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员,也只是听命于上面的意思,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整个改革的目的,说到底他们的支持,还是以站队的投机意图居多。

    袁可立今日的摊牌,无疑代表了一部分官员,想要试探这场改革的底线究竟在那,和他对于治国执政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了。

    朱由检想了许久,觉得这倒也不算是什么坏事。起码证明了,这部分官员还是希望能够和自己合作的。

    他琢磨了许久之后,方才放松了身体说道:“改革的终点,其实朕登基的时候不就已经公布了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将大明建成为大同社会。改革的最低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大明百姓的温饱问题。这两个目标朕一早就说过了,先生难道忘记了吗?”

    袁可立的眼神变的有些疑惑,即便他从小读的是圣贤书,也憧憬过圣人所描述的那个大同世界,但是宦海沉浮了数十载,他对于这个大同世界的圣人理想,也早就已经放弃了。

    年轻的皇帝还没有被世间的真实磨去心中的一点理想,把大同世界当做了治理国家的最高目标追求,他并不觉得这是该被责备的天真。

    但是,崇祯这三年来的执政表现,已经证明了他并不是官员们以为的那个天真少年。他所提出的那两个目标,自然也就被诸多官员们所遗忘,认为这不过是崇祯用来哄骗人心的说辞。用建立大同世界来忽悠年青士人,用解决温饱问题来安抚底层民众。

    正是凭借着这种手段,年轻的皇帝才能在民间短时间内拥有了极大的声望,也让新政一开始推行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太多的民间阻力。然而,正当大家都认为,当初崇祯制定的这两个目标是一种政治骗局的时候,袁可立却再次听到了,崇祯对于这两个目标的重申。

    袁可立注视着皇帝的眼睛,并没有发现崇祯有任何说笑的意思,他终于确认崇祯说这话时,确实是真心实意的,这让他有了一瞬间的失神。

    袁可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他低着头回应道:“陛下有这样的志向,的确是我大明百姓的福气啊。”

    朱由检笑着摇了摇头,这才继续说道:“先生不必过于夸奖,至于我朝的立国之本,其实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朕觉得,用道德来治理国家,那是上古圣王才能做得到的事。朕不过是一个常人,不敢自比三皇五帝,所以还是用愚笨一点的方式治理这个国家为好。

    朕觉得,朝廷告诉百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总好过让他们用道德自我约束吧。先生一向睿智,理当清楚,朕将刑部半独立出来,只在名义上挂靠于内阁之下,已经表明了朕的治国之道。”

    朱由检突然停了下来,从桌上拿起了袁可立交给自己的文件,然后扬了扬文件说道:“不管刑部给朕什么意见,朕对这份奏章也只有一个态度。

    在我大明,不会有法外之徒。起码在朕的治下,不能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物。法律如果保护不了百姓,那也同样保护不了我们。先生以为如何?”

    袁可立沉默了一阵,终于起身向崇祯行礼说道:“既然陛下有这样的认识,臣和刑部同仁自然是极力支持的。

    陕西三司虽然已经定罪,但是按照旧例,宗室犯法只要不涉及谋逆等十恶之罪,就不能判处死刑。事已至此,是不是由刑部将判处死罪的宗室成员罪减一等,改为终身圈禁,也能稍稍抑制事后的非议?”

    朱由检伸手在面前的文件上虚虚的抚摸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有些人如果不让他们流下自己的血,就会觉得流别人的血是天经地义的事。过去数年里,陕西百姓因为他们而家破人亡的,不知有几许人。

    如果就这么轻轻放过了他们,又怎么能够让天下宗室子弟引以为戒?就照三司定的罪执行下去吧。不必等到秋后了,尽快了结了这件案子,也省的有人还心存侥幸。

    当然,如果先生觉得有难处的话,朕可以让惠侍郎早点赶回来,接手这个案子。”

    袁可立站在崇祯面前摇了摇头说道:“臣都是已经准备卸任的人了,何必把这么棘手的事情留给别人呢?既然陛下主意已定,那么这件案子就当做臣卸任之前的最后一案吧。不过陛下再怎么想要重整纲纪,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顾忌的。”

    朱由检楞了下,才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袁可立认真而严肃的说道:“如果陛下想要执行这几位宗室的死罪,也请陛下让宗人府先革去了他们的宗室身份,也算是陛下对天下有了一个交代。”

    虽然只是一个掩耳盗铃的套路,但是看着袁可立认真的态度,朱由检还是点头应允了。

    送走了袁可立之后,朱由检感觉自己刚刚好似连续打了两场拳击赛一般疲惫不堪,他一手按着太阳穴,一边闭目养神。

    没等他休息多久,便听到吕琦轻轻唤了自己几声,朱由检顿时张开了眼睛望去,“什么事?”

    吕琦小声的说道:“刚刚收到消息,后金那边似乎出了点问题,二贝勒阿敏的长子爱尔礼逃到了营口,然后上了四海商行的船到了天津。

    另外,东江镇那边发来了几分密件,都是和毛帅有关…” 

第119章 指月山城() 
崇祯吩咐王承恩递了一块冰毛巾上来,在冰水中浸润拧干的毛巾敷在脸上,一下便让他有些昏沉沉的头脑猛的清醒了过来。

    丢下了毛巾之后,回复了精神的朱由检看着吕琦说道:“先说东江镇的事,把那几封密件读给朕听听。”

    吕琦应了一声,便低头看着手中的密件一封封读了起来,朱由检听完了之后,想了好一会才问道:“东江镇宣教署和王化贞的情报来源于何处?”

    吕琦翻看了下手上的密件,随即回道:“宣教署这边是来自东江镇水营都司何麟图和副总兵沈世奎的举报,王巡抚这边是商人洪秀的线报。”

    看着崇祯久久不出声,王承恩忍不住有些心浮气躁的插嘴道:“陛下,现在内务府和四海贸易商行和北方的海上贸易通道,都是要经过东江镇控制下的地方。

    徐先生他们在朝鲜北部地区勘探的矿藏,也同样需要东江镇在背后的支援才能开发。这东江镇关系着陛下的钱袋子,实在是不容有失啊,陛下。”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他,不由顺口问道:“那么王伴伴以为,朕应该怎么做?”

    王承恩这时才发觉自己似乎有些焦虑了,他赶紧低头告罪道:“臣只是一时情急,并没有要求陛下行事的意思。”

    朱由检收回了目光,转而对着吕琦吩咐道:“不过是后金派人想要和毛帅谈生意,毛帅究竟是怎么回应的,他们都汇报的不清不楚的,这算什么罪证?先等等吧,看看毛帅自己怎么说。

    回信给王化贞,毛帅之事朕自有处置,让他不要胡乱去质问毛帅,他只需管好东江镇的内政和办好对朝鲜王国国内形势的监视,就算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

    给东江镇宣教署下令,对何麟图和沈世奎各记功一次,让他们继续保持这份对于朝廷的忠诚之心,朕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的。另外,宣教署要继续深入军队基层,加强对东江镇各部将士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时刻记住他们是大明的军队。

    还有,告诉总参谋部,让他们下令督促东江镇军民分治的工作,加快将军属疏散到远离前线和海岛的后方去,比如济州岛和天津、山东等地…”

    崇祯一口气吩咐了数条应对意见,吕琦便迅速的用笔在手册上记录了下来。不一会,他看崇祯停下来苦思冥想着,似乎有什么事一时没想起来。吕琦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记录,思考了一会,才轻轻提醒皇帝道:“毛帅长子毛承祚去年入了海军军官学校就读。”

    崇祯抬头望了吕琦一眼,看着他说完这一句后便重新沉默了下去,脸上并没有露出什么得意的颜色,朱由检便收回了目光说道:“本周内安排个时间,朕要去海军军官学校视察,让学校挑选三名学生代表作陪。现在,再说说沈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爱尔礼为什么要逃亡?他父亲阿敏怎么了?”

    吕琦合上了手中的文件夹子,对着崇祯快速而简洁的回道:“社会调查部和沈阳之间的联系已经中断了快12天,据说后金封锁了沈阳城,除了军中的信使之外,其他闲杂人等都不得进出。所以我们现在不知道,沈阳城内这些天发生了什么。

    由于爱尔礼的逃亡太过突然,从营口乘船返回天津,又比锦州从陆地上赶回天津速度更快。所以,我们还没有接到锦州方面的汇报。现在我们唯一的消息来源,就是来自于爱尔礼和他的随行人员。预计,爱尔礼他们将会在明日中午抵达京城。”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便恢复了正常说道:“通知下杜度,让他明日替朕去迎接下爱尔礼。还有,明晚在钓鱼台赐宴爱尔礼,…”

    日本西南强藩长州藩领下长门国藩厅所在地萩城,是一座相当年轻的城池。建立在海边指月山上的平山城式样的城堡,将整座指月山都包裹了进去,一层层高耸的城郭交错攀援山体而上,最终把树立在山顶的天守阁牢牢的保卫了起来,因此这座城堡也被人称之为指月山城。

    原本绕山而行的数百步宽小河,在人工修整之后,变成了一座上千步宽的护城河,把指月山城和城下町分成了互不相连的两个部分。连接指月山城和城下町的唯一通道,只有一座气势宏伟的五跨石拱桥。

    叶雨轩穿着一身明国商人的装束,带着一车绸缎布匹和三五名伙计停在了桥头,他用手推了推头上用于遮阳的斗笠,欣赏着河对面隐藏在一片绿色之中的恢弘城堡,心下也不由啧啧称赞了起来。

    和河这边歪歪扭扭且空间狭小建筑所构成的城下町不同,对面的这座城堡简直就像是从这片土地上冒出的一个奇迹。让人无法相信,这两边的建筑都是同一个国家的民众所构建出来的。

    叶雨轩正欣赏着指月山城的美景时,上前去和守桥士兵交涉的日本通译村田一贞快步的跑回了他身边,对着他低头行礼道:“大人,我们可以进去了,福原广俊大人已经在对岸等候了。”

    叶雨轩的脸上虽然依旧保持着轻松的神态,但是口中却小声而严厉的向他训斥道:“我再说一遍,在我登上日本的土地之后,就只是一个从明国而来的绸缎商人,不是什么大人。记得了吗?”

    “是的,大…东家。”村田一贞赶紧改了口,并退让出了道路。叶雨轩看了他一眼,方才带着绸缎车子踏上了桥面。

    过了桥之后,叶雨轩便看到一个身穿黑色和服,腰佩双刀,脚上穿着一双木屐的年轻武士坐在桥头小屋前的马扎上。炙热的阳光被这间守卫值班时使用的木屋遮挡了大半,只有一小部分照射在了这名武士的双腿上。

    这让叶雨轩一时不能分辨出藏在阴影中的武士的容貌,在他放缓脚步打量着这位坐着的武士时,对方显然也看到了叶雨轩的到来,这让他迅速的跳将了起来,过分的紧张使得他佩戴在腰间的*挑翻了身后的马扎。

    马扎倒地的声响,显然让这名武士有些慌乱,但是过了片刻,他就平静了下来,向前踏出了一步,站在阳光之下对着叶雨轩点了点头说道:“夫人们正在明月馆等待挑选你带来的绸缎款式,请跟着我来。”

    看对方个头还不不到自己的胸口,脸上还稚气未脱的样子,分明还只是一个半大小子。叶雨轩忍不住扬了扬眉毛,心里不由生起了几分不舒服的感觉。谈论这么重要的秘密事务,对方居然能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人参与,这让他有些怀疑,对方和自己的会面,究竟有几分诚意了。

    不过他转而一想,来都来了,总要先谈一谈再说。毕竟长门国是距离鲸海最近的一个人烟稠密之地,这个地方有人口有自然资源,足够将大明渔民捕捞上来的渔获进行二次加工,然后再转运回国内去,或是就地发卖掉。

    在这里建立一个渔业加工基地,起码能够提升数倍的捕捞效率,特别是捕鲸业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化。现在捕捞到一条8…10吨的鲸鱼,如果整条鲸鱼能够全部利用起来,船上的渔民就能赚到,相当于他们在岸上种地半年的收入。

    而和渔民获得的那点收益相比,渔业公司和船东获得的收益就更为丰厚了。正因为捕鲸业的利润是如此的诱人,因此崇祯三年参与捕鲸业的资本和人员就开始急剧增长,任何能够提高捕鲸效益的措施,都会被这群人所吸纳。

    内务府和勋贵们领头投资的大型捕鲸船队,希望在捕鲸点附近开设二次加工基地,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期望,使得身为东海巡阅府官员的叶雨轩不得不出现在了这里,和长州藩当代家主毛利秀就进行一场秘密的会谈。

    “请。”瞬间想明白了的叶雨轩,立刻抛弃了脑子里的一些杂念,屈身向这位年轻的武士行礼答应着,并邀请他在前面带路。

    所谓的明月馆,其实是一个类似于区字样式的日式木屋建筑,明月馆一共有三幢独立的建筑,它们之间以木廊相连接。木廊和木廊之间的小天井内则种植了不少枫树,天井的地面上还铺设了一层白色的沙砾,和一些不规则的黑色石头。

    叶雨轩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还觉得不错,颇有小中见大的意思。但是看久了之后,他便觉得,这样布置的庭院也未免太过孤寂了些,摆在一位大名的城堡里实在有些不相称,搞得这座城堡里住的是佛门子弟一般。

    叶雨轩虽然脑子里有些胡思乱想,但是脚下却丝毫没有停留下来,紧紧的跟在了那位年轻武士的身后。抵达明月馆后,这名武士便拉着他单独往馆内走了进去,把其他人都丢在了入口处。叶雨轩也大致知道,想要和自己会面的长州藩藩主应该就在馆内某处房间里了。

    在绕了七八个弯后,为叶雨轩领路的年轻武士突然停在了一处长屋前,他转身跪坐在长屋前的木廊上,然后拉开了长屋的和门,接着便做了一个手势,邀请叶雨轩入内。

    叶雨轩进入房间,穿过了有些黑暗的玄关之后,便发觉眼前突然敞亮了起来。阳光从东北面的窗子照射了进来,把地面上铺设的榻榻米晒得似乎发出了光芒,而从窗子往外望去,却正好看到精美的天守阁和远处的天空。

    虽然窗外的风景不错,但是叶雨轩心里却有些疑惑,因为这个房间内根本没人。他正思考眼下是什么状况的时候,却听到右手边的和门发出了和轨道摩擦的声音。

    转头望去,正看到一位40岁上下的男子从隔壁房间内走了出来,用生硬的汉语对他打着招呼:“叶先生,请这边来,家主已经在隔壁房间内等候你了。” 

第120章 明月馆() 
作为长州藩二代藩主,毛利秀就其实也还是一个30不到的年青人。但是他看到前来和自己会面的叶雨轩是一个比自己还要年轻的年轻人之后,心下顿时有些不喜,不由出言讥讽道:“明国难道已经没有人可派了吗?还是太过小视我毛利家了?连一个胡子都没长全的小儿都能出使我毛利家了吗?”

    才刚刚在毛利秀就对面坐下的叶雨轩,听了这话之后也不生气,只是对着毛利秀就笑了笑说道:“这位殿下说笑了,我怎么可能是大明的使者,我今天不过是一个来谈生意的商人。我国和幕府关系良好,怎么会偷偷派出使者同幕府治下的大名会面?这不符合我天朝上国的礼仪啊。”

    毛利秀就顿时有些诧异的望向了身边的家老福原贞好,他有些搞不清眼下的状况了,如果不是因为迫不得已的苦衷,他是不会冒险来和这位明国使者会面的。但如果眼前的年轻人并不代表明国而来,那么他的冒险不仅毫无意义,也会把毛利家置于更危险的境地。毕竟毛利家内部,并不是完全赞成这次和明国的接触的。

    一手经办此事的福原贞好顿时也沉不住气了,他对着叶雨轩严厉的说道:“叶先生难道不是代表东海巡阅府而来的吗?还是说,东海巡阅府打算像对付萨摩藩一样,意图对我长州藩不轨?”

    叶雨轩有些诧异的看了福原贞好,好奇的问道:“你知道我们东海巡阅府和萨摩藩发生的一点小小冲突”

    福原贞好似乎有些气急了,便口无遮拦的回答道:“我们西南诸藩深受幕府打压,只能抱团取暖,互相之间自然有些消息渠道…”

    “咳、咳。”毛利秀就一阵猛烈的咳嗽,终于让福原贞好清醒了过来,闭口不再谈及萨摩藩的事情。

    毛利秀就目光如炬的看着叶雨轩,他挺直了上半身,口中清冷的说道:“这位叶先生,如果你不是代表明国而来,我想这场会面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

    叶雨轩低着头整理着自己的袍子,口中不慌不忙的说道:“这位殿下为何如此急躁,有话还是好好说吗。

    长州藩眼下是什么情况,我大明都一无所知,又怎么可能趟这趟浑水。我东海巡阅府愿意以私下的方式和你们接触,已经算是很给毛利家面子了。既然你们知道萨摩藩和我东海巡阅府的冲突,就应该知道,眼下这场冲突谁占据了上风。

    我东海巡阅府还没怎么出力,萨摩藩过去几十年在琉球的开拓之功已经毁于一旦了,现下更是连自家的种子岛也顾不上了。我相信,只要岛津家的家主没有发疯,他很快就会屈服于我东海巡阅府了。而我也同样相信,你们之所以和我联系,也正是看到这场冲突的未来,所以才想要得到我大明的帮助。”

    叶雨轩的话语停顿了一下,猛的抬头对上了毛利秀就的目光,脸色平静的继续说道:“但是,你们想要得到我大明的帮助,你们就需要先证明一下,你们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毕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得到我大明的支持的。”

    坐在一边的福原贞好首先被叶雨轩的话语激怒了,他半蹲起身子,对着叶雨轩怒叱道:“我毛利家领有长门、周访两国,是拥有数十万石高的日本西南大藩,难道在大明看来也是没有价值的存在吗?”

    叶雨轩扬起了嘴角,却保持了沉默,显然是默认了福原贞好的说法。叶雨轩的态度这让福原贞好感到又羞又怒,直欲起身翻脸。不过毛利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