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论起来,今时今日的陆仁还真懂一些。陆仁作为现代人,许多常规的卫生知识那还是有的,其中就有不少是在汉时相当有用的知识;而且当初陆仁总是在和大批的流民打交道,少不了要碰上些头痛脑热之类的病患流民,所以陆仁从那个时候起就有让雪莉转输一些比较基本的中医药理论资料给他以备不时之需。

    都说久病成良医,陆仁给流民看得多了,大病虽然不敢说,但一般的不是很严重的疾病还真难不倒陆仁。再加上这次是来找张仲景,陆仁对着《本草纲目》之类的中医名著狠补了一下医药知识……总之陆仁真要是和张仲景谈高深医术,他虽然还是个门外汉,但如果只是普通的谈论一下,陆仁临时抱的这些佛脚却还是能够应付一下的。

    这谈着谈着就到了三更时分,天真的是太晚了点。就算是再想谈下去,陆仁见张仲景虽然精神头还不错,但毕竟因为年纪大的缘故,疲惫之态已经很重。所以陆仁就请张仲景回家休息,自己和貂婵准备回客栈休息。

    二人走在路上,貂婵微笑着向陆仁问道:“你不是准备了不少花样的吗?怎么却不见你向张先生提及半句?”

    陆仁瞥了眼身边的貂婵,摇头笑道:“论处理人际关系,你应该比我在行才对,怎么会不清楚这才头一天认识,我就开那种口的话会有多么不合适?”

    貂婵笑笑:“说得也是。这位张仲景先生是个心系百姓之人,你若是冒然开口,只怕会让他以为你是个图利之人,反而会引来他的反感之意。和他多打几天交道,差不多的时候再开口才比较合适。”

    ————————————————————

    他话少说,张仲景赠医陆仁施药的事前后一共进行了三天,这热热闹闹的场面总算是渐渐的平静了下去。而这一天张仲景请陆仁去家中小饮,陆仁自然不会推辞。

    在张仲景简陋的书房中落座,陆仁也抽空环视了一下张仲景的书房,所入眼的全是些简椟之物,想也不用多想就知道那些全都是张仲景收集来的医书或是张仲景自己编写的资料。而一看到这些,到是让陆仁想起了自己原先在许昌当官的时候,也曾经和张仲景一样这样堆满一书房的资料,只可惜最后都被自己一把火给烧了。连带着的,陆仁不由得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因为陆仁想起了那个时候,总是会在深夜给自己披上一件外衣送上一份茶点的那个倩影。

    “陆仆射何故长叹?”

    “啊……”

    陆仁正了正神,再稍一计较就顺着张仲景的问话扯出了话题:“先生,您别怪我多事,您觉得您在这里苦心编写出来的医书,能够顺利的流传下去吗?”

    “这个……”

    张仲景被陆仁这一问,却也不由得犯起了嘀咕。其实在那个时代,一本著作想要流传出去还真不是件容易事,而这里面的因素也是非常的多。比如说首先的一条,汉末三国时期的纸张尚未普及,印刷术什么的更是连个影都没有,换言之一本著作想要流传于世,只能是由想要得到这本著作的人一字一句的去抄写……(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五回 环环相扣() 
咳咳,接着说一说在那个时代文化传播中的一些难处。

    之前说到当时的文字载体还主要是靠笨重的简椟,想要得到书卷的人往往只能是靠借阅和抄写,这本来就是一件相当劳时费力的事。而且在抄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抄错字或是抄错意思的情况……华夏文字有这么个很奇妙的地方,就是有时候一句话,只要在标点符号上稍稍的出点错,这句话往往就会变出截然不同的几个意思。

    如果人是这样到也罢了,但是在这里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士族阶层对知识与文化传播方面的控制。

    华夏历来都讲究“士农工商”这样的社会阶级,其实往上还有“天子”“诸候”“大夫”,不过一般都不会与与士农工商并论。而在“士”这一个阶层原本是最低一级的贵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的变成了平民阶层中的第一阶层,再到汉代时期就形成了所谓的士族地主阶级。

    而所谓的“士族”,他们的专职工作就是读书当官,换言之就是士族的手里掌控着知识,掌控着文化传播和舆论,更进一步则是掌控着成为官员并且从政获得权力的途径,同时也绝不允许其他的阶层插手到他们的这一块里面来。原因是……说得不客气点,读书学文化是他们的利益之根本所在,是他们吃饭活命的东西,哪能让别的阶层来分享?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原因,士族们对于文化知识传播方面的事情是看得很紧的,这种情况到是与许多古文明体系中祭司一系的传承很严密的情况相似。连带着的,那个时期的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可能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些和张仲景有什么关系?那些士族就真的能控制知识?就算是能控制,张仲景写的是医书,又不是和当官从政有关的经史典籍,士族会对这个有兴趣?

    但是别忘了,当时的文化传播基本上都是要靠士族来进行,而张仲景写的书也只能是士族中有兴趣的人会收录下来并且传播出去。一般的平民百姓连字都不认得几个,就算是想学也学不了。而这些士族又不全都是傻蛋,总有人会明白张仲景编写出来的医书如果掌握在自家家族的手里,会给自家家族带来多大的名望和利益?

    然后又会有人说。士族再想控制又能怎么样?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不是一样的流传下来的吗?那这里就要再提醒各位一句,后世所流传的《伤寒杂病论》其实是并不完整的残篇。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至于为什么会失传,十有八/九和士族的知识控制脱不了关系。

    (ps:以上多少有些瞎扯,别太过较真。)

    张仲景自己也是士族阶层,对这一类的事情本身就明白一些,只不过不会明白的那么清楚而已,只是简单的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要是没能流传出去的话,那就与自己编写医书想多救助些百姓的愿望不符。而陆仁在这个时候用自己的方式。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婉转的说了一通之后,张仲景便不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许久过去,张仲景这才抬起头向陆仁道:“陆仆射,你此番来到老夫这里,想在回想起来应该不是简简单单的来拜访老夫的吧?”

    陆仁点点头。

    张仲景环视了一下书房里的简椟卷宗,又一次的沉思了许久之后才道:“难道说,陆仆射也是在觊觎着老夫编写出来的这些医书?”

    陆仁再次点头:“算是吧。”

    张仲景脸色一变,但最后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道:“若是旁人觊觎,老夫死亦难安。但若是陆仆射觊觎,老夫多少到是能放得下一些心来。至少落在陆仆射的手中。多少还能多救治一些病患百姓。”

    陆仁这个时候却笑了笑:“先生是不是以为在下是准备把这些医书据为己有之后而为己牟利?”

    张仲景眼光稍稍一亮:“陆仆射此言何意?”

    陆仁又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从大袖之中取出了一个小布包,解开之后取出了布包中五本薄薄的小册子递给了张仲景……没错,是纸制线装的小册子。只不过这五本小册子真的很薄。最多也就二十几页。

    汉代已经有纸,自然也早就有过一些纸制书册,对张仲景来说也并不陌生。而张仲景这时好奇的接过小册子,仔细一看却是五本一模一样的《本草》,二十几页纸上面记载了十余味比较常见的药材,而且都绘有相应的图样。

    不过张仲景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陆仁就笑着向张仲景提了个醒:“先生就没有注意到这五卷书册上的字图都完全一样吗?”

    张仲景被陆仁这一提醒,这才注意到这五册《本草》上面的字体与图样什么的都完完全全的一模一样。而在稍一愣神之后,张仲景就意识到了什么,惊讶万分的向陆仁道:“这这是……”

    陆仁笑着道:“先生,我虽然行商牟利,但做人的底限还是有的。什么样的钱能赚,什么样的钱不能赚,我心里还有个底。不错,我是可以制作出大量的纸张,而且有一技法可以轻便快捷的拓制出许许多多这样的书册。我承认,书册我拓制出来之后自然是要拿去卖钱,但先生你也应该明白,我如果不赚钱就会没有钱去购制原料聘请工匠制作书册,那样的话我就算是送了几千册的书卷出去又能翻起多少浪花?

    “就如同先生你一样,你如果一味的只顾着给患者赠医施药却不顾及自身,那么你只是为了救助少数的几个人,却忘了还有更多的人还等着你去为他们医治。或许取利一词说出来是很不好听,但有些时候我们也的确是需要一定的利益,让我们能够支撑下去,才能让我们想流传的东西流传得更为广泛。”

    许多清高的人士很讨厌谈钱,张仲景也算得上是这样的清高人士,但在这个时候张仲景却被陆仁说动了心,毕竟清高归清高,张仲景还不至于不食人间烟火,再稍作思索自然就想明白了陆仁这番话里面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不管怎么样,他编写出来的医书如果能够大量的印制成这样的图册,能够让想学医的人只消花上一点钱就买上一本,进而流传于世,让天下百姓多明白一些医理而少受一些巫术荼毒或是恶德医者的盘剥,这也正合张仲景的心愿。

    这边的陆仁混迹了那么多年,这点查颜观色的本事要是还没有,那陆仁不如一头撞死算了。眼见着张仲景目光闪动,陆仁知道张仲景有些动了心,知道自己可以把接下来想说的话给说出来的,当下便向张仲景深施一礼道:“先生,话说到这里我也就不再隐瞒了。其实我这次到先生这里来,是想请先生到夷州那里去。”

    “夷州?”

    陆仁的名头大,张仲景虽然隐居在家,但多少也因为陆仁的关系听说过一些有关于夷州的事,不过这会儿听陆仁开了这样的口,仍不免有些惊讶:“陆仆射想要老夫去夷州作甚?”

    陆仁不紧不慢的道:“实不相瞒,我在海外建起了村镇,一开始的时候本来只是想避世隐居,可是慢慢的我收容了很多躲避战乱的流民百姓。是人就会有生老病死,一开始我还能凭借着我粗通的这几分医理应付一下,可是随着户民渐多,我已经有些应付不过来了,所以就起了请先生去夷州定居,为我那里的百姓医治病患的心思。

    “可是我也知道先生之心意在天下病患,只是把先生留在夷州的话多半会不合先生之意,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个方法,好让先生能够安心的在夷州住下。先生到了夷州可以在医治百姓之余,安心的编写医书,书成之后我自会将先生著作销回中原。”

    这番话说出来,可着实是让张仲景呆愣了好久好久都没能回过味来。

    陆仁见张仲景愣在了那里,想了想之后又接着抛出了诱饵:“除此之外,我还有两年事想请先生去做,一是我想在夷州建立医馆学校,请先生去那里传授医术,二是我手上也有不少当初为官时所收集到的医理药理与一些我的行医心得,希望先生能把那些医药之法也都编入先生的医书之中。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张仲景稍稍的回过了些味来,讶然道:“陆仆射你的行医心得?”

    陆仁点头。其实他哪有什么行医心得?说白了都是抄的。不过陆仁知道他抄来的那些东西对张仲景肯定有用。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这几天陆仁没少和张仲景谈论医理,在陆仁做足了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张仲景可没少被陆仁忽悠……

    说忽悠可能有点过份,毕竟陆仁说出来的东西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在张仲景的眼中,陆仁绝不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是粗通医理。而张仲景偏偏是个对医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希望能学到更多更好的医术来帮助更多的人,所以说陆仁的“行医心得”,对张仲景可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未完待续。)

    ps:  (有事出门,更新晚了些,望大家见谅。话说好久没求过票票什么的了,毕竟这本书好像也没多少人看。今天想起来,就请还在看的朋友们投上几票,可以吗?)

第一百一十六回 琐事稍终() 
次日平明,陆仁辞别了张仲景,带着他的一班人马走在了前往襄阳的路上。

    而在此刻的车厢里面,貂婵在陆仁的身上找了个舒服的位置躺了下去,笑而问道:“你不是打算请张老先生去夷州的吗?那你怎么就这样离开了?”

    陆仁看看拿自己的大腿当枕头的貂婵那一副慵懒诱人的姿态,很是无语的摇了摇头道:“有些事情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用强的好……你以为我不想让你和小雨出手,直接把人张老先生给绑架到夷州去算了?可问题是人我们绑走了,那一屋子的简椟怎么办?你得知道那不但是人家张老先生一生的心血,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珍贵的医药文献,自然是要一并带走而不能扔在这里不管。那么我们又是绑人又是抢书的,我们不就成了劫匪了吗?”

    貂婵“嗯”了一声道:“到也是哦!不过现在怎么办?张老先生又没跟我们一起走。”

    陆仁道:“这个我想问题应该不大。其实昨天我和张老先生饮酒的时候看得出来张老先生有些意动了,只不过还没有下定决心,亦或是他还要再考虑考虑,再不就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或是台阶。嗯……你这几天都在仔细的观察,那你觉得张老先生的生活过得如何?”

    貂婵回想了一下,轻声长叹道:“布衣蔬食,清苦贫寒。其实以他的医术,不说过得大富大贵,想要混个富足却却绝非难事。”

    陆仁道:“这样的老先生是真正的学者,和郑老爷子是一个德性,不过我相信他也需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舞台,我们只要把这个舞台提供给他。他自然会愿意到我们夷州去定居。这样吧,晚些时候借口说我们那里发生了疫病,以这个名义请他到夷州去看看,到时候再视情况而定。”

    貂婵又“嗯”了一声没再说话,双手却有了些动作,到是弄得陆仁愣了一下才低声吼道:“喂!这是在马车上。你别在我那里弄来弄去的行不行?”

    貂婵向陆仁翻了个白眼,语气中竟然带出了几分不满之意:“义浩,转眼间我也快三十岁了,我也想像文姬那样有个孩子。”

    191年的貂婵十六岁,现在是建安九年的公元204年,貂婵是快三十了。而在那个时代,三十岁的女性对孩子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所以陆仁只能是很无奈的抓了抓头皮:

    “……等到了地头上我们再一起努力行不行?”

    ————————————————————

    回到襄阳之后,陆仁手头上到也暂时没有什么要特意去处理的事情,毕竟这一时期的荆州地区相对来说还是很平静的。因为北方曹操正在忙着稳固地盘。扫除掉袁绍的残余势力,暂时还无暇南顾;刘表的老对手孙氏也在忙着四处平叛,对荆州一样的无力进犯。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很多人都说刘表目光短浅,因为他在这一时期如果对外有点什么动作的话,不说进图天下的大事,只说他如果是给自己捞些好处回来的话却是没问题的,可惜刘表却没有过什么举动,白白的坐失良机。

    如果陆仁还只是以前的那个小白。他对此也会持以一样的看法。但在混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感觉事情应该没那么简单。在陆仁看来,刘表不是不想动。而是不敢动。因为到建安八年至九年的时候,刘表其实已经是处在了一个半架空的状态之下,也就是说刘表对荆州地区的掌控力,已经有不少旁落在了蔡氏宗族和其他的几个宗族手中。刘表真要是再把手上的兵权往外一放,天晓得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更别提刘表的手上还有一个野心更大的刘备。或许刘表收留刘备的真意。是想用刘备来多多少少的牵制一下蔡瑁那帮子人也说不定。

    不过这些事情和陆仁到也扯不上太多的关系,陆仁更不会笨到自己吃饱了没事就往浑水里跳的地步。对陆仁来说,趁着现在荆州地区还算安定的时局,赶紧的给自己多捞点好处才是硬道理。

    船队的货运买卖有糜贞的跑,这个用不着陆仁担心。

    找个时间和夷州的雪莉通了一次信。得知这次由于夷州涌入了大量的人口,一些事情可以启步之后,雪莉已经派出了一只小船队前往海南地区寻找铁矿。另外已经在夷州本土发现了一处小规模的煤矿,雪莉准备进行开采,但要陆仁决定是自家把持,还是与选择一个宗族合作。陆仁在问清楚了一些情况之后,决定还是先自家把持为好。不是说不想与事先预定的甄氏宗族合作,而是在一些事情没有确定下来之前,陆仁还不敢放手。

    比较好的一个消息是甘宁的舰队带回来的,主要是甘宁他们在夷州南部和吕宋一带发现在了大片的橡胶林。不过还是那句话,陆仁和雪莉暂时还没办法进行橡胶制品的加工,毕竟这玩意儿需要有一定的化工能力才行。可在那个时代的化学……依陆仁的意思,真想去抓几个炼丹师到夷州去。在那年头,可能也只有这些玩炼丹的江湖术士有相应的化学能力了。

    而在处理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之后,陆仁就得做点别的什么事了。比如说,这天他就把赵雨徐庶石韬给叫到了一起……

    “元直,你和广元那里的准备都妥当了吧?”

    徐庶和石韬向陆仁点点头,赵雨则不等陆仁开口就连连点头。不过这时的徐庶和石韬也有点奇怪,他们要去办的事是早先陆仁就和他们商量好了的,但叫上赵雨又是怎么个意思?

    陆仁向徐庶二人摆了摆手,解释道:“元直你离开颍川一带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可你知道颍川许都一带的变化有多大吗?特别是许都,那里可是我当初花费了不少心血给弄出来的城池,你这样冒冒失失的跑过去,可别地儿都还没找到,就被人给认了出来。老曹一向重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