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济华也是听到村子里有人去他家告状,说是周水仙又在金珠家门口闹事呢,所以忙赶来看看,大晚上的他也怕出什么事。
杨济华来了,金珠自然要把门打开。
“村长爷爷,我们当初是说好了,各过各的日子,我这一个多月把日子过起来了,弟弟妹妹们穿上了新衣服,也都有了书念,没给村里添乱,她今晚又不知从哪里听了点闲言碎语便不分青红皂白的上来就把我们骂一顿,什么难听骂什么,村长,我想问问,合着我们自己把日子过好了也不对?就该像以前似的穷得要饭才好?”金珠跟村长先告了一状。
“你就当你婆在放屁,她是白活了这么大岁数,一点人事不懂。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懂事要强的,你别跟她一般见识,我这就把她撵回去,你好好带着你弟弟妹妹过,你们过得越红火啊,我这个做村长的就越高兴。”
杨济华说的是实话,金珠的日子过好了,这姐弟四个才不会想着去自杀,才不会盯着村子里的这点救济款,他这个做村长的可不就省心了?
还有一点,金珠免费给他孙女做了两条裙子,他孙女宝贝得跟什么似的,他这才知道金珠在做裙子卖呢,他孙女就帮着卖出去过五条,挣了一百块钱。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金珠是想好好过日子的,也是有能力把日子过好的,他这个做村长的自然要帮金珠立起来,同时也给村子里其他的留守儿童树一个好榜样好典型。
“村长,你们就这么由着她瞎胡闹,这钱要是糟蹋了,明天连学也上不起了,你们可别来找我,反正你们村委会有钱,你们陪着她作吧,我正好乐得什么也不管。”周水仙听了这话,脸上立刻有了着恼之色,说话便有些不管不顾的。
杨济华一听这话,心里直想骂人,这蠢婆子可真是混不吝的蠢婆子,旁边站了五六个看热闹的村民呢,村子里申请低保户和困难补助的不止金珠一家,可批了的一共也就三四家日子最难的,多少人的眼睛盯着那点补助款啊。
这蠢婆子说话也不过一下脑子,本来大家都以为金珠是日子穷得实在过不下去才带着弟弟妹妹们集体自杀的,村子里的人看着几个这么小的孩子去寻死,谁不掬了一把同情的泪,这个时候谁还能去计较那两千块钱?
可周水仙这么一说,大家还以为村长私下给了金珠家多少好处呢?这事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二嫂子,你可别混说,村委会拢共就给了金珠二千块钱,那可是村委会开会决定的,村委会的公示栏里贴着呢。你自己什么都不懂就不要跟着添乱了,你呀,你呀,说你啥好呢,你儿子有这么几个这么懂事的娃,这可是祖宗积德啊,你不但不好好顾念这几个孩子,隔三差五的跑来闹一回,你是不是真的想逼死这几个娃?”村长也憋了一肚子的火,大晚上的也不让人消停一会。
杨济华说完,村民就有附和的。
他们差点忘了,人家金珠这一个假期可没闲着,村子里好多女娃子都去找金珠做裙子了,有钱的给钱,没钱的给几个鸡蛋或者拎篮子菜,人家金珠也收了。
“二婶子,你家孙女厉害着呢,你看看你家那几个娃,让你家大孙女收拾得多干净,脸上也有了几两肉,人家呀,把日子撑起来了。”说话的是杨静的妈妈。
“可不,人家金珠这个夏天挣了不少钱,连单车都买了,二婶子也是放着省心不会省。”说话的是罗水华,她用十个鸡蛋给石雪做了一条裙子,做第二条的时候可是花了十五个咸鸭蛋,害她心疼了好几天。
周水仙见大家七嘴八舌地夸金珠,心下也有些疑惑,别的不清楚,但是那次抢来的那条裙子金杏可是喜欢得不行,而且那做工她也看了,确实不错,难道说这死娃子真的学会做衣服并拿去卖了?
那她之前都做什么了?为什么偏偏寻死之后就开始学会了做衣服?
想到这,周水仙忽然觉得有些幕拧�
可巧这时村长见最小的金牛打了个哈欠,开始撵人了
“好了,散了吧,都散了吧,明天这几个娃还得早起上学呢,二嫂子,我再跟你说一遍,以后你要这样闹事的话,你闹一次,我就罚你一次,每次也不多要,就二十个鸡蛋吧。”
“从今天开始吧,要不她不长记性。”金杨喊了一句。
金珠去镇里念中学了,家里就她顶着,她可得把握住这次机会,让她出点血,省得她不长记性。
“对,对,就从这次开始,二婶子家养了一堆的鸡鸭呢。”有人喊了一句。
看热闹的永远有不嫌事大的。
“我家哪里有鸡蛋?我家一共就剩几只鸡婆了,都要抱窝了。”周水仙一听要罚她二十个鸡蛋,嘟囔了几句,甩着手急急忙忙就要走。
“没有鸡蛋就要鸭蛋也是一样的。”金杨心里有数着呢。
“吃,吃,吃,吃不死你个短命鬼。”周水仙剜了金杨一眼。
不过因着金杨的厉害劲,周水仙倒是放下了些对金珠的怀疑,这要鬼附身,总不能两个都附吧?
还有金柳和金牛,跟她一点也不亲了,见了她都躲得远远的,哼,她算是看出来了,这几个娃子她是拢不住了。
“村长爷爷,你看我婆,当着你的面她都这样骂我们,亏我们是离得远,这要离得近了,她早就一个巴掌扇过来了。”金杨说。
“走,去你家拿鸡蛋,没有鸡蛋就用鸭蛋顶,我还就不信这个邪了,我管着这么大一个村子,我就治不了你。”杨济华也是恼了。
他是一个要面子的人,这么多人看着呢。
金珠听了这话,欢欢喜喜地拉着金杨跟着村长后面去要鸡蛋了。
第二十七章、两个第一
那天的鸡蛋,到底还是让杨济华逼着要来了。
据说金杏见周水仙出去一趟不但什么便宜没占来,反而赔了二十个鸡蛋出去,她偷偷地给她妈妈打了个电话,杨大力知道后,给周水仙打了个电话抱怨她苛待了两个孩子,连个鸡蛋都没舍得给他家孩子吃反而给金珠那边送去了。
周水仙本来就觉得这事窝囊,心里堵得难受,偏还被自己儿子不问是非地埋怨一顿,一气之下就病倒了。
周水仙一病倒,金杏便给杨小红打了个电话,杨小红接到电话倒是也急急忙忙骑着单车上门看望周水仙,从周水仙那里知道前因后果之后,杨小红给杨小兰打了个电话。
杨小兰得知自己的妈妈因为二十个鸡蛋病倒了,二话不说,急忙带上一篮子鸡蛋并买了一条猪肉过来看望周水仙,并给周水仙做了一顿饭。
当然,金珠是不清楚这些的,她只是从金杨嘴里知道杨小兰去学校看过她,且还偷着给了金杨一百块钱。
而金牛事后从金宝的嘴里知道,杨小兰给他们做了一顿红烧肉吃,本来杨小兰是想叫着金杨、金柳、金牛三个一起去周水仙那边吃饭的,可周水仙死活不肯,杨小兰只好作罢。
金珠猜想杨小兰大概是觉得愧疚了,所以偷偷塞给金杨一百块钱。
不管怎么样,金珠领了杨小兰这份情,一百块钱对她家来说能解决不少事情。
话说开学的这一个来月,金珠忙着适应学校的生活,也顾不上挣钱的事情了。
因为学校开的那些课程,有好些是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比如说数学、几何、生物、体育等,这些东西跟她上一世接受的传统知识大相径庭,有的甚至否决了她那些传统认知,所以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故而,周六周日休息的时候金珠除了做家务活和打理菜地,剩下的时间就用来复习功课了,那个杨金珠的底子太差,指着她脑子里的那点东西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饶是这样努力,金珠这一个月也没少受大家的白眼,因为大家都知道了她是差生进来的,有一次数学单元考,金珠才考了39分,是班里倒数第一。
不过金珠也有值得老师称道的地方,她的语文不错,作文写得相当好,层次感强,又喜欢引经据典,一手钢笔字也有模有样,所以班主任周老师对她倒是有几分欣赏。
这不,九月底的时候,为了迎国庆,全校要举行一次作文竞赛,题目叫《倾听历史的声音》,每个班给三个指标送去全校参赛。
周老师的意思是让全班每个同学回家完成这篇作文,然后从中挑选出三篇优秀的送去参赛,这样的话相当于是给每个学生机会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大家到校就把作文交了上去,当天下午,周老师就宣布他打算送金珠、西岳、吴露的作文去参赛,次日下午放学前,周老师喜滋滋地走进了教室,宣布金珠的作文拿了一个年级第一,西岳的第二,吴露的没有选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金珠同学这篇作文观点明确,脉络清晰,文笔犀利,文中还夹杂了不少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从先秦谈到后唐,最后的总结陈词是每个朝代的更替都诠释了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我们这些老师们看了都觉得激动不已,很难想象,这篇文章是出自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农村小姑娘之手。”周老师在课堂上点评了一遍金珠的作文,他的声音里有着抑制不住的惊喜和兴奋。
周老师的话刚说完,底下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全年级的作文一等奖竟然被一个不起眼的金珠拿去了,金珠的学习成绩有多烂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啊,她刚刚才考了一个数学倒数第一啊。
首先吴露就表示不服,她虽然没有看过金珠写的作文,但是从老师的评语里知道了个大概,觉得金珠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历史知识,所以她觉得金珠的这篇文章是抄袭的。
其实,不光是金珠这么想,其他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甚至包括那些评卷的老师们也这么想过,他们打听了一下,金珠的历史课刚刚学到原始社会钻木取火呢,后面的那些内容都没有讲呢,金珠从哪里学的那些历史知识?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金珠熟读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所以写文时顺手拈来,一气呵成。
周老师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因为他看过了金珠的其他几篇作文,知道金珠的水准。
所以周老师力排众议,坚持定了金珠的第一名,并向其他老师推荐了金珠的另外几篇作文。
这不,排名刚一定下来,周老师就迫不及待进教室报喜来了。
“老师,我能不能看看杨金珠的作文?”吴露站了起来。
“当然可以,学校的公告栏里估计已经贴出来了,这是复印件,你们可以拿去看看,好好跟着杨金珠同学学习学习写作的技巧。”周老师还以为吴露是想借鉴呢。
吴露接过了复印件匆匆浏览了一遍,然后站了起来,当着周老师的面问:“老师,我能不能问杨金珠同学几个问题。”
“当然可以。”
“杨金珠,我想知道你的历史知识是从哪里学到的?”吴露扬起下巴问道。
“书里。”
“什么书里?”
“历史书。”
“你撒谎,我们的历史书里根本没有这么多内容,隋唐之后的历史在下册里,上册的内容只到南北朝。”吴露的眼睛盯着金珠,语气十分逼人。
“谁告诉你我只能有上册的历史书?”金珠抬起眼睛盯着她。
果然,吴露听了这话没再开口,再说下去,岂不是要把她和金珠的亲戚关系暴露了?
不行,这些日子她没少跟着别人一起笑话杨金珠,如果让大家知道她们是亲戚,那大家该怎么看待她?
谁知就在吴露哑口无言的时候,周老师说话了。
“我知道,你们大家都觉得这篇文章不像是杨金珠写的,觉得她可能没有这么丰富的历史知识,但是我相信她,杨金珠同学以往的几篇作文我也给你们大家介绍过,她有很丰富历史知识,我想,她的历史知识可不仅仅是从历史课本上得来的,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杨金珠同学已经是熟读过《上下五千年》之类的史籍吧?”
金珠听了笑了笑,她能说她看的是将军府书房里的典籍吗?
下课后,有七八个同学拦住了金珠,这些人都是跟吴露玩得比较好的,见金珠选上了吴露没选上,想要为吴露抱打不平,当然,吴露也在其中。
“杨金珠,你真看过《上下五千年》?”吴露找到了可以反驳金珠的理由。
“看过又如何,没看过又如何?”金珠知道吴露看不起她,所以她对吴露也没必要客气。
“你把每个历史朝代背给我们大家听听。”
金珠用眼皮子夹了她一眼,“凭什么?”
“你?你不敢背,你背不出来吧,你心虚了,你的作文是抄的吧?”
“你去抄一篇试试。”
“就是,自己没本事写出来还说别人是抄的,拜托,你说话也过过脑子,这作文是昨晚上临时写的,金珠家里什么条件你不清楚?你说她抄谁的去?”杨琴站在金珠身边,知道吴露不敢承认自己和金珠的亲戚关系,所以故意往那上引。
“杨金珠、杨琴,你们这个态度不对,大家都是同学,有话好好说。”西岳上前说道。
这次作文竞赛让金珠拿了第一,他心里的失落不比吴露少,从小,他就是一个优越感特别强的人,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一向是遥遥领先,他的知识比同龄人渊博多了,他的家庭也比一般的家庭要富裕多了。
因为他爸爸是镇长,他妈妈是中学的老师,家里别的不多,书、报纸、期刊还是有不少的,两岁开始,他妈妈便开始给他念《唐诗三百首》,五岁的时候,他就会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且,他才是真正看过《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的人,所以说,输给一个班里最差的同学,西岳心理颇不是滋味。
金珠倒是也从杨琴的嘴里知道些西岳的事情,所以见他开口,金珠也冷冷地打量了他一眼,“学艺不精,有什么好说的?”
“你也太狂了吧,连西岳都不放在眼里。”旁边有人挑事了。
“错,我从来不敢小看任何人,每个人都有他擅长的东西,同理,每个人都有他不擅长的东西,故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西岳看着坦坦荡荡的金珠,想起了那次小考之后老师报分数的情形,念到金珠的39分时,教室里大部分人轰然笑了,连数学老师都调侃了金珠几句,可是下课后,那些想看金珠的笑话和难堪的同学都失望了,金珠大大方方地拿着自己的卷子向杨琴讨教。
是啊,人家输也输得磊落,赢也赢得坦荡。
“金珠,我没有看不起你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想跟你讨教一下历史,我看你对后唐以前的历史比较熟。”西岳换了副语气,他也看过了金珠的作文。
“哼,倒是变得快。”杨琴嘟囔了一句,还想再说什么,被金珠拦住了。
“改天再讨教,今天下课了,我要回家,我家比较远。”
金珠说完扫了这些人一眼,拉着杨琴走了。
谢谢克丽丝塔儿、修钰、槿b三位亲的礼物,谢谢支持。
第二十八章、又碰上了
“金珠,你怕他们做什么?”出了教室,杨琴不解地问。
“不是怕,是想去买东西,我晚上要包粽子,明天放假了,打算去田家寨卖粽子。”金珠解释说。
事实上,她也不想跟留在教室里跟别人争执,她对五代十国之后的历史确实一无所知,她怕别人问起来不知如何答话。
杨琴倒是没有多心,她是听到了放假二字,忽然想到了杨淑玉该回来了,快一个月没见到人了,她还怪想念她的,另外,她还有这么劲爆的消息要拿去跟杨淑玉分享呢。
“快走,我今天也跟你回村里。”杨琴反拽着金珠去找杨静了。
三人来到杨琴妈妈的店里,金珠从她家买了些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须品,又买了些红豆和小枣,然后金珠骑车带着杨琴回了村。
一进家门,得知杨大壮已经送来了一百斤糯米和一大堆的粽子叶,金珠忙拉着金杨开始泡糯米烫粽叶。她前几天在班里听一位田家寨的同学说过,国庆是旅游的旺季,可巧又连着一个中秋节,田家寨那边不管有没有圩市都相当的热闹,卖什么的都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金珠正不知这个长假可以做点什么挣钱呢,听了这个消息,她决定去卖粽子。
因为这个季节做裙子或者是衬衣都卖不出去了,做外套什么的金珠还没有学会,而且外套的布料比较贵,工序复杂,算下来成本不低,可是这个地方卖价高了肯定是没有市场的,金珠赶圩时问过了,一件简单的外套也就五六七八十来块钱,金珠一天最多做两件,加上原材料,她一天都挣不到四十块钱,这就有些不合算了。
而决定卖粽子也是受了黎想的启发,黎想这个暑假卖糍粑的收益应该也还不错,去一次都能有个四五十块钱的收益,所以金珠打算也卖点类似的小吃。
金珠打算包两种粽子,一种是甜的,用红豆和大枣做馅,一种是咸的,用家里的腊肉做馅。
“大姐,为什么端午的时候我们家不包粽子,现在过中秋节了才想起来包粽子?”金柳一边帮着金珠洗粽叶一边问。
她至今仍记得上半年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那个时候大姐除了做饭喂猪别的什么也不会做,哪像现在又是带着他们挣钱又是给他们做衣服穿又是护着他们不让婆欺负。
金珠听了这话,摸了摸金柳的脸,“以后大姐过什么节就给你们做什么好吃的,大姐也是经过上次的事情想明白了,以前大姐太软弱了,所以才会受婆欺负,害你们几个都跟着吃亏,家里的日子也苦,以后大姐要变强一些,跟着别人多学点东西,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嗯,我喜欢这样的大姐。”金柳点点头。
“我也喜欢这样的大姐。”金牛忙端了个凳子,挤到了金珠身边。
“你们两个小东西,二姐对你们不好吗?怎么就没人说喜欢二姐?”金杨走出来喊大家吃晚饭,笑着说。
“喜欢,我喜欢我们家四个在一起,有荷包蛋吃,有肉汤喝,有新衣服穿,要是爸爸不回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