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缶湍岩约扑懔耍级源瞬桓仪嵋着卸稀!�

    朱由检想了想便说道:“按照你的说法,现在的船税额度用于对外贸易的船只上大约不差,但是用于国内各港口之间运输的船只就有些高了是么?”

    “陛下圣明。”沈廷扬立刻恭维了一句皇帝,但是并没有直接承认皇帝的说法。

    看着沈廷扬谨慎的模样,朱由检不由有些好笑。不过他也知道,沈廷扬自家就是进行海外贸易的,要是在这个问题上说的太多,只要他的话流传出去,不管好坏都会成为受人攻击的把柄。

    朱由检笑了笑,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了。他话题一转,便询问起龙江造船厂的近况来了。在这一点上,沈廷扬倒是对皇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和天津造船厂从无到有,在一片滩涂上修建新船厂不同,龙江造船厂本身就是大明宝船厂的旧址,虽然荒废的时间很久,但是总比天津造船厂从头开始摸索强。光是六个大船坞就省下了沈廷扬不少力气,而宝船厂旧址上的各工厂只要按图重建就可以了,都不必伤脑筋去重新布局。

    再加上沈家原本就有的船匠和船材收购渠道,龙江造船厂不过一年时间,便已经恢复了昔日2、3分兴盛时期的模样了。

    不管是广船、沙船还是福船,在龙江船厂内都已经试造了一艘,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因此沈廷扬准备在今年试着建造一艘仿效欧洲人使用的夹板船,排水量也设计在550吨以上的样子。

    而此时的天津造船厂,才准备挑战超过100吨的船只建造而已。相比之下,两只显然就拉开了距离。

    不过沈廷扬并没有对此感到自豪,在去看过了天津造船厂之后,他反而感觉龙江造船厂现在有些落伍了。

    同龙江造船厂相比,天津造船厂除了几名葡萄牙和福建船匠外,其他的人员大多没有建造船只的经验。

    不过也正因为他们没有什么造船经验,因此对于皇帝的要求倒是执行的颇为彻底。按照皇帝的意见,造船厂并没有把所有提供材料的工厂办成自己的附属工厂。

    除了几个只能用于造船的工厂之外,其他工厂都被分散了出去,船厂只是向这些工厂下达订单,然后检验送交的货物。这些工厂制作完了船厂的订单,就能为自己或是其他人生产货物。

    比如制作铁钉的工厂,只要能够完成船厂的订单任务,他便可以对外出售自己制作的铁钉、铁丝或是螺丝钉之类的铁制零件。

    木材厂、麻绳厂、船帆缝制厂等等,同样如此。如此一来,看起来庞大的天津造船厂基地,实际上真正拥有的员工和场地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已。

    而且沿着海河及引出运河两侧布置的各类工厂,大规模的采取了水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这样一来,不管是锻打铁器还是加工木材,都比龙江船厂来的方便省工了。

    在龙江造船厂,提供原材料的各类工厂始终都是空闲的多,毕竟这些工人做完了船厂交代的材料数目就没什么可做的了。而装配船只这种技术活,显然不可能让不熟悉的普通工人去干。

    虽然看起来比较浪费人力,但是沈廷扬曾经以为这种状况是正常的。毕竟想要提高造船的效率,就不能让船匠自己去加工每一块原材料。更何况,虽然现在浪费了些人力,但是龙江造船厂的质量可比清江造船厂要好的多,因为每事都有专人进行制作管理。

    不过看了天津造船厂之后,他顿时发觉自己还是有些井底之蛙了。虽然天津造船厂现在造的船只还不如龙江船厂,但是在天津造船厂基本看不到一个闲人,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这才是真正的事必专攻啊。

    而且因为天津造船厂附近的这些工厂有自己的业务可做,因此对于造船厂委托的订单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价格,最后综合到成船成本时,足足比龙江船厂每吨位低了近三分之一的建造成本,这实在是让沈廷扬有些汗颜。

    尤其当他听说,整个船厂的布局和规划,大多出自崇祯的建议后,更是大为震惊。虽然他自持甚高,也常常被前辈师长称赞为有经济展布之才。但是面对皇帝所规划的天津造船厂基地,却不得不点头服气。

    不过在崇祯看来,能够单枪匹马把龙江造船厂恢复到这等模样的沈廷扬,已经算是大明少有的人才了。虽然这位不知道什么叫工业化,也不清楚什么叫工业规划布局,但是隐然之间已经在往这个方向上前进了。

    听完了沈廷扬的汇报,朱由检终于对龙江造船厂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于整个船厂的布局,他并没有多加干预,只是希望沈廷扬尽快把其他四个船坞给清理出来。

    接着他便接着对沈廷扬说道:“不管是龙江造船厂还是江南制造局,显然都需要大量的优质铁料供应。现在你们依靠福建和广东的铁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随着生产的增长,这福建、广东的铁料能不能满足需求,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好要建立一个冶铁厂,以供应船厂和制造局的需求。其他且不说,光是船厂使用的铁钉、锚链之类的铁料,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沈廷扬想了想便说道:“离南京100余里的长江边有一处叫马鞍山的地方,那里便有铁矿,就是此处铁矿炼出的铁料发脆,不怎么好用。”

    “马鞍山?”朱由检重复了一句,立刻便想起了马鞍山铁矿。听沈廷扬的描述,估计不是含磷便是含硫高了些。

    “不妨,你这次回南方的时候,且带两名门头沟铁厂的专家下去。让他们研究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去除杂质的冶炼方法出来。不管怎么样,江南制造局和龙江船厂都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铁厂,这样才能保证原料的供给和控制成本么。”

    沈廷扬赶紧起身对着崇祯行礼后说道:“臣记住了,这次回去一定尽快把铁厂试着操办起来。”

    朱由检挥手让他坐下后,才继续说道:“另外朕还有一件事要你去做,这南方口岸开始通商之后,今后沿海外来的商船必然会多起来。

    商船一多,下海干着不法勾当的匪徒必然也会慢慢增多。商船进入了我大明沿海3里之内,就算是进入了我大明的国土。

    既然是我大明的国土,那么朝廷自然就要把沿海区域的治安管理起来。福建有郑芝龙,广东有刘香,但是浙江和上海总不能也交给他们去管理吧?

    所以朕希望你在长江口岸建立一支舰队,卫护长江入海口及浙江洋面的海上安全。顺便也要监视下南方海域,不要出现水师官兵下海为盗的恶劣状况出现。”

    虽然皇帝说的是海盗,但是沈廷扬心里却不由一动,他显然不认为这只舰队的目标只是海盗而已,毕竟东南沿海的海盗现在都已经归顺于朝廷了。

    不过建立一支舰队保卫长江入海口,倒是正中他的下怀,他家就在崇明沙上,有这么一支舰队存在,显然也保证了他自家的安全,因此沈廷扬毫不迟疑的答应了。

    朱由检随即让王承恩取出了两幅图挂在墙壁上,然后让沈廷扬一起过来帮他参谋一下。

    他指着图纸对沈廷扬解说道:“这是天津造船厂的几位船匠,在看到了英国船只之后,结合缴获的西班牙大帆船还有大明船只的一些优点,设计出来的两份草图。

    具体的设计图纸,还要继续深化下去。不过朕就简单的对你说说,这两艘船只建成后的主要任务,也好方便你提出意见。

    这艘较小的,朕的要求是:排水量在100…500吨之间,双桅单层炮甲板,安装35门火炮,定员80…200人之间。

    这种船只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没有什么武装力量的海盗,和稽查近海走私活动,战时作为通信舰船使用。

    而这幅图上较大的船只,朕的要求是:排水量在600…800吨之间,三桅软帆,双层炮通甲板,安装50门火炮,其中有16门18斤炮和4门24斤炮,定员在240…300人之间。

    这种船只的主要任务是,作为海上作战的主力战舰,打击敌军的武装船只,围困敌军港口,控制海上通道。所以朕还特别要求,这种船只出海后要能够持续航行3个月。” 

第439章 吨位税() 
翌日在嘉乐殿召开海商协会的会议前,朱由检特意把郑芝龙、杨天生、许心素、刘鹏等人找了过来,先开了一个小会。

    被皇帝召来的几位心里都清楚,皇帝必然是要他们谈论关于船税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事实上他们是不愿意接受改变的,毕竟这些船税是他们除了私下的海外贸易之外的最大收入。

    几乎是刚刚坐下,郑芝龙就向崇祯抱怨道:“陛下,臣以为昨天那些代表提出的要求实在是过于狂妄了,我等辛辛苦苦在海外维持经营港口,难道不就是为了保证这些海域上能够让他们安全行商吗?

    如今不过是稍稍让他们安生了几天,他们就觉得的海上已经风平浪静,可以不需要朝廷海军存在了?这明摆着就是想要过河拆桥么。

    这些商人品行一向不良,为了一点私利甚至能向残害大明百姓的西班牙人*、铁器、药材等违禁品。臣以为,这些商人的意见完全不必理会。如果他们觉得船税太高,完全可以不出海就是了,何必出来自寻烦恼呢?”

    郑芝龙的意见显然说中了这些代表们的心声,便是一向表现的同他不怎么合得来的几位,也没有出声反对,反而附和了几句。

    听完了这些代表的意见之后,朱由检才开口说道:“昨日朕回去思考了整晚,对于船税的问题也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

    诚然各位说的不错,分派到各位手中的船税,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海外各港及大明海军的建设费用。正是有了这些港口和船只的存在,所以大明的海商才能安全的在海上自由航行,进行他们的贸易。

    从这点上看,船税的收取乃是合情合理的,毕竟海上安全是不能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需要朝廷同各位一起去经营的。”

    对于皇帝的体贴,在座的各位代表原本凝重的脸色顿时轻松了不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郑芝龙这般运气,在台湾已经有了一座较为成熟的港口。在座的大部分人想要维持目前海外开拓新港的局面,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的投入。

    建设一座新港,显然不是光靠他们自己那点海贸生意的利润能够撑下去的,这么一来朝廷支付的军费和海关拨付的船税,就成为了他们最为稳定的收益。他们显然是不能容忍这个收益被取消,从而把自己陷入财政崩溃的境地去。

    “不过船税、船税,顾名思义只有先有了船只,我们才能收得上税。古人都清楚,做事不能固泽而鱼,要先放水养鱼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因此,这些东南各省的商人代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便是我们未来收取船税的鱼,如果我们不给池塘里的鱼喂一喂食物,鱼群又怎么可能繁衍增长呢

    大明拥有的船只起码有上千条,但是在各海关口岸登记上税的,只有三分之一上下。其他船只依然从事着走私贸易,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对于朝廷,对于各位来说,显然都是不利。

    先不要说茫茫大海,我们难以缉拿这些走私船只,光是这个征税成本也会极大的抵消了我们收取的船税新增收入。

    大明现下的船只吨位不到10万吨,且多以百吨左右的小船为主。从长远来看,大明的海上运输吨位是远远不足的,不管是从海外运输原物料,还是向海外输出大明的物产,这点吨位都不能满足大明的需要。

    而且各位不要忘记了,你们现在正在建设的海外新港,只有船只的停靠数量增加,才会变得有意义,没有船只的港口,就是个废物。”

    原本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反对改变船税的代表们顿时有些犹豫不决了,他们刚刚坚定的内心,现在顿时变得有些迷惑了。

    毕竟他们反对的不是单只船只船税的高低,而是反对调整船税后降低了自己应当得到的份额。崇祯的话语,刚好说中了他们的心思,因此倒是让他们开始思考了起来。

    在嘉乐殿正殿的海商协会会场内,剩下的海商代表们都有些坐卧不安的等待着,他们还不时的向着内殿的方向望去,似乎想要穿透木质的隔墙,看看里面究竟讨论到什么程度了。

    过了近一个钟点,内殿方向的通道口终于有了一些动静,随着十来位海商首领的出现,及他们身后的皇帝本人,顿时让在场的代表们下意识的站了起来,迎接皇帝的莅临。

    走到嘉乐殿自己的专座坐下之后,朱由检便示意今日的会议正式召开,原本站在他身边的吕琦便匆匆走到了会场中间的议事台上,环顾了三面就坐的代表之后,才开口说道:“杂家代表陛下宣读,关于对昨日船税等几个问题的答复。大家听完之后,觉得有疑问的,可以立刻提出来。”

    随着吕琦的说话声,会场内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吕琦稍稍等待了近半分钟,等到四周安静下来之后,他才拿出了一张纸低头读道:“关于船税征收问题,首先船税征收的目的,是用于维护航道的安全和各港的设施建设。

    为了保护大明商船在世界的安全航行,朝廷就必须在某些险要的地方修建灯塔,设置警告标示,即探索未知海域的水文资料,另外还需要建立一支保卫大明商业的海上力量。因此陛下认为,船税的征收是无可置疑的。

    当然,船税的不可置疑不等同于船税的高低也不许进行讨论。船税的设置始终还是应当考虑到,各位海外商船的行船成本,不能让各位进行海外贸易时亏本。

    考虑到现在各位代表指出的旧的征收船税方式,同船只载重严重不符,且税额的高低随意性太大,差不多大小的船只,船税却有2、3倍的差距,海关收税人员在其中上下其手的猫腻太多。

    因此陛下决定,从本年4月1日开始,各海关口岸将会采取新的度量衡和征收船税和关税的办法。新度量衡将会由工部推出,这里杂家就不多说了。新的关税例则同样会刊发下去,诸位之后可以去海关购买一份,也不必再说。

    杂家要说的,便是一个船税标准,今后船税的征收不再采用丈量船头,而是采用吨位制。以船舶的净吨位为计量方式…

    所有已经注册的船只或是新建船只,今后都将会在海关注明吨位的详细情况,在船只的明显部位必须要安装船只的信息铜牌…

    此外,凡是避难、躲避暴风雨的船只;渔船和30吨以下的船只,从海外新购买的空船第一次入港时都不需要缴纳船税。

    船税按照贸易船只的不同,分为国内港口贸易和国外港口贸易两类。按照船只的国籍不同,分为国内船只和国外船只两类。

    首先,国内港口贸易不允许国外船只进行运营,但是受雇于国内航运公司的船只不受此限,但是必须要登记在册。对于只在国内各港口之间贸易的船只,采取年费制,每吨为2元。

    对于进行海外贸易的船只,年费制:200吨以下的国内船只为每吨15元,200吨…600吨的船只为125元,600吨以上为10元。以次数计算,每进出港口一次取年费的一半。

    至于国外船只的吨位税,注册地在澳门的船只增加50,其他船只增加100…”

    听着吕琦在议事台上抑扬顿挫的念着皇帝的答复,一干提出问题的东南海商代表也在私下合计着,按照这个方式征收船税,除了跑南北海运的船只大幅度下降之外,他们的船税支出也减少了不少。

    以京城新标棉布计算,每吨棉布加上包装,大约在450匹。日本和马尼拉的棉布利润基本上为114…187之间,以最低的100计算,每吨盈利就是405元,扣除货物税和航运成本,净利润大约为每吨300元。

    棉布基本上为海外贸易大宗货物中盈利中等的货物,因此以棉布的利润来衡量船只吨位的盈利,基本上是合适的。

    计算了得失之后,商人们大多表示愿意接受新的征税办法。至于船只货物的保险费率,崇祯也认同他们的意见,将会督促船舶保险公司从保价的25调整到225之下。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一干东南海商的代表显然大为兴奋,他们上京之前可没想过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朱由检在会场上稍稍坐了坐,看到会议开始讨论某些繁琐的细节问题,他便退场离去了。

    与此同时,被崇祯派往陕西整顿学风的冯铨,在过完元宵节后终于抵达了京城,同他一起上京的,还有67位挑选出来的被招安的流民军首领。

    原本这只队伍应当有94位,但是还有20余位首领担心这是朝廷的调虎离山之计,把他们骗去外地进行处置,因此装病不肯动身。

    既然朝廷本来没有这个意思,归心似箭的冯铨便也懒得催促他们,便带着愿意服从朝廷命令的首领上京了。

    对他来说,远离了京城这么多时日,他生怕自己就这样被皇帝遗忘在陕西,然后就回不去朝廷中枢了。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结局,因此趁着这次带这些招安首领上京的机会,他赶紧讨了这个和他并不相衬的任务。 

第440章 内务府() 
白天刚刚解决了海商协会的麻烦之后,朱由检便在晚上召见了掌管都知监的王德化,上书房内除了吕琦和王承恩外,其他人都被崇祯给遣出了门外去了。

    王承恩心里正寻思着,皇帝这个时候召见王德化要商议什么要紧的事情,不过这个谜底很快就被崇祯给揭穿了。

    “王监事,你上前来对朕说说,这合并宫内诸衙门的章程,也让王伴伴、吕管事一起替朕参详、参详。”

    崇祯的话语顿时让王承恩、吕琦两人惊吓了一阵,若不是平日养成的习惯,估计这回便要在皇帝面前失仪了。

    王德化只是抬头扫了一眼两位同僚,便略过了两人。过去一年来虽然都知监在宫内大权在握,但是他这个都知监总管太监,却不及王承恩、吕琦出风头,甚至还不及自己的属下徐省声管的事务多。

    不过今天,看着这两位宫中红人的脸色,他觉得自己这一年来的辛苦还是值得的。他轻轻上前走了一步,便对崇祯行礼说道:“以往宫内设24衙门管理内廷大小事务,是想要专人专事负责,以减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