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酒井你怎么竟这么帮这明国人说话!”德川家光愤怒地扭过头来,目光之中满是不解与愤怒。

    “将军,请恕在下直言,将这萨摩之地,辟为与平户一样的对外贸易口岸,虽是无奈,却是必需之举啊!“

    “为何这么说?“

    “将军,在下且问,若我幕府拒绝了李啸的要求,那么,你以为,那个萨摩藩的实际控制者李啸,真的就是老老实实地听从幕府的命令吗?“

    “你。。。。。。“

    “将军,在下以为,若幕府强硬拒绝的话,那李啸,必然阳奉阴违,表面遵守我幕府之决定,暗中必然大行走私贸易之举,那萨摩地处我日本最南端,幕府便是有心管制,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样的话,那九州与四国等地的外样大名,怕是个个要与李啸私下贸易往来,我幕府却实难制止矣。“

    “忠胜,那你的意思是?“

    “将军,与其让萨摩成为走私泛滥之地,倒不如我幕府大度些,首先授与李啸口岸贸易之权,这样的话,我幕府化被动为主动,一则可令那李啸对我幕府心存感激,从而至少在表面上,能对幕府采取恭敬的态度。二则我幕府可在萨摩转销日本内地的贸易中,从中抽调税金,赚取银两,可谓一举两得之计啊!”

    酒井忠胜顿了下,又继续说道:“将军,家康公曾在祖训中说过,若某件事情的到来是不可阻止的,那就需要好好去把握它,让它尽量朝对自已有利的一方面去运行。以在下看来,这萨摩开埠通商之事,实是合则两利,拒则两伤之事,在下望将军慎思之!”

    听了酒井忠胜的劝谏,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脸色复杂,他最终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唉,忠胜你的话虽有道理,只是我幕府被那李啸这般玩弄,竟至予取予求,幕府的脸面何在啊。”

    洒井脸上亦泛起苦笑,他轻叹一声道:“将军,请恕在下说得直接,现在我幕府,虽还能控制日本局面,但远非家康公时那般,对整个日本那么有控制力了。故对我们来说,尽量把可能发生的动乱,压制在发生的初期,不对整个日本的局势造成影响,方是最好的选择。要知道能保证幕府对日本的长久统治,能保证让德川幕府世代传承,这才是真正最有脸面的事情啊。与这关键的两条相比,那让萨摩开埠一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德川家光长叹了一气,没有说话,只是,最终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不过,他还是故意拖了三天,以示幕府并非草率决定,才派人去召见赵文采,给了他幕府同意的萨摩藩开埠通商的授权书。

    赵文采十分高兴,遂按李啸的吩咐,在幕府同意萨摩开埠的条件下,再度赠送给德川幕府加倍的丰盛礼品,以示酬谢。

    至此,肝付氏正式成为萨摩藩藩主与萨摩藩开埠通商两件大事,统统得到幕府的承认。而收下重礼的德川幕府,亦十分高兴,宾主双方,一片融洽。

    赵文采从江户返回萨摩后,立刻向李啸禀报两件事情皆顺利达成,李啸十分高兴。他知道,整个广阔的日本市场,终于被自已打开了。

    他当即下令,重重嘉赏赵文采,并立即提拔他当任萨摩藩的总管。赵文采见自已这般受李啸信重,亦十分感激,大声表态效忠不提。

    只不过,在李啸等人皆欢意得意之际,他原先的合作伙伴,在听到李啸先是以控制傀儡的方式夺取了萨摩,又威逼利诱幕府让萨摩开埠通商后,心中的嫉妒与恼恨一时无以复加。

    如果说,这个李啸,借助自已的力量攻夺台湾一事,自已尚可容忍,但现在他又控制了萨摩,并打破了自已对日本的独家贸易,这是郑芝龙所绝对不能忍受的。

    又嫉又怒的他,便与两名弟弟,郑芝凤与郑芝豹两人,一齐来到澎湖官厅内的密室议事。

    “李啸夺取萨摩,并胁迫幕府开埠一事,你二人都听说了吧。”郑芝龙声音低沉地说道。

    郑芝凤轻轻点点头,郑芝豹却是极其愤怒地捶了一下桌子。

    “狗入的李啸,原先求我郑家运载流民之时,老实得象条丧家狗!现在自已了有水师,腰杆硬了,竟要动我郑家之财路根本,此人着实可恶!”

    他顿了一下,又立刻急吼吼地说道:“大哥,依小弟之见,这厮这般猖狂放肆,实是欺我郑家无人矣!请大哥下令,令小弟率我郑家舰队,去与此獠决一死战!李啸的舰队,与我们郑家相比,还不成气候,小弟定能灭了这厮,提了他的头颅来见大哥!“

    郑芝龙尚未回话,一旁的郑芝凤却已怒喝道:“芝豹,你胡说个甚!大家都是大明官军,焉自家内讧的道理!且大哥的官职才刚刚升为副总兵,李啸却是赤凤伯,我军若真与李啸开战,岂不是以下犯上。”

    “那你说怎么办,就这般坐视李啸一步步欺压到头上不成?!那李啸连堪为我郑家命脉的对日贸易都敢来分羹,这般猖狂肆悖,我郑家若不立即采取措施,给这厮来个迎头痛击,岂不是更让这李啸彻底看扁!”郑芝豹愤怒地喊叫起来,额上青筋鼓涨。

    见他二人这般争执,郑芝龙才缓缓开口:“你二人休要争执。芝豹要对李啸痛加反击之心情,大哥能理解,只是二弟所说的话语,却亦有道理。我军现在已是官军,不是从前做海盗时那般自由无羁了,与李啸这般撕破脸面地内讧争斗,也着实不妥啊。“

    “大哥,二哥,你看看你们这副样子,别人都欺压到头上来了,你们还畏首畏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难道,此事就这般算了不成!“郑芝豹暴跳而起,有如一只困兽一般在房中来回踱步。

    不料,在房间中一片尴尬气氛之际,郑芝凤却轻笑起来,缓缓开口道:“此事当然不能就这般算了。大哥,芝豹,依我看来,这李啸现在虽然气焰嚣张,但其却也不是无懈可击。要打击李啸,与其正面相抗,实非上策,借助朝廷之力,来对他进行打击,方是上策。“

    郑芝凤的话语,让郑芝龙双眼一亮,他急急道:“二弟,且详细说来。“

    “大哥,小弟敢说,现在那李啸,年纪轻轻便升为赤凤伯之高位,又手握重兵强军,这般人物,只怕是朝中诸臣,纵口中不敢明说,心下亦是腹诽忌惮不已吧。“郑芝凤冷笑道。

    “二弟之意是?“

    “大哥,我们可将李啸不轨之事,一一向朝廷向皇上禀明,让皇上与朝臣们皆能认识到,那李啸虽表面上为国效力,却是大奸似忠,心存不轨,以小弟看来,那李啸至少有四大罪状。”

    “哦?是哪四条?!”郑芝龙一脸兴奋。

    “第一条,李啸目无国法,轻衅战端,在没有皇上与兵部的谕令下,先是私自出兵朝鲜,接着吞并台湾,现在又控踞萨摩,可谓为所欲为!其狼子野心,昭然若然矣。”

    “哈哈,说得对,这李啸身为国家大将,竟视兵部与朝廷如无物,实实罪不可赦!那李啸的第二条罪呢?”郑芝龙捋须笔道。

    “第二条,便是李啸在吞并台湾后,目无朝廷,私设州县官署,将国家土地据为私有,这等跋扈之举,哪里还有半点把朝廷放在眼里。”

    “对对对,这台湾之地,既已被我大明收复,便理当由朝廷来安排官吏,划分州县,岂能容一个小小李啸来擅做决断,李啸之目无君上,甚矣!”郑芝龙脸上的笑容愈见灿烂。

    “第三条,李啸不顾朝廷禁令,私自与蒙古各部进行边贸,且有私下走私清虏的重大嫌疑,可谓大发国难之财,可叹这般国之蠹虫,竟被朝廷视为干城栋梁,实是令人嗟叹。”

    “哼,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李啸这般违反朝廷禁令,全然无视国家律法,却是着实可恶。”

    郑芝凤笑了起来,然后,他压低声音说道:“至于这第四条,便是李啸自恃有重兵强军在手,欺凌弱小,与我军强行争夺海贸通道,从而损害友军之利益以自肥,实是卑鄙至极。“

    听了郑芝凤的话语,郑芝龙还未说话,郑芝豹先大笑了起来:“二哥给李啸安的这条罪状,才真正说到了小弟心中去了。想来那李啸有这四条大罪,朝廷定会对其严加处罚,估计那李啸,身败名裂都有可能。“

    此时的郑芝龙,脸上亦满是欢欣之色,他点头道:“二弟的谋划,确是不错!那李啸自恃身处高位,又手握强兵,便以为没人能动得了他,可是为所欲为,实是可笑之至。且待为兄亲笔撰写密奏一封,禀报兵部熊文灿大人,看看朝廷要如何处置!“

    郑芝凤摇头道:“兄长,若只给熊文灿奏报,怕还不行。熊文灿为人庸碌无能,胆小怕事,若他将此事压住不报,我等罗列之罪状,岂非皆是无用之功。依我之见,还需给当朝首辅刘宇亮大人密送信件一封,同时厚赠重礼予他,让他在皇上面前帮我等说话,从而让李啸一众丑行,遍晓朝廷,终使其身败名裂。”

    郑芝龙点头笑道:“甚好,甚好,就按二弟所说的办吧。”

    十天后,首辅刘宇亮在自家宅邸中,收到了郑芝龙的信件与两大箱银子。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四川绵竹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等人同入阁。在经过了张至发与孔贞运这两任短命的首辅后,于前不久,刚被崇祯授于首辅之位。

    真实历史上,刘宇亮因碌碌无为全无功绩,且畏清如虎,听到清兵第四次入关的消息后,竟然吓得面无人色,让崇祯对他深为失望。随后,此人被下任首辅薛国观,这个阴鸷奸狡的家伙所弹劾,以玩弄国宪和大不敬两条重罪,险些被逮捕入狱,后因崇祯从轻发落,方得以削籍归乡,几年后,郁郁亡于家中。

    “刘大人,这是我家主人郑大人的一点小小心意,还望大人能为我家郑大人禀公而断。“来人将信件与银子放下后,一脸深意地望向刘宇亮。

    刘宇亮迅速看完来信,又望了那两大箱沉甸甸的银子,脸上冷笑一声,心下却极其欢喜。

    他捋须笑道:“那李啸这般猖狂肆逆,本辅对他亦是早有不满。郑总兵弹劾李啸,虽有私怨,却也是出于一片公心。请回告你家主人,就说本府定会为他主持公道便是。“

    来人欢喜而退,刘宇亮复看了一遍来信,脸上便闪过一丝狠色。

    “李啸,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你这厮,却也有今天!”

    随后,刘宇亮对管家喝道:“速备轿马,本辅要立刻进宫,面见君上。”

    (注:本文已获下周的历史人气连载推荐,还望着各位新老读者大力支持,此谢!)

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仪还是安禄山() 
半个时辰后,首辅刘宇亮从正阳门进内城,经过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内市等热闹场地,再从丽正门进入皇城,再经过承天门和端门,便终于来到了紫禁城的正式入口午门。

    四月上旬的天气,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整个皇宫之中,春意浓浓,生机盎然。在这样温暖怡人的天气里,伫步四望的刘宇亮,心下却是一阵喟然。

    在这样怡人舒适的天气里,自已却要来弹劾那深得皇宠并封为伯爵的李啸,想来一定会大扫皇帝的兴头。但这样的事情,对于刘宇亮,乃至整个文官集团来说,却是必需要做的重要一步。

    说起来,刘宇亮此次入宫弹劾李啸,虽有受了郑芝龙贿赂之嫌,但打击李啸,却是刘宇亮,乃至整个大明朝臣的共同愿望。

    文贵武贱的大明,李啸这样一路窜升又猖狂跋扈的武将,自然是几乎全部朝中重臣的大敌。

    而现在,那郑芝龙的信件,则让刘宇亮有一个相当合适的打击李啸的借口。

    很快,有太监传来消息,说崇祯皇帝召他前往御花园见面。

    刘宇亮连忙整肃了一番衣冠,便随太监急急前往。

    绕过了巍峨宏大的前后宫殿群,又转了几处青石小道,才终于到了皇帝正在游玩的御花园内。

    此时,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夫妻两人,带着朱慈烺与朱媺娖一双儿女,刚刚从太液池中泛舟回来,正在洞天阁内休息。

    刘宇亮远远看到,崇祯正一脸笑容地与周皇后与一双儿女聊天说笑,天家之间,一片和乐气氛。

    崇祯之所以心情不错,却也不是没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去年到现在,官军剿匪捷报频传。

    特别是在崇祯十一年二月,李自成在潼关南塬与洪承畴、孙传庭大战失败,几乎全军覆没,打了个自起兵造反以来最大的败仗,比上次逃入车厢峡还要惨得多,值得庆幸的是,巨寇李自成总算保住了性命,率十八亲骑突围而,藏匿于陕南商洛山中,苟延残喘。

    看到全国各地的剿匪形势渐渐好转,官军不断取胜,而流寇肆虐的地方则不断缩小,原本一片衰败糜烂的国家,开始显露出点点生机,崇祯皇帝心里,自是欢喜莫名。

    见到刘宇亮过来,崇祯便示意周皇后先带着朱慈烺与朱媺娖离开,刘宇亮连忙躬身一旁,微垂着头,让周皇后等人过去。

    随后,他才来到洞天阁外,伏跪于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爱卿,平身吧。“

    “谢皇上。“

    刘宇亮站起身来,便从怀里掏出福建副总兵郑芝龙的密信,双手呈上,一边低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收到福建副总兵郑芝龙一封奏信,感觉事情重大,特来向皇上禀明。”

    崇祯哦了一声,便令太监从刘宇亮手中拿过信件,随即迅速浏览了一遍。

    信读完后,崇祯皇帝脸上,那原本隐隐的微笑,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凝重之色。

    刘宇亮斜眼偷瞥崇祯脸上的表情变化,一边在心里迅速蕴酿了一番接下来的说词。

    “四大罪状,好个四大罪状,没想到,郑芝龙对李啸的看法竟如此不堪。“崇祯的脸上,竟浮起一丝苦笑,他叹息着摇了摇头,向刘宇亮问道:”季龙,郑芝龙这封告状信,你却是如何看?”

    刘宇亮长叩一揖道:“陛下,臣以为,郑芝龙这话,虽然其最后一条,说李啸抢了他的对日贸易商路一事,有泄私愤之故,但其余三条,臣细思之,陛下却不可不察啊。”

    “哦,季龙你对朕细说其故。”

    “陛下,李啸的第一条罪状,是目无国法,轻启战端,且在未得朝廷谕令的情况下,便私自出兵朝鲜,吞并台湾,据占日本萨摩,虽然多有功绩,但此人目无朝廷,为所欲为,哪里还有半点臣子的模样。”

    崇祯沉吟无语,心下的感觉却十分复杂。

    这个李啸,虽未有朝廷谕令,但其在没有得到朝廷半点粮饷资助的情况下,几乎是全靠自力更生的方式,以一已之力,打败侵朝的清军,赶跑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把整个化外之地台湾彻底收为大明国土,这般功绩,这衮衮诸臣,却还有何人可以办到。

    只是相比李啸的这巨大功绩,此人无视朝廷,擅启战端这一点,却也着实让崇祯忧心不已。

    中国这数千年的历史,已无数次地说明了,一个能力强大手握重兵,却又目无朝廷无视皇上的将领,对国家对朝廷的危害,可能会远大于其贡献。

    那么,自已真的要以这一条罪状,却责备李啸么?

    崇祯心里一时十分不是滋味,他长吸了一口气,便对刘宇亮道:“刘爱卿,你且说说这第二条罪状吧。”

    刘宇亮见皇帝没有表态,心中不觉有些讶异,于是,他又急急奏道:“禀皇上,以在下看来,李啸的第二条罪状,却比他这第一条罪状还要严重得多。”

    “哦,何出此言?”

    “皇上,那李啸在打跑了西班牙人与荷兰人后,彻底据占了整个台湾岛,故台湾已成了我大明国土。台湾既已成了我大明国土,便需奏禀朝庭,由朝廷分设州县,安排官吏。谁料,这李啸却私心自用,竟自设了州县与官吏,实是狂悖已极,目无君上!这般跋扈行径,陛下若不追责,则臣只恐李啸这不轨之举,多有效仿追随者矣。”

    听了刘宇亮后面加重语气的结尾,崇祯皱起眉头,脸色焦虑之色更甚。

    李啸这样的做,实在是太让自已这个皇帝难堪了。

    这台湾虽是化外之地,但既然已有国家收回,岂有完全不禀奏皇上与朝廷的道理,这私设官吏,独擅专断一事,绝对是无法洗白的污点。

    崇祯长叹了一口气,他依然以淡淡的口气,对刘宇亮说道:“季龙,你再说说这第三条罪状。”

    刘宇亮眼睛迅速地眨了眨,便继续说道:“陛下,这第三条罪状,以臣看来,却是比第二条又还要严重。因为,前面两条,退一万步来说,李啸尚可以年轻气盛,懵懂无知,来掩饰过错,但这第三条,则是他无论如何辨白,也绝无法给自已洗脱的。”

    “哦,季龙何以这般认为?”

    “皇上,对蒙古禁止边贸一事,朝廷一再严令杜绝,大力查禁,但李啸却置若罔闻,身为大明将领,却私与蒙古清朝进行走私贸易,可谓知法犯法,其罪甚大。臣以为,若查实李啸的走私行径后,需得重重惩治此人!若皇上对此人从宽放过,不深追其责的话,则臣只恐我大明万里边关,各地将领皆将群起仿效,则我大明的边贸禁令,终成一纸虚文矣。”

    刘宇亮侃侃说完,龙椅上面,却没有半点动静。

    刘宇亮心下惊疑,他满以为,皇帝在看过这封信,又听了自已的解释后,会立刻勃然大怒,然后立刻下旨重办李啸,却没想到,皇帝虽是一脸忧虑之情,却一直没有开口表态。

    “皇上。。。。。。“

    崇祯摆了摆手,制止了他的话语。

    脸色僵硬地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目光呆滞,表情十分复杂。

    最后,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这个从一个百户开始,让朕一步步看着他成长壮大的李啸,真的是这么一个大奸似忠,表面恭顺,却背地营私自利之徒么?

    而这个刘宇亮,给自已看这封密信,名为让朕决断,只怕未必没有夹藏私货来打击李啸的嫌疑吧。

    “季龙,郑芝龙信上的话语,以朕看来,皆是其一面之辞,多有夸张之处。李啸历次为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