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要想彻底消灭这个马京达努国,要真正占领整个棉兰老岛,唐军一定还要投入更多更大的兵力。因为,这些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土著,他们所谓的首都苏丹库达拉,也许只不过是一个大一些的寨子而已。如果不能消灭这些土著的有生力量的话,就算攻占了他们的首都苏丹库达拉,也还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在有足够兵力保障的前提下,利用水师优势,从各个不同地区,集体向马京达努国的首都进攻,才可让那些猖狂的土著顾此失彼,最终全部加以消灭。于是,李浩然从地铺上翻声而起,立即把自已的想法,写成信件,准备明天由卫兵带回给曹变蛟。次日清晨,唐军早饭完毕,李浩立刻下令,由一千名弩兵,以及五百名盾兵组成的部队,带上全体阵亡唐军的骨灰盒,紧急撤回三宝颜,然后再向曹变蛟禀报此处的情况。这些回撤的军兵十分顺利地返回了三宝颜,在把阵亡唐军的骨灰盒,交还给曹变蛟后,又把李浩然的这封信交给了他。看完李浩然的信件,曹变蛟不觉陷入了沉思。他必须承认,李浩然说得很有道理。这马京达努国,如果不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那么攻占再多的村寨与城镇,哪怕攻下他们的首都,都是无济于事的。而要全部消灭这个总人口多达十五六万的野蛮民族,那只能让更多唐军来到棉兰老岛参与剿除,否则,光凭自已这只丙营乙总的兵力,怕是远远不够。曹变蛟认同了李浩然的意见,在让这些回撤的乙总军兵休息一天后,便让他们带着更多的辎重,以及一些飞鹞子骑兵和枪兵,与他们一起,返回巴卯村。曹变蛟要求李浩然,暂时停止进攻,就在原地固守,等到再多的援军到来后,再统一安排作战。随后,曹变蛟便给李钰写信,希望他能尽快派出更多的队伍过来,让棉兰老岛的战斗,能更快更顺利的进行。李啸在收到曹变蛟的来信后,对李浩然的提议,亦深以为然。这场灭国之战,在蛮兵如此悍勇,如此奋不顾死的前提条件下,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一个个村落进行剿灭,想灭亡这马京达努国,是绝对不行的。对付这样的民族,又在这样恶劣的地理条件下,想投机取巧获得胜利,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李啸想起前世很多穿越,很多穿越者在攻打这马京达努国时,皆轻易便可扫灭,不费吹灰之力,好象在玩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游戏一般。这实在是太异想天开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在这潮湿多雨、道路难行、处处皆是原始热带雨林的棉兰老岛上,在火枪火炮几乎难于发挥作用的状况下,这些悍不畏死又全民皆兵,且有天时地利人合三者齐占的条件的马京达努土著,怎么会这样容易就束手就擒,乖乖就范。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容易被消灭,那这马京达努国,为何可以顽强地抵抗西班牙几个世纪,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由近代化的美军,以高度自治为条件,从而勉强征服呢?由此可见,从这个民族的强悍强度来看,他们可以说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最难征服的民族之一。那些穿越,想仗着有火枪火炮,便这般容易地消灭他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李啸立刻下令,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全力打造足够的神机弩,把平南镇甲乙丙三营的弩兵全部装备完毕,然后把甲乙两营的弩兵,全部派往三宝颜,由曹变蛟统一指挥。与此同时,唐军水师,也暂时听从曹变蛟安排,依照他的命令,将这些兵马送往各个登陆点。崇祯十三年七月下旬,平南镇甲乙两营,以及丙营丙总,这总共五总的弩兵,全部训练完毕,在带上了大批的辎重后,便立刻由唐军水师,统一运往三宝颜。十余天后,见到从船队上运下来的滚滚军兵,曹变蛟欢喜得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全体军兵在三宝颜休息了三天后,曹变蛟立刻下令,由唐军水师,将唐军各总兵马,分别运作到各个登陆点去展开进攻。其中,平南镇甲营的两总兵马,由甲营副营长祖宽率领,前往棉兰老岛南部的哥打巴托镇登陆,由南朝北,向马京达努国首都苏丹库达拉进攻。平南镇乙营的两总兵马,由乙营副营长额弼纶率领,前往棉兰老岛北部的武端,从北向南,朝马京达努国的首都进攻。而曹变蛟自已,则亲率丙营的乙总与丙总两总兵马,从巴卯村出发,从西往东,进攻苏丹库达拉。从此之后,唐军以首城苏丹库达拉城为目标,三路齐攻。在棉兰岛上,对各地的马京达努村镇采用毁灭性地打击,所有的村寨,尽皆屠灭,在这些遥远蛮荒的土地上,唐军彻底变成了一只疯狂而残忍的野兽。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对于这样近乎人形野兽的种族,唯有比它们更凶残,更狠辣,才是战胜它们的唯一办法。饶是如此,唐军的战斗,也并非是一帆风顺。那些土著,虽然屡遭挫败,却总能抓住机会,侵扰偷袭唐军,给唐军造成了不少杀伤。在一个半月后,从哥打巴托登陆,离苏丹库达拉最近的祖宽部军兵,终于攻到了了苏丹库达拉城下。祖宽看到,这苏丹库达拉城,不过二里有余,大小与一个明军的千户堡差不多,却是仅有一道简陋的土墙,连护城河都没有挖。祖宽顿时心下暗乐,这样的小城,也敢号称首都,由此可见,这个野蛮民族有多么的落后。令人惊奇的是,苏丹库达拉的国王,库布图恩五世,竟然没有逃跑,反而率领着最后的一支四千余人的精兵,驻守在苏丹库达拉的城头。库布图恩五世盛装打扮,伫立在城头,仿佛不是在战斗,而是去赴一场盛宴一般。也许,他是希望,用自已这样亲临战线的方式,来激励守军的士气与斗志。见那个穿着盛装,伫立在城头歌唱的马京达努国王库布图恩五世,经过这一个半月残酷战斗,身形消瘦,全身黝黑,身上还有多处受伤的甲营统军将领祖宽,狠狠地咬了咬牙,脸上闪过一道残酷的狰狞。“儿郎们,都给老子听好了,全体弩兵抵近进攻,射杀城头守兵。盾兵就此砍伐树木,营造攻城器械。妈拉个巴子的,老子就不信,不能把这个狗入的蛮族国王,在这里给消灭掉!“祖宽恨恨地大声下令。“得令!”接下来,祖宽部的唐军,开始兵分两部,盾兵抓紧建造撞车与攻城梯之类器械,而弩兵们则将这苏丹库达拉城团团围住,不停地用神机弩射杀城头驻守的土著军兵。当然,在他们射击时,城头的土著守兵也不停地用弓箭加以还击,只不过,土著的弓箭射程太短,对远在六十步外的唐军弩兵,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就这样,祖宽部在苏丹库达拉城外,与守军僵持了一周。这一周的时间内,祖宽部的弩兵,至少击杀了六七百名在城头驻守的马京达努军兵。往往只要那些土著一露头,便有好几根剧毒的弩箭呼啸而来,将他不小心露出来的脑袋,象西瓜一样射爆。一周后,祖宽部的攻城器械造好了,这时,从北向南进攻的平南镇乙营的额弼纶部,也同样到达了苏丹库达拉城外。于是,两军合流,立刻开始攻打苏丹库达拉城。苏丹库达拉城的两座城门,被巨大而结实的撞车狠狠撞开。而那简陋的城墙上,则有一架架新做好的攻城梯搭了上去,大队的唐军有如缘棍而上的蚂蚁一样,沿着攻城梯攻上城头。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城中残余的守军,以及城中的土著居民,皆被唐军全部杀尽。在唐军向中央的宫殿进攻之时,这座马京达努国的皇宫,却突然起火了。原来,见到大势已去,马京达努国王库布图恩五世,与自已的四名妻子,穿戴了最好的装饰与衣物后,在这皇宫中,载歌载舞,自焚身亡。见到这皇宫火起,祖宽后悔得直跺脚。因为他知道,这皇宫中,多藏宝物,极其富有,现在却被一把火烧光,如何不令人痛惜。最后,令人迅速灭火的他,最终只在这苏丹库达拉皇宫中,得到了黄金一百多两,银子一万余两,其余宝物尽皆损毁,令祖宽嗟叹不已。而整座首都苏丹库达拉城中的全部缴获加起来,也只有黄金二百多两,银子五万余两,粮食十余万石,以及一些质地很差的绸缎布料,令渴望攻陷王都发财的祖宽,顿是大失所望。这苏丹库达拉城虽被攻下,各地的马京达努人,却还在自发地反抗,唐军又在攻打了近两个月后,才总算将全部的马京达努人统统消灭,马京达努国,终于彻底灭亡了。这流满了鲜血与汗水的棉兰老岛,终于完完整整地落入唐军手中。至此,整个菲律宾地区,尽落于唐军之手,唐军的南征,终于完成了最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一步。这个尽落于唐军之手的菲律宾地区,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选拔()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这对李啸,对全体唐军来说,绝对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因为,在这个日子里,李啸终于把整个菲律宾的土地全部占据,各个岛屿上的反抗势力也全部肃清,整个菲律宾彻底而完整地落入李啸手中。
要知道,整个菲律宾的面积,是台湾的八倍大。在台湾之地,李啸就已安置了三百万人,现在这面积更广阔,土地更肥沃的菲律宾地区,安置个一千多万人,根本不成问题。
李啸给内地官员下令,要他们尽可能地多送移民过来,尽快将菲律宾各个岛屿上,都安排汉族移民上去,从而实现对这些土地的彻底占有。
同时,李啸也下令,让拼全尽力,总算消灭了马京达努国的平南镇军兵,就地在棉兰老岛休整,准备下一步,继续向南进攻,夺取新几内亚岛和整个澳洲。
至此,李啸拥有了包括山东登州、济南府、单县铁龙城、宣府镇金汤城、济州岛、虾夷岛、库页岛、台湾岛、吕宋岛、棉兰老岛、以及菲律宾中部的各类岛屿,对这些领土,实现了完全管控。
这些领土,尤其是海外领土,在李啸的规划下,特别规为以下几个省区。
那分别就是,台湾省,以台湾岛为主,包括临近岛屿在内,省府位于高雄。
吕宋省,以吕宋岛为主,包括临近岛屿在内,省府位于马尼拉。
苏禄省,以菲律宾中部群岛为基础所组建,省府位于原苏禄国首府和乐城。
棉兰老省,以棉兰老岛为主,包括临近岛屿在内,省府位于原马京达努国首都苏丹库达拉,只不过现在这省府,苏丹二字去掉,改为库达拉。
接下来,象济州岛、库页岛、虾夷岛等地,则因为要不是土地狭小,要不是人烟稀少移民困难,故降低一格,划分为区。
济州区,以济州岛为基础,包括临近各小岛在内所组成。
虾夷区,以虾夷岛为基础,包括临近各小岛组成。
库页区,以库页岛为基础,包括临近各小岛所组成。
至于国内领地,为避免太过刺激明朝统治者,李啸暂不对其进行另外的编制划分。
其中每省,各设省长一名,副省长一名,每区设区长一名,副区长一名,让除了军事外的省区所有事务,皆让其有统一管制之权责。
其各省区治下,各类州县村镇的划分,则由下属官员去负责进行,李啸就不再亲自过问了。
鉴于所获的领土越来越多,李啸下令,在山东和台湾等地,统一举行一次唐军治下的文官选拔考试,大肆扩招各类文官,把考试胜出的各类官员,填补到新划分的各类省区级领地,从而对当地进行有效管理。
当然,李啸这样的做法,若在崇祯皇帝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因为这些新得的领土,从名义上说,还是大明的土地,各地官员的任命,也理应由皇帝委派吏部进行。
只不过,只为上次李啸在击退入关清军后,朝廷对李啸不加任何赏赐,所给出的条件,便是李啸这些新的土地,官员皆由李啸自行分派,当地的税赋管理,也由李啸一并负责,朝廷并不加以过问。
故现在李啸这样做,朝廷上下,虽然极为愤怒不满,却也只能无可奈何。
当然,对于朝廷中的各类不满官员,李啸却根本不打算鸟他们,现在的他,已是基本上完全不受朝廷管束控制,哪怕就是把这文官选拔考试,改名成科举选士,相信朝廷中的这帮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家伙,也只能对自已无可奈何。
而且,李啸很有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已打出招人的牌子,必定会有大批的士子,前来应考做官,绝对不会错过这个平步青云的大好机会。
李啸想起了史书上的一个故事。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老佛爷,带着小皇帝光绪,一路狂逃到西安避难。
本来,朝廷在今年,要举行科举考试,却没想到洋人打进了京城,太后与皇帝都逃跑了,大清亦是危在旦夕摇摇欲坠,这科举这事,也只得告罢了。
而令人奇怪的是,在北京城中的各省举子,却没有因此而各自回家,反而大部分继续盘桓在京城。
这是因为,他们听到了一个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也不知道是谁先发布的奇特消息。
那就是,现在以德军总司令西摩尔为首的八国联军,在打进京城后,这京畿一带,便已是德意志帝国的领土,这京津冀一带的百姓,从此便成了德国人了。
而为了进取中原,一统天下,德意志帝国的威廉二世皇帝决定,将德国首都从柏林,迁都到北京,以为定鼎中原之势,从而再效满人故事,亲率王师,一统华夏。
而威廉二世为了巩固将来在北京的统治,故愿意大力笼络中国的读书人,愿意也给他们一次科举考试的机会,从而选拔英材,为志在吞并华夏的德意志帝国,驱驰效力。
这个消息传来,在全体在京的读书人大为兴奋,他们在彼此的闲谈中,都对那远在欧洲柏林的德皇威廉二世,大加称颂,极尽拍马之能事。
“旷古贤君。”“命世之主。”“雄君伟略。”“千古一帝。“等等肉麻词汇,被读书人一一贴在德皇威廉二世的身上。
真不知道,远在欧洲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威廉二世,听到在东方中国的读书人,对他这般肉麻吹捧,却是该作何感想。
甚至还有人考证出,这德皇威廉一族,是黄帝第三十五子西迁,与当地的日耳曼土人相结合而成,乃是正宗的炎黄血脉,汉家苗裔。并专门为威廉二世,撰写了一篇《吾皇得位最正赋》以表忠心。
“……故德皇一系,身为炎黄后裔,乃统王师,东归故土,收拾华夏旧地,重整九州山河,岂不宜哉?吾皇之得位,可谓至正矣!……“
不料,这些读书人早也盼,晚也盼,却总盼不来德皇迁都北京,也盼不来德国举行科举考试。
这几个月过去了,德皇没来,身上的盘缠倒是快用尽了。
一些读书人急了,遂联名写了奏折,结队去了德军司令西摩尔处,要求他将这奏折上报给德皇,要求他尽快迁都,尽快在京城举行科举,选拔士子。
这个颇具黑色幽默的故事发展到这里,最终还是被那个呆板生硬的德军司令西摩尔,终结这些读书人的幻想。
西摩尔严肃地告诉他们,德皇根本没有统治中国的愿望,绝对不会把德国首都从柏林迁到北京。
另外,德皇对他们这些留着猪尾巴的士子也毫无兴趣,根本就没有在北京举行科举的打算。
接下来,西摩尔下令,让德军士兵将他们当成捣乱分子,全部强行赶走。
这下,读书人的梦想破灭了,很多人便开始破口痛骂,德国人的无情无义和失信天下,怒斥这些不服王化的蛮夷之辈。
这场德国举办科举选士的闹剧,至此终告结束。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胡适博士还在为这个故事而感叹。他在文章中调侃道:“西摩尔乃一蠢人也,若其真上报德皇,实施吞并中国之政策,再效满人故事,招揽中国士人之心,则余只恐今日,我等皆为东方德意志之臣民也。“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对于这些读书做官为已任的士子来说,在谁的手下做官,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已能有当官的机会。
想想看,连远在欧洲的德国皇帝,都有中国士子一厢情愿地投效驱驰,那现在打着明朝唐国公旗号的李啸,要招揽这些人,只会更容易得多。
只不过,李啸对他们的选拔,并不和明朝一样,要他们写八股文,而是以策论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相关考察。
李啸本人,还亲自设计了几道考题。
1、何为华夷之辨?大汉民族的根本特质是什么?如何让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融合共生,最终同化?
2、中华与泰西诸国相比,最大优势为何,最大差距为何?
3、如何兴业安民,如何教化百姓,如何根除贪墨腐败?
4、以你看来,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分别为何,要如何扬长避短?
5、以你自已的观点,试谈当下要如何扫灭流寇,如何驱逐鞑虏。
应该说,这几道题,其实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一千个士子,就可能有一千种看法。
这种新颖的考试手段,与死板僵化的八股文考试相比,简直就是一泓飞瀑与一潭死水相对比。
而且,从这几道题的设计上来看,李啸希望能从这些士子中,选拔出的是那种不读死书,知识面广,对事情有自已独立思考与见解的优秀人材,而不是那种寻章摘句,只会硬套八股,除了会读死书外百无一能的腐儒。
果然,在李啸发布了举行文官选拔考试后,各地报名点,都是人头攒动,应者如潮。
甚至还有来自内地的士子,也闻风赶来参加考试。
更令李啸为之惊讶的是,还有许多来自江南一带的士子,也愿来李啸手下做事,去那遥远的蛮荒异土当官。
由此可见,这当官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最终,在十天后,李啸从全部的应选士子中,选拔了许多他认为合格的人材,安排到各个地区去做官。
当然,这些被选上的士子,他们都已知道,自已要上任的新官职,与明朝的那些官位完全不同,乃是全新的政府形式。
民政司、商业司、工业司、农牧司、钱粮司、督察司、监抚司、安全司……这些林林总总的政府部门,皆被李啸根据考试的成绩,并结合士子自身的意愿,作出了相应的安排。
只不过,这些官员,在李啸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