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我们所挑选出来的队员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靠。有的人在面谈时滔滔不绝,似乎对密林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听起来就如同是一位出色的猎人。但这样的人在天气很好适合于旅行的时候,表现的还算不错。一旦天上掉下了几个雨滴或是发现了蚊子,他就掉转马头往回跑,还不停的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探险。
倒是那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麻烦都会默默的上前和我们一起工作,以便使我们的考察行动能够继续下去。我们在五月三日出发,到了五月十五日,队伍中就少了五分之一的成员。
这些逃离了考察队的成员,实在是无法忍受密林中的旱蚂蟥和成群结队的乌苏里江小咬。不过好在我们这些从内地来的队员,装备的比较齐全,不仅带了两双长筒靴,还有蚊帐和带着纱网的帽子,驱蚊水等等,这令我们大多数人都坚持到了最后。
我们的向导奥尔基是一个很有趣的当地人,他也是队伍中最为了解这片密林的猎人。他信奉当地的萨满教,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人类。比如他常常为队伍示警,表示有人正在靠近队伍。但是事后我们发现,靠近我们的也许是一头熊、一只猞猁或是一队野猪、鹿群什么的。
即便是我们多次提醒他,动物和人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奥尔基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皮子下面住着一个人
六月是乌苏里江地区的夏季,也是雨水最为丰富的一个季节。你恐怕不能相信,在这个季节的乌苏里江水面是多么的宽阔。如果不是有树木露在水面,我们根本就分不清楚,那些地方是河谷低地,那些地方是原本的河道。
越是靠近乌苏里江中下游,两侧就开始陆续出现沼泽地,左岸的沼泽显然更多一些。在那些露出沼泽地的高岗上,总是爬满了各种小动物。赤练蛇、腹蛇或是各种田鼠在这样的地方也存在着许多鸟类,光是我所看到的鸟类大约就有20余种了。
在考察途中,司务长总是比我们早起一个小时,为我们熬粥、烧茶,叫醒大家吃早饭。然后用一个小时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在早上七、八点钟左右队伍正式出发。到了中午的时候进行一次大休息,卸下马鞍和驮子,让马匹休息。下午再继续向前,直到四点左右开始寻找宿营地休息。虽然我们如此努力,但是一天也至多走30…50里地,因为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或者说根本没有道路。
每天我的工作就是采集那些路边的植物,其他人则是捕捉鸟类和昆虫。在休息时,我们不仅要将这些植物晾晒成标本,还要把一些鸟类制作成标本。顺便将今日前进的路途画在地图上。
在这样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一些经验教训,那就是千万不要在大雨的天气里在密林中行走。这极容易迷失方向,还有可能被突然爆发的山洪卷走
探险的历程也并非都是如此艰苦,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意外的乐趣的,比如当我们循着蜜蜂找到它们的巢穴时,这个时候就有一顿美味的大餐可享用了。
当然有时也会发生意外,我们曾经找到过一处硕大的野蜂窝,生长在一棵倾斜45度的椴树树根附近。当我们抵达时才发现,垂涎这窝蜂蜜的并不只我们这些外来者,还有一大群黑蚂蚁比我们来的更早。
野蜂守在蜂巢入口,而蚂蚁们则密密麻麻的聚集在野蜂的对面。看着它们互相对垒的战争极为有趣,兵蚁挥舞着自己的大夹子疯狂的自卫,而野蜂则不停的从上往下进攻,阻止这些蚂蚁接近自己的蜂巢。
蚂蚁甚至还会像我们人类作战一样,分出一部分绕到蜂巢后面进攻,但是野蜂也很快就分出了一群去对付那些偷袭者
我和其他人津津有味的看着这场动物之间的大战,直到有两个士兵忍耐不住,将烧开的开水倾倒在蚂蚁身上,令这些蚂蚁成堆成堆的死去。看起来人类的插手好像是结束了这场难得一见的动物大战,但是直到一位士兵不小心将手中的开水倒在了野蜂身上,于是这些野蜂顿时将目标对准了我们。
土着和士兵反应的可比我们机灵多了,他们头也不回的便朝着来路逃亡了,而我们在被蜜蜂蜇到之后才反应过来。直到天黑时,才有士兵决定再返回去,不过他们遗憾的向我们报告,蜂巢已经整个被过路的熊给掰走了”
这些描述在远方密林荒野中的探险,给了两个未曾离开过城市的女孩极大的快乐和想象,她们一遍又一遍的阅读着张汉云的奇妙旅程,想象着远方的风景和故事。
这种旅行和探险的乐趣,显然不是几个酸腐文人用几句不知所云的诗词能够比拟的。更何况,这些文人写作的诗词,还不及姐妹两人的游戏之作。
崇祯五年开始,大明人的目光开始从园子、戏子、厨子身上挪开,转向了大明以外的奇闻异事;并欣赏起了海外地理风景之美。
第399章 围猎之谈()
崇祯五年对于鄂尔多斯部来说,可不是一个好的年份。上半年多雨水,不仅令黄河水位暴涨,口碱采集数量衰退,更是导致其部牲畜多有疫病。如果不是鄂尔多斯部已经内附大明,获得了大明的救济,今年对于普通牧民来说就真的难过了。
而下半年又传来了林丹汗失踪,后金起兵攻打察哈尔部的新闻。鄂尔多斯六旗也是惴惴不安,担忧察哈尔部要是挡不住后金大军的远征,和土默特川一河相隔的鄂尔多斯六旗会不会也遭到后金大军的侵扰。
不过当皇帝击退了后金大军,并召开了忽里台大会之后,鄂尔多斯六旗总算是安下了心来。鄂尔多斯部虽然曾经是成吉思汗身边的精锐卫队出身,现在也负有守卫成吉思汗陵寝的职责,但事实上鄂尔多斯六旗已经很久没有参与过大的战争,主要还是负责对于成吉思汗的祭祀典礼。能够远离战争,继续过自己的小日子,正是鄂尔多斯部牧民们想要的生活。
因为鄂尔多斯部大多数人持有这样的想法,使得萨囊彻辰也无法驱使他们取代土默特部成为右翼蒙古诸部的核心。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几字湾内,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约340公里,中间高而四周低,许多地方都被沙漠所覆盖,因此六旗人口主要还是分布在沿黄河的一带。
鄂尔多斯济农额磷臣参加完忽里台大会之后,便陪同着皇帝从归化一路向西巡视,直达到黄河之边。位于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诸部首领,听闻皇帝西巡的消息之后便纷纷渡河而来,向皇帝陛下求见效忠。
在忽里台大会之后,参加大会的各部首领其实都已经有这个觉悟。只要不出现意外,那么崇祯已经取代了林丹汗,成为了他们这些蒙古部族的新主人。
因此对于皇帝的西巡,不管是察哈尔诸部也好,还是鄂尔多斯诸部也好,都当做了崇祯对于新领土的巡阅占有,他们这些蒙古部族们,自然也应该过来问候一下新主人,并了解一下崇祯对于他们这些部族的看法和个人的喜好。
而这次西巡对于崇祯来说,也是一个了解河套地区地理及此地蒙古部族实情的机会。不管他派出的大臣多么能干,统率这些部族的蒙古台吉们多么诚惶诚恐,也比不过他亲自来西部走上一遍。
对于很多蒙古牧民来说,大汗也好,皇帝也罢,这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都太过遥远了,真正能够让他们畏惧和驯服的,只有那些时时管束着他们的小首领。
但是,如果皇帝能够出现在他们面前一次,就能让他们很快记住,在这些小首领之上还有一位权力更大的人物可以让他们去依靠。
比如现在承德和张家口一带的蒙古部族,因为皇帝在当地的数次出现,便让他们彻底忘却了林丹汗对他们的统治,而把自己当做了大明皇帝的臣民。他们也成为了大明最为可靠的蒙古子民,也是各骑兵师兵员的重要来源地。
崇祯离开归化之后,便是这么一边接见路过的部族臣民,一边走走停停的游览着河套平原的美景,足足花了40天才走到后套地区。
在乌加河同黄河之间的沙丘地区,完全没有沙漠中干燥而无生机的模样。沙丘之间的洼地时常能够发现成片的湖泊,湖泊的周边长满了芦苇和红柳树,在这些红柳树中时不时的便能发现野兔、狐狸和黄羊等动物。
进入了后套深处之后,前来拜见的各部首领终于渐渐少去,朱由检这才有闲暇和身边的侍卫和蒙古亲贵们玩一玩围猎游戏。
狩猎不仅是蒙古和女真亲贵们喜欢的活动,这也是游牧民族用以演练兵马和传承战争技艺的活动。因此对于皇帝的要求,那些蒙古贵族们丝毫不以为有什么问题。
骑马立足于围猎区域西南一处高大的沙丘上,朱由检看着远处那些蒙古亲贵带着卫士轻松自如的将野兽从藏身之处驱赶出来,不由对着身边的侍从们说道。
“朕曾经听说,只要有一匹马和一张弓,蒙古人就能在草原上生存下去。今日看他们的表现,这话倒也不算过于夸大。
现在漠西蒙古、漠北蒙古都尚未臣服于我大明。你们说说看,若是他们始终不肯臣服,我们应该拿这些蒙古部族怎么办?”
围绕在皇帝身边的,不是御前侍卫,便是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士官生,因此没有那个会对皇帝的问题存有疑虑。他们倒是将皇帝的询问当做了一次考试,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以许都为首的侍卫们以为,蒙古人畏威而不怀德,应当先以武力震慑,然后再将这些部族分散安置,如朝廷安置蒙古左、右两翼的部众一般。
不过杨畏知为首的几人则对这个主意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漠北、漠西蒙古地方广大,距离中原又远。朝廷若是想要以武力去震慑,光是后勤就能拖垮出征的军队。
且这些地区地方这么广大,但适宜于农耕的地方却不多,想要把他们分而治之,恐怕也不太可能。只有用往来贸易的方式牵制住对方,用军队驻守在边境,令漠北、漠西蒙古只能在自家地方放牧,才是较为现实的方案。
朱由检一一听完了身边这些侍卫的说法,方才对着他们说道:“看来朕和你们的想法都不太一样啊,漠北草原虽是苦寒之地,但这片草原却是我中国北面最为重要的一处战略要地。
漠北草原的北面就是一大片森林地带,那里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冰冻的。但是一到夏天,那里还是有着相当丰富的动物资源在活动的。
当地土人将这片大森林带叫做西伯利亚,听说西伯利亚西面是平原,中部是丘陵,而东部则是高原山地。漠北草原正对的北面,就是西伯利亚的中部,这一地区还有一座大湖,被称为西海。
如果顺着西伯利亚的河流向西行走,便可抵达欧洲最东面的国家俄罗斯。而漠北草原的东南面是后金,南面是我大明,西部是漠西蒙古和叶尔羌汗国。
谁若是控制了漠北草原,也就等于是控制住了周边国家的往来通道。
而漠西蒙古所在的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盆地,气候不仅比漠北草原温暖,且有天山、阿尔泰山融化的冰川河水流经盆地,因此是一块适合于耕种的地方。
漠西蒙古南有天山以为屏障,东北有阿尔泰山以为依靠,能危及此地的,不过是天山东面的一个小缺口,和西面广阔的中亚草原而已。
若是不能控制漠北草原,我们就无法让大明的北方真正安定下来。但是如果不能获得漠西蒙古所在的西域北面盆地,我们就无法守住漠北草原。
可见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都是我大明在所必取之地,不可轻易放弃,这是国家西北边防的第一战略。当然,如果我们想要用单纯的武力去征服这两处地方,耗费之巨恐怕难以想象。
就如同朕刚刚说过,蒙古人比我们更容易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和作战,如果我们想要和他们比拼这一点,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
想要征服这样一个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不是用他们了解的传统战争方式去战斗。而是把我们的生活习惯灌输给他们,让他们的战士也无法忍受,在贫瘠物资下的作战。
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们就变得容易屈服,容易为我所用。用贸易上的不平等,促使他们的上层人士和下层牧民之间充满了矛盾,那么我们或是支持上层人士的统治延续,又或者支持下层牧民反抗上层人士的压迫,始终都可以将这些部族真正的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在崇祯开口的时候,他身边的侍卫和士官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了解皇帝心意更有利于自己的前途发展的了。
而且,崇祯以后世的眼光来讲述东北亚地区的地理形势,对于这些懵懵懂懂的年青军官来说,无疑是一次醍醐灌顶,让他们第一次从对大明和边境上的游牧民族的矛盾注视,提升到了以大明为中心的东北亚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关系上来。
这种视野上的扩充,就好比一个人登高望远一样,让他们可以对战争和外交之间的关系了解的更为深入一些,不至于闭门造车。
看着下方挥舞出来的旗帜,朱由检终于停口不言,转身对着身边的侍卫们说道:“好了,下面的猎物都已经就位了,就让朕看看你们今日谁的运气更好。猎物最少的三人,便负责今晚大营的值夜”
在一阵欢呼声中,侍卫们纷纷冲下了山丘,只有寥寥数人跟着了皇帝身边。
也就在崇祯围猎取乐的时候,在英国伦敦港,一只舰队正在伦敦显贵们的欢送下离开了港口。
以前海军军官船长约翰。威德尔为舰队指挥官,以纳撒尼尔。蒙特尼为首席商务代表,组建了“龙号”、“太阳号”、“凯瑟琳号”、“殖民者号”四艘中号武装商船,“安妮号”、“发现号”两艘轻帆船的舰队,护送着中国使团返回亚洲,并想要借此进行贸易。
虽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创中英贸易及使团往来的首功,但是查理一世显然并不愿意让东印度公司独占中英之间的贸易。
而威廉。考亭爵士、托马斯。基纳斯顿、塞缪尔。邦内尔及其他伦敦商人,在大臣波特的帮助下,筹集了考亭联合会,获得了这次中英贸易的机会,连查理一世也为这趟航行投入了一万英镑。
第400章 兰州城()
临近月底的时节,崇祯的西巡队伍终于踏着一场小雪进入了兰州城。肃王朱识鋐和甘宁总督梅之焕,率文武官员于兰州东门外迎接了皇帝。
对于宗室藩王中算是老实人的肃王,朱由检还是很客气的。只不过他此次出行并没有使用车队,因此就不能招呼这位亲戚上车叙话了。至于肃王自己倒是准备了马车,但是皇帝骑马而行,他自然也不能上车就坐,便只能从侍卫那里弄了一匹坐骑跟在了皇帝边上。
梅之焕虽是进士出身,却是少有的弓马娴熟的文武兼备之人才。据说他年轻时行事孟浪,某日无意中骑马冲入了京城教场,当时有位御史正在检阅京营武备,对于梅之焕的行为极为不满,于是令他和军官比试射箭,不料梅之焕九发九中,于是他对着哑口无言的御史长揖后便上马扬长而去了。
如他这样的奇特之士,仕途上自然是不会顺利的。所以初选庶吉士,后任吏科给事中的他,先是弹劾东厂太监李浚得罪了宦官,后又为张居正辩解得罪了朝中的保守派官员,最终被外放到地方。
不过梅之焕毕竟是官宦世家出身,即便是被贬斥到地方,也没人会过于同他为难。只不过后来他回家为父母守孝时,又上书言魏忠贤数事,因此被阉党看做了东林党人一脉,才对他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打压。
崇祯登基之后,为了缓和朝中的党争,恢复了一批被魏忠贤革职问罪的官员,梅之焕便在同僚的举荐下出任了甘肃巡抚。在内地和同僚格格不入的梅之焕,在这边地倒是如鱼得水,不仅重新整顿了甘肃的军队,还控制住了因为陕西大灾荒而引起的甘肃、宁夏附近的盗匪规模。
之后,梅之焕又听从了崇祯的命令,重新收复了湟水谷地,建西宁诸城以控制青海湖地区,从而获得了崇祯的信任,由甘肃巡抚升任为甘宁总督,负责甘肃、宁夏、青海三地的军政事务。
自从大明失去了西域的控制权之后,通往西域的商道就变得断断续续,这也使得号称河西走廊的甘肃地区陷入了困顿之中。在崇祯之前的大明皇帝也无意恢复大明对于西域的控制力,只是把甘肃当做了防御来自西域外敌入侵的屏障,并作为割裂青藏地区和蒙古地区的一处战略要地而已。
因为这种地区定位上的变化,使得甘肃地区的文化经济正不断衰退,而地方上的叛乱及盗贼团伙更是层出不穷的。自崇祯登基之后,一直试图恢复和西域、中亚的贸易联系,又不断的给甘肃地区的军队进行经济支援,这才使得朝廷的权威开始在整个甘肃地区正在恢复,而不只是龟缩于兰州附近的一小片区域。
在皇帝的巡视队伍出现在兰州城外时,甘肃地区的军民终于感受到了中央朝廷对于本地的重视,也让他们对于朝廷的向心力提升了好几格。满面微笑着向道路两旁百姓挥手致意的崇祯,带着总督梅之焕和肃王朱识鋐出现在兰州的街道上时,顿时得到了兰州百姓的热烈欢迎。
在雪花纷飞中等候的兰州军民们,不仅没有感到天气的寒冷,反而觉得莫名的兴奋了起来。毕竟他们可没想过,在这样的天气里,皇帝居然没能躲进马车内,反而冒着雪花骑马前行,并同他们打着招呼。
落后于崇祯一个马身距离的梅之焕,默默注视着把道路两旁民众热情引发出来的崇祯,又看了一眼缩着脖子一脸痛苦神情的肃王,心中也是不由大为感慨。肃王在他看来已经算是各地藩王中不错的人物了,但是和面前的皇帝一比,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仅仅是今日骑马在雪花中走上一圈,崇祯在兰州军民的心中,就已经从遥不可及的天下之主,变成了他们身边的皇帝陛下。对于使用这种正统名分为自己加持光环,皇帝实在是用的炉火纯青了。
梅之焕这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朝中的那些东林同志不能阻止皇帝的自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