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气凛然-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而是陈炯明和许崇智对如此简单的见面和交谈非常惊讶。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萧益民是第一次来到这个秘密基地,与基地中工作的绝大多数德国专家没有见过面,陈炯明两人肯定会认为他们之间早已非常熟悉了。

走出几步,许崇智凑近陈炯明耳畔,低声问道:“竞公,一鸣老弟从哪里学会一口流利的德语的?”

陈炯明低声回答:“一鸣早在辛亥年前担任四川新军军务副处长的时候,就已经与德国人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两年后他晋升四川省军政府军政次长,就开始着手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和原材料,高薪聘请大批德国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仿造德式、美式武器装备,近十年来从未停止过。

“所以,不但一鸣本人的德语非常好,他麾下近千将校半数以上都能用德语和德国人轻松交流。除此之外,一鸣老弟的英语水平也很高,不但能读能写,还能用英文撰写军事论文和政治时评,这一点全世界都知道。”

“原来这样,实在不简单啊!”

许崇智望着走在前面的萧益民羡慕不已,忽然发现自己与萧益民的距离越拉越远,心底里的那点儿不服气早已不知飘到哪里去了。

高大宽阔的钢架结构厂棚,挡住了炎热的阳光。

厂棚下方两套新建的潜艇建造船台平行分布,彼此间距二十米左右,船台前方微微倾斜的混凝土地面上,可以看到十二条平行延伸的钢轨,从船台一直延伸到湛蓝的海水里,一看就知道为潜艇或者船舶竣工下海建造的。

船台上弧光闪烁,热气腾腾,三百多名〖中〗国技工在近百名德国专家的带领下,挥汗如雨,谁也没工夫看一眼在不远处参观查看的一大群军政官员,该焊接的焊接,该布线的布线,每个人的眼睛里似乎只有自己的工作。

几声长短不一的哨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东面船台上方的龙门吊正在缓缓移动。将一节在后方车间里加工好的船体稳稳地吊下,船台上三名德国技师和六名〖中〗国技工齐心协力,扶稳吊下的船体,在哨子声中缓缓实施对接。

在众人惊愕的注视下,布雷默指着正在对接的那节船体,非常自豪地向萧益民介绍:“这是我们首次使用模块式建造法,即把整艘潜艇的船壳分成十六个部分。先在车间里加工焊接,然后一段段地吊到船台上进行对接,之后才开始布置管线等其他工序。这种造舰方法早在三年前由德**用船舶技术研究所率先提出。并在小型布雷艇的建造中进行试验,但没有获得进一步的推广。

“我们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计算和印证过后,觉得完全可以在潜艇和三千吨以下级船舶建设中使用。并在三个月前的十艘近海快速巡逻艇建造中得到印证,于是就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这艘U18B型潜艇的建造上来,并将在下一步建设过程中逐步加以丰富和改良。”

“算过没有,运用这一先进方法,能比传统方法提前多少时间?”萧益民兴致盎然地询问。

布雷默非常肯定地回答:“与之前建造的八十吨级快速巡逻艇建造情况统计,总体建造时间节省了五分之二,预计在潜艇的建造中,能节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建造工期,就以目前建造的这艘U18B来说,半年来从德国、美国采购回来的建造材料和柴油引擎都很充足。工程师和技师们之间的配合通过前面十艘快速巡逻艇的建造已经逐渐默契,原计划建造工期为五十天,按照现在完成的实际工作量计算,最多不超过三十五天。”

萧益民欣喜不已:“布雷默先生,这么说起来。年底之前我们至少能保证十艘潜艇下水试航?”

布雷默愣了一下,摇摇头解释道:“这需要加上之前从德国秘密弄回来的那艘潜艇,以及上月初我们首次建成正在试航的二号潜艇,才能凑够十艘。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你们的海军提供的系列水文图,我们经过反复讨论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的设计变更。决定完成左边船台上这艘潜艇之后,不再生产U18型潜艇,转而集中力量生产减少了一百三十吨排水量设计的U18B型潜艇,这个决定之前也得到了您的同意,不是吗?”

“没错,我个人非常钦佩您和您的设计小组的杰出才华和严谨精神。”萧益民笑道。

布雷默接着解释:“第二个原因是,根据两艘潜艇数月来的使用情况,以及潜艇指挥官和操作员的情况反馈,以及您和您的参谋部门提出的要求,我们打算在目前两个型号潜艇的基础上,再设计一到两个型号的新型潜艇,以满足您和您的参谋部提出的速度和航程的要求。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还需要将军去做,否则我们所有的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请您尽管说!”萧益民立刻予以重视。

“我需要马力更大、重量更轻的潜艇发动机。之前德国海军的潜艇设计委员会已经有了几款新型柴油机的设计图纸,其中一款型号为SE210的改进型引擎,在一年半前就已经完成了样机的制造与测试工作,遗憾的是德国海军来不及量产,就战败了。”布雷默解释道。

萧益民立即转向夏普乐:“我亲爱的朋友,只能再次给你增加麻烦了。”

夏普乐耸耸肩:“我只能说尽力而为……你知道很多时候,并不是钱的问题。”

萧益民指指船台上正在建造的两艘潜艇:“别对我说不行,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凝聚着德意志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现在既然德意志无法发展军事技术,那么为什么你们不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呢?未来一旦协约国加诸到贵国的束缚解除,这些技术拿去马上就可以投入运用,不比你们现研制要方便得多吗?

“因此,我亲爱的朋友,我衷心地希望贵国能够将整套潜艇发动机生产线的购买事项,列入到下一年度中德两国的合作项目之中,如果能够获得你们慷慨支持的话,我愿意为即将秘密前来的两个特别研究小组提供全部研究经费和薪水。”

夏普乐沉思片刻,终于无法拒绝萧益民给出的巨大诱惑:“好吧,我将如实向国内反映,我想达成的可能性很大。”

布雷默开心地笑了,萧益民身后的麻刚却暗自着急。等到再次向前参观的时候,麻刚悄悄跟在萧益民身侧,低声提醒:“小哥,如今到处huā钱,总部和成都那边叫苦不迭,要是再全额支付德军秘密来华的两个研究小组的所有费用,恐怕未来三年都难以承受啊!”

萧益民微微后靠:“放心吧,下个月美国佬会送给我们三千万美元。”

“凭什么?”

“我把青岛至海州至南通的铁路建造权和十年运营权卖给美国佬了……别吱声,你知道就行。”

~~~~~~~~~~~~~

第二三九章 同舟共济

原定在海南视察三天时间的萧益民,最后竟然停留了足足五天,在参加石碌铁矿至昌化码头的铁路通车仪式后,萧益民一行还视察了能同时停泊和装卸两艘万吨远洋货轮的专用码头,拥有十二个中小型泊位的军民两用港,参观了基本竣工、投产在即的中美合资石碌钢铁公司,慰问了从国内迁移到昌化新城和石碌钢城的十二万民众代表。

最后一天,萧益民一行仍旧返回已经拥有八万人口的临高县城,就海南的农业发展,以及橡胶、咖啡、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成果举行庆功会。

虽然海南建省仅仅只有半年时间,但是一年前萧益民就已经启动了庞大的海南发展计划,如今虽然尚未看到多少显著的成果和回报,但欣欣向荣的发展速度和良好趋势,足以让萧益民倍感满意。

海南省长孙宝琦及其行政班子勇于尝试锐意革新,在南京行营充足的粮食和物资保障下,仅用半年时间,就利用七十万移民开垦了十七万余亩水田和山地,修建了一千四百公里的省级公路和桥梁,在海南中南部沿海地区种植了八万余亩橡胶,扩建新建三十多个中小型军民两用海港,成功地与黎族等原住民部落增进了解,和睦共处,并出资帮助两个高山地区的黎族部落扩大银矿的开采。

已经被晒黑却精神焕发的孙宝琦自豪地汇报:仅是向海外前来投资定居的华人华侨和本地民众出售土地、渔港和码头这一项,就足够全省行政开销。而且竟还略有盈余;随着海南工农业建设的高速发展,进出口货物税收和工商业税收将会大幅度增加;农林牧渔等行业等后年免税期一过,每年增加的税收将不低于四百万元,完全能满足省会城市海口的扩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第六日上午,萧益民临行前亲自前往位于临高城东北的军事训练基地,查看五万官兵驻扎的营房和训练设施,还登上海拔四百米的炮兵训练场观察站。观看新编重炮七团的实弹训练射击考核。

在登上海岸警卫队的“临高号”驱逐舰前,萧益民再次前往位于海军秘密基地南面、正在紧张装修的两个秘密研究所和住宅区,与担负建设重任的南京行营总司令部直属第二工程兵团八千官兵共进午餐。这才结束了收获巨大的海南之行。

海岸警卫部队的旗舰“临高号”在八艘大小驱逐舰和快速炮艇的护卫下,劈波斩浪,全速向北。参观完“临高号”的陈炯明和许崇智等人对恍如横空出世的海南海军感慨不已,之前谁能知道仅成立半年时间的海南海岸警卫部队拥有如此众多如此先进的战舰?

谁能想得到,荒芜的海南岛上竟然隐藏着八万海陆将士和极其先进的秘密造船基地?

战舰在湛蓝浩瀚的波涛上平稳先进,坐在后甲板上惬意品茶的陈炯明终于向萧益民提出酝酿已久的要求:“一鸣,能不能派一批军工专家支援我们的石井兵工厂?”

萧益民颇为意外:“石井兵工厂不是发展得很好吗?不但能生产性能优异的新式步枪,似乎仿制的柯尔特1911和毛瑟驳壳枪均已量产,加上年初四川厂援建的迫击炮生产线和全套技术,短时间内应该不缺什么了吧?”

陈炯明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周围的将领,最后对萧益民解释说:“你说的这些都对,可石井厂所谓的量产仅仅是能够小批量仿制。技术设备要求更高的轻重机枪制造、火炮制造根本就不能指望,否则哪里用这么急巴巴地求你?”

萧益民沉思片刻,颇为疑惑地问道:“兄长和许参谋长手下也就两个师外加全省五千警察部队,用得着那么多武器装备吗?退一步说,只要兄长开口。要什么武器装备我能够不给的?为何非得背上石井兵工厂这个大包袱?这对广东的经济建设很不利啊!”

陈炯明欲言又止,萧益民见状轻轻挥挥手,坐在周围的十余名将校很快退下,后甲板上只剩下萧益民、陈炯明和许崇智三人,以及几张临时摆上的小圆桌和十几个马扎。

萧益民含笑盯着陈炯明的眼睛:“没人了,兄长有何难言之隐。尽管说出来吧。”

陈炯明与许崇智相视苦笑,然后抬手指向南面的茫茫大海:“一鸣难道忘了南洋的同胞?数千万流落在南洋各地的同胞,可是把你当成大恩人啊!”

萧益民大吃一惊:“这是你们致公党的要求,还是大多数南洋同胞的要求?如今的世界局势虽然很乱,但是荷兰、西班牙、英国等老牌殖民者霸占的南洋各地,都没有到日暮西山山穷水尽的地步,别举事不成,惘然断送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啊!”

许崇智突然发问:“那么以益帅的意思,什么时候才是我南洋同胞翻身的时候?”

陈炯明连忙按下许崇智抬起的手臂,歉意地对萧益民笑道:“一鸣别在意,他就是这个脾气。”

萧益民哈哈一笑:“没关系,能够理解,数百年来淤积于胸的民族苦难和国仇家恨,不是那么容易忍受的。”

陈炯明幽幽一叹:“是啊、是啊……所以,我们才要去争取生存的权力,一鸣,愚兄也不说什么民族大义、血海深仇之类的话了,就想你给我句话,愿不愿意帮我们致公党?”

萧益民点点头:“好吧,不过一定要给我一份详尽的发展计划,而且兄长还要对致公党和南洋各派说明,只要事情一开始,就会耗费巨大的资金,我这边定会鼎力相助,但是不可能挤得出额外的钱来,你和许参谋长应该知道。我们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北方,那是个无底洞,我的全部身家几乎都扔进去了。”

陈炯明大喜过望,许崇智眼睛瞬间烁烁生辉。

“好!太好了!”

陈炯明毫不客气地提出第一个要求:“视察临高训练基地修械所时,愚兄看到了尚未打开封装的全套美国M1903步枪生产线,还有一条半新旧的七五火炮生产线,对吧?”

萧益民诚实地点点头:“不错。这两条生产线是美国方面搭配销售的淘汰品,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合作和美国政府外交内幕,但是这几条武器生产线依然很先进很完整。连成套的配件都有,卖给我们的价格仅是原售价的三分之一,很便宜。不过我们在别的合作项目上做出了不小的补偿。按照原计划,这几条生产线留在临高,只需部分改进,就能批量生产我军的7。92制式步枪和两种口径的火炮,不知兄长有何打算?”

陈炯明身体前探,目光炯炯:“我想以致公党的名义买下来,全部保留不作改动,然后留在临高城东正在兴建的工业新区投入生产,生产工人和普通技师由我致公党全面负责,贤弟只需借给我们一批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即可。产品将悄悄运往婆罗洲等地,小部分提供给南洋同胞的橡胶园做自卫武器,大部分囤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萧益民听完不由莞尔:“原来是这样,直说不就行了吗?你我之间用得着拿石井厂来打掩护吗?”

“不!石井厂也需要贤弟的支持。经过半年的整理和修缮,再从四川和美国购进了大批机械设备,如今的石井厂已经不是以前一盘散沙死气沉沉的样子了。”

陈炯明脸上全是笑容:“所以,需要贤弟大力支持,愚兄想获得贤弟的几个王牌师正在列装的轻机枪全套技术和生产线,钱不是问题。包括刚才说的美国M1903步枪生产和那条德国原装的七五火炮生产线,随便贤弟开个价。”

萧益民呆呆地望着陈炯明,又看向嘴角上翘的许崇智,最后只能苦笑道:“我敢多收你的钱吗?临高那两条生产线买回来多少就多少吧,但M1919型轻机枪的全套图纸和生产设备都很贵,而且此前我从未有过向外转让技术的想法,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收多少钱了。”

“益帅不会是有意推脱吧?”许崇智皱起了眉头。

萧益民解释道:“该怎么对你说呢……这么说吧,我们集中上百名中外专家,耗费三年半时间,经过三千多次的反复试验和战场检测,再经过上百次的改良,才有了如今被全世界称之为‘最先进单兵自动武器’的M1919轻机枪,相应生产线的大部分加工设备,都是成都兵器研究所自主研发、由华西公司的机械制造车间自行生产的,然后又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在欧美各国注册了相关专利,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备受各**界的推崇,连勃朗宁先生都对此赞不绝口,你说,该定多少钱才合适?”

许崇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是,悻悻一笑不再开口,却把目光转向了目瞪口呆的陈炯明。

陈炯明脑子飞速转动,良久,终于打消了购买M1919轻机枪全套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念头:“既然这样,那就暂时放一放吧,不过我粤军机枪奇缺,迫切需要购买充实战力,所以不管怎么样,贤弟也得卖给我们一些,如何……轻机枪的产量实在有限,四川两个兵工厂每月只能生产一千二百挺,目前也只是装备了我军北上山东的三个师,榆林一线的四个师要排到年底才行,所以近期内实在没办法……

“嗯,这么办吧,等回到南京之后,小弟就派人给兄长送来二十挺,算是小弟的一点敬意。”萧益民一脸无奈地作出承诺。

陈炯明连连摇头:“不行啊!等不及了,粤桂边境十几个县还在剿匪,二十挺机枪哪里够用?不管怎么样,贤弟都要帮帮愚兄,年内至少能卖给愚兄五百挺,你我亲如手足,贵我两党又是关系紧密的盟友,可以说我们早已经是同舟共济亲如一家了,对吧?”

“这这……好吧……

第二四〇章 底线

萧益民一行刚从湛江军港回到广州督军府,就接到南京总部转来吴佩孚和曾超然的两份急报——吴佩孚部警卫旅与济南日军在济南火车站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巡逻官兵各死伤十余人。

急报称:日军两个步兵大队已完全封锁济南城中的日侨区及周边街区,开始修筑工事,设置路障,摆出一副巷战的架势,吴佩孚果断进行针锋相对的布置,并把情况向北上部队前线总指挥曾超然进行通报。

反复分析局势过后,萧益民大大松了口气,此时吴佩孚的三个师已经稳稳占据济南大半城区和城外南北要地,彻底控制了包括黄河大铁桥和泰安在内的南北交通枢纽,以八倍于日军的兵力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再加上王键集团军三个主力师已进驻德州、兖州一线,曾超然指挥的陈兰亭、萧飞两个王牌师又以强硬的态度控制了青岛外围的诸城、胶县战略要地,对青岛日军形成了钳制之势,所以萧益民并不担心国内形势不断恶化的日军敢于挑起全面战争。

萧益民不用过多考虑,就知道济南火车站的冲突绝对是日军有计划的阴谋挑衅行为,是针对吴佩孚的一个试探,以日军的贪婪狠毒,挑衅失败之后绝不会善罢甘休,除了疯狂的叫嚣和威慑之外,恐怕还会有一系列后续行动。

因此,萧益民没有继续在广州停留,于当晚乘坐火车秘密北上。

由于湘粤鄂三省联合组建的铁路公司尚未完成韶关至湖南宜章段铁路的修建工作,萧益民一行于次日上午在粤北重镇韶关转乘汽车。经漳州、吉安赶赴南昌,再由南昌乘船返回南京总部。

七月二十六日下午六点,萧益民日夜兼程赶到南昌。又一个令人无比愤怒的消息从南京传来:本日下午四点二十分,从汉口返回上海的〖日〗本军舰在南京燕子矶水域故意偏离航道,野蛮撞翻江苏航运公司的三号渡轮。渡轮上两百余平民尽数落水,尽管沿岸数十艘渔船和货船奋不顾身全力救援,但仍有四十八名无辜民众因溺水身亡,另有三十七人葬身水底失去踪影。

面对日军的野蛮暴行,萧益民麾下将领和江西督军府各部将领无不怒火万丈,强烈要求萧益民下令对迅速东逃的肇事日舰“澎湖号”展开报复,绝不能让双手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