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大明皇帝愿意和林丹汗见面会盟,基本什么协议都没有谈成,也能够让右翼诸部减少一些对于察哈尔部的敌意。毕竟,现在的右翼诸部同大明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亲密了,右翼诸部有反对林丹汗的胆子,却未必有违逆大明皇帝的胆量。
不过衮楚克台吉很快就皱起了眉头,他大着胆子向皇帝发问道:“陛下愿意和大汗会面,外臣自然是欢欣鼓舞的。可是陛下,外臣应当如何向大汗说明,陛下和大汗相见,是以什么身份见面呢?”
衮楚克台吉的这一问,也是让崇祯沉默了许久。在明国上下看来,不管是曾经的俺答汗,还是现在的林丹汗,都只是蒙古的一部,并不是蒙元帝国的继承者,他们都应当是大明的臣属,这是大明上下对待蒙古诸部时的政治正确。
但是在林丹汗自己,他日思夜想的都是恢复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他在蒙古诸部面前也是一向自称蒙古大汗,不允许有人质疑他这个蒙古大汗的权威。
虽然迫于形势,察哈尔部需要得到明国的市赏才能维持下去。但一直以来,双方之间的交往都刻意避开了,关于林丹汗同明国皇帝之间的地位讨论。
可是现在既然双方要进行会面,那么两者之间的地位就不得不拿出来讨论了。让林丹汗以臣属之礼面见崇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双方如果以外国之君的礼仪见面,朱由检又是接受不了的。
先不谈事后国内舆论的压力,但是林丹汗以外国之君见礼,就等于是让出了大明对于蒙古各部的权力。日后,必然会有人拿这次会面说事,证明大明并无要求蒙古各部归顺的权力。
因为林丹汗既然对大明是外国之君,那么蒙古对于大明来说就是外国之地,则明国今日在草原上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视为是一种入侵的举动。朱由检显然是不可能,给予这么一个借口予他人的。
思想了许久之后,朱由检终于说道:“我大明之开国君主曾经说过:蒙元亦中国也。
蒙元失天命,而退居草原,但非退出中国;我大明得天命,而执掌中国,而非执掌中原。
是以,朕虽是大明皇帝,但也是中国之君长。林丹汗是蒙古大汗,也是中国地方之长官。中国之有大明和蒙古,犹如百姓家中有长子和幼子。
故朕愿以中国之君长见中国地方之长官,林丹汗若是愿意接受。那么在20天之后,朕会在张家口等候他和绰克图台吉,柳先生将会代表朕去迎接林丹汗和绰克图台吉。不过,你也看到了,朕这里也很忙碌。所以,朕在张家口只会等候5日。”
虽说中国之君和中国地方之长官,依然还是上下级关系,不过衮楚克台吉倒是觉得,这种说法倒是维护了不少还在怀念蒙古帝国荣光的台吉、那颜们。
只要不是察哈尔部向大明低头臣服,蒙古帝国的颜面就没有受损,汗王那边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而明国即是中国,在蒙古各部中本就是一个常识,令蒙古各部反感的是,曾经占据了中国的他们,被明国开除出了中国之外,被明人视为蛮夷而已。
“陛下心胸如此宽广,外臣以为汗王一定不会拒绝的。不过从归化城到张家口,大队人马往来,恐怕20天时间太紧张了些,陛下能否多宽限几日?”
朱由检思考了下,便回答道:“为什么要大队人马往来,朕会发布命令,让大同、宣化等地诸军给予方便。只要汗王携带人员不超过2000人,就可以从关内直行。
朕以大明皇帝的名誉保证,汗王的安全可以得到足够的保证,而且沿途也会得到足够的粮食供应…”
在崇祯的说服之下,衮楚克台吉终于接受了,保持察哈尔内部团结,劝说林丹汗分兵于察罕浩特阻挡后金西进的主张。
他和柳敬亭匆匆而来,又匆忙的赶回了归化。而朱由检也下了数道手令,给了大同、丰镇、宣大等地的官员和军队,让他们在林丹汗前往张家口的道路上进行警戒,并准备物资供给。
就在朱由检忙碌的准备着和林丹汗会面事宜时,负责筹建怯薛卫的卓尔璧、黄得功两人再次跑来求见。
他们两人前来求见皇帝,是因为建立怯薛卫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就如此前所说的,见到有机会摆脱贫困生活的年轻牧民们,对于参与怯薛卫十分之踊跃。
由于在关内招募士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朱由检担心第一次招募士兵数量过多,会招致各部的不满,所以一开始只是要求招募300人而已。
可是参与那达慕的年轻牧民大约有6、7000人,想要参加军队改变生活的年轻人起码超过6000人,300人的名额连一成都不到,自然很快就有了增加名额的呼声。
在得到了皇帝的准许下,卓尔璧把招募名额翻了一倍。那些没有中选的牧民,原本也有些默认现实了。但是这被招募的600人还什么都没干,就获得了军服、铠甲和武器的发放。
才过了一天功夫,除了他们自己带来的坐骑之外,他们里外都已经焕然一新了,腰包里还有预先发放的半个月薪水。这些年轻牧民们那里听说过这样的待遇,这年头就是替台吉老爷们上战场,那也是自带干粮、武器,在战场上缴获点什么,还要上缴老爷们一份呢。
于是眼红了的数百年轻牧民,围上了卓尔璧,认为他招募人员不公,偏向了自己的部族。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出来的卓尔璧,不得不跟着黄得功来求见皇帝,来讨要一个主意了。
听完了两人的说法,朱由检并不赞成继续扩大招募名额的决定,而是说道:“这样吧,你们下去对他们说。
怯薛卫乃是朕的亲卫,非勇士不得任用。虽然他们有报效君王的忠诚,但是朕也不能因此而降低对怯薛卫的要求。
不过感念到他们对于朕的赤诚之心,所以朕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怯薛卫的名额就不加了,但是可再继续招募1200人作为怯薛卫的后补兵,若是正兵有空缺,则后补兵可优先…”
第198章 出征计划()
那达慕大会从农历十月十五日开始,到十月二十四日结束,从蓟州关外到张家口关外广大区域中生活的部族,基本都派人来参加了这次大会。
而这次那达慕大会也没有让前来参加的牧民们失望,他们不仅大大的热闹了一次,还从皇帝那里得到了不少赏赐。不少年轻人还在这次大会上结了缘分,更是为这场大会增添了几分喜气。
和这些无忧无虑的普通牧民相比,那些赶来参加大会的部族首领们,大约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庆幸了。那些个位于辽东边缘的部族,因为不想得罪后金,选择了无视皇帝的命令,于是也就得到了皇帝的报复。就在今天的那达慕大会结束之后,皇帝就要下令出兵扫荡这些部族了。
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普通牧民也好,部族首领也好,他们都不认为皇帝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如果这些部族藐视了皇帝的命令,还能安然无恙,他们才要看不起明国的懦弱呢。现在么,不管自家有没有子弟参加明国的军队,每个到场的部族都希望,能够从这场战争中捞取一些好处。
就在参加那达慕的部族首领和牧民在等待着,皇帝的出兵命令时,朱由检也正在和手下的临时参谋部召开着会议。
先是卓尔璧向皇帝汇报了他的怯薛卫组建完成的消息,接下来则是周三畏向皇帝汇报,扫荡草原的作战计划。
周三畏走到了地图前,对着众人说道:“臣和几位参谋们的意思是,把部队分成三路大军。
西路由承德前往讨伐察罕浩特一带;东路由承德南下宽河城再转向原大宁废境,直到龙山一带。此地正是叛变我国的关门36部中的苏布地所部的领地,再往北则是布尔哈图的领地,是倒向后金部族最多的地方。
所以臣等以为,东西两路军的配置,应当是西轻而东重。西路应该以和谈为主,武力进攻为辅。东路则主要是以武力进攻为主,攻心为辅。
我军主力和辎重部队,则放在中路,由承德前往老哈河中上游的喀喇沁青城,然后派出一支偏师转向大凌河的源头,顺河而下,直到和东路军会和。主力则停留于喀喇沁青城,伺机接应东西两路。”
周三畏说到此处便停了停,转头看向皇帝和同僚,等候他们有什么不同看法。不过显然大家对这个作战计划还算满意,毕竟对面不过是一些松散的蒙古部族,而不是一只配合后金作战的蒙古军队。
见到众人没有出声,周三畏便开口继续说道:“东路以杜度率领的忠义八旗配合关门36部的自卫军,共计3000人。
西路以卓尔璧率领的怯薛卫大部配合一个营的近卫骑兵,共计1500人;中路军则以吴怀将军率领的第一骑兵师,加上承德驻守的部分兵力,和关门36部的自卫军,共计6500人。
以上各部队总共动员1万1千人马。陛下则率近卫第一师、御前侍卫和承德守军4千余人驻守于承德,以为后援。”
朱由检听完之后,不由有些好奇的问道:“按照这份作战计划,关外各部将要动员七、八千人和我们一起作战,他们对我们抽调的人数有没有什么不满?”
周三畏马上回道:“扣除掉怯薛卫的人数,喀喇沁自卫军不过出兵5000上下而已,对于整只自卫军来说,这只占到了六成兵额,不会太过为难。
此外,去年后金出兵攻打我蓟州地区,因为缴获不大,所以返回时劫掠了不少路上经过的部族。虽然今年春天时,我们给予了一些救济,但是这些部族的牲畜数量并没有完全恢复。
他们如果替我们作战的话,还能获得配发的粮食,如果返回部族中去,就只能和女人、老弱争食了。因此,对于配合我军作战,自卫军并没有什么不满。”
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我们在关外要支持这15000人的部队作战,每日要消耗多少吨的物资?承德储备了多少物资?现在承德的物资供应主要来自于何处?”
周三畏低头思索了一下,方才回道:“按照我们的计算,除掉马匹食用的干草之外,15000人,25000马,每日损耗的物资就达到了80吨。
承德的仓库内现有各类物资2400余吨,可供以上人马30日之用。承德的物资主要来自于遵化城,每日运抵120吨物资抵达承德。
不过据臣所知,从天津运输物资到遵化,现在已经全部采用铁路运输。每日4编组货车,一日运货600吨,而损耗还不到半成。
但是从遵化到承德,虽说可以利用一部分水道,但大多数时候都必须走陆地,两地之间不过200余里,但是路上的损耗却已经达到了三成,这已经是后勤部门最为出色的效率了。
臣以为如果能够在遵化和承德之间修筑一条铁路,不但能够降低物资运输的损耗,提升物资运输的效率,也能缩短两地调动军队的时间。”
朱由检翻看了一下周三畏交给他的物资明细表,严格来说每天光是养活这些人马,就要将近2900元,作战时的费用就更不用提了。
他只能庆幸,没想去建立数万的骑兵部队,否则光是养着他们,就能让大明的财政破产了。
感慨了一下之后,朱由检便对着周三畏说道:“铁路的事先不提,我们还是先谈谈物资的事情。
除了作战的军械*之外,承德起码要储备100天的粮食消耗,另外再让遵化发一批御寒的衣物、帐篷过来。你认为,要如何才能把这些物资尽快的运输到承德来?”
周三畏只是计算了一下,便说道:“按照陛下的要求,这起码也要运输1万吨的物资到承德,加上路上损耗的,就是一万三千吨。
以现在的运输能力,起码要100天,如果想要加速的话,就必须扩大运输的人手。不过那样的话,损耗就会上升,但是30…40天内,应当能够完成这项运输任务。”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加上损耗,以一万五千吨为限。至于人手,外面现在不是多的是吗?卓尔璧你去召集各部首领招募人手,争取在下雪之前完成运输物资的任务,否则的话,我们就要等待滦河上冻才能继续运输了。
物资调度的事情就到此为止,现在朕在对你们说说,这场作战的目的。我们之所以要出兵讨伐这些部族,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大明和后金之间做墙头草。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后金和大明之间制造出一条足够宽敞的无人地带。从去年后金发动的进攻可以看出,一旦他们绕过了宁锦防线,我们就不得不在数千里的长城一线上猜测后金的进攻方向,这对于大明来说是不利的。
因为我们不可能在这数千里的边境分兵把守,所以我们在长城之外建立了缓冲区。以关内为后背,以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为哨探支援,再以丰镇、承德两地为拳头,以抵挡后金的绕道入侵。
但这还是被动的防御,我们还需要更为积极一些的防御。刚刚大家也都听到了,一只万余人的军队,仅仅是日常行军消耗,就需要这么多物资。
从沈阳到承德千余里,往草原绕道丰镇、河套地区,路程就更远了。后金是一个小国,如果每次远征都需要自带粮秣,那么光是拖,我们也能拖垮他了。
但如果后金能够从路上的部族征收粮秣,并征用劳力,那么他们的远征,对于后金国力的消耗就不大了。
所以,从大、小凌河开始,到西拉木伦河,直到大兴安岭地区,我们要把这一地区的部族全面清理一遍。
要么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哨兵,防御后金绕道入侵。要么就将他们迁移到承德、漠南、青海,绝不能给后金留下一块进攻的踏脚板。诸君,可明白了吗?”
周三畏把吴怀设为中路军统帅时,吴怀甚至还没抵达承德。那达慕大会结束后的第三日,东路军首先出发了,朱由检在送行的时候,对杜度、雅荪几人说道:“这次是忠义八旗第一次出征,若是作战时遇到挫折,不必硬攻,不要做无谓之牺牲,尽管向后方求援就是了。”
朱由检宽慰的话语,却让杜度很是受伤,他不由涨红了脸说道:“还请陛下放心,忠义八旗虽然成军不久,但这些将士们都久历沙场,并不是什么新兵。
我们昔日愚昧无知,帮助后金对抗大明,实在是罪莫大焉。如果不是陛下宽厚,我们早就尸骨无存了。此次出征,正是报答陛下之时。
还请陛下拭目以待,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朱由检拍了怕他的肩膀说道:“好,有这样的志气就好,那朕就等着看你的功绩了。不过朕最后嘱咐你一句,前方作战你尽可做主,但向后方通报可不能断。你们既然已经投奔我大明,朕总是希望,咱们这君臣之谊要能够长长久久的。”
第199章 杜度的**()
面对着镜子中的自己,海兰珠脸色绯红,她的心脏跳动的如敲鼓一般,这让她很是紧张。不知道过了多久,维持着同一个姿势的她,感觉脖子都快要抽筋了,这才忍不住小声问了一句:“还没好么?”
朱由检看着面前被自己编的乱七八糟的辫子,忍不住嘴角抽动了一下,顺手就解开了去,“我怎么看都觉得,你还是扎马尾辫子更清爽一些。”
海兰珠下意识的就伸手按住了要散开的发辫,转头向着崇祯不满的说道:“你做什么啊,你扎了快半个钟点了,都快扎好了,又要解了去,这不是折腾人吗?”
朱由检看着海兰珠死死保卫着自己的成果,颇有些手足无措,他现在有些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手贱了。
正在他想着要如何说服海兰珠放弃自己编制的发辫时,侍女琪琪格的通报解开了他的困境,听到吴怀正在大堂内等候自己,朱由检便匆匆逃出了这个让他有些尴尬的地方。
蒙根其其格看着海兰珠的发辫,不由上前笑着说道:“格格,还是让我来重新给你编过吧,陛下的手艺可真是…”
侧着头在镜子里端详头发的海兰珠却笑容满面的说道:“不会啊,我觉得还好,给我头绳,我自己来扎。”
从侧门走入大堂的朱由检,一眼便看到了站在堂前观望着庭院风景的吴怀,上午的阳光斜斜的照进大堂,正好将吴怀笼罩在阳光之中,这让穿着铠甲的他犹如一尊将军雕塑一般,颇有几分气势。
听到身后的动静,吴怀赶紧转过了身来,向着崇祯行礼问好。朱由检一边上前扶了扶他,一边对着他说道:“不是说,你要后天才到么?怎么提前赶来了。”
吴怀恭顺的回道:“臣听说后金在义州那边闹了点动静,担心他们玩弄声东击西的计策,就先过来听候陛下之命了。”
朱由检招呼着他坐下说话,随即将出征的作战计划,和自己将要前往张家口一行,同林丹汗会面的事情交代了一下。
吴怀听完之后便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让杜度率领东路军是不是不妥?龙山靠近义州,若是杜度出兵的事被那边知晓,他们派人前往说服杜度返回后金,东路军恐怕会有危险。”
朱由检却不以为然的说道:“杜度看起来也不是什么愚笨之人,那这么容易被人说服。一个反复小人,在哪里都是被人看不起的。再说了,整个东路军也不过是些塞外降人组建的部队,他们迟早都是要跟着我们上战场的。与其在关键时刻反叛我军,倒不如先试试他们对我大明的忠心好了。”
吴怀哑然无语,半响才转移了话题说道:“那么陛下既然要同林丹汗会盟,是不是让臣护卫您前去比较好,这中路军不妨让周三畏指挥着,反正整个作战计划都是他制定的,应当不会出什么纰漏。”
朱由检依旧摇着头说道:“那怎么行?第一骑兵师毕竟是你一手带出来的,周三畏资历太少,恐怕难以服众。此次扫荡草原,虽说目标不过是那些各自为战的部落,但我们要提防的是后金会不会插手。
你刚刚也说了,后金军队在义州有动静。这义州和龙山也就是隔了一道边墙,若是后金真的出兵保卫那些部族,你就要接应东路军退回来了,这样大的责任,周三畏恐怕还担不起。此次作战,就是以骑兵为主,其他兵种都难以调用,你不上前指挥,还能有谁能更好的指挥这些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