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恍┎懈渲硕选
没有了松野联队长居中联系,我们又被拆的七零八落的,我很担心李长官会把我们都忘记了。难道你愿意,我们今后就在那些榆木脑袋下面混日子吗?我可不是为了能吃上一个梅子饭团,才来这里和幕府军拼命的。”
沼田兼一重重的吸了一口气,才下了决心说道:“忠长殿下的恩情,我们这次也算是报完了。总不能让我们的部下都给殿下陪葬,你说说,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吧。”
松浦信元顿时有些欣喜了起来,他看了看左右,确定边上没人能听到他们谈话后,才小声的对着沼田兼一说道:“这一仗打完,我们的弹药和食物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不如一起请求返回到久能山驻地休养补给。
你知道的,久能山上的金库现在是小田幸太的部下把守着,上次运金银时我去瞄了一眼,金库里面起码还有一半的存银没有运走。
我们联队的补给船大概五、六天后抵达,江户方向的幕府军这次被我们击退,其他两路幕府军肯定也要消停几日,但是等到江户再度组织起军队进攻,恐怕兴津川一线就保不住了。
兴津川一下,骏府城前就没什么可以用以抵挡幕府军的地势了,一旦幕府军抵达骏府城下,久能山必然保不住。短时间内,山上的存银也运不进城去。
所以,我们把金库里的存银偷偷运到补给船上去,等到幕府军占领久能山的时候,就没人能知道这笔存银去哪里了。李长官收到了我们运回去的存银,自然知道我们依旧是效忠于皇帝陛下的,那就不会把我们丢下不管。”
沼田兼一稍稍思考了下,觉得这也是一个死中求活的办法,光凭他们在这里死守,是不可能出现奇迹的。就算幕府军攻下骏府城时,他们能够逃离城内,也不过是在深山老林中做个野人而已。
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就必须要有外力的援助。作为海防二营的主官,李晨芳的为人还是颇得官兵们的信任的,收到了这么一大笔银子,总不会不管他们的。
沼田兼一默默的点了点头,却又询问道:“小田幸太、河本右一两个大队会赞成吗?松野联队长离开之后,小田幸太似乎一直围着鸟居殿拉关系呢,他的部下真的愿意和我们一起行动?”
松浦信元撇了撇嘴,示意沼田兼一看一看边上士兵们享用的食物,方才说道:“小田幸太为了讨好忠长殿下身边的武士,连部下的口粮都克扣了大半。
他手中的三个中队,有两个中队和我联系过了,说愿意和我们共同进退。至于河本右一,本就是联队长的心腹,联队长被变相放逐后,他是第一个来联系我的。
我们现在既然已经击退了幕府军,接下来就该为自己战斗了…”
被骏河兵打的惊魂不定的板仓重昌等人,一口气跑到了萨垂岭以东10余里(日里)的蒲原宿才停了下来。虽然有着点点星光照耀着道路,但是等到板仓重昌抵达蒲原宿清点人手时,才发觉跟着他的人手只剩下了五十六人。
板仓重昌一时惊吓的说不出话来,只有吩咐下榻处的客栈老板准备食物,先填饱了自己和手下的肚子,再想如何向江户汇报这一惨败的消息了。
心事重重的板仓重昌刚刚拿起包裹着紫菜的饭团,就听到外面街道又传来了噪杂的人声,以为追兵到了的他,迅速抓起饭团赤脚跳下了地面,就打算逃出小城去。
不过当他跑到客栈门口的时候,才知道是落在后面的部下们赶到了。从半夜到天明的这段时间里,板仓重昌数次被惊醒,总算没有听到他最害怕听到的消息。
天色将明的时候,柳生宗矩也在门徒的搀扶下,终于赶到了蒲原宿。听到柳生宗矩活着回来的消息,板仓重昌赤着脚就跑出了房间,原本关系不过寻常的两人,在经历了这场剧变之后,板仓重昌看到柳生宗矩比看到自己父亲还有欣喜的多。
当太阳升到了半空,西面的道路上许久没有残兵出现之后,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心里都知道,不会再有人回来了。两人再次清点了一番逃回的将士,也只有396人,这令两人心里都感到压住了块大石头。
第301章 战后()
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在蒲原宿待了将近一天之后,终于不敢在蒲原继续等待下去,他们带着逃出的部下退到了富士川以东的吉原宿,和已经联系上的援军汇合到了一起。
从这些援军口中,两人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些援军会停留在富士川附近的缘由。说到底还是他们丢失了大营,让骏河兵有机会窃取了代表幕府的信鉴的错啊。
这样大的失败,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自然是没可能隐瞒下来的,甚至连拖延一点时间都不成,因为前往江户的旅人一定会将这场失败添油加醋的传播出去,他们若是不能尽快取得将军大人的谅解,恐怕关于这场战事失败的谣言就要充斥于整个江户城的街头了。
经过了一昼夜的仔细商讨,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终于拟定好了想江户汇报的文书,虽然两人在战场上的指挥才能并不怎么样,但是却很清楚家光的喜好。
此外,从逃回的士兵口中,他们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究竟是败在了谁的手中。柳生宗矩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好几位得意弟子,对这几名带领骏河兵的将领极为愤恨,但是为了洗脱自己无能的形象,还是捏着鼻子让弟子回去江户,为土岐頼泰、稻叶正利、松浦信元、沼田兼一四人传播名声,鼓吹他们是德川四天王般的存在。
当土岐頼泰、稻叶正利在兴津城内听说松浦信元、沼田兼一两人虽然击溃了幕府军,但并没有抓到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中的任何一人时,虽然当众表示了失望,但是两人内心其实都松了口气。
此次出城迎战幕府军,一共打了三仗,用时不过四天,却俘获了三千多俘虏,击毙了近千人,逃走的不过八、九百人,自身损失不过寥寥。这样的战绩,就算是放在战国时期,也是难得一见的大捷。
但是带领这只军队的土岐頼泰和稻叶正利两人却知道,这些战绩主要还是归功于松浦信元、沼田兼一两队人马,他们不过是因人成事罢了。
如果松浦信元、沼田兼一连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都抓到了,那么他们又凭什么去同松浦信元、沼田兼一争夺军功呢?不过现在么,凭借着在兴津川东岸迫降2千余人的战绩,他们还是可以为自己的表现涂脂抹粉一番的。
松浦信元、沼田兼一两人希望返回久能山修整的请求,也被土岐頼泰没口的答应了。他一边派人从松浦、沼田手中接收了俘虏和萨垂岭防线;一边和稻叶正利联名向骏府城汇报了告捷文书,松浦、沼田的功劳自然排在了他们两人的后面。
坐镇于骏府城内的德川忠长和朝仓宣正等人接到这个消息时,都是欣喜不已,立刻冲淡了之前城内笼罩的紧张气氛。就在3日前,鸟居成次回报了挂川城失守,连朝仓宣正家人都被尾张军俘获的坏消息。这让骏府城内人人自危,都以为下一刻幕府军就要杀到骏府城下了。
就在忠长和家臣们沉浸在大捷的兴奋之中时,朝仓宣正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他向家主拜到请求道:“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带领的东海道各藩联军,实是幕府三路大军中的主力。
现在土岐頼泰和稻叶正利两人以弱击强,还大破这路大军的主力,对于其他两路幕府军来说,应当是一个极为震骇的消息。
我军甚至都不用增兵其他两路,只要把板仓重昌军大败退却的消息传递出去,甲斐和尾张两军都必然士气大挫,则幕府此次讨伐我等的战略就算失败了。”
一直反对出兵野战的内藤正吉,在被大捷的消息震骇之余,也赶紧转换了立场,他向着家主极力称颂了土岐頼泰和稻叶正利两人的战绩后,便附和了朝仓宣正的建议道:“…土岐頼泰和稻叶正利送回来的幕府信物,正好用来证明板仓重昌军的失败,臣愿意带着这些信物前往远江,说服义直殿下停止进攻。”
对于内藤正吉识趣的建议,因为胜利而心胸开阔的忠长并没有拒绝,他和朝仓宣正稍稍商议了一下,便同意让内藤正吉去鸟居成次军中,木村友重去仙石久形军中,传达板仓重昌六千军势被土岐頼泰和稻叶正利所击破,只有寥寥数百逃归的胜利消息。
将甲斐和骏河两国分隔开的,正是日本关东第一名山富士山。事实上从甲斐前往骏河最好的道路,是沿着富士川而下。不过在幕府的命令下,甲斐军还是凑出了1500人,沿着通往骏府城的安倍川进攻了。
安倍川边上的道路可比富士川难走多了,加上甲斐军要进攻的还是自己名义上藩主,因此甲斐军这一路是走的最为缓慢的,当骏河军传出击败了板仓重昌军的胜利消息时,甲斐军还没有同仙石久形军碰面呢。甲斐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停下了脚步,很有默契的同相距一日路程的仙石久形军对峙了起来。
而坐镇于远江挂川城内的德川义直,见到了带着被击败的板仓重昌军的信物,过来劝说两家停战的内藤正吉后,对于板仓重昌军大败的消息,也是一时难以置信。
他看着面前的信物沉默了许久,方才抬头注视着内藤正吉严厉的质问道:“忠长派你来,就是让你拿这些东西,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的吗?击败了板仓重昌这个无能之辈,忠长就以为我尾张军也不堪一击了?”
内藤正吉把头紧紧贴在了榻榻米上,依旧保持的恭敬的态度说道:“殿下绝没有这样的意思,殿下只是想要向义直殿下表明,他针对的只是三代将军本人,并不是想要扳倒幕府的统治。
如果不是三代将军对殿下步步紧逼,非要置殿下于死地,殿下又怎么敢起兵反叛呢?小臣听说,义直殿下和三代将军之间一直不和,若是让三代将军对付了我家殿下,难保下一个针对的不会是义直殿下您啊。
殿下令小臣过来面见义直殿下,就是希望义直殿下能够体谅殿下心中的委屈,为殿下主持一个公道,而不是两家刀剑相向,殿下还有一封亲笔书写的书信,还请义直殿下深思啊。”
德川义直注视着内藤正吉拿出的信件许久,方才对他说道:“真是砌词狡辩,家光既是忠长的君主,又是忠长的兄长,不管他如何对待你家家主,都是合乎于伦理纲常的。
忠长身为臣子,不能好好侍奉君主;作为弟弟,不能恭敬的对待兄长。反而借口被家光训斥了几句,就要起兵反抗,这难道是作为臣子,作为弟弟该做的事吗?
你回去告诉忠长,一错不可再错,现在回头尚可有挽回的机会,不要冥顽不灵,非要走上绝路不可。
你等这些家臣,不能劝谏家主,也不能任由家主胡闹,难不成你们真的以为,区区一个骏府城能够挡得住江户大军的一击吗?你下去好好想想,等明日一早就回去,顺便把我的话转告给忠长吧。”
内藤正吉不敢回嘴,连连答应着退出了房间。年届三十的德川义直是德川家康的第九子,也是家康还有精力时亲自照顾的最后一个儿子。
因此和两个弟弟纪州藩和水户藩相比,得到家康宠爱的德川义直面对幕府时的姿态要更为强硬一些。甚至有传言,权现殿在世的时候,曾经想过要让义直接任三代将军的位置。
虽然只是一个市井谣传,但是义直对于这个谣传不屑一顾,从来没有因此向江户解释些什么。不过从林罗山那里学习儒学的义直,却常常把尊王挂在了嘴边。
义直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和秀忠对待皇室的态度相左的,不明所以的人看来,也许会觉得德川家里好歹还出了一个尊重皇室的忠臣。
但是在秀忠看来,距离京都更近的尾张藩,其实是用这种态度告诉幕府,尾张藩并非没有对抗幕府的大义,以此来对抗幕府侵害尾张藩的利益。
否则的话,紫衣事件和春日局事件中,德川义直就不会对这种明显羞辱皇室的做法一言不发了,这可是有违他的遵王言论的。
凭借的秀忠的政治能力,幕府和尾张藩还算相安无事。但是当家光接任将军之位后,两叔侄之间互不相让的强硬性格,使得外人都知道,义直和家光之间是水火不容的状况了。
虽然义直向林罗山学习儒学,还在藩内大力推广,但是他同样也从柳生利严那里学习了新阴流剑道,而且学习的还不错。可见其内里的刚强性格,并不亚于三代将军家光。
忠长的反叛,固然是让德川义直大吃一惊,在受到了兄长秀忠的信件后,为了保住幕府的威信,他还是决定出兵平乱了。
为了迷惑忠长,义直虽然接受了平乱的命令,但是征召士兵时却敷衍了事,以此来松懈远江国效忠忠长的豪族。不过在这期间,他不停的给远江各豪族写信并陈述利害,将大多数效忠于幕府的豪族拉到了自己这一边。
从三河到挂川城的豪族都被义直说动之后,他便带着暗中集结起来的三千军势,在沿路豪族的协助下,悄无声息的抵达了挂川城下。
被义直收买的挂川城士兵打开了城门,直接将义直军迎进了城内。义直兵不血刃的接收了挂川城,俘虏了朝仓宣正的亲族。他又继续派家老成瀬正虎带着六百人渡过大井川,想要抢下骏府城西面最后一道天险。
但是适时赶到的鸟居成次,将成瀬正虎赶了回来。尾张军便和骏河军隔着大井川对峙了起来。义直并不想用自己部下的性命去强渡,于是便招募远江各豪族来助战。
他试图以人数上的优势,在大井川上建立多处渡河点,从而让鸟居成次进退失据,最终不得不放弃大井川防线。可就在这个时候,板仓重昌的六千军势居然被骏河军以不到一半的兵力击败了,这就有点让义直感到头疼了。
第302章 幕府的猜疑()
内藤正吉斥退之后,德川义直沉默了良久,方才对着坐在一边沉默不语的陈元赞问道:“元赞先生,你觉得接下去我应当怎么做才好?”
一身明人装束的陈元赞刚刚也是一直在思索,此刻听到义直的询问,便不慌不忙的说道:“虽说骏府城不会拿这种事情来欺骗殿下,但是我们也不可不防,不如派人再去探听一二,了解下这一仗幕府军究竟是怎么败的,败的究竟有多惨,殿下才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义直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说的不错,陆上通道虽然被鸟居成次截断了,但是海上渔民往来却没有。三树三郎,你去找条渔船,去兴津一带打听一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在外间伺候的一名小姓立刻答应了一声,便匆匆离去了。义直这才继续向着陈元赞询问道:“依照先生看来,如果内藤正吉说的是事实,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不是事实,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陈元赞这次倒是思索了良久,方才有些谨慎的推辞道:“殿下,小人喜好的不过是搏击及制陶的小术,对于军国之事并无什么研究,对于这样的问题,殿下应当询问于家中重臣才是。”
义直却笑了笑说道:“元赞先生为我引见的明国申甫大师,可是最好军国之事。我还记得,不久前申甫大师前来尾张游玩时,曾经和我会面。
申甫大师当时对我说,尾张是关西难得的富饶之地,既有鱼米之利,又有对外贸易的良港,前往京都朝廷更是4、5日便至,当年信长公能够凭借此地制霸天下,并非偶然。
权现殿以此地册封于我,正是稳固江户幕府统治的妙招。不过也正因此,尾张若是同江户不合,便是幕府最大的威胁。虽是亲至骨肉,到时也要翻脸成仇。
我当日还不明白大师对我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不过看到忠长起兵之后,倒是有些明白过来了。先生和申甫大师为友,岂能对军国之事一无所知,还请先生有以教我。”
义直说完,便正经的向陈元赞施了一礼,这顿时让他手忙脚乱了起来,陈元赞一边回礼,一边有些惶恐的回道:“殿下请不必如此,既然殿下有命,小人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实话,陈元赞渡海数年,倒也真没想在日本弄出什么风波来。他依仗着明人的身份,还有搏击及制陶的技艺,在日趋太平的日本还是很吃得开的。
不过陈元赞毕竟还是明人,他可以享受在日本被人追捧的生活,但是他的亲族还是需要在明国生存的。因此当申甫和尚带着皇帝谕令抵达日本后,陈元赞便不得不接受了任命,成为了明国使馆的一名官吏。
申甫和尚这两年来,借口巡访日本的名山大川,走遍了关东之地,并对各地的豪族大名多有试探,陈元赞又怎么会不明白,对方来日本显然是另有目的的。
若有可能,陈元赞并不想加入到申甫的计划中去,毕竟他在日本生活了这么多年,不仅结交了许多大名,还收了不少弟子,从感情上来说,日本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个故乡。
不过有些事情并不是以他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谁能想到忠长殿下会起兵倒幕呢?陈元赞不得不听命于申甫,前来尾张接近旧主,想要了解义直的想法。
陈元赞虽然谨小慎微,尽量避免在义直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试图避开这趟浑水。不过在这样的时刻,和明国使者有关联的他,自然是不会被义直所忽略的。
在义直貌似恭敬的请教下,陈元赞不得不抛出了自己的想法:“小人以为,如果内藤正吉带来的消息是虚假的话,我军当然可以置之不理,继续按照计划进攻就是了。
可若是消息是真实的话,那么殿下就应当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现在被征召的远江豪族究竟还能否为我所用,板仓重昌军既然已经被击退,我军就成了孤军深入之势,尾张军虽然训练有素,但也未必能够轻易战胜士气高涨的骏河兵吧;
第二个便是,就算殿下战胜了对面的骏河军,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幕府亲自指挥的主力失败,而殿下却获得了胜利,这岂不是在向天下人宣告,幕府的武力不及尾张的武力么?主弱而枝强,这是取祸之道啊…”
虽然陈元赞的分析很是中肯,但却并不是义直最想听到的内容,他最终还是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元赞先生,我还想知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