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某些士绅代表看到这篇总论时,想的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他们自己。虽然他们也是特权阶层中的一员,对于下层百姓可以予取予求。但是在特权阶层的上位者眼中,他们同普通百姓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篇总论中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也确实打动了他们心中的一缕需求。特别是那些处于藩王宗室领地内的士绅,他们可没少吃这些宗室子弟的亏,能够出台这样一篇《民事通则》约束一下宗室,他们同样是乐见其成的。

    士绅大会这边正一条条的通过《民事通则》的时候,从大明时报上才获得消息的朝廷官员们,顿时慌乱了起来。

    不少思想较为守旧的官员认为,《民事通则》后边的判例还差强人意,但是前面这篇论人的基本权利,既不符合礼制,也不符合祖制,实在是荒唐之极。

    当然他们没有说出口的便是,论人的基本权利一文,已经动摇了夫子礼乐治国的大道,坏了上下尊卑的人伦正道。

    而来自江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思想也较为开放的年轻官员们,倒是能够接受,论人的基本权利一文中的不少观点。

    但也有一些推崇复古礼制,以挽救人心世道的正统派官员,虽然认为这篇文章说的在理,但不是眼下大明所需要。

    在他们看来,今日大明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人心的沦丧,士人道德的败坏。比如一些士人公然以服妖和追求名妓当做了名士做派,对于科举舞弊、官场贪腐的手法不以为耻,反而津津乐道,视为当官出仕的不二法门。

    因此,恢复古礼,使大明社会的风气恢复到国初刚健质朴的社会风气,正是他们认为的,眼下挽救大明时运的唯一道路。

    也正是因此,这些正统派官员对于崇祯所推行的新政,还是基本容忍了下来。毕竟新政中不少措施,便有抑制奢侈消费,重新树立士风的目的。

    他们尤其赞成,崇祯登基后便下令取缔京城象姑馆,和扫除许多妓院,释放大量的妓女从良的举动。

    他们本来就认为,京城是天子脚下,但是这些勾栏院内藏污纳垢,又多有从四方拐卖而来的女子孩童,实在是京城的一大毒瘤。

    不过他们追求的毕竟还是礼乐治国的复古之礼,面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家言论,他们自然是要坚决反对的。

    但是当袁可立真正站在了国是会议上时,他突然发现,攻击他的言论似乎并没有预料中的怎么狂风骤雨。

    坐在御座上朱由检,一脸木然的注视着,下方大臣们对于《民事通则》的争论。

    事实上因为袁可立的特殊身份,使得原本就已经开始分裂的东林党人,现在更是分成了数个团体。

    这使得一向代表清流喉舌的东林党官员们,在这场朝会中,反而首先互相攻击了起来。

    没有了这个往日的主攻手,其他官员对于《民事通则》总论的批评,就更是一盘散沙,都不需要崇祯出面维护,袁可立的弟子和友人就已经替他挡下了这些攻击。

    看到这种局面,处于下风,持批评意见的官员们,纷纷向皇帝请求圣裁,想要崇祯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朱由检这才仿佛被惊醒了一般,清了清喉咙说道:“袁尚书编撰的《民事通则》日前送入宫内后,朕翻看过数页。

    考虑到这《民事通则》的实施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朕恐其中内容有所出入,才先交给了士绅大会予以讨论,是否有不合时宜之处。

    朕其实还没打算要付诸朝廷公议,不过既然今日各位臣僚互执一词,争论不下,却没有否定制定标准判例的需要。可见民间词讼的事务,也确实需要好好整理一番,订出一个标准了。

    士绅大会中的各地士绅代表,代表着各地的大明百姓,天下百姓所支持的事情,朕实在是想不出,朕有什么缘由要去反对。

    所以朕决定,《民事通则》是否颁发实施,便以士绅大会的决定为最后决定,任何人都不得加以干涉。” 

第495章 一日悠闲() 
国是会议结束之后,群臣刚刚走出文华殿,不少人已经反应了过来,今天会议上这场争论真是好没来由。

    事实上,今天朝会上如果不是反驳者首先提出对《民事通则》的批评言论,那么当袁可立或是刑部官员正式提出推行《民事通则》时,朝中官员其实是可以直接否决掉这份《民事通则》的。

    但是现在,他们却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争论,被皇帝直接夺走了讨论《民事通则》的权力。皇帝、袁可立后发制人,这一局赢得好生漂亮。

    不少官员在醒悟过来的同时,立刻认定了,今天这事应当是袁可立在背后策划的,否则正值冲龄的皇帝,焉能布下如此之局。

    莫名就站到了风口浪尖上的袁可立,着实被一些清流口诛笔伐了一些日子。

    虽然崇祯下令任何人不得干涉士绅会议讨论《民事通则》的条文,但是朝堂上的各位官员,显然没有那么听话。虽然他们没有公开对士绅代表们施加压力,但是却以招待乡里的名义,纷纷邀请本省的士绅代表饮宴,以做暗示。

    对于这些官员的私下行为,崇祯自然很快就收到了风声。这些士绅代表们在大会中虽然显得颇为独立自主,但是被同乡的达官贵人私下拉去饮宴之后,顿时被打回了原形。

    在这些同乡贵宦面前,这些乡间士绅便只剩下了唯唯诺诺而已。如此一来,关于《民事通则》的讨论,大会上又陷入到了僵持之中。

    五月初十,风和日丽,正是难得的一个好天气。崇祯难得没有呆在上书房处理政务,而是同丰城侯推荐的一位围棋国手,在湖心亭就着西海的景色手谈了几句。

    丰城侯所推荐的这位围棋国手,是江西婺源人江用卿。琴棋书画乃是君子四艺,但是围棋却同其他三艺不同,不仅仅在于它能培养君子的涵养和才能,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而明代市井赌博之风盛行,这围棋便因为其竞技性和娱乐性,成为了士人之间用作赌局的工具。也因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以赌棋为生的棋手阶层。

    这江用卿便是这些棋手中的一员,说起来,江用卿的生平也颇具传奇经历。

    他并不是士人出身,因此也没有得到过什么名师指点。他只是一介农夫出身,因为小时经常去观看闲人对弈,就这么渐渐的明白了棋理。

    少年时的江用卿同家乡棋手下棋多次获胜,渐渐开始出名,最终成为了一代围棋国手。

    有明一代,以万历时国手最为倍出,而围棋国手大多出于京师、新安、永嘉三地。

    京城的达官贵人数目众多,因此但凡天下稍稍有些名气的棋手,都会前往京城,期待能够得到京中贵人的青睐,被贵人聘请为门客。

    不过天启五年魏忠贤和东林党人掀起的党争,使得京城贵人纷纷出京避祸,京中棋事一时大为减少。京中棋手于是也纷纷南下金陵,或是返回家乡以避党乱。

    这江用卿却在崇祯元年返回了京城,虽然年过四十的江用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对付只有三脚猫功夫的崇祯,却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在贵人门下混迹了大半辈子的江用卿,却已经失去了少年时的锐气。特别是现在同大明天子对弈,更是让他小心翼翼,不敢取胜。

    朱由检前世虽然下过几天围棋,但是现代围棋的规则同明代的围棋规则大相径庭。

    毕竟围棋被创造出来时,并不是用来娱乐赌博的,而是用来传授兵法的。

    虽然到了明代,从围棋中学习兵法的原意已经渐渐逝去。但是这围棋的规则还是极为讲究大局,讲求的是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因此,明代围棋的规则采用的是还棋头数子法,即终局后计算双方的块数,每多一块棋多的一方就要还一子给少的那一方,这也就是“还棋头”。

    但是对于明代围棋规则一知半解的崇祯,却习惯的用上了后世的习惯,使得自己的白棋成了互不相连的数块,让江用卿想要输的好看一些都不成。

    朱由检看了半天棋局,终于投子认输,笑着说道:“难为江先生让的这么辛苦,朕依旧还是输了啊。我们还是别下了,不如江先生给我说说,万历年间京城棋坛的盛况吧。”

    江用卿赶紧起身,对着崇祯跪倒惶恐的谢罪道:“草民死罪,草民只是一时糊涂,不是存心想要戏弄陛下。”

    朱由检伸手拍了拍江用卿的肩膀说道:“不必如此惊慌,下棋之时,咱们还是不要讲这些虚礼了。今后每逢初一、十五,你便入宫来陪朕手谈几局,顺便谈谈京城旧事,你看可好?”

    在崇祯的安抚下,江用卿终于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重新坐在了崇祯的对面,替他介绍起来京城棋坛的一些故事。

    江用卿的棋力走下坡路之后,便在待人接物方面下足了苦功。他年少时成名,游走于大江南北,在不少贵人门下都待过,因此一旦恢复了镇静,倒也说的是头头是道。

    听着这些京城掌故,倒是让崇祯消磨了一个下午,命人送江用卿离开之后,朱由检看着跟在内侍身后亦步亦趋的江用卿,不由摇了摇头。

    他对着身边尚未离去的丰城侯说道:“江用卿这个人虽然乖巧,但是被人情世故打磨的过于圆滑,已经没有了棱角。

    做一个迎来送往的宾客或许能胜任,但是让他挑起棋院的大梁,恐怕难当重任啊。”

    李承祚立刻回道:“其实,臣已经派人去无锡召国手过百龄,这过百龄出身望族,乃是士人出身,待人接事甚为得体。

    此人也是当今第一棋手,自他出道以来,数十年间负局寥寥,在京城之中名声甚高。

    由此人出来主持棋院,大约可以完成陛下的要求。不过,陛下若是好棋,只要召几个棋侍诏供奉着不好么?

    如今大张旗鼓的设立棋院,会不会被无知百姓认为,陛下此举乃是玩物丧志呢?这几年四海不平,陛下即便有所爱好,是不是低调一些为好。”

    朱由检笑了笑,对着他说道:“怎么丰城侯,也以为朕让你招募天下棋手,设立棋院,只是为了一点个人爱好?”

    丰城侯默然不敢回话,对于这位少年皇帝,他是越来越不敢揣摩心思了。若不是崇祯虽然心思难测,但是处事却最重规矩,且喜他人建言,他才不会大着胆子同皇帝说这等话。

    说实话,不管是他也好,还是外头的勋贵官员们,都希望皇帝有些爱好,好让臣子们能够投其所好。

    崇祯让他找几个棋手组建棋院,陪着他下下棋时,李承祚倒是蛮高兴的,他原本以为可以借此同皇帝拉近些关系。但是看着崇祯让他大张旗鼓的寻找国手建立棋院,他又觉得似乎事情并非如他所想。

    是以,他半是劝谏半是试探的向皇帝询问了一句。朱由检抬头望了望万里无云的天空,终于有些落寞的说道:“我以前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棋道昌则国运昌。

    万历时大明国运昌盛,所以棋手倍出。而今我等,便只能承惠万历皇祖的遗泽了。

    围棋一道虽然只是小技,但却能开启百姓智慧。但是如今民间却把围棋当做了赌博之术,不仅坏了世风,也坏了士子的操守。

    我只所以让你招募棋手建立棋院,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消遣,而是希望能够遏制下士绅勋贵之间的赌棋之风,给天下百姓寻找一种健康的娱乐运动。

    所以等过百龄到达京城之后,你要同他好好把这个棋院建立起来。就在今年秋季,在京城召开一次棋会,各省都可推荐棋手参赛。

    本次棋会过后,前十名棋手都受聘入棋院,棋会第一名授天元称号。若是连续三次获得天元称号,则授予终身天元称号。

    朕希望,今后每年能够召开一次棋会,培养起大明百姓对于围棋的爱好。另外棋院平日的工作,一是对外教授棋艺;二是编撰棋谱和制定棋会规则…”

    朱由检一边对丰城侯吩咐着,一边却想着自己的一番苦心,不知能不能改变现在大明的世风。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近代文明国家对于自己国民的要求,推动民间百姓的体育运动,正是必由之路。

    虽然崇祯替他解说了一遍,但丰城侯依然还是带着满心的疑惑离去了。

    丰城侯这边刚走,朱由检正打算去皇后那边走走时,却看到吕琦匆匆的向自己这边走来,似乎有什么急事。

    他顿时停下了脚步,对着身边的王承恩说道:“看来,今日的悠闲时光算是结束了。”

    待到吕琦匆匆赶到了他身前,对着他行礼之后。朱由检才开口问道:“出了什么事?让你这么匆匆赶来找朕?”

    吕琦定了定神后说道:“河南那边传来了消息,许显纯下面的那个锦衣百户带兵攻破了淮源陆家,在庄中大肆屠戮,灭了陆家满门的男丁。

    他手下的军士还奸淫了多名妇女,其中有几位还是河南士绅大族出身的女子。许显纯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故已经下令将该百户及其麾下将官下狱,等候陛下发落。” 

第496章 对张献忠的处置() 
听到了吕琦带来的消息,朱由检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他几乎一瞬间便想到了,当京城内的士绅代表们听到这件事时,会如何的群情汹汹了。

    正所谓物伤其类,人同此哀。身为河南地方豪族淮源刘家的下场,必然会引起这些士绅们的激愤。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恐怕就连新政都要受到牵连了。

    深呼吸了一次后,崇祯心中隐隐升起的怒火顿时被压制了下去。到了此时,单纯的发怒实在是于事无补。稍稍冷静下来,他便开口问道:“详情究竟是如何的,许显纯送来的奏折没有细说么?”

    吕琦赶紧把手上的奏折送了上去,说道:“许指挥使的奏折正在这里。”

    朱由检并没有去接,而是简单的说了一个字:“念”

    在吕琦的念读中,崇祯终于完全的平静了下来。锦衣百户张献忠受命前去桐柏追查征粮官军被袭击一案,查得袭击官军的匪徒同淮源刘家有关系。张献忠前去问案,结果反遭刘家武力抗拒。

    原本以为带着500多名官军前去,必然能让刘家俯首就擒的张献忠等人,便在刘家召集起来的过千庄丁和违禁火器面前败退了下来。连张献忠自己都身中一箭,官军死伤更是惨重。

    退回桐柏县的张献忠,一边向位于开封的许显纯求援;一边整顿败军,并拉拢本地同刘家对立的乡绅,调查关于刘家庄的详细情报。

    在得到了援军之后,张献忠也从刘家庄一名逃人口中探听到了,刘家庄内部几个区域的详细地形,还有庄内排水渠道的分布。

    于此同时,刘家击退官军之后,便向四处派人援引姻亲,为自己说项。河南布政使及几位河南地方官员说动了河南巡抚,派出了官员前往桐柏县调查刘家庄被攻击一事。

    这位被派出的官员自然是被刘家买通了的,他刚一抵达桐柏县,就下令遣去了被招募来守卫县城的各乡壮丁。并勒令张献忠所部在他调查结案期间,不得有一兵一卒之外出。

    张献忠假意应承了这位官员的命令,但是当夜便调动所部人马前往攻击刘家庄。刘家主事者刚刚得到县城传来的消息,因此自觉大事已定,在庄中大摆宴席。毕竟在大明文贵武贱的传统下,前来主持调查的兵备道,已经足以节制除锦衣卫以外的官军了。

    庄中守卫的庄丁也因此松懈了下来。张献忠所部半夜抵达,休息了3个小时后,于凌晨4时左右发起了进攻。张献忠亲自带着一队精兵从刘家庄外挖开了隐蔽的水渠出口,然后在那位刘家庄的逃人带领下,摸进了庄子,打开了大门。

    由于那位兵备道的到来,便拿走了桐柏本地招募的乡兵,和一部分河南卫军的指挥权。张献忠当机立断之下,只带走了本部人马和许显纯派来的一部人马,人数不到800。

    而刘家上次击退官军之后,又招揽了一些流民,守庄壮丁多达2000余人。张献忠率新败之军,自己亲赴险地,鼓舞起了官军的士气。又因为刘家上下的松懈,因此一举破庄。

    破庄之后,这些军士见到刘家数百年的经营积累,不由就放纵了起来。而张献忠对于官兵破庄之后的发泄,采取了默认姿态,这才有了刘家的惨事。

    听完了吕琦的讲述之后,朱由检皱了皱眉头,来回踱步思考了片刻,方才停下来再次开口问道:“除了刘家庄之外,官军有没有骚扰当地的其他村子?奸*女是谁带的头,张献忠有没有参与此事?”

    吕琦低头细细看了一遍手上的奏折后,才有些迟疑的说道:“奏折上只写了陆家庄一事,臣以为官军大约应当没有骚扰当地其他村子。

    至于奸淫刘家妇女之事,奏折上并没有详写。臣委实不知,这张百户有没有参与奸*女之事。”

    朱由检回头看了看王承恩,对他点了点头吩咐道:“去把连善祥叫过来,朕有事要吩咐他去做。”

    正在检查宫中宿卫值日状况的连善祥接到命令后,便匆忙随着王承恩派出的内侍来到了崇祯面前。

    看着远处大半个太阳快要落下城头,朱由检终于想好了如何处置淮源刘家一案。他回过头便看到了肃立在一旁的内侍卫总管大臣连善祥。

    朱由检对着他招了招手说道:“连将军过来些,朕要吩咐你去河南办几件事。”

    连善祥赶紧小趋了几步,走到了崇祯面前。朱由检定睛看了他一阵才说道:“河南出了点乱子,若是处理不好,恐怕许指挥使和李都御史都要因此受到牵连,朝廷的新政也会因此反复。吕琦你同连将军讲讲事情的经过。”

    连善祥听了吕琦的简单介绍,终于大致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他虽然不清醒这件事对新政的影响会如何,但是却有些义愤填膺的说道:“这张献忠真是好大的狗胆,不但公然违背了朝廷体制,擅自出兵。还纵容军士行凶,大坏朝廷的声誉,可诛。”

    朱由检却摇了摇头说道:“诛什么?用什么名义诛?”

    连善祥有些诧异的回道:“河南巡抚命河南兵备道彻查淮源刘家之案,张献忠所领兵马同样受河南兵备道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