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李啸没想到的是,这名女子,却不是那四名陪嫁侍女,而是现在的朱媺姵的亲随侍女卓那希。

    当看到李啸醉意朦胧地独自进了卧房后,正哄着小李成入睡的郡主朱媺姵,悄声令卓那希亲去服侍李啸。

    朱媺姵面带微笑,她的目光满含深意,让卓那希羞涩不已,却又心跳不止。

    在李啸将她强力抱住之时,卓那希大吃了一惊,险些惊叫了起来,她下意识地试图推开李啸,却发现他抱得极紧,根本推不开。

    卓那希脸红如霞,心脏在剧烈地砰砰跳动,一时间,感觉头脑一片迷茫。

    在好不容易挣脱开李啸的怀抱后,卓那希急急地为他宽衣解带,又帮他洗脸洗脚,服侍他上床入睡。

    让她没想到的是,在给他盖好被子,自已便要悄然离开而去时,醉意朦胧地李啸,复将她一把抱住。

    卓那希象一只受惊的小鹿一样,在李啸怀里挣扎,只是随着李啸的越发抱紧,她在李啸怀中,越挣扎越无力。

    随即,她被李啸强行推倒在床上,在被李啸强行撕扯衣物时,她停止了挣扎,只是两行眼泪不觉夺眶而出。

    随着李啸一下又一下的在她身体中粗暴用力,卓那希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是痛楚,还是欢欣。

    “李大人,你真的,喜欢我么。。。。。。“

    卓那希的喃喃之语,被李啸的粗声呻吟,彻底掩盖。

    说不出过了多久,筋疲力尽的李啸,从卓那希身上滚落,随即鼾声如雷。

    头发散乱一脸通红的卓那希,忍着下面隐隐的疼痛,默默地起身穿衣。

    看着李啸那英俊熟睡的脸庞,卓那希脸上的泪水,不觉又潸然而落。

    她的心下,欢喜,酸涩,无奈,幸福,种种心绪交织在一起,让她无以言表,却又感慨莫名。

    我算他什么人呢?

    卓那希轻声问自已。

    现在自已,总算为这个让自已爱慕不已的男人陪睡一次了,只是为什么,心里却还总感觉失落。

    许久,卓那希摇摇头,感叹自已想多了。

    也许,能这样成为他的红颜知已,为他暖床陪睡,便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吧。

    她凝视了李啸许久,然后轻轻地俯下身去,在李啸的脸上,印上一个深深的吻,随后,悄然开门离去。

    卓那希一夜未眠。

    次日,李啸睡至辰时方醒。

    当他见到,一脸通红得如同一个熟透的苹果般的卓那希,端着水盆拿着毛巾进来时,李啸突然想起了昨天的荒唐之事,不觉脸上十分尴尬。

    “对不起。”

    李啸的话语有如蚊鸣。

    卓那希眼中,便有泪光闪烁,她没有说话,只是无声地将拧好的毛巾,轻轻递给他。

    李啸接过毛巾,在脸上胡乱地擦了一把,眼睛却不敢卓那希。

    “对不起,本兵昨天酒后失礼,卓那希,我把你当成。。。。。。”

    卓那希伸出一根手指,作了个不要再往下说的手势。

    随后,她红着脸,低声地说道:“李大人,不要说了,没什么的。”

    房间里,一时一阵压抑的沉默。

    让卓那希没想到的是,李啸伸出手,一把抓住她细嫩的玉手,便紧握在手中。

    卓那希浑身一颤,想把手抽出来,却做不到,因为李啸握得很紧。

    李啸直视着卓那希窘迫的神情,他沉吟了半天,缓缓而说道:“卓那希,我希望,你能永远陪在我身边。”

    卓那希的眼泪一下子又涌了出来。

    “卓那希,好歹你也曾是那金国的公主,本兵既与你已有肌肤之亲,却不可让你这般没名份地当个通房丫头,就让我纳你为小妾吧,让你一生一世永伴我身边,好吗?”李啸的声音温柔而真挚。

    “我愿意,李大人。”卓那希轻声呢喃,她的脸上,直红到耳边。“卓那希十分愿意,永远守在李大人身边。。。。。。”

    “别叫大人了,以后,没人的时候,叫我啸哥,便好。“李啸笑着走过来,又轻轻地将她搂入怀中。

    “哦,啸哥。。。。。。”卓那希象一只温驯的小羊羔一般,依偎在李啸温暖的怀中。

    李啸心潮涌动,他一把抱起卓那希,便大步往床上抱去。

    宛如温润白玉一般,仰躺在床上的卓那希,见到李啸那滚烫如火的眼神和涌动的喉结,内心狂跳又羞涩莫名。

    她害羞地用被子,把自已那红得如同一个熟透苹果般的脸蛋,紧紧盖上。

    卓那希感受着李啸那如海浪般袭来的澎湃激情,发出低低而愉悦的呻吟,心下,却再没有昨天的失落感,而是满心荡漾的幸福。

    一缕温柔的夏日阳光,从窗外无声透过来,顿时,整个房间中,充满了明媚与缠绵的味道。

    (多谢白色宇宙风17,影孑冷风,牛牛皮带三位兄弟的打赏,感谢支持)(。)

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台湾() 
十天后,李啸军的台湾拓殖集团,正式准备完毕。

    其中,派往台湾的3千兵马,被李啸命名为台湾先遣军,由1000盾兵,1000名枪兵,300名骑兵,700名辅兵组成。

    另外,李啸给他们配了60架投石机,五百枚远程投抛震天雷,以及三千多枚步兵手掷震天雷。

    这些兵马,军官队伍及骨干力量,由老赤凤卫军兵组成,其他的兵员组成,一半是投降的流寇,一半是新从流民中收纳的军兵。

    李啸任命台湾先遣军总指挥官,是赤凤营副营长李定国;副总指挥,则是赤凤卫甲总副总长罗正。

    得到任命后,李定国与罗正二人,心下皆十分激动。

    李定国今年只有十九岁,原为张献忠四大义子之一的他,自去年三月被李啸劝降后,李啸便刻意栽培他,一路从副总长升到副营长,现在又被任命为台湾先遣军总指挥,足见其殷殷信任。

    而罗正,此人从流民起步,最早在辽东不归墩时,只是一名小小辅兵。他随着李啸南征北战,现已升为赤凤营甲总副总长,现在被任命为台湾先遣军副总指挥,一步步凭自已的奋斗,在李啸军崭露头角,成为深受李啸信任的将领。

    而这批台湾拓殖集团的移民,则是这段时间内,从河南、南直隶以及山东当地,李啸军收罗的,家口较少的健壮流民两万人。

    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流民,没有任何抛家别业的顾虑,也无甚故土难离的情绪,在听了李啸军所提出的,去了台湾后,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的诱人条件后,人人心下欢喜,皆愿乘船前往。

    这些移民,全部由台湾拓殖集团团长丁佑负责,丁佑原任赤凤卫农牧司司长,因为人忠厚本份,体恤百姓,特被李啸任命为台湾仔拓殖集团团长,另委派原赤凤卫钱粮司副司长马华兴为副团长。

    另外,李啸还各个政府部门抽调了一批吏员,准备到了台湾后,也和赤凤卫一样,组建民政司,农牧司,钱粮司,商业司,监抚司,安全司等部门,让整个移民社会能顺利运转。

    除了兵员与移民外,李啸军还从赤凤卫医馆中,让主医官陈麻子,亲自选拔了20名医术不错的徒弟,派往台湾开办医馆,以保证军民生病可以及时得到救治。

    另外,李啸还让建筑匠长常大利,选了约100名无甚家口负担,愿意前往台湾的建筑工匠,以便到时给流民们,建造简易房屋和简单的水利措施。

    人员安排完后,李啸给台湾拓殖集团,配备了50万石粮食,50万两银子,大批的生活用品和农具等物品,以保证拓殖集团,可以在台湾这荒僻之地,顺利地生产生活。

    在拓殖集团登船出发前,李啸把台湾先遣军总指挥李定国,副总指挥罗正,以及拓殖集团团长丁佑,副团长马华兴四人,作了最后的郑重叮嘱。

    李啸安排,李定国与罗正二人,皆受拓殖团团长丁佑与副团长马华兴节制,对于这条命令,李定国与罗正二人,皆无异议。

    “李大人,我军只有兵马三千,若敌军来势太大,我军会不会难于固守?“生性谨慎的李定国,提出了自已的一点忧虑。

    “不会,因为,北部的西班牙人,不过千余兵马,南部的荷兰人,也只有二千兵马,而台东的土著,更是零零碎碎,不足为虑。我军有三千兵马,足以固守。”李啸回答道。

    在李定国等人惊愕的眼神中,李啸只是淡淡一笑。

    这便是李啸这个穿越者的先知先觉的优势,才能顺利得知台湾各股势力的大致情况,当然,这些事情,李啸无法对李定国等人直说,他只是含糊地告诉他们,是郑芝龙他们提供的一点情报。

    不过,接下来,李啸着重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因为先遣军力量薄弱,且千里迢迢难于补充,李啸要求他们,绝对不能主动对北部的西班牙人,南部的荷兰人,东部的台湾土著进行主动进攻,万一真有敌袭过来,只可就地防守,击退敌军便可,以防止先遣军兵力损失过大。

    随后李啸对丁佑等人安排,让他们到了台湾,接收郑芝龙部的土地后,可按每户移民授田5亩的规格,进行分派。

    李啸这样安排,是有其仔细考虑的。

    这是因为,台湾西部平原那些荒地,因长期积累了腐殖质,土壤肥沃,又地处热带,一年可种两季稻。除了前期开发有一定困难外,其产量是相当可观的。

    要知道,在永历年间,郑成功在台湾垦殖时,每亩稻田每次产稻可到2至3石,一年便是4至6石的高额产量。

    因此,正是因为稻田产量有这般高,与北方那些亩产五六斗的旱地,可谓天壤之别,一户移民分派了5亩田土,便足够缴纳赋税以及养活一家老小了。

    其实,李啸给移民安排的这个稻田亩数,是相当优惠的。要知道在当代中国,比如主要的农耕地带湖南,很多农家每户只有一亩多地,也是足以供应全家吃粮,并缴纳粮税了。

    随后李啸规定,因为今年这第一年,早稻已过了农时,便只需交晚稻的税赋,每亩稻田今年只交税两斗便可,这样每家只交一石的粮税。

    待明年可正常耕作后,每亩稻田一次交5斗,一年交二次,总计一石。这样每户移民一年共交5石粮税,另有15石至20石粮食,可以供自家食用,或转卖给粮商。

    “李大人,这些流民,皆是北方人,不懂种植水稻,我军过去,可要再去福建请些老农来指导?”丁佑问道。

    李啸笑道:“不必。我军从郑芝龙部手中,接手了近五千的福建移民,他们已在台湾种植水稻多年,这可是现成的老师,到时指导下我军的移民们,种水稻当不会为甚难事。”

    丁佑点头,又问道:“那这五千福建移民,收取赋税也如我军移民一般么?‘

    李啸叹道:“这些福建移民,因为郑芝龙部不甚重视,拓展土地有限,水利措施亦未跟上,故产量有限。现在他们既已纳入我军,便与我军移民一视同仁,同样每户指派5亩田土,今年也每亩只收2斗水稻,明年再按每亩5斗的粮税征收。”

    丁佑笑道:“李大人真是一片仁心,在下记下了。”

    崇祯九年五月十五日。

    在拓殖集团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李啸安排他们,乘船出发。

    这一天清晨,阳光灿烂,海面风平浪静,实是出征的好日子。

    2万名流民,平均每条船发派了2000人,总坐了八艘船只。三千名台湾先遣军和所派官员,分坐三条大船,以押运粮食,银两,盔甲、武器以及各类生活用具。

    郑芝龙的其余船只,则大量采购了李啸军呢绒、铁器、生丝等物品,几乎将赤凤卫现有的商品存量,搬运一空,总采购额达到二百多万两。

    李啸亲率赤凤卫一众官员,前往龙口港送行。

    李啸看到,不少流民,在上船之前,还十分留恋地向远方眺望,很多人流出难过的眼泪。甚至还有些流民,在上船前,伏跪于地,向着家乡的方向,流着眼泪磕头作别。还有一些估计是山东当地的流民,则悄悄地从港口的空地上,挖一块家乡的泥土,揣入怀中带走。

    他们知道,这一去,千里迢递,南北两隔,也许今世今生,再难回到北方的家乡了。

    李啸心下亦是感慨不已。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有个地方可以养家糊口安稳度日,便是人间天堂了。在现实的生存问题面前,任何的乡愁与儿女情长,都是不值一提的东西。

    与流民们不同,前往台湾的李啸军3000兵马,却是个个意气昂扬。

    这些日子,监抚司的官员,每天都在给要出征台湾的军兵们强化洗脑,监抚们告诉军兵们,这次能被入去台湾,是难得的机遇,只要好好把握,相当定会更快地升官晋爵。

    这一点,特别让那些从流寇转变为李啸军的军兵们为之向往,而那刚从流民加入李啸军的新兵们,亦是个个满怀渴望。

    男儿功名马上取,三千里外觅封侯。

    这些年青而充满活力的小伙子们,在同样热血澎湃的李定国罗正两名年轻指挥的统领下,个个迫不急待地希望去台湾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功立业,扬名显祖。

    码头上,李啸与郑芝龙两人拱手道别。

    采购了大批商货的郑芝龙郑芝风二人,脸上皆满是喜悦之色。二人与李啸言笑晏晏,并盛情邀请李啸有机会去福建一观,他二人定会热情作陪。

    李啸笑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宾主之间更加热络融洽。

    随后,李啸再与其约定,在今年十一月之前,请郑芝龙再带更多的船队来到赤凤卫,他要运送更多的流民与军兵过去,以便更好开发拓殖台湾的领地。

    饱尝甜头的郑芝龙,自是忙不迭地答应,这样送上门的赚钱生意,不做白不做。

    在所有的流民、军兵、与物品皆搬上船去后,郑芝龙的船队,抛锚起航。

    李啸及一众官员,在码头上,与郑芝龙郑芝凤等人,挥手告别。

    直到望着郑芝龙那50条船只,消失在海天之间,李啸才转身返回。

    李啸其实本想自已亲自率队前往台湾的,但是,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李啸去郑重应对。

    那就是,清军第三次入关,就快要开始了。

    在历史上,一个多月后,新成立的清朝,为了抢掠明朝的人口与牲畜,以及炫耀新朝的武力,在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第三次入关侵明。

    这次侵明作战,由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作统帅,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副将,统大军十余万,分三路入关侵明。

    历史上,清朝大军奔向冀北,入独石口,八天后,会于北京延庆县,败明军七次,俘获人畜一万三千二百三十。7月3日,北京全城戒严,清军经延庆入居庸关,取昌平,守城总兵巢丕昌投降,明德陵被焚毁,大军直逼北京西直门下。崇祯帝大惊,命文武大臣分守都门,命兵部尚书张凤翼总督各镇援兵,让太监高起潜为监军,然而各镇基本按兵不动,即使有出击的机会,也不敢一战。

    崇祯被汹涌而来的清军吓得要死,不料,清军无意攻打京师,依皇太极先前所定之方针,清军在京城周围不断劫掠,以消耗明军实力。

    大批清军入定兴,下房山,战涿州,攻固安,克文安,破宝坻,一路势如破竹。随后,杀知县赵国鼎,陷顺义。再克怀柔,知县上官荩自杀。清军再占河西,屯兵密云、平谷,一个月内,“遍蹂畿内”,京师之地一片残破。

    大获全胜的统帅阿济格,得意洋洋地向皇太极报告,这次入关作战,共克12城,56战皆胜,获人畜17万9千8百。8月20日,清军撤退,明兵部尚书张凤翼得知后,为了邀功,率京营出京师,从后面赶来,尾随清军,却只敢做做样子,根本不敢对清军发动攻击。

    9月1日,清军携带掠获的18万人畜及其大批物资从容出冷口,凯旋而归。“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他们还砍下木头,写上“各官免送”字样扔于路旁,戏虐明朝将吏,浩浩荡荡,用了四天,才全部走出关外。

    在清军出关后,张凤翼装模做样的向崇祯报告:“斩敌三级”,后被查明是杀良冒功,把崇祯几乎气昏。

    更让人不齿的是,兵部尚书张凤翼,与宣大总督梁廷栋二人,因为自身怯战畏战,且各明明军尽皆惨败,被言官交章弹劾。群情汹汹之下,这二人也知道,清军撤走后,崇祯必会严办自已,故为了求死,两人连日吞食大黄,后来总算运气好,在崇祯追责的谕令到达军营之前,成功自尽。

    李啸回想真实的历史,心下无限感慨。

    为何我大明官军,对于这些入关的清军鞑子,除了被动挨打外,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想到这里,李啸心中极其痛楚。

    而最让李啸心中为之不安的,便是宣府镇金汤城的安危。

    因为阿济格率领的清军主力,将与后金第二次侵明一一样,从宣府北路的独石口入关,这十万鞑子大军,对自已在宣府北路建起的雄城金汤城,极可能会有所图谋。

    若李啸在宣府镇的重要据点与立足之地的金汤城有失,那这个羊毛呢绒生产的重镇,这个与蒙古诸部贸易的基地,将彻底不复存在。

    李啸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未雨绸缪,方能有备无患。

    李啸知道,现在的自已,要抓紧时间,立刻开始防卫金汤城的行动了。(。)

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汤城() 
李啸知道,经过近一年的扩充,现在金汤城中,金狼营的兵力有甲、乙二总兵马,每总分别下辖三哨兵马,其中每哨兵马为5队盾兵,10队枪兵。整个金狼营共计盾兵30队3060人,枪兵60队6120人,玄虎重骑400人,飞鹞子400人,辅兵1200人。总兵力为11180人。

    另外,李啸还在前段时间,专门从铁龙城中,再给金汤城抽调了100架投石机,以及多达六千多颗的远投震天雷和步兵震天雷。

    这样一来,金汤城中的投石机数量达了200架,各类震天雷的数量近万颗。

    现在的金汤城,实为宣府镇内数一数二的雄壮大城,其据地周长16里,全城包砖,城墙高达15米,包括护城壕,千斤暗闸门,角楼,堡楼,吊桥等各类防护措施相当周全,与昔日前身金家庄堡相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