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能够替朝廷政策保驾护航,又能够对朝廷内部官员设立底线,加以牵制的刑部,方才是今日大明所需要的刑部。
以惠世扬的能力,当他成为了刑部尚书之后,作为强力组织的刑部地位,应当不会低于袁可立在位的时期。
当然,以他的能力,如果登上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却试图阻扰改革进程的话,也会让崇祯感到不小的麻烦。
思考了一阵之后,朱由检看着惠世扬不由微笑着说道:“那么惠侍郎先看看这份文件,这是户部从本年度开始,打算实施的实物配给制,朕希望你能从刑部的角度,给出一些如何协助的意见。”
惠世扬从皇帝手中接过文件,正打算翻看时,朱由检却制止了他说道:“这份文件你可以带回去慢慢看,待你从关外回来,再将意见交给朕就是了。
不过朕要先提醒你一句,配给制尚没有对外发布,所以朕希望交给你的文件不要流传出去。你作为刑部侍郎,应当清楚什么叫保密制度的,所以朕也就不再多说了。
另外,你这次前往关外,除了处理孙得功一案之外,也可以顺便关注下,辽西地方正在进行的肃反案件。
辽西边镇乃是后金入关最为便捷的通道,因此朕希望这次肃反能够将孙得功之类的败类先清洗一遍,免得我大明边镇中再出现,如孙得功、李永芳这样的汉奸败类…”
“臣明白了,臣这次出关,一定会将陛下交代的事情办理妥当的…”惠世扬立刻起身向着崇祯躬身行礼,欣然接受了皇帝的命令。
待到惠世扬离去之后,王承恩才小心的向皇帝说道:“陛下,这惠元儒心思诡秘,他可不是袁尚书这样有节操的君子,恐怕未必可以被陛下所信任。”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笑了笑说道:“朕信不信任他,其实没什么打紧的。重要的是,首先他有没有这个能力掌控刑部;其次他愿不愿意支持朝廷的改革。
否则,就算是朕找个可以信任的人坐上刑部尚书的位置,也未必能够保证,刑部能够照着朕的心意运转起来。
只要他能够交出一份让朕满意的答卷,那么朕不会介意他心里想些什么。而只要他写下了答案,就等于是在朝中表明了立场,和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划清了界线。
如果他想要先讨好朕,登上了刑部尚书之后,再想重新倒戈回去,那就是坏了自己的名声。一个两面三刀之徒,恐怕谁也不会待见他,想要拿下他,也不会是多么为难的事…”
崇祯三年四月一日,天刚蒙蒙亮的清晨,在京城东面观星台附近的贡院东、西街上,已经是人满为患了。
今日正是会试开考的日子,站在京城贡院前的,不是提着烤篮的士子,便是叫卖早点的小贩和维持秩序的巡警。
崇祯元年的恩科试后,按照科举的规则,第二次会试应当在崇祯四年开始。不过,崇祯二年和三年,皇帝以朝廷淘汰昏官庸吏,导致官员缺口太大为由,连续在北京召开了科举补试。
原本三年一次召开的会试,突然就多出了两场科举考试。以大明疆域的辽阔面积和低下的交通手段,这两场考试自然对北方的士人较为有利。
崇祯二年的会试因为通知的较晚,最终只有北方数省和江南几省的士子赶到了京城参加考试,参加人数大约为往年会试人数的一半,但录取人数也还是达到了200多人,略高于平常的会试。
因此,到了崇祯三年,上京参加考试的士人明显就多了些,站在贡院街道上的士人,足有3000有余。不少人天色未亮便已经提着灯笼在贡院门口等候了,一心只想要早些入场。
站在贡院内明远楼上观望院外情况的考官们,此刻正围在正副主考礼部侍郎周延儒和吏部郎中袁继咸身后。
袁继咸看了看楼内的时钟之后,便拱手对着周延儒说道:“周主考,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开门了?”
周延儒同样看了一眼时间,方才点了点头说道:“也好,此次科举规则改了不少,就让他们先进来熟悉熟悉情况好了…”
等在贡院门口的考生们正检查着随身携带的文具时,只听得“吱吖”一声,贡院的朱漆大门突然打开了。
一名低阶官员从门内走出,站在台阶上负手站好后,便抬头对着门前街道上站立的考生们大声的喊道:“三年会试正式开考,参加考试的考生都排好队伍,每五人为一伙进入贡院。不得喧哗、不得争执、违者受罚…”
第60章 败退下来的后金军()
在黑龙江中部的左岸,有一条被当地人叫做精奇里江的支流,这条河流的中下游有数百里可以通航的河道。
而且除了精奇里江盛产鱼类,上游两岸的森林和山区有着丰富的皮毛兽,下游临近黑龙江的地区则是平坦而广阔的草原,可以让当地的达斡尔人蓄养牛、马和驯鹿。因此这条黑龙江中部的支流,也就成了附近达斡尔人居住最为密集区域。
在熬过了漫长的冬季之后,覆盖着厚厚积雪的河面上开始出现了一片片空白的水面,精奇里江的达斡尔人终于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临近黑龙江的多科屯的达斡尔族首领色博克 巴尔达齐,按照往年的惯例带着族人沿着黑龙江左岸捕捞河鱼,以储备4、5月份青黄不接时的族人口粮。
当他们离开了村子大约7日,快到三月底的时候,47人组成的捕捞队已经装满了携带来的所有木桶,显然这是一次收获丰盛的出行。
这日中午,在河边宿营地同族人一起烧烤河鱼的色博克 巴尔达齐,一边品尝着烤的嫩黄流油的鱼肉,一边对着身边的族人们说道:“今天下午我们就启程回村子去,然后争取再出来一趟,要是下一趟的收获也这么好,我们倒是可以去河对面找那些金国人换取一些盐巴和其他物资了…”
这些达斡尔人正兴高采烈的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时,突然便有人听到了一些异常的响动,得到了族人的警报之后,巴尔达齐立刻丢下了手中的烤鱼,抓起了一旁的鱼叉叫喊着,将自己的族人组织了起来。
虽说这里还是属于达斡尔人的地盘,但附近也还有一些鄂温克、鄂伦春人的村子,虽说在金国人眼中,他们都被称为索伦人,但事实上他们并不算是一个部族的人。当然,即便他们并不属于一个部族,平常之间也不会爆发什么激烈的冲突。
在这片大半年被冰雪覆盖的土地上,人们很少会为了仇恨爆发战争,部落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争夺食物和猎场。收获了大量河鱼的达斡尔人,此刻自然想要判断来者的目的,是否是看上了他们的收获。
不过让达斡尔人意外的是,从西面稀疏的河边树林中转出来的,却是一群穿着金国服饰的军士。巴尔达齐衡量了下对方和自己这边的实力,便丢下了手中的鱼叉,摊开双手向着对方一个人迎了上去。
梅勒额真昂古理带着一个牛录多一些的残兵败将,正在附近寻找一条过河的通道,结果哨兵却告诉他,找到了一群正在附近打鱼的达斡尔人。逃亡中几乎丢掉所有补给的昂古理,立刻便决定同这些达斡尔人商议下,补充一些食物,并打听过河的办法。
看着独自一人向他们走来的年青达斡尔人,昂古理便让身边的士兵放下了武器,然后抓着身边的一位向导向他迎了上去。
经过了一番交谈之后,不管是巴尔达齐还是昂古理都放下了心来。精奇里江流域的达斡尔人虽然还没有完全臣服于后金国,但是双方之间的往来还算是比较密切的,这些达斡尔人已经被后金视为了,将要被接纳为八旗的生女真部族了。
看到他们,昂古理知道自己大约是脱离了危险了。然而他却不知道,他带领的这群残军的模样,极大的颠覆了面前这些达斡尔人对后金将士威猛无敌的印象。特别是年青的巴尔达齐,小时候曾经听说过后金**队出征黑龙江的事迹,这只军队一路上克敌制胜毫无敌手,一直打到了黑龙江的出海口。
因此巴尔达齐一直都认为,后金国的武力是不可战胜的。他也一直在达斡尔人中宣传,应当归顺于后金国,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生活物资,还能受到后金国的保护。他的朋友雅克萨达斡尔部的首领博穆博果尔,在他的劝说下,也是对后金国起了投靠的心思。
然而战无不胜的后金将士,现在却败逃到了他的面前,这让巴尔达齐有些疑虑了起来。他还从来不知,在黑龙江下游居然有能够打败后金军队的强大部族呢。
数日没有好好进食的女真将士,在放下了戒备之后,便开始狼吞虎咽的享用起达斡尔人的烤鱼起来了。进攻庙街失败,又被依附于明人的当地土著部族追杀了一路,不得不偏离了回程道路的女真将士们,心情显然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抵达了达斡尔人的临时宿营地后,便毫无顾忌的指挥起这些达斡尔人为自己服务了起来,有几个达斡尔人因为烤的河鱼火候不到,还被心情恶劣的女真人狠狠的责骂了几句。这些女真人粗暴的行为,顿时引起了达斡尔人的普遍不满,所幸在巴尔达齐的极力压制下,终于没有酿成双方的冲突。
在劝说族人的过程中,巴尔达齐注意到,这些女真将士就算是对于自己的将军昂古理,也失去了应有的敬畏。而昂古理也自顾大口嚼着鱼肉,对于自己部下们的行径,完全是一副充耳不闻的势态。
联想到他此前同昂古理交谈,对方闭口不谈为何会出现在此处的缘由,巴尔达齐终于意识到,即便此前后金国派出的使者对他们表现的多么的友善,对方也没有把他们当做真正的自己人。
昂古理生怕他们也许会同追击他们的势力有关联,就完全对他们封锁了消息。但是他却没有考虑过,帮助了他们的达斡尔人会不会因此被追击他们的势力所报复。
巴尔达齐顿时熄灭了,邀请他们去附近相熟的村子修整一天再上路的打算。在接下来和昂古理的交谈中,巴尔达齐不再关注于女真人和谁发生了战争的事情,开始为昂古理介绍起附近和对岸的地形来了。
有了巴尔达齐这位了解地理的本地土著,昂古理终于放下了心来。处于开河季节的黑龙江,因为冰层溶化速度不一,使得原本可以直接通行的江面,现在却成了满布陷阱的区域。他们也是在下游丢掉了好几条人命,才不得不循着江边往上游前进。
匆匆的吃过了一顿烤鱼之后,昂古理和部下都无心在此处继续逗留下去,他们催促着巴尔达齐派人带领他们从安全的地点渡过河去,好同对面臣服于后金的部族联系上,那样他们这群人才算是真正安全了。
巴尔达齐吩咐一部分族人整理行囊,自己则带着另外5名去过对岸的族人,为昂古理等后金败军带路前往对岸。
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冰上之行,巴尔达齐终于将昂古理等人安全的带到了对岸,当他们爬上了数米高的河堤之后,眼前便出现了一片平坦的草原。
巴尔达齐停下了脚步,对着边上的昂古理小心的说道:“昂古理大人,从这里往前走五六里便有一个村子,村子里的首领叫做俄力喀。他曾经和我说过,他是后金大汗的臣民。只要大人到了他的村子,应当就能够安然返回南方的宁古塔地区了。
小人还需要回去安顿族人,因此就不能够远送了,还请大人见谅。伽里纳他们三人会代替小人,将大人一直带到村子再返回,所以大人不必担心会迷失方向。”
过了河的昂古理,已经没有刚刚在河对岸那么窘迫了。他看了看周围被人破坏的痕迹,确认了巴尔达齐说的不是假话之后,便点了点头敷衍的回道:“也好,你那些族人看起来也离不得你,你便先回去吧。
既然前面不远便有村子,我们这边也没有其他事需要麻烦你了。你这次帮了我一个忙,这份人情我就记下了,若是有朝一日你来沈阳,我一定会回报你的…”
昂古理交代了几句场面话之后,便带着部下继续向前行进了。巴尔达齐看着渐渐远去的队伍,终于放松了下来,对着身边的两名族人说道:“抓紧时间回去对岸吧,天色已经不早了。”
两名族人答应了一声,便跟着他从原路返了回去。比起刚刚大队人马过河要四处试探,这次他们三人返回就轻松的多了。
返回了宿营地的巴尔达齐并没有招呼准备好的族人回家,而是将回家的队伍托付给了自己的副手,他另外叫了几名狩猎经验丰富的族人跟在身边,然后对着族人交代道:“你们跟着沙思提返回村子里去,我带着瓦力柱他们沿着后金军队前来的方向去探一探,看看究竟是谁和后金军队开战了。”
副手沙思提有些担心的说道:“巴尔达齐,你只带这么点人去查探,是不是太过危险了?那些人可是击败了一支后金军队呢,还是多带几人前去吧。”
巴尔达齐摇了摇头说道:“黑龙江下游的部族同我们并没有多大的仇恨,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袭击我们的,人少了反而方便行动。若是他们真想要袭击我们,连后金军队都能战胜的他们,就算把所有人都带上,也还是没有胜算的…”
巴尔达齐在同族人商议的时候,距离他们东面十多里外的江边,羌图里、嘛尔干两名部族首领,正带着200余人追查着后金军队的足迹。这只队伍中,虽然大部分人还是装备着简陋的猎弓和标枪,但是在羌图里、嘛尔干两人身边的护卫,却有着3、40人穿戴着后金制式的铠甲武器了。
站在河堤上的羌图里打量了一眼江对岸的情况之后,便转身对骑在马上的嘛尔干大大咧咧的说道:“这些后金蛮子逃的可真是够快的,我看咱们也该回去向将军覆命去了,要是回去的晚了,说不定好东西都被别人分光了。”
嘛尔干犹豫了下,才懊恼的说道:“这些后金蛮子真是够胆小的,败了一仗就头也不回的逃亡了。要早知道他们胆子这么小,我们就应该早点加入将军这一边,那样就能将这些蛮子身上的铠甲和武器都夺过来了…”
第61章 文馆之议()
当昂古理带着部下往沈阳赶路的时候,沈阳城汗宫文馆内,后金大汗黄台吉正在同文馆属员商议政事。
虽说黄台吉去年下令正式组建了文馆,以取代了努尔哈赤时期不固定人员的笔帖式,作为协助他处理文字和政务的幕僚机构,但是文馆所在的地方,也不过是汗宫内一处小小的四合院罢了,并不是什么地位重要的建筑。
这座小四合院内,北面为五间三开门的上房,中间最大的一间是作为众人议事的所在,而两侧的房间则是文馆女真属员的值房。
最边上的两间并没有外开门,需要从两侧房间走侧门进入,这两间房子是用来堆放档案书籍所用的。
东西两侧的厢房各为三间,东厢房因为夏季西晒,冬季又受到西北冷风吹袭,所以这三间房被用作了库房。至于西厢房,二间做了汉员的值房,一间则设为了小厨房,用于给文馆成员提供热水和茶点。
虽然这处小四合院的设施较为简陋,但是自黄台吉返回沈阳之后,倒是将大半的时间放在了文馆之内,反而很少去十王亭、大衙门召开朝会。
三月底的这一日,黄台吉一早便来到了文馆,将巴克什达海、吴巴什、爱巴礼等女真人,和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马国柱等汉人都召集了起来。
十多位女真和汉人官员竖立在正房中间的大屋内,小心翼翼的打量着中间上首就坐的黄台吉脸色,个个都屏息静气,唯恐触怒到一脸冷峻的大汗。
自黄台吉从蓟州返回沈阳之后,原本宽厚的性子似乎就有了些改变,比如文馆的汉员们就觉得大汗最近比过去要严厉起来了,这让他们最近变得沉默了起来,连平日的进言数量都显著减少了许多。
黄台吉坐在椅子上,冷冷的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官员们,对于他们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他心里实在是厌烦的很。在他看来,这些满汉文员现在的表现,就是不忠诚的表现。
和南朝那些宁可被皇帝治罪,也要说出心里话的汉官相比,他身边的这些汉人,显然就少了几分骨气和忠孝气节。
不过当他将目光转向达海、吴巴什等女真官员的脸上后,心里对于这些只想自保的汉人的鄙视却又少了几分。
达海、吴巴什等女真人,虽然对后金国忠心耿耿,但是对于他个人的忠诚,却也没有比这些汉官高多少。且女真人向来注重军功,因此能够坐下来安心读书的人才本就不多,而读书明理又能够灵活做事的人才,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倒是有不少女真读书人,或许是读书读傻了,向他建议效仿北魏孝文帝改革,让女真人说汉话、用汉字、穿汉服,改去女真人身上的一切旧俗,让女真汉化,借此去争取汉人的人心。
而还有一些女真人,虽然读书后还是要求保住本民族的风俗,但却并不是因为他们看重自己的民族传统,而是将之作为区分后金国内身份地位的象征。
他们保留传统的目的,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后金国,女真人的地位就应该高于汉人。汉人之于女真人,就如牛马之于农夫,汉人应当努力耕地、努力做工、努力去创造一切财富,以让后金国的主子…女真人去享用。
前者虽然傻,但好歹还知道,要拉拢汉人的人心,后金国才能在辽东存继下去。而后者就根本是蠢了,因为先汗生命里的最后几年便是这么做的。
可这样高压的政策并没有驯服那些汉人,反而导致了国内逃亡者日益增多,让女真贵族们不得不放弃了远离沈阳的农田,并因为劳动力不足而被迫自己亲自耕地。
打仗需要依靠女真和蒙古将士,治理地方和制定国策却需要依赖于汉人,这已经是黄台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想到了这里,黄台吉在心中叹了口气,脸上的神情也慢慢缓和了下来。他看着众人说道:“我之所以要将各位召集过来,主要还是有几件事要同你们商议商议。
这第一件事,便是我军此次出征明国虽然小胜,但是并没有获得多少物资,反倒是折损了不少马匹。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