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朱由检看着黄立极低头,心里也终于轻松了些。他把魏忠贤赶出京城,又极力压制着东林党人,不是让黄立极成为同张居正一样的权相的。
昨晚收到的候选人名单,除了李天经同钱谦益外,其他四人居然都是同三位阁老有说不清的关系,这就有些让他警惕了。
因此今日在会上,他便故意要敲打一番内阁,看看这群掌控着大明的高级官员,究竟有几人愿意誓死保卫黄立极几人的。
不过敲打的效果看起来不错,除了三位阁老之外,其他官员并没有表现出,愿意同三位阁老同生共死的愿望出来,这让崇祯心情轻松了许多。
而明了了三位阁老同群臣之间的关系,朱由检也简单的放过了三名阁老,开始听取六名候选人的自我介绍。
首先上来的是任陕西按察使的李天经,他是徐光启推荐的人选,精于算学和天文学,原本徐光启想让他参与编制崇祯历书的工作。
不过朱由检出于平衡内阁的需要,要求让徐光启推荐李天经入阁,准备让他主管教育工作,以分散礼部那群死抱着四书五经不放的守旧官员手中的教育管理权力。
第302章 傅科摆实验的后遗症()
依次听完了李天经、李标、来宗道、吴淳夫、钱谦益、杨景辰等六人的发言之后,朱由检从一边的王承恩手中取过了一只削好铅笔,在名单上涂抹着。
李天经自然是第一个被圈上的,而李天经入阁之后,礼部尚书来宗道自然就被排除了。
吴淳夫对自己的命令一向言听计从,工部又是他计划中准备抬高的部门,因此第二个他就圈上了这位工部尚书。
决定了两名入阁人选之后,朱由检并没有就此公布自己的决定,而是拿着铅笔在钱谦益的名字上敲打着。
朱由检突然发觉,有必要让内阁中存在一位东林党人,免得这些东林党人以为自己被排除在中枢之外,从而开始联合抵制内阁发出的决议。
他突然抬头对着黄立极问道:“如果补上两人,凑足七人之后,现在内阁阁臣是不是就全都各有职司了?”
“是的陛下。”黄立极确定的说道。
“那么如果出现了例外,比如说某一位阁臣无法视事了怎么办?或是内阁需要派出一人到地方进行视察,他手中的工作应当如何安排?”朱由检迅速的追问了一句。
黄立极顿时有些张口结舌了,他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过了好一会,他才迟疑的说道:“也许可以找几人分摊一下他的工作,也许可以等他回来再处置,这应当不会那么重要吧。”
“恐怕这样不行吧?之前内阁的权力并不清晰,所以哪怕缺人也能让其他人分摊他的工作。但是今后每一个阁臣都有自己负责的工作,让其他人分摊他的工作,出了问题谁负责?”朱由检不肯罢休的说道。
黄立极似乎听出了崇祯言外之意,他立刻顺着崇祯的意思说道:“恕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朱由检立刻微笑着说道:“也许我们应当再增加一位阁臣,在紧急时刻可以接替其他人,而平时则作为内阁不专管具体事务的阁臣,处理一些特殊事务。”
“什么是特殊事务?”黄立极大奇的问道。
正侃侃而谈的朱由检顿时卡壳了,他停顿了下说道:“特殊事务就是,到时候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特殊事务了。不过现在吗,朕决定在内阁增加一位无任所大臣。
朕已经决定好了人选,李天经任教育大臣,钱谦益任无任所大臣,至于工商、农业、交通建设大臣,黄先生主持调整后再报给朕就可以了。
朕只想在这里说一句,节后开衙时,每一位大臣都要就自己负责的部门提出一份年度计划。朕到时将会同内阁讨论下一年度朝廷究竟要做什么。”
黄立极有些不知所措,朝廷要做什么,这个难道还要讨论。自古以来朝廷要做什么,不都是明摆着的吗。
不过他还没想明白,朱由检已经起身说道:“既然已经决定了人选,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朕接下去还有些事要去做。”
随即众位官员便看着,徐光启及李天经同崇祯交谈了几句之后,便一起跟着皇帝离去了。
从北安门出,沿着大道向北走到底,便是高耸的鼓楼。看着马车在这里停下来,朱由检从马车内探出头,有些奇怪的对着站在马车下方等候的金尼阁等神父问道:“不是说那个大摆在后面的钟楼吗?”
金尼阁耸耸肩说道:“陛下,您知道我们刚来北京没多久,这座城市实在是太大了,有些建筑根本分不清楚。
事实上我说的钟楼就是这里,在它后面那座真正的钟楼烧毁之后,钟楼的大钟就被搬到这里来了。所以这里也叫钟鼓楼。”
“好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大摆。”朱由检走下了马车,兴致盎然的说道。
走进鼓楼之后,一张用木头做的大圆桌沙盘,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邓玉函得意的介绍道:“这张大沙盘直径足有17尺,摆锤有44斤,绳索用铁丝混杂黄麻制成,长13。5丈。”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赞叹道:“看来你们化了不少心思,能完成这么长又结实的绳索一定不容易吧。”
邓玉函摇着头说道:“制作绳索虽然麻烦一些,但是有足够的人手,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最麻烦的还是最上面那个绳索悬挂点。
悬挂摆线的地方必须允许摆线往任意方向运动,又不能有太大的摩擦。我们和陛下派来的工匠费了一周的时间,才解决了这个麻烦。
在这里我不得不向陛下提出,陛下工匠中一位名叫徐安臣的年轻人,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我个人以为,像他这样聪明人,不应该埋没于劳作之中,而应该进入学校学习。”
朱由检回过头对着徐光启问道:“徐安臣是谁?”
徐光启正在努力记忆这个名字的时候,他身边的王徵不由提醒道:“徐安臣就是那位制作出悬挂装置的铁匠。”
朱由检听完了关于徐安臣的故事后,立刻点着头说道:“那就让他进入燕京大学学习。”
“陛下,他只是一位工匠,连开蒙都没有过。让他去上大学,这会让燕京大学的名誉遭到质疑的。”李之藻立刻反对道。
朱由检看了一眼身边几名默不作声的官员,温和的说道:“让燕京大学名誉遭到质疑的,不在于她接收了什么样的学生,而是在于她培养出了什么人才。
好了,这件事我已经拿定主意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见证下,这个伟大的实验究竟能不能告诉我们,我们站着的这个地球是不是在自转。”
徐光启命人把摆锤勾到了边上,然后对着崇祯说道:“陛下,您愿意亲自开启这个实验吗?”
徐光启的话语让朱由检楞了一下,他倒是第一次见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居然愿意逢迎他。
朱由检压抑不住兴奋的说道:“当然,我很荣幸,能够亲自开启它。”
朱由检双手握住摆锤,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放开了手。摆锤轻巧的向着对面荡去,摆锤尖在细沙上留下了一道纤巧的痕迹。
摆锤的每个来回摆动都不在同一道刻痕上,每道刻痕的间距虽然微小,但是能看出有明显的偏移。
虽然站在沙盘周边的人都明显能感觉到,沙盘的刻痕正在沿着顺时针在转动,但是这一刻没人愿意出声。
按照这个实验的设计理念,如果摆锤没有改变方向,那么必然是下方的沙盘在移动。
而大家都知道沙盘是固定在地上的,就算是四、五名大汉也很难移动,这无疑证明了他们脚下的大地的确是在移动。
虽然金尼阁、邓玉函等神父知道,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脚下的大地是一个会自转的大球。
但是当他们发觉自己真的做到了之后,除了邓玉函之外,其他神父都在脸色苍白的划着十字。
在他们眼中,不停的在沙盘上刻着痕迹,组成了一副精美图案的傅科摆,就像是一个魔鬼在用手操纵着。
相比起这些叶公好龙的西洋传教士们,徐光启、李之藻等中国人的眼中,则充满了迷醉的神情。想必这一刻,没有什么美景能比得上他们眼前这张沙盘了。
朱由检等人整整看了一个时辰,摆锤在沙盘上大约转了20度。邓玉函眼睛发着光,不停的在心中计算着,他这一刻已经忘记了对于上帝的敬畏。
“如果它能一直这么摆动下去,那么大约36到38个小时可以转上一圈。”
看到邓玉函兴奋的样子,脸色有些发白的金尼阁不由小声的对着他说道:“邓玉函弟兄,请注意你的举止,我们应当敬畏于上帝降下的奇迹。”
听到金尼阁的提醒之后,邓玉函这才转身看向了身后,发觉龙华民口中正小声嘟囔着:“…魔鬼的诱惑,这是异端。”
邓玉函顿时面无表情的打断了他说道:“这是主的神迹,不是什么魔鬼的诱惑。难道你想让皇帝陛下认为,我们是一群伪信者吗?”
龙华民涣散的眼神终于恢复了正常,他对着邓玉函小声的说道:“我们来到东方,是为了引导这些异教徒走上正道的,不是让他们沉迷于这种魔鬼的把戏的。
要是让圣座知道,我们替大明皇帝证明了地球自转,这种违背圣经的事,我们都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的。”
听了龙华民的话,金尼阁有些犹豫不决,他来东方是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而不是来证明圣经是错误的。
邓玉函看着其他神父惶惶不安的神情,顿时冷冷的说道:“龙华民弟兄,这实验可是你自愿参加的,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难道诸位现在想要反悔了吗?”
龙华民顿时心惊肉跳的说道:“我是因为对天主有着虔诚的信仰,认为大地是不可能转动的,我想在这位异教徒皇帝面前证明这点,才自愿参加这个实验的,但是显然魔鬼蒙蔽了天主的仁慈。”
其他几位神父也犹豫的想要赞同时,邓玉函猛然说道:“别傻了,这是天主的奇迹,这也是我们向皇帝陛下传播,主的福音的大好机会,难道你们要自己去拆穿它吗?”
金尼阁顿时脸色好看了一些说道:“是的,我们是为了传播天主的福音,所以才做了这个实验,我相信天主会谅解我们的。只要大家守口如瓶,想必宗教裁判所还顾及不到遥远的东方。”
龙华民脸色有些难看的说道:“可是圣经里说大地是永恒不动的,我们该怎么同皇帝陛下解释?”
神父们都沉默下去的时候,邓玉函突然咳嗽了声说道:“陛下看不懂拉丁文,我们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语法上的修饰。”
罗雅谷顿时小心的说道:“翻译的时候修改圣经,宗教裁判所同样不会放过我们的。”
邓玉函机智的回答道:“没有我们翻译回拉丁文,宗教裁判所是看不懂中文的。我们应该下一道命令,严禁学生们私下翻阅拉丁文的圣经,同时不允许任何人携带中文版的圣经返回欧洲。”
几位神父交换了下眼神后,异口同声的说道:“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第303章 同文馆之行()
朱由检终于注意到了沙盘斜对面,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在窃窃私语的情形。他好奇的说道:“金尼阁神父你们在研究什么呢?难道你们有什么新的设想吗?”
正在和同伴们达成共识的金尼阁,被皇帝的叫声差点吓了一跳,不过这位来回了欧亚大陆两次,见过了诸多惊涛骇浪场面的神父,几乎瞬间就掩饰住了自己的情绪。
“啊,奥,陛下。我们正在谈论书目索引及一些欧洲商业法律已经挑选翻译完成的事,我们正打算将它们敬献给陛下。”
朱由检很高兴的回应到:“是吗,那真是太好了,它们现在在那?朕想去看看。”
“就在陛下准备设立的北京图书馆及同文馆内,也就是东安门外南熏坊的锡蜡胡同内。”金尼阁恭敬的说道。
朱由检揉了揉过于专注而有些发酸的眼睛,然后对着身边的官员说道:“那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朕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金尼阁神父带来的都有什么书目了。”
王徵看到皇帝和其他官员想要离开,不由小声的问道:“这里的实验应该怎么办?”
刚刚转身的皇帝似乎听到了王徵的话语,他立刻转过身来说道:“在沙盘周围做一个护栏,然后让管理鼓楼的官吏派两个人守护这里,不要让人破坏了。
然后在鼓楼外面竖立一块牌子,写上亲眼目睹让大地转动的神秘力量,开放给百姓参观。
16岁以下者不收钱,16岁以上者每次收一文,收取的金钱作为管理鼓楼者的津贴,有多的则用来修缮这座建筑。”
徐光启咳嗽了几声后说道:“陛下,参观这个实验还要收钱,传出去恐怕对陛下的名声不利。何况一文钱也收不了多少钱,对于这些管理者不会有多大的助益的。”
“不,徐先生,收钱的目的不是为了收到多少钱。而是要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理,如果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参观项目,也许大多数人就会抱着可看可不看的心态。
但是收了钱之后,哪怕仅仅只是一文钱,他们至少会更仔细的观察这个实验。谁知道呢?也许今后会有个人告诉我们,地球为什么会自西向东自转…”
锡蜡胡同内一座占地近5亩的三进四合院最后一进,就是一部分耶稣会神父及招收的翻译学生组成的同文馆。而四合院中间的二层建筑,则是节后预备开放的北京图书馆。
到了这所宅子后,朱由检倒不急于去看,耶稣会传教士们翻译好的书目索引及书籍去了。
朱由检兴致盎然的沿着整个宅院走了一遍,然后对着出来迎接的同文馆及图书馆管理官吏说道:“这所宅院通往其他胡同的门多开上两处,今后大门每日都要打开,任何人都可以进来看书,不要进行阻拦。”
管理的小吏连连应声答应着,像他这样的级别能远远看上皇帝一眼,已经是很难得了。
但是今日居然被皇帝亲自召见分派任务,这让他有些激动万分。
朱由检显然也注意到了,面前的这位官吏激动的满脸通红,未必能够记住自己说的要求,于是他夸奖了这位官吏几句,便中断了谈话。
同文馆翻译书籍的地方,是三间完全打通的厢房,一张张桌子挨着摆放的样子,到有些像是后世的办公室了。
唯一有所不足的就是房间内的柱子挡住了视线,而为了御寒关闭的窗户,导致室内较为黑暗,就算是白天也要点着蜡烛。
朱由检看着这些桌子上的烛灯后,有些惊喜的说道:“玻璃灯罩已经能够生产出来了?”
汤若望神父从边上站出来说道:“是的陛下,我们试验了许多次之后,总算弄明白了,较为纯净的玻璃的制作方法。
这些灯罩是试验过程中的瑕疵品,丢弃了颇为可惜,因此在臣的建议下,先拿过来给同文馆的同事们使用了。”
朱由检拿起一盏灯小心的观察着,微笑着说道:“是加了铅粉的缘故吗?”
汤若望认真的说道:“铅粉虽然能减少气泡,但不能让玻璃变得更纯洁。臣等同琉璃厂的工匠们加入了各种东西进行试验,发觉加入一些砒霜,能让玻璃变得更为纯净。”
“砒霜?你们怎么会想到加这个?”朱由检有些好奇了。
“事实上,没人想到要加砒霜。不过是一名工匠把药老鼠的砒霜当成硼砂加进原料里去了,玻璃成型后我们发觉效果要比其他坩埚里的玻璃更清澈,才发现了这个秘密。”汤若望解释道。
“呵呵,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下令给这名工匠50两银子的奖励,并提升一级。好了,把你们翻译好的书目索引给我看看吧。”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灯台说道。
“好的,陛下。”一边早就做好准备的金尼阁、邓玉函两人,立刻吩咐早就捧着书目索引的同事,把书目索引还有几本薄薄的小册子递送了上来。
朱由检就着有些发黄的烛光飞快的翻阅着书目的索引,7000多部书籍,就算是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也足足花了他一个半小时。
朱由检合上索引之后,合上了有些发酸的眼睛,眨了几下之后才觉得舒服了一些。
他对着金尼阁神父说道:“朕想要各位优先翻译以下几人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先生所有的著作,其中《政治学》一书应当首先翻译出来。其次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的著作。
接下来则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比如《几何原本》、《算术》、《分析方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矿冶全书》等。
数学方面的书籍为第一要务,其次是物理和化学,接着是地理、矿物、动植物及其他书籍。”
对于崇祯的要求,邓玉函、金尼阁等人都非常高兴,因为这位东方的统治者显然产生了对欧洲文化的兴趣,虽然他没有表现出对于神学著作的兴趣,不过在这些传教士眼中,这已经是了不得的突破了。
从范礼安神父开辟东方传教据点,到利玛窦、罗明坚两位神父找到吸引中国士大夫对西学的兴趣之路。历经了100多年后,到了他们这一代人,终于可以直接面对中国皇帝进行交流。
金尼阁认为,只要再继续努力下去,那么这个庞大帝国成为主的牧羊之地,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希望了。
龙华民还没有从刚刚目睹地球自转实验的震撼中镇静下来,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一些事,来证明自己还拥有对主的虔诚,因此他不顾忌讳的插嘴说道:“陛下,也许您还应当拥有一本圣经,好聆听天主的福音。”
金尼阁顿时有些惶恐的阻止道:“龙华民弟兄,注意您的举止。”
朱由检放下了索引,笑着说道:“没关系,让这位神父说说也无妨。朕想要看看,天主的牧羊都写作了些什么,在思考些什么,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聆听天主的福音。”
看到龙华民操切的态度并没有遭到皇帝的不满,金尼阁松了口气,不过随即他反应过来之后,有些欣喜的问道:“那么陛下的意思,您将会在适当的时候,聆听天主的福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