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那位圣女声线、语调、神态与气质都与蕊儿有很大不同,可以说除了容貌以外,竟无半分相似之处。既然如此,那也没必要讲出来蕊儿徒添疑虑烦恼了。

    想到此处,朱由检不禁释然,又与蕊儿温存一阵,直至精疲力竭才罢。

    蕊儿一夜之内两度承欢,自是倍感幸福。朱由检已经累得快说不出话来了,她还眨着大眼睛憧憬地道:“这次王爷已经有了小郡主,可惜是个女孩。蕊儿这段时间听从玉怜姐姐的叮嘱,很注意调养内息,应该已经可以受孕了吧!王爷您也要努力,不拘是美凤、贞妍还是蕊儿,须得早日诞下男丁,才算圆圆满满呢!”

    朱由检不禁哑然失笑,心想蕊儿不管再怎么优秀,毕竟是个古人,难以跳出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旧思想。

    说到孩子,他突然醒悟道:“对了蕊儿,孩子还没取名字吧?我这个当爹的可要行使自己的权利,给闺女娶个既响亮又好听的大名!”

    蕊儿听了却摇头笑道:“王爷您忘了,皇室子孙取名自有规定,不是可以随便取的。太祖在世时,已虑及后世子孙蕃众,恐有重复,便为东宫及诸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每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首字为世字,次字则取五行偏旁,以‘火、土、金、水、木’为序,并报请圣上钦定。”

    朱由检这才知道,原来皇室取名还有这么大的规矩,便笑问道:“蕊儿不说,为夫还真是不清楚。照这么说,我这名字‘朱由检’也是按这个规则取的?”

    “那是自然。”蕊儿娓娓道来,“王爷一系原为燕王,太祖为燕王一系定的二十个字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自成祖以下,仁宗皇帝讳‘高炽’,宣宗皇帝讳‘瞻基’,英宗皇帝讳‘祁镇’,宪宗皇帝讳‘见深’,孝宗皇帝讳‘佑樘’。您看后面一字,不正是按‘火、土、金、水、木’的顺序排列么。”

    “那后面呢?”朱由检兴致勃勃地问道。

    蕊儿便接着道:“武宗皇帝讳‘厚照’,因武宗无嗣,宪宗皇帝之孙、睿宗皇帝之子以弟即位,是为世宗,讳‘厚璁’。接下来是穆宗皇帝,讳‘载垕音后’;神宗皇帝讳‘翊钧’,当今圣上讳‘由校’。这又是火、土、金、水、木的排列。王爷为圣上之弟,名为‘由检’,您的子嗣就该排到‘慈’字,次字则是以火为偏旁了。”

    朱由检听了,登时想起在民间传说中颇有名气的“朱三太子朱慈炯”,顿觉一阵不快。心想自己既然决意打破宿命,怎能还给自己的孩子套上这些条条框框,这样做岂非去迎合原来的历史。

    蕊儿何等聪明,已经看出朱由检似是对这个‘慈’字不太满意,便对他笑道:“但是上述取名方法只是针对男孩,公主与郡主取名则可以不受此限制。如果王爷不想给小郡主起带‘慈’的名字,也可自行拟取,然后给万岁上奏章。万岁批准后再发至宗人府,录入玉牒,名字才算取好。不过今后再添郡主,仍要首字相同,所以也不可唐突了。”

    “那敢情好!”朱由检拍手大笑道,“我就说嘛,给孩子取名就是当爹的事!嗯,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刚才还豪情万丈,可真轮到让他取名,朱由检却有点犯怵了。因为以他肚子里那点墨水,也就能起个“建国”、“胜利”之类的大俗名,女孩也顶多起个花啊凤啊之类的,均觉有失文雅。

    想了半天,他只得求助地对蕊儿道:“好蕊儿,为夫这两下子你也知道,还是你来帮我想个好名字。明天我只说是自己想出来的,也好露一次脸大家知道秦王不是不学无术之辈。”

    蕊儿拗不过他,只得歪头想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道:“我觉得小郡主的相貌集合了王爷与玉怜姐的优点,长大了必是个美人,不如首字就是‘美’吧。不过‘美’字稍嫌俗气,不如用同音同义的‘媺’字。至于次字,蕊儿希望她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就用此义,取名为‘娖音辍’如何?”

    “媺娖,媺娖…”朱由检虽然觉得这个名字稍有点怪,但想想蕊儿所言,寓意倒也不错,叫起来也很动听。此时他对蕊儿是言听计从,当即笑道:“就依蕊儿,为她取名‘媺娖’吧!”

第五百九十八章 全城大贺() 
<;!……开始……>;

    第二天天刚亮,秦王大病初愈、王府喜添千金的消息就在秦王庄全城范围内不胫而走,并且迅速传向泾阳县城和西安。

    众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因为大半年来,那个过去时时可以见到的平易近人的秦王殿下,突然变得深居简出了。虽然日子还是一样的过,但见不到秦王,心中总觉得空落落的。

    尤其是后来又传出秦王染上重病,百姓无不担惊受怕,生怕这位保护他们免遭屠戮、又带领他们走上康庄大道的王爷英年早逝,那恐怕好日子也就过到头了。

    今日突然传出喜讯,老百姓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悬了大半年的心总算放回了肚里。紧接着秦王府又传出命令:为庆贺小郡主降生,城中主要产业,如砖厂、兵工厂、纺织厂等,以及小学、幼儿园,一律放假三天,期间工资照发,全城庆祝。私人店铺如饭馆茶肆等则可照常营业,趁机大赚一笔。

    这下老百姓更是额手相庆,要知道自从秦王庄开创,那真叫百业待举,因此上至秦王朱由检,下至每一个普通工人,就没有一天闲下来的时候。虽然在有秦王庄之前,辛劳程度比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现在不一样的是,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光景也一天比一天好了,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闲暇的需求。

    朱由检对此也心知肚明。他知道这就叫“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各种需求从低到高排列,当生存、安全等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反之,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得不到保证,那“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了。

    休息日即是如此,这个在前世并不稀罕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根本不存在。对于老百姓来说,过日子就是每天辛勤劳作,不如此就无法维持生活。

    但是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秦王庄的老百姓手头渐渐宽裕了,再让他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地干,不但效率提升的空间越来越有限,还会影响消费。消费少了需求就少,需求少了生产也会受影响,算总账未必合适。

    因此朱由检以此为契机,先尝试着放假三天,以后再慢慢摸索合适的休假制度。至于前世较为流行的“二五制”甚至是“带薪休假”,朱由检连考虑也没考虑。因为时代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百姓的接受程度也不同。现在就七天歇两天,很多工作就会大受影响。

    而“带薪休假”这样的制度,根本就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得到。因为那是发达国家利用和技术优势掠夺不发达国家,积累了财富之后才能享受到的特权。

    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原来的发达国家受到了挑战,但国民习惯了“带薪休假”、“高福利”这样的懒散生活,必然会发生危机。简单地说,别人干活,你不干活,你还想吃香的喝辣的,那不扯淡么!这也是二十一世纪后,欧盟经济普遍不振的最根本原因。

    有这个前车之鉴,朱由检当然不会贸然推出放假制度。他打算除了过年之外,根据具体事由不定期地放假,这样也会给老百姓带来点惊喜。

    劳动人民是最善良淳朴的。听说他们最最爱戴的秦王殿下喜得千金,很多人都自发地前往王府祝贺。祝贺自然是没有空着手来的,百姓们虽然也没什么家底,但还是提着自家的鸡蛋、猪蹄等物热情地送来,还有些不少妇女给小媺娖赶制了小衣服、小鞋袜。

    为此王府不得不派出伊伊做为“接待大使”,专门答谢这些可爱的老百姓。伊伊再三致谢,并声明奉了王爷的口谕,只接受祝贺,谢绝一切贺礼。可老百姓哪里肯依,有不少人怕被拒绝,放下东西扭头就走,伊伊喊都喊不住,不一会儿贺礼就堆积如山了。

    这天秦王庄内外两城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秦王府内也毫不逊色。按照朱由检和蕊儿的吩咐,梅兰竹菊四姐妹负责府内的庆祝事宜。她们与十几位宫女一齐动手,张灯结彩,极近铺陈,把秦王府中拿得出手的、看着漂亮的东西全摆了出来。并且采购了大批酒肉蔬菜,从早上开始,厨房就开始忙活,为当晚的庆生大宴做准备。

    对朱由检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反常态了。过去他可是量入为出,一个铜板都恨不得掰开两半花。这次如此铺张,也是出于几点考虑:一是自己和李贞妍死里逃生,包玉怜又顺利产女,确实可喜可贺;二是提振秦王庄军民士气;三是借此机会召集忠于自己的部下,商议今后大计;四是故意把动静搞大,好让朝野全知道自己就呆在秦王庄,魏忠贤想向天启告状也就没有了证据。

    就在伊伊与四姐妹忙得不可开交之时,朱由检与蕊儿首先郑重地将包玉怜母女从那个偏僻的小院迎回原来的居所。在正房门口,朱由检抱着小媺娖,接受了王府全体成员的祝贺。

    俗话说母子连心,父子天性,这时的小媺娖已经不再排斥朱由检,反而乖乖地躺在朱由检的臂弯中,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盯着自己的父亲不停地打量。不知道哪里逗乐了她,小媺娖突然格格地笑起来,众人也都被这小家伙感染,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

    朱由检望着自己的女儿,责任感更加强烈。从今以后,他需要精心呵护的人又多了一个,并且肯定会越来越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如小媺娖这样的幼小生命不可胜数,可有多少因为家境贫寒而缺吃少穿,有多少因为没钱看病而过早夭折,又有多少因为无情的战火,刚一出生就成了孤儿!

    因此朱由检的眼神由慈爱渐渐转为坚定。小媺娖身上留着他的血,是他生命的传承;正是千千万万个小媺娖,将泱泱数千年中华文明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他有责任保护他们!

    想到这里,朱由检沉稳地传达命令道:“给延绥巡抚孙传庭及秦兵诸将、泾阳县令杨嗣昌、秦王卫指挥使林佑坤传去消息,要他们速回秦王庄议事!”

    <;!……结束……>;

第五百九十九章 盘点经济() 
<;!……开始……>;

    在孙传庭等人到来的这段时间里,朱由检首先向蕊儿和朱存棋了解了秦王庄的经济状况。

    现在秦王庄的几大产业已经慢慢步入正轨。首先是棉花种植和纺织业,去年夏秋两季,陕西地区一如既往地干旱少雨,这对喜旱怕雨的棉花生长倒很有利。在泾阳商帮的统一安排下,泾阳县纳入“土地改革”的五六万亩土地,绝大部分种上了棉花。秋季收获时,平均亩产在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之间,共计收获近一千万斤籽棉。

    朱由检对这个结果感到有些差强人意,因为在前世,棉花亩产应该在四五百斤,好的能达到千斤。相比这下,一百多斤的产量也忒惨了点。不过再一细想,这个时代一无化肥二无杀虫剂,泾阳又是第一次大规模种植棉花,能在全靠人力的情况取得一百多斤的产量,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一回生两回熟,今年再次种植,产量应该会有很大提升空间。

    当然,就算是一千万斤,也大大超过纺织厂的生产能力了。籽棉经过轧花,得到直接用于纺纱的皮棉,这个兑换比率约为三比一,也就是说纺织厂得到了三百多万斤原料。

    而纺织厂现有纺车近千架,每天三班运转,人歇车不歇,每架纺车可纺纱十斤。这样算下来,一天消耗原料不过万斤,三百多万斤原料,足可应付一年的全力生产了。

    在这个时代,布匹和棉衣可是价格昂贵的紧俏物资。自从秦王庄开始出产棉布、棉衣,各地客商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以至于购货方需要先支付货款,才能排队等货。现在皮棉的市价都达到一两二分一斤,经过深加工的布匹和棉衣价格就更贵了。仅这一项,每月的进项就在五十万两白银以上。

    朱由检听了不禁感慨万分,心想如果不算加派的“三饷”,朝廷每年全国的田赋收入也不过在四五百万两白银。就算加上“三饷”,也不过在千万两的水平罢了。而泾阳小小一县,现在就可以取得每年数百万两的收入,这说明什么?

    说明两点:一是赋税根本就征错了地方,田赋你就是再榨,也榨不出多少油水,征税的重点应该是工商业;二是肯定有的资金在朝廷控制范围之外循环,的财富在豪强大户手中积累,却无法为朝廷所用。长此以往,必然引发国家的财政危机,财政危机又会加剧其他各方面的危机,最终导致亡国。

    当然朱由检现在还只是个王爷,就是想替朝廷襙心,也没这个资格。而且泾阳县做为他的采邑,一切赋税收入都归王府,那朱由检自然是老实不客气地将这些银两全装入自己的腰包。如果上交朝廷,还不知道得让那些贪官污吏侵吞多少呢。

    除了纺织厂以外,砖厂、采石场和建筑队,也是收入的另一来源。现在秦王庄的基本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但因为陕西流贼肆虐,各州城府县的城墙大多年久失修,防御不容乐观。虽然朝廷拿不出银子来修缮,可每座城中都有一些达官显贵或是富商巨贾,他们可是对流贼怕得要命,生怕城池被攻破,自己全家被屠,财产被劫掠一空。

    因此这些人就算平常再抠,这时也都舍得捐银子修城墙了。但光有银子还不够,修城需要的工人和材料,一般的府县光准备这些,都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这时候秦王庄这支约千人的建筑队伍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都经历过秦王庄和泾阳两座新城的建设,经验丰富,干活麻利,且能吃苦耐劳。而秦王庄的砖厂和采石场,则可为建城现成的材料。

    因此在泾阳县令杨嗣昌的和运作下,泾阳周围的七八座县城,如淳化、铜川、富平、渭南、蓝田等地,都雇用秦王庄的建筑队修缮城墙。每修一座城,时间大概在一个月左右,连工带料,也能有十几万两的收益。

    朱由检粗粗一算,纺织业加建筑业,近一年已经创收近七百万两,比朝廷的岁入还要多!他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心想这还只是小小一县,如能到全国,又何愁粮饷不足?

    蕊儿与朱存棋见他合不拢嘴,均笑着提醒道:“您只看收入,还没看支出呢!”说着就把账簿递到他眼前。

    朱由检翻开大略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来秦王庄虽然收入不少,但支出同样惊人!

    首先就是军费。因为朝廷没拨给孙传庭一两银子、一粒粮食,秦兵的开支均得由秦王庄支付。与流贼作战的需要,秦兵的规模比过去增加不少,达到了近万人。而孙传庭出任延绥巡抚,还下辖了一两万官军,也都欠饷严重。安定军心,防止产生哗变,这部分军队的粮饷也不得不周济一些,因此秦王庄相当于是养着三万军队。

    秦兵的饷银非常丰厚,普通士卒即有每月十两。其余官军虽然少得多,但每月也有一两。这样算下来,光饷银支出,每月就达到十余万两。

    但军费可不止饷银这一项,兵器购置、弹药补充、马匹饲养、粮草支应、服装更换,那样不要花钱?全算下来,每月至少三十万两银子,这就占了秦王庄收入的一半了。

    第二大项就是工人工资。现在秦王庄是把数万百姓从农户转换成了工人,虽然获得了宝贵的劳动力,但自然也要相应地支付薪酬。普通工人的月薪是二两,熟练工和工匠的薪水还要高,最高的可达二十两。全部工资合计,每月也达到十二三万两。

    第三大项则是战略储备。根据朱由检的要求,战略储备库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囤积物资,像粮食、煤炭、弹药、药品等均在其列。尤其是粮食,确保秦兵和秦王庄的需要,在从朝鲜购米的渠道断绝之后,黄海商帮不得不咬牙采购高价粮,现在的存粮至少够吃三个月。那银子花得就海了去了,每月至少也得花费近二十万两。

    至于其他零打碎敲的花费,虽然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加在一起,也绝不是个小数目。最后算总账,居然只能勉强做到收支平衡,现在秦王庄的存银仍然是不到一百万两!这还不知道费了蕊儿和朱存棋多少心思!

    朱由检抚摸着记得密密麻麻的账簿,不禁深情地对蕊儿和朱存棋道:“秦王庄能有今天,你们二位功不可没受我一拜!”

    <;!……结束……>;

第六百章 却之不恭() 
朱由检欲对蕊儿和朱存棋施礼,二女当然不敢受,皆说秦王庄是朱由检开创的,自己只不过做了些守成的细务罢了。

    三人正互相逊谢之时,一个豁达开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殿下所言不错,开创难,守成更难!”

    朱由检定睛一看,原来是泾阳县令杨嗣昌。泾阳县城离秦王庄不过十里,他当然是来得最快。

    杨嗣昌一见朱由检就大礼参拜道:“下官参见殿下!欣闻殿下大病初愈重新视事,更兼王府喜添郡主,下官喜不自胜,特来贺喜。抬上来!”

    随着他一声吩咐,几名衙役颤颤巍巍地抬着一只大木箱走了过来。朱由检好奇地打开箱盖,顿觉眼前一花:里面摞得整整齐齐,竟是一锭锭的金元宝!

    “杨大人,这是何意?”朱由检不禁把脸色沉了下来。他心想杨嗣昌虽然名满天下,可现在毕竟只是个小小的七品知县。知县的月俸不过七石五斗,且朝廷对官员的薪俸早就实行折银发放,即使按照现在的米价,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而已。更何况因为财政紧张,往往是银钞各半;那宝钞等同于废纸,所以根本拿不到那么多。

    可这箱子里的金元宝,少说也在千两以上,折成白银几近万两。他杨嗣昌哪来的这么多钱?

    杨嗣昌何等聪明,早看出朱由检的疑虑,赶忙笑着解释道:“殿下放心,嗣昌岂肯做贪赃枉法之事。这些都是从泾阳几名卸任官员家中抄捡出来的。”

    朱由检忙问其详。原来明代的地方官员,知县以上都是由朝廷委派,一般做个三年五载,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