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得到了后金入侵的消息之后,王在晋即督促满桂带着六个营头出了关,其中两个营头调去了第二战区,剩下的四个营头则用来防守迁安、山海关一线。

    而蓟辽督师王之臣也督促祖大寿等辽西将门带了五个营头赶赴迁安,现在已经有三个营头抵达了迁安,二个营头在路上,另外关外还有三个营头正在动员中。

    此前大本营在蓟州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讨论的是,以蓟州、迁安两地作为一、三战区的主要作战区域,以阻挡后金军队西下出蓟州进入京畿地区,或是东进山海关威胁辽西镇通往关内的通道。

    这个战略是建立在后金基本已经夺取了遵化城的基础上计划出来的,现在既然已经得知遵化城尚未沦陷,还在坚守之中,那么大本营原本偏向于防御的战略布局自然要重新进行检讨了。

    茅元仪等大本营参谋本部的成员抵达了石门寨后,朱由检便召集众人在当日下午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

    这场会议召开的时间比上次的蓟州会议要短的多,毕竟现在大家对于战场上的形势并不是完全依靠猜测,而是可以看到一部分真实情况了。

    虽然三屯营的失守,使得后金军队获得了一部分军资补充,但是遵化城依旧掌握在明军手中的消息却让众人都感到松了口气。

    明军现在呈东西两路重兵夹击的势态,加上有遵化城居中策应,后金军队只要应对出现失误,就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败仗。

    眼下的作战形势既然有利于大明,参谋本部的成员和新军将领们也就从原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迅速变得有进取心,想要赢得胜利了。

    新军和关外辽西军都算是大明最有战斗力的军队,现在后金入侵的军队数量远不及大明军队,加上遵化附近的地形,除了堡子寨附近以外,很少有适合大队骑兵展开作战的区域。特别是第三战区,三屯营到迁安一带,丘陵山脉众多,一旦立营结寨,后金的骑兵优势就被极大的限制住了。

    因此会议上很快就得出了一个新的战略,那就是第一战区吸引后金军队来攻击建设好的营盘,在营中竖起代表大明天子的旗帜,看看后金军队会不会上当。

    如果后金不上当,那就以建立在石门峡东面出口的大营为基地,对遵化方向进行牵制性进攻,吸引后金一部分军队在第一战区的前线。

    而第三战区则负担主攻任务,集结六到八个营头,从迁安往三屯营每隔15里建立一个营寨,然后依托营寨同后金军队打一场进攻态势的防御战。迁安到三屯营还不到140里地,也就是说,只要建立九个营寨,他们就能看到三屯营的城墙了。

    让辽西军同后金军队进行野战,明军能不能取胜,不管是朱由检还是参谋本部的成员都没什么把握。但是如果据寨死守,这就主要看建设营寨的工艺和设计究竟合不合格了。

    遵化城巷战中街垒和棱堡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参谋本部的成员在参考了遵化城巷战的经验之后,根据几名对军事工程学有所研究的参谋的建议下,重新设计了一张野外宿营格式图。

    会议最后决定,由专人带着图纸前往第三战区,以图纸为基础修建野战营地。朱由检给这个战术总结了一下,便是:结硬寨,打呆仗。

    而从十四日中午开始,明军前出石门峡往遵化方向的侦骑,开始遇到后金哨骑的强力拦截。

    这些后金哨骑在五人以下的对战中,基本全胜。五人以上的骑兵作战,如果列阵而战大约是四、六开,明军胜四败六。如果是突然遭遇的混战,则就差不多是三、七开了。光是十四日下午,明军就损失了十多明哨骑。 

第661章 林丹汗一() 
十一月十三日下午,经过了前几日的雨雪,归化城内的街道上已经覆盖了一层数寸厚的积雪,蒙人向来不善经营城市,更别提是这些还习惯于游牧生活的察哈尔部落,因此城内街道上也没人清理积雪,任由车压马碾,搞的道路上是一片狼藉。

    归化城坐落于黄河和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也就是所谓的前套平原。隆庆六年阿勒坦汗召集汉人工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破土建设了这座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

    由于此城城墙以青砖砌筑,因此又被蒙人称之为青城,音译则是呼和浩特。这是蒙古人在草原上自己修建的第一座雄城,因为这座城市是如此美丽,使得此后几十年造访过这座城市的蒙古部族首领因为心生羡慕,在返回自己的部族之后有人就仿照修建了小城,虽然不能同归化城相比,但是他们依然把它命名为自己部族的青城。

    归化城原本只是一座供土默特部上层贵族居住的城市,但是随着蒙古和大明在隆庆议和之后多年的和平,使得蒙人和汉人的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山西一向是地狭人稠之地,随着两族和平相处之后,越过边墙前往归化城进行贸易的百姓就开始不断增多。

    蒙人不善耕种,但是阿勒坦汗的妻子三娘子却是一个亲近汉人文化的蒙古首领。她不仅协助自己的丈夫修建归化城,还利用归化城外大片空置的沃土,招揽汉人贫民入蒙进行拓荒,试图把归化城真正的建设成为一座让土默特部可以定居下来的城市。

    三娘子的规划可谓相当成功,归化城很快就从一座阿勒坦汗用以炫耀自己功业的蒙人都城,变成了一座真正的让人生活定居的城市了。临近归化城的前套平原开发出了大量的良田,使得归化城的居民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

    而蒙古右翼各部通过在归化城内的物资交易,基本解决了各个部族的生活所需,而对于土默特部的上层贵族来说,这座城市对他们最大的意义就是,他们通过对那些在前套平原上拓荒的汉人和归化城内的商业贸易进行收税,就已经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了,而不必再如同以往一样过着风餐露宿的游牧生活。

    到了察哈尔部西迁之时,归化城不仅仅是蒙古右翼部族的政治中心,它最为重要的还是蒙古右翼部族经济中心的地位。归化城的富饶早就让林丹汗垂涎欲滴了,但是等到他带着部众打下了归化城之后,他才发觉事情似乎出现了偏差。

    归化城的财富来源于汉人开拓的良田,和蒙古各部族在归化城同汉商的交易。但是战乱让那些归化城外的汉人拓荒者开始纷纷逃回了关内去,而蒙古右翼各部族正联合起来积极的抵抗察哈尔部的西迁,自然也就没有部族会赶去归化进行贸易,而没有了这些蒙古右翼部族的牛羊皮货,关内的汉商也就失去了前往归化城的兴趣。

    就算是察哈尔部在西迁时劫掠了大量的牛羊皮货,但是出于对战乱的恐惧和蒙古右翼部族占据了归化到明人边墙之间的地区,这些汉人也不愿冒着人财两失的风险跑去同察哈尔人进行交易。

    因此林丹汗赫然发觉,他打下了蒙古右翼最为富饶的归化城,但是除了一些无用的皮货之外,得到的财物还不够赏赐那些有功将士的。更为麻烦的是,由于察哈尔部的西迁,导致了明国拒绝支付每年给予察哈尔部的赏赐,那些明人声称要他们返回辽东才能支付这些年例赏赐,而且明人还要求察哈尔部停止进攻蒙古右翼各部的军事行动。

    对于明人干涉自己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行为,让林丹汗极为恼火。他同后金数次交战,败多胜少,因此对上后金部队倒是有些心理阴影。但是他对于蒙古各部之间的讨伐战争,和同明军交战可没什么心理阴影。

    更何况林丹汗自认他对于明国抵抗后金的军事作战,可谓是尽心尽力。结果明军却次次被后金军队所击败,甚至还牵连的他在辽东都待不下去了。现在他暂时避开后金的锋芒,想要把蒙古右翼各部掌握在手中,先增强察哈尔本部的力量,恢复了实力再打回辽东去,可是明国居然又站出来阻扰自己,实在是有些过河拆桥的意思。

    林丹汗于是决定要好好的教训一下明人,让那些明人知道,蒙古人之间的战争,明人还不够资格插手。但遗憾的是,林丹汗策划的这场彻底击败蒙古右翼部族联军,并给明人一个深刻教训的战争,最后居然失败了。

    这场战争的失败极大的动摇了林丹汗的威望,特别是不少根基还在辽河套草原上的部族,听闻了后金军队击败了察哈尔部留守在辽河套地区的多罗特部,尽收察哈尔部在辽河套留守部众的消息后,更是人心思归,想要从后金手中夺回自己的族人。

    于是察哈尔部族的蒙古亲贵们很快便分成了三个派系,一个是想要打回辽东去;一个是想要在土默特川长久的居住下去;还有一个则是想要继续往西,进入到水草丰饶的青海地区,远离后金的威胁。

    打回辽东去的蒙古亲贵人数最少,想要在土默特川定居下去的者仅次于想要继续西迁的蒙古亲贵。之所以想要西迁的蒙古亲贵人数最多,一方面是他们希望能够远远避开后金军队的骚扰,后金军队想要进攻青海就要通过明国的甘肃、宁夏两地,因此他们想要追击到青海大约是不太可能了。

    另一方面则是察哈尔部被右翼部族联军同明军联手击败,明人又继续在经济上封锁察哈尔部据有的归化城的话,察哈尔部不仅没有达到西迁的目的,远离战火,休养生息。还需要同时面对后金、蒙古右翼各部和明人的敌对,这显然比在辽东时更为不利。

    反倒是迁往了青海之后,察哈尔部还能通过藏巴汗的关系获得一些物资上的支援。现任的藏巴汗噶玛丹迥旺波,为了抵抗格鲁派同卫特拉蒙古的联盟,已经数次派人同林丹汗进行了接触,试图和他结盟共同反对黄教。

    黄教,也就是格鲁派早在万历六年就同土默特俺答汗在西海之畔的仰华寺结成了神圣同盟。俺答汗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而索南嘉措则称俺答汗为忽必烈的化身,以忽必烈的尊号赠俺答汗。

    因为有着这层关系,所以漠南蒙古右翼和左翼三万户信奉黄教的部众极多,而四世*云丹嘉措就是俺答汗之曾孙。

    林丹汗是布延彻辰汗的长孙,而布延彻辰汗就是被俺答汗所逼迫,被迫迁往辽东的蒙古各部宗主察哈尔部的首领。

    也就是说,林丹汗如果承认了黄教,无疑就是等于认同了俺答汗同黄教的神圣同盟,认可了俺答汗是忽必烈的化身,土默特部便享有了同察哈尔部相等的地位,这对于林丹汗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存在。

    因此藏巴汗噶玛丹迥旺波提出的反黄教同盟建议,自然也就迅速打动了林丹汗。但是格鲁派在漠南蒙古中的势力实在是太过强大,即便是此前林丹汗在沙尔呼图克图的劝说,改宗信奉红教,也没能对漠南蒙古各部的黄教信仰造成多少打击,反而使得信奉黄教的蒙古各部对他产生了不满。

    林丹汗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突然改宗的问题,反而觉得这是同俺答汗结好的黄教僧侣对自己的示威行动,因此对于黄教就更为深恶痛绝了。

    不过鉴于黄教势力在漠南蒙古各部的盛行,林丹汗也不敢轻举妄动,公开对黄教势力进行打压。他自己是倾向于留在土默特川进行休养生息的主张的,毕竟河套地区乃是漠南蒙古最为中心的根据地,只有掌握了这里才可以真正拥有统一蒙古各部的人力、物力和号召力。

    失去了河套地区的蒙古部族,很难让人信服是蒙古各部的宗主。就如同当年把察哈尔部赶去辽东之后,土默特部就成为了事实上的蒙古宗主部族。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各部都遵从于俺答汗的命令,而不再是拿着蒙元传国玉玺,证明自己是蒙古最高统治者的彻辰汗。

    但是对阵蒙古右翼联军和明军的失败,和明人对于归化城的封锁,加上这两年归化地区流行的天花等疫病,使得林丹汗也对继续留在归化有些迟疑不决。

    不过就在林丹汗认真考虑,是否要西迁青海,先击溃西藏的黄教势力,从而取得对于蒙古各部部众信仰的控制权力时,击败了察哈尔部的明人却派人向他们谈论议和的事情。

    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的明人表示愿意继续支付察哈尔部的市赏,暂时也不会要求他们退回辽东去,但是要求察哈尔部同右翼各部休战,各自划定放牧区域等等条件。虽然对比起之前林丹汗要求接收右翼各部的市赏条件要差上一些,但是却总算可以让他有足够的财物用来犒赏部众了。

    签订了和约之后,明人不仅主动提出了愿意继续租借土地进行耕种,并继续在归化城进行贸易,而且还雇佣了不少察哈尔部的人员运输货物前往漠北和林中地区进行贸易,另外还派出了大夫在蒙古各部中传授了避天花的法子。

    在明人的帮助之下,察哈尔部总算是在土默特川站住了脚步,也恢复了一些西迁时损失的元气。林丹汗虽然觉得明人的态度有些软弱,但是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破坏同明人的关系,只要有个三到五年时间的发展,他认为就算是明人同右翼各部再联手,也无法把察哈尔部从归化城驱逐出去了。

    然而他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些,察哈尔部在归化城的日子正蒸蒸日上的时候,后金的军队终于不再咬着他不放了,转而绕道去攻击明国的关内地区去了。

    明人随即派出了使者向他求援,请求他派人去抄截这只军队的后路,并承诺俘获的蒙古人口均归于察哈尔部。但是林丹汗却有些迟疑了起来,老实说他现在真不想去招惹那些女真鞑子。而且明人同后金打个你死我活,倒是能够给他更多的时间用来休养生息,因此他借故晾了那位大明使者几日。 

第662章 林丹汗二() 
林丹汗想要晾一晾这位明国使者,主要是他心里还在犹豫之中,但是他并没有派人软禁柳敬亭,很快他就发觉这不是什么好主意,这位明国使者很快就把归化城闹了个天翻地覆。

    除了他身边的那几个红教喇嘛之外,不管是他的两个妹夫也好,几个福晋也好,还是手下的六个万户,都在他的面前替明人说好话。

    林丹汗只是稍稍让人去打听了一下,便知道这位明国使者被自己晾在一边的时候,并没有躺在房间内睡大觉,而是忙着四处拜访归化城内的察哈尔亲贵,还是他的大妹夫贵英恰牵的头。

    这日下午,林丹汗终于不想再继续把这个问题拖下去了,越是拖下去他倒是要担心这些部下会不会对他心怀怨恨了。不管是改宗、西迁,还是去年的那场失败的战争,都已经让他的声望大为下落。

    起码他就知道,有几个部族首领就常常聚在一起,似乎在密谋反叛他。那些人中就有他的二妹夫衮楚克台吉。

    在这种状况之下,他实在是不能再继续独断专行下去了,否则只会给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以更多借口。

    贵英恰倾向于大明,而衮楚克台吉却阴谋反对自己,林丹汗想来想去,最后只能找唬继ḿ屠ジ涟降滤苟嗟诖锕耸怠⒛洗锕耸导溉松桃椤�

    前者是他最信任的弟弟,而另外三人则是替他翻译108卷《甘珠尔》经的亲信喇嘛。在俺答汗修建的宫殿内,一间完全按照蒙古风俗装饰的房间内,林丹汗坐在一张锦榻之上,膝盖上还盖着一席用胎羊皮制成的暖裘。

    在他的左手坐着弟弟唬继ḿ谒沂肿纳栽兑恍┑模蚴侨焕铩T谒娜酥屑浞胖米乓桓鲇冒淄蛟斓奶颗瑁厦婊垢亲乓蛔窨套欧鹁适碌娘慰胀恰4油堑恼庑╋慰湛障吨型ィ荒芘级吹揭坏惆岛斓挠〖#柯戏郊负蹩床坏绞裁囱涛恚钦龇考淠谌幢豢镜呐笱蟮摹�

    林丹汗看着这些若有若无的白色烟雾,心中倒是颇为感慨,这些汉人的确是会享受,光是一个取暖的用具都能搞出这么多花样来。难怪曾经强大的能把察哈尔部赶到辽东去的土默特部,建立了归化城之后,现在连仗都不会打了。需要仰仗明人的支持,才能抵挡得住察哈尔部的进攻。

    关注着炭火的林丹汗,思绪只是飘忽了一下,便很快回过神来对着在座的几人问道:“你们都想好了吗?对于明国皇帝的请求,我们究竟要不要答应?或是答应到什么程度?”

    对于林丹汗的问题,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三人互相对视了几眼,依旧还是想不出应该说些什么。他们三人对于佛法的研究虽然颇为精深,但是对于这种国事上的政治眼光就远不及现在的格鲁派寺院集团领袖罗桑却吉坚赞了,甚至于连当年劝说林丹汗改宗的红教喇嘛沙尔呼图克图都不如。

    不过作为红教喇嘛,他们倒是很清楚一件事,明国虽然有些衰落下去了,但是对于乌斯藏地区的政治、宗教事务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发言权的。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干涉乌斯藏地区事务的,除了蒙古人之外,便是明人。

    虽然信奉密宗的明人不多,但是大明皇帝对于乌斯藏地区和蒙古各部的宗教信仰却从来没有放任不管过。即便是当日俺答汗同三世*喇嘛结成神圣同盟时,也是在明人的默许下达成的。更别提,在北京城内和甘陕、青海地区,都有明人册封的法王坐镇一方。

    因此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三人研究了半天,还是对着林丹汗劝说道:“明国现在的皇帝虽然年少,但是心怀慈悲,实在是仁厚之君。

    他去年先是劝解了蒙古左右两翼之间的战争,接着又贷款给那些因为战乱而衣食无着的部落以度过寒冬,然后便是派遣大夫到草原上替牧民治病,还散播了躲避天花的法子,可谓是活人无数。我们听说,不管是左翼各部还是右翼各部的牧民,都常常在私底下为明国皇帝祈福。

    大汗既然去年已经同明国皇帝结下了盟约,自然应当按照盟约的约定去做。即便是大汗不愿意出兵,也应当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推却,不可使天下人以为大汗是一个出尔反尔之人。那样的话大汗不但会失去一个盟友,还会使得蒙古各部对大汗心存疑虑。

    另外,大汗想要让察哈尔部和其他蒙古各部改宗,只是凭借同藏巴汗的结盟恐怕是不够的,若是能够让明国皇帝出声支持大汗,则蒙古各部改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