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嘿嘿,”听到自己老师兼老首长的问话,公安总队政委何明笑了笑,“这件事还真的不好处理!真要回答了他们,有点儿被逼的感觉;不回答吧,又有点儿觉得咱们堂堂的新中国居然连这么一件事都不敢回应的意思……而且事涉香港,谁知道这家报纸后面到底都有些什么人?”
“是啊,这方面确实有点儿难办!”谭政文叹息了一声。
去年12月4日,新中国中央政府成立中南军政委员会,任命原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为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邓子恢、叶剑英、程潜、张难先为副主席,卜盛光等73人为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是中南地区最高政权机关,隶属中央人民政府,下辖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6个省的人民政府,驻地武汉市。而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被从北京调到广州,主要是因为自从广东解放后的治安情形太差,仅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的这几个月里,全省就发现土匪337股,人数总计达4万余人。各地发生反革命暴乱、袭击、爆炸、抢劫、纵火、投毒、暗杀事件349宗。敌特除大肆搜集情报,还不断实施暗杀、爆炸等恐怖手段,企图杀害我党政领导干部,破坏铁路等水陆交通运输。
广东地处南陲,面对港台,如今又是解放初期,大批反革命分子散布在全省各个角落,恶霸、土匪、反动会道门头子、反动党团骨干和敌特分子勾结,频频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严重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所以,新任的广州市长叶剑英才向中央请求把他调了过来,为的就是利用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与经验,尽快的稳定广东全省,打击敌对份子。
可是,拿刀拿枪的人看得多了,突然间出现一个在报纸上“和平问话”的,还真是觉得有些不舒服。
不过这也没什么。他谭政文从少年起便参加革命,什么手法没见过?生生死死都经历过多少回了,只带着一百多人跟敌人整师的大部队交火的事情也做过,自然不会怕了这么一件“小”事儿。
可是,这一次的事件,主要问题却并不是在人家投递过来的报纸上。随着报纸送过来的其实还有一封信,那封信上的内容才叫一个厉害,居然直接指明中美会在朝鲜发生一场大战……这如果让普通人看到了,恐怕顶多也就是觉得写信的人很无聊。可他谭政文恰恰不是普通人。所以,他才能真正认识到这封信的厉害。
要知道,以他谭某人在党组织中的地位,也只是隐隐约约的从广州市长叶剑英那里得知了一点儿毛主席访问苏联的情况。据叶市长说,斯大林在会谈中向主席提及,朝鲜的金日成也想搞解放,但南面的李承晚有美国支持,恐怕到时候需要中国帮帮忙。不过,虽然这么说,斯大林却认为美国不会直接出兵,这一点与主席的想法恰恰相反。——这些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主席跟斯大林的会面,以及他们谈话的内容那可都是机密,尤其是主席认为美国有可能出兵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绝密,就连绝大多数的中央领导都不知情。要不是主席回来之后把事情透露给了中南军政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尤其是委员会主席林彪知道,消息绝不会传出来。而要不是他本身就是广东省的公安厅长,还兼职负责全广东的反特反间,叶剑英也照样不会透露给他。因为广东是老蒋和那些帝国主义国家对大陆渗透和敌特向外传递情报的窗口,如此大事,他当然要有所预备才行,免得当面碰上却不晓得轻重,把敌人给放过了。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如此奇怪。明明是国家级的机密,一家香港的小报社却来信告诉他:朝鲜要打仗了,美国可能参战,苏联人胆子小,自己不敢来,恐怕要怂恿中国出兵,而毛主席向来胆子大,绝不会害怕那什么世界第一强国,只要苏联人答应支援,他肯定会派人出去逮着美国佬开揍!
而且,最可怕的,就是这家报社还在信里提及,他们将在未来几天里在报纸上做出有关这场战争的预测!
马克思在上,这事是怎么传出来的?
“主席身边有敌特?”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谭政文的脑子里冒了出来,首先就把他自己吓了一跳,冷汗差点儿都流了下来。
“局长,这个东西我觉得其实不应该由咱们负责!”何明并不知道谭政文想到了什么,他在旁边思考了一会儿,又开口说道。
“你有什么看法?”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甚至是朱德、林彪等人身边的一些人员都在心里默默地过滤了一遍,谭政文没有找出丝毫的头绪。不过他依然不敢掉以轻心,身为一名老牌且经验丰富的中社部干部,他对任何细微的线索和可能都不会轻易放过。毕竟,这事儿万一像他想的那样,问题的严重性必然振动全党乃至全国。他自然知道如何分轻轻重。所以,稳定了一下心神,他又装出了一副轻松的样子向何明问道。
“人家问的是人口政策、教育政策这些国策,咱们是公安局,不对口!再者,局长你看看这上面的措辞:北京政府!人家可根本没打算理会咱们,要的是中央领导的直接回答呢!所以啊,就算咱们回应了他们,他们也未必领情。所以啊,要我说,这件事还是交给市里面处理为好。”何明说道。
“处理什么?他问,咱们就得答啊?还找市里边儿……就为这么一家小报乱嚼舌头根子,丢不丢人?”汤光礼撇了撇嘴。
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政府官员奇缺。广州市现任市长叶剑英,同时兼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有河南、江西、两广、两湖,六个省份的事情要操心。而除了叶市长,省内的一些官员也差不多都身兼数职。就像面前的谭政文,不也公安厅长、市公安局长、华南局社会部长、省政府委员的事务一担挑?为这么点儿小事去烦人家,哪好意思说得出口?
“不找市里,找别人?那这报上的问题他回答的了不?又用什么立场回答?”何明问道:“还是你不打算回答了?人家的报纸可都扔过来了!不回答的话,香港的那些人会不会觉得咱们根本就没办法解决这些事情?到时候在报上一宣扬,那可不就更丢人了?”
“回答了,那些帝国主义的走狗就会给咱们说好话了?”汤光礼反问道。
“你这是偏见。”何明反驳道:“就算有些报纸不会说好话,可那些报纸就没有倾向于咱们的了?”
“说的有道理!革命并不是只在我们一国一家,是要向全世界推广的。而且我们的党还是共产国际成员,理应为共产主义力量在全世界的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把我们的政策向外进行宣传,以此吸引对共产主义心有向往的人们,是很有必要的。”谭政文还在为那封信纠结。广东方面在香港也是有眼线的,他当然知道最近挺出风头的《香港人报》!可是,这么一家小报社到底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居然还说过两天就要就此事做出预测?他们就不怕出事儿?
“咱们可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听一家资本主义的报纸指挥,这叫怎么回事儿?如果交上去,那是要犯错误的!”汤光礼恼道。
“看你说的!”何明摇头失笑:“犯不犯错误,局长最有发言权。用得着你在那里瞎担心?”
“我看你这是立场问题!”汤光礼瞪着眼睛叫道。
“去去去,在香港的就不是中国人了?咱们新中国可是全体中国人的新中国。我觉得,咱们得让香港的那些同胞知道咱们中国共产党政府的能力和眼光。”何明说道。
“何明说的对!这事儿恐怕还真得交给市里处理!”尤其是这封信,恐怕还要给李克农(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罗瑞卿(时任公安部部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两位部长说一声。首长们身边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虚惊一场,也比让敌特渗透到中央要强的多。谭政文暗暗心道。
第078章 重新收费
怎样才能让一份报纸的发行量大增?
炒作!
炒作又需要什么?
噱头!
身为久经各种传媒炒作考验过的新青年,张力对此有着无比清晰的认知。这个时候的香港,恰恰又对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有着无比的恐惧和好奇!许多报纸虽然这样那样的都报道过一些相关内容,但也都害怕会惹来政治方面的麻烦,浅尝辄止!
但是,别人怕,他张某人不怕!因为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港英政府越是不敢得罪国共两党的任何一方,尤其是北京方面。要不然,英国人为什么这么急着就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北京政府已经在事实上取得了中国的领导权?狗屁!……在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他只要不直接提出反对港英政府,反对资本主义的主章,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所以,《香港人报特别刊》一共免费发行了七天,在这七天里,他胆大妄的直接就国策问题向新中国的领导人们提出了七个疑问。
第一天:人口问题!这是放在后世人人都无比清楚的知道内容的一项。虽然里面的一些数据有点儿不够准确,甚至危言耸听,但跟事实也相差不太远。在这篇文章里,张力就经济与人口;人平均生产力、生产资料水平以及教育等各个方面对人口问题进行了提问,最后归结到了两个疑问句上:人多力量大?人多问题多?
第二天:个人祟拜问题!就斯大林目前在苏联的地位进行了提问。他并没有批判斯大林,而是指出了苏联的个人祟拜已经使得斯大林的个人意志超然于苏维埃政府之上!就此,他预测:斯大林一贯的强硬作风肯定已然使得其下属极为反感,苏联人向来喜欢走极端,万一斯大林某一天不在,其政策乃至功绩恐怕都要受到反攻倒算!之后,籍由这一预测,他又对毛主席等新中国领导的功绩做出了肯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确实是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一点无可否认。之后,又问及新中国是否赞同个人祟拜这种现象,新中国的元勋们是否会像斯大林以及苏联的某些领导人一样,几十年,甚至终身“在位”!
第三天:经济发展问题!
第四天:与台湾的两岸关系问题!问及如果蒋介石某一天愿意放弃武力对抗,北京政府会否与蒋介石国民政府既往不究,达成谅解;或者在某种情况下,会答应保留国民党在台湾岛上的一些权利,以此来促进国家的统一。当然,这里面还包含了许多国民党士兵的归乡,还有国民政府那些大佬官员的回国问题。
第五天:香港、澳门问题!
第六天:外交问题!并首次提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概念。
第七天:华人问题!
七天!由新中国本身,到香港、澳门等地居民最关心的华人问题,尤其是每一篇文章后面张力都加上了那句“本报记者会定期前往罗湖等候消息”这句,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他们吸引人的手段,可是,拿一张免费的报纸,或许就能看到自己关心的问题的答案,这种便宜事儿谁不愿意干?所以,报纸发行量一路狂飚!第一天,报纸主要是靠着“免费”两个字,发行量达到两万!第二天的问题或许还不是民众最关心的,所以只有两万八千;第三天也只有三万两千;但到了第四天,立刻就突破达至七万;第五天,特别刊开始在澳门同步免费发行,当日发行量立即狂飚到十万三千;第六天稍有增长,十万七千;第七天,再次狂升至十三万六千!
3月18日!
星期一,张力向詹姆斯请了个假,来到了轩尼诗道的《香港人报》总部。
他是来等消息的。
七天的免费发行,《香港人报特别刊》总共发行量达到了五十万!但是,发行量再大,那都只是免费的,他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费用,却没有获得一点儿收入,甚至还把赵爽元、郝文翰那些人借过来的钱都花了个精光。这还不算,由于后期发行量狂涨,他又向郝文翰和赵爽元借了一万元的巨额债务来支付印刷费用。
而现在,他的报纸又要重新开始收费发行了。
下午四点。
主编办公室,张力坐在桌子后面不住地拿手指敲着桌子;胡家义在不停的踱着步子;辛辅善、李广生这两个报社元老也是坐立不安,辛辅善的脑门儿上甚至还积攒了好几层汗珠……重新收费的第一天,人们是否还能保持昨天那样的狂热?大家都拿不准!
“笃笃!”
敲门声响起!
“进来!”
四个声音几乎同时响起。但是,大家都没有在意这个有些好笑的巧合,八只眼睛死死地盯到了门口。
“主编!”推门进来的是个年青人,这是报社新招进来的一名小编辑,叫李家伟,据说还是个大学生。
“怎么样?”胡家义和张力又几乎是同时出声地问道。
“我,我不知道!”刚一进门就被报社四大领导集体行注目礼,李家伟明显没经过这种阵仗,吓得不轻,脸色立刻就因为紧张而涨得发红。
“唉……”四声叹息响起,辛辅善没好气儿地瞪了这小子一眼:“那你进来干什么?”
“主,主编!皇后大百货的陆经理打电话过来找你!”李家伟看着张力小声说道。
“怎么又是他?”张力烦厌的挥了挥手,“告诉他,我没空!”
“可他说他呆会儿就过来!”李家伟说道。
“真是个狗皮膏药!阿力你别理他!”胡家义在一边不耐烦地说道。
“行啦,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张力朝李家伟挥了挥手,重又坐到了位子上:“人家都要亲自过来一趟了,怎么个不理法?”
“要不咱们晾着他?”辛辅善问道。
“我看不如把赵老板一起叫过来。”李广生也抬头笑道。
“没必要。……”张力冷哼了一声。陆子丰这两天已经打过来了十几通电话。而且不仅是这位陆经理,那些在正月十五自助餐会上的客户,也都打过好几个电话。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看到特别刊的火热行情,一个个都心急了。因为在元宵节那天借过钱的,都被张力在特别刊上加了广告。而那些没借钱的,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广告。为此,那些没借钱的家伙里面,还有几个曾经为此过来找过麻烦。可惜,这只是特别刊,并不是《香港人报》本身,就算签过合同,也没有什么约束。所以张力轻松地就把人打发了。哪怕这些人现在愿意借钱给他也不要了,就是要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而那些先前借过钱,却又一个个像打发乞丐一样只给了百八十块的,也大都曾想着再多支付一笔。因为特别刊上虽然有他们的广告,却是按照借钱的多少分配的版面。这种做法在张力来说自然是无可厚非,报纸的版面本来就是论钱买的。可是,特别刊最高的发行量可是达到十几万份。对某些客户来说,在这份报纸上占个小版面或许挺不错,但对某些人来说就很不爽了。尤其是那个陆子丰,更是气得几乎发狂。因为张力对他的为人很不感冒,所以特别将联丰百货商店跟皇后大百货的广告放到了一起,但是,联丰的版面几乎是皇后的十倍。想想,堂堂的皇后大百货,在曾经的手下败将占据了几乎半个版面的时候,居然只占据了小小的一个角……,这让一向眼高于顶,只习惯于欺负他人的陆经理情何以堪?这广告还不如不登呢!可是,发行量这么大的一个报纸,陆经理又不舍得就这么轻易放弃,而且,那个赵爽元还特别气人的来皇后大百货逛了一次,指桑骂槐的刺激他,说现在大家这对比度实在是不合理,皇后大百货还不如直接就找香港人报社去撤了自己的广告!既然对头都这么说了,陆子丰当然就更要坚持阵地了!于是,先是电话,希望张力能把版面扩大一些,张力这七天偏偏又不在,胡家义做不了主;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张力却死活不答应,只说要么撤下广告,要么就这么登着,哪怕是加钱也不行;陆子丰又是威胁又是利诱,却都是不管用。在这么一来,几天就过去了,特别刊也发行完了。本以为这事儿就过去了,可今天新发行的《香港人报》也是重新设置了广告版面的,陆子丰就又着急了。看到电话不管用,干脆就要找上门来了。反正皇后大道跟离轩尼诗道也不远。
“那你想跟那个家伙聊一聊?”胡家义问道。
“姓陆的跟红顶白,仗势欺人罢了,没什么出息。不过,我倒还真想跟他好好谈一谈。”张力笑道。
“又想坑人了?”看到张力的笑容,胡家义忍不住笑问道。这个笑容他在特别刊进行广告排版的时候就看过,……皇后大百货的广告可就是在这个笑容下被安排到联丰商店的“脚”下的。虽说陆子丰为人确实可恶,可张力这一招也的确太损了一些。前两天赵爽元打过来电话,说是他们那边儿已经开始有传言,说皇后大百货经营不当,入不敷出,已经涉临倒闭了。胡家义还记得赵胖子那会儿在电话里得意的奸笑……十有八九,谣言就是联丰散播出去的。
“什么叫坑人啊?皇后大百货毕竟是香港有数的大百货商店,实力雄厚,咱们不能这么老是不照顾人家的面子,这也是对咱们报纸公正性的另一种解读,你说是不是?”张力笑道。
“那你又想怎么坑他?”胡家义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
“嘿嘿,你说……如果我答应修改版面大小,陆子丰会不会答应加钱?”张力问道。
“我就知道你小子是无利不起早!”胡家义笑了笑,走到一边坐了下去:“不过这样也好。当初我就觉得这免费广告有点儿太亏的慌,只是当时你非得标新立异,也只好那样。不过现在咱们报社不比往常了,要是再这么免费下去,可就亏大了!”
“是啊,当初签定的协议是免费一年。可现在才过了四个多月,咱们就已经差不多全港闻名,如果再按合同执行下去,那可是真的吃大亏了!”辛辅善凑和着说道。
“老板,突然加收广告费,会不会有损咱们的信誉?……而且,我还担心那些人先给钱,再突然到法院告咱们违反合同。如果这样的话,咱们损失的恐怕只会更多。”李广生仔细想了想,突然说道。
“老李你想得精细。这我还真没想到!不过……”张力冷笑了两声,“既然咱们想做跟合同有出入的事情,自然不能留下证据。他们如果愿意多给钱,咱们就修改版面,不给就不改!但绝不能答应写什么收据之类的,要写,也是赞助费。”
“是,老板。”李广生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