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先生洽商,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远东问题更为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给先生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对方这一席话,令郭守云感觉颇为意外。不过不消几秒钟,他便想到了更多的问题。看得出来,过去北京政治上层存在的几个势力已经彻底分出胜负了,而在这其中,主张在对远东交往问题上采取更加务实方针的一方成为了胜利者,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这样一场会晤的出现。
什么叫做“务实”?在郭守云看来,务实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求同存异。在相互理解地基础上求的深入合作。而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北京在对待远东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一个认识上的偏差。那就是这边从未将郭氏集团看成是存在平等合作基础的一大势力方,也正是因为如此,北京总是希望告诉哈巴罗夫斯克,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怎么样,远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反过来呢,他们却从未考虑过远东所面临的困难以及郭守云心里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北京与哈巴罗夫斯克的交往出现过数度地反复,可这种指导性的策略思想,却从未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
现如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远东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同时呢,再加上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上层领导团队的更迭,一种更加深入的思想变革大潮出现了,基于此,北京在对待哈巴罗夫斯克的态度上,也产生了最深刻地变化。简单地说,那就是北京终于意识到,郭守云虽然是一个中国人,可他已经不是单纯用“中国人”这个概念便能有效约束住的了,与全世界大多数华人一样,他们可以在一些问题上倾向于中华民族这个广义地概念,却无法将自己的全部利益都捆绑在概念身上,而要同这些人打交道,首先要讲究的一点就是平等互利。
“呵呵。郑先生太客气了。”等了几年才最后听到能让自己真正感兴趣地一番话。郭守云地心里却没有感觉到太多地激动。也许对他来说。现在需要地并不是激动。而是更多地冷静。“我这个人是很现实地。过去地事情在我眼里。始终就是过去了。对于一个人来说。眼睛毕竟是要盯着未来地。所以说。类似这些道歉地话。咱们今天也没有必要多说了。嗯。在这里。我希望请几位先生回复中央地领导同志。就说。。。。。。远东在没有郭氏集团出现地时候。是那个远东。而在郭氏集团出现之后。仍旧是那个远东。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愿意同北京发展进一步地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却必须是在保证了远东利益基础之上地合作。。。。。。嗯。在今后地交往过程中。我个人希望。咱们双方能够把持着一个求同存异。互通互利地基础。全面发展一个忘记过去。放眼未来地新型合作关系。”
“先生能够有这种想法就太好了。”付全声与在场几位同事交换一个眼色。微笑道。“其实。即便我们不说。先生也应该知道。从地缘地角度来考虑。远东与中国之间还是存在着诸多合作基础地。就像刚才先生对中俄关系地论述一样。中远双方。同样存在着一个唇亡齿寒地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衷心希望在今后地一段时间里。北京与哈巴罗夫斯克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健全、互利地合作关系。而这一点。则需要先生地全面支持才能够实现。”
郭守云笑了笑。没有再接口。他重新拿起那份协定备份文件。仔仔细细地翻看起来。正如付全声之前所说地那样。这份备份文件是五国领导人会谈记录中关于远东问题地摘要。那些涉及到远东地问题。尤其是必须经由郭守云认可才能获得执行地协议内容。这其中都有记录。而在此之外。北京方面由向里面添加了几项中、远双方合作地内容条款。这样一来。零零总总地一核算。整份文件也有六大项三十余款之多了。
郭守云粗略地看了一下。像那些进一步拓展中、远文化交往、教育合作、经贸往来、旅游线路开拓、渔业贸易沟通、海洋资源开发以及应急救灾配合等方面地内容。都不是什么重点。真正值得他郭守云去关注地。只有五项内容:远东军区以及远东边防军地边境驻防兵力裁减问题;双方核武器安全控制地问题;中俄东段边境线勘测问题;军事技术以及军事交往地互通问题;能源合作开发问题。
而在这值得重视地五大项内容中。郭守云认为前三条是不存在什么问题地。本来嘛。中国与远东地关系即便是搞得再僵。双方也不在爆发战争地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涉及裁军地问题。远东军区以及远东边防军地部队根本没必要都大批屯聚在中俄边境线上。至于核武安全。郭守云琢磨着。他似乎还没有丧心病狂到要要打一场核战争地地步。所以。核武器瞄准哪儿。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莫斯科来做决定…………毕竟远东还是俄罗斯联邦地加盟共和国嘛。还有一个中俄东段边界线地勘测问题。在这一点上。郭守云考虑着黑瞎子岛地分割肯定是重中之重地。而在这方面。他需要做地就是保持沉默。将全部问题都交由莫斯科去做决定。
因此。总地来看。郭守云现在所需要慎重考虑地。就只有两点内容。即:军事技术以及军事交往地互通问题以及能源合作开发地问题。这两个问题显然是直接关乎到远东利益地根本性问题。
第四卷 军火之王 第七四一章 榷商
虽然是会谈摘要性的记录文件,但是其中记录的内容却相当详细,因此,郭守云能够从中看清每一项、每一款合作的全面内容。而在这其中,关系到双方军事技术合作的细化性条款,就有十四五项之多,而综合起来,则可以分为航空技术与舰船建造技术两大项。
摘要中提到,从年底开始直到九八年两年间,中方将派遣十二批次共四十个学员团进入俄罗斯联邦的军工技术部门深造,其中涉及远东的,就有包括四大航空工业联合体、两大军工造船厂在内的六大要害部门,这些人在回国之后,将会承担起中国战机更新换代、海军舰艇技术拓展的重任。与此同时,为了加快国内战机的更新换代,沈空将斥巨资购买俄方苏…27的技术转让权,如果郭氏集团没有异议,沈空将在年底之前派遣代表团赴共青城航空城洽商这一技术转让协议。
郭守云知道,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中国与印度一直以来都是两大买家,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远东四大航空工业联合体,尤其是共青城航空工业联合体,先后对外出售了苏…27系列战机一百六十余架,其中的百分之四十,都是被中、印两国买走的。而从根本上来说,这两个大型的军火采购商在对待军火购买的问题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异同,前者更加注重的是技术购买,而后者则是着重于新式武器的采购。
就此前共青城机械设计院所提供的资料,郭守云了解到,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沈空方面一直在从事苏…27各类型号战机的数据分析及技术复制工作,而且他们在从事这些工作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沈空甚至还邀请共青城苏霍伊设计院的两名设计师前去参观研讨他们地分析成果。据这两位专家回来之后汇报。沈空地机械师们。已经在翼身融合体技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突破,他们制造出来的机体模型,已经通过了风洞性能测试,而这就说明,沈空已经完全掌握了苏…27的外部设计技术。
而针对这件事,苏霍伊设计院的设计专家,也就是苏…27之父西蒙诺夫则有他自己的看法。按照他所说的,沈空即便是破译了翼身融合体技术,也不可能在没有获得苏霍伊设计院技术支持地条件下,自行开发苏…27战机,因为一代战机的技术组成部分,不仅仅只有一个设计的问题,这其中还有诸如发动机技术、机载电子设备、火力控制系统等等更加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沈空才没有对他们的技术研究做什么加密保护。最主要的是,沈空的公开研究本身就是一颗探路石,他们在试探俄方地反应,以便从中察看是否有获得技术转让权的可能性。
现在,经过两年余的试探,在远东以及俄罗斯联邦方面没有正式出面谴责沈空技术破译的情况下,中国要求获得苏…27技术转让权的计划终于出台了。
对于郭守云来说,现在共青城设计院所掌握的苏…27出口型战机设计方案已经相对落后了,而随着苏…35的正式投产以及苏30MKK的出现。23空集已经出现了要求给战机更新换代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向中国方面地沈空转让苏…27系列战机的技术掌握权应该是可行的。
不过话说回来,技术的更新换代并不意味着老技术就可以随便转让了,在作出类似方面的决定之前。郭守云还必须获得远东军方地认可。那些将军们在考虑这些问题地时候,往往有他们自己的打算。作为远东地当家人,郭守云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另外。类似地技术转让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国际影响,比如说华盛顿方面的反应,再比如说印度以及那些长期以来从远东采购武器的国家的反应,有了向中国转让战机技术的先例,万一将来这些国家也要求获得类似的待遇怎么办?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这些复杂的原因,郭守云才不得不更加慎重的对待这个问题。
同样是在军事互信交往这个项目上,郭守云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方学员的派遣,肯定会增加中国军方在远东军界内部的影响力,而类似这种影响力的扩大,会不会影响到他以及郭氏集团在远东的权利地位?这一点,他也必须慎重考虑。
放开在军事合作商的若干问题,回过头来再看能源领域的合作问题。
从摘要文件上看,到现阶段,中国方面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为购买资源而四处伸手的做法,北京已经开始学着西方国家的样子,在“合作开发”这方面下功夫了。能源的合作开发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随着投资方的资本介入,能源开发地的很多问题,都会被投资方涉及到,比如:交通环境的改变,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地方性投资的增大以及伴随而来的财政税收状况的改变等等等等,毫不客气的说,能源投资进行的过程,就是投资方在投资目的地延伸影响力的一个过程。所以说,现在郭守云在这方面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远东能不能放开怀抱,让中国方面的影响力向远东腹地扩散蔓延。
在摘要文件上可以看出来,北京方面需要投资的几个地方都是远东目前生活条件较为落后的几个地区,诸如雅库特共和国北部、西北部地区,再有就是萨哈林地区,在这些地区,一旦中方的投资进入,那么伴随而来的,首先就是当地交通环境以及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成功了,那么对当地民心的影响是很大的。
再有一点,投资的进入往往需要与地方政府部门产生千丝万缕的纠葛,而在目前的远东,政府部门内存在一个普遍的话题,那就是腐败。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治理,但是远东也与世界上所有地区一样,基层官员的腐败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远东地方上的官民对立没有那么严重罢了。反过来呢,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不敢在普通民众的身上搜刮民脂民膏了,却仍旧敢朝那些外来投资商身上动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来自中国方面的投资人与这些官员打成一片,那后果估计会是相当严重的。
作为远东的实际控制者,郭守云不能不慎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从头到尾将这厚厚的一份协议摘要浏览一遍,直到半个多小时之后,郭守云才长吁一口气,缓缓的抬起头来。
“郭先生,”几乎是有点迫不及待的,付全声开口问道,“怎么样,您看这摘要上所谈及到得内容有什么问题吗?”
“呵呵,付先生有些心急了,”郭守云将文件合起来,轻轻巧巧的夹在腋下,笑道,“你要知道,类似这样的大事并不是儿戏,我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个基本上的表态,至于说更细一层的东西,诸如说哪些条款可以行,那些条款需要继续商榷,我现在可给不了你什么准确的答复。嗯,毕竟远东不是我们郭家的后院,想种什么不想种什么一句话就能决定了。”
“呵呵,那是当然,”付全声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他打个哈哈,说道,“那不知先生所说的基本上的表态是什么呢?”
“怎么说呢,”郭守云歪头想了想,说道,“现在依我的看法,这份摘要中涉及到中俄关系的那几部分,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对于这些为构建地区平稳而做出的政策性主张,我可以也很愿意倾全力支持。嗯,比如说边境地区的兵力转移,再比如说核武安全以及东段边界线的考订问题,这些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呵呵,我想各国领导人这次北京磋商,主要也是为了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吧?”
“先生说的不错,”付全声点头说道。
“那就好了,咱们求同存异嘛,”郭守云笑道,“这几个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先谈,至于其他的,还请你们多给我一些时间,我需要回去征求一下远东各方的意见,然后做出具体的决定。我想,在这方面你们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吧?”“呵呵,我们当然能够理解,”付全声笑了,他说道,“其实这次会谈,能够在三个大方面得到先生的认可,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毕竟那直接关系着此次五方会谈的成败,至于剩下那些款项,先生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当然,如果您不反对的话,北京方面还打算在此次五方会谈结束之后,派遣一个专门的谈判代表团队前往哈巴罗夫斯克,针对那些问题与您展开进一步的磋商。郭先生,您的意思是”
“噢,我没有意见,”郭守云笑道,“贵方的谈判代表团随时都可以去,我随时都欢迎啊。”
第四卷 军火之王 第七四二章 叫板
从芳菲苑的小会议厅出来,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十一点钟,而按照之前的日程安排,今天中午还有一个非正式的酒会在宾馆内举行,因为是非正式的酒会,所以各方的代表是否参加,都不是太重要,所以,郭守云便以需要休息的理由,婉拒了付全声等人的邀请,自顾自的奔回下榻房间补了几个小时的觉。
就在他沉入梦乡的时候,同处于北京城内的北京饭店内,刚刚经历了一夜温馨的孙红羽,却正在面对一场人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抉择。
在饭店A座十三层的豪华套房里,没有上妆的孙红羽身穿睡袍,面色平静的坐在一把紫色松木座椅上,而在她对面的沙发上,三位白发苍然但却面色红润的老人并肩而坐,那一张张不带丝毫感情的“老脸”,足以充分说明现场的气氛有多么压抑。而在三位老人的背后,还有四个身穿深色西服,面容冷峻的年轻人,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一份硬板封皮的记录本,看样子,是在做着什么记录。
“按照我们得到的详实情况,你们昨晚在通州停留了半个小时,在保定停留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此时说的是站在沙发后排最右侧的那个年轻人,他那生硬冰冷的语调,几乎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冒起一身的鸡皮疙瘩,“在这期间,你们说了些什么,谈过哪方面的话题?”
“哼哼,你们的人不是号称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吗?”淡淡地瞟了那个年轻人一眼,孙红羽不紧不慢的说道。“我们昨晚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难道你们不会去查吗?问我干什么?”
“小羽,你这是什么态度?”孙红羽的态度,显然令坐在沙发上的老人不满了。那个坐在中间位置的老头眉头一皱,训斥道,“部里地几位同志是来找你了解情况的,你现在也不是小孩子了,又在中远担任要职那么长时间,组织上的审查程序难道你还不清楚吗?”
“陈叔叔,组织上的审查程序我自然清楚。”孙红羽歪着小脑袋,说道,“可我更清楚一点,那就是敏感身份的审查员,必须在特殊的案件中选择回避。就像现在,赫荣飞同志作为一个身份敏感的审查员,他应该在对我地审查中选择回避。所以,他所提出来的问题,我有权选择不予回答,难道陈叔叔不认为这是对组织审查原则的尊重吗?”
面对孙红羽这么一番说辞,姓陈的老头一时间无以应对。在场的这些人都知道,刚才提问的那个年轻人,也就是孙红羽口中的赫荣飞,他在身份上地确非常敏感,因为按照赫家与孙家之前所作出的安排。他与孙红羽将会在十月一号正式结婚,换句话说,他就是眼前这个当事人的未婚夫了,因此,根据安全局的组织审查原则。在今天这种场合下。他是应该选择回避的。
但组织原则是组织原则,人情世故是人情世故。作为小一辈的年轻人,赫荣飞与孙红羽都是在这些老人的手底下长大的。面对昨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情,小赫同志解不开心结,他要第一时间弄清楚自己地未婚妻究竟跟别的男人干什么去了,所以年轻人的感情问题实在复杂,在座的几个老头想破头也想不明白,这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俊男靓女,怎么现在就处不到一块去了呢?
“小羽,不要胡闹,”坐在陈老头左侧地“老大爷”开口了,看得出来,这老头地身上军人味很浓,同时呢,他在对待孙红羽的态度上,也显得亲切很多,“你要清楚,今天我们之所以找你谈,并不是怀疑你什么,而是希望从你口中多了解一些那个郭守云地情况。比如说,他昨晚有没有谈到这次来北京嗯,他对五方会谈的态度问题,他在北京期间有什么打算,有什么计划,就是这方面地东西。你把这些说出来,我们也就很满意了,呵呵,你这丫头可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难道你打算让叶老头失望?”
“可问题在于,我们昨晚确实没有谈到这方面的问题,”看得出来,对这个“叶老头”,孙红羽还是很给面子的,她摇头说道,“也许你们对郭守云这个人并不了解,他这个人疑心很重,别说是对我,即便是对他身边那些相依相守好几年的女人,他也很少去主动谈论那些敏感的话题。再者,他在远东这么多年了,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强大的心理压力,我看得出来,他这次来北京并不是为了出席什么五方会谈的,在他心里,这就是一次消遣的机会,试想,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在昨晚那种氛围里,跟我谈你们问的那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