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至少至少心里不会犯虚。
于是陆仁就让大家小心的戒备着,路则还是在继续的往前走。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两队人碰上了面,招呼总得打上一下。就算是拦路劫道的贼,不也总是会先喊上一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之类的话吗?所以陆仁就派了几个人过去。问一问对方是什么来头。
毕竟再怎么说陆仁现在也是徐州刺史,徐州这块地头上的事都归他管辖,他碰上了什么人再要问点什么事,那是名副其实的理直气壮。但陆仁也叮嘱了一下去问话的人。没必要的话就别把自己的名头给报出来了。因为这个事如果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对方只是彭城这里的大户人家,那一听说是陆仁就多半要过来行礼问好。接着再来个拉关系请吃饭之类的,陆仁的行程就多半会被耽误到;
而往坏处发展,比如说对方真的是袁绍派到这里来的游击部队,那一听说是新任的徐州刺史陆仁……不说明身份,对方见陆仁的人多,可能到也不来招惹陆仁,可要听说是陆仁,对方在邀功心切之下没准就会做些挺而走险的事。总之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陆仁不想在路上惹来些不必要的麻烦。
就这样陆仁把人派了过去。而过不多时,去问话的人回来向陆仁回报,说对方是彭城附近的大户人家,最近闲得没事就出来打打猎,让陆仁不用担心。当然这些都只是场面上的话,双方无非就是互相的打个招呼而已,陆仁也不会因此就轻易的放松戒备,所以仍旧吩咐众人小心着点,这才继续往前赶路。
用不了多久,双方就正式的碰上了面,然后互相的打打招呼再问个好,彼此间算是就此擦肩而过。陆仁因为是不想惹来些不必要的事,所以是躲在车里没有露面。
本来两下里就这么擦肩而过之后也就没什么事了,但陆仁因为多少还是有那么点的不放心,所以把车帘拔开了一条小缝往外看看对方的情况。只是这一看之下,陆仁就觉得情况好像有那么点的不太对头。
该怎么说呢?最让陆仁愕然的,就是对方那几乎是清一色的白马,一眼望去那么百十来匹,真的会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其实不止是陆仁感到有些惊愕,就连张绣的那三百骑兵也在低声的议论着,而相比起陆仁,这些骑兵可都是些懂马、爱马的人,因此望向对方那些白马的目光则大多都带着羡慕之意。
但是反过来,陆仁却暗自警觉了起来,心中暗道:“不对!彭城这里有钱有人的大户人家是不在少数,但毕竟是华中平原,本身并不怎么出产这种高大的白马。如果只是三匹五匹十来匹的到也罢了,清一色的百十来匹,还只是大户人家自家圈养的,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当然花钱买是买得到,但这些都是上等的白马,不是白菜!这么百十来匹的得花多少钱?以我现在的身家,我都不太敢想,彭城这里又有哪个大户人家有这个本事?不行,得吩咐手下的人小心着点。”
心里这么想着,陆仁就准备喊人过来再好好的叮嘱一下。可是还没喊出口的时候,陆仁的目光却瞥到了对方的领头之人,隐隐约约的,陆仁觉得好像自己曾经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可一时半会儿间就是想不起来。
而在这个时候,对面的这位也在静静的观望着陆仁这一行人。这位领头的人看样子大概是二十八、九岁的年纪,相貌没得说,绝对是属于英武帅气的那一类。因为人骑在马上,具体的身高看不出来,但陆仁诂计着怎么说也得有个一米八以上。而最重要的,就是陆仁觉得这哥们儿的身上有一股气质,一股让人一看就觉得很正派的气质。
却见张绣的三百骑兵在对对方的白马暗中羡慕,而这位哥们儿在看到这三百骑兵的时候,目光却也是微微一亮,这是一种带着几许惊讶,同时还带着几分欣赏之意的目光。而在突然之间,这哥们儿好像查觉到了陆仁正在暗中观觑着他的目光,如电一般的目光也就向着陆仁望了过来。
可能是出于某种习惯,这哥们儿翻手间取过了之前挂在了陆仁目光看不到的地方的兵器,接着还下意识的紧了紧手腕。只是这哥们儿一亮兵器,陆仁就觉得脑袋嗡的一下,一些几乎都快被他忘掉的记忆片段就此在脑海中浮现而出。再仔细的辩认了一下,陆仁就心中暗叫道:“没错!是他!他了个妹的,我就说我应该曾经见过他一面的。这一晃就是好几年,我几乎都忘了!”
赶紧的撩开了车帘,陆仁向那哥们喊道:“对面之人,是常山赵云赵子龙吗?”
这英武帅哥一听就是一愣,而在警惕之心的驱使之下,手中的长枪到是又握紧了几分,冷冷的向陆仁回应道:“阁下哪位?”
陆仁这时也出了车厢,站在车辕上细细的辩认。很快的,那些几年前依稀的片段在脑海中渐渐的变得清晰,陆仁也就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便拱手向对方笑道:“也难怪子龙将军会不记得我。那时到现在有个六、七年了吧?当时在徐州,我与子龙将军只是匆匆忙忙的见过一面,而且我当时也只不过是一个送信的无名之辈,子龙将军会不记得我也在情理之中。”
这英武帅哥又是一愣,低下了些头暗自回忆道:“六、七年前徐州?他送信时曾与我见过一面?等等,那时我是被刘使君借去救援徐州,后来曹操是派了个人送信退兵……啊!?那个信使后来不就是……”
一想到这里,这位英武帅哥就向陆仁拱手问道:“阁下难道是……陆义浩陆仆射!?”
陆仁稍有些尴尬的向对方笑了笑,也知道对方就是赵云无疑。不过事情就是这样,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是个名副其实的无名之辈,而云哥可是陆仁在这个时代的偶像之一,现在意外的和自己的偶像见上了面,再怎么说都会有点脸上挂不住。
不过还没等陆仁和赵云再说上话,反到是赵云的身边有个尖细的声音惊呼了一声,而这声音一听就知道是个女子,不过最让陆仁意外的,却是这个女子接下来的话让陆仁意外的到极点:“陆仆射!真的是陆仆射!陆仆射,子良在你身边吗?”
陆仁再一看喊话的女子,就差点没从车上一头栽下来:
“甄、甄姜!?你怎么会在这里!?”(未完待续。。)
。。。
第四百零八回 意外之由()
却说陆仁在前往彭城的路上与赵云、甄姜相遇,这对陆仁来说真是一件意外的到极点的事。可是真当双方把人凑到了一起,再把彼此之间的经历一说,陆仁却又觉得这件事说是意外,好像也并不怎么意外。
首先是咱们的云哥。其实这时的云哥混得有点惨,单从身份上来就说是标准的公孙瓒的残党余部,在公孙瓒被袁绍摆平之后,在河北那边已经混不下去了。而云哥对刘备早就有归投之心,在河北打游击的时候听说刘备重占了徐州,当然是想赶到徐州来,投奔到刘备的帐下。
只可惜以云哥当时的处境,想大摇大摆的赶路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当时的信息传播不畅,云哥得知刘备重占徐州的时候,都已经是建安四年的秋季。而后再在路上东躲西藏的,难免就会耽误了不少的时间。所以所以当云哥在不久前抵达徐州地界的时候,才得知刘备已经被曹操给赶出了徐州,现在还下落不明。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云哥当然是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再往河北跑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赵云也没打算在袁绍的手下做事,可真要是去了河北却又不给袁绍卖命,那就基本等同于是在找死,因此是有家回不得;
可留在徐州这里吧,赵云却又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按说关羽是在许昌,可是以赵云一向谨慎的为人,在没摸清楚情况之前又哪里会跑去找关羽?而想来想去,就只有先带着自己的这点人马,先在徐州这里转悠转悠,看看能不能先找到个可以暂时安身的地方……这用陆仁在暗中心里的话说,到和原有的历史没多大的分别。因为如果是按原有的历史,赵云后来是占了周仓某个同伴的山寨,当了一段时间的山大王。
赵云的事大致上就是这样。因为还没有离开徐州,加上百十来号的人的肚子不能空着,所以就在彭城这里打打猎,凑点路上要吃要用的东西。而陆仁听了之后也是没来由的心中暗自大气长出,心说幸好赵云是真的只在这里打打猎。要是赵云和那些梁山好汉一样,手里没钱了也不介意做点劫道的活计,诂计自己带着的这几百号人还真不够赵云的这百十来骑冲的。
和赵云的白马义从对冲?陆仁知道自己真不够那个份量,除非是张绣在这里亲自率领这三百子弟骑兵,到还有可能还能和赵云拼一下。
至于甄姜为什么会和赵云在一起……好吧,其实甄宓也在。只不过甄宓的性格要沉稳得多。当时没有像甄姜那样大呼小叫。可是真当甄宓一身男装站到陆仁面前的时候,陆仁还是惊得老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而甄氏姐妹的事,说起来就简单多了。那还是在前一阵子的时候,甄氏姐妹往河南跑了一桩大买卖,收拾收拾就准备回中山的时候,袁绍的讨贼檄文突然传到了河南,可把甄氏姐妹给吓了个不轻。这仗要是一打起来,她们姐妹身在河南,闹得一时半会儿的回不了中山还是小事。万一在乱军之中玉石不分,岂不是死得冤枉?
于是俩姐妹一合计,就准备趁仗还没打起来就赶紧回中山去。同时她们不打算从官渡、白马那边回中山,因为官渡、白马一带明显的会成为战场。笨蛋才会在这个时候从那里回河北。于是她们选择了改道而行,准备先去徐州,再从徐州前往青州。
青州这时是袁绍的大儿子袁谭的地盘,换句话说就是俩姐妹只要进了青州。基本上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往西走,然后再回到中山。可不幸的是,她们姐妹在徐州的路上碰上了一些在刘备奔逃之后。由四散奔逃的杂兵所组成的盗贼,而当时的情况是……
————————————————————
“二位姑娘勿惊,某是来救你们的。快出来,此地不宜久留!”
眼见着突然冒出来的赵云一众人马把群贼杀散,这突如而来的变故使车中的甄氏姐妹一时间都傻楞在了那里,不知该如何去做。而赵云因为个人原因的缘故,也无心恋战,见这俩姐妹这个模样心中也急,索性在马上伸手探入车厢之中,随手抓起一个横搭在了马上,口中亦道:“事急权宜,且容某冒犯!”
说着又向从骑中唤道:“雨妹,快来救人!”
另有一骑赶至近前,只是马背上的骑士竟然是一个约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却见她与赵云互望了一眼便明白要做些什么,马上就伸手入厢抓起了剩下的一个横置在马上,娇喝道:“请安心,赵雨亦是女子!”
甄氏姐妹既已离车“上”马,赵云也再不犹豫,当即喝令道:“走!”
百十来匹白马一齐调转过了马头,便欲扬长而去。群贼见状有些不肯善罢干休,毕竟甄氏姐妹那可都是难得的美女,特别是甄宓,足以令任何一个雄性生物为之疯狂,因此群贼复又围扰了过来,打算围攻赵云等人。
赵云哪会怕这些小毛贼?可现在的赵云实在是不愿多费什么事,一转手把银枪夹好,反手就取出了弓与箭,再一扭身照着群贼就是一通乱射。
赵云的弓箭也许是没有吕布或黄忠这些人那么出名,主要原因却是赵云很少用。实际上赵云的弓箭也非常出色,孙刘同盟的时候为了阻截吴船的追赶,曾经一箭把吴船的帆绳射断,由此亦可见赵云弓箭能力的一斑。
现在这个时候,赵云如电光火石般的一通乱箭,射死的毛贼可不在少数,当时就把群贼给吓得再无战意而纷纷奔逃。赵云这一行人得此之便,无一折损的绝尘而去。
却说赵云这一行人跑出了一段路之后,赵云见周边无恙便收住了马势,把横搭在马上的女子转至鞍后坐正之后才道:“姑娘恕罪。适才事急某不得不如此,并无冒犯之意……姑娘可会骑马?”
打了这一仗,这三十余骑顺手牵了几匹马走,现在暂时安全了,当然是要他们自己骑马。赵云抓出来的女子是甄姜。本来还有些心神未定的,听过赵云的话之后总算是稍稍的定下了些神,不过在骑马一事上却尴尬的摇了摇头。
被赵云唤作“雨妹”,自称为“赵雨”的少女这时也扶正了自己马上的甄宓,打马过来向赵云笑道:“哥,她们两个一看就知道是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会骑马才是怪事。”
甄姜与甄宓对望了一眼,各自摇头。赵云见状皱了皱眉头,瞪了赵雨一眼之后扭头向身后的甄姜道:“既如此,还请姑娘暂时委屈一下。揽紧某腰间,以免自马上跌落。”
甄姜总算是完完全全的回过了神来,喜道:“多谢将军相救之恩!尚未请教将军高姓大名?”
赵云理好了缰绳,头也不回一下的应道:“某姓赵名云字子龙。昔为公孙将军麾下骑将。后公孙将军为绍所败,某率从骑流落至此,因见你为贼人所害,故率从骑杀贼救人。尚未请教姑娘芳名。”
甄姜一直寡居于家,也不知有多久没有碰过男人了,加上马上就要到“三十如狼”的年纪。这会儿忽然能够合情合理的抱着一个英武的男人,心神竟然有一些失控,幽幽的回应道:“妾身早已嫁作人妇,实不敢已姑娘自居。赵将军。妾身姓甄,贱名姜,乃是中山无极人氏……”
赵云微微一惊:“原来是中山名家甄氏之后!云失敬矣!此间不是说话之地,我等还是速去先寻一安宁之地吧。”
众人各自准备纵马而行。一直在赵雨马上没有说过话的甄宓在这个时候却忽然急呼道:“等一等!我有话说!”
众人停下了手,一齐望向了甄宓。而甄宓这会儿低下了头,沉思了片刻之后才抬起头向赵云与甄姜凄然笑道:“赵将军。你与诸位壮士不计生死、见义勇为,将我与姐姐自歹人魔掌之中救下之事,小女子感激不尽。只是……赵将军,并非是甄宓不识善恶,而是赵将军你真的不应该去救我和姐姐的……”苦笑,而且还是心情极度痛苦之下的苦笑。
赵云、赵雨等人一听这话就懵了头:
“啊——!?”
(咳咳,这回应该不算是什么炸弹吧?其实赵云会在这个时候的出现,在瓶子看来还是合理滴。按瓶子的逻辑,赵云不愿仕奉袁绍,四海流浪的话又总得吃饭,所以就在袁绍的境内打打游击捣捣乱,抢点袁绍征收来的粮食吃饭,钱粮差不多够了就流浪去汝南那边……正史中对这一段没什么记载,不过演义里明明白白的说过赵云在这一时期是在“四海漂零”的嘛。
哦,还得说一下赵云年龄的问题。其实赵云的出生年份在正史中是找不到的,一般人们说赵云的年纪是以演义中为参照。但仔细的看一下的话,演义中在赵云年纪的事上就犯了个很大的bug。主要是在第92回中说赵云“年登七旬”,而当时是诸葛亮首出祁山的公元227年,如果赵云真的有七十岁的话,赵云的生年就得在公元157年,算过去的话赵云只比曹操(155生)小两岁,比孙坚(156生)小一岁,比刘备(161生)却大四岁!以为这就是赵云年纪的朋友们可得考虑清楚了,在演义中关羽不认可黄忠为五虎上将时可都管赵云呼之为“亦吾弟也”的!关羽狂归狂,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管比自己大几近十岁的人呼之为弟?所以这就是演义中的一个**ug。瓶子认为老罗主要是想突出赵云的武勇,结果却犯了个大错。呵呵。
其实赵云的年纪是大致可以推算出来的。正史的《赵云传》中,裴松之引用了《云别传》中这么一段作为注释:“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这里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时间点。汉时举荐人才一般都在弱冠之年,也就是十六至二十岁的时候,而袁绍称冀州牧是在191年,那么当时的赵云应该就是十八至二十岁左右。以二十来算的话,赵云就是出生在171年。
再以此为标准,后面的推算就要合理得多了。首先赵云比刘备小了十岁,比关羽小八岁左右,比张飞小五岁左右,完全合乎关羽将其“呼之为弟”的年龄标准。
然后,赵云真正出名是出在长坂坡,而长坂坡一战是在建安十三年的公元208年,是年赵云三十六至三十七岁,正是壮年的全盛时期,打长坂坡七进七出这样的持续时间很长的仗,身体上能承受得了。再到汉水一战的公元217至218年时,赵云是四十六、七岁的样子,作为一个将领的年纪而言正好是另一个全盛期。而之后不久就随诸葛亮南征,年份是公元225,赵云五十来岁,诸葛亮称赵云为“中年犯险”也差不多说得过去。到228赵去世的时候,赵云差不多是六十岁,而这个年纪相对来说正好是当时普遍的正常死亡年纪。
当然,以上纯属无责任推断,真正是什么情况只怕谁也不知道,不过在书中瓶子是采用了这种推断的,即建安五年的公元200年,赵云是二十九岁。)(未完待续。。)
。。。
第四百零九回 暗引为援()
甄宓的话让赵云、赵雨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连甄姜也是瞪圆了双眼望定了甄宓,心说别人这样救了咱们姐妹,妹子你又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甄宓又哪里会不明白甄姜的意思?再看看赵云和赵雨这些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了不悦之意,只能摇着头向众人解释道:“赵将军且听我一言,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随着甄宓的一番解释,赵云和甄姜这些人才明白过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众人都一阵阵的头大如斗。而甄宓为什么被人救了却还要说出那样的话?说白了其实就是双方的身份立场在当时来说也未免太敏感了点。
袁绍和公孙瓒是出了名的死对头,而赵云是公孙瓒的残党余部,甄宓现在却偏偏是袁绍的准儿媳妇。这样的两拔人碰到了一块儿,落在了旁人的眼中会怎么看?
再者,甄氏姐妹随行的那些家仆人丁被群贼杀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那点人都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那么仅凭甄氏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