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得朱由检眼泪差点没掉下来,忙强笑掩饰,把蕊儿想去潭柘寺礼佛的事了,邀请太后同行,时间任由太后选定。太后果然大喜,刹那间绽放出久违的灿烂笑容,连连点头道:“好呀!皇后快去把另外几位皇妃请来,我们一起商议一下!”

    过不多时,德妃包玉怜、令妃戚美凤、骊妃朱存棋、圆妃陈圆圆同时来到。她们一是与太后相处十分融洽,二是听朱由检要带她们出宫游玩,几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很快便与太后和蕊儿叽叽喳喳地商议起来,倒把朱由检晾在了一边。一时间寝宫内燕语莺声,朱由检登时头大如斗,心道果然是三个女人一台戏!

    好在众女很快就商议出了结果,太后微笑着道:“今春哀家还在潭柘寺时,就听主持师太,今年是潭柘寺建寺一千三百周年,要举行*的无遮会,连办三,算日子第一就是三日之后。前两去礼佛的百姓肯定很多,不如我们就第三,也就是五日之后去吧!”

    “无遮会?”朱由检莫名其妙地问道,“难道在会上人们都不穿衣服么?这…这成何体统?”

    众女登时笑成一片,太后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把朱由检臊了个大红脸。还是陈圆圆为朱由检温言解释道:“万岁,这‘无遮会’并非是指没有衣物遮挡,而是一种广结善缘的**大会,不分僧俗、贵贱、智愚,一律平等对待,取其无所遮拦、无所妨碍之意。”

    “哦,是这样啊…”朱由检不好意思地挠头道,“太后既有懿旨,那就这样定下来吧。朕让礼部官员先去提前安排一下,到时候你们想在那里多住多玩几,也随你们的意。”

    从太后那里出来后,朱由检马上返回养心殿召见礼部左侍郎文震孟。

    这位文震孟也不简单,他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曾孙,也是当世大儒、文坛领袖,性情忠厚耿直。本来在礼部尚书来宗道被免官以后,文震孟升任礼部尚书的呼声很高。但文震孟同时又是东林党人,当了礼部尚书就会自动入阁,朱由检不想让东林党的内阁的势力扩大,因而一直压着,礼部尚书到现在还是空缺,但是具体事务早已是文震孟负责了。

    朱由检把去潭柘寺的事和文震孟一,这才知道,这场无遮大会绝对是佛教盛事,提前大半年,潭柘寺就派人至各个名山古刹邀请有名法师来参会。在京师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也都想趁此机会去礼佛听讲,最不济也去凑个热闹,做点买卖。

    文震孟也赞同圣驾在无遮大会的最后一去潭柘寺,商议了几件具体事宜后,他却话锋一转道:“陛下,近日西洋教士汤若望在京师公开传教,这倒也罢了,那个葡萄牙大使竟也搅在一起。”

    接着文震孟便絮絮叨叨地叙述西洋人如何传教蛊惑人心,朱由检却突然眼前一亮,大喜过望道:“多谢文大人提醒!”

    。。。

    。。。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物归原主() 
多亏文震孟“提醒”,朱由检突然想起,安娜刚刚还邀请自己去参观葡萄牙大使馆呢,回宫后一忙竟然忘了。现在困扰他的最大问题就是缺银子,能使用的手段基本上都用了,看起来大明内部短期内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笔银子入账。

    那么,为什么不向外国贷款呢?在前世,政府间贷款可是司空见惯的事,对一些陷入财政危机的国家来,在国际范围内举债,几乎是渡过难关的惟一手段。

    当然,现在的国际环境与前世大为不同,大明可以贷款的对象几乎没有。满清、蒙古、日本等敌对势力就不用了,其他邻国都是些贫穷的国,还总想着来大明打秋风,想从他们那里得到资金更是不可能的事。

    幸亏朱由检与葡萄牙建立了邦交。葡萄牙虽然自身是个国,并且现在还**而与西班牙交战,但毕竟是最先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西方强国,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从事远洋贸易的葡萄牙贵族一百多年来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而资本的性就是逐利,只要朱由检开出令葡萄牙人动心的条件,葡萄牙人不定就可以给大明贷款。而且通过葡萄牙,朱由检还可以联系欧洲其他国家和贵族,贷到更多的资金。只要把这最艰难的几年挺过去,凭借大明庞大的体量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规模,偿还这些贷款绝对不是问题。

    所以朱由检几乎是立刻就决定,邀请安娜和汤若望一同参加潭柘寺的无遮大会,借机先与安娜交涉。动安娜之后她这个葡萄牙人再去做本国贵族的工作,那就容易多了。

    找到了解决财政困难的方法,朱由检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是夜他宿于坤宁宫,用实际行动好好地感谢了蕊儿一番,因为没有蕊儿的提议,他也想不到去向葡萄牙借款。蕊儿久未承恩,自也满心欢喜,夫妻二人酣战多时,直到精疲力竭,才相拥沉沉睡去。

    第二清晨,宫中已经开始为这次*的出行做周密的准备。当然,具体事宜就不用朱由检襙心了,他还有两件大事要办。

    第一件事便是举行阵亡将士和遇难百姓的公祭大会。这件事朱由检刚一回京就布置了下去,定于明日举行。今朱由检也没闲着,在养心殿批阅了一会儿内阁票拟以后,他便起驾出宫,首先到几家医院里看望了京师保卫战中的重伤,然后又到外城三大营的临时驻地,看看回京休整的将士们食宿条件如何。

    郝永忠、解胜、李定国、李来亨四员大将赶忙迎驾,朱由检进了中军大帐,与他们寒暄几句后便对李定国笑道:“马千雪呢?”

    李定国脸一红,吩咐中军快去请马千雪。不多时马千雪匆匆赶到,刚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朱由检摆手笑道:“马姐不必多礼。朕早与这几位将军约定,若是在朝堂之上,众人之前,须行君臣之礼。现在却是在军营中,没有那么多规矩。对了马姐,你离开四川已经好几个月,肯定也非常思念你母亲秦夫人吧。现在战事已了,朕准你立即回川如何?”

    马千雪一听,本来如花的笑颜立即晴转多云、多云转阴,眼眶中已经蒙上了一层泪水,眼看就要阴转雨了。

    其实朱由检根本就是在逗她,见马千雪要掉眼泪赶紧摆手笑道:“嘿嘿,马姐不要伤心,朕跟你开个玩笑。你千里迢迢来京勤王,战功赫赫,功在社稷,朕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你走呢。过几朕要出席潭柘寺的无遮大会,你想不想和几位将军同去,顺便游玩一番?”

    其实“和几位将军同去”只是个幌子,朱由检这是给李定国和马千雪创造个相处的机会,好让二人感情升温。马千雪自是大喜,对朱由检千恩万谢,李定国也低头红脸默不作声。

    倒是李来亨吭吭哧哧地道:“圣上,末将能不能带凤一起去?自从来到京师,我和她都没见几面,没准她都把我忘了!”

    朱由检哈哈大笑道:“当然可以,人去得越多越好玩嘛!郝永忠,解胜,你们两个也带上家眷,一起去热闹热闹,军中有家室的也放三假,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吧!”

    郝永忠是早有家室的,解胜也是在家里早早定亲,如今家眷都已从秦王庄接到了京师。朱由检也在京师建了一个纺织厂,她们这些女眷和在秦王庄一样,都在纺织厂做工,郝永忠之妻担任厂长,凤等人就在厂里织布。将士们浴血奋战了这么长时间,也十分渴望抽空享受一下伦之乐,因此当朱由检的旨意传到军中,众人无不欢呼雀跃。

    紧接着朱由检又去办第二件大事:为卢象升送行。他来到永定门外,见五千雄军和五百关宁铁骑早已整装待发,卢象升、曹文诏、曹变蛟三人则全身披挂恭候多时。见皇帝驾到,全军将士山呼万岁,三人也过来行君臣大礼。

    朱由检赶紧将三人一一搀扶起来,恳切地道:“和鞑子刚刚打完,又要你们马不停蹄赶往襄阳,朕实在于心不忍。但是流贼肆虐已久,中原百姓深受其苦,朕不得不让你们立即启程,望你们能理解朕的苦衷。”

    三人立即慨然应道:“臣等深受皇恩,为社稷百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由检欣慰地点点头,又将卢象升拉到一边,压低声音道:“兄长,千斤重担都压在你一人身上。朕所虑者二,一是流贼机动性极强,二是洪承畴所部不肯尽心作战。关宁铁骑是国之重器,朕现在交给兄长,兄长一定要善用之!”

    不等卢象升回答,朱由检又命警卫团战士牵来一匹马。卢象升一见便愕然道:“这不是五明骥么?”

    “没错,还有斩虏宝剑!”朱由检感慨地道,“当年蒙兄长盛情相赠,朕却之不恭,只好收下。但宝马和宝剑只有在战场上才能体现价值,朕还是让他们物归原主吧。再,朕还是喜欢骑那匹枣红马。”

    卢象升也是性情中人,虎目含泪大声道:“陛下赐马赐剑,臣必用它们奋力杀贼,以绝陛下南顾之忧!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开拔!”

    。。。

    。。。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公祭大会() 
第二天卯时二刻,也就是清晨六点,阴云低垂,寒风阵阵,阵亡将士和死难者公祭大会在皇城正门大明门外隆重举行。-∝顶-∝点-∝小-∝说,ww≮o∽m京师七品以上官员悉数出席,各界名流和普通百姓也自发前来参会,总计达到数万人,把大明门外广场围得水泄不通。按照礼部的要求,其实就是朱由检的意思,出席者人人带孝,广场上已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

    忽有沉闷的炮声从太平门方向传来,随即角齐鸣,声音哀婉低回,闻者不觉泣下。伴随着炮声和角声,大明门缓缓开启,以大明帝国皇帝朱由检为首,阁臣、勋爵在左,皇后、德妃、令妃、骊妃、圆妃和宫中七处女官在右,一律身披重孝,排着长长的队伍缓步走进广场。

    而在广场正中,早搭起高高的祭台,祭台的供桌上摆有“阵亡将士灵位”和“死难百姓灵位”,桌前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

    众人停在祭台之下,朱由检缓缓登台,亲手给灵位上香,然后撩孝服跪倒。主持祭礼的文震孟吃了一惊,忙小声提醒道:“陛下为君,死难者为臣,行此大礼不妥…”

    朱由检却低声答道:“死者为大!”

    文震孟只好也跟着跪了下去,周围群臣及百姓也全体下跪。文震孟刚高呼一声:“公祭大会典礼开始~~”朱由检猛然放声痛哭起来。他这一带头,下面的人焉有不哭者,一时间哭声震天。偏生此时天上又飘起了小雪花,似乎苍天也在为壮烈牺牲的将士和无辜死难的百姓洒泪致哀。

    朱由检的哭可不是装出来的,他是真的为大明军民的巨大伤亡而感到锥心刺痛,为满清强盗的兽行感到愤怒,为自己没能挽救那么多人的生命而感到深深自责!尤其是大将赵率教的牺牲,更让他悔恨不已。

    但他身为皇帝,要为天下臣民做表率,所以平时就是心里再烦再苦,也得勉强撑着,打掉牙往肚里吞。今天终于得着个发泄的机会,朱由检也终于不用再压抑感情,痛痛快快哭了个够。

    哭罢多时,文震孟赶紧命人把朱由检搀起,自己则宣读祭文。他是当世大儒,文辞华美深刻,写尽对逝者的哀痛之情,众人听了又是哀泣不止。

    读完祭文后,朱由检亲自发言。他哽咽着振臂高呼道:“将士和百姓们的血不会白流。我大明和鞑虏此仇不共戴天,这笔血海深仇,迟早要鞑子加倍奉还!死者长已矣,无论是阵亡将士还是罹难百姓,朝廷均会重加抚恤,我们生者还要尽快振作起来,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尽快平定战乱,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百姓们听得涕泪横流,与会将士也被皇帝鼓舞得热血激昂。不少官员却大不以为然,觉得皇帝只不过说几句漂亮话而已。尤其是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一些人,更是在心中大骂朱由检为什么不给他们补偿。当然,他们绝对不敢表露这种情绪,只得跟着干嚎几声,却一滴眼泪也挤不出来。

    很快大会就进行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一辆囚车在严密监护下从刑部大牢缓缓行进至广场,里面关的正是在白羊峪之战中惟一被俘的镶白旗将领喀珠。沿途之上,愤怒的百姓一边狠狠咒骂着,一边用烂白菜和臭鸡蛋向喀珠投掷,若不是五城兵马司负责押运犯人的士卒拦着,喀珠早被老百姓咬烂撕碎了。

    广场后,士卒们把喀珠如同拖死狗一般拖到祭台下面,死死地。喀珠自也知道大难临头,如同疯了一般拼命挣扎咆哮,但是立刻就被士卒们一顿拳打脚踢,揍得口鼻鲜血直流,再也无力挣扎。

    刑部尚书乔允升亲自宣读判决,因为满清自僭国,属于谋逆,依《大明律》,不分首从皆应凌迟处死。读完判决后乔允升奏请圣裁,朱由检冷冷地道:“此贼当然罪不容诛,不过朕有言在先,今后不用凌迟之刑,改为大辟吧。”

    “大辟”就是斩首。既然皇帝发话,旁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其实大多数人都认为仅仅斩首,还是太便宜这个血债累累的刽子手了。

    此时喀珠早软成了一滩烂泥,三声追魂炮后,刽子手手起刀落,血光崩现,喀珠人头落地,围观百姓欢声雷动。朱由检随即下旨传首九边,也就是把这颗脑袋依次发往各个边镇,震慑意欲犯边者。其实他是感到非常遗憾的,因为喀珠毕竟只是个小角色。如果有朝一日能把阿敏、多尔衮甚至是皇太极传首九边,那才能彻底打消游牧民族入侵大明的念头!

    公祭大会结束后,朱由检立即召集阁臣以及户部、兵部官员,商议死难者的抚恤标准。大臣们的意见多是按照成例来,对于武将和士卒,应由嫡长子孙袭职,只给丧葬费用;没有子嗣的,按照全俸向遗孀发放三年,三年后减半给之直至终身。而对于百姓,则没有成例,朝廷象征性地给些丧葬银也就是了。

    朱由检听了一会儿,脸上已是布满阴云。温体仁最善察言观色,见皇帝不悦,立即摇头晃脑地道:“朝廷虽有成例,但此战重挫鞑虏,大扬国威,诚为数十年来未有之大捷。以臣之见,理宜不吝金银,重恤殁于王事者,如此方能激励军民同仇敌忾,奋力抗俘虏。莫如除正常优给外,普通军士抚恤纹银百两,百姓抚恤纹银三十两,将官依官阶加倍抚恤。”

    根据现有统计,此战各地阵亡将士近万,百姓死难者则不下五万,按照温体仁这个方案,就得多拿出二百多万两银子来。众臣听罢均觉得这个方案花银子太多,财政负担太大,纷纷表示反对。朱由检却把手一挥道:“温卿所言甚是。这样吧,就按照刚才说的标准,户部负责正常抚恤,超出部分从内帑银里出。”

    见皇帝又自掏腰包,众臣也就没话说了。温体仁又抢了彩头,不禁洋洋得意;众人则纷纷暗骂温体仁,心道你倒是够大方,但是却是慷皇帝之慨,反正你的俸禄是一钱银子也不少。

    但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朱由检特意指出:“抚恤之外,袭职一事尚须慎重。以朕之见,文有国子监,武也该有相应的学府。烈士子弟如想从军,应该先进学府习武训练,合格后方可入伍。众卿以为如何?”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武备学堂() 
朱由检借着抚恤将士,又提出兴办军事院校这一大题目来,众臣不禁瞠目结舌,感觉实在有点跟不上皇帝的思路。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所谓的“学”就只有一种,那就是学习儒家典籍,余者皆是微不足道的末技,根本用不着学习,父子相传就可以了,军人同样如此。

    起来明代还算是重视选拔军事人才,科举考试中也包括武举。但武举与文举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不但时举时废,没有形成定例,而且仅作为军户制和武官承袭制度的补充,起到的作用可以是杯水车薪。

    所以当朱由检提出要兴办可与国子监相提并论的军事院校,群臣的第一反应就是此举离经叛道,马上有人以不合祖制为由反对。

    不过在朱由检潜移默化的努力下,内阁现在已经明显分裂,已经难以形成强大的力量对抗皇权。这不,刚才是温体仁抢了彩头,现在周延儒也不甘示弱,立即驳斥反对者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陛下非守成之君,实乃中兴之圣主,自然高瞻远瞩,因势而行。若一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则国事何时能有起色?况且军学的选才皆是从阵亡将士子孙中选,未出军户,只相当于提前襙演,何来不合祖制之?”

    朱由检也赶紧解释,自己并非要改变大明“以文制武”的国策,新设立的军事院校也不可能与国子监地位相同,只不过是抚恤阵亡将士子弟的另一种形式罢了。这回鞑虏铩羽而归,来年必来报复,召集这些年轻子弟,也算是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另外四位阁臣孙承宗、王在晋、袁可立和徐光启也都赞同朱由检的主张,本来阁臣有十五人,现在礼部尚书空缺,十四人里已经有六人附议,黄宗羲、王夫之等中书舍人也都坚决,东林系大臣要是再硬顶着不同意,可就太被动了。因此群臣只得勉强同意,然后就兴办军事院校的细节事宜展开激烈的争吵。

    最后在朱由检的妥协下,内阁终于商定了方案。这座新设立的军事院校命名为“武备学堂”,紧邻国子监,但占地要得多,仅能容纳二百人住宿。负责人由兵部武选司郎中兼任,称“军师祭酒”,与“国子监祭酒”相对应。但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兵部郎中是正五品,级别上国子监压着武备学堂一头。而且兵部郎官,还是确保了“以文制武”的原则。

    后面还有好多条条框框,朱由检一概诏准。他想得很明白,现在最的是先把军事院校办起来,其他一切好。等学堂开始运转以后,教什么、怎么教,那可就不是这帮不懂军事的老家伙们了算的了。本来他还打算像在秦王庄一样令妃戚美凤负总责,现在也只好暂时隐忍。

    定下这件大事,朱由检心情畅快了很多。这时礼部关于参加潭柘寺无遮大会的各项事宜也已安排妥当,文震孟还兴冲冲地向朱由检禀报,潭柘寺的住持梦宜师太听朝廷重恤死难百姓,皇帝还拿出内帑银,深受感动,决定在无遮大会期间加开超度法会,而且无遮大会所得香火钱,拿出一半来捐给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