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子之仁,能施予之人,君上焉?士大夫焉?商贾焉?百姓焉?奴仆焉?
这篇文章无格式要求,让他们自由发挥,时间就限定在三日之内。”
王承恩再次退出了上书房,但是这次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而叫过了一名小太监,吩咐他进去吧陛下的废纸篓给收拾了。
在殿外化纸炉的边上,王承恩等到了拿着废纸篓过来的小太监,他翻找了一遍废纸篓,收起了一团字数最多的纸张,然后吩咐小太监把其他纸张都烧化了。
在翰林院待诏厅内,王承恩对着值夜的几位翰林交代崇祯的旨意之后,对翰林院检讨孙之獬说道:“陛下还要我来取一部书,请孙检一行。”
孙之獬连连点头称是,在后内,王承恩从袖子内掏出了一团纸张交给他说道:“这是陛下的废稿,你且看上一眼,看看可否揣摩出合陛下心意的文章来。”
孙之獬双手接过了王承恩手中的纸团,抚平之后就着边上的烛光看了几眼,就恭敬的用双手送还了。
“这么快就看完了?你记下了吗?”王承恩有些诧异的问道。
“下官其他本事不行,这记东西的本事吗,还算差强人意,请厂公大可放心。”
王承恩不放心的再次叮嘱道:“这次你可一定要写一篇好文章出来,只要能压倒大明时报主笔柳敬亭写的文章,来年杂家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的。”
孙之獬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便睁开眼睛说道:“只要这柳敬亭不清楚陛下的心思,那么下官到有七、八成把握。”
王承恩顿时满意的离去了,回到宫城的路上,在宫门前的火盆边上他停了下来,掏出了袖子内崇祯写的纸团丢了进去,看着它化为灰烬才继续前行。
第二天一早,当朱由检起来梳洗时,突然看到王承恩有些吞吞吐吐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他便擦着脸说道:“有什么话就说吧,出什么事了?”
“昨日那两个女子被李侍郎拒之门外了。”王承恩顿时小声的说道。
“什么女子?”朱由检有些茫然。
“就是冯御史家的那两个。”王承恩说的时候,注意到崇祯的动作停顿了一下。
“奥,然后呢?”朱由检不动声色的问道。
“那位总旗不知道如何处置这两名女子,所以就向东厂做了请示。”王承恩小心的说道。
朱由检狠狠的擦了两下脸,然后丢下毛巾说道:“国法就是国法,既然她成不了亲,那就按照律法办事吧。准备好车马,朕今日要巡视工部治下的军器局、兵仗局、*局。”
王承恩点头答应着退出了房间,在殿外拐角处,他叫过了高起潜,思考了许久才吩咐道:“去锦衣卫告诉田尔耕,冯家的那两名女子按律籍没掖庭。你回来时,告诉掌管掖庭的曹姑姑,小心照料着这两名女子,明白了吗?”
看着高起潜离去之后,王承恩才转身返回殿内吩咐边上的太监,开始准备皇帝的出行车马。
军器局、兵仗局、*局,是宫内和工部双重管理的部门,也因此涂文辅在对宫内工匠制度进行改革时,并没有去动这三个部门。
工部尚书薛凤翔和兵部尚书王在晋,都被朱由检一起叫来巡视这三个局制作武器的情况。
虽然两位尚书对于陪皇帝视察三个武器制造局并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手上没有完成的事务,比区区武器制造的事重要的多了。
不过很快三个武器制造局触目惊心的管理乱象,让两位尚书也大吃了一惊。
三个制造局中,相比起来看似最不错的是兵仗局的造甲工坊了。它所制造的铠甲种类有全身甲、半身甲两类,按照打造的方法分类,又有鳞甲和板甲之分,当然板甲的数量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鳞甲的每一块甲片长约十厘米,宽约六厘米,上面有小孔可穿绳,甲的重量从40斤至25斤不等。
还有北方军士最为常用的青布罩甲、紫花罩甲等,这些其实都是棉甲的一种。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兵仗局的一干官员加上督办太监,想让他们清廉如水,那显然是件不可能的事。
兵仗局最大的两样原物料就是铁料和棉布,自然也就是这些官员贪墨的对象。
之所以说兵仗局比军器局、*局好上一些,不是说他们贪污的数量少,而是铠甲的特性决定了,贪污的铁料、棉布虽然让防御力下降了,但是还没有达到无法使用的状态。
而对于军器局、*局来说,原材料不足必然导致了武器成品性能的大幅度下降。
特别是火器制造和*的制造,成品大约也就只能用来打打兔子这种程度。
而且在三个武器工坊内,地位最低下的还不是工匠,而是替工匠打下手,干一切重体力活及杂活的官奴。在军器局内,有些官奴甚至是带着脚链被锁在打铁炉前工作。
在三个武器局的工坊内,原料被肆意的胡乱堆放着,工作间内也散发着恶臭,似乎这不是制造武器的工坊,而是一个大垃圾堆。
在这种环境之下,这些工匠和官奴要是能有主观能动性,那才真叫见鬼了。
看完了这一切之后,朱由检算是明白了,京营士兵手中那些粗制滥造的武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了。
虽然三个武器局受到宫内和工部的双重管理,但是他们只负责完成上面交代的数量,对于质量根本就没人在乎。因为作为使用者的军队,根本不是从他们这里接受武器的。
接受这些武器的是兵部武库,只要收到钱,管理武库的官员并不在乎,接受的是什么质量的武器。作为兵部下属的大明军队,根本不敢得罪兵部武库的管理者,因为管理武库的官员也是兵部文官的一份子。
第219章 忠义郎中()
视察了三个武器工坊之后,在兵部的一间小跨院内,朱由检和兵部、工部的两位尚书对武器工坊的工作进行讨论。
不管是工部尚书薛凤翔还是兵部尚书王在晋,对于军器局、兵仗局、*局的混乱早就有所耳闻,但是他们显然没想到会是这么触目惊心的局面。
不过两位尚书同样知道,围绕着这三个武器制作局的背后,是牵涉到工部、兵部官员胥吏还有宫内太监们的庞大利益,就算他们身为两部尚书,也一样有些得罪不起。
看着两名尚书期期艾艾了半天,也只得出了一个更换军器局、兵仗局、*局正副大使的一个提议,朱由检终于有些忍耐不住了。
“这三个局已经从上到下烂到根子里了,只更换两个主官会有用吗?从原料进出口到武器入库,那个地方没有贪污**的痕迹?两位尚书的建议,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朱由检脸色严峻的的说道。
工部尚书薛凤翔不由小声辩解道:“军器局、兵仗局、*局不仅仅支持这京营军士的武器、铠甲、*供应,还担负了一部分辽东军的武器供应,如果大动干戈的进行调整,臣恐怕会耽误辽东的军务啊。”
“让军士们拿这样的武器装备去作战,和让他们赤手空拳上战场有什么区别?朕觉得长痛不如短痛,中断一段时间的武器供应,也比常年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装备要好。”朱由检毫不客气的反驳了薛凤翔的说法。
王在晋和薛凤翔对视了一眼之后,就对着崇祯说道:“那么陛下想要如何整顿三局?”
朱由检考虑了下就说道:“三局合一,改名为北直隶兵工厂,取消各局的监督内臣,兵工厂不再接受工部管理,而是划到兵部名下。兵工厂内的工匠将免去匠籍的约束,不再执行班役政策。
兵部对兵工厂有监管的权力,但不再负责直接营运。工部原向各地征收的制造原料,改成折色由户部征收。兵工厂按照五军都督府*的武器数量进行生产,原料自行购买。
兵部的武库划归五军都督府经历司管理,不过兵部可以继续监管武库的运行。每年五军都督府采购的武器数量由兵部进行审核,兵部批准之后方可进行采购。”
崇祯的改革方案,最吃亏的是工部,丢失了三个局的管理权力,和对地方矿场的征税权。
兵部失去了武库的大半个管理权,却得到了兵工厂的管理权力,表面上看并不算吃亏。
而收益最大的反而是五军都督府,不但白白得到了一个武库管理权,还有权力进行每年的武器订单数量的制定。
王在晋、薛凤翔只是思考了片刻就附和了崇祯的建议,一方面是因为,三局的弊端实在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则是,崇祯借着闻香教变乱的由头,用锦衣卫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局势,两名尚书无意和现在风头最旺盛的皇帝进行角力。
不过两名尚书的妥协,并不代表下属官吏的放弃。当日中午,得到皇帝命令的王世德,带着五军都督府经历司都事言成泽抵达兵部武库司,想要接收兵部管理的武库账册。
不料却被兵部武库司主官郎中陈国器所阻,这位天启二年的进士,以陛下之命违背了祖制为由,拒绝把武库交给五军都督府管理,
就连兵部尚书王在晋出来劝解,也被陈国器训斥为,附和皇帝擅改官制,是媚上之小人,直接把王在晋给气走了。
这陈国器一番大闹,惹得整个兵部的官员都聚集到院子内看热闹了。这些官员本身就对锦衣卫没什么好感,在加上一向被兵部官员看不起的五军都督府,居然敢来抢夺兵部官员的利益,顿时让他们开始声援起陈国器来了。
武库司的属官,一名员外郎,两名主事,在这种声势下,根本对王世德的威胁充耳不闻,一点也没有协助王世德的意思。
年轻气盛的王世德,顿时有些气血翻腾,想要下令手下抓人,不过一直冷眼旁观的言成泽却拉住了他。
“千户大人请息怒,这事有蹊跷啊。”言成泽紧紧拉着王世德的衣襟说道。
“有什么蹊跷的,这摆明是目无圣上,是要造反啊。”王世德一边挣脱着,一边说道。
“请大人好好想想,陛下不过是要我们来接收账册,可没说让我们抓人。要是事情闹大了,陛下难道不会责怪大人办事不利吗?”
言成泽的话语终于让王世德冷静了下来,这武库司郎中是正五品的文官,放在地方也就是知府一级,但是在京城的五品文官,却正是处于要升任高级官职的前奏。
这陈国器很快就要任满,他接下去如果外放地方,就是一方大员的巡抚,若是留在京城则是六部侍郎的位置。这种时刻他居然不顾息自己的前途,也要阻拦自己,果然有些蹊跷。
王世德冷静下来之后,顿时就开始怀疑其陈国器的用意了。他正考虑着的时候,陈国器又咄咄逼人的对着他说道:“你不过是陛下的一条恶犬,居然也敢肆无忌惮的扰乱我大明的官制,可知太祖定下的律法吗?
我陈国器虽然驽钝,但自幼熟读圣贤书,胸中唯有忠义二字,为大明计,为陛下计,都不容许你们这些小人撺掇陛下败坏国事。你若要账册,不妨先把我下入诏狱先。”
陈国器正义秉然的话语,顿时激起了一干官员的交好。两名兵部武库主事也就势走上前,拦在了陈国器前悲愤的说道:“要抓陈郎中,先把我们给抓了去吧,朝廷纲纪岂能被锦衣卫左右。我兵部武库司同仁上下一心,这账册是绝对不会交给你们这些鹰犬的。”
原本还只是为陈国器的举动暗暗叫好的兵部官员们,这时似乎也被两名武库主事的行动所感染了,不由向着陈国器站的地方靠拢了几步。
看着跃跃欲试的官员们,和即将失控的场面,王世德突然笑了笑,制止了身后想要拿人锦衣卫。
“既然陈郎中不愿意奉诏,那么下官也只能就此回报陛下了。陈郎中的风骨果然硬朗,不知道阁下能不能继续这么硬朗下去,下官拭目以待。”
王世德丢下了一句场面话之后,就转身带着言成泽和几名锦衣卫扬长而去了。
陈国器看着远去的锦衣卫,脸上却毫无欣喜之意,院子内的兵部官员们纷纷上前和他攀谈了几句,很快便有一名官员给他按了一个强项令的名头。
陈国器和院内的同僚一一寒暄之后,才迫不及待的带着属下回到了武库清吏司的院子内。
陈国器匆匆走到后院的东厢房敲开了房门,一群书吏正坐在房内紧张的计算书写着什么。虽然外面天气寒冷,但是房间内的书吏们都是汗流浃背,犹如是在盛夏一半。
陈国器一进门就小声的喊道:“齐经承,还要多少时间,这账册才能完成。”
坐在房间中间,正全神贯注审核各处送来的数字的一个中年人,听到陈国器的叫声,顿时放下了手中的账册,起身对着陈国器说道。
“郎中大人,这急切之间,如何能抹平了这些账目,有些亏空还是万历二十七年的。小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新做一本账册出来啊。”齐经承叫苦不迭的说道。
陈国器顿时发怒道:“难道诸位以为这武库亏空泄露之后,掉的会是谁的脑袋?本官上任不过2年,就算论罪也不过流放戍边而已。”
齐经承顿时有些默不作声了,铁打的胥吏,流水的堂官。他们这些胥吏都是父子相传,陈国器不过要为两年的亏空负责,但是他们这些胥吏可是能够一直被追究到万历皇帝登基时候的亏空去的。
陈国器如热锅上的老鼠一般在房内来回走动着,他身边的主事不由试探的说道:“郎中大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和五军都督府经历司打个招呼吗?大不了大家凑上一笔钱给他们,买他们一个睁一眼闭一眼。”
陈国器不假思索的驳斥道:“糊涂,你当本官没思考过吗?现在五军都督府经历司就在锦衣卫监察之下。收买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你收买的起吗?”
两名主事顿时不敢说话了,那锦衣卫就是一个填不满的坑,拿钱去收买他们,就算是扒了他们的皮都不够。而且这些亏空大多是前任留下的,让他们包赔也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陈国器突然咬了咬牙,停下来说道:“不管了,齐经承,明日中午之前,你把天启五年开始的武库进出账目拉平先,之前的账目先不管它。”
齐经承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答应了一声后就赶紧坐下去开始做账。
陈国器退出了东厢房,看着房门半天之后,对着身边的一位主事说道:“谢主事,你且在这守着,账册没有完成之前,除了如厕之外,不许任何人离开这个院子。”
谢主事立刻慌慌张张的答应着,陈国器则带着其他属官回到了前院的大堂上,准备在此严防死守,防止陛下再派人来收缴账册。
第220章 查账()
正在嘉乐殿旁听海商代表会议的朱由检,听了王承恩传来的消息之后,只是若无其事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就坐回去继续认真听着会议的讨论了。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的侧脸,稍稍犹豫了一会,还是退了出去。在殿外的五龙亭,王承恩亲自召来了田尔耕,对他传达了皇帝的命令。
田尔耕带着大队锦衣卫直接冲进了兵部大院,王在晋听到消息后顿时匆匆走了出来,拦在了田尔耕面前。
“田尔耕你想干什么?这兵部正堂你也想乱来不成?”王在晋有些被激怒的说道。
“下官正想要去向大人请示呢。”田尔耕说着便回头对着属下喊道:“还愣着干嘛?还不把东西拿上来。”
随着田尔耕的喊声,几名锦衣卫拿着几把刀枪和甲衣走了上来。
看着锦衣卫拿着一些军器站在自己面前,王在晋和他身后的属官们有些愕然。
田尔耕并没有给他们思索的时间,继续说道:“这是平息闻香教叛乱时,官军从奸民手中收缴的兵器,尚书大人和各位官员可以看看。”
王在晋还没有反应过来,侍郎李精白已经上前细细观察了一遍,“这些都是官造武器,奸民手中如何会有这等武器。”
田尔耕立刻接着话说道:“是啊,陛下也觉得奇怪,所以刚刚让五军都督府经历司过来接管武库,想要好好查查武库里的军械数目。
没想到兵部有人居然跳出来阻止武库交接,陛下就让下官来问问,这兵部武库到底是大明的兵部武库,还是闻香教的兵部武库?”
王在晋一口气被憋了回去,他干脆一甩袖子就这么返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随着王在晋的离开,兵部各处的官员也默默散去了。看到没人再阻拦自己之后,田尔耕笑了笑,指挥着锦衣卫直接向武库清吏司冲了进去。
当朱由检拿到了田尔耕对武库清吏司上下官吏审讯后的口供之后,只是稍稍翻了翻就放下了,他对着田尔耕问道:“他们愿意退赔多少?”
田尔耕迟疑了下说道:“陛下,武库的账册在我们手中,武库也已经被下臣查封了,现在可以说是证据确凿,只要明正典型,这些官吏的家产都将为陛下所有,何必要和他们谈退赔呢?”
朱由检没好气的问道:“把武库上下的人都抓起来,你去替朕管理武库吗?兵部武库管理着天下各卫的武器装备情况,你以为随便派个人看看账册,就能明白这些卫所的武器装备情况,和哪些军队要优先补充军械吗?”
田尔耕顿时不说话了,兵部武库那些堆了几间房子的账册,想要清理出天下各卫的武器补充状况,没有3…5个月估计是明白不了的。
“就从皇兄登基那天开始计算,到今日为止武库亏空的数目,让他们各自平摊个数目出来。完全退赔的人员,在档案中只做记录不做处罚;
退赔九成以上的,降官一级;退赔八成以上的,除降官之外,三年内不许提拔;退赔七成的,降官两级,三年内不得提拔;退赔七成以下的,交付有司问罪。”朱由检想了想,对着田尔耕就此说道。
田尔耕全神贯注的听着崇祯的决定时,王承恩悄悄的走到崇祯身边说道:“陛下,首辅黄立极及兵部尚书王在晋求见。”
朱由检点了点头,口中继续说道:“好了,你尽快回去了结此案,让五军都督府经历司尽快接手武库的工作。”
当黄立极、王在晋在吕琦带领下走到上书房门口时,正好看到田尔耕从房间内退出来。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