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褂行┱蕉妨Γ酵先ィ驮矫挥械挚刮颐堑奈淞ΑR悦鞴诘氐母皇耆梢月阄揖褪秤诘泄男枨蟆�
当然,我军想要安全的攻入明国的内地,首先就需要让明国皇帝把明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调往辽东来。这些从外地调来的明军人生地不熟,又需要从内地运来大量的资源给养他们,他们的战力必然要跌落几分。
而我们在自己熟悉的河东、河西地区作战,又背靠沈阳,将士们自然能够全力以赴的作战,只要作战方略恰当,就能将这些明军一点点的消灭在宁锦一线。当明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消耗在了宁锦一线上,那么明国在西面的数千里边防就是纸糊的窗纸,手指轻轻一戳就是个洞了。”
虽然黄台吉说的口若悬河,听起来也是头头是道,让人难以反驳。不过下面的这些年轻贝勒们,却没有像从前那样,情不自禁的为黄台吉的话语拍手叫好了。他们不是低头做倾听状,便是小心的观察左右同僚的脸色,以决定自己接下来要如何表态。
若是在从前,遇到这样的沉默,黄台吉大约还要点点头,在心里称赞一下,这些年轻贝勒们终于懂了些规矩,不再把议论国家大事的大政殿当成自家聚会议事的大院了。不过今日出现这样的沉默么,无疑是这些年轻人已经开始失去对他信心的表现了。
下面的年轻贝勒们反应虽然不及预期,不过黄台吉的内心却没有什么波动,他随即结束了话语说道:“好了,接下去就让岳托贝勒说说,今年以来明国对我后金都做了什么。然后大家都议一议,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明国的这些举措。”
黄台吉终于坐了下去,站在一干贝勒前面的岳托挪动了脚步,他上前对着三位大贝勒行了礼,方才开口说道:“去年和明国的作战结束之后,明国虽然同我国再次达成了和议,但事实上他们并无同我国维护和平的意愿。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发现明国一边和我们达成和议,一边却在私下做了不少手脚,意图分裂我国内部的团结。
首先是招降纳叛,明国不仅在谈判时勾结了杜度、阿山等叛将,更是把刘爱塔、爱尔礼接回了国内,若非是想要对付我国,明国为何要如此作为呢?据闻,明国皇帝还仿照我八旗编制,将这些叛将逃人编成了一支军队,这显然是打算用他们来对付我国。
其次是意图离间我女真和蒙古诸部之间的关系,明国皇帝以被俘的科尔沁人为质,强迫科尔沁部送出了海兰珠公主,又大肆在蒙古诸部中宣扬,蒙古和女真乃是世仇。向我后金臣服的蒙古部族,就是背叛黄金家族,背叛蒙古民族,应当群起而攻之。明国在战场上打不过我们,却搞这种小人伎俩,实在是可恶至极。
再次是侵袭我边疆,从去年开始,明人就通过海上通道,对我东海之滨到黑龙江下游地区进行了侵扰。他们在当地攻击臣服于我国的部族,招揽那些对我国心怀异志的部族,并大肆宣扬当地部族并非我女真一部,乃是从前契丹、渤海的遗族。明人意图将我国边疆的野人女真转化为另一个民族,从而让我们同野人女真相互残杀,其心可谓歹毒…”
随着岳托一条条将明国最近的举措剖析了下来,原本还在观望和打着小算盘的年轻贝勒们,顿时都被激起了怒火,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怒斥的声音,但是小声的议论之声已经充满了整个大政殿。
坐在椅子上的黄台吉看着下面年轻贝勒们义愤填膺的样子,嘴角终于浮现出了一丝笑意,果然在外界的压力下,感受到生存危机的女真亲贵们就忍耐不住了,人心可用啊。
坐在黄台吉身边的代善和莽古尔泰脸色却都不怎么好看,此前因为阿敏的事情,使得黄台吉的声望在女真亲贵的心里大大的降低了。这原本让两人以为,只要默视着这股情绪在女真人内部发酵下去,那么为了自保,大部分女真亲贵会更为支持四大贝勒共治朝政的制度,以压制黄台吉想要独揽朝政的野心。
可从眼下这些年轻贝勒的身上看来,只要黄台吉一提到明国对于后金的压迫和恶意,就能让这些年轻人自动的团结到黄台吉的身边去了。这让他们两人完全成为了黄台吉的附庸,哪里还有什么四大贝勒共治的制度。
代善到还好,本就对汗位没什么野心的他,只是想要保住自己的权位和富贵,看到事不可行,退一步承认黄台吉的权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岳托和他的关系再不好,终究也是他儿子,有岳托在中间转圜,他觉得黄台吉总是要优待自己的。
莽古尔泰就不一样了,原本和他结盟的阿敏贝勒已经被圈禁了,济尔哈朗控制下的镶蓝旗显然是不会再支持他了。正蓝旗虽然是上三旗之一,实力仅次于两白旗,但是以一旗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对抗其他七旗的力量的。
如果黄台吉继续获得这些女真亲贵们的支持,莽古尔泰在朝堂上也将失去了自己的声音,那么黄台吉到时想要处置他,又会比处置阿敏困难多少呢?他和代善不同,从父汗去世之后,就一直在同黄台吉争夺汗位和对朝政的主导权。作为黄台吉的政敌,他倒是比其他人更清楚黄台吉的为人。
以当初黄台吉对大妃阿巴亥的手段,他可不觉得自己求饶,这个弟弟就会放过自己。当初阿巴亥向他们求饶,愿意放弃一切政治权利时,不就是这个弟弟坚持要阿巴亥殉葬,连条活路都不给对方留下的吗。
而且莽古尔泰也不愿意向这个毒蛇一般的弟弟低头,他始终认为黄台吉是依靠阴谋诡计获得了这个汗位,他和阿敏、代善都是被黄台吉所利用了。他们三人无端端的背上了一个逼死大妃的恶名,让两白旗和多尔衮兄弟对他们仇恨不已,黄台吉却获得了汗位和多尔衮兄弟的效忠。一想起这事,莽古尔泰就感到懊恼不已。
就在代善和莽古尔泰各自在心中盘算的时候,黄台吉扬手让殿内的众人安静了下来,转头对着两个兄长说道:“两位兄长,你们也听过了岳托的话语了。
两位兄长以为,我们应当对明国采取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让明国知道我后金的愤怒,从而让他们放弃这些小动作呢?”
代善撇了一眼下方的贝勒们,看着他们脸上跃跃欲试的神情,心里也是叹息了一声,决定如果莽古尔泰说不出什么有意义的话语的话,他就不得不选择支持黄台吉想要的主张了。
第177章 莽古尔泰的选择()
在黄台吉貌似亲切的询问和下方众人的注视下,莽古尔泰发觉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在黄台吉分析了对付明国的战略和岳托对明国的一系列控诉之后,向明国发动进攻以展示后金的武力,已经成了今日会议的唯一选项。
作为后金国内一直主张对明国采取强硬姿态的莽古尔泰,在这样的局面下要是改口让大家三思而后行,用对话来取代战争,那么他不但会让在殿内的女真亲贵们大失所望,后金国内的那些对明强硬派要是听到了这个消息,估计也要放弃对他的支持了吧。
莽古尔泰虽然在政治能力上不及黄台吉远矣,但却并不是一个无知莽夫,否则也不会在天命末年被努尔哈赤用以压制代善在内的一干贝勒重臣了。
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刻,他的头脑反而异常清晰了起来,想起了返回之前同弟弟德格类的一场彻夜长谈。若说在后金国内莽古尔泰有什么最为信任的人的话,那么同母弟德格类必然占据其一,而另一位则是同母妹莽古济。
不过莽古济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岳托,一个许给了豪格,这使得兄妹两人的关系在这两年内变得有些疏远了起来,因此德格类便成了莽古尔泰最为信任的人。
德格类虽然奉黄台吉之命前去劝说他接受沈阳的命令,但他也为莽古尔泰分析了后金国内的形势,认为这个时间起兵反对沈阳毫无胜算,反而会让黄台吉抓住把柄对付正蓝旗,最终让莽古尔泰身败名裂,为八旗将士所愤恨。
不过当莽古尔泰接受了众人的劝说,准备听从沈阳发出的命令,把军队交给德格类,自己轻身返回沈阳时,德格类却又再次找到了他,兄弟两人进行了一次秘密的长谈。
这次长谈其实也没多少内容,德格类只是告诉了兄长,他在离开沈阳之前曾经去拜访过阿敏府上的宋先生。虽然阿敏被黄台吉治了罪,但是以卜算闻名沈阳的宋献策却在第一时间被代善接回府上保护了起来。
德格类和宋献策有过几次往来,知道这位二贝勒府上的宋先生不仅精于卜算,而且头脑也相当的灵活。加上他还知道,爱尔礼之所以没有被黄台吉一网成擒,就是这位宋先生给留下了后路,因此在得到了黄台吉的命令之后,惶惶不安的他便冒险去求见了宋先生。
德格类求见宋献策,一是想要问问自己这趟出行的吉凶;一是想从宋献策这里讨要个解决兄长困境的主意。他也清楚,即便是莽古尔泰听了自己的劝说返回沈阳,也不意味着大汗和兄长之间从此就相安无事了。
宋献策听了德格类的请求之后,倒是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德格类最后也一五一十的向莽古尔泰诉说了这件事。当初听德格类说起这个主意时,莽古尔泰并没有听进去,还为此训斥了弟弟一番。
但是现在看着黄台吉面带微笑的样子,莽古尔泰突然就浮现出了德格类说过的这个主意。宋献策的主意其实并不算高明,他对德格类说的也只有四个字,崇满抑汉而已。
刚一听到这个主意,莽古尔泰第一反应是,这位宋先生居心不良,是想要来颠覆后金国的奸细。跟着父汗一起打天下,最终创建了后金国的莽古尔泰,在努尔哈赤身边待的时间可不算短,虽然他不及黄台吉有出色的政治天赋,但是在父汗的熏陶之下,对于政治并不是一无所知的。
当初建州女真之所以能够扫*真诸部,使得爱新觉罗部能够最终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这个可以同明国抗衡的后金国,并不单单在于建州女真兵强马壮,还在于女真诸部联军人心不齐,各部之间互相提防、猜忌,最终给了父汗各个击破的机会。
后金建国至今也有一十四年了,在多年征战和屠戮之下,国内人口不过也就百万之众,和父汗起兵前辽东一地上千万的人口相比,存活下来的人口不过十而剩一罢了。
即便是这剩下的百万人口中,汉人的数量和女真、蒙古人的数量比较,也要接近1:1。在父汗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曾经一度想要把后金国变成女真和蒙古人的国度,因此常常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国内的汉人进行整村整屯的屠杀。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女真人极为支持父汗的做法,认为只有把这些汉人全部屠尽了,明国才会熄了收复辽东的心思,让辽东真正成为女真一族的乐土。
不过针对汉人的屠杀没开始多久,除了努尔哈赤以外的女真人都开始反对起这项灭绝汉人的政策来了。作为一个刚刚从山林中走出的渔猎部族,女真人很快就发现了,他们屠杀汉人之后,最为不便的居然是他们自己。
不管是修缮房子,挖掘壕沟,制作服装,还是制作各种手工业品,离开了汉人之后,女真人的生活待遇都开始急剧下降。特别是一个以武立国的民族,女真人常年累月的背负着兵役,基本上每三丁就要出一丁服役。那么在女真人服兵役的期间,能够帮他们在田地里干活的,只有那些吃苦耐劳又性格温顺的汉人尼堪了。
那些早就投靠后金的汉官汉将也极力为自己分辨,认为现在还留在东北的汉人都是遵从于后金法律的国人,不是外国之人。他们和女真人、蒙古人一样奉努尔哈赤为自己的君主,把明国皇帝视为外国之君,在战场上同样为天命汗挥舞着刀剑,因此天命汗应当将他们也视为自己的臣民才对。
这些汉官汉将为自己的辩解得到许多女真亲贵的认同,也使得一向固执己见的父汗第一次中断了自己颁发的命令。之后父汗就因为病重而无暇再顾及对国内汉人的处置,待到黄台吉接任汗位之后,就顺应了汉官们和一部分和汉人交好的女真亲贵的请求,大幅度提升了国内汉人的地位,并解放了不少汉人奴隶,算是弥合了国内汉人和女真人之间的裂缝。
直到今日之前,莽古尔泰都认为黄台吉融合女真、汉、蒙的政策是正确的,国内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不会让后金如同那些被建州女真吞并的部族那样衰落下去。
不过在这一瞬间,莽古尔泰突然感到内心烦躁了起来,为什么他还要去考虑后金的将来会变得怎样?这个国家是他同代善、女真诸部首领跟着父汗打下来的,创立这个国家的时候,黄台吉还只是躲在母亲裙边的一个毛头小子而已。
而今天,享受着父兄浴血奋战获得的胜利果实的黄台吉,却对着自己的兄长步步紧逼,好似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是他应得的一样。莽古尔泰心中顿时恶意满满的想着,哪怕是让这个国家毁灭在自己手上,他也不愿意让这个看似温良和蔼的弟弟顺利的拿走自己的一切了。
如果是从前的话,莽古尔泰还要考虑一下,毕竟一旦失去了后金国的庇护,他的家人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明国皇帝对待不服王化的蛮夷,可从来没听说有什么宽大的举动。
但是现在么,既然明国皇帝已经接纳了杜度、爱尔礼等父汗的子孙,哪怕后金真的不存在了,想来自己的家人和族人也未必会落个最坏的结局。素未谋面的明国皇帝,这一刻倒是比眼前这个弟弟更让莽古尔泰信任了。
莽古尔泰拿定了主意之后,终于开口对着下方的贝勒们说道:“刚刚听了大汗和岳托贝勒的话语,果然明人对我后金是不安好心啊,我认为只有给明国一个狠狠的教训,才能让明人收起自己的妄想,我国同明国之间才能相安无事。大汗,臣建议出兵宁锦,只有打疼了明军,才能让他们放弃那些小动作。”
看着对自己低头的莽古尔泰,黄台吉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他随即说道:“五哥之言甚合我意,我们的确是应该同明国好好打上一仗,让那个南国小儿知道,战争不是儿戏,上次他侥幸捡了些便宜,但这次他可没这么幸运了。二哥你说是不是?”
代善毫不迟疑的说道:“汗王说的是,我后金兵精将勇,宁锦的明军更是我国的手下败将,我国若是出兵,此战岂有不胜之理?听说明国皇帝连锦州稍稍能打的祖疯子都调回了关内,锦州现在是既无大将也无强兵,正是出兵最好的时机。臣也同意出兵明国的主张。”
见两名大贝勒都支持了出兵的决定,黄台吉于是继续说道:“既然二哥、五哥都认为出兵明国是正确的,那么出兵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说说,这一仗要如何打。在这之前,我请大家听一听图纳从明国带回的情报。”
在黄台吉的吩咐下,大政殿内的侍卫从殿外将图纳带入了殿内。第一次进入大政殿的图纳,战战兢兢的将从明国带回的军事演习计划,详细的为殿内的大小主子们讲述了一遍。
听完了图纳的讲解之后,黄台吉便吩咐侍卫重新将图纳带了出去,这时便有年轻的贝勒沉不住气的说道:“既然明国早有准备,我们这时出兵岂不是刚好撞上了明国的陷阱?到时岂不是和去年远征明国关内一样,要无功而返了?”
显然去年遵化城下的激战,还是给了这些年轻贝勒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记忆,使得他们不再把明军当做软弱可欺的敌人了。对于本就战力不俗的关外明军,听说对方早有准备之后,不少人的激情顿时退去了不少,开始衡量起进攻的得失来了。
岳托见状赶紧喝道:“都别吵吵了,既然汗王提出了出兵明国的主张,想来一定是胸有成竹了,都安静下来,听听汗王的布置,再提问题不迟…”
第178章 莽古尔泰的反击()
在岳托的呵斥下,年轻的贝勒们终于安静了下来。黄台吉这才看着这些年轻人说道:“是啊,明国皇帝很是谨慎小心,居然想出了以军事演习这种方式来应对,我们今冬可能对明国的出击。
但是,这世上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明国的军事演习,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笑话,除了白白浪费关外诸军的士气之外,难道还真能吓住我们不成?
今年春夏时节,明国朝廷对关外诸军进行了所谓的肃反,说是要打击那些和我国私下勾结的将领和地方士绅,但实际上就是明国朝廷对辽西将门的一次打压。
要我说,明国朝廷的肃反肃的好啊,他们这一肃反,那些原本在我和明国之间首尾两端的辽东士绅和将领,现在都逃到我国来了,明国皇帝倒是生怕我们对辽西之地不够熟悉,还送来了一大批带路的向导…”
黄台吉风趣的话语,顿时让刚刚有些紧张起来的贝勒们面带微笑了起来。他们转念一想,可不的确如此么,明国皇帝想要加强关外诸军对朝廷的忠诚度,结果现在却搞得大批的官军和士绅逃来了后金,此刻关外的明军应该都在人心惶惶之中吧。
扫了一眼下方的贝勒们,黄台吉接着说道:“根据这些逃来我国的士绅和明军将领的告诉,虽然明国这两年没有继续往锦州以北地区修建堡垒,但是却加强了宁远一线的防线,似乎有意将我国抵挡在宁远以北的区域。
自2、3年前我国对宁锦用兵之后,我**队就没有再越过锦州以南的区域,因此宁远一带的防御工事到底修建的如何,我们现在都是一头雾水。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正式进攻宁锦一线之前,对宁远…锦州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这次进攻不仅仅在于摸清宁远…锦州一线新修的防御工事,现在关外明军的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让那些明人以为,他们的军事演习获得了成功,成功的挡住了我军的进攻。这样,明国才会掉以轻心,当我大军再次进攻时,才能攻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这一次的试探性进攻,不仅要摆足了气势,打出我后金军队的威风,还要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撤退,不让集结起来的明军占了便宜去。这样艰巨的任务,我看八旗之中非正蓝旗贝勒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