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大事已定,陆仁便缓缓的背过身去,尽量的不看那些惨不忍睹的“火人”,只图一份眼不见为净。再低下头重重的叹了口气,陆仁抽出了腰袋中的竹笛,心中暗道:“虽说都是些本来就要死的人,可是让他们死得这么惨,多少还是有些过份了……罢了,吹上一曲权当是我送给他们的安魂曲吧……”

    还是那曲高昂却又悲凉的《御剑江湖》。而在战场的喧嚣声中,陆仁那了望台上的竹笛声是不会有什么人听见的。不过这笛声也不用什么人听到,只要陆仁自己听得见就行了,因为这笛声与其说是在让死者安魂,到不如说是陆仁希望自己的心情能平静下来。

    一遍、两遍、三遍……耳边的喊杀声也似乎已渐渐远去,或者说此刻的陆仁在逃避些什么,因此他一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在营中的某处,有几双眼睛没有观望战场,而是不约而同的都集中到了了望台上的陆仁身上。

    贾诩与荀攸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欣赏,郭嘉的目光中则有一份不安。此外还有刚刚赶到曹营的许攸也望定了陆仁。许攸与荀攸亦是旧识,这会儿已经从荀攸的口中听说了陆仁的事,而此刻许攸望向陆仁的目光却带着几分恨意与妒火。

    “如果不是这个陆仁,曹阿瞒火烧乌巢的建言之功应该是我的吧?可恶!我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最后的进身之计却被他抢了先……陆仁!难怪先前田丰和沮授都想除掉你,你这个人真的是可恨之极!”(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六十二回 战后余韵() 
红日已在渐渐偏西,而这十月临冬之季黄昏时分的斜阳映照在官渡战场上时,并没有能为这片战场带来几分暖意。正相反,当战场上那一滩滩尚未干涸的血迹,与散落在战场各处的残刀断剑被这西下的斜阳之光染成金黄、银白等等的诸般颜色,再被这临冬时节的阵阵寒风所吹带起的尘沙、杂物给打乱,整个战场所显现出来的尽是一片萧条与凄凉之意,一眼望去会令人长长的叹息,唏嘘不已。

    曹营的了望台上,陆仁紧了紧身上的披风,望着这一片凄凉萧瑟的战场,长长的叹了口气,轻轻的摇头不已。郭嘉这时刚刚登上了望台,听到了陆仁的叹息声后自己也跟着轻叹了一声,上前拍拍陆仁的肩头道:“义浩,在想什么?”

    陆仁又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我现在的心里很乱……老郭,昨天晚上我放的那把火会不会放得太过份了?那一片火海烧死了不少人啊。”

    郭嘉微微一怔:“怎么你会这么想?”

    陆仁道:“我一直在这了望台上,那些被鱼油淋到,在火中燃着的人被烧成什么样的惨状,我是看得一清二楚。说实话,这火虽然是我放的,可我自己都看得心惊肉跳……”

    郭嘉轻轻的摇头:“说你变了许多吧,其实你还是老样子……心软。这里是战场,你不对敌人凶狠一些,那回过头来搞不好死的就是你自己。”

    陆仁道:“我知道这是战场,可我真的觉得我昨天做的事太残忍了。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来。看那些被烧中的袁军一个个都哀号连天、惨不堪言的,我都想冲过去痛痛快快的给他们一刀。让他们痛快的死去,而不是在经历了那么大的折磨、承受了那么大的痛苦之后才……唉!”

    郭嘉又跟着叹了口气道:“你这人,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或者说,这战场你跟本就不应该来的。”

    陆仁侧过身望了一眼郭嘉,再次轻叹道:“可能老郭你说得对,这战场我根本就不应该来。昨夜打了这么一仗。我也在这里想了一夜。想着想着,我不禁在暗暗的问自己,我只是想为婉儿报仇而已。现在却做出了这么过份的事,我是不是真的应该再这样做下去。或许在两军交锋之际去杀人放火是件难免的事,可是我为了婉儿的仇,却把其他的人也牵扯了进来。甚至会因为我自己的仇恨而使其他本不相关的人失去性命。那我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郭嘉道:“很早的时候我就劝过你,要你别被仇恨迷失了心智,可是那时的你又哪里能听得进去?现在你好像是醒悟了过来,可是……事情你已经做了,后悔也晚了。”

    陆仁的神色为之一黯,再次望向萧瑟的战场却没有说话。

    郭嘉与陆仁并肩而立,一同望向了战场,轻声道:“现在天色将暗。你从昨天到现在又一直没合过眼的。别在这里傻站着了,先回帐去好好睡一觉再说吧。”

    陆仁摇了摇头:“不。我还在等人。”

    “等人?”郭嘉奇道:“你在这里等谁?赵雨那丫头不是已经安然无恙的与主公一起回来了吗?这会儿那丫头可能都已经在帐子里睡着了。”

    “不是在等她,我是在等张郃与高览。”

    本来张郃与高览应该是在曹操从官渡回来之前就跑来曹营投降,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不知道在哪里出了一点变动,张郃与高览直到现在还没来投降。陆仁怕有意外,已有派人过去打探过,得到的消息是张郃与高览的军队虽然没有继续攻击曹营,但也一直没有回归袁寨,就这么停留在了曹袁双方的营寨之间。陆仁再按史料记载推算了一下,诂计是张郃与高览正在作思想斗争。但只要不出意外,这俩货仍会向曹操投降,亦或许就是在等着曹操从乌巢回来,然后就直接向曹操当面投降也说不定。

    不过郭嘉却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愣道:“啥?你在等他们两个?你等他们干嘛?他们方遭大败,现在需要进行休整,就算要再次强攻也绝对没这么快!”

    陆仁摇摇头:“算计人的本事你老郭一向比我强得多,怎么现在你反到还没我清楚了?要是我所料不差,张郃与高览再来的时候,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拜降的。”

    “……”

    郭嘉沉思了片刻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亦笑笑摇头道:“话虽如此,也用不着你在这里苦等吧?”

    “主要是我想找这二位问些事。”

    说着陆仁远眺向了袁军营盘,呐呐自语道:“乌巢事成,袁军军心必乱,跟着曹公马上就要发动全面的反攻。我现在就是想借此机会问问张郃与高览,袁尚的卧帐在哪个位置。到攻入袁军大营时,袁绍的大帐好找,袁尚的卧帐却没那么好找。”

    “你是想……”

    陆仁低下了头去,轻叹道:“我累了、倦了、怕了,现在只想尽快的结束这一切,然后悄悄的回我的家,回我的师门去。说到底,我可能根本就不适合这个时代,所以事情办完了之后还是早离开早好。”

    “时代?”

    陆仁略有些凄凄然的笑了笑:“记得以前看书的时候,每每看到那些古之名将是如何如何的神勇,如何如何的威风,心里总是会热血沸腾,也曾梦想过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可是经历了这么多的事之后,我忽然愈发的觉得我不可能做得到。

    “一将名成万骨枯,有哪个成名的将领的脚下没有踩踏着堆积如山的尸骨?即便我走的是兴国利民的文臣之路,可也总感觉我是在帮一群将要成名之将去踩踏万骨,说得难听点可能与助纣为虐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瞥了眼郭嘉,见郭嘉正如同看一个怪人般的望着自己,陆仁苦笑了一下道:“你个死老郭,别那样瞪着我行不行?我知道这是战场,你不杀人就要被人杀,我说的这些也跟本就是些妇人之仁的话,我也只不过是心里难过而发发牢骚罢了。

    “这置身于势中,应当如何去做我心里还是有数的。不过说真的,像我这种喜欢过安宁舒适的日子的人,真的不适合这个群雄逐鹿的乱世时代。所以我现在只想尽快的了结我身上的事,然后安安静静的回去隐居。至少至少,我还能混个眼不见为净,而且在了结了这一桩心事之后或许还能过得安安乐乐。”

    郭嘉道:“如果是换在以前,我肯定会骂你,说你小子太不知长进了些。不过现在我却会赞同你的想法。你天性如此,旁人一意强求于你也没有用,而且……说不定你小子自己选的道路才是对的,才是一条合适你的路。哎?不过许攸不是就在营中吗?你为什么不先去问他,非要在这里苦等张郃与高览来降?”

    陆仁无可奈何的叹道:“他这会儿不是正在陪曹公喝酒吗?我是想找他问袁尚的卧帐在哪儿,可曹公也想从他口中探知袁军虚实如何啊!相比之下,谁的事情更大、更紧要一些?还有啊,昨天他来投的时候我正忙着帮曹子廉整军备战,来不及招待他就失了些礼数,而他许攸又是个心性十分狭隘的人,这会儿肯定正记恨着我,哪里会和我多说什么话?”

    其实陆仁还有几句话不好说出口,就是当时陆仁是因为心里埋怨许攸怎么来得这么晚,害得他为赵雨的安危担心了那么久,自然而然的就对许攸有些不满而怠慢了。而许攸又是个小肚鸡肠的家伙,陆仁不想热脸去贴冷屁股。

    郭嘉笑道:“那到也是。许攸这个人性贪而吝,公达亦说此人心性狭隘,十分记仇。如此看来,你想完成心里的事,是只有在这里等张郃与高览来降了。不过真到反攻之时,你是不是打算亲自上阵杀入袁营?”

    陆仁依旧摇头:“身躯已损,道力无几,我现在根本就不可能再如前几次那样厮杀了,不然前些时候于两军阵前我哪会容袁尚就那样逃掉?擒杀袁尚的事,我回头得去拜托诸如文远、元让、张绣这些尚算与我交好的战将才行了。希望介时能一举事成,我也真的不想再拖延下去了。”

    郭嘉又拍了拍陆仁的肩头,似乎是想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

    “哈哈哈……来,子远,吾再敬你一杯!”

    此刻的曹操帐中,从乌巢得胜归来的曹操早已卸去了盔甲,只穿了一身中衣睡服便与许攸对坐小饮。此刻的曹操虽然已经拼杀了整整一日一夜,身体有些疲倦,但脸上却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只看曹操那杯盏不停、时时劝饮的样子,就知道此刻的曹操若不是还考虑到战事并未真正的结束,袁绍随时都有可能会孤注一掷的来一个全力猛攻,使得曹操还不敢完全放松下来而以茶代酒的话,只怕曹操这个时候早就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了。

    许攸则显得很客气,但在客气的话语中也带着几分恭维之意:“曹公班在三公之列,攸却只是一介布衣,怎当得起公如此礼待?”

    “哎,子远此言差矣!”

    打了大胜仗的曹操这会儿的心情好得很,摆摆手笑道:“子远与吾乃旧日故交,岂敢以名爵而相上下乎?今日小饮,子远不必如此谦逊,吾亦不自称为孤,子远直呼吾表字孟德即可,如此亦更显亲近嘛!哈哈哈……”

    如果陆仁在场,恐怕会在心中暗骂一声:“死老曹又在翘尾巴了!”(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六十三回 得罪小人() 
许攸的到来,让曹操欣喜无比……尽管现在的许攸因为陆仁这个异数人物出现的缘故,奇袭乌巢的功劳没了许攸的份,但是许攸多年来一直是袁绍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知道太多太多袁绍那头的军事机密,曹操又只是刚刚才火烧了乌巢,暂时还无法确定的事情仍有很多,所以对曹操而言,许攸仍然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故此曹操并没有对许攸有何怠慢之处。

    再者现在的曹操是大胜归来,心情非常之好,自然也想在自己的老朋友,而且还是老对手麾下的老朋友的面前翘一翘尾巴。

    战事未结,所以曹操和许攸都没有喝酒,同时也有想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对方交谈的想法。几杯客套的茶水下肚,曹操很没有品相的用手抓起了一条鸡腿乱啃,一边啃着还一边向许攸道:“子远啊,适才听你所言,吾真的要暗叫侥幸。险,真的好险!之前前本初若是用子远之谋,以轻骑另取他道奔袭许都,而后再首尾相攻,很可能到今时今日,吾早已大事尽去。哼,本初并非无能之辈,然好谋而无断且不听良言,当有今日之败!”

    许攸道:“今袁本初乌巢屯粮尽失,不出三日军必大乱,孟德可谓已胜券在握矣。孟德以寡敌众,出奇而致胜,其智远在攸之先,纵使孙、吴复生亦不过如此,攸心中敬服不已。”

    曹操闻言虽然说有那么点的洋洋自得,但还没有到失态的地步。依旧摆手大笑道:“子远过奖了!吾虽自负才智,尚不敢与孙、吴相提并论。且若非吾帐下群臣齐心用命,吾纵有通天之智又岂能成事?吾犹记得你我年少相交之时甚喜把酒而欢、论事评人。而如今吾帐下能人不少,只可惜这一战激战终日,诸人皆已疲困不堪,需好生歇息以复气力,实不便打扰。且待明日,吾为子远逐一引见上一番,如何?”

    许攸恭敬应命。不过曹操这一提起引见曹营众人,许攸的脑海中马上就冒出了夜间激战时陆仁在了望台上那孤傲无比的神态,还有当许攸赶到曹营时。陆仁对许攸那冷冰冰且带着几分不满的语气……

    其实这只是许攸自己的心理作用。不过许攸在过来的时候,陆仁确实是没给许攸什么好脸色看。但不管怎么样,陆仁也确实是给许攸留下了很深的映象,所以这时许攸忍不住向曹操问道:“攸昨夜方至此间。尚不识得谁人。到是先见到了那陆仁陆义浩……却不知孟德是从何处寻来的这个陆仁陆义浩?”

    “义浩?”

    曹操先是一愣,马上就呵呵笑道:“他是奉孝于数年之前力荐于吾的。记得初时孤还并不以他为意,以为他不过是一偶有见识的碌碌庸才,亦无重用之意。只是嘛……孤也算得上是阅人无数,亦自认颇为识人,唯独就是在他这里看走了眼。

    “义浩此人貌似平庸,实则胸中所学极丰,且多为旁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术业。真说起来还有点玄妙。最初他才华初显之时,只是推说他曾经游走四方。所以见识颇多。后来为事所迫,不得不用出玄妙之术,这才承认他曾得遇仙缘,到过仙缘之地拜师学艺,只可惜因根骨不佳且尘缘难尽,修习不了仙家长生之术,就只能学些世间诸般杂艺。

    “只是他的这些诸般杂艺,数年来使吾境钱盛粮广、民皆安乐,再无初举兵时的钱粮之忧。现如今吾能一意在外攻战,而无须担忧大军钱粮或有不济,多赖此人之功。”

    许攸道:“攸在河北时亦多有听闻此人传闻,只是市井传闻终难尽信。今即遇见,攸到想斗胆问公一句,在孟德看来,陆义浩其人如何?”

    曹操道:“嗯……在许都,郭奉孝与陆义浩被人戏称为许都两大浪子,不治行检、放荡终日,亦有人称此二人为鬼郭怪陆。郭奉孝长于谋略,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计略依人而定,计发则必中,无有所失,便如有鬼神之智一般,故称其为鬼才;陆义浩身负诸多杂学,行事往往不依旧法,旁人见之而不解,故呼之为怪,然其事成之日甚见其效。这鬼怪二才一司政理一司军谋,吾甚得其助!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若不是奉孝、文若、元让极力举荐,吾到险些错失了陆义浩这个经世怪才。没办法,他这个人看上去也常常太不像样子了。”

    许攸听到曹操赞许陆仁,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想想现在的自己什么都不是,也就只能附和着曹操道:“攸亦听闻说陆义浩可堪比汉相萧何。孟德得此贤才相助,幸也!”

    曹操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脸色却随之一黯,继而轻叹道:“不过子远尚有所不知,这个人……吾快留之不住了。”

    许攸一楞,随即便追问曹操是怎么回事,曹操也就把陆仁前前后后的事大致的说了一遍。许攸听过之后愕然了许久,心中却没来由的泛起了些许的喜意,但在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故作认真的向曹操道:“孟德且恕在下明言,这陆仁若只是个碌碌庸才,放任他离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他身怀怪才,即不能为公所用,也不应如此放任他离去。

    “在下以为,他若真的胸无大志,便不应该应征就辟,还立下诸多的功绩,得来如此之高的名望。他口口声声的说自己只想逍遥度日不愿为官……这个不大好说,世间多有不恋功名之人,但这续寿延命一事,说不定是在有意的欺瞒,所图者也仅仅是为了能抽身而去。只是孟德啊,这样的人若是隐世而居,却又被哪家诸候得之……”

    许攸曾与曹操是好友,知道曹操是个聪明人,因此话不用说得太明白。

    再看曹操执杯的手轻轻的颤了颤,习惯性的眯起了招牌三角眼却并不说话。许久过去,曹操才压低了声音道:“吾亦不瞒子远,此正是吾心中担忧之事。其实程仲德亦向吾提及过此事,只是一直以来陆义浩有大功于吾,吾亦知其为人心性如何,实在是不忍心……”

    许攸心中再喜,面上却正色道:“公切不可有妇人之仁。在攸看来,陆仁此人万万不可轻而纵之。想公曾因刘备于许都种菜一事而轻纵刘备,险成心腹之大患,而攸观那陆仁的处世之谋似乎犹在刘备之上,兼之胸怀不世之才,又多有奇能异术。若任彼轻去,被他寻机而起,只怕必为孟德心腹之患!”

    许攸基本上也可以算是曹操的发小,而曹操的为人心性如何,许攸也许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五、六分的了解那还是有的。那么曹操对待人才是持以什么样的态度,许攸也比较清楚。话又说回来,许攸敢在曹操的面前那么张狂,没准也就是自恃了解曹操知道自己还有大用,只是没想到实态度会超出了曹操的承受极限。

    当然那些事还有点远,这会儿的曹操闻言之下放下了杯盏,随即就起身在在帐中来回的转了几个圈,神情变得越来越冷峻。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是什么?是“能为吾所用者,厚而用之;不能为吾用者,杀之”。而在陆仁的这个问题上嘛……

    其实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曹操就已经有了想除掉陆仁以绝后患之心,只是因为曹操常常会看见陆仁软弱而重情的一面,在爱才之心的驱使之下又很想把陆仁完完全全的收归已用。但是随着事情一步步的发展,曹操越来越感觉到陆仁这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