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奴才猜测,明国皇帝应当是两种意见都不想取,只是想要同我国保持和平。但是又担心我国会错误判断形势,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进攻他们,因此干脆就让人带出了这份军事演习计划书。
借此告诉大汗,明国在边境早有准备,但是他们并没有进攻沈阳的打算。大汗若是出兵,恐怕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
黄台吉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他接着对其他人问道:“你们觉得范文程的猜测有没有道理?”
达海思考了下说道:“奴才觉得,范参将说的不无道理。明国皇帝虽然年幼,但并非无能之辈。爱尔礼叛逃明国,想来必是将我国内情泄露了出去。
我国现在因为阿敏之事,国中似乎有些纷争,但是只要过了这段时间还是能够平息下去的。而明国国势虽然看起来有了一些起色,但是今年明国整顿辽西诸军和地方乡绅大户,使得不少辽西将领和士绅逃亡我国,让我国对于辽西地区的内情大为了解。
因此我国现下虽然有些破绽,但是明国的辽西地方也不是铁板一块,真要打起来,鹿死谁手也未可知晓。
明人借曹丹叔侄将这份军事演习计划送到沈阳来,大约正如范参将所言,就是为了告诉大汗,明国在辽西有了准备,让我们打消进攻锦州、宁远的念头。”
希福看着范文程和达海的讲话都得到了黄台吉的首肯,出身正黄旗的他不由有些不服气的说道:“奴才觉得也未必,我们不打宁锦,难道还不能打别处吗?”
黄台吉皱着眉头打断了他说道:“除了宁锦之外,哪里还有别处可打,冬日里让大家出兵,总不能打完了仗,还得各旗自己掏腰包奖赏将士吧。”
希福顿时闭上了嘴,其他文馆成员也纷纷打消了反驳范文程的念头。看着众人都低头不语,黄台吉继续问道:“那么你们说说看,如果明人真是这个打算,我们该怎么办?”
鲍承先想了想说道:“回大汗,奴才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先证实了,这份计划书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只要选派人员前去打探,验证了消息之后,再做出应对才好。”
宁完我则说道:“回大汗,不管计划书是不是真实的,今年我国都不应当打仗,攘外必先安内啊,大汗。”
文馆的成员一个个都发表了意见,虽然他们不敢直接指名道姓,但是都认为在三贝勒莽古尔泰带兵在外的时候,黄台吉不能轻易的离开沈阳。
对于这些言论,黄台吉并没有做出什么回应,只是让鲍承先负责查证,明军军事演习是否确有其事,便把其他人等都遣散出去做事了,只留下了达海和范文程两人。
当屋子里重新安静下来之后,黄台吉才对两人说道:“我原本打算,和莽古尔泰讲和之后,便在今年打一打锦州、宁远。
一来弥合下各旗之间的裂痕,二来也是想要从锦州、宁远劫掠一些物资、人口回来。
不过明人要是有所准备,这仗就不好打了。还有,明人派出商谈四海贸易商行在后金业务的使者,明日也要抵达沈阳了,据说是明国皇帝爱妃的父亲。
如今两国虽然还有争斗,但是明国皇帝的岳父,我们还是不能怠慢的。达海,你明日和岳托前去迎接此人,然后安排范永斗去和他商谈。
我的意思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能够从商谈中得到好处,那么就和明国相安无事。如果明人一点好处都不给,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号召各旗出兵。
有准备的锦州打不了,那就打一打金州和旅顺,不过那样的话,就要等海上开始起冻再说…”
第167章 后金的火器研究()
沈阳南门外的迎客亭内,岳托坐在石桌边喝着小酒,浑然把今日迎接明人使者的任务丢在了脑后,到好似他是来出门踏青的一般。
亭内除了岳托之外还有两人,站在亭子边上眺望远方的达海,可没岳托这么放松,比岳托更了解今日后金局势的他,一点也不敢轻易对待这位明人的使者,唯恐会给黄台吉带去更大的难题。至于另外一位范永斗,则完全变成了岳托身边的仆役,为他倒酒奉承着。
就在达海等的有些烦躁起来的时候,他终于看到远处道路上有了一些动静,很快一名前去打探的亲随就骑马跑了回来,在亭子外下面打千说道:“回贝勒、达海大人,明人使者的车队已经在前方2里之内了…”
达海赶紧整理了下衣服,对着身后的岳托说道:“岳托贝勒,你也准备一下吧,可不要让明人小看了我后金。”
岳托慢悠悠的放下酒杯,满不在乎的说道:“不就是明国小皇帝的岳父吗?去年也就是小皇帝运气好,侥幸赢了大汗一次。若是再开战,我就不信他还敢再上战场。现在搞得这么隆重,难不成大汗还真怕了明国小皇帝不成?”
达海使了个眼色让范永斗出了亭子,这才上前对着岳托小声说道:“岳托贝勒可是喝醉了?大汗以礼相待明人使者,怎么能说是怕了?明国皇帝再怎么说也是外国之君,岳托贝勒你如此轻慢君上,传到大汗耳中,大汗难道还能夸奖你不成?”
原本有些醉意上头的岳托顿时清醒了过来,他同黄台吉虽然是叔侄的辈分,但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人,情分上却如同兄弟。他对于黄台吉虽然忠心耿耿,但却并不是一个愚笨之人,自然知道自己这位叔叔梦寐以求的,还是那张汉人皇帝宝座,而不是什么后金的大汗。
也正因为如此,这位叔叔在那些汉人的熏陶下,是越来越讲究礼仪规矩,不再像从前那般和自己无话不谈了。自己要是在这里下了明人使者的面子,还真有可能要被黄台吉教训一顿。
一向很是敬佩黄台吉的岳托,看到了他是如何对付阿敏的手段之后,也是有些心生畏惧的。而阿敏最大的罪名,不就是分不清君臣之际么。来的明人若是普通官员,他下了面子也就下了。但偏偏对方是明国皇帝的岳父,现在他去下人面子,岂不是撞到了那班汉人的陷阱里去了。
岳托的酒意顿时不见了,他屈身向达海行礼道谢之后,终于整理了自己的衣服,走出亭子在路边等待了起来。
过了好半天,一条长龙一样的车队终于缓缓的出现在了道路的尽头。当田宏遇的座驾经过了等候的人群时,田宏遇并没有下车,而是傲慢的掀起了窗帘,同达海、岳托客气了几句,便借口长途赶路身体疲惫,要求进城休息去了,他甚至都没有同范永斗说上一句。
田宏遇的作态,不止是岳托,就连脾气甚好的达海也有些承受不住了。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后,明国官员在女真人之前,可是许久没有这么傲慢过了。
令范永斗带着车队入城下榻于三官庙之后,岳托终于忍不住带了怨气向达海拱手说道:“大汗那边,还请替我回报一声,我还是先回衙门处理事务去了。”
达海也只能点头同意,然后自己去寻黄台吉覆命去了。黄台吉今日并不在沈阳城内,而是去了城外西北的庄子里。视察佟养性训练的乌真超哈部队,还有正在铸造的大炮。
自从去年千里跃进蓟州受挫之后,黄台吉终于认识到,明国其他地方的边军还没有腐化到一触即溃的地步。没有后方依托的千里跃进战略,如果不能从敌国获得补给,那就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冒险作战。
以后金这样体量的国家,两三次冒险失败,就会实力大损,从而成为又一个忽起忽落的边疆少数民族国家。因此想要真正动摇明国的根本,还是要具备从正面突破明军堡垒战术的能力,如此才能让明国疲于应付,从而露出自己的破绽来。
而想要击破宁锦这样的堡垒防线,在经过了蓟州之战对明军火炮威力的认识之后,黄台吉自然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后金的铸炮事业上。大炮这种军国重器,在后金手里远比明军要更有威力。
因为大炮用于野战,条件限制太多。但是把它用于攻城作战,则正是物尽其用。比起活动的人员来说,固定不动的城墙要容易瞄准的多。而被后金俘获的明军工匠炮手,从辽西逃亡的明军将领,为了能够表现自己的利用价值,也不断的向女真人游说火炮的威力。
对于后金这样一个以武立国的国家来说,任何能够使用到战争上的利器都会被重视起来,毕竟这时的女真人还没有脑子僵化掉,死抱着什么弓马骑射才是女真人作战的正道。
对黄台吉来说,鼓吹弓马骑射立国,不过是是一种政治上的宣传。这种宣传,一是为了表明女真和蒙古的习俗相同,所以应当是姻亲盟友关系;二是为了震慑人数众多的汉人,告诉他们女真人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却能以武力压制汉人。
然而鼓吹归鼓吹,对于明军的先进战术和火器,只要证实有这个威力,女真亲贵们都是乐于接受的,而黄台吉走的更远一些。他不仅接受了这些投降汉人提出的意见,开始编制火器部队,还令佟养性、石廷柱开始监铸大炮,训练汉化女真人、汉人混编的火炮部队。
只可惜,虽然有明军投降的工匠、炮手指导,佟养性、石廷柱管理的火器工场,也只能铸造出虎蹲炮之类的小炮,而无法制作出类似于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这种小炮对于后金来说作用不大,因此不少女真亲贵并不看好这个火器工场,只有黄台吉还是一力支持着。
今日黄台吉来到火器工场,并不是因为佟养性监铸出了一门合用的攻城大炮,而是那些投靠后金的明国将领,终于给后金弄出来一门号称是已经报废的红夷大炮。
黄台吉抚摩着这门外表粗糙的铁炮,一时有些爱不释手,他忍不住对着一边的佟养性问道:“这门大炮难道真的报废了不成?他们是怎么把它弄出来的?”
佟养性笑着说道:“那倒也不是,只是明国现在正在推动新式火炮更替,像以前的虎蹲炮、佛郎机炮还有这些红夷大炮,都开始进行收缴回炉的工作,明军对于红夷大炮的管理也就放松了不少。
锦州祖家的人,因为祖大寿被召入京城,形同软禁。他们家的田地和姻亲的田地又被朝廷强行赎买了去,因此心里大都有所不满。在投降我国的明军将领的联系下,祖家的一些人终于被说动,以白银8000两的价格,卖出了这样一门红夷大炮。
他们趁着火炮更替的机会,从锦州墙头挪了下来,并修改了记录。然后把它拉到了靠近我国的边境,我们在边境接手,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它弄回了沈阳。拉回来之后,我们已经试放了几炮,一里到一里半之内,可谓精准如斯,威力十足啊。”
黄台吉顿时大为喜悦的说道:“好,好啊,有了这样的军国利器,我倒要看看明国还有什么城墙能够挡住我们大炮的威力。有了这门红夷大炮作为样本,你们多久可以铸出一门真正的大炮来?”
佟养性毫不迟疑的说道:“有了这门大炮作为样本,加上此前工匠们试铸的经验,奴才敢担保,明年春天之前,必然能够铸出3…5门可用的大炮来。只是…”
黄台吉转头看着他问道:“只是什么?”
佟养性有些为难的向黄台吉说道:“只是,铸造大炮需要的铜料不足,而用铁料铸炮的话,本国所炼之铁杂质太多又不堪使用。现在张家口这条商路又断了去,铸炮用的上好精铁难以购买啊。
此外,火炮所用的*,以往都是从锦州这边走私而来,现在关外明军全面整顿,恐怕走私*的行动会越来越困难了。奴才以为,想要保住*的供应,就非得自己制作不可。但*的配方是:硝八份,硫磺一份,柳枝炭一份。这硝和柳枝炭我们尚可以自己制取,但是这硫磺就只能从外面购买了。
如今明国对*、硝石、硫磺的出售量尤为关切,想要从明国获得稳定的货源恐怕未必可行。倒是朝鲜那边,同日本相邻,取得硫磺并不困难…”
听完了佟养性诉说的难处之后,黄台吉只是沉吟了一会,便开口说道:“朝鲜的商路本汗会设法扩展一下,解决硫磺的来源。听说朝鲜多铜,若是朝鲜商人能够提供铜料于我,本汗也会让边境将士保护他们的商路。
至于这精铁料,我们且做好两手准备,本汗这边让范永斗找找门路,看看能不能恢复张家口这条商路,或是从四海商行这边获得精铁。你们这边也要继续研究,能不能锻炼出适合铸炮的本国铁料来…”
黄台吉正和佟养性等人商议铸炮的事宜时,达海也终于找到了铸炮的庄子来。听说了田宏遇的傲慢举止之后,黄台吉也是一阵头疼。
虽说黄台吉并不想和明国真心和平下去,但是他也没打算完全和明国皇帝撕破脸。不管女真人杀了多少东北汉人百姓和官兵,只要他没有直接针对明国皇帝的举动,形势不妙时还能以讲和为由为后金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如果他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明国皇帝,被激怒的明国皇帝真的动员起倾国之兵攻打过来,不管关内会不会乱成一团,后金肯定是要灭亡的。这种愚蠢的事情,黄台吉自然是不干的,而田宏遇显然就是那位皇帝的脸面。
黄台吉思虑了半天,才无奈的说道:“且看一看再说,如果他真不待见汉人同他谈判,到时我找个地位高的贝勒去同他谈就是了…”
第168章 一次例会()
9月初,孙承宗带着数名随行参谋赶往山海关,准备和王在晋一起主持关外的军事演习。而崇祯则正在文华殿同国务委员会的成员们召开例会,本次会议上主要是研究了几个人事问题。
比如洪承畴被调到昆明担任新设立的云贵总督,朱燮元任新设立的直隶总督,袁崇焕任新成立的丰大总督,原宣大总督被撤销。
不过比起这些任命,更让在场大臣感到惊讶的还是接下去的两个任命。张允修被调任湖广总督,原先的湖广行省被分成了湖南、湖北两省。张重辉被调任福建巡抚,以协助浙闽总督杨镐。
这张氏叔侄复出的消息,完全压倒了洪承畴等人任职带给在场大臣们的震撼。因为这意味着当初张江陵的事被彻底平反了,同时也为万历改革重新正了名。张江陵当初虽然得罪了天下的士绅,但是他在位时期也并非没有门生故吏的。
只不过当初大家打落水狗打的太过利害,这些门生故吏担忧被打击报复,因此也就没敢为张家出头。现在崇祯将这案子又翻了过来,那些门生故吏必然是要重新依附到张家门下的,张家的重新崛起,已经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但对于当年那些往张家身上丢石头的人来说,这可真不是什么好消息。特别是,这些人又大多出自反对万历新政的江南。虽然有几位官员很想阻止一下张家叔侄的上位,但是在首辅黄立极的支持下,这种声音很快就被驱散了。
如此一来,在场的官员都意识到,黄立极则是打算联手张江陵后人,再次增加了改革派官员的力量。显然,这场崇祯元年掀起的朝政改革,还远远没到落幕的时候。
这些地方督抚的人事任命讨论完毕之后,韩一良、李夔龙两人突然出列向崇祯上书,弹劾了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147名县令以上官员。原因是这些地方官员伪造了治下的农业收成,欺瞒朝廷派出的巡视官员,还有人试图通过贿赂巡视官员以掩盖自己的错误。
张瑞图听后,赶紧出列为这些地方官员说情道:“陛下,臣以为韩一良、李夔龙两人的说法是夸大其词了。一直以来,地方官员都是按照黄册点验各地田亩和粮食税收,这每年的天时和地利都有所差别,这粮食产量自然也就同图册上有所出入。怎么能够因为这个问题去为难地方官员呢?要是这样下去,今后地方官员岂不都要整天待在农田里,哪里还能处理地方上的政务呢?”
韩爌等几位官员也纷纷出列,支持了张瑞图的说法,认为韩一良、李夔龙的做法乃是恶政,是属于在鸡蛋里挑骨头,为难那些不顺从于他们的官员。
朱由检摆了摆手,让这些官员安静了下来,然后对新上任的刑部尚书惠世扬问道:“惠尚书,你来说说看,这些官员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
站在官员前排末尾的惠世扬,顿时感受到了从四面而来的目光,这让他感到了些许压力。他暗暗在心中想了想,才对着崇祯行礼说道:“回陛下,臣以为: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陛下此前已经三番四次下令,要求各地官员掌握好今年的收成,不可恍惚。然而这些官员却依旧拿往年的旧数字应付王事,实在是有违臣道啊。”
惠世扬表现出支持韩一良、李夔龙的态度,顿时让一些官员大跌眼镜,毕竟他们原本都以为,惠世扬是站在东林党这边的。
朱由检却又再次转向一边的刘宗周发问道:“刘先生是中央官校的校长,是管理我大明官员作风的负责人,刘先生怎么看这事?”
刘宗周抬头看了看望向自己的同僚,又看了看低头不语的惠世扬,突然感觉这文华殿内的柱子实在是太多了些,让他有些抑郁了。
沉默了良久之后,他终于平静的说道:“回陛下,臣以为惠元儒说的还是不错的。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还请陛下再给他们一个机会,好让他们弥补自己的过失。十年寒窗,终究是不易的。”
朱由检这才点了点头,对着下方的官员们说道:“刘先生是厚道人,总是顾惜读书人一些。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要给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不过,在这之前,总要先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如果他们连自己错在何处都不清楚,给他们机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朕看来,他们的错误究竟在哪?是伪造数字吗?是照样画葫芦吗?是懒政吗?朕觉得这些都还不是要紧的。
他们错就错在,没和朝廷一条心。朕的命令,朝廷的命令,在他们看来好像不比一张废纸强多少。难不成朝廷和朕是庙里的泥塑木偶?他们随意填写几个数字,交上来就算是完成王事了?
一个地方官员,把朝廷的政令视为无物,伪造数字欺骗朝廷,这样的官员心里还有朝廷,还有朕吗?朝廷的政令如果出不了都门,这朝廷还有什么用?”
崇祯语气从温和到疾言厉色,让一干试图为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