也许由于绿色的覆盖,那座威武大山和它脚下的岗岭,却透不出亮光来,黑沉沉的,山路倒很分明,看得出很远。春风在夜晚是不大停息的,轻柔地抚过林子和山坡,温乎乎的。闻得见青草芽子那股浓烈的带苦味的香气。
挑着担子就更能感到山路的倾斜了。这条狭窄的路依傍着一道沟谷,向上蜿蜒,由于雨水的冲刷,路面呈凹槽型,凹槽里裸露着粗细不一的树根和石头,构成一道道天然的、不规则的阶梯,可以踏着这个阶梯往上攀登,防止脚下打滑。
他对外界的感觉很快便被担子压在身上的感觉取代了,他觉'文'得担子'人'在不断'书'递加着'屋'分量,像要把他压进地底下。开始,他只是感到与扁担接触的肩膀处压得很痛,火辣辣的,后来便向下传递:膀子、背、腰、大腿和小腿,无一处轻松。浑身的关节儿都挤压得紧紧的,发热、发木,胸中有一团灼热的气体急于喷发出来。
这算得是一个庄稼人吗?
咳,他有许多年没正儿八经地挑担子啦。自从小车在农村普及后,农民便不大挑担子啦,山地也有小车上不去的地方,多半用牲口往上驮……所以他才这么不适应,觉得累。再说,他也真正的不年轻了,胡子一大把的人,这副粪担够难为他啦。
要是能用小车推就不会这般吃力啦。他不止一次的这么想。尽管推车上山也不会有多么轻松。而现实却恰恰连车子也不允许他用。小车越不过那道没路的山梁子。当然,他还可以先用小车把粪推到山梁下面,再用担子挑过去,可他又考虑到小车在夜里会发出些声响来,也招眼,他就没办法不像眼下这么干啦。不光明正大的事儿干起来够别扭的啦。
其实他尽可放下担子歇一会儿,松弛一下全身的关节,喘口气。可他又不,一个劲地挑着往前走。他倒不是图早把粪挑到地里,而是出于一种深刻的习惯心理。庄稼人对于许多事物的观念,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独特而又莫名其妙的认识。这些观念经过千百年的因袭就形成一种被视为真谛的清规戒律,比如看待劳动,再沉重的活路也是不能出汗的,汗流满面的庄稼人被认为不是一个真正的庄稼人;挑担子换肩可以,而放下担子在路上歇息便是不光彩的,丢人的,是女人和孩子的作为,会给人留下耻笑的话柄……诸如此类。眼下,五爷一人行走在这深夜万籁俱寂的山道上,本不必担心会有人耻笑他的,可那种深深地熔铸于骨血中的意识,却不容许他放下担子,他甚至连这个念头也不存。
他艰难地向山上攀登着,频繁地换着肩。渐渐的,疲劳已经浑然一体了,他已经感觉不到哪个具体部位的酸痛,甚至感觉不到肩上还压着一副重担,担子似乎化整为零,变成无数个铅坠子均匀分布在全身各处;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在迈步向前,却像背后有人往上推送,推得他脚跟不稳,踉踉跄跄……
再后来,他竟失去了所有的感觉,没有酸痛,也没有疲劳,气也喘得匀了,身上的铅坠子也越来越减少,他觉得甚至轻松自如。他不知道这是疲劳达到极限后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只是高兴地想:这可好啦,这样一直挑到天亮也是不碍事的……
已经看到在月光下静静隆起的山梁啦。
7
他本想每晚送两挑子粪,但实际上是完全做不到的。那晚他把担子挑进地里,全身都瘫软了,和扁担、粪筐一块儿撂在地上啦。半天没爬得起来,真丢人啊。他也觉得奇在翻越山梁子时,什么都那么好,那么得劲儿,可撂下挑子就变成另外一个人,连他自己也撂在那儿了。
那只好每晚就送一挑子啦,好在季节还不算晚。再说他不能把全部气力在夜间耗尽,白天还要在队上干,队上正播种花生,他还是赶牛犁沟。他毕竟同那伙年轻人不同,干活总要尽心尽力。对于一个正统的庄稼人来说,偷懒便是可耻的,即使明知道干的是无效劳动,偷懒也不会心安理得。那伙年轻人呢,可不是这么想。他们在地里耍着玩着地干活,干一会儿歇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