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质评此担姑闱磕芩闶欠艮褐病O衷谖掖竺鞯恼嬲母怪迹耸巧赂实睦钭猿刹苛髟簦馐亲钗O眨惨沧钚枰⒓唇饩龅闹卮笪侍猓饬秸咧涞睦叵担噬虾纹涫ッ鳎制窕峥床磺宄克±铣妓档弥卑祝羯轿餍亟允锹傧荩酥辆┦Χ悸淙氲惺郑敲雌搅赏跄呐缕蕉肆啥鹜隽饲逋ィ员菹履憷此担钟泻我庖迥兀俊

    冯元飙顿了下,又接着说道:”皇上,那平辽王李啸,乃是极其聪明又极时事理之人,他焉能分不清轻重,焉能不知道,现在流贼成了滥觞之势,对整个国家来说有多危险?况且,再退一步来说,就算平辽王暂时失去了夺取的清虏土地,但他能成功击败李自成,能守住宣府与山西,能保得京师安稳。那么,他就可以获得一个稳固可靠的后方,将来他完全可以更从容地再度对清虏用兵。这般权宜机变,又有何妨呢?“

    冯元飙说完,又加重了语气说了一句作为结尾;”皇上,恕臣直言,现在流贼势力如此猖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还请皇上速下决断,立即派亲随公公前往传旨,立即调派平辽王回国,令其紧急赶往陕甘剿匪,此事火燃眉毛,万万拖延不得啊!“

    听完冯元飙的话,崇祯捋须沉吟了一阵,便脸色凝重地叹道:”爱卿之话,朕心下亦然之。只是李啸与其精锐兵马,远在辽东,想要紧急调往陕甘,谈何容易!万一李啸及其部下兵马尚在路上,流寇便已发动进攻,东渡黄河,又当如何?‘

    皇帝这句问话,颇有些出乎冯元飙所料,他愣了一下回道:“若是如此,那皇上只能先从朝选出一名知兵的大臣,作为督师,率领京营精锐兵马,先去抵挡一阵,待到唐军抵达后,再令其与李啸交接防务,率京营返回便可。”

    冯元飙这句话,其实说了跟没说一样。

    因为这样的问题,几乎是个人都会这般回答,崇祯自已也知道,这几乎是唯一的办法了。

    更何况,冯元飙这个官场老油子,并没有指出谁才是督师的合适人选,所以这番话,其实真的没什么实际价值。

    崇祯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本想再问冯元飙谁是合适的督师人选,这时,他脑海中却忽然想了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李建泰。

    按说,李建泰为人贪生怕死,既无驭将之才,也无应变之策,不识战阵,不知兵法,这样的人被选为督师,简直是一种悲哀。

    而之所以他能被崇祯心下选中,决定任命其为督师,只是因为他是山西有名的大富翁。

    皇帝在兵饷俱缺的情况下,看中了他的万贯家财,指靠他“破家以纾国难。”

    这一天,崇祯在临朝时叹息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却不知何人可为,能破家以纾国难乎?“

    皇帝此语一出,满朝默然,而李建泰闻得此语,便立刻明白皇帝的意图。

    他想到,如果流寇打到老家曲沃已经不远,那么与其让整个家业落入起义农民的手里,还不如用这些即将化为乌有的财富,来为自已博取一个急公好义的美名。

    于是,他立即在朝会上,在皇帝面前装出一副义形于色的样子,说道:“臣家曲沃,愿出私财饷军,不烦官帑,请提师以西。”

    李建泰这番表演,给崇祯留下了深刻印象,故现在冯元飙一说起要举一名朝臣为督师,崇祯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了他。

    ”传朕旨意,加封东阁大学士李建泰为行军督师,领尚书衔,赠尚方宝剑,着其立即率京营精锐兵马,前往山西抵御流寇,代朕亲征安民靖乱,行间一切调度赏罚,俱不中制,山西各地州府兵马钱粮,俱需受其节制,钦此。“

    ”微臣谨遵圣谕。“

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 
加封李建泰为督师的同时,崇祯又给李啸下达了升擢他为唐王的圣旨。

    按说,明朝现在其实已有唐王,即在南阳的唐王朱聿鏼。(注: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唐王,即后来成为隆武皇帝的朱聿键,因不守祖制擅动兵马之罪,此时正在凤阳的宗室大牢中吃牢饭,其王爵由其弟朱聿鏼继承。)。

    但崇祯为了拉拢李啸,考虑到曾封李啸为唐国公,其部下也一直被称为唐军,故干脆成人之美,把现在的平辽王李啸,给加封为唐王。

    至于朱聿鏼,则是转封为秦王。反正原本的秦王一族,已被李自成全族灭尽,现在转封朱聿鏼为秦王,也不会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

    加封李啸为唐王的这道圣旨,由崇祯亲自撰笔,写得极长。这封圣旨,仿佛加封李啸仅是次要之事,反而是更多地是吐了崇祯内心,那无限的悲凉与无奈。

    “朕仰承天命,继祖宏图,自戊辰至今甲申十有六年,未能修德尊贤,化行海宇,以致兵灾连岁,民罹水火,皆朕之罪也。至流寇,本我赤子,窃弄兵戈,流毒直省。朝廷不得已用兵剿除,朕心实痛,复之何言“

    ”国朝至今,各省流贼,本为安民,奈何化贼寇,荼毒天下,岂非皆朕一人之过乎?朕躬不省,德行不昭,上愧先祖,下惭黎庶。天下百姓何辜,生受此刀兵之灾,其惨何如?朕每念及此,心下悲戚,又何以言之“

    “然平辽王李啸,既为乘龙驸马,又是帝室一家,扬国威于鲸海,毙鞑酋洪太;立殊功于清境,复辽中旧土。兵锋所至,鞑虏为之胆丧,劲旅远征,漠北皆是拜服。诸般奇功,彪炳殊卓,岂可一言尽述?朕每闻奏报,皆不胜欣然之至矣。李啸奋武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陈谟,必恃朝廷之倚柱。扶乱戡乱,纷列高功而谁何;为王行驱,赓歌国朝之荣光。“

    ”朕却嘉贤不避亲,乃再效皇祖有功必赏之遗命,茅土分颁,作藩屏于帝室;桐圭宠锡,宏带砺于王家。嘉玉叶之敷荣,恩崇涣号;衍天潢之分派,礼洽懿亲,盛典酬庸,新纶命爵。兹特加封李啸亲王爵衔,升授唐王,加授太子太傅,其部有功将士,皆付有司从优叙议。朕锡之敕命于戏,体国经野成荡平之。冀我干城之将李啸,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嘉乃丕绩,戮力中兴,以洽朕之荷望矣”

    ”今陕甘板荡,流贼窃据,擅自伪国,朕心之忧,何以言表!今令唐王李啸,代朕亲征,鼓联忠勇,表扬节义,奖励廉能,选拔雄杰。其骄怯逗玩之将,贪酷倡逃之吏,妖言惑众之人,缺误军粮之辈,情真罪当,即以尚方从事。行间一切调度赏罚,俱不中制。“

    ”望唐王此征,劲兵出剿,戈矛为厉,贼寇雪消,歼渠宥胁。除贼真除,若有其降,一人勿得妄杀;抚则真抚,投戈散遣,万民从此安生。“

    ”以吾唐王忠猷壮略,品望夙隆,办此裕如,特兹简任,告庙授节,正阳亲饯。愿卿蚤荡妖氛,旋师奏凯,天下靖宁,鼎彝铭功。有功内外文武各官从优叙赉。朕乃亲迎庆赏,共享太平。预将代朕亲征安民靖乱至意徧行示谕,咸使闻知。特谕,钦此。”

    这封长长的加封圣旨写完后,崇祯加盖龙玺,便命太监曹化淳亲携此旨,立即,前往山东宣谕。

    本来,现在李啸远在辽东,朝廷若是想要快速送达,就要立取派人从天津卫渡海前往,这是最为快捷的方法。但崇祯考虑到,现在海路不靖,既有清廷水师为阻,又有大批海盗沿海劫掠,而朝廷自东江镇覆灭后,已基本无水师可用,故为安全起见,不敢让曹化淳等人擅走海路。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加封亲王,乃是极其郑重极其正式之事。李啸虽是驸马,但毕竟是异姓,非同宗室,这种大明开国至今,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荣宠,当然不能随意安排。

    所以,崇祯最终选择了更加得体的方式,那就是,先派曹化淳前往山东宣谕,再从山东之地,搭乘李啸的水师舰只,再度前往辽东宣旨,这样的话,既使宣谕更加正式,也能让路途有安全保障。

    只不过,令崇祯万万没想到的是,曹化淳前脚刚走,仅仅第二天,就从西北传来了噩耗般的消息。

    那就是,李自成这厮,就在建立大顺国后,就立即开始谋划东渡黄河,直取京师了。

    说起来,李自成这般急切地要发起东征战役,乃是与顾君恩的一条献计有关。

    当日,顾君恩献计李自成,让他得以打败孙传庭,夺占整个陕甘,最终顺利建国,因此深受李自成信任,被李自成厚加封赏。而顾君恩受此信重,愈思效力,故在建立大顺之后,他立即向李自成提出,要发动大军东渡黄河,北攻京师的宏大计划。

    “禀闯王,现在明军大败,北方空虚,而我大顺新立,将士用命,正是要乘胜进取之时,微臣以为,我大军若东渡黄河,挥师往攻,必能横扫中原,直取京师矣。”

    李自成尚未回话,一旁的牛金星却皱着眉头道:“君恩,我大军若挥师东征,明军倒不足虑,只是,明朝还有平辽王李啸这样的良将,其部下唐兵更是兵精将锐,装备精良,若此人前来阻击镇守,那我军岂能轻易打到京城么?”

    顾君恩捋须笑道:“聚炎,你之所虑,我自明白。只不过,现在李啸正率其唐军主力,往攻辽东而去,他留在明朝的兵马,已然十分有限,难以对我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与阻碍。”

    “但是,如果我大军东征,那崇祯又赶紧把李啸的唐军主力,从清境中召回,又当如何?”牛金星皱着眉头说了一句。

    “哼,辽东到陕西,迢迢千里,他纵想赶来,哪里会这么快!聚炎,这正是顾某要让皇上,立即向明廷发动进攻的重要原因。”顾君恩冷笑道:“我们就是要利用李啸率军从清廷不及赶回这个时间差,让李啸率其部众,匆匆忙忙从清境中赶回来时,却发现我军已攻下山西、宣府以及北直隶等多处地方,让他明白,现在明廷大势已去,已然无力回天,他纵然率众赶回了明境,亦是无法可想。这样一来,李啸除了默认现实,又还能如何呢?”

    顾君恩的话,让李自成频频点头,他狠狠地在龙椅上捶了一下,厉声喝道:”君恩说得对!他娘的!李啸这厮,当日在河南阻击我军攻打开封,让吾等大败而回,不得不从河南退回陕西,这般深仇,俺可是一直记在心里!这番我军若能迅速发兵,攻下山西与宣府,再拿下京师,擒了那崇祯小儿,那么李啸这厮,就算是最能战,也只得给俺乖乖就范!“

    议计既定,李自成遂派李友、白鸣鹤等下属部将,率先头部队渡过黄河,占领了山西荣河等县,为大军东征作好了准备。

    接着大顺军在获了得渡河东征的先头据点之后,从国中调集精锐兵马五十万,兵分两路挥师东攻。

    北路兵马三十万,由李自成、刘宗敏统率,计划在占领平阳后,便攻取太原、宁武、大同、阳和、宣化、居庸关,进抵京师。南路兵马二十万,由刘芳亮、李过率领,计划于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后,即沿黄河北岸进军,计划先占领河南怀庆府,继占山西潞安府,接着又东下收河南卫辉、彰德二府、再挥师北上直取大名府,同时分兵收取附近州县,然后经邯郸、邢台、河间攻取保定,与李自成本部会师北京。

    五十万流寇大军,杀气腾腾气焰煊天,有如决堤黄河一般,向整个明朝北境席卷而下。

    兵马既动,檄文随来,李自成亲自下召,传檄牌山西各郡县,檄文如下:

    “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特遣义师于本月二十日,自长安领大兵五十万,分路进征为前锋。我大顺皇帝吊民伐罪,御驾亲征,亲提精兵,所过丝毫无犯。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在李自成大军有如滔天洪水一般袭来之际,李建泰的五万京营兵马,才刚刚在正阳门饯行,方从京师离去开往山西,完全失去了抵御流寇东征的最佳机会。

    明廷的犹豫不决与迟钝应对,让山西宣府等地的明军惊惧慌乱,简直有如一堆无头苍蝇。亦让李自成的大军一路征伐下来,简直可谓势若破竹,所向披靡,根本无人可撄其锋。

    流寇东渡黄河后,是如何攻城掠地,又如何屠戮军民,以及如何一日千里横扫明朝北方,在这不再赘述了。

    且说曹化淳等人,一路快马加鞭赶往山东,十天后顺利到达济南,与坐镇于地的李啸手下第一赞画陈子龙见了面。

    陈子龙热情款待了曹化淳一行人,并给每人丰厚的行赏,让曹化淳等人皆是十分高兴。在象征性的宣谕之后,曹化淳随及提出,要乘李啸的水师舰只,前往清境去向李啸亲自宣谕,当面加封其为唐王。

    曹化淳这个要求,让陈子龙不觉面有难色。

    因为此时海面尚未完全化冻,而山东当地的舰只,皆已被李啸抽调去北征清境,自海面结冰以来,一直尚未返回。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他只能好言劝慰,告诉曹化淳等人,若要去辽东,只有等到海面化冻,方可行船。

    当然,陈子龙向他们表示,会先飞鸽传书给沈阳的唐军密哨点,再由他们辗转联系李啸,让李啸接到消息后,便立即做准备,迎接皇帝圣旨。

    听了陈子龙的话语,曹化淳十分无奈。却也没办法,只能在山东暂住,耐心等待辽东那边的消息了。

    陈子龙的飞鸽传信,在数天后被沈阳的唐军密探头子郝泽仁收到。只不过,此时,因为豪格与多尔衮尚在内斗当中,盛京城外各条联系渠道,皆被多尔衮切断,让郝泽仁无法向驻扎在海城的李啸,及时送出这条消息。

    直到清庭内部斗争缓和,豪格与多尔衮二人合流,共同推举顺治皇帝为清廷之主后,盛京城才重新获得与外界联系的机会。唐军密探头目郝泽仁,才得以派出手下密员,赶紧把这条消息向李啸禀报。

    令崇祯皇帝以及曹化淳等人皆没想到的是,李啸收到这条消息后,反应却是十分淡漠。他对自已将被朝廷升擢为唐王一事,并没有太多的欣喜,也没有多加理会。

    因为现在的李啸,对崇祯给予的这些虚浮无实的爵衔,已然十分看淡,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以为意。

    他现在最为关切,正全力谋划的,是下一步要如何进一步对清廷发动进攻,最终最大程度地削弱满清,同时让自已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对于曹化淳一行人,李啸打算,先让他们在山东呆一段时间,等开春化冻,自已的舰只重新返回山东装载粮食、辎重、军械等物时,再顺便把曹化淳他们载过来,满足他们当面宣谕的要求。

    看上去李啸这般冷淡做法,仿佛他对现在的西北局势,并没有太多了解,但真实情况其时并不是这样。

    李啸现在,已然从郝泽仁处,知晓李自成在陕西打败了孙传庭部兵马,并建立了大顺国的消息,这个消息传来,令李啸原本的好心情,为之一窒。

    他几乎下意识地想到,李自成在建国后,定会大肆派遣兵马,东渡黄河直取京师,这样一来,在自已不及回防的情况下,明廷危矣,崇祯危矣。

    

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贼席卷明境() 
想到这里,哪怕是最迟钝的心灵,也会砰砰地跳了起来。

    不过,李啸在心下,并不认为流寇会如真实历史上一样,席卷整个明朝北部,最终直取京师。

    这个明末世界,在自已穿越到来后,已然多有改变,象李自成在去年时,还曾被自已在河南开封朱仙镇给打得大败,不得不退回陕西苟延残喘,李自成纵然想如历史上一样,东渡黄河直取京师,只怕也会对自已的赫赫威名,多有畏惧犹豫吧。

    他还是觉得,现在的自已,还是应该先把满清给打服,最好拿下清廷重镇辽阳,然后以此为条件,利用清人胆丧之际,尽可能争取有利的谈判条件,再班师回国,去与李自成部决一死战。

    只不过,李啸虽然在心下这般安慰自已,但明朝国内的局势,远比他所想象的,要恶化得快。

    李自成的大军兵分两路,向北京进军时,采取了钳形攻势。李自成与刘宗敏二人,亲率大顺军北路兵马三十万,按计划取道太原、宁武、大同、宣化入居庸关,一路上扫荡沿边各镇明军,从北面向京师推进。而大顺军的另一支南路大军,则在刘芳亮统领下,也按照统一部署,展开了南线作战。

    李自成大军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迅速攻下汾州、阳城、蒲州,仅隔了一日,就攻下怀庆,杀卢江王载堙。

    十天后,大顺的北路大军攻克坚城太原。流寇攻城时,明军中的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到第八日时,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

    李自成部在太原休整五天,立刻再度发兵,克忻州,官民迎降,代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周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

    李自成挥师大进,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

    这是李自居东攻明境中,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场战斗,从攻打忻州到最终攻克宁武关,前后死伤将士近五万余人,伤亡十分惨重。

    为了报复敢于抵抗的明军,愤恨不已的李自成,下令屠城,忻州全城军民百姓,无一存留。

    李自成这番大屠杀,达到了十分恐怖的效果,就在当天晚上,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的降表亦到。李自成挥兵东进,又连下居庸关、昌平、阳和。十一天后,大顺军北路兵马,顺利开进宣府。

    宣府巡抚朱之冯企图率众抵抗,他在城头勒令守城军士同流寇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