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前锼齑创系幕鹋谂浔钢啵挂抢钚プ匀ハ氚旆ǎ从质且坏滥压病N宓苷獍阆敕ǎ词嵌嗦橇恕!�

    郑芝龙亦感叹地说道:“四弟说得是,我也料定李啸的水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只能是小打小闹的状态。不然,他也不会这般殷切地求我军租给船只给他,往台湾运送军兵、流民以及粮食了。”

    郑芝豹眨了眨眼,便压低声音说道:“这样的话,不如将我军造船厂内,那些生手与学徒工匠,转移给他,让李啸得不到最好的工匠,以延缓其造船的速度。”

    郑芝凤与郑芝龙二人互望了一眼,心下皆觉得郑芝豹此法不错。

    毕竟,对于造船,那李啸乃是一名根本不懂行的生手,就算要糊弄他,李啸也没法分辨。

    只不过,郑芝龙细想了一番,还是觉得不能这样做。

    “二位兄弟,我军将来,是希望与李啸长久打交道的,绝非只与此人做一锤子买卖。那李啸,将来若发现船厂建设缓慢,诸事失当,必会怨恨我军这般糊弄他,他若是因此在商品价格与质量上做些手脚,我军岂不是得小利而失大头。”

    郑芝龙说到这时,郑芝凤郑芝豹等人,皆点头称是。

    郑芝凤插话过来:“兄长考虑得甚是仔细,那这样吧,就在这200名造船工匠中,配给他20名老练匠人,这样一来,李啸的造船厂,做事有人牵头,不致失了方寸,李啸便不会因此觉察到,我军所做之手脚,岂不甚好?”

    郑芝龙点头同意,然后又说道;“那李啸最后的一条建议,说是想租用我军船只,为其运送军兵流民与粮食,二位兄弟以为如何?”

    “这个么,只要他李啸出得起价钱,我军自是应诺无妨。”郑芝豹大咧咧地说道。

    “五弟说得是,反正我军船多,如能把这些船只租给李啸,却正好产生效益。至于租船费用,却看李啸要运送多少人员与物资,再来定价不迟。”郑芝凤亦是同意。

    “对,这租费可不能给便宜了,也得好好宰他一刀。”郑芝豹脸色划过一丝冷笑。

    “好,那现在诸事议定,以为兄之见,就由我与四弟二人,亲自前往赤凤卫一趟,将这三件事都定下来吧。”郑芝龙一脸笑容,然后又拍拍郑芝豹肩膀:“我二人离开后,澎湖诸事,皆拜托小弟暂代了。”

    郑芝豹忙道;“大哥放心,你二人尽管去便是,小弟不会出差错的。”

    “大哥,为节约时间,防止事情日久生变,不若就将要配给李啸的工匠选好,到了赤凤卫后,便把这些工匠交付给李啸。同时多带船只,预备装载李啸安排南下的军兵与流民,以及粮食与生活用具之类,岂不甚好?”

    郑芝凤说完这条建议,郑芝龙大笑:“好,好,四弟心思缜密,考虑得当,就按你的意见行事吧。最迟三天后,我军便要集齐航速快的大船50艘,出发前往赤凤卫。”

    “愚弟谨遵兄长之令。”

    三天后,50艘平均航速为1。7节的各类海船,在郑芝龙与郑芝凤的率领下,带上了挑选出来的200名匠及其家眷,浩浩荡荡地往北行驶,前往赤凤卫。

    这个速度,在明朝船只的行驶速度中,可称为相当快的高速了,但与现在的西方国家相比,速度就差得远了。

    要知道,这个大航海时代,西方平均帆船船速则可以达到4节。并且,这还只是全程来回,不计顺风逆风的平均船速。

    这两百多年下来,中国的远洋般只,无论是船体规模,还是航行速度,皆已远远落后于诸如荷兰或西班牙之类的欧洲海上强国,实实让人痛惜。

    按照一节为1。8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郑芝龙的船队,能以每天70至80公里的速度,向北行驶,预计在25天左右,便能到达山东赤凤卫。

    在郑芝龙方向北方行驶了数天后,在更加遥远的后金,发生了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

    那就是,在崇祯九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这一天,清朝正式建立了。

    四月初,由大贝勒代善,和硕贝勒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等老奴子孙,这些爱新觉罗家族中的显耀者,率满、汉、蒙古大臣,以及外藩蒙古十六部四十九贝勒,共同轮番劝进,请天聪汗后皇太极登极大宝,改汗称帝。

    皇太极心下极喜,他虚情假意地推让一番后,便同意了各人的请求。然后,在崇祯九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这一天,皇太极率众大臣,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去汗号称帝,群臣上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废原有国号大金,改定国号为大清,废部族原名女真,改称满洲,废原年号天聪,改元崇德,由天聪十年,改为崇德元年。

    至此,清朝正式建立,成为与明朝分庭相抗强大势力,成为了东北亚地区,最具威胁的封建国家。

    随后,皇太极模仿汉制,祭告山陵,建造太庙,追封列祖列宗。

    他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父为福王,尊老奴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记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其陵为福陵。其母孟古哲哲,尊为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

    接下来,皇太为了笼络人心,又大肆分叙兄弟子侄军功,包括满汉蒙古那些有权势的官员贵族,亦纷纷加官进爵。

    其中,满洲贵族中,皇太极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墨尔根黛青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其长子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知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

    接下来,便是与满洲亲善的蒙古部落人员晋封,主要有科尔沁巴达礼为和硕土谢图亲王,吴克善为和硕卓礼克亲王,固伦额附额哲为和硕亲王,布塔齐为多罗扎萨克图郡王,满珠习礼为多罗巴图鲁郡王,奈曼部落衮出斯巴图鲁为多罗达尔汉郡王,其孙杜棱为多罗杜棱郡王,固伦额附班第为多罗郡王,孔果尔为冰图王。

    最后,三个投降的汉奸高级将领,也纷纷封王。其中孔有德封为恭顺王,耿仲明封为怀顺王,尚可喜封为智顺王。

    以上各人分封完后,皇太极下令,大赦天下,以为普天同庆之态。

    而在清朝成立的当月底,李啸在妻子朱媺姵的产房外,一脸焦灼之态地来回踱步。

    听到房内传来妻子痛楚的叫声,房外的李啸长吁短叹,却无可奈何。

    这个年代,可没有现代的接生技术,产妇生产,全凭接生婆的一双手,危险性却是要大得多。

    他整整守了一个晚上,直至天亮时分,耳听得房中朱媺姵的叫声越来越低微,李啸的心情有哦越来越揪紧。

    幸得上天保佑,在清晨的曙光中,一声响亮的儿啼,传入了房外呆坐,一脸焦虑的李啸耳中。

    “李大人,生了,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一名身上还沾着血迹的丫鬟,急急地从内屋出来,一脸喜悦地向李啸报喜。

    李啸大喜,急急随丫鬟入内。

    李啸进得房来,接生婆正端着一盆血水,笑吟吟地从房中走出来,见得李啸入内,忙笑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公子终于顺利出生了,母子皆是平安。”

    李啸一脸灿烂笑容,立刻对她说道;“婆婆辛苦,看赏银子50两。”

    那接生婆闻言,顿时一脸笑得稀烂,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来到妻子床前,李啸见到,朱媺姵一脸苍白,看上去十分虚弱,却犹在怔怔地看着丫鬟们,手忙脚乱地帮婴儿擦拭身上的血迹与粘液,然后迅速用干净松软的棉布,将婴儿包裹成一个小小的襁褓。

    见得李啸前来,朱媺脸上挤出笑容,想直起身来,被李啸一把扶住。

    “爱妻,你刚生完孩子,好好休息便是。”

    朱媺姵微笑着点点头,复慢慢躺下,一边看着李啸轻轻地将那个小小的襁褓抱起。

    抱着这约有七斤多重,面上犹带着未拭净的丝丝血痕,面目却与自已颇为相似的孩子,看着这个小人儿在自已的怀里轻轻地咂着粉嫩的小嘴巴,李啸心中充满为初为人父的喜悦,又有种恍如隔世的奇异感觉。

    穿越到这个明末时代,到现在,李啸终于有自已的孩子了,也许,自已的血脉,将永远在这个时空传下去吧。

    缘逝缘起,孰可尽说。

    “夫君,可曾想过,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朱媺姵的声音,轻轻地响起。

    李啸沉吟良久,缓缓而清晰地说道:“我听说,有句话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叫他李成吧。”

    李啸刚说完,怀里的孩子,忽然发出一声响亮的啼哭,声震屋瓦,仿佛在庆祝自已,终于得到了一个好名字一般。(。)

第二百零七章 协议达成() 
李啸长子李成出生后的第三天,郑芝龙终于带着50艘大船的庞大队伍,来到了赤凤卫龙口港。

    见到龙口港这船只众多,一片忙碌之景象,郑芝龙郑芝凤二人,皆是甚为惊讶感叹。

    “真没想到,在这北方之地,竟有这般繁华港口,看来这李啸,搞建设与贸易,倒是一把好手。”郑芝龙连声赞叹。

    “是啊,我原以为北方连年战乱,山东之地定然也是一片萧条,却没想到,李啸能把这个赤凤卫经营得如此兴盛,此人治政之能力,实实不可小看。”郑芝凤亦是一脸欣赏的神情。

    此时,在赤凤城中,听到军士禀报,说福建副将郑芝龙亲自率船队前来后,李啸相当吃惊,他没想到,郑芝龙竟来得这般快,倒是大大出了他的意料。

    随后,李啸亲率赤凤卫官员,亲自前往龙口港迎接郑芝龙的到来。

    很快,宾主相见,两人都是一脸笑容,热情寒暄,仿佛已是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见李啸面带疑惑之色,郑芝龙告诉李啸,他是收到了郑信的飞鸽送信后,才能这能迅速地赶过来,李啸这才恍然大悟。

    “没想到啊,李总兵这般年少,又如此一表人材,今日一见,大慰郑某渴仰之思。”郑芝龙打着哈哈笑道。

    听了郑芝龙的话,李啸旁边的陈子龙,许秀清等人眉头微皱。

    这个郑芝龙,官职品阶均在李啸之下,却不称在下或卑职,而是自呼郑某,似与李啸平级一般。

    不过,李啸微微一笑,并未对此有特别的意见,他作了个延请的手势,对郑芝龙郑芝凤二人道:“郑副将,郑游击,三位远来辛苦,请速随本兵入城,本兵已摆下盛宴,今天却要与二位一醉方休!”

    二人携手大笑,一同并肩返回赤凤城。

    进得赤凤城后,见得赤凤城中一片繁华景象,郑芝龙与郑芝凤又是感叹不已。

    不过,对于见惯了大世面的郑芝龙等人,最让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赤凤城繁华的街井气象,而在东北区内,那连延一片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

    郑芝龙从中央街道,专门绕行到批发市场中,饶有兴趣地验看各类商货。

    那雪白一片,手感柔软良好,又厚实何暖的呢绒;那材质出众,打造精良,卖相极佳的各类李字牌铁器,那整齐码放,雪白细腻,品质颇佳的团团生丝,无不让郑芝龙郑芝凤二人,心花怒放,爱不释手。

    验看完商货,郑芝龙与郑芝凤二人,不觉彼此微笑地对视了一下。

    两人都从对方眼神中感觉得到,这趟赤凤卫之行,真来得值啊。

    这些品质优良的商品,如果转卖到日本或南洋,价格至少可以翻上三倍不止,这可是滚滚暴利在其中!

    随后,郑芝龙等人,随着李啸进入内城。

    因为酒宴还在准备,郑芝龙,郑芝凤,李啸,陈子龙,许秀清五人先到客厅休息喝茶。

    “郑副将,对于本兵的三条建议,贵方意下如何?”呷了几口茶后,李啸用一种不经意的语气,对郑芝龙平静说道。

    “这个人,李大人,郑某经过和兄弟及部下商量,决定同意李大人的建议。”郑芝龙微笑答道。

    “哦,郑副将倒是个爽快人。”李啸笑道:“那接下来,咱们可以好好谈谈合作的细节了。本兵倒想先听听郑副将的条件。”

    见到李啸望过来的眼神,郑芝龙轻咳了两声,清清嗓子,然后笑道:“李大人,你想转接我军在台湾所据之地,我军也报个实在价格,这转让费用么,就为三百万两银子好了,郑某便将台湾的所有移民与产业,一并移交给李总兵治理。”

    听了郑芝龙的报价,陈子龙与许秀清,两人瞬间变了脸色。

    这个郑芝龙,真是狮子大开口啊,那台湾这般荒僻之地,竟能卖出这般高价,这宰人也未免太狠了。

    而正在喝茶的郑芝凤,听了郑芝龙的话,心中一乐,一口茶险些喷了出来。

    这位自家大哥,竟脸不红心不跳地报了三百万两银子的价格,倒比自已开的二百万两,还要多出一百万银子,倒是腹黑得紧。

    郑芝龙说完,一脸期待之色地望着李啸。

    不料,那李啸听了郑芝龙的话,脸上却是没有丝毫惊讶之色,仿佛郑芝龙的报价,与他无关一般。

    郑芝龙看到,李啸只是微笑着捧起茶杯,轻轻地吹着茶沫细品。

    “李大人,郑某此番报价,大人却是意下如何?”

    一片短暂的沉寂之后,郑芝龙忍不住开口问道。

    李啸放下茶杯,眼睛也不看他,用一种淡淡的语气对郑芝龙说道:“郑副将,可能你误会了本兵之意了。”

    “哦,大人何出此言?”

    “郑副将,本兵实说了吧,那台湾之地,地处荒僻,多有瘴厉,本为不毛之地,开发成本极大,郑副将在台湾经营多年,怕依然还是入不敷出吧。”

    “这个。。。。。。”郑芝龙脸现窘色。

    “其实,本兵亦是出于试验之想,方想在台湾开发些耕地出来,以为我军补充军粮之用。能不能成功,尚且两说。但现在郑副将开得恁高之转让价格,本兵实难承受。如若郑副将强要这般高价的话,本兵只能就此放弃这想法了。”李啸微笑着说道。

    郑芝龙嘴中支唔,一旁的郑芝凤脸色亦是为之一变。

    “那依李大人之见,这台湾之地,贵军却愿出多少收购价?”郑芝凤轻声问道。

    “银子一百万两,不能再多了。”李啸答道。

    郑芝凤与郑芝龙脸上,顿时都难看起来。

    “李大人,虽说台湾之地,荒凉偏僻,但我军近年来,投入甚多,这银子却也不好全打水漂不是。大人你压得恁般低价,我等亦是颇有苦衷啊。”郑芝龙一脸难色地说道。

    李啸笑而不语。

    “李大人,咱们也别摆攻守擂台了,我军也出个实价,二百万两,便将台湾之地转卖贵军,如此可好?“眼见得会谈陷于尴尬,郑芝凤插话道。

    见郑芝凤这般自行压价,陈子龙与许秀清二人,不觉脸上隐现笑意。

    “这样吧,本兵也再与二位算个优惠价,就请二位再于此事上,与本兵扯皮了。”李啸放下茶杯,直视着郑芝凤的眼神说道:“以本兵之见,不如把台湾的接收费用,与我军的运送费用一起来算。这次往运台湾,我军打算先行运送2万流民,3000军兵,50万石粮食,还有各类流民生活衣物用具,以及军兵武器盔甲马匹之类。这样的话,接收台湾的费用,与租用船只的运费,算在一起,总价150万两。”

    听了李啸的话语,郑芝凤还想再多争些,却被郑芝龙用眼神止住。

    郑芝龙干笑两声,朗声道:“李大人,大家以后是要做长久生意的合作伙伴,就不计较这一时了。郑某同意了,就按李大人所说的,包括转让台湾的费用与运送军兵流民的费用,150万两银子成交。”

    李啸笑道:“好,那本兵就与郑副将说定了。这150两银子,我军就以等值货物做抵押,我军先预付一半,待我军全部的流民与军兵,以及粮食与生活用具皆平安到达台湾后,郑大人再派人到我赤凤卫来,我军再付另一半银钱。”

    “好,李大人,郑某就当交你这个朋友了,就此定事!”郑芝龙摆出一副心胸大度的模样,一口同意。

    这两件重要的事情谈妥后,那李啸从郑芝龙的船厂中招收工匠一事,也就顺理成章的谈成了。

    知道郑芝龙已将200名造船工匠顺利带至赤凤卫,李啸十分高兴。

    对于这郑芝龙提供的200名工匠,李啸毫不犹豫地答应先前承诺的条件,给郑芝龙1万两银子的酬金,并向他们保证,自已会让这些工匠及其家属好生安顿,并付给他们相当于在福建造船厂时,五倍的工钱。

    不过,李啸也以半开玩笑的语气,对郑芝龙说道:“郑副将,如果发现二位提供的工匠,有糊弄本兵的话,将来的商品价格,可就不会给你们优惠啰。”

    郑芝龙脸色一窘,急道:“李大人,你放心吧,这些工匠中,我给李大人挑了许多熟手,定能顺利帮李大人将造船厂建成。”

    郑芝龙说完此话,心下颇为庆幸,幸亏自已当初没听弟弟郑芝豹的,而是在这些工匠们,配备了20多名老练的熟手匠人,有这些熟练船匠在,以后才不会轻易露馅。

    至此,李啸与郑芝龙达成协议,房间中,充满了一种轻松的气氛。

    随后,李啸让陈子龙写了具体的协议内容,一式两分,分别有李啸与郑芝龙签名确认。

    这时,宴席也已摆好,李啸随即邀请众人一同入席。

    酒宴上,宾客们来回敬酒,杯觥交错,互相称兄道弟,直喝了一个多时辰后,不觉皆是大醉。

    李啸随后安排,让郑芝龙郑芝凤二人入高级馆驿歇息,自已也在侍卫的帮扶下,返回卧室休息。

    回到房间的李啸,朦胧中看到,有一名侍女上前来,帮他宽衣解带,准备侍候他上床休息。

    醉意朦胧的李啸,以为这名女子,是朱媺姵那四名陪嫁侍女之一,他打着酒呃,下意识地将她搂在怀中。

    只不过,李啸没想到的是,这名女子,却不是那四名陪嫁侍女,而是现在的朱媺姵的亲随侍女卓那希。

    当看到李啸醉意朦胧地独自进了卧房后,正哄着小李成入睡的郡主朱媺姵,悄声令卓那希亲去服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