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削平叛乱
周勃以将军身份跟随高帝攻打反叛的韩王信于代地,降服了霍人县;向前进军到达武泉,攻打胡人骑兵,在武泉北边打败胡人骑兵;又转过来在铜千攻打韩信的军队,打败了他们。
回军,降服了太原的六座城池;在晋阳城下攻打韩信的军队和胡人骑兵,都打败了他们,夺取晋阳;后来在碧石进攻韩信军队,打败了他们,往北追击八十里;回师攻打楼烦的三座城,乘机进击胡人骑军于平城之下,周勃率领的士卒在驰道阻击敌军,功劳最多。周勃升为太尉。
汉军进击陈豨,在马邑屠城。周勃所率领的士卒斩杀了陈豨的将军乘马绋;在楼烦进击韩信、陈豨、赵利的军队,打败了他们。周勃俘获了陈豨的将领宋最、雁门守将困。趁势转攻并俘获云中的守将遨、丞相箕肆、将领勋。平定雁门郡十七个县,云中郡十二个县。乘势又进击陈豨于灵丘,打败敌军,斩首陈豨,俘获陈豨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代郡九个县。
燕王卢绾反叛,周勃以相国身份取代樊哙率领军队,攻下蓟县,俘获燕王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灭浑都县;在上兰打败燕王卢绾的军队,又在沮阳再击破卢绾的军队。追赶叛军到达长城,平定上谷十二个县,右北平郡的十六个县,辽西、辽东二十九个县,渔阳郡的二十二个县。周勃功劳是第一的:他随从高帝共俘获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和二千石的官吏各三人;另外他还打败两支军队,攻下三座城池,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俘获丞相、大将各一人。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敦厚,高帝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学,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而责令他们说:“赶快对我说吧。”他朴实无文就是这个样子。
周勃平定燕国以后就回军了,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身份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六年,设置太尉官职,任命周勃做太尉。十年后,高后逝世。吕禄以赵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上将军,吕产以吕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相国,把持汉朝大权,想危害刘氏。周勃是太尉,不得进入军营之门。陈平是丞相,不能够处理政务。这时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诸吕而拥立孝文皇帝。
文帝已经即位,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
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道:“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已经很受宠信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周勃恐惧,也自感危险,就向皇上谢罪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上同意他的请求。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上又任命周勃为丞相。十个多月后,皇上说:“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周勃于是被免去丞相职务,前往封国。
晚年生活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绛县,绛侯周勃自己畏惧被诛,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此后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皇上就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处理,于是捕捉周勃治罪。
周勃恐惧,不知怎样答辩。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两黄金送给狱吏,狱吏就在牍板背面写上字示意他说:“请公主作证。”公主,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公主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引用公主作证。
周勃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薄昭。等到周勃案件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绛侯出狱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周勃跟随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灭秦、征项羽、平定内乱、防御匈奴。周勃的作战特点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冲锋狙”,在进攻下邑、啮桑、长社的时候,周勃首先登城,进攻槐里﹑好畤、咸阳、曲逆的时候,他荣立上等军功,以后又镇压燕王臧荼叛乱,镇压韩王信叛乱等。'1'
刘邦正是看到了周勃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特点,认为他能够承担大事,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把樊哙手下的军队交给了周勃。吕后上台后,周勃隐忍以待。'2'吕后曾以残忍的手段害死了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惊恐而死。吕后遂立刘邦和宫人的幼子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她又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誓,封诸吕子弟为王,又令吕产、吕禄分领京师南北二军,控制了首都的警卫部队。还安插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矫制以令天下”,妄图篡夺汉室,齐王刘襄首先起兵讨伐诸吕。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用计夺取了吕氏军权,并与朱虚侯刘章共同谋划,一举诛杀二吕,族灭吕氏,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为汉文帝。'3'
第283章 引咎()
周勃逝世后,安葬在绛县勃村北边一块高塬上。有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镶嵌在绛县城门楼上的《汉封邑》石匾额和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矗立于绛县仪门楼前的《绛侯封邑》石碑的佐证。'4'
六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长陵的一座陪葬墓附近发现了大量陪葬坑,坑内出土了三千多陶人、陶马。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对此墓进行长达五年之久的考占发掘.这座墓规模巨大、构筑复杂,为已发掘的汉墓所罕见,在西汉帝陵陪葬墓中很有代表性。此墓位于长陵东部,在今咸阳市秦都区肖家村乡杨家湾村北。从其地貌来看,该是《水经注》中记载的周勃或周亚夫墓。'5'
在河南郑州也有“周勃墓冢”区:以“周勃墓”夯土台基底周边线各外扩50米。'6'
在河南南阳民间流传的“唐河八小景”之一,就有周勃墓(又名飞来土,位于北城墙内侧)。
晚年生活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绛县,绛侯周勃自己畏惧被诛,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此后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皇上就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处理,于是捕捉周勃治罪。
彭越,是昌邑人,别号彭仲。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陈胜、项梁揭竿而起,有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彭越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说:“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当时,彭越很抱歉地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命令校长杀掉他。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大为震惊,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于是就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有一千多人。
魏国封相
刘邦从砀北上攻击昌邑,彭越援助他。昌邑没有攻下来,刘邦带领军队向西进发。彭越也领着他的人马驻扎在钜野泽中,收编魏国逃散的士兵。项籍进入关中,分封诸侯后,就回去了,彭越的部队已发展到一万多人却没有归属。
公元前206年7月,田荣自立为齐王,起兵反抗项羽,就派人赐给彭越将军印信,让他进军济阴攻打楚军。项羽命令萧公角率兵迎击彭越,却被彭越打得大败。
公元前205年春天,刘邦和魏豹以及各路诸侯向东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在外黄归附汉王。刘邦说:“彭将军收复魏地十几座城池,急于拥立魏王的后代。如今,魏王豹是魏王咎的堂弟,是真正魏王的后代。”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
刘邦在彭城战败,向西溃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丢掉,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
公元前204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在梁地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史称“彭越挠楚”。
同年冬天,项羽和刘邦在荥阳相持,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项羽听到这个消息,就派曹咎驻守城皋,亲自向东收复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归复楚国所有。彭越带着他的队伍北上谷城。
公元前203年秋天,项羽的军队向南撤退到夏阳,彭越又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刘邦的军粮。
垓下会师
刘邦打了败仗,派使者叫彭越合力攻打楚军。彭越说:“魏地刚刚平定,还畏惧楚军,不能前往。”
刘邦举兵追击楚军,却被项籍在固陵战败。便对留侯说:“诸侯的军队不跟着来参战,可怎么办呢?”
张良说:“齐王韩信自立,不是您的本意,韩信自己也不放心。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战功累累,当初您因为魏豹的缘由,只任命彭越做魏国的国相。如今,魏豹死后又没有留下后代,何况彭越也打算称王,而您却没有提早作出决断,您和两国约定:假如战胜楚国,睢阳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给彭相国为王;从陈以东的沿海地区,分封给齐王韩信。齐王韩信的家乡在楚国,他的本意是想再得到自己的故乡。您能拿出这些土地答应分给二人,这两个人很快就可以招来,即使不能来,事情发展也不致完全绝望。”
于是刘邦派出使者到彭越那里,按照留侯的策划行事。使者一到,彭越就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刘邦的军队会师,于是大败楚军。项羽自刎而死。那年春天,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公元前201年,彭越到陈地,朝见刘邦。九年,十年,都来长安朝见。
公元前197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说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刘邦很生气,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彭越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彭越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刘邦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彭越,彭越不曾察觉,因此被逮捕,刘邦把他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刘邦依法判处。刘邦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越,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第284章 找到()
然而我不会断更的!
陆机:“彭越观时,张迹匿光。人具尔瞻,翼尔鹰扬。威凌楚城,质委汉王。靖难河济,即宫旧粱。”'4'
《晋书》:“万人之敌者,则前将军、新兴王飞,建切将军邓羌,立忠将军彭越,安远将军范俱难,建武将军徐盛。”
司马贞:“魏咎兄弟,因时而王。豹後属楚,其国遂亡。仲起昌邑,归汉外黄。往来声援,再续军粮。徵兵不往,菹醢何伤。”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勣,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
陈元靓:“仡仡彭王,用归汉祖。血战群龙,风从彪虎。威慑万夫,气雄阵鼓。攻灭秦项,清夷区宇。奋发巨野,封崇梁土。信布齐名,推扬我武。”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汉梁王彭越”。'5'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彭越。
3
相关成语
编辑
参见:彭越挠楚
4
后世纪念
编辑
墓地
彭越墓属汉代墓冢,位于清苑县城西南21公里北王力村北1。5公里处的唐河南岸。传说墓原规模很大,墓前有石马、石人、石碑坊,南北向有神道,神道两侧有石像生等。现存彭越墓封土呈长方形,长8米,宽2。8米,高0。8米,占地面积22。4平方米。
1982年7月,该墓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封土边缘为基线,向东、西、南、北各外扩5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四周各外扩30米。
蒯(kuǎi)通,本名蒯彻(与武帝同名“彻”,《史记》、《汉书》避汉武帝名讳作“通”。师古曰:“本名为彻,其后史家追书为通。”),范阳人,辩才无双,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曾为韩信谋士。曾建议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现代学者罗根泽认为蒯通是《战国策》一书的作者。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蒯通第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秦二世元年八月,当时武臣授命于陈涉北上扫荡赵地。眼光老到,善为长短之说的他立刻游说范阳县令徐公,为其分析当前形势,解说利害关系说服徐公降赵王武臣,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赵王武臣接受范阳县令徐公投降,传檄千里,不战而下三十余城。可见其言之利!
蒯通
蒯通(3)
?到蒯通(避讳“彻”)再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五年的光阴已经一晃而去了,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剧已经接近尾声。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五年间风云起伏,波澜壮阔,而蒯彻却丝毫没有任何事迹显示他参与这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进程中去。
蒯通这时期明主难遇。平庸之辈,自不愿意为其谋略天下,比如赵王武臣;而雄主身边都有信任有加的谋臣,比如刘邦有张良,项羽有范增。自己投奔过去,不能为其重视,则无法尽负平生之策!太史公在《乐毅列传》曾言:“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从侧面反映其不遇明主赏识,满腹经纶无处施展而借古悲己的心态!
汉四年十月,也就是五年后,蒯通再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也是韩信的帐下,当时韩信领兵向东进发,还没渡过平原津,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韩信打算停止进军。范阳说客蒯通规劝韩信说:“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将军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将军率领数万大军,一年多的时间才攻克赵国五十多座城邑。为将多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吗?”于是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听从他的计策,就率军渡过黄河乘机突袭齐国属下的军队,很快就打到国都临菑。齐王田广认为被郦生出卖了,就把他煮死,而后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
这里是后世认为蒯通为韩信谋士的依据,但是司马迁在史记用的是“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这里没有明确说明蒯通为韩信谋士,反而从这里看,蒯通仅仅是来说策的说客。司马迁对此评价为“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班固也认为“蒯通一说而丧三俊”。
蒯通之谋就有必要追究一番,这里可以有三种解释:一,蒯通为韩信以后自立而打定基础,临时小施手段辅助韩信成就大业,可以说深谋远虑。二,惟恐天下不乱,借此来实现自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纵横家本色。三,为其他人而谋,蒯通施展手段借此以乱齐汉联盟。因为后来有蒯通说韩信自立,所以一般后人皆认为是第一种原因。
但是笔者却倾向第三种,史记有这么一端话:“通善齐人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项羽不能用其筴。已而项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从这段可以推测蒯通曾经为项羽客卿,联系到蒯通五年内毫无动静,很可能因为无明主辅助,而楚汉期间惟有项羽刘邦双雄并立,余者皆不足论。而刘邦项羽都有高参辅助,蒯通投靠亦不能尽展所学,是亦未曾前去辅助。但是在汉三年却有了转机,项羽中陈平反间计而痛失高参范增,处于缺乏谋士辅助的尴尬境地。而此时蒯通以及好友安期生趁此辅助项羽施展抱负亦合情合理,项羽欲封他们必然他们有一定功劳出过计策才可,这里笔者以为“乱齐”就是蒯通为项羽而谋,项羽因此而分封之。
但是前一种也有很大的可能,亦合情合理,或项羽不能用其策,而转投韩信,试图辅助韩信三分天下而谋之。第二种则可能性不大,如果蒯通仅仅是显示自己的手段,这乱齐相比说徐公降赵王武臣显然谈上不上什么手段,不过蛊惑之策耳!惟恐天下不乱也不能成立,从蒯通前后事迹来看不是那种仅买弄口舌而毫无目的之士。
究竟是哪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