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短短几天的大会之中,那些孤独放牧了一整年的蒙古人,通过骑马、射箭、摔跤这些活动,重新确认了自己的社会属性,通过了比赛来获得其他人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

    在这一刻,会场上不管是参加比赛的蒙古人,还是那些围观的观众,他们在精神上是无分彼此的。他们为自己部族的优胜者喝彩,同样也为外族的优胜者喝彩,这种情感上的宣泄,让这些蒙古人把生活中的不如意统统都放下了,这让他们看起很是快活。

    坐在看台上朱由检一边观看着比赛,一边同看台上的部族首领们交流着。偶尔还起身为那些优胜者颁发着奖牌,并同他们交谈上几句。这种安乐祥和的气氛,让每一天都显得这么的美好。

    当然,既然是大明皇帝召开的那达慕,自然不会只有蒙古人的传统比赛节目。为了彰显大明的存在,每一天早上和下午大会开始之前,都会有一段明军的军事表演。

    刚开始的时候,明军的军事表演都是连以下为单位的小团体,因此表演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咄咄逼人,也并没有破坏大会安乐祥和的气氛。

    不过在第四天早上,新军第一骑兵师一个团的骑兵,在会上表演了行进和冲锋战术。这些铠甲鲜明,行军步调一致的骑兵,在冲锋时就像是一堵墙在前进,不要说从正面迎击这些骑兵,光是从侧面看着他们前进,就已经让人压抑的说不出话来了。

    不过对已经接受了明国皇帝是自己主君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但没有被这些骑兵吓住,反而对这些骑兵身上威风凛凛的铠甲和斗篷大感兴趣,因此很快就有人开始打听,应当如何参加到这只军队中去了。

    而对于那些部族的上层人士来说,他们见到这只骑兵部队时,心里不是感到喜悦而是有些发慌。如果说此前皇帝对各部的赏赐是蜜糖的话,那么现在这些武力上的展现,就是在告诫他们。

    就在这些部族首领在商议着,如何向皇帝再次效忠,以打破皇帝对于他们的猜忌时。他们接到了一个邀请,在那达慕大会召开的第五日上午,明军将会举行一次火炮射击演习,皇帝请各部首领去参观。

    因为是破坏力比较大的火炮射击,因此演习场地无法放在人员众多的那达慕会场,而是放在了河对面的丘陵区。站在修建好的城墙上,和站在河边,都能看到火炮射击的情形。

    朱由检和部族首领们,自然是要站在城墙上,把演习的整个环境都看在眼内,至于那些普通牧民,只能站在河边看着对岸的火炮射击过瘾了。

    大约是早上八点出头,崇祯就带着随行将领、各部首领们登上了城墙。在下令开炮之前,朱由检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对着身边的周三畏问道:“你有没有确定过这些火炮、*、炮弹和炮手?朕可不希望一会出现问题,让他们取笑了去。”

    周三畏很是认真的回道:“请陛下放心,臣以脑袋担保,不会出现让陛下不快的问题。”

    听着周三畏这么说,朱由检的心情也就放松了些,不过他的放松并没有多久。

    参加这次火炮演习的,一共有12门火炮,其中有8门8斤炮,和4门12斤炮。虽然在总参谋部建立了火炮体系之后,这些火炮的威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从前的佛郎机炮。

    但就进行火炮射击演习来说,其实这些火炮的表现和佛朗机炮的表现相差并不太大。因为实心弹在脱离了炮口之后,如果不是以人体或是动物最为目标,打到地上也就是一个或是几个坑而已。

    如果不是了解火炮威力的职业军人,普通人的关注的重点只会在,点燃药包把炮弹送出那一刻冒出的声响和烟雾身上。

    因此,朱由检其实并没指望那些河对面的普通牧民能看懂火炮的威力,他只要这些站在城墙上观看的部族首领们能够了解,火炮的强大就足够了,为此此前他还不厌其烦的为众人介绍了火器的使用。

    12门火炮首先分成3批次齐射,接着是轮序射击,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正常的,就和朱由检在京郊铸炮厂看到的火炮威力差不多。

    但是最后一批次齐射,被当做目标的远处河边丘陵,突然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爆炸,丘陵顶部整个被炸平了一层。

    朱由检的眉毛跳了跳,他差点以为,下面有一门火炮变成240的重型*炮了。他下意识的向身边的周三畏看去,这位军官显然也被这么剧烈的爆炸声给吓到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小声向皇帝请罪道:“陛下,都是臣的过错,臣想让火炮的演习结果好看一些,没想到埋的*多了些…”

    朱由检按捺住了想要发火的心情,先是看了看城墙上的部族首领们,看到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还处于一种失神的状态中,并没有注意到他这边的谈话,才有些安心下来。

    他举起望远镜想要看一看丘陵上会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却无意中发现,河对面观看演习的蒙古人已经全部匍匐在了地面上,还有喇嘛在人群中不停的走动,似乎在念经驱邪一般。

    朱由检放下了望远镜,心中便有了一个决定,他对着周三畏小声说道:“把首尾处理干净,我不希望弄虚作假的事传出去,吩咐参与的人都给我闭上嘴…” 

第194章 宣誓和善意() 
朱由检其实并不想玩弄这种小把戏,作为一个了解火炮发展历史的穿越者,他很清楚火炮在未来战场上的前景。但是他也很清楚,从实心弹到*的跨越,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

    也就是说,火炮使用实心弹的时期还会相当漫长。现在周三畏使用了作伪的手段,让这些蒙古人震惊于明军新式火炮的威力,使得他们对于明军的火炮产生了畏惧心理。

    但是今后明军在战场上使用火炮,威力却不及今日的话,也许就会让某些人轻视明军的火炮威力,从而产生侥幸心理。因此对于这种并不能长久的骗局,朱由检并不想使用。

    不过现在周三畏采取了先斩后奏的方式,已经在蒙古各部首领及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普通牧民面前作了手脚,他也不想自揭其短,只能将这件事掩盖过去了。

    在火炮演习结束之后,朱由检招呼着各位首领下了城墙,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卓尔璧赶紧凑到了皇帝边上,满脸堆笑的向崇祯恭维道:“臣要恭喜陛下,有了这样一批神器,天下还有什么样的军队能够抵挡。”

    朱由检呵呵的笑了几声,才提高了几分声音说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在朕看来,威力再强大的火炮,也比不上你们对于大明的忠诚。

    火炮终究是死物,只有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草原上如果没有了效忠我国的部族,这片草原还能是我大明的土地吗?好了,我们先去看那些勇士们继续比赛,今天的会事结束之后,朕要请你们喝酒。”

    皇帝的话语终于让看完了火炮射击的部族首领们安心了不少,也让不少首领庆幸,他们选择效忠大明,而不是跟着后金迁移到东北去,看来的确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在被命名为承德城堡的中心,是周三畏等军官居住的官署,虽然全部官署的建筑还没有完成,但是主体建筑倒是可以使用了。边疆要塞,这官署的建筑自然是走坚固、简单的风格了。

    不过在崇祯到来之后,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崇祯的临时行宫。当日下午大会的日程结束,此时大约下午3点多钟的样子,在官署的大堂和庭院内,到处摆满了桌椅。

    蒙古各部的首领、明军的军官、这几日大会的优胜者,总计600余人,在皇帝侍卫的引导下,进入了自己的座位。

    宴席主要还是以草原上的饮食为主,除了大量的酒水是来自于内地,其他食物都是从本地采购,多为肉类和奶类。

    海兰珠指挥着各个部族与会的女眷,一边为这庞大宴席制作食物,一边指挥分派着食物的分配方式。一道道美食如流水般的送到了各人的面前,让众人大快朵颐了起来。

    坐在官署正厅内的,是各大部族的台吉和崇祯身边的将领们,和外面那些张嘴大嚼的宾客们不同,坐在正厅内的众人吃相可就文雅的多了。

    不过在崇祯的不停劝酒下,厅内众人喝的酒水倒也不比外边的人少多少。宴席从阳光西斜时开始,一直喝到了厅内点起了鲸烛。看着众人脸上都带有了颜色,桌上的食物也差不多一扫而光。

    朱由检拿起了一支筷子,轻轻敲起了面前的铜盆。清脆的声音很快就传入了众人的耳朵,原本还在同左右闲聊的人员都安静了下来,转头看向了大厅的上首。

    朱由检醉眼朦胧的举起了面前的酒杯说道:“朕今次出关以来,看到了关外的风景,也见识了蒙古各部的勇士,可谓是不虚此行。

    关外是景色雄奇,天高海阔,不与关内景物相似,果然是大好河山。朕这些日子也见识了各部的豪杰勇士,那是个个挺拔威武,可称得上是国家之栋梁。

    朕曾经听过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草原上也有贤者说过,骏马应当驰骋在草原之中,雄鹰应当飞翔于青天之上。

    所以,朕打算设怯薛卫,招募各部族中的年轻人为国效力,让他们到更广阔的天空中去翱翔。各位台吉,你们可愿意将部族中的子弟奉献给朕,让他们成为朕的羽翼啊?”

    厅内的蒙古台吉们满脸通红的看着上首的崇祯,酒精已经让他们的脑筋变得有些迟钝了,他们一时之间都没想好如何回答皇帝的回话。

    坐在皇帝右手第一位的卓尔璧,已经迅速的起身走到了大厅中间,对着皇帝单膝跪地行礼说道:“臣卓尔璧愿意带着自己的部众为陛下效力,陛下让臣去水里,臣就去水里;陛下让臣去火里,臣就去火里。陛下的马鞭指向之处,就是臣向前拼杀的方向…”

    就在卓尔璧向着崇祯宣誓效忠的时候,十多个台吉也终于反应了过来,走到了卓尔璧身后,向着崇祯开始起誓。

    剩下的台吉们还在犹豫的时候,厅外突然传来了不间断的喊声,“万岁”“陛下万岁”“怯薛卫万岁”“…”。

    厅内剩下的台吉立即苏醒了过来,赶紧加入了向崇祯起誓的行列。在早上见证了明军的火炮威力,加上外面这些小部族的人员都开始向皇帝发誓效忠之后,这些台吉们立刻丢掉了心里最后一丝犹豫不决。

    听着这大厅内外的蒙古人大声向自己宣誓的声音,朱由检并没有显得很得意。因为他知道,虽然蒙古人以诚信著称,但是对于上层的台吉、首领们来说,维系住部族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虽然这一、两年来,他对于靠近大明长城的漠南蒙古诸部一直拉拢不已,但是这种建立在经济利益上的臣属关系,其实并没有看起来这么牢靠。

    林丹汗在政治上对这些蒙古部族的号召力,后金在武力上对蒙古诸部的威胁,在文化习俗上对蒙古诸部的拉拢,并不比大明的经济利益引诱差多少。

    在目前的状况下,他还需要用政治和军事上的联系,将这些蒙古部族和大明紧紧的绑在一起。

    朱由检一边听着蒙古人的誓词,一边在心中反复盘算着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待到这些蒙古人停下发誓,把目光都注视在他身上时,朱由检才继续开口说道:“卓尔璧,你是怯薛卫的第一任指挥使,你替朕从各部挑选年轻人加入怯薛卫,本次那达慕胜出的10名优胜者,都授予怯薛卫百户一职。那达慕召开了这么久,这块草原上的蒙古部族是不是都已经到齐了?”

    卓尔璧想也不想的回答道:“回陛下,老哈河以北,大凌河上游、龙山等地,尚有翁牛特等七、八个部落未曾接受陛下的命令,前来参加大会。”

    朱由检顿时有些不悦的放下了酒杯说道:“他们不接受朕的命令,为什么?”

    卓尔璧小心翼翼的说道:“有几个部族说他们已经向后金汗王宣誓效忠,不能再听从于陛下的命令。有几个部族则说季节不对,不愿意前来…”

    朱由检皱着眉头冷冷说道:“朕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难道以为有后金撑腰,就可以藐视朕的命令了吗?”

    一直等待机会的女真人雅荪,看到崇祯的不满后,立刻起身说道:“昔日我大明皇帝对老汗下诏,老汗尚且要顶礼膜拜之后,方敢抬头接诏。

    区区几个山野小族,得到陛下的宣召还敢不来,这就是在藐视陛下,藐视我大明。君父受辱,臣子岂能无动于衷。

    臣雅荪恳请陛下,准许臣带兵前去讨伐这些不知死活的部族,将那些无礼之徒擒拿到陛下面前问罪。”

    雅荪的首开先河,顿时解开了众人请战的序幕。杜度、阿山等女真人,吴怀、周三畏等明军将领,卓尔璧等蒙古台吉,都纷纷向皇帝拜倒,表示要为皇帝去讨伐那些不臣服的部族。

    朱由检看着所有的蒙古台吉们都加入了请战的行列之后,方才稍稍缓和了脸色说道:“诸君都起身吧,诸君对于朕的忠诚,朕会一一记下。

    不过朕此次出关也好,召集各部参与那达慕也好,其实是真心想要看一看草原上臣民们的生活,想让你们和内地的汉人们一样,都能分享到我大明发展带来的好处。

    虽然这些部族羞辱了朕,但是看着你们这些部族对朕的忠心上,朕可以给他们最后一个机会。

    你们之中可有人愿意替朕,前往这些部族进行宣示?告诉他们,朕愿意原谅他们的无礼,但是他们需要立刻前来承德城,向朕负荆请罪。”

    皇帝的问话,让台吉们只是犹豫了片刻,就有五、六人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为皇帝去说服这些部族归顺。

    朱由检刷下了卓尔璧等人,只留下了3人作为出使的使者。皇帝让他们前去准备出发,接着说道:“朕听说,春雨滋润万物,但也需雷霆祛除世间的恶气,如此万物才能复苏生长。

    朕虽然愿意给这些部族机会,但不会接受再次的羞辱。卓尔璧,在那达慕大会剩下的4天时间内,你要替朕把怯薛卫的框架搭建起来。

    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朕的善意,那么就要接下朕的雷霆之怒了…” 

第195章 林丹汗的使者() 
当崇祯在宴会上宣布建立怯薛卫的决定之后,参与那达慕的蒙古各部年轻人顿时都沸腾了起来。

    在一个没有工业化体系物资资源支持的时代,游牧生活看起来浪漫无比,但实质上却是极为残酷的生存斗争。草原上的黑灾白灾,遇到一次就能让整个部族消失于世间。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明国开国之后对蒙古民族采取了极力的打击,但这些蒙古人依然不愿意远离明国的边疆。虽然明国只是一个农耕社会,但是明国输出的那些手工业品,已经足够让这些蒙古部落冒着和明国不断发生战争的风险,停留在明国的边疆上了。

    和草原上的自然灾害相比,来自于明国的战争危险简直不值一提。所以远离明国的漠北蒙古诸部,发展了两百余年,人口也不过几十万人。

    而同明国发生过数十次战争的漠南蒙古诸部,却又再次发展到了数百万人口。越是距离明国较近的部族,人口越是繁盛。因为通过和明国的互市,这些部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蒙古右翼诸部同大明维持的数十年和平关系,也使得过去两个民族之间的激烈矛盾慢慢冲淡了。林丹汗西迁,试图吞并右翼蒙古诸部,使得顺义王对明国的进一步归顺,也让蒙古右翼诸部在心理上更亲近于明国一些。

    在今日的蒙古右翼诸部中,投入明国的军队,为明国作战并不是有违诸部共识的问题。而且能够被明**队接纳的,都是各部上层家族出身的子弟,普通牧民还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林丹汗西迁,蒙古左翼各部的迁移,加上明国边民出关的屯垦,蒙古右翼传统地盘上的人口组成正急剧的发生着变化。

    虽说现在有明国官吏和顺义王这些右翼诸部台吉们主持,为各个部落分割了固定的草场,但是对于这片土地上的蒙古部族们来说,他们的放牧区都极大的被缩小了,部族内的年轻人开始无所事事了起来。

    这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羡慕着那些参加明军的蒙古贵族子弟获得的财富,抱怨着自家部族长老将草场不断的出售给那些汉人移民,虽然还没有出现什么反明的苗头,不过长此下去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崇祯准备在各个部族挑选人员组建怯薛卫,无疑是给了这些年轻人一个出路。因此当卓尔璧开始挑选人员时,各部族的年轻人都热情澎湃的围住了他的帐篷,比那达慕的会场还有热闹了三分。

    虽然有些部落首领觉得,皇帝采用怯薛这个名字组建军队有些问题,毕竟这是成吉思汗的护卫亲军之名。皇帝陛下这么做,恐怕有挑战黄金家族对蒙古各部天然权力的意思。

    不过看着面前这些年轻人的热情,他们知趣的把这种质疑埋在了心里。这是黄金家族和皇帝陛下之间的争斗,还是让黄金家族的血脉自己去向皇帝陛下提出质疑吧。

    就在卓尔璧紧张忙碌的挑选人员组建怯薛卫的时候,一队从西面而来的人马也抵达了承德。3、40的队伍中汉人和蒙古人都有,不过让人惊讶的是,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的柳敬亭也在这只部队之中。

    在柳敬亭通报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崇祯很快便召见了他。柳敬亭随即带着队伍中一名衣着华贵的蒙古贵族,进入了皇帝居住的官署之内。

    在官署后院的书房内,崇祯见到了两人。向着皇帝见礼之后,柳敬亭就指着身边的蒙古贵族向皇帝介绍道:“陛下,这是林丹汗的二妹夫衮楚克台吉。

    林丹汗和漠北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会盟商议对付黄教,听说陛下前往蓟州主持对付后金的军事演习,因此派衮楚克台吉拜见陛下。”

    经过了柳敬亭和社会调查部一年多对蒙古各部历史渊源的调查,此时的崇祯对于蒙古各部之间的关系和权势人物的来历,已经不是两眼一抹黑了。

    蒙古左翼有两个衮楚克台吉,一个是奈曼部的万户济农,现在已经归顺了黄台吉。一个便是眼前的林丹汗妹夫,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