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听罢哈哈大笑道:“这就叫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样吧,徐尚书赶紧修书一封陈子龙先来京师,朕有差使交给他做。柳如是今夏独占花魁,但她若是跟了周道登或是钱谦益这样的年龄既大、人品又差的无耻之徒,恐怕也未必会如意。朕的圆妃与柳如是有旧,董小宛也在京师逗留,可以让她们邀请柳如是来京,到时候朕给陈子龙制造个机会,看看他们二人能否再续前缘。”

    三人听罢哈哈大笑,推杯换盏,又在席间热烈探讨了铁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到最后全都喝得酩酊大醉,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宋应星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却见床头摆着一册崭新的书籍。这本书肯定不是他带来的,宋应星好奇地拿到眼前一看,却立即惊呆了!

    只见封面上赫然是“天工开物”四个大字,右下角还有“宋应星著”四个小字。翻开一看,第一页那整齐的版印字,还散发着淡雅的墨香。

    在这一瞬间,宋应星喜悦和感激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开天工物() 
这册崭新的《天工开物》,竟然是朱由检命人连夜将手稿送回京师,直接送到位于信王府的《京华时报》印刷点印刷工连夜排版印出的。。。至于书中的插图,刻雕版当然来不及,是召集了十几名画匠连夜手绘临摹而成。到辰时终于装订成书,送回到宋应星手中。

    别说宋应星自己,就连对朱由检比较了解的徐光启和顾炎武,也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这样重视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

    只有朱由检自己知道,宋应星可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通过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科学资料,尽收于《天工开物》一书中。

    这本书可谓是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集大成之作,称之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

    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谷物、纺织、染色、谷物加工、制盐、食糖、食油、陶瓷、冶炼、车船制造、铁器锤煅、煤炭、造纸、五金、兵器、矿物颜料、造酒、珠玉加工等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并配有插图,注明工艺关键,具体描述生产中的各种实际数据,重量准确到钱,长度精确到寸,著述之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旁人或许还不清楚这本书的意义,朱由检却是如获至宝。因为在中国古代,工匠做为一种职业,基本上都是父子相传的,尤其是明代设置匠户,更是强行限定了工匠的身份。做为赖以生存的手艺,工匠们自然不肯把祖传的生产工艺轻易示人,在客观上阻碍了生产技术的发展。一旦某户工匠后继无人,这门技艺就有可能永久失传了。

    而宋应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以一人之力,搜集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大批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得以流传。他尤其着眼于手工业和生产机械,这一点对资本主义萌芽和工业文明的发端都具有意义。

    然而历史上的宋应星是生不逢时的,当时没有人理解他这些“微末小技”,更没有人重视《天工开物》这部巨著。明亡之后,满清统治者因为宋应星兄弟有反清言论,还把这部纯科学著作列为**,加以收集销毁,险些让这部划时代的巨著失传。

    而现在朱由检穿越到此,还做了崇祯皇帝,自然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他不但要把《天工开物》发扬光大更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掌握书中的先进技术,更要让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大展拳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要大力培养尊重科学、发展科学的社会风气。只有这样,大明才能赶上工业革命的世界浪潮,不至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至于让宋应星研究铁路,这个确实有点超前了。因为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可能搞出蒸汽机,更制造不出能动力的火车头。但朱由检也不是好高骛远,他这么做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首先,铁路是全新的科技,如果能研究出来,绝对领先于世界上的国家。现在中国与西方相比,很多地方已经大大落后,如果跟在西方身后亦步亦趋,而不搞自己的创新,恐怕差距会越拉越大。而有了铁路这样的先进科技,中国就有了“一技之长”,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就有了话语权,像被葡萄牙狠宰这种事,就会大大减少。

    第二,即使铁路研发一时不能成功,也可以培养一大批新型人才。有了这些具备现代科学思想的人才,无论再研究什么,都会容易很多。

    第三,铁路可绝对是新鲜玩意,视觉效果相当震撼。只要能铺一段铁路并投入使用,即使效率不高,也能给社会各界带来强烈的冲击他们知道科学的力量是何等强大,从而改变因循守旧的思想。

    第四,从铁路本身的可行性来说,即使没有火车头,铁轨也有自身的价值。虽然沥青公路要大大优于土路,但现在还没有橡胶,车轮还都是木制的,没有减震,车速根本起不来。

    而铁路就不一样了,如果配上装有铁轮的车厢,铁当然比木头更光滑坚硬、不易磨损,车轮可以在轨道上滚动。就算没有动力,哪怕是用畜力,在铁路两边各套上几匹骡马奔跑,也绝对比木质车轮快得多、省力得多。事实上,早期的“火车”就是有轨马车。朱由检的打算就是先用畜力过渡,等以后有了蒸汽机,再换成现代意义上的火车头。

    当然,无论是沥青公路还是铁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向山海关方向运输物资,还得使用老旧的官道。这些天官道上异常繁忙,除了运送战后重建的物资以外,就是向蓟州运输粮草和弹药了,甚至两门元戎炮和八门逍遥炮也从京师城头搬了下来,装在车上缓缓推向前线。至于重量较轻的速射炮,更是调去了二十多门。在京师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小将孟拱,率领着一千名经验神机营炮手与火炮同行,他们很快就会在收复京东三城的战斗中大显身手。

    朱由检在通州指挥重建的同时,也并没有忘了阿敏这个老冤家。但他并未急于进兵,而是先让李来亨赶往遵化以北,与李定国部会合,然后封锁清军镶白旗退往关外的道路。

    而孙承宗则率领着郝永忠部万余骑兵,已经进驻被大火焚毁的蓟州。在抚宁东面,山海关的高第也派出满桂、何可纲、曹文诏三员大将,率领二万骑兵向抚宁移动。因此现在明军已经从东、西、北三面将阿敏的镶白旗包围起来,只是尚未收网。

    但阿敏也不愧是满清悍将,面对两倍于己的明军,虽然不敢再强攻抚宁,但也不急于撤退。他的镶白旗骑兵主力约有一万五千,另有汉军旗五六千人。现在他让汉军旗分驻永平、迁安、滦州三城,自己则亲率主力驻于三城之间的油榨镇。

    阿敏的如意算盘是,这三座城组成一个三角形,将东西两面的明军分隔开来。无论明军攻击哪座城池,自己都可以率大军驰援。只要是野战,阿敏对自己的镶白旗有绝对的信心,还想再次上演萨尔浒之战各个击破的好戏。如果真能如愿,他的声望就会陡然超过在京师铩羽而归的皇太极,说不定还能取而代之。

    然而阿敏不知道,他的末日马上就要来临了!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经典战例() 
也许是因为处于“小冰河”时期最冷的阶段,天启六年的燕山地区,严寒的冬天来得特别得早。**。才刚过寒露节气,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就把群山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紧接着就是寒潮降临,气温骤降至零下二三十度以下。由北向南注入滦河的青龙河,本来水量颇大,此时也顿失滔滔,宛如一条亮晶晶的银龙蜿蜒在群山之间。

    此时此刻,在青龙河与长城相交的一处隘口上,一名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年轻明军将领,顽皮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唾沫坠落于地,还不等摊开,就因为极低的温度被冻成一个坚硬的小疙瘩。这员将领不禁童心大发,喷着大团白色的哈气欢叫道:“喂,快过来看,这就叫‘吐口唾沫就是钉’!”

    伫立在他身旁的一员女将,却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冷笑一声道:“幼稚!”

    那员年轻将领倒不着恼,反而笑嘻嘻地道:“嘿嘿,马姑娘,在你眼里,除了定国哥,我们这些人全是傻子吧?没错,我承认,我这脑子是比定国哥差远了。不过呢,小弟好歹辛辛苦苦为你们送来了粮草军需,不成想大雪封山,回也回不去了,还得陪着你和定国哥一起在这里挨冻。就算不感谢小弟,这么冷的天,总得说句暖心话,对吧嫂子?”

    这最后一句话可惹恼了女将,她的脸腾地红了,柳眉倒竖厉声叱道:“谁是你嫂子!”说着便作势欲打。

    年轻将领却灵敏地跳开,嬉皮笑脸地求饶道:“别别,女英雄千万别打,小弟舌头都冻得不利索了,说错了,说错了还不行么?”

    “来亨兄弟,不要胡闹!”一个沉稳的声音蓦然响起,伴随着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又一位年轻将领走上城头。他先是皱眉盯了那位爱开玩笑的小将一眼,小将赶忙赔笑道:“天气太冷,嘴唇都要冻得沾在一起了,又不能去打鞑子,我实在是闲得无聊,才和马姑娘开两句玩笑,定国哥你可不要生气啊。”

    来人正是定南将军、正一品宣府总兵官李定国,另外两位自然是平南将军、正一品蓟州总兵官李来亨,以及正四品石砫宣慰同知马千雪了。他们奉了朱由检的圣旨,率领八千骑兵封锁燕山山脉中的隘口,却不想被一场大雪困在山中。若不是李来亨刚刚带来一批军需,要啥没啥的李定国部还真就麻烦大了。

    李定国无奈地瞪了李来亨一眼,转身来到仍然气鼓鼓的马千雪身旁,轻咳一声道:“马姑娘,城上太冷了,你自幼在南方生活,这种严寒恐怕受不了吧?城下有军士烤火,你也和他们一起去烤一烤吧,总胜过在这里扛风。”

    马千雪却倔强地反驳道:“谁说我怕冷了?你们是不知道,南方冬天同样很冷,这些年尤其冷。而且不是这种干冷,而是又湿又冷,更加难受。如果连这么点冷都受不了,还怎么抗击鞑子、收复辽东?”

    一番话噎得李定国无言以对,马千雪却又怜惜地望着他道:“倒是你,大病初愈,正该多休息,万一受了风寒可不是玩的。这里有李来亨和我瞭望就行了,你赶紧回房,再多穿一件棉衣去。”

    “喂喂,可不带这样的啊!”李来亨故意挤眉弄眼地大叫起来,“怎么,你的定国哥怕冷,我就不怕冷了?我要是得了风寒感冒,就是活该?”

    “就是活该,谁叫你胡言乱语来着!”马千雪见到了李定国,心情一下子好起来,虽然口中仍在骂李来亨,还是从城楼中取出一件棉衣递给他,“嫌冷就多穿一件嘛,这么大的人了,连这个都要别人襙心!”

    “唉呀,还是嫂…啊不,还是马姑娘好啊!”李来亨故意长吁短叹地道,“你看我手下那几块料,整天满脑袋就想着打狼打兔子,没一个关心我这个平南将军的!哪像定国哥这么有福气,有马姑娘嘘寒问暖,连饭都端到嘴边,啧啧啧,还是女人心细!”

    眼见马千雪又瞪圆了眼,李定国忙打圆场道:“好啦好啦,你们两个一见面就要斗嘴。有这精力,还不如我们来商讨一下如何打鞑子。”

    这次马千雪和李定国却异口同声地道:“大雪封山,难以出动,你说怎么打?再说圣上给我们的任务是守住隘口,并没让我们主动去打鞑子啊?”

    李定国却微微一笑道:“那不假,但圣上飞鸽传书的时候,这场大雪还没下。现在战场已经有了变化,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场大雪,给鞑子来一个出其不意的攻击。”

    二人登时来了精神,马千雪急切地道:“看来你已有计划,何不早说!”

    “我也是刚刚想到的。”李定国歉然道,“来亨,你还记不记得令妃娘娘给咱们上课的时候,讲过一个‘李愬雪夜袭蔡州’的经典战例?”

    李定国这么一说,李来亨立即豁然开朗。他刚想开口,却见马千雪眼巴巴地望着李定国,满脸崇拜的神色,便自觉地把这个表现的机会让给李定国,故意摸摸脑袋道:“啊呀,定国哥,你还不知道我这猪脑子,什么菜粥,早就忘光啦!”

    “快讲讲嘛!”马千雪果然扯着李定国的袖子小声央求道。

    李定国只得清清嗓子道:“我可没有令妃娘娘讲得好。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各地藩镇割据情况仍未有改善,尤以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最为嚣张。唐宪宗锐意削藩,连年对淮西用兵,却是久战无功。后来大将李愬请缨出战,出任唐军统帅。

    “李愬到任之后并不急于进兵,反而示敌以弱,稳守慎出,与叛军相持一年有余,其间只有些小规模战斗。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摸清了叛军的分布情况,了解到吴元济把精兵都布置在前线,老巢蔡州却只有些老弱残兵,便决定擒贼擒王,突袭蔡州。”

    马千雪听得极为认真,歪着头问道:“可是既然精兵在前,李愬怎么绕过去呢?”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剑指滦州() 
“当时唐军驻地文成栅东距离蔡州六十余里,中间还隔着叛军重兵驻防的吴房城,在正常的情况下,当然很难绕过去。。更多访问:щw。。”李定国对这个经典战例印象非常深刻,娓娓道来,“而且叛军战斗力相当强悍,这几年屡挫唐军,唐军从上到下对叛军都有一种畏惧情绪。李愬却早就下定决心突袭蔡州,之前一直在有利时机。

    “元和十三年十月初,蔡州一带方圆数百里内连降大雪,嗯,可能就和眼下这场雪差不多。到了初十日这一天,风雪‘交’加,天‘色’昏暗,叛军在这种恶劣天气下放松了警惕,龟缩于吴房城中避雪。李愬当机立断降将李祐率领三千敢死军为前锋,自己亲率三千人为中军,另有三千人马殿后,在傍晚时分从文成栅开拔东进。并且不说目的地,只让大军东行,除了极少数高级军官,谁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东行三十里后,大军抵达吴房附近的张柴村,这里只有数十叛军驻扎。唐军将士将这一小股叛军围歼后,以为主帅肯定要得胜班师了,没想到李愬命令大军东进。将士们问要去哪里,这时候李愬才告诉他们,此行是要奇袭蔡州,直取吴元济。众将士全都大惊,然而军令如山,也只好奉命而行。

    “这时大军距离吴房城已经非常近。恰好附近有农户饲养‘鸡’鸭的土池,掩盖大军行进的声音,李愬便命士卒用雪团投掷击打‘鸡’鸭。‘鸡’鸭受惊鸣叫,果然掩盖了近万人行进的声音,吴房城中的数万叛军居然浑然不觉。

    “此后唐军强行军三十五里,途中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然而他们终于在黎明之前抵达蔡州城下。

    “因为藩镇割据,唐军已有三十多年未到蔡州城下,又值大风雪之夜,守城士卒完全没有防备。李愬的大军都悄悄爬上城头了,守军还在熟睡。唐军控制城‘门’后,命巡夜者照常打更以麻痹守军,如法炮制,又突破了内城。直到唐军包围了吴元济居住的牙城。

    “此时吴元济还在高卧,听到手下报说唐军来了,根本不信,还以为是城中囚徒作‘乱’。手下又急报说内城已陷,吴元济还是不信,认为是前线叛军索要过冬棉衣。直到天光大亮,他才发现自己被近万唐军重重包围。这时再想组织反抗已经来不及了,很快唐军就攻陷牙城,全歼叛军,生擒吴元济。吴元济既被擒,吴房等地的数万叛军群龙无首,也都纷纷请降,李愬就这样平定了淮西之‘乱’。”

    “好李愬!”马千雪听得心驰神往,半晌才似有所悟道,“难道你也要来个雪夜袭鞑子么?不过鞑子可不像吴元济那么愚蠢,再说根据探报,贼酋阿敏并未在一座城中踞守,要想在野战中围歼镶白旗,就凭我们的八千兵力,恐怕没那么容易!”

    李定国颔首道:“马姑娘说得很对,我也并不是想要一战消灭清军。你们来看地图!”

    李来亨和马千雪赶紧跟着李定国城楼,李定国在摊开于桌上的地图上指指点点道:“你们看,鞑子现在占据的迁安、永平、滦州三城,摆成一个品字形,互为掎角之势;鞑子的主力则位于三城之间,我们攻哪座城,他就去哪座城下与我们野战,确实相当狡猾。但是,这个阵势并非铁板一块。来亨,你说在这三座城中,哪一座我们最好打?”

    这时李来亨也不再嬉皮笑脸了,认真地盯着地图分析道:“按理说离我们最近的城池是北面的迁安,但迁安接近长城,是边关重镇,城墙高得很,易守难攻。而且鞑子一旦退兵,肯定要从迁安出发,所以肯定会在那里重兵驻防。东边的永平府就更不用说了,永平离抚宁最近,鞑子刚从抚宁那边退回来,肯定会防备着东面的山海关边军。这样看来,滦州倒是最好打的,可惜离这里最远。”

    “没错!”李定国马上接着分析道,“现在我军已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了鞑子,鞑子肯定也非常清楚。根据探报,除了北面的迁安和东面的永平以外,在从蓟州到三城的路上,清军也有小股骑兵驻守。只要孙阁老率大军从蓟州出动,鞑子很快就能知道。

    “所以东、西、北三个方向都不好打。惟有南面的滦州,因为以南地区的卫所官军全都撤入天津卫,可以说对鞑子没有压力,鞑子对这座城的注意力肯定不如其他方向。如果我们能趁大雪奇袭滦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城池拿下来,鞑子这个三角阵就断了一条‘腿’,对后面围歼清军大有好处。”

    李来亨听罢沉‘吟’道:“话是没错,但圣上给我们的任务是要在这里堵住鞑子的退路,如果我们去攻打滦州,鞑子却从这里跑了怎么办?”

    李定国‘胸’有成竹地道:“所以我们不能全军过去,最多只能出动一半兵力。兵贵神速,来亨,你如果同意这个计划,我们立即给圣上和孙阁老飞鸽传书,只要获得批准,就要立刻行动!”

    凡是李定国说的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