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朝廷对于韩、秦两藩宗室公开施加刑罚,还一口气砍了数十个脑袋,这顿时让各地的宗室们同仇敌忾了起来。韩王、秦王的谋逆之罪,他们固然是不敢插嘴。

    但是对于两藩宗室因为犯罪而遭受的惩罚,他们就为之不平了。毕竟按照祖宗规矩,宗室只要不是谋逆,再大的罪过也只是发配凤阳圈禁而已,什么时候要掉脑袋了。

    更何况,现在朝廷还意图将犯罪宗室剥夺身份,流放至海外蛮荒之地,这让诸多宗室们都感觉自己的脖子后面有些发冷了。不过朝廷200余年的亲藩制度,虽然把这些宗室们养出了无法无天的性子,但也让他们失去了血性。

    他们倒也担心崇祯撕破脸和他们蛮干,因此上书中的内容,不是指责有小人蒙蔽了崇祯,就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首辅黄立极、刑部尚书袁可立、负责侦办案子的崔呈秀和杨鹤四人,并把他们比作了四凶。

    宗室们的愤怒,黄立极心里倒也有所准备,但是当一些地方官员也开始符合宗室的说法,上书弹劾他们四人之后,他就有些坐不住了,于是匆匆跑来向崇祯讨主意来了。

    对于宗室们的反应和应对之策,朱由检倒是早就有所准备,他对着黄立极安抚道:“宗室们的上书,不过是一逞口舌之快,热点过了,大多数宗室也就忘记了。

    因为这些宗室大都没有犯下什么大的过错,所以他们并不很担心惩罚会落在自己头上。只有那一小部分罪行严重的宗室,看到这两藩宗室受罚之后,感同身受之余,才这么卖力的上蹿下跳勾连其他宗室上书,想要逃避惩罚而已。

    现在,京城、山东、陕西、四川几地的藩王都在朝廷的掌握之中,朕会让他们出声驳斥这些宗室的上书,刊登在大明时报上,这样宗室内部的意见就不会这么统一了。

    此外,朕让蜀王负责的大明宗室赡养基金会也差不多筹备完全了,朕看就让基金会三日后正式登报成立,然后运行起来。这样底层的宗室有了希望,也就不会跟着那些作奸犯科的宗室去胡闹了。

    另外,让刑部和宗人府联合发文,通报天下各藩,凡是在本年度结束之前,各藩宗室主动向本藩亲王自首的,登记罪行之后,只要他们不再违法犯罪,则一律从轻处罚。

    但如果拒不自首,又故意煽动宗室对抗朝廷律法的,以谋逆罪论处…”

    听完了崇祯的应对之策,黄立极的心倒是放下了一大半,不过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的询问道:“按照陛下的方式,宗室们的议论大约是可以平息下来了。

    可是陛下,现在这事似乎已经不单单是宗室们在抱怨,各地的官员和士林也在讨论这件事。有不少人认为,这次处罚宗室实在有些过重,显得陛下毫无人情,无有亲亲、尊尊之意…”

    朱由检忍不住打断了首辅问道:“究竟是什么地方的官员和士绅这么议论?他们又想要什么?”

    黄立极难得的犹豫了一下,才回答道:“主要还是南直隶地方的士人和官员,此前朝廷彻底开放海禁,让当地不少士绅大户受到了不少损失。

    内阁推动的一些改革政策,也让南方的士子少了很多上进的机会。这次闹出的南京科考案,又让不少有头有脸的地方名门丢了面子。

    因此,他们大概是想要借着陕西宗室一事,煽动朝野舆论攻击臣等,让臣等主动辞职吧。”

    朱由检看着黄立极沉默了许久,才颇为玩味的问道:“那么先生以为,应当如何对付这些人呢?”

    黄立极不假思索的回道:“朝廷派往南直隶地区的官员,不是很快就被当地士绅大户所制服;就是被当地士绅所排挤,政令连县衙都出不去。

    所以,臣以为应当对当地官员进行一次大的整顿。对于那些屈从于地方,甚至唯地方士绅之命是从的官员,要一一罢免,恢复朝廷在地方上的威望才行…”

    朱由检对黄立极的所说的话语细细的考虑了一遍,倒是终于明白了黄立极的一点小心思。

    显然在他向黄立极开诚布公的交谈之后,这位内阁首辅这些天来大约是真想通了,也知道他和他的家族已经和大明的改革绑在了一起,改革若是失败,他的家族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他干脆想要借着这次的机会,尽量消灭一些改革的阻碍,或是那些改革派将来的政敌。

    对于黄立极的要求,朱由检想了许久之后,还是点了点头认同了,“在这件事上,先生想做什么,朕都是支持的。不过不要弄的沸沸扬扬的,朕可不希望再听到什么几君子事件了。”

    黄立极踌躇了片刻,还是拱手回道:“是的,陛下。” 

第146章 博览会() 
九月初,梅思沃尔德再次从万丹抵达了天津,在过去的大半年里,他已经将万丹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亚洲总部搬到了天津。虽然天津港的地理位置比不上中国南方的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四个港口,但是他依然不顾万丹商馆职员的反对,还是将总部设在天津,只是在上海和广州设立了两个分馆。

    作为负责东印度公司在亚洲事务的总经理,梅思沃尔德固然看重那几个中国南方港口对公司的巨大经济利益。但是作为一名英国贵族,他更为看重公司和那位中国皇帝之间能否拥有一个沟通顺畅的渠道。

    虽然在航海大发现的历史上,英国商人落后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还有现在的荷兰人。但是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带领下,英格兰人终于把视线从身边的苏格兰、爱尔兰、欧洲大陆,转向了浩瀚的大洋及世界的尽头,而凭借着英国海盗们的勇悍,英国人也终于击败了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打开了英国通往世界的海上之路。

    可是当英国商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新世界的时候,他们猛然发现,新世界最好的,最肥美的土地,已经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占据了。次一等的土地,却又被荷兰人抢先了。而从世界各地运输金银、货物返回欧洲的航运事业,也同样被荷兰人牢牢掌控着。

    饥肠辘辘的英国商人们,除了在北美的荒地上开拓烟草种植园,冒着生命危险在大西洋上劫掠商船,和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占据的海外殖民地进行走私活动外,也只能在印度洋上做一些荷兰人所不愿意做的转港贸易了。

    对于掌握了这个时代海上主要贸易航线的荷兰人来说,英国人在支线航路上进行的转港贸易,就好像是那些站在露天市场上叫卖杂货的小商贩,不仅威胁不到荷兰人的海上贸易,还很好的补充了荷兰人运力不足的问题,繁荣了荷兰人治下的港口城市。因此荷兰人对于这些英国除了嘲弄几句之外,并不会多加阻扰。

    但是一旦英国商人表现出了,对于荷兰海外贸易航线的兴趣,那么荷兰人就会露出真正的獠牙来了。比如当英国商人想要插手香料贸易,荷兰人就制造了安汶惨案,将英国人从香料群岛彻底赶了出去。

    处于航海事业后来者的英国人,在亚洲的力量自然是及不上荷兰人的。而在欧洲,为了对付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组建的天主教联盟,英国宫廷又不得不紧紧拉住荷兰人,让他们站在新教联盟的一边。在欧洲大陆目前的政治局势之下,海外英国商人的小小利益,显然是不足以让英国同荷兰翻脸的。

    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亚洲总部的总经理,梅思沃尔德比谁都迫切的希望,能够在亚洲找到一个强力的盟友,以抗衡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此地的力量。

    在没有和中国搭上关系之前,他和其他欧洲商人们选择了万丹王国,寄希望于这个东南亚土邦,能够遏制住荷兰人在本地势力的不断增长。但是万丹王国的发展始终不如人意,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却差不多已经吞下了整个香料群岛。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当地获得的商业机会越来越少,却要承受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日甚一日的压力。包括梅思沃尔德在内的英国商人们,其实已经有了退缩的意思。有几位往来印度大陆的英国商人,都主张把总部搬去印度大陆,他们认为在印度大陆,荷兰人的影响力要比东南亚小的多,更适合英国商人的发展。

    在梅思沃尔德等公司高级职员犹豫不决的时候,中国皇帝递过来的橄榄枝,终于替他们解开了一个难题。在东亚这片土地上,还有那个国家会比中国更为强大呢?如果英国东印度公司能够获得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友,那么他们不仅有机会报复荷兰人,还可以试着从荷兰人手中夺取香料贸易的独占权力。

    而且,梅思沃尔德更期待自己能够获得这位皇帝陛下的私人友谊,从而让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在中国贸易的特殊优待。英国商人们已经从他们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前辈那里,获得了同土著酋长和亚洲国王们打交道的丰富经验。

    比起同他们进行贸易,获得一位酋长和国王的友谊,更能让他们这些商人得到各种好处。比如固定的税额,划出一块土地作为公司修建商馆之用,独占某项商品的贸易权力等等。毕竟在这些土著部族和王国之中,酋长和国王的权力几乎无限,他们完全分不清个人财产和国家财富有什么区别。

    当然,这位中国的皇帝比起那些国王来,显得更为谨慎和智慧,但这并不影响梅思沃尔德对这片富饶土地的贪欲。

    登上了天津紫竹林码头之后,梅思沃尔德看了一眼码头周围的环境,不由对着前来迎接自己的公司职员感叹道:“只不过三四个月没在,想不到这里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似乎那位皇帝陛下,想要在活着的时候把这里建成一座伦敦城一样。”

    公司高级职员海恩一边为梅思沃尔德引路,一边凑趣的说道:“阁下说的还是太保守了,我以为,以这样的速度建造下去,皇帝陛下闭上眼睛之前,这里应当能够修建两座伦敦城才是。”

    梅思沃尔德轻笑了几声,随即扯开话题问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这里可有什么新闻吗?待在万丹的日子,实在是太闭塞了。”

    海恩打开了停在路边的马车车门,一边邀请梅思沃尔德上车,一边笑着说道:“这个国家每天都在发生着新闻,我都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说起。不过现在天津最大的新闻,还是在东门外召开的万商博览会,那里展出了中国各地出产的各种特产,很是值得一看。”

    梅思沃尔德立刻停下了脚步,他一脚踩着梯子,一脚站在地下,回头惊讶的看着海恩问道:“中国各地特产的展出?还有这样的地方,我们能够进去参观吗?”

    海恩赶紧点头说道:“当然阁下,展出对所有人开放,如果你想去参观,回去商馆洗漱之后,下午我就可以陪您前往…”

    对于海恩的这个建议,梅思沃尔德很是欣然的接受了。海恩所说的万商博览会,其实是在天津卫城东门外空地上围起来的一片大棚区。在大棚的下方就是摆放货物的展台,大棚和大棚之间则是让游人通过的通道。

    显然本地的中国人也没见过这样稀奇的活动,因此当梅思沃尔德抵达这里时,看到的是滚滚的人流在大棚之间流动着。人数之多,甚至将两侧的展台都遮蔽住了。

    梅思沃尔德惊讶的感叹道:“我还从来没有一次性看到过这么多人,难道整个天津的中国人都跑到这里来了吗?”

    眼尖的海恩看着前面的人流,突然皱着眉头说道:“中国人有没有全部在这里我不清楚,但是那些该死的西班牙人倒是来了。”

    梅思沃尔德顺着海恩的目光看去,沉默了许久后说道:“不必理会他们,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些西班牙人从中国驱逐出去的,只要我们能够获得那位陛下的友谊。”

    梅思沃尔德随即便带着海恩等人从另外的通道进入了博览会,在人流的推动下,他们几乎没能在每个展台面前停留多久,不过仅仅是这种走马观花一般的浏览,他们已经见到了一生都未曾见过的新奇物件。

    如果不是身边不时传来的讨价还价声,梅思沃尔德差点都要以为自己已经来到了上帝所在的天国,要不然他怎么能看到这么丰富的商品种类,不管他能想到的或是他从来没能想到的货物,这里都是应有尽有。

    正赞叹于这个国家之富饶的梅思沃尔德等人,忽然感到前面一空,原来他们已经被挤到了人流的尽头。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一片空地,一队卫兵守在了这里,原先在他们前面的人员避开了这片空地,开始向右侧的通道折返了。

    梅思沃尔德看到空地后面是一道竹木建成的分隔墙,似乎这道墙后还有一个展区。他正思考着墙后是什么的时候,却听到身边的海恩对他说道:“阁下,那些西班牙人也到这里了,他们到墙后面去了,我们也上去看看吧?”

    梅思沃尔德只是犹豫了下,便点头赞同了海恩的建议,随即四名英国人便脱离了人流,向着空地走了过去。海恩同守门的卫兵交涉了半天,对方终于同意他们可以进入墙后去了。

    梅思沃尔德等人走入了墙后,才发觉这里的确是另一个展区,不过能够进入这里的,却都是衣着华丽之人,和外面拥挤的人流做了明显的区分。除了在他们前面进来的西班牙人,这里还有十多位欧洲人,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前面一位中国人的介绍。

    梅思沃尔德没有再理会那些西班牙人,他绕到了另一侧,想要听听这些中国人在这里展出什么新鲜的玩意。

    罗义海对着面前上百位游客介绍着身后停放的马车,他声嘶力竭的介绍道:“…我身后的这三辆马车,是文思院最新的产品…除了刚刚介绍的这些特点之外,这些马车全都安装了橡胶轮胎,即便是再颠簸的道路,你也会坐的很舒适。有兴趣的先生们,可以上前来试乘…”

    梅思沃尔德按捺不住好奇,不由上前试了试,果然这马车的舒适度超过了他的乘车经验,比用最柔软的天鹅绒当椅垫,还有感觉不到颠簸。

    他下意识的想到,如果乘坐这样的马车进行长途旅行,大概可以免去不少人对于长途旅行的畏惧了。走下马车的他,顿时兴致勃勃的向那位解说员问道:“这样的马车要多少钱一辆?”

    罗义海看着他满面堆笑的说道:“最豪华的那辆定价3000大明元,普通一些的是1500大明元,最简陋的只需要750大明元。如果您*10辆以上,我还可以给您打个折扣…” 

第147章 收买() 
当梅思沃尔德等人询问新式马车的价格时,郑彩也正在向西班牙人塞维科斯介绍着这些新式马车的性能,他最后指着马车车轮上的橡胶轮胎说道:“瞧,塞维科斯先生,这就是我们研发出来的橡胶用途。

    另外你这次回去之后,可以向费尔南多·席尔瓦总督阁下和蒙法尔康总检察长阁下汇报,他们名下的那两船橡胶已经以300元每吨的价格全部出售了。而且我还可以肯定,明年橡胶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是否能够从墨西哥运出更多的橡胶。我知道你们一直想要获得一项能够替代贵金属的货物,现在你们已经找到了。当然,如果你们可以在菲律宾群岛上成功引种橡胶树,那么利润就会更为丰厚。”

    作为总督席尔瓦的亲信,塞维科斯出身于效忠席尔瓦家族的一个附庸家族,他在殖民地任职的时间长短完全取决于席尔瓦的意志,这也使得他对于席尔瓦的忠诚要远远超过殖民地的其他官员,但这并不代表他对于唾手可得的财富没有**。

    那些大人物和中国人合作的走私行动,塞维科斯自然只有看看而已,但如果在菲律宾岛上开辟橡胶种植园,像塞维科斯这样的殖民地官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为自己弄上一大片土地。

    郑彩的话语的确是让塞维科斯心动了,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的说道:“郑先生的提议真的很不错,可是我一年的收入还不到1500个比索,也就是相当于这样一辆中等价位的马车而已。

    菲律宾的土地虽然不值钱,但是想要种植一片从未在这里出现过的橡胶林,光凭本地那些懒惰的土著可不成。起码需要懂得园艺艺术的人员和一大批诚实可靠的人手。

    而且在橡胶林没有成熟之前,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投入。老实说,我大概负担不起这样的投入。”

    郑彩看了看左右,方才压低声音对着塞维科斯说道:“其实我们台海巡阅府,还是很希望同您和您的同僚建立起一份友谊的。

    如果您和您的同僚可以在圈定土地时睁一眼闭一眼,那么我们很愿意为您和您的同僚提供一笔贷款,用于购买照顾橡胶林的劳动力,而且我们也会为引种橡胶树提供一定的帮助。”

    塞维科斯当然知道郑彩所谓的圈定土地是什么意思,在此前双方达成的协议中,为了防范中国人借着开发菲律宾的名义侵占菲律宾,菲律宾的殖民地官员们决定把中国人开发的土地圈定在特定地区,避免中国人的势力向全岛扩散。

    殖民地官员的头脑当然是出色的,但执行这样的政策,却需要通过中下层官吏的努力,比如塞维科斯这样的中层官吏。

    塞维科斯犹豫的时间并不长,既然总督和总检察长都能把来自墨西哥的特使送去见天主了,他又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一下呢。

    “郑先生,你应当知道,圈定土地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郑彩微笑着回应道:“当然,只要塞维科斯先生你能提供一份名单,并替我们引见一二,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去解决好了。顺便提一句,台海巡阅府最近在越南俘虏了不少人口,你和你的同僚若是有兴趣…”

    就在天津热闹召开万商博览会的时候,朱由检也抽空去了文思院,听徐省声介绍一些用橡胶制作出来的新产品。雨鞋、雨衣、雨伞等就不说了,让朱由检眼睛一亮的,还是一双用橡胶作为鞋底的鞋子。

    他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的看了许久,才对着一边的徐省声问道:“这双鞋子看起来不错,就是不知道结不结实?一双要多少钱?”

    徐省声马上回道:“这双鞋子结实是结实的,臣让人穿着爬了一个星期的山路,也没出什么毛病。特别是踩着石子路上和湿地上都不会打滑,比那些软木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