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宗见了皱眉道:“怎么如此重要的关隘,才这么几个人驻防?”

    满桂忙对孙承宗诉说前情。孙承宗听了,一方面称赞满桂处置得当,另一方面却也为兵源的不足而忧心忡忡,自言自语地道:“每处关隘,即使按定员三百依然不足。我看除非增加到千人以上,才能防住敌军的进攻!”

    朱由检听了一吐舌头,嘴上虽不敢说,心中却想:光是遵化一地,长城上的关隘就有二十多处。如果真的每处放一千人,那可就是两万多人了。要是万里长城都像这么防守,岂不是要站上去几百万人?且不说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兵,就算有,那都不用打仗,光吃饭都把朝廷吃穷了!

    由马道登上长城,朱由检见此处的城墙修筑得十分坚固,不像遵化那样是里层土坯,外层砖石,而是纯以墙砖垒成,每块砖上似乎还刻有密密麻麻的小字。

    朱由检心中一惊,暗想难道这长城的墙砖也随自己一起穿越了,要不怎么上面还刻着字呢?不用看,肯定是“xxx到此一游”之类的涂鸦!

    可走近仔细一看,却见上面的字是用工工整整的楷书刻就,内容是:“大明长沙府湘潭县官窑制,窑匠石三,嘉靖三年。”

    “长沙府湘潭县?嘉靖三年?”朱由检可傻了眼,看来这块砖虽然不是和自己一起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倒似是从更早的古代穿越而来!

    一旁的孙承宗却为他解答了这个疑惑:“修筑万里长城工程浩大,可谓举全国之力。单说这城砖,即是从全国各地,挑选土质上佳、不含沙粒的府县,专门设立官窑,派遣窑匠烧制。

    “一块墙砖,须得经过和泥、拓砖、晾坯、装窑、烧砖、洇砖、出砖等数道工序,历经二十天左右,方能成为成品。再经过严格的检验,有不平、砂眼、裂纹者一律不用,基本要十汰其七。最后,窑匠再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如日后发生断裂等问题,则可寻根溯源,追责窑匠。一次不合格,退回重烧;若二次仍不合格,就要将那窑匠斩首了。殿下请看,此砖烧成于嘉靖三年,迄今已有百年,历经日晒雨淋,仍然十分坚硬,没有一丝裂纹。”

    朱由检听了,在赞叹不已的同时,也不禁感慨此项工程的劳民伤财。

    他不由得联想到一千多年以前,秦始皇嬴政因为一句“亡秦者胡”的谶语,便举全国之力,发七十万刑徒修筑长城。却不料这“胡”并非指塞外的胡人,而是指他的小儿子胡亥!

    秦始皇英明一世,却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正是他发往边关筑城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毁了他的万世基业。这才叫“祸起萧墙之内”!

    如今,朝廷又在重走秦始皇的老路。只是朱由检实在怀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修起的这道万里长城,于防御外寇,究竟能有多大实际作用?这又不是铁丝电网,防御面如此宽大,光垒了墙,没有足够的兵力,岂不还是个摆设?

    他依稀记起,在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上,若干年后,皇太极正是率领数万骑兵,从喜峰口入寇,直趋京师,酿成“己巳之变”。

    此时,面对着北方一望无际的莽原,朱由检拍打着无言的长城墙砖,心里却感到无比沉重,仿佛这块砖不是垒在城上,而是压在了他的心头。

第一百三十九章 叶卡捷琳娜() 
朱由检跟随着孙承宗的中军,从长城之上一路向东,望山海关进发,倒是再也没有出什么乱子。

    那长城修建得十分宽阔,最宽处可容五马并行。众人白天骑马行军,指点江山,观赏雪景,夜晚便在长城的烽火台中休息,倒也十分惬意。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朱由检在前世时,也极想到长城一游,当一把好汉过过瘾。无奈北京米珠薪桂,去一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就没了。因此虽然有大把的时间,也从未有机会游览长城。

    但他好歹在电视上见过,可戚美凤、包玉怜等人,则是真真正正地从未见过长城。此时一见,无不被那雄伟的气势和壮丽的山河所折服,一路之上赞不绝口。

    而那名异族少女,就更是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不住地欢叫着,似乎不如此就无法表达激动的心情。

    当一天晚上众人在烽火台歇下时,正值落日西垂,积雪皑皑的群山被火红的太阳一照,宛如童话中的世界一般。那少女见此美景,又忍不住童心大发,对着群山振臂高呼起来。

    朱由检这才想起,直到现在为止,自己还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至于她的身世,以及她为什么要来这里,就更是一无所知。

    趁此机会,这货想要和这位西方美女套套近乎,于是便站在她的身边,涎着脸用蹩脚的英语道:“thegreatwall,oheeightwondersoftheworld!”

    那少女依然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竟然没搭理朱由检。这货顿觉十分尴尬,正不知所措之时,包玉怜似笑非笑地问道:“王爷,您怎么还会说番邦话呢?我看王爷对这位少女很感兴趣呢!”

    朱由检知道自己的龌龊想法被敏感的包玉怜一眼看穿,不由得老脸一红,赶紧厚着脸皮道:“本王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会的实在太多了,光是外语就会好几门,难道还要一一告诉你不成!”

    包玉怜白了他一眼,略带些嘲讽地道:“那不知王爷刚才对她说了些什么?是不是问她可曾婚配?”

    朱由检急赤白脸地道:“那什么,你别想歪了!我就是告诉她,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一旁的戚美凤终于忍不住,插嘴问道,“难道世上还有能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建筑么?那都是些什么,在哪里?”

    朱由检得意洋洋地道:“世界八大奇迹,分别是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宙斯神像、土耳其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亚历山卓港的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基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以及咱们的万里长城。”

    “殿下,您说的埃及、希腊,这些都是什么地方啊?美凤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戚美凤睁大了眼睛问道。

    “姐姐别上当,王爷骗你呢!”包玉怜笑哂道,“这些古怪的名字肯定是王爷自己编出来的,好哄骗女孩子的欢心!姐姐你虽然武艺高强,但涉世未深,可不要上了王爷的当哦!”

    听包玉怜这么一说,戚美凤也用怀疑中略带鄙视的目光注视着朱由检,心道听其言观其行,这位信王殿下还真如玉怜妹妹所说,就是此类人物!

    朱由检哭笑不得地道:“本王冤枉啊!这些地名和建筑,都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这个世界太大,你们没有去过而已。难道说你们没见过,便不是真的?”

    包玉怜却伶牙俐齿地道:“不错,我们是没见过。这么说王爷您去过、见过?只怕这次山海关之行,是王爷出行最远的一次吧?”

    “我是没见过,”朱由检头上冒汗道,“但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哪有这种荒诞不经的书?拿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嘛!”包玉怜不怀好意的笑道。

    “这…本王没带着!”

    “呵呵呵~王爷最会骗人了!”包玉怜挑衅般地笑起来,那笑容天真烂漫,朱由检一时竟看得痴了!

    见朱由检无言以对,戚美凤笑着为他解围道:“好了殿下,玉怜妹妹就是这样爱促狭人,您就看在她为您疗毒数月的份上,千万不要责罚她啦!”

    一说到疗毒,包玉怜立即想起朱由检那脱得光光溜溜的身体,以及他那根不怀好意的东西,顿时飞红了脸颊,再也笑不出来了。

    此时,孙承宗笑呵呵地踱过来道:“戚参将,你可不要以为殿下是信口胡言。刚才老夫在一旁听着,这‘世界八大奇迹’之说虽然闻所未闻,但殿下提到的其中一样,老夫倒也听说过。”

    戚美凤奇道:“督师大人,不知是哪一样?”

    孙承宗打开话匣子道:“我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奉了成祖皇帝之命,曾经六下西洋,到过很多番邦,其处的百姓风土及物产,颇与我中原不同。礼部现存数十卷古书,就是郑和及其随从所著,记载了不少行程中的奇闻轶事。

    “老夫曾经翻阅过一次,其中似乎就提到‘埃及’这个地方,还说当地沙漠之中有数十座巨石垒成、上尖下方的高塔,状如‘金’字,高者可达数十丈,疑为上古君王的陵墓。

    “其他人看过之后,皆以为此是郑和胡编出来应付差事的谵语,世上根本不可能有那样的石塔。他们说:想那番邦穷鄙之地,不论人力物力,均远逊我中华。若真有那么大的石块,我辈尚且无法垒起,番邦人就更做不到了。老夫却以为这必是真景,只是不能眼见为实罢了。”

    “看看,督师大人都为本王作证了,你们还敢不信?”朱由检得意洋洋地道。

    这下包玉怜和戚美凤可傻了眼,顿时对朱由检肃然起敬,心想这位王爷平时总是一副色迷迷的样子,没想到还真是学识渊博,果然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见二位美女望着自己,目光中满是崇拜,这货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其实这些东西在前世只是常识,而且是那种知道了也没啥用的常识。不想在这个时代,居然成了学识渊博的象征,让这货长了一回脸,甩掉了“不学无术”的帽子!

    孙承宗见朱由检心花怒放,趁机笑道:“殿下深居宫中,这些想必也是从古籍中看到的吧。看来殿下藏书颇丰,还有前日那首《沁园春》,老夫后来问遍诸人,谁也不曾听说,想必是载于孤本。不知回京之后,可否让老夫一阅啊,哈哈哈!”

    “那必须的,必须的…”朱由检嘴上答应,心中却是叫苦不迭,暗道我哪有什么孤本,有也尽是些春宫图罢了。

    此时,那名异族少女才被众人的谈话惊醒,从陶醉中回过神来。但她听不懂汉话,还以为是朱由检和二位美女吵架,忙用英文劝解道:“don’tquarrel,wearebestfriends(不要吵架,我们是好朋友)!”

    朱由检见来了机会,忙用英文与这位金发美少女攀谈起来。

    可没说几句,朱由检却热汗直流,张口结舌。原来这货的英文也实在太矬了,只能应付初中水平那种最简单的句子。那少女语速稍微一快,又夹杂了大量的生词,朱由检就根本听不懂了,只得擦着额头的汗道:“pleasespeakslowly,myenglishisverypool(请说慢点,我英语不行)!”

    那少女见状微微一笑,果然降低语速,甚至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念给朱由检听。朱由检把耳朵都快凑到那少女的香唇上了,也只能听懂个大概。

    据她说,她是一名俄国贵族之女,自幼在英国长大,因而会说英语。几年前她随父亲回国,本想在莫斯科定居,却不料俄国发生内乱,邻国波兰又借着这个机会大举入侵,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随着这次内乱而土崩瓦解。

    在那之后,俄国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为了争夺沙皇宝座,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过了很长时间,这些领主们终于意识到,如果再不结束内乱,俄国就要被波兰给灭了。于是各方势力终于达成妥协,共同推举米哈依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出任沙皇。这位十六岁的少年,据说是继承了留里克王朝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的血统。

    而很不幸的是,这位少女的父亲却不支持罗曼诺夫登基。于是罗曼诺夫上台后,开始清洗异己分子。在逃亡的过程中,少女与父亲失散了,又想着如向西方国家逃跑,还是有可能被引渡回莫斯科,于是就一头向东扎了下来,越跑越远,孰料却成了蒙古人的俘虏,险些被当作奴隶卖了。

    听完这位少女的叙述,朱由检将信将疑,心想按理说俄国人曾被蒙古统治奴役过几百年,总该心有余悸,就算逃命也不该往这个方向跑,那不是自投罗网么。而且那少女眼中闪烁不定,似是有所隐瞒。

    不过转念一想,这都是老毛子的事,和自己又没半毛钱关系,倒也不愿深问,只是谄笑着用英语问道:“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那少女微微一愣,一丝红晕飞上脸颊,羞怯地答道:“mynameisekaterina(我叫叶卡捷琳娜)!”

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第一关() 
叶卡捷琳娜?!

    朱由检心中暗吃一惊,心想这俄国历史上倒是出过两个名为“叶卡捷琳娜”的女沙皇。这二位可不简单,叶卡捷琳娜一世是彼得大帝的妻子,传说中力大无穷,堪称典型的女汉子。

    那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更是厉害,她靠着发动宫廷政变夺取沙皇宝座后,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南打土耳其,北攻瑞典,三次瓜分波兰,并且打通了俄国通往黑海的出口,奠定了近代俄国的版图,可称得上是俄国历史上能与彼得大帝齐名的人物。

    不过这两个人似乎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还要再过一百来年,她们才会登上历史的舞台。难道因为自己的穿越,产生了蝴蝶效应,各国历史上的巨头统统穿越了?

    但朱由检转念一想,这“叶卡捷琳娜”只是俄罗斯民族一个很普通的女名,就和什么什么斯基、什么什么诺夫一样,叫这些名字的大有人在,眼前的少女应该只不过是与历史人物同名而已。而且看她人畜无害、楚楚可怜,分明只是个柔弱的女子,丝毫也看不出来她有当沙皇的潜质。

    想通了这一节,朱由检也暗笑自己多心,接着问这位叶卡捷琳娜小姐,今后有何打算。

    叶卡捷琳娜本来兴致颇高,闻听此言却神色黯然起来,低声用英语道:“我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我不能回俄国,那里的人一直在抓我。而且路太远了,我一个人也根本走不回去。这里对我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除了王子阁下和两位小姐,我谁也不认识。看来我只能跟着王子阁下了,希望您能收留我!”

    朱由检故意为难地道:“这个…你毕竟是个外国人,我们又是去打仗,让你跟着多有不便。万一有人怀疑你是间谍…”

    叶卡捷琳娜一下子慌了神,带着哭腔哀求道:“王子阁下,请您一定要收留我!只要不杀死我,您要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怕我是间谍,您可以把我锁起来!”

    包玉怜和戚美凤听不懂英语,见朱由检对叶卡捷琳娜叨咕了几句,竟惹得她快要哭起来,忙问朱由检是怎么回事。

    等听完朱由检的翻译,包玉怜将俏脸一沉,嗔道:“王爷!您可不能这么狠心啊!番邦的女子也是女子,也一样可怜!您既能救玉怜于风尘之中,为何就不能救叶卡捷琳娜!”

    戚美凤也劝道:“殿下,当日在集市上,她是那般光景,都被殿下您…看过了,以后还怎么嫁人?不如殿下将她暂且留在身边,待回京师后,再请王妃娘娘妥善安置!”

    其实朱由检也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一个弱女子扔在荒郊野外啊。于是他笑着对叶卡捷琳娜道:“这二位小姐一定要我收留你,我只好听她们的了。不过,以后你要快点学会汉话,否则整天让我来回翻译,我可受不了!”

    叶卡捷琳娜听懂以后,喜极而泣道:“谢谢王子阁下!谢谢二位夫人!我一定会努力学好汉话的!”

    她见朱由检说要听包玉怜和戚美凤的,还以为这二人是朱由检的妻妾,也没细想便改了口。

    当朱由检一脸坏笑地将这句话翻译给二位美女听时,包玉怜和戚美凤不约而同地羞红了脸颊,转身匆匆跑开!

    众人如此晓行夜宿,又过了五六天,终于远远地望见了大海。那蜿蜒向东的万里长城,也终于将要抵达终点山海关了。

    孙承宗在路上已经得到消息,原来努尔哈赤听说大明又调集了数万军队至山海关防守,倒也没敢轻举妄动。

    而且广宁之战后,明军几乎放弃了关外所有的地方。努尔哈赤突然一口吃成了个胖子,也怕能力有限,消化不良,是以只是略作试探之后,大军仍退守广宁,他本人则返回沈阳,居中指挥。

    如此一来,眼下的局势就变成了明军屯重兵于山海关,努尔哈赤止步广宁。而这两地相距不下数百里,中间的地带就暂时成为一个缓冲区,既无明军也无女真人。

    孙承宗得报,知道山海关暂时无碍,不由得放下心来。此时他兴致颇浓,笑着为众人介绍道:“各位请看,前方那长城的尽头处,即是重镇山海关了。山海关又称榆关,乃是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所设。因其北倚燕山,东临渤海,故此得名。戚参将,你的曾祖武毅公戚继光,曾镇守边关十余年,你今番到此,也算是故地重游了!”

    戚美凤也感慨万分地道:“是啊!先曾祖还曾赋《出榆关》诗一首,末将记得是:‘飞羽辽河上,移军滦水东。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但期常献馘,不敢望彤弓。’”

    孙承宗见朱由检一脸痴呆的表情,知道他听不懂,只得耐心为他解释道:“此诗正是武毅公率军出山海关之后所作。诗中‘大将’、‘元戎’者,都是我军的火炮名。献馘,即是献上敌军首级之意。‘彤弓’一词,出自《诗经》之中的《小雅?彤弓》一节,此处是指圣上的赏赐。

    “此诗抒发了武毅公一心报效朝廷,并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情怀,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武毅公文武双全,不但战功卓著,还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莅戎要略》等兵书,且长于诗作,真乃一代奇男子!不过戚参将,恕老夫直言,此诗意境若与殿下之前吟诵的那首《沁园春》相比,则又略逊一筹了。”

    朱由检暗道这孙承宗可算得上是老人家的一位超级粉丝,自从听过《沁园春?雪》之后,总是念念不忘,走到哪说到哪,也不给戚美凤留点面子。

    不过这也难怪,想老人家乃是千古伟人,而戚继光虽是民族英雄,若论起雄才大略和伟人情怀,和老人家自是无法相提并论。

    众人说笑着逶迤前行,离山海关越来越近。

    朱由检在前世也没来过山海关,此时自是认真观看。他见山海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四面城墙各长约二里,每面均有高大的城楼和凸出城外的瓮城,气势雄浑,丰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