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自从永乐皇帝靖难成功,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之后,南京的国子监便迅速的衰落了下来。从极盛时期的近万学子,到了天启末年,监内常年就读的生员也就千余人,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生员是花钱进来混资历的。

    而随着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青楼妓馆在这石头城内更是兴旺发达了起来。因此国子监在没有改名为金陵大学前,学风已经混乱不堪,肯在监内老实读书的没几个,大多数人不是整日混迹于城内瓦舍,便是浪荡于十里秦淮河上。

    自国子监改名为金陵大学之后,从北方下派的官员虽然强力整顿了下学风,但也导致了大多数生员脱离了金陵大学,使得偌大的一个校区内,只有数百学生就读。

    温体仁抵达南京之后,喜爱这里风景优美,又比较清静,就干脆从较为偏僻的南京督察院,搬到了国子监北面的一个小院内居住。

    前来处置南京科考一案,在温体仁看来,这是他向皇帝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绝妙机会。而想要向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稀泥显然是不成的。

    能够做的符合皇帝的心意,又要让皇帝对自己记忆深刻,温体仁很快便选择了,用较为激烈的方式去处置,那些闹起了*来的士子。

    南京科考案的起因并不复杂,不过是一堆落榜的考生酒后发泄,被一些有心人把这股气发向了代表新政的金陵大学而已。

    有锦衣卫和在复社中做卧底的吴昌时的帮助,温体仁不仅很快掌握了整件事的经过,还找到了复社诸子同考官孙肇兴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考试前,复社成员夏曰瑚还去拜访过孙肇兴,这无疑让温体仁抓到了复社的把柄。

    于是在他主持的查案过程中,原本泼向金陵大学身上的脏水,现在全部落到了复社身上。而到了此时,对于那些落榜的考生来说,金陵大学和复社的中举人员有没有问题已经不重要。

    现在重要的是,这些空出来的举人人名额应当如何填补的问题。以张溥、杨廷枢、陈子龙、吴伟业等复社士子,虽然痛恨于温体仁以舞弊的借口划去了复社今科所中的所有士子,但是他们现在却无法号召其他考生再次声讨温体仁。

    因为现在大多数落榜考生都眼巴巴的望着温体仁,希望能够从他手中获得一个举人的功名。复社士子们只能各自四处联络,希望能够找到关系给温体仁施加压力,然后放他们一马。

    因此当文震孟和姚希孟舅甥两人抵达南京时,复社众人便特意为两人设了接风宴,还向文震孟告了温体仁一状。

    于是文震孟和姚希孟两人,不顾鞍马劳顿,第二天一早便跑来了温体仁在金陵大学的住所。文震孟来意不善,本是想要打温体仁一个措手不及,迫使他将科考舞弊一案的调查卷宗公布出来,好让他们找到案卷里的漏洞,从而重新审查这件科考舞弊案子。

    然而,在姚希孟南下之时,崇祯同样发了一封信件交给了温体仁,告诉了他关于南京科考舞弊一案的社会舆论变化,和自己对这件案子的看法。

    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之后,温体仁便加紧落实和补充了,关于这件科举舞弊案的证据和供述。

    听明白了文震孟和姚希孟两人的来意之后,温体仁便让自己的亲随取来了一锦盒,然后交给了两人观看。

    有些不明所以的文震孟,顺手从锦盒内取出了一份文件翻阅着。他只是看了上面几行文字,便有些冒汗的抬头看着温体仁说道:“这些证言难道都是真的?”

    温体仁看着手中的茶盏,不慌不忙的回道:“这下面都有他们的签名,这考官孙肇兴也好,居中联络的复社士子夏曰瑚也好,如今都已经幡然醒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悔恨不已,所以才主动跑来写下了这些自白书。

    所以,本官实在不明白,文大人和姚大人这么跑来兴师问罪,非要说复社诸人涉及舞弊案有内情,究竟是为了什么?

    好了,两位大人也看过了我的证据,现在不妨拿出你们的证据予我也瞧瞧吧?看看本官是不是真的冤枉了他们复社诸人。”

    文震孟脸上阴晴不定,他来之前可没想过,考官和复社中人会认罪。毕竟昨日几位复社领袖为他两人接风的时候,还是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显然他们对于这几份自百书也是一无所知。

    不过现下到好,他急冲冲的赶来,为复社中人打抱不平,反倒让自己掉坑里去了。

    文震孟看了一眼身边同样震惊不已的外甥,终于还是硬着头皮向温体仁说道:“既然陛下让我接任南京礼部尚书后,和你一起查问此案,那么本官想要亲口问问这些人,这些自白书可是他们亲手写下的。”

    温体仁放下了茶盏,对着文震孟说道:“文尚书想要查证一遍这些证据,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这案子滋事体大,涉案之人不是官员就是士人,所以本官为了稳妥起见,这几人都关在了镇守太监府内,也免得他们外出同其他人串供,两位大人这就和我一起去拜见下曹公公吧…”

    一个半小时之后,文震孟、姚希孟、温体仁、曹化淳四人,坐在了南京镇守太监府内的一处凉亭内。

    已经粗略的问过了几位证人的文震孟和姚希孟两人,面对桌上的酒食毫无兴趣。但是他们却不能就此告辞离去,否则这件科举舞弊案,他们就再也难以出声了。

    虽然文震孟一向不待见宫内的阉人,但是对于曹化淳,他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礼仪。因为这位南京镇守太监和昔日的太监王安颇有渊源,而王安又是当年东林党在宫内的奥援,所以双方也算是有着特殊联系的友人。

    文震孟勉强喝下两杯酒水后,终于忍不住对着斜对面的温体仁说道:“既然温侍郎已经收集了这么多证据和证人,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温体仁拿着青玉酒杯把玩了一阵,方才开口回答道:“既然两位大人也认为证据确凿,那么自然是早点将科举舞弊案了结,然后补上空出的举人名额,让这些士人安心回家为好。”

    文震孟皱了皱眉头说道:“难道你真要将复社成员全都落榜?这是不是太过了些,人家好歹也是十年寒窗苦读才中的举人,总不能因为几份行状,就把所有人都赶下船吧?

    本科解元杨廷枢,身为名门之后,品行才学都是一时之选,本官已经看过他的科场文章,名列本场第一,实在是没什么可说道的。”

    温体仁微笑着回道:“复社中人同气连枝,他既然身为复社领袖,复社的人出了问题,他自然是要承担起责任来的。更何况,此次带领落榜士子闹事的,怀疑金陵大学学生舞弊,正是从复社的聚会上发起的。他们怀疑别人舞弊,现在查到了自己身上,不应该坦然接受吗?”

    姚希孟立刻为士子们求情道:“当日复社中人为庆贺杨廷枢中了解元在富乐院内设宴,据说参加宴席的人员到有大半不是复社成员,就算风潮是在这次宴席上掀起的,也不代表就同复社有关。

    而且,复社成员都是我江南各地的士林领袖,其中就有不少浙江人。长卿兄总要顾及下乡里之情吧?

    更何况陛下也并无赶尽杀绝的意思,对于涉及舞弊案的考生也不过停考1…3年而已。对于那些诚心悔过之人,难道你就不能放一马?”

    温体仁犹豫着看向了曹化淳,这位老太监顿时笑了笑说道:“律法无情,但是人还是有情的么。都是读书人的事,自然还是三位大人拿主意,杂家坐在这里也就是当个见证,三位大人不必顾忌杂家的想法。”

    温体仁想了想,便说道:“也罢,既然两位大人这么说了,我总要给两位大人这个面子。

    其他我也不多说,只要复社中人愿意诚心悔过,写一份悔过书给我,我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当然,只有最先悔过的七人才有资格,其他人便回。另外,那个张溥不再宽容的名单之内。”

    文震孟和姚希孟都有些疑惑,两人一前一后的问道,“为何要写悔过书?”“怎么只有七个名额?张溥为何不能宽容?”

    温体仁毫不客气的回道:“不写悔过书,如何知道他们是真有悔过之意?做错了事情不接受惩罚也就算了,总要有个认识态度吧?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的确给了九个名额,不过我已经分发了两个出去,一个是在乡间协助办理了农学院的陈子龙,另外一个是首先向本官悔过自白的夏曰瑚。

    至于那个张溥,心思机巧,一边组建复社以增长自己的名气;一边又借助复社朋友的关系收买考官,企图操纵国家抡才大典的取士,这样的人不应该让他回去读读书,用圣人经典洗洗他的狡诈心肺吗?” 

第131章 和李自成的相遇() 
赤日炎炎,陕西澄城南面的官道上,黄土都被晒成了极细小的尘土,一行人骑着马缓缓向着澄城方向而去。不管是人和马,在这样的骄阳之下赶路,都显得有些垂头丧气。

    被几名家丁围在队伍中间的夏允彝,也失去了在京城时轻车华服的富贵公子模样,而是换了一身便于赶路的衣服。队伍前进的过程中,他不时的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干枯的嘴唇,但却没有去动自己腰间的水囊。

    在陕西这地方赶路,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难以补充干净的饮水。作为接受了新学教育的燕京大学学生,夏允彝已经知道,肉眼看似干净的清水,其实含有很多让人生病的脏东西,因此他已经和京城人士一样,养成了非热水不饮用的毛病。

    陕西连年受灾,被尸体污染的水源不知有多少。为了防止队伍中有人染上疫病,因此夏允彝一直约束着随从不饮用生水,如此一来便只有合理分配食水,才不至于让这些随从在赶路时断水抱怨,夏允彝一直以身作则,才令他们坚持了下来。

    摇晃了一下被烈日晒的有些发晕的脑袋,夏允彝不由转动脖子向官道两侧往去,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官道两侧除了黄土和断崖之外,很少能够看到几许绿色,这和他路过山西太行山脉时看到的景色相去甚远。

    官道经过塬上时,能看到两侧大片的麦田,但此时田里的麦子差不多已经收割完毕,除了高出地面几寸的麦茬,就没留下什么了。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烈日下,他也还是能够看到远离官道的麦田内,有着一个个黑点,这些都是在麦田里捡拾麦穗的妇幼。

    看着这些衣衫褴褛的妇孺在远处缓缓的移动,犹如一具具行尸走肉时,夏允彝的心里就感觉沉甸甸。当然他知道,这还不是最坏的时节,能够有麦穗可捡,已经说明今年的收成并不算太差。上一次他来陕西调查灾民状况时,在野外只能看到尸体和成群的野狗。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正真有些了解皇帝的心思,朝堂上究竟是正人君子执政还是小人执政,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执政大臣能够让他们吃上一口饱饭,让他们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夏允彝正在心中感慨的时候,前方探路的一名骑士跑了回来,向他汇报道:“夏公子,前面就阳庄堡了,过了阳庄堡十里便是澄城,队伍是不是在阳庄堡打个尖,休息下再赶路?”

    夏允彝抬头看了一眼对方充满期待的眼神,便笑了笑说道:“也好,就在阳庄堡吃午饭,然后休息一个时辰,反正今晚一定能赶到澄城了。这次多亏了你们护卫我上路,我会给黄守备写信,谢谢你们这一路的奔波照顾的。”

    这名骑士顿时喜笑颜开的答应了一声,然后带着几名同袍赶去前面准备了。转过了一道山崖之后,官道便通向了一道山岗,这片山岗上倒是郁郁葱葱的长满了树木,算是难得出现的一抹绿色。

    当夏允彝等人走上了这片山岗,便发现这里倒是出现了难得的一片平整区域,官道刚刚升到山岗的顶部,就能看到不远处竖立了一道黄土垒砌的堡墙,刚好居高临下的监视着这条通往澄城的官道,而在堡门附近的官道上还设立了一道关卡,几名官兵正带着一队本地土丁检查着过往行人。

    他们此前赶路时许久碰不到一个人,看着这些被拦在关卡边上黑压压的人头,夏允彝心里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和护送夏允彝的将士交谈过的堡内守将,知道来了一个惹不起的大人物,因此赶紧从堡内走了出来,来迎接夏允彝等人入内。

    夏允彝原本并不欲多事,毕竟他此行并没有什么官方的身份,只是凭借着大学生的身份和之前寻访灾情时同地方官员结下的交情,在路途上受到了些照顾。而澄城刚刚经历了一场战火,在官道上设卡检查往来行人,以防止被打散的流匪逃往外地,也是应有的道理。

    但事情的变化并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守堡把总的带领下,夏允彝等人正打算进入堡寨大门时,蹲在一边堡墙下的人群中突然窜出了几人拦住了队伍。

    守堡的把总先是吓了一跳,立刻向后退到了队伍里,队伍中的几名将士已经把手按在了腰刀的把手上,弓起了身子准备迎战。但这窜出的三人并没有作出攻击的姿态,而是跪在了地上,双手作揖向夏允彝恳求道:“求大人怜悯,我等并非流贼,乃是从关外贩运草药往西安的商人,因为之前澄城被流贼所占,我等不得不避居乡下,现在朝廷大军击溃流贼,我等这才动身上路。

    但是此前兵荒马乱的时候,小人携带的路条不慎遗失,几位兵大爷就要把我们扣在这里,要等我们的东家过来赎人。小人等身上的盘缠将要用尽,若是再被扣在这里,恐怕大家伙都要饿死在这里了。还请大人给条活路,小人在这里给您磕头了…”

    确认对方只是出来讨饶而不是反抗,驻守阳庄堡的那位把总顿时胆气大壮,他上前对着跪在地上的三人连踹了三脚,口中还骂骂咧咧的说道:“你们这些刁民,什么路条掉了,本官看你们就是潜藏的流贼,想要逃出本地去东山再起。

    你们东家要是不来赎你们,就算你们全饿死了,也别想离开,本官宁可贴钱给你们收尸。都是些混账玩意,还敢跑出来求情,惊吓到贵人,本官非剁了你们不可…”

    夏允彝转头看向了几人窜出来的墙下,除了几辆手推车正斜靠在墙边,车子边上同样跪着几名精瘦的汉子外,还有2名妇人和两名七、八岁的孩童在队伍里。

    他心下恻然,便叫停了把总的行为,然后看着面前的三人问道:“你们既然是出关贩卖草药的药商,为何队伍里会有妇孺?难道你们除了贩卖药材之外,还贩卖人口?”

    刚刚回话的中年人还没有出声,跪在他左边的一名高大汉子已经愤愤不平的回道:“这个年景,在陕西连壮男壮女都自卖不出去,谁还会要没甚用处的妇人和孩子。这是我们李大哥的家眷,家乡受灾活不下去了,因此准备接去西安求个活路,没想到却要被活活饿死在这里,这老天爷还真是不给穷苦人活路啊。”

    夏允彝并没用被这名汉子的语气激怒,他打量了三人的神情之后,便随口问道:“你的怨气还真是不小,你们李大哥是哪位?是这次贩卖药材的领头的吗?”

    这名高大的汉子不能回答,下意识的向身边一直保持沉默的男子望去,这名男子也就2、30岁的模样,但是却比那名高大的汉子要沉稳的多。

    看到夏允彝的目光放在了自己身上,他不得不开口回道:“小人李枣儿,是米脂人,刚刚无礼冒犯大人的,是小人的族侄李锦。这只商队的领头,是刚刚向大人呈情的高掌柜。小人不过是因为熟悉往来道路,才替掌柜掌一掌行程而已。”

    这位叫李枣儿的汉子抬起头来回话的时候,夏允彝心里不由为此人的相貌诧异了一会。经过了百多年的承平时期,大明百姓对于男子容貌的喜好,越来越倾向于女性化,面白而留几许文士髯,就是标准的美男子模板。

    而这位李枣儿,面目黝黑,胡子从两鬓连到了下巴,还微微带有卷曲,完全是一副军中猛将的模样,但他脸上那双眼睛却又纯净的很,丝毫没带有凶狠的表情。这双眼睛和他这张脸搭配起来,意外的给人一种诚实可信的感觉。

    夏允彝心里的提防之心顿时消去了不少,他语气温和的询问了李枣儿几个问题,比如行商路线,贩运的药材种类,西安药铺的位置等等,李枣儿都回答的毫无破绽。

    于是夏允彝神情轻松的说道:“随我出行的人里,有两人咳嗽不止,我正愁没地方买药材去。既然刚好遇到你们,你就去给我抓上两剂小柴胡汤吧。”

    李枣儿迟疑了一下,马上答应了下来,然后起身向着边上的独轮手推车走了过去,在一名女子的帮助下,李枣儿很快就抓了两包药回来,他双手递给了夏允彝身边的随从,口中还解释道:“这小柴胡汤有几样药材我们的货物里没有,所以小人稍稍调整了下药方,只要大人的随从喝了出一身汗,那就是有效了。”

    夏允彝打开药包,略略识别了下药材,虽然不知道这副药是否有效,但是君臣佐使的配药手法倒是没什么问题。

    他将药包交给了边上的随从,终于完全放下了心道:“我看你相貌堂堂,谈吐不错,想来也是读过书的人。你在这做药贩子难道不觉得可惜吗?眼下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你要是有心为国效力的话,不妨上京城来找我,我会推荐你去试试陆军军官学校的考试。”

    夏允彝说完便转头看着此堡的把总说道:“我看他们倒是正经的商队,不妨就此放他们过去吧,洪巡抚那里要是问起的话,我替你担待了。”

    这名把总连巡抚身边的幕僚都见不到,那里敢对这位京城来的贵人说不。他赶紧答应了下来,转头吩咐自己的手下放行。

    看到关卡终于对自己的队伍放开,李枣儿心里终于松了口气,他真心诚意的向夏允彝长拜致谢道:“小人多谢大人援手…”

    夏允彝对着他点了点头说道:“算不上什么援手,不过是顺口说了几句公道话。你要是来了京城,就去燕京大学找我夏允彝就是了。不过,这李枣儿正是你的大名吗?”

    李枣儿想了想说道:“那是小人的小名,小人的大名叫做李…自成。” 

第132章 李自成的过往() 
在夏允彝的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