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便有个与周延儒同籍的官员冷笑着议论道:“周玉绳自幼便是如此张狂,在宜兴尽人皆知。他刚四岁那年,有一天骑在他祖父脖子上,到街上游玩,见长桥南堍有一座石柱牌坊,修得高大气派。别人见了不过是啧啧赞叹,周玉绳却把小脸一沉,问他祖父:‘这是何人的牌坊?’他祖父告诉他,是已致仕的徐溥徐阁老的牌坊,官做到入阁拜相,自然可在家乡立牌坊。

    “你道周玉绳说什么?他竟然说,徐阁老入阁拜相,把牌坊竖在这里,那我以后入阁拜相,牌坊竖在哪里?’他祖父自然责他年幼无知胡说八道,周围的人听到了,也哄笑一番。周玉绳却把这件事记住了,自此以后,再也不从这座牌坊下过。你说说这人是得有多狂!”

    “且让他张狂一阵。”另一人讥笑道,“他可比不得卢象升,人家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他一个白面书生,能有什么平叛方略?圣上如今是病急乱投医,他周玉绳能平叛灭贼则罢,若做不到,别说我们,圣上也饶不了他。依弟之见,他这个字取得可非常不好。玉绳,不就是白绫么?不吉利,真真不吉利,哈哈哈哈。。。”

    这二人只顾冷嘲热讽,却没注意到身后有一位官员正一边不动声色地听着,一边对得意洋洋的周延儒冷眼旁观,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位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大力举荐周延儒的温体仁!。。。

    让京中官员大为吃惊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周延儒的奏折便递至内阁,奏折中详细介绍了他的平叛方略,洋洋不下万言,算是回击了质疑他腹中空空的东林党人。其实这个时候周延儒才走到宛平,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没离开京师呢。

    奏折首先说的是“首逆”朱由崧。很显然,在戚显宗、孙传庭同时大败叛军后,除了流贼以外,朱由崧手中已无其他兵力,在内地无法立足,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那支神秘的舰队了。而该舰队在开出长江口后失去踪迹,能去的地方并不太多;能拥有如此强大舰队的势力,同样屈指可数。眼下的当务之急,便是让北海舰队移防长江口,同时全力调查舰队的身份和去向,待弄清来龙去脉之后再做计议。

    奏折同时指出,朱由崧虽为“首逆”,但现在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其实是已经不受朱由崧节制的流贼。而流贼又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在南京附近、刚刚被卢象升打败乞降的“曹襙”、王光恩、贺锦、贺一龙等部,另外一部分则是正在挥戈西进的李自成、张献忠二部。

    对于南京附近的流贼,周延儒认为他们虽已乞降,但过去流贼诈降,或是降而复叛屡见不鲜,绝不可轻信。卢象升虽已奉诏回京,但李来亨、郝永忠、曹文诏、孟拱、刘全忠等部应拱卫南京,伺机进剿,以期彻底消灭流贼余部,或迫其真降。

    至于实力最强、威胁最大的李自成、张献忠二部,周延儒给出的办法是原归孙传庭指挥的李定国、解勇二将率军追赶。他认为二贼或已入陕,或正要入陕,说明流贼始终重视陕西,官军正该在此与流贼决战。当然,把李定国和解勇调至陕西也需要时间,眼下留守陕西的官军必须死守潼关和西安。另外,可令南阳的左良玉,以及洛阳、开封一带的大明军第一师分别追击,但不可浪战,须等他抵达陕西后,再统一指挥行动。

    因为奏折是明折递至内阁的,所以大多数官员都很快了解了周延儒的平叛方略。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方略并无过人之处,甚至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流贼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更有王洽、杨嗣昌等人当即指出,流贼入陕后,目标未必是潼关、西安或是陕北,也有可能会向南入川,而周延儒对此却只字不提,实在堪忧。

    但周延儒的奏折也确实有些新意。他认为无论是“四正”还是“六隅”,最大的问题是无兵可用,或是有兵而不堪用。导致平叛只能靠总督率军追击,疲于奔命,故此难以成功。因此他建议,“四正六隅”一共十省,可模仿河南的大明军第一师,临时打乱卫所军编制,同时还可以募兵,每省各组建一支机动兵力,设总兵官、副总兵官带兵,统归督师指挥。若这十省官军可用,剿灭流贼就指日可待了。

    对此建议,大多数官员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因为卫所军制乃是祖制,岂可随意变更。河南的“大明军第一师”,已经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哪能再多模仿?

    但让他们郁闷的是,周延儒有皇帝撑腰。朱由检看罢奏折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如今平叛剿贼为第一要务,事急须从权。朕既用周延儒为督师,便要用人不疑。所请一概诏准,钦此!”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春回大地() 
自从阁臣周延儒奉诏离京督师剿贼,这场震动天下的叛乱虽然还远未平息,但随着李自成张献忠二部流贼入陕,其他流贼处于蛰伏或乞降状态,饱受叛军流贼肆虐的河南湖北南直隶等省,局面终于渐渐稳定下来。而远离战场的京师,随着春回大地,也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秩序与繁华。

    由于徐州扬州相继解围,大运河解冻,中断了很久的“南粮北运”得以恢复,京师也很快解除了对粮食买卖的管制。粮食,这个时代最的商品,终于可以像以前一样自由流通了。

    正所谓“无奸不商”,解禁当天,京师粮价一度暴涨,憋了一冬天的几大商帮无不想哄抬米价,把前面的损失弥补回来。若是放在过去,几大商帮联手抬价,几天之内,就能让米价翻几个筋斗。如今正是春季“青黄不接”之时,老百姓家中无粮,米价就是再贵也不得不买,商人们自可赚个盆满钵溢。而且自从去年扩建京师,京师人口至少增加了几十万,粮食需求更大,按理说米价可以抬得更高。

    可现在的京师已经今非昔比。新君崇祯登基以后,从去年春季开始便动用内帑银收购粮食,充入内库,《京华时报》曾透露其名为“战略储备粮库”。这些粮食都是从产地江南直接收购的,因而价格低廉,平均成本也就是一两多银子一石,加上运输成本也不到三两。

    去年冬天京师开始实行粮食管制后,崇祯皇帝大开战略储备粮库,在京师内外城设立了几十处粥厂。粥厂对百姓开放,记名发票,凭票入场,限量供应,每日早晚二次。虽然定量很低,不足以让人吃饱肚子,但也不至于饿死人。

    但这两顿粥也不是白吃的,除了老弱病残儿童以外,粥票需要用劳役换取,即“以工代赈”。男子的劳役包括掘土烧砖搬运等等,基本上全是力气活;妇女亦有洗衣做饭照孩子等劳役。这些劳役想做好也不简单,本来还有些好吃懒做的人,或是家底殷实,根本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的人,也想在粥厂白吃,有了这些措施,这些人就吓跑了。

    劳役由工部分派,具体组织则包给民间商帮,工部只负责验收和支付米银。初时只有五洲商社参与,后来陕西商帮也加了进来,再后来闽粤二商帮觉得有利可图,也分得一杯羹。几大商帮人手充足,经验丰富,倒也搞得有声有色。

    除了粥厂以外,京师还有的工匠和工人。自从去年京师扩建,工匠和工人数量急剧增加,现在数量已经超过二十万人。除了隶属于兵部和工部的制作局军工厂砖厂炼钢厂炼焦厂以外,五洲商社亦开办了煤厂造纸厂瓷器厂纺织厂等大型工厂。同时由于京师人口大增,消费需求旺盛,各种民间手工作坊的用工量也增加了不少。而用工数量最多的,当然还是工部新成立的建筑局,也就是去年扩建京师和重修通惠河的主力,单是在册工人就超过三万。

    凡是隶属于兵部工部的工匠和工人,每月都可以足额领到薪水,包括现银和粮米。即使是最基层的工人,单是薪水里的粮米,已经足够养活一家数口了。五洲商社的工人,待遇也差不多。因此这些工人基本上是不需要从市场上买粮食的。

    如此一来,粮商想要哄抬粮价就比较难了。再加上五洲商社和陕西商帮这两大商业组织坚持平价售米,每石价格也就是三两多一点,但每天限量出售。有这个价格比着,其他几大商帮勉强把米价抬到七两一石,就再也涨不上去了,因为再涨就一粒米也卖不出去了。

    粮食恢复流通以后,各行各业也就逐渐恢复正常,繁华盛景更甚往年。只是老百姓在安居乐业的同时,不免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略有担心。他们从《京华时报》等报纸上了解到,叛军主力虽然已被打垮,可流贼又重新入陕,天下仍不太平;同时随着春暖花开,蛰伏了一冬的鞑子又开始蠢蠢欲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犯边。

    过去没有报纸,老百姓的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浑浑噩噩地过。现在有了报纸,才知道除了自家的柴米油盐外,天下竟然是那么大,而远在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因此街头巷尾的议论,不再只是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说起天下大势来。本来普通百姓中目不识丁的文盲甚多,现在发现不,跟别人聊几句天都会露怯。更的是,如果不识字,各工厂都不收,也当不成工人。因此学习识字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爷爷和孙子同坐学堂念书的奇景。

    尽管如此,紫禁城内的气氛还是略显压抑。自从下了罪己诏,朱由检始终郁郁寡欢。而且虽然内阁的权力有所扩大,内阁票拟也几乎一律诏准,但朱由检还是每份奏章都仔细,为此常常在养心殿忙到深夜。

    几位皇妃知道皇帝心情不好,也不敢打扰他。可是眼见着朱由检日渐消瘦,她们里,急在心上,经常凑在一起想办法,想着怎样能让朱由检打开心结,恢复往日的神采。

    最后大家总算想出个法子,撺掇着皇后蕊儿来找朱由检道:“万岁,过几天便是二月亥日了。历朝历代皆以天子亲耕后妃亲蚕为国之重务,我朝自太祖皇帝始,每年二月亥日,皇帝都要带着后妃和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自躬耕,称为‘亲耕礼’,以示重农之意。不过到了万历年间,这个仪式就不经常举行了。妾身觉得万岁在宫中久居襙劳,倒不如复此旧制,也可借此机会出宫走动,活动筋骨。”

    后不科不鬼孙术接阳早阳技

    朱由检听罢,露出久违的笑容道:“蕊儿,你这个提议太好啦。其实为夫心里也挂念着这件事,只是最近心力交瘁,差点忘了。”

    “万岁,您恩准了?太好啦,可要把姐妹们都带去哦,大家天天在宫里,都闷坏啦!”蕊儿见朱由检开心,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不过只去先农坛没什么意思,”朱由检兴致勃勃地道,“想不想在宫外多玩几日?”

    本书来自  html/18/18653/iml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藉田亲耕() 
崇祯元年二月十五,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日。。从这个节气开始,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开始忙碌的春耕,故民间素有“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这一天又正巧是亥日,按照老黄历上的说法,二月逢亥日为大吉日,谓之天喜,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

    就在这一天,京师举行了盛大的皇帝藉田亲耕礼。对于京师百姓来说,这自是难得一见的盛景。故而这天万人空巷,天刚刚发亮,外城的南中轴线正阳门大街两侧已经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一睹当今圣上和后妃们的风采。当然,街道上早有荷枪实弹的正阳门兵马司官军维持秩序,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到了辰时正刻,正阳门中门大开,负责守备内外城南城墙的朱雀营官军在前面开路,紧跟着的是皇帝在紫禁城中的亲卫腾骧右卫,再后面是步行的文武百官,接下来的便是皇帝和后妃的銮驾了。

    “万岁爷来啦!”

    围观的人群一阵骚动,紧接着便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崇祯皇帝朱由检头戴金二龙戏珠翼善冠,身着极其华美的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端坐于銮驾上,接受百姓的参拜。其实他对这一套并不感冒,但叛乱持续数月,他需要用这样的形式提振民心士气。

    从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的激动和含着泪花的笑容,朱由检可以他们对自己的忠心和爱戴确实是发自肺腑的。对此朱由检既十分感动,又有些愧疚,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以至于天下仍不太平,百姓们仍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苦难,甚至是牺牲。

    一路上朱由检向百姓频频招手致意,百姓则用阵阵欢呼回应。虽然官绅阶层对这位年轻的皇帝争议很大,甚至总有人拿他和荒唐的正德皇帝作对比,但在老百姓这个万岁爷亲民,接地气,总能为百姓打算,登基一年来推出无数善政,就算是评书里的唐宗宋祖,也让当今万岁比下去了。谁要是连这样的好皇帝都不拥戴,那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别有用心。

    盛大的出行队伍过了天桥不远向西一拐,便抵达先农坛。这先农坛又名山川坛,建于永乐年间,与东边的天坛遥相呼应,是专供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

    朱由检下了銮驾,与皇后蕊儿德妃包玉怜令妃戚美凤骊妃朱存棋圆妃陈圆圆一起外坛,先至斋宫歇脚,然后到俱服殿换上祭礼服。所谓的祭礼服,其实就是农人劳作时惯常穿着的粗布衣服,皇帝和后妃穿上这套衣服,表示不忘农耕为立国之本。

    随着礼部尚书文震孟高呼“吉时已到,祭礼开始“,以崇祯皇帝为首,众人郑重其事地先农坛的正殿太岁殿,祭拜太岁及春夏秋冬四神。

    这太岁正名为太岁星君,乃是道教神祗之一。道教的《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在古代星相学中,太岁星与岁星木星对应而反向运行,太岁星到了哪个区域,哪个区域的地下就会生出“太岁”,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星君,降下灾祸,故有“太岁头上动土”之说。简单地说,太岁星君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故而必须每年祭拜。

    朱由检当然不信这一套,但既然这个时代的百姓都信,他这个皇帝也要做做样子。老百姓帝如此虔诚敬神,就会认为老天一定会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干起农活来也就更有劲头。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简单而有效。在科学尚不普及的情况下,权且为之,倒也不无好处。

    出了太岁殿,众人又依次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致祭,这一圈下来,足足用去了半个多时辰。最后来到观耕台,祭祀大礼的重头戏:亲耕礼,终于要开始了。

    所谓亲耕礼,其实就是皇帝亲自抡起锄头耕地。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农田,皇帝躬耕皇后扶犁,当然只是做做样子。然后就登上观耕台,观百官耕作。这些官员们平时养尊处优,细皮嫩肉的,别说真让他们甩开膀子干,有人连锄头都举不起来,简直是丑态百出。

    后远地不情敌术接月不太情

    朱由检心想自己的农业革命要指望着这帮人来,无疑是滑天下之大稽。于是唤过文震孟,赶紧结束了这场不伦不类的闹剧。至于这田地里的庄稼,平时自会有人打理,到了收获季节,还要将谷物收入神仓,算是皇帝自家的粮食。民间所谓“一亩三分地”,由来便在于此。

    到了这里,就算是礼成了,按照旧时的规矩,皇帝就该摆驾回宫了。不过朱由检早有安排,他已经知会内阁和礼部,要到京师西郊的一处皇庄认真耕作几天,同时也借此机会散散心。

    明朝皇帝觉得在紫禁城呆烦了的时候,是可以到皇家园林里散心的。不过一般就是到西苑,也就是前世的中南海。西苑就在紫禁城西侧,内城之内,内有水面七百亩,楼台殿阁俱全,是帝王后妃休闲的好去处,也便于安排宿卫。当年嘉靖皇帝沉迷于道术炼丹,因嫌大臣聒噪,便索性移居西苑,一连二十多年不上朝,连紫禁城都不回了。

    现在皇帝别出心裁地要出城散心,一些大臣本能地就想反对。出人意料的是,在朝廷势力占优的东林系官员却全体,朱由检也得以顺利出行。其实东林党人有自己的小算盘,现在正是委任地方官员的关键时刻,皇帝京师,行事可就方便多了。

    从永定门出城以后,朱由检让文武百官不必跟随,銮驾回宫,自己与后妃们则换乘御马,仅由腾骧右卫护驾,折向西北进发。

    没了宫墙的束缚,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朱由检压抑的心情终于一扫而空,正想猛抽一鞭子策马疾驰,猛听身后有女子高呼:“皇帝陛下,等等我们!Desculpe;estouatrasado!”

    本书来自  html/18/18653/iml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畅春园() 
朱由检勒马回望,却见两骑通体雪白的安达卢西亚骏马并辔追来。追到队尾,却被腾骧右卫拦住,不得近前,故此骑者才急得大喊。

    “这不是香君姐姐,还有安娜公主么?”陈圆圆惊喜地欢叫起来,旋即后悔地住了声。自从去岁除夕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后,朱由检心情不佳,众妃怕他触景生情,谁也不敢再提葡萄牙大使馆的事。陈圆圆虽仍主办《京华时报》,也并不出宫,只是每日审阅清样,自然也就再也没机会见到李香君。

    朱由检一愣,自然想起不辞而别的秋琳娜和洒泪诀别的蕾儿,顿觉心中刺痛。又怕蕊儿难过,只得装作若无其事地笑道:“她们怎么来了?放过来吧。”

    后不不不鬼结术战闹仇敌封

    腾骧右卫这才放行。须臾二人赶了上来,只见安娜头戴黑色阔檐礼帽,上身穿黑色紧身燕尾礼服,下身则是紧身马裤和高筒马靴,显得英姿飒爽,别有一番风韵;李香君则仍是简简单单的一袭白衣,如同出水芙蓉般清丽脱俗。朱由检不禁了。

    “皇帝陛下,我们已经快两个月没见面了,您是不是把我给忘了?”安娜仍是那么爽朗地笑道,“不然为什么一直盯着我和李小姐”

    结远仇不鬼结球接冷敌学秘

    结远仇不鬼结球接冷敌学秘但朱由检嫌“清华园”这个“清”字不好,便请大臣们为其重新取名。在这方面,大臣们还是很擅长的,取了不少好名字,其中钱龙锡取的”畅春园”最合朱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