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有些事情我们要未雨绸缪。比如林加延港是新建港口,这座港口的守备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手中。吕宋东北面的阿帕里港,虽然在西班牙人手中,也要想办法在附近弄一座私港出来。
只要拥有了港口,我们就能往岛上输送武器。前往菲律宾的大明移民尽量挑选有过服役经历的退伍士兵,要以村镇为单位组织起来,并在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一来可以镇压那些敢于反抗的越南人;二来也能清除敌视我国的土人或其他人。
另外,内务府也要派出人员在当地联络一些反抗西班牙人的部族,可以让他们派出人员前来大明学习一些军事知识。在有必要时,我们可以让这些部族为我们挑起针对西班牙人的战争,从而为朝廷找到借口派出军队保护移民”
崇祯六年四月初一,京城纷纷扰扰的舆论终于慢慢平息了下来。一来是皇帝表态之后,大局已定,今日的京城已经没什么人敢跑出来和崇祯正面对抗了。
二来便是朝廷虽然处置了一批士绅,但总算给他们留下了一点体面,只是将之流放到海外,而不是抄家问斩。只要没有死人,总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大部分士绅觉得现在退让三分,以待来日显然更为适合眼下的局面,而不是拿自家的性命去碰一碰声望日隆的皇帝陛下。
最后么,一年一度的科举又要开场了,虽说现在的科举考试似乎有些频繁了,但在连续数年的执行下,天下士民还是接受了这一变化。虽说现在的进士含金量似乎看起来有些不足,但是他们担任的官职总还是货真价实的。
本次担任主考的是周延儒,副主考则是范景文。也就在这一天,周延儒匆匆拿着拟好的试题前来西苑拜见了崇祯。
朱由检翻看了周延儒带来的试题之后,便随意的问道:“梦章是不是也看过了?他也认可了这些题目吗?”
周延儒笑着回道:“陛下放心,范梦章已经点头了。另外,陛下借给臣参考的文集,臣也给您带回来了。”
朱由检抬头看了一眼周延儒拿出的手抄本,便点了点头说道:“很好,回去之后跟梦章也说一声,此次科考你们要好好去看文章,为国家选几个良才出来,朕可是很期待这次科考的成果的”
送走了周延儒之后,崇祯便让吕琦将周延儒带来的手抄本放了起来。吕琦在放入书库时,微微翻了几页,发觉这好像是某个读书人的日常习作,他不动声色的将手抄本放入了书架之上。
四月十五日,崇祯六年的科举正式开考。一大早就被牛金星催促着梳洗,方才没有误了时辰的夏允彝,看着考场门前的人流,一边从李定国手中接过了考篮,一边打着哈欠对着身边的牛金星摇着头说道:“其实我本不打算参加本科考试,这一年多来都没怎么摸过书本,如何能够得中,还不如让我在吴桥多待上几日,看看那些土地是不是真的分到农民手中去了。”
牛金星手中紧紧抓着考篮,总感觉手心不停的出汗,但是在表面上倒是显得很是沉稳,他目不斜视的对夏允彝回道:“陛下回京之后,这土地改革究竟能不能执行下去,自然是在京城而不在地方。
你在京城还可以为土地改革摇旗呐喊,在当地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人家敬重你,可不是敬重你的才学,而是敬重你现在的名望。不过这种敬重,也不足以让那些士绅听从于你,把自家田地给舍了出去啊。
咱们寒窗苦读这么久,终究还是要到科场上走一遭的。只有金榜题名之后,我们才能为陛下和百姓效力,而不是在民间做一个白衣卿相,一事无成啊。
再说了,你身为我大明青年学社的领袖,考察土地改革的实施状况倒也罢了,去招惹那些锦衣卫作甚?无端端的替人担保,知道的说是你可怜孤女,这不知道的就要传你贪恋美色了,嫂夫人在京城听了这些谣言,岂不糟糕?”
夏允彝不由苦笑着摇头说道:“还是聚明兄你说的是,也罢就考上这么一回,算是为来年做个准备了”
夏允彝话是这么说,但是等到考官发下了试题之后,却发现都是似曾相识的题目,他不由下笔如有神,答的极为轻松写意。
和他相距不远的牛金星,看到了题目之后顿时笑了笑,果然陛下要求他将夏允彝最近一年的文章搜集起来是另有用意的,不过这倒是让他搭了一趟顺风船。
第414章 云南之变一()
崇祯六年四月十五日,昆明城北莲花池附近的一座大宅内,正张灯结彩的举办着一场婚礼。这是阿迷州土司普名声遗孀万氏和刘兴祚一位部下的婚礼。
阿迷州西倚哀牢山,南靠安南,西临广西,北面就是昆明入广西的水上通道,是滇东南地区的交通之地。此地地形复杂,虽然河流众多,但是农业却极为落后,因此州内人口不过四、五万之多。
不过凭借着阿迷州四方交汇的地形,倒是富裕了州县地区的过路商业,再加上山区土人的饶勇好战,使得阿迷州土司成为了滇东南地方的豪强。
云南出兵协助贵州、四川平息奢安之乱时,阿迷州土司普名声在作战中连连击溃奢安叛军,由是让他生出了对于明军的轻视之情。他当时认为,如果明军连奢安叛军这等弱小的敌人都镇压不了,那么谁要是占据了云南,断绝了同内地的通道,岂不是同样可以关门称王了。
不少云南土司也有着普名声的想法,于是在之后的作战中便有些推三阻四了起来。不过随着明军改变了策略,一边用利益引诱云南土司,说只要立下了功劳就能在四川给他们分配一片土地;一边又开始整训部队,淘汰那些无能且胆小的官兵。最终取得了全面平定奢安之乱的成果。
除了某些忠诚于大明的土司谢绝了土地赏赐,带兵退回了自家的地方。如普名声等土司则欣然接受了位于重庆附近的土地,还接受了朝廷的册封,成为了西南民族委员会委员。名义上,他们有了为西南少数民族争取经济、教育发展的权利,但实际上他们却失去了经营自家地盘的权力。
而最让这些土司感到惊惧的是,他们带来重庆的军队很快就被朝廷给分化瓦解了。朝廷说要给他们一片土地,但并不是给了他们自己分配,而是按照朝廷的方式,对这些将士进行分配。并且朝廷还强迫土司释放了军中的奴隶娃子,以打破土司对于自家军队的控制权力。
普名声等云南土司原本是想着,趁着四川刚刚平息了奢安之乱,来此地占据一块地盘发展,以为将来考虑。但是谁也没想到,朝廷是想要趁机收编他们带出云南的部族。在这远离家乡的重庆,身边又都是陕西军属的屯田卫所,还有四川军队的监视,大部分土司选择了恭顺接受,享受着朝廷给予的个人优厚待遇,在重庆城内安家落户了。
只有普名声不甘心,闹死闹活的非要回云南老家,不过他带入四川的部众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跟他回云南。郁气攻心之下,普名声还没到阿迷州就生病了,到了崇祯五年夏天终于病逝了。
如此一来,阿迷州的权力便落在了普名声之妻万氏手中。万氏和普名声相差近二十岁,正是年轻貌美之时,现在又有了一个强大的阿迷州作为陪嫁,一时之间倒是引的云南诸土司蠢蠢欲动,想要将之娶回家去了。
当代黔国公沐天波及其母陈太夫人此刻还在京城寓居,陈太夫人留在云南的管家和亲信,自从洪承畴入滇之后便开始被边缘化。以云贵总督出镇云南、贵州的洪承畴,手中的权力可比云南巡抚大的多了。
在刘兴祚率军进入昆明,以保障昆明、广西通道的顺畅之后,明军在云南的力量已经压倒了地方土司的力量。崇祯五年末,坐镇四川、贵州的第八野战军,坐镇广西、云南的第九野战军的编成,更是极大的提高了朝廷对于云贵川桂四地的统治权力。
洪承畴自入云南以来,就一直在分化云南各处土司,以加强朝廷的权威,他自然不会允许万氏同其他土司联姻,给自己的治下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而在云南开矿的商人们,也同样不喜欢进出云南的通道受制于一个无法控制的土司手里。作为从外地进入云南开矿的商人们,他们第一是拥护中央政权,第二才会去同地方上的土司交好关系。
毕竟,没有中央政权的统一规划,云南的交通设施就不能出现大规模的改观,他们就算是挖出了矿产,也难以运输出省。而且,没有中央政权在背后的支持,他们开出的矿能不能归属于自己,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在这云南,最为支持洪承畴的,反而是商人。云南多山也多矿,在这四、五年的勘探下,已经发现了多处铜、锡、铅锌等矿山。想要开采这些矿山,并顺畅的将之运出云南,就需要一个安定而团结的云南。
在这些商人的牵线之下,洪承畴很快就联络上了万氏的妹夫汤嘉宾,许了这位临安府生员一个知县的好处,便在万氏身边安插下了一个内应。
万氏万彩莲和普名声其实还有一个十岁大的孩子普服远,她其实更想守住这份家业以传给儿子。只是在诸多土司的逼迫下,她不得不认真考虑挑选一位土司的求亲,以抵挡住其他土司对阿迷州的垂涎。
在万氏自己看来,如果真要选一位土司再嫁,那倒不如选择和阿迷州相邻的王弄土司结亲。王弄土司沙源,本来是阿迷州的邻居,不过在平息奢安之乱中表现出色,这才让前云南巡抚闵洪学提拔加宣慰使以牵制阿迷州土司。
沙源虽说在奢安之乱中才为朝廷所知,但是他此前在防守边境的战争中多次击败越南兵,并收复了安南长官司,在云南土司中可谓成名已久。只不过安南、王弄两长官司之地也不及阿迷州一地富裕,因此在朝廷眼中才不及普名声重要。
此时的沙源已经七十有余,他自然不是为了自己求亲,而是为长子沙定海求亲。显然这位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土司,也是不愿意放弃阿迷州这块肥肉的。
只是万氏中意和王弄土司结亲,却不中意沙定海这个人,因为沙定海和其父不同,喜好文事而不善兵事,这在云南土司之中可谓是异类。相比之下,沙源的二儿子沙定洲却是颇类其父,以勇武而闻名,看起来像是一个能守住家业的。
万氏在斟酌之中便延误了时机,汤嘉宾在探知了万氏的心意之后,赶紧向洪承畴做了汇报。于是洪承畴便以商讨普服远的教育问题及阿迷州土司代理的问题,将万氏和其子请来了昆明。
洪承畴一边将万氏母子拘在昆明,一边则通过汤嘉宾收买分化阿迷州下的各土官,最终以众土官一纸誓约破灭了万氏的图谋。阿迷州各土官向云贵总督府提交的誓约上声称,阿迷州土司的继承权应当属于普名声之子普服远,万氏无权把阿迷州土司当做自己的财产。他们并不会干涉万氏的婚嫁,但是他们请求云贵总督府派出人员代为管理阿迷州,直到普服远成年为止。
这封上呈云贵总督府的誓约纸,不仅打破了垂涎阿迷州土地的各土司美梦,也让万氏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此时,洪承畴才派人向万氏摊牌,希望她和刘兴祚身边的一名军官结婚,以避免引起阿迷州的内乱。
在妹夫汤嘉宾的劝说下,万氏终于点头同意了这桩婚事。而作为回报,洪承畴答应让汤嘉宾成为阿迷州的知州,算是替万氏保住了一部分对阿迷州的影响力。
洪承畴随即借助这桩婚事,将云南诸位土司都邀请到了昆明,一来是为了表示这桩婚礼纯粹出于万氏自愿;二来便是想要重新给云南诸土司建立秩序,以改变偏远地区的土司听调不听宣的自由放任状态。
从崇祯六年正月到三月底,陆续抵达昆明的云南大小土司共计57人,这个数量已经大大超出了朝廷册封的土司数目。
自开国之初起,云南的治理方式就和内地有所区别,除了以黔国公府永镇云南之外,便是将云南划分为三个管理圈子,第一个是滇中较为平坦的地势,这一地区以昆明为中心实施同内地没有区别的统治方式,也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核心保障区。
第二个则是滇中之外的云南故境,这一地区虽然土人势力强大,但是也深受汉化影响,因此以土流交错管理的方式统治,作为保护滇中地区的最后一道屏障。
最后一个则是元朝未能建立固定统治的外国之地,即现在的老挝、泰国、缅甸之地。这些地区汉化程度不深,虽然在大明开国初年臣服于中原,但是到了近世已经差不多都自立门户,或是被地方政权所吞并了。
云南地方是如此复杂,地方上的势力时叛时降,已经成了习以为常之事。因此在历代治理的过程中,云南的地方官员或是黔国公府,对于某些不可靠的地方势力,常常只是给出一个口头上的土司称号,并没有上报朝廷。但是有些地方势力传承下去之后,就将这个土司名号戴在自己头上了。
而到了近世,吏治腐败之风也同样刮进了云南,为了聚敛财富。地方官员和黔国公府一面卡着正规册封土司的继承不放,另一边则拿着土司头衔去换取金银,因此在前代黔国公去世时,云南各地形势都已经变得有些混乱了起来。
真要细算起来,现在云南及外国的土司加起来,起码也要有百人之多,只来了57人,已经算是很给云贵总督面子了。
洪承畴也不去分辨这些土司的真实身份,他欣然承认了这些前来昆明的土司身份。他还当众宣布,官府保存的各土司资料残旧的太多,因此凡是前来昆明的土司可以将自己的领土、家世和头衔书写下来,他将以此上报朝廷,对各位土司重新加以册封,以确保不会有所遗漏。
这个消息对于那些底气不足的土司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土司们原本对于洪承畴的防备心理,便在这一席话语中消失了大半。
接下来召开的土司大会,其中讨论的各项内容,则更是让许多土司向云贵总督府靠拢了。
第415章 云南之变二()
能够接受总督府命令,跑来昆明参加万氏婚礼的,应该来说不是臣服于大明,便也是表面上臣服于大明的土司。
他们前来昆明的目的,除了见见万氏花落谁家之外,更是想要了解下这位上任一年多的云贵总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些土司中有效忠于朝廷的,有效忠于黔国公府的,有想要观望局势的,也有人是效忠于缅甸王他隆前来刺探情报的。
缅甸王国现在由东吁王朝统治,1605年登基的缅王阿那毕隆不仅收复了下缅甸,还在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统一了上下缅甸,扭转了莽应龙末期走下坡路的国势。
但是这位才能出众的缅王却在崇祯元年重病不起时被其子敏耶代帕所弑,但是敏耶代帕却没能坐稳缅王的位置,因为他手握兵权正在和掸邦作战的叔叔他隆,听说了哥哥遇害的消息之后便回师国内抓住并处死了侄子,从而在1629年登上了缅王的位置。
不过他隆登基之后就想要迁都,一来他的哥哥还有其他儿子和兄弟,且哥哥在缅甸国内还是颇有威望的,即便是处死了敏耶代帕,也还有许多大臣认为应该将王位传给阿那毕隆的其他儿子。因此他隆想要把王都迁走,以打击那些支持其他侄子的南方贵族。
二来东吁王朝的王都勃固所在的南部地区,人口只占有全缅甸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令北方人口较多的上缅甸常常有野心家闹出叛乱来。
且南方因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等河流的缘故,许多地区还是沼泽地带,且有着季节性的洪水,加上气候的原因,蚊虫滋生,是疟疾的多发地带。
从百年前开始,勃固河也逐渐淤塞,让勃固丧失了连接上下缅甸地区,成为商业中心上的便利性。
考虑到以上这些原因,他隆就想将王都从勃固迁到干燥的阿瓦去,这也是缅甸人口最为集中和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不过阿瓦和大明的距离就相当近了,如果不能了解大明这边的形势,他隆自然也是不敢贸然行动的。否则这边王都还没有修建完成,那边大明派兵冲了过来,那么他这缅王恐怕也很难持续下去了。
这些心思不一的土司来到昆明之后,却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欣喜不已的消息。就是这位新上任的云贵总督可比以前那些镇守云南的巡抚要和蔼可亲的多,不仅没有向他们勒索财物,还答应给他们重新登记造册,申请土司名册和官服、官印。
除此之外,洪承畴便对这些土司们建议,既然大家难得来一趟昆明,不如开一次土司大会,将他们对朝廷的要求提出来,顺便制定下各土司之间、土司和云贵总督之间的往来准则。
这些土司也没什么人反对,直到开会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位新任的云贵总督似乎要把之前历代黔国公制定下的规矩来个大变样,这让他们也越来越感兴趣了起来。
洪承畴在土司大会上颁发了,他改进过的授职程序和信物配给,袭职条件、材料、手续及顺序,升迁奖惩管理等制度。
又重新和诸位土司约定了,纳贡与回赐的规格和时间,缴纳差发的数目,各土司拥有士兵的数目和日常管理,土司子弟的儒学教育问题等。
最后还定下了长子继承制,诸土司不得越境婚娶、不得攻伐邻封土司等禁令。土司之间发生了矛盾,应当申诉至土司法庭,土司法庭无法解决的矛盾再上交云贵总督府处理。
土司法庭设三名裁判长,任期为五年,由土司大会选出五人名单,云贵总督府从中挑出三人就任。土司大会设为常例,每年12月召开。
此外,洪承畴还决定建立一支云南保安军,令各土司家中的非长子前来参军,规模为三千人,由刘兴祚派人对这只军队进行训练和指挥。
在刘兴祚邀请诸位土司前去城南军营看了一场军队操演之后,这些土司们终于接受了洪承畴的好意。
而凭借着恩威并施的手段,洪承畴不仅让土司们答应了,让总督府派出勘探测量人员进入他们的领地,并承诺会协助云南总督府建设通过自家领地的交通道路。
当土司大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