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海兰珠开始专心致志的翻阅起报纸,朱由检不由转头望向了窗外,开始思考起抵达天津时,他要巡视那些地方,看一看那些工坊和市场了。
就在崇祯向着天津而去时,茅元仪也正在京城郊外的军营中,检阅着一支支开往蓟州的新军和近卫军部队。陆军参谋们也在检查着一座座仓库和兵站,把大批的给养物资通过新建成的公路和铁路运往蓟州和山海关外去。
虽然京畿一带的军营、铁路、公路都是一片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但是京城之内的百姓这次却毫无动静,和去年后金入侵边关时,城内一日三惊的场面,实在是大不相同了。
第182章 三官庙()
沈阳三官庙虽然称作庙,但实际上却是一座道观。三官者:天官、地官、水官是也,道教中认为,三官掌管人间祸福、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因此明代各地都有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庙等。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到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
沈阳的这处三官庙在城内算是首屈一指的道观,努尔哈赤攻下沈阳并定都于此,在城内大兴土木的时候,依然还是留下了城中心的这处道观。不过三官庙的功能却有了一些变化,不仅仅是作为一处道观,还兼具了招待各国使节和被俘明国官员的暂居之所。
作为明国的使者,田弘遇一行人抵达京城之后,就被安排在了三官庙最好的院子内。不过即便是三官庙内最好的院子,也远不及明国京城的一处普通客栈,毕竟双方的生产力水平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些。
田弘遇虽然年轻时四处行商,也吃过不少苦。不过他自发达之后,就已经很久没尝过这种在外奔波的苦楚了。加上本来他就有意试探一下,后金方面究竟有多少谈判的真心,因此干脆就纵容身边的亲随为难了几次接待自己的官吏,特别是那个从张家口逃亡到后金来的范永斗,这也使得几次会谈尚未开始就草草结束了。
闹了这么几次之后,后金方面也就安静了下来,没有再过来同他交涉了。看到这样的情形,田弘遇又有些不安了起来,担忧自己的试探行动是不是过火了些。到底他还是在后金的地面上,要是这些建虏恼羞成怒起来,吃苦的可就是他自己了。
无所事事的田弘遇,为了找点事情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于是就让四海贸易公司在沈阳的管事拿来了今年的账目,在自己住的院子里翻看了起来。
他正看得入神,却听到守门的亲随过来禀报,达海带着一个叫做多尔衮的年轻贝勒找上门来了。田弘遇楞了一下,才合上面前的账本说道:“董、黄两位管事,你们把这些账本都先搬进去,阿武你去把人带进来吧。”
站在达海身边的多尔衮,看到明国的使者居然没有出门迎接自己,只是派了一个下人出来,饶是他一向坚忍,此刻心里也不由冒起了火,对着达海不由抱怨道:“这明国的使者还真是好大的架子,这国丈的威风都摆到我们沈阳来了。”
达海的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倒不是他不生气,而是此前数次在这里碰壁之后,已然习惯了这位明使的作风。作为后金难得的读书人,他的性格可比常人淳厚多了,听了多尔衮的抱怨之后,不仅没有趁机挑唆,反而出言相劝道。
“贝勒爷不必往心里去,我国虽然侥幸击败了几次明军,但毕竟还是一个创立不久的小国。而明国虽然一时失利,但根基深厚,并未伤及元气。既然明国皇帝有修好之意,奴才以为倒是给了我国休养生息的机会。就算对方架子大一些,但只要谈判对我后金有利,贝勒爷还是应当忍耐一二啊。”
多尔衮抬头看了看达海,便端正了姿态对着他拱了拱手说道:“达海大人不愧是父汗看重的人才啊,小子受教了。也罢,咱们这就进去瞧瞧,这明国的国丈有多大的谱吧。”
多尔衮说着就踏入了院门,达海也马上跟了进去。穿过了狭小的庭院之后,两人就发现了站在正堂台阶上迎接他们的田弘遇。
此时的田弘遇已经从管事那里知道了多尔衮的身份,因此态度倒是比之前几次要谦逊了一些,将达海和多尔衮迎进了会客厅之后,田弘遇不由微笑着对达海询问道:“达海大人今日可有什么赐教?咱们是谈公事还是私事?”
达海先是看了坐在边上的多尔衮一眼,方才客气的回道:“自然是公事,田大使此前不是多次抱怨我方无人能够做主吗?汗王听闻之后,便请了我镶白旗贝勒来同你谈,这一次田大使可不会抱怨无人能够做主了吧?”
田弘遇打量了一下年轻的多尔衮,看着这位身形瘦弱的年轻人居然是建虏八旗的一旗首领,心下也不由啧啧称奇了起来。来沈阳之前,他原本以为,女真八旗的首领各个都是膀大腰圆的勇士呢。
田弘遇心中的思量一闪而过,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说道:“达海大人说笑了,我也只是为了确保,双方谈成的协议能够执行下去而已。之前你们弄来的那个什么范永斗,不过是个连祖宗庐墓都背弃了的丧家之犬,我同他谈,能谈出个什么来?他连祖宗都不要了,难道还能对我大明讲什么诚信不成?”
田弘遇的话语顿时让达海尴尬不已,范永斗对大明是背弃祖宗的汉奸,但是对于后金却是有功之臣,可是他却不能以此来反驳田弘遇对范永斗的看法,因为这不符合大家所认同的社会价值观。
后金既然已经立国,这忠君爱国的精神自然也是要讲的。这个时候夸范永斗,不就等于告诉天下人,后金是只讲利益不讲忠孝的蛮夷之国了么。在华夏文明数千年来的熏陶之下,除了那些深山野林中的野人部族,只要是华夏周边能建立起国家的民族,都是不愿意把自己当成蛮夷的。
达海打了个哈哈就转移了话题说道:“田大使,我们此前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既然你已经认可了谈判的人选,我看大家不如尽快进入正题,不要做无谓的口舌之争了。”
田弘遇笑容不改的说道:“好,那么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谈呢?是从如何执行去年和年初,四海贸易公司同八旗定下的大豆贸易合同开始?还是从营口的地位开始?或是从镶蓝旗和公司被中止的贸易合同开始?”
达海正想回话,多尔衮突然插嘴说道:“依我看,我们不妨从宁锦的军事演习开始谈,我想知道明国同我国的谈判到底有几分真心实意?还是你们的谈判只是想要来试探一下我国,为明国对我国的进攻做好准备?”
对于多尔衮的质问,田弘遇倒是不慌不忙的回答道:“这位贝勒想必是误会了,我只是四海贸易公司的代表,我来沈阳只谈关于后金同公司之间的一切商业问题,至于宁锦的军事演习,我并不知情,也不感兴趣。
如果你们认为我们的谈判存在什么阴谋,那么我觉得大家可以取消这个谈判,不过那样的话,后金同大明之间将不会再存在什么商业通道了。这对于你我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损失。”
听到了意料之外的回答,让多尔衮有些一愣,他下意识的看向了达海,达海同样有些惊讶,他赶紧问道:“如果明国出兵攻打我国的话,我们谈成的商业协议还有什么意义呢?而且,田大使你出访我国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相处的吗?”
田弘遇思索了一阵,才小心的回道:“我出使沈阳的确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维护后金同我国之间的和平,另一个则是洽谈四海贸易公司在后金的商业合同。
我能够出现在沈阳,不就已经证明了我国对于两国之间和平的诚意了吗?至于你们刚刚所说的军事演习,那不过是我**队在自家疆土上行事,怎么能看做是准备向后金出击的行动呢?
至于我们在此期间达成的商业协议,这我倒是可以向两位保证,只要你们履行了自己的义务,那么哪怕就是后金同我国之间出现意外的冲突,这些协议依然会得到公司的尊重。”
多尔衮顿时奇道:“我知道你是皇帝陛下的国丈,但即便是如此,你拿什么保证这些协议会得到尊重?难道四海贸易公司还能大过皇帝陛下的旨意吗?”
田弘遇笑了笑说道:“虽然我说这话你们可能不太相信,但我将要说的全是事实。四海贸易公司的最大股东就是陛下自己,所以在我出京之前,陛下已经给了我这个承诺。只要协议能够达成,就算后金和明国之间发生了战争,协议依然会得到执行。”
达海和多尔衮都有些哑然无语了,他们感觉自己似乎听到了一个荒谬的笑话,但是看着田弘遇一本正经的样子,显然这又不是一个笑话。
无法理解明国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的两人,只能暂时将这个问题搁置在一边了。多尔衮和达海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不由开口岔开了话题说道:“不管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我们暂且愿意相信你的说法。
我看,大家不如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比如镶蓝旗现在被中止的合同。根据我国现在的形势,想要全部履行镶蓝旗和公司签订的大豆贸易合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此外,原本阿敏贝勒和公司独占的木料贸易,现在也要重新谈过。至于营口的地位,这就更不用说了,以往镶蓝旗和正红旗答应给公司的条件,恐怕也不作数了…”
听完了多尔衮一口气提出的条件,田弘遇的眼皮也下意识的跳了跳,他有些苦笑的说道:“按照贝勒你刚刚说的这几点,等于是全部推倒重来了。看起来,我们之间的缘分,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结束的了…”
达海赶紧在一边打着圆场说道:“田大使不必担忧,沈阳虽然不及京师繁华,但也有可观之处,招待田大使住上一段时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田弘遇却不领情的说道:“沈阳有没有可观之处,我是不知道。不过我倒是知道,我的随行人员连三官庙都出不去,买菜办事只能通过三官庙的管事,这方小院倒是成了我的囚室了。”
多尔衮对着达海点了点头,达海便解释道:“田大使不要误会,他们也只是为了保护田大使的安危。既然田大使想要出门看看,哪又有什么难的,等会我吩咐他们一声就是了…”
第183章 贸易中的利弊()
从三官庙离开的多尔衮和达海,很快就进入了边上的汗宫内,向黄台吉一五一十的汇报了,他们同明国使者今日交谈的内容。
恰巧也在文馆和黄台吉商议事情的岳托,听了两人的汇报之后,顿时睁大了眼睛说道:“这明国皇帝是想钱想疯了吗?整个明国的财富还不够满足他的挥霍,连这点小钱他都不放过?”
一旁倾听的几位文馆成员们也窃窃私语了起来,宁完我小心翼翼的瞧了瞧黄台吉的脸色,思考了一会便站出来说道:“奴才请为汗王贺,为我后金贺。这明国皇帝贪财之处,实在是太像其祖父了。
昔日神宗皇帝好利而远仁,故而国内官吏**,民怨沸腾。上天因其失德,故而授河西之地于先汗,创立我后金一国。
今日明国皇帝重踏覆辙,不念上天之警示,不修仁义,不尚道德,一味贪财好利,这是上天欲赐中国予汗王啊。奴才恳请汗王,设六部,建官学,以争天下之民望。”
宁完我当日因为攻击四大贝勒共治之制,被黄台吉狠狠的惩罚了一顿,但随后阿敏事件的爆发,和黄台吉对宁完我的信任有加,都让众人看到了眼里。虽然宁完我冒了一次险,但是却成功的获得了黄台吉的信任。
而今日,这位背上的鞭伤才刚刚养好,居然再次开始冒险押注了,这种疯狂的劲头,即便是文馆的汉人官吏,此刻也是有些瞠目结舌的。不少人暗暗的叹服,这宁完我不愧是文馆内出了名的赌徒,做什么事都喜欢赌上一把。
不过于公于私,这些汉人官吏都是支持宁完我的这个建议的。毕竟不仿效中国设立六部机构,汉人就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今日后金国内的体制,还是依赖于八旗这种军民一体的军事组织进行管理,虽然上下政令传达很是高效,但是管理体制上可谓是相当混乱,各旗之间互不统属不说,即便是汗王也很难插手各旗内部的事务。
在某些程度上说,旗主对本旗部众的命令,还要高于汗王的命令。黄台吉对此固然不满,投降后金指望荣华富贵的汉官汉将们,也一样怨气冲天。因此依附于黄台吉的汉人官吏们,劝说黄台吉仿效中国建立后金的官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不过,过去他们只敢在私下里劝说,像宁完我这样公然提出来的,还是第一次。
对于宁完我激动的言辞,黄台吉却没有什么反应,这倒不是他不想仿照中国的官制,而是他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他皱了皱眉头对宁完我训斥道:“休得胡言乱语,难道上次那顿鞭子还没能让你记住,什么叫谨言慎行吗?我看你是脑子又糊涂了,你出去清醒清醒,别打搅了别人的思路。”
斥退了宁完我之后,黄台吉环顾了房内众人的神情,这才放缓语气说道:“汉人书中说的大道理有很多,其中颇有可观之处。君王好仁义修道德,方才能够得到臣民的拥戴,这话固然是不错的。
但是我后金立国之根本,在于弓马而非仁义。不明时势,一味讲求仁义道德,这愚昧固执,而不是利国之言。我后金周边虎狼群伺,蒙古人、朝鲜人、明人无不欲亡我后金而快之,这个时候讲仁义道德,能抵挡他们的进攻吗?
我后金国想要生存下去,没有一只强大的军队是不成的,而一只强大的军队不仅仅在于要有勇猛的战士,还要有精良的甲胄、刀枪,要有强壮的战马,要有供应军队出征所需的粮食等等。
一言以蔽之,没有钱粮就没有军队。你们读书是一件好事,但是要读懂书里面写着的真正道理,而不是拿着一些肤浅的语句来糊弄人,这不是侍奉主子的道理。”
黄台吉的训诫,让在场的汉人官吏们唯唯诺诺,不敢再发出支持宁完我的声音。另一半的女真官吏,看着这些平日深受汗王器重的汉人吃瘪,倒是喜气洋洋了起来,原本对于这些汉人同僚的不满,倒是因此泄去了大半。
黄台吉训诫完毕之后,也知道这些文馆的满汉成员对这场商业谈判提不出什么建议来了,满人是因为实诚,汉人则是读书读傻了,于是他干脆的将这些人都遣散了下去。
岳托见状也知趣的告辞了,房内只剩下了达海和多尔衮之后,黄台吉才和颜悦色的向两人问道:“你们对这明国使者的说法,可有什么看法吗?”
达海想了想说道:“汗王刚刚说的不错,这打仗需要的是钱粮。奴才从二贝勒府上查抄到账本后发现,这营口市场一天的贸易成交额,今年以来就在5000大明元上下浮动。
这个市场的税率为十五税一,也就是一天能收取300多元的税金。按照协议,阿敏贝勒得税收的50,代善贝勒得20,剩下的30则用于建设营口的城市和港口。
以一年开市8个月计算,阿敏贝勒就能从中获取不少于3万6千元的收益,相当于4万亩田地的产出,足以养活1000名白甲护兵。这样巨大的利益,居然还不需要什么投入,奴才以为,维持营口的存在,于我国是有利的。”
黄台吉倒是听说过营口市场很是赚钱,但是怎么个赚钱法,他到没有详细打听。他总以为,在人参和貂皮生意被控制之后,营口再怎么赚钱也是小利而已。直到他现在听到了达海的汇报,才算是明白了过来。
他顿时有些不悦的说道:“营口市场都贩卖些什么货物?难道阿敏和代善还在偷卖人参和貂皮吗?”
达海赶紧回道:“那倒不是,我国在市场上贩卖的主要是各种木头,明国在市场上贩卖的是棉布、丝绸、各种皮毛帽子、裘服和木制家具、瓷器、茶叶等。市场上,我国货值占3…4成,而明国的货值高达六成以上。”
黄台吉有些奇怪的问道:“这木头和皮毛都是我国的特产,何以还要向明国购买帽子、裘服和木制家具?都是什么人在购买这些东西?”
达海迟疑了下,才硬着头皮回道:“木头和皮毛虽然是我国的特产,但是我国的工匠手艺过于粗糙,且样式也不及明人的款式多样。尤为重要的是,单以加工的费用而言,卖出木头、皮毛,再购回家具、帽子、裘服,反而更为划算一些。宗室和各大臣家中,现在都以使用明货为荣。”
“混账东西。”黄台吉终于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虽然他不懂什么叫贸易逆差,但是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天才,他立刻意识到了这样的贸易对后金有害而无益。
黄台吉看了一眼还有些不知所措的达海和多尔衮,这才为两人解说道:“皮毛出产于东北山林,此物虽然贵重,但是对我国人来说,也只不过是御寒取暖之物。我国之有皮毛,犹如明国之有棉布、丝绸也。
若是拿我国之皮毛换取明人之棉布、丝绸,则棉布可用之于平民,而丝绸可用之于亲贵,两相其便,各不侵扰也。如果我们拿皮毛去换取明人加工好的皮帽裘服,则亲贵必竭皮毛之利于己,我国之平民将再无御寒之衣也。久之,国内平民必然怨恨我等不已。
至于木头,我国国境之内遍布山林,树木之多犹如地上之沙土,此物可谓廉价至极。我国之人用木头搭建房屋,制作器皿,烧饭取暖可谓常事。用我国之木头换取明国之财物,自然是合算的。
但拿着木头去交换明国制作的木家具,岂不是成了笑谈。先不说其中让明国获取了多少利益,光是因为追求这精美的器具风气,坏了我国淳朴之民风,就是罪大恶极。好恶逸劳之风一长,我八旗子弟还能翻山越岭忍耐苦战吗?”
达海终于明白了过来,他紧张的说道:“奴才愚昧,居然不能察觉明人的险恶,实在是该死,还请汗王责罚。”
黄台吉正想说什么,却看到边上的多尔衮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由改变了念头向他问道:“十四弟,你似乎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如说出来让我们听听啊?”
被黄台吉点名的多尔衮赶紧回道:“臣对汗王说的见解并无不同意见,臣以为汗王的担忧是正确的。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