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兰珠的五官也不是那种精致的倾国之貌,第一眼看上去只是觉得清秀而已,但是越看却越觉得耐看的那一种类型。特别是当她向崇祯俯身过来时,朱由检能够看到对方的眼睫毛又长又密,眼波流转之下甚是妩媚。
有这么一刻,朱由检感到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白,脸颊有些发热,忘记了他想要对海兰珠的话。海兰珠取下了枯枝之后,便放在了面前的矮几之上,对于崇祯的恍惚仿佛未见,她双手交叉放在了面前,然后对着崇祯嫣然一笑的说道:“原来只是一段枯枝,皇上刚刚想要说什么呢?”
“哦,是啊,我刚刚要说什么来着。”还没有从刚刚的莫名情绪中恢复过来的崇祯,有些语无伦次的回应了一句,他注视着海兰珠的笑颜,只是觉得自己的心跳的很快,对面女子的笑容似乎有毒,他刚刚进入帐内时准备好的谈话气势,完全被海兰珠刚刚突然其来的举动所打断了。
朱由检突然觉得,此刻说什么都有些煞风景,他默默的端起了面前的奶茶一口饮尽,勉强让自己的心境平复了下来,才出声打破了眼下有些暧昧的气氛。
“原本朕只是想要科尔沁部送一个人质过来…现在变成这样,这事就不说了。不过既然科尔沁部将你送了过来,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是你们并不愿意在后金和大明之间选择一边。
在目前的状况下,大明可以接受科尔沁部现在的态度。因此被俘的科尔沁将士,朕会释放他们,也会由你兄长带回科尔沁部去。
由于科尔沁部和大明之间隔着一个后金,因此在没有打通一条安全的通道之前,朕会宣布你并不是科尔沁部送来大明和亲的对象,而是被朕强行纳入后宫的科尔沁部人质。这样后金也不好找科尔沁部的麻烦,你的父母家人也能如常的生活下去。
不过天子嫁娶自有礼仪,就算是朕也不能胡乱行事。如今外头纷纷传说,你是朕向科尔沁部求取的美人,自然要有聘嫁之礼。朕的聘礼已经让人准备好了,待你回到米园后便可过目。至于你的嫁妆,朕以为不如就留下六百科尔沁部武士,替我大明效力,你看怎样?”
海兰珠歪了歪头,看着躲避自己视线的朱由检,不由觉得心里有些好笑了起来。从离开了科尔沁部之后,她就已经明白,今后在大明她不会再有什么依靠了。虽然她更中意于在家乡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既然她已经来了大明,就不得不为自己和科尔沁部的未来考虑了。
想到要去讨好一个小她二岁的男子,一直都让海兰珠心里颇为羞涩,但是在见到了崇祯之后,对于这位在她面前始终保持着冷静,又故作成熟的年轻男子,也让海兰珠心里颇为不适。从小到大,围绕在她身边的男子对她献出的殷勤,让海兰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容貌是如何出众。
崇祯无视她的容貌,让海兰珠起了一点好胜之心,因此当崇祯以掌控全局的姿态,要求同她进行对话后,她便忍不住试探了一下。已经出嫁过一次的海兰珠,自然更为了解男人的心理。
崇祯的故作镇定,让她明白了自己的魅力并没有消失。听了崇祯提出的要求之后,海兰珠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她很是顺从的回道:“皇上觉得这样处置比较好的话,那么便依照皇上的意思去进行好了。留下族人以为皇上护卫的事,不如让我去同兄长交代,免得兄长多想。”
对于海兰珠的通情达理,朱由检一时有些无从发力的感觉。加上此刻心里并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于是便匆匆结束了谈话,离开了后帐。
走出了后帐之后,朱由检才反应了过来,两世为人的他,居然第一次被一个女子给撩了。身为大明皇帝的他,身边自然不会缺乏美女,周后和田妃的姿容,便已经超出了海兰珠。但是这些天来,海兰珠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独立,却更接近于后世女性的个性,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刚刚的一瞬间,让他有所心动了。
朱由检并不清楚,刚刚的举动,到底是海兰珠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但是海兰珠成功的破坏了这次谈话,让他失去了对谈话的掌控,无疑成为了事实。朱由检停下了脚步,怅然若失的想了一会,才继续向着前帐走去。
当皇帝离开之后,蒙根其其格便走入了后帐,准备向海兰珠请示,如何安排午间的宴席。
她走进后帐还没来及说话,便看到海兰珠左手托着香腮,右手拿着一截枯枝,对着天窗投下的阳光观看着。飘舞的阳光照射在海兰珠的脸庞上,让她的脸上散发出了圣洁的光芒,看上去有一种神秘之美。
蒙根其其格正看的呆住时,海兰珠突然悠悠的说道:“其其格,我们这一趟入明,似乎没有来错呢。”
“嗯?”蒙根其其格还没有反应过来。海兰珠已经收回了手上的枯枝,起身伸了个懒腰后,才愉快的对着她说道:“是娜仁让你来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午宴究竟准备的怎么样了…”
在和一干蒙古首领结束了午宴之后,朱由检便下令随身的侍卫收拾行囊,跟随自己返回京城去了。而其他人,则会在明日一早拔营返京。
明国内部事情层出不穷之时,后金国内也正面临着一场极大的风波。虽然在黄台吉的筹划之下,去年千里奔袭明国关内的战事挫折,对后金国内的政治影响终于渐渐消去。
但是后金国内的粮食危机,却因为明国辽西镇的整军肃反,粮食走私贸易被截断,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当然后金也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在和明国签署了和平协议之后,原本后金控制下的河西之地就开始了大开发的行动。到了天聪四年,后金控制下的耕地面积达到了四万八千余倾,已经超过了东北战前存有的耕地面积,也是天聪二年的一倍以上。
但是这些增加的耕地,超过七成落在了两红旗和两蓝旗的手中,只有三成是属于两黄旗和两白旗。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在于,两红旗和镶蓝旗同明国签订了贸易合同,他们开发的豆田得到了明国商人的资助;另一方面则是,阿敏出征朝鲜带回的大量劳力,大多落在了这四旗手中。
这些朝鲜人虽然在战场上并无什么作用,但是在农业劳作上的技术,却并不逊色于汉人。特别是几个朝鲜北部的农人,还带来了适应于寒冷天气的水稻种子,在沈阳附近引种成功,更是给后金国带来了一种优良作物。
原本在后金国并不看好的农业,因为朝鲜人的水稻,明国人需求的大豆,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令人意外的繁荣。
根据黄台吉得到的情报,如果能够让两红旗和镶蓝旗将今年二分之一的收成借给公库,那么后金就能度过眼下的难关。
第91章 黄台吉的恼怒()
沈阳汗宫文馆内,黄台吉正在听取岳托和达海的汇报,这两人正是被他派去说服代善和阿敏,让他们将今年的大部分收获出借给国库,以让后金度过今年粮食短缺的难关。
在岳托的劝说下,代善终于还是应允了出借今年收成,这让黄台吉的心情稍稍轻松了一些。但是达海却带回了一个让人不愉快的消息,“…阿敏贝勒说,如果各旗有什么短缺,可以自己向他开口,他一定会竭力帮助。
但是如果出借给国库,天知道这些粮食会流入到谁的腰包里去。他并不愿意拿本旗的财物,去填补某些人的私欲…”
“混账东西。”黄台吉恼怒的拍了一下面前的桌案,霍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阿敏的这个回答,无疑是真正触怒了他,让他想要暂时维持住八旗内部的团结也做不到了。
达海立刻住了嘴,室内的满汉官员都紧紧的闭上了嘴,生怕因此被黄台吉迁怒到自己。事实上除了达海和几位汉官之外,其他人并不明白黄台吉为什么突然发怒。在他们看来,虽然二贝勒没有同意向国库出借镶蓝旗今年的粮食收成,但是好歹也算是同意出借粮食给其他各旗了,不过是要求各旗贝勒自己去求他,想要挣得一个面子而已。
和面子相比,自然是肚子更为重要。因此各旗贝勒向二贝勒低一低头,就能借到粮食的话,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因此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黄台吉听了之后会变得这么激动。毕竟他们跟随在黄台吉身边这么久,知道这位四贝勒在女真诸贝勒中以宽厚著称,很少有事情能激起他的怒火,今天这一幕实在是有些让人诧异。
作为文馆满汉官员之首的达海,一直注视着黄台吉的表情,看着这位汗王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慢慢的收起了脸上的怒气之后,方才敢开口劝说道:“汗王,镶蓝旗名下的田地数量,占据了八旗名下田地总数的四分之一强,且镶蓝旗田地的大豆产出几乎是我国今年大豆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镶蓝旗仅以一旗之力,却已经及得上另外两旗的耕地产出了。现在岳托贝勒已经说服了两红旗,让代善大贝勒同意将今年旗下的粮食产出借出三分之一,并向国库出售四分之一的存粮。
这件事情,阿敏贝勒应当还不清楚,否则阿敏贝勒也不会这么坚定的拒绝了奴才的劝说。奴才觉得,现在我国刚刚从去年的战争影响中脱离出来,国内还是应当以稳定局势为优先。不如让岳托贝勒和奴才再去劝说一次阿敏贝勒,有代善贝勒以身作则,想来阿敏贝勒也会有所退让的。
我后金国今年粮食缺口不小,不仅八旗部民有缺粮的风险,刚刚分置于各部恩养不久的蒙古降人,同样也有粮食不足的问题。各旗今年粮食收成相差较大,若是指望各旗自己去解决口粮匮乏的问题,到时自然会发生很多矛盾,也会让各旗之间出现裂痕。
我国以小邦而敌四境,不在于我国兵马众多,而在于我国上下团结一心也。昔日先汗之所以能够统一女真诸部,屡败明军,建国登基,威慑四方。便是因为我军上下一心,而敌军上下离心,军无斗志也。
奴才以为,阿敏贝勒念在我国如今面临的困境,也应当服从于汗王的命令,将粮食交给国库进行统一分配,而不是继续自行其事了。”
黄台吉看了达海一眼,面无表情的问道:“你觉得,二贝勒会听你的劝说吗?我对这位堂兄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这个人不仅贪财而且还很记仇。
小时候,二叔和大堂兄阴谋串通明国自立,背叛了先汗。事情败露之后,先汗原本意图将二叔和几位已经成年的堂兄一并处死。
我当日顾念亲情,和几位兄弟一起出面保了保阿敏,这才让先汗饶了他的性命,后来先汗还让他领了镶蓝旗。
可阿敏日后是怎么报答我的?他的父亲和兄长被诛杀之后,他在先汗面前乖巧听话的像只家犬,因此赢得了先汗的信任。之后因为阿巴亥大妃在先汗面前说我的坏话,导致先汗跟我也闹起了生份。但是阿敏不仅不帮我在先汗面前辩解,还立刻疏远了我,跑去开始奉承起莽古尔泰来了,这岂不是忘恩负义吗?
我受天命而登上了汗王之位,阿敏不仅不向我宣誓效忠,反而同莽古尔泰勾结在了一起,弄出了一个四大贝勒共理朝政的制度出来,真是千古奇闻。
让他去攻打朝鲜,他便想要留在朝鲜自立为王;让他留守沈阳,他便南面而坐,让朝臣向他以臣属之礼参拜。我看,阿敏是没有忘记当年先汗杀了他父亲和兄长的仇恨,所以处处想着要分裂我后金一国啊。”
达海顿时不响了,虽然他是忠诚于黄台吉的,但是他毕竟还是一名旗人,对于这种极有可能引发八旗互相攻击,引起内部大乱的话题,他并不愿意盲从于黄台吉。女真人口本就不多,如果再因为内乱而死伤一批,那实在不是个事。
不过达海对八旗内乱流血有顾忌,汉官们对于这个问题却是毫无顾忌的。剃发结辫,从而彻底投靠了女真人,虽然保住了他们的身家性命,但是却让他们从明国的统治阶层变成了后金国被统治阶层,这显然不是他们投降后的最终目标。
对于这些汉官儒生来说,投降后金国,剃发易服,虽然在他们身上刻下了向蛮夷屈服的耻辱。但是如果蛮夷之君能够礼贤下士,尊重儒学,并接受圣贤的教诲,开科取士,最终能够化夷为夏。那么他们便不算是投靠了蛮夷的无耻之徒,而是教诲蛮夷成为华夏之民的忍辱负重之士。
如果这只蛮夷能够入主中国,继承华夏法统,那么他们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名臣贤相。按照后世的话来说,他们便是能够认清大局,顺应潮流,在历史转折关头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历史人物,也是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有功之臣。
虽然天聪三年的伐明之战遇到了挫折,让黄台吉在八旗内的声望有所下降,但是他在汉人中的口碑却变得更上一层楼了。因为天聪三年开始的科举考试,让后金国内的汉人士绅和读书人看到了希望,一个让他们脱离被女真、蒙古人奴役的希望。
这些汉人士绅和读书人当年出卖明军向努尔哈赤投降,他们原本以为自己还是能够享受,他们在明国时所拥有的特权。但是很快这些士绅和读书人便被努尔哈赤教育了,努尔哈赤率领的女真贵族,并没有打算和他们一起分享后金国的统治权力。
他们在女真人的眼中,和那些汉人奴隶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因为他们的富有,还常常被女真将领所敲诈。这也是为什么,早就投靠了努尔哈赤的刘兴祚兄弟,宁可丢下家人,也要逃亡回大明。不是他们对大明有多么怀恋,而是他们根本无法和女真人获得相等的地位,甚至还不及蒙古人的地位。
四大贝勒中,只有黄台吉很重视这些汉官儒生的作用,他一登基便立刻着手提升国内汉人的地位,便筹谋改变后金国内的政治,仿效汉人建立后金的官制。他的这些作为,自然也就得到了这些汉官儒生的忠诚,他们把黄台吉视为明君,认为这是一位有可能将后金国变为华夏之邦的蛮夷首领。
而在阿敏将孙得功一家绑去明国,用于交换被俘的女真将士之后,在兔死狐悲的心理下,这些汉官儒生以为,后金国内能够庇护他们的,也只剩下黄台吉了。如果他们想要躲避大明皇帝对他们这些投降汉官进行清算,那么后金国最好只有黄台吉说了算。
在高鸿中、鲍承先、宁完我、马国柱、范文程等汉官看来,原本想要以推高黄台吉声望,边缘化其他三位大贝勒在朝中的发言权,最终让黄台吉成为后金国真正大汗的方案,显然已经有些不太适宜了。
以现在局势来看,后金同大明之间很可能陷入一种势均力敌的平衡,双方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不会再轻易爆发,因为没人愿意打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一旦后金从战争状态转入到和平发展的时代,那么谁掌握更多的财力和物资,将会比手中的军队数量更为重要。
在无法劫掠明国物资的状况下,谁也不能保证一只强大但饥肠辘辘的军队,会对自己忠诚无比。如果无法从政治上和平解决三大贝勒,那么自然便要准备好用武力解决。至于这场内斗会流多少女真人的血,他们可是一点也不在乎,他们只在乎一点,确保这场内斗胜利的一方是自己这边。
急于表现的宁完我是第一个跳出来呼应黄台吉的言论的,他义愤填膺的说道:“汗王说的不错,《礼记·曾子问》就说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如今汗王既然已经登基即汗位,这君臣的名分就已经定了下来。昔日四大贝勒共理朝政之制,不过是先汗去世之后四方不稳,为了团结各位贝勒共抗强敌,不得已而行的非常之制。
现在明国已然同我国签订合约,朝鲜也同我国签订了兄弟之约,察哈尔部更是西迁至河套,我国的外部形势可谓大好。
当此之际,自然应当调理国内之制,拨乱反正,效仿中原王朝建立我国之官制。奴才敢请汗王废四大贝勒问政之制,设六部官员以治理国家…”
宁完我的激进之策,并没有打动黄台吉,他批驳阿敏可不是想要大动干戈,而是想要先把阿敏从四大贝勒中剔除出去,顺便看看自己的文馆中人,是不是真的只忠诚于自己而已。
第92章 设局()
虽然黄台吉心里并不认同宁完我的建议,但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出声打断宁完我的发言,只是皱起了眉头。仅仅是这一点的态度变化,就已经让一群汉官们了解了今日的风向。
达海和岳托立刻出声训斥了宁完我,认为他这是唯恐天下不乱,想要挑起女真人之间的内斗,是其心可诛。待到两人训斥的差不多之后,黄台吉才发话道:“达海和岳托贝勒说的不错,废除四大贝勒问政的制度,现在还不是时候。今日宁完我说的话,大家都烂在肚子里吧,要是我在外面听到风声,必饶不了透露消息出去的人。”
当黄台吉思考着停顿下来后,鲍承先立刻接着说道:“汗王说的不错,收三大贝勒之权的时机的确还未到,但是阿敏贝勒这边还是需要敲打一番,好让诸位贝勒们知道,今日我国能够当家作主的,只有汗王一人而已。
正所谓蛇无头不行,若是不能让诸位贝勒们知道,即便是四大贝勒之中,也是有主从之分的。那么奴才觉得,这才会让我国上下之众感到混乱,也助长了某些人混淆上下尊卑的野心。”
高鸿中等汉官也纷纷附和了上来,就连刚刚还在训斥宁完我的达海和岳托两人,也还是能够接受鲍承先的说法的。毕竟被挑入文馆的满汉官员,基本上便可算作是黄台吉的亲信谋臣了,他们的荣辱自然也就同黄台吉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文馆中的满人官员和汉人官员一样,都希望黄台吉能够成为后金国真正的主人,那么他们的未来也就得到了保障。但是同汉人官员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并不只有黄台吉这一条路可以走。
当东北各少数民族同建州女真组成了同一民族,并建立起了八旗制度之后,八旗部众之间的联姻也就频繁了起来。虽然现在这种联姻还没有将八旗联系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在这些女真人心里,将旗下人视为自己人,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
女真贝勒之间的权力斗争虽然凶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