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皇帝的示意下,沉默了许久的夏允彝终于开口说道:“臣对于计划经济的看法么?倒是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在臣看来,所谓的与民休息,不去干扰百姓的生活,不过是每个朝代开国初年,因为连年战争而导致地多人少,地方豪强同百姓之间矛盾并不激烈时的一种放任,而不是对于国家的治理。
但是到了王朝的后期,荒地开垦殆尽之后,地方豪强就会开始把目标转向小民手中的田地。此时所谓的与民休息,不过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罢了。
臣幼时不知民间疾苦,这数年来方知我大明北方百姓,实在是已经到了生活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朝廷再不加以干涉,恐怕底层百姓就真的难以生存下去了。
虽说十个手指也有长有短,但是手指长短差距超过一定程度,就再也难以握成拳头了。今日大明各地的经济,就好像已经失去了正常比例的手指。
江南太过繁荣,而国家周边的边疆地区又太过贫困,如果朝廷不能够改变这种状况,那么那些边疆地区必然会对中央离心离德。
所以臣以为,实施计划经济,正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正是朝廷应该去做的事。”
听完了四人的说法,朱由检出奇的没有立刻进行点评,而是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可见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朕觉得这很好。
身为大明的官员,除了要服从上级的命令之外,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朕今天不想点评你们的想法是正确还是错误。
朕觉得你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然后在工作中慢慢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不过朕希望你们记住,今天朕容忍了你们的不同意见。所以在你们今后的生涯中,也要学会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见”
如果以前有人问范文程力量是什么,那么他一定会认为是掌握了刀把子的武人。在那个野蛮而嗜杀的天命汗的统治下,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辽东汉人,都只能瑟瑟发抖的跪倒在对方的屠刀之下。
女真人用恐惧统治了超过自己人数近十倍的辽东汉人,为了能够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某些身段灵活的辽东大族,拼了命的向女真人效忠输诚,甚至不惜把屠刀指向了自己的同胞。
俗话说的好,背叛了一次就会背叛无数次,跪下了一次就很难再自己站起来走路。既然已经做了女真人的奴隶,某些人就希望其他汉人也和自己一样跪下去,如此他们才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
李永芳也好,范文程也好,这些投靠女真人才获得后金国一官半职的汉人叛徒,他们心中最为畏惧的未来,便是大明的重新崛起。
这也是他们投降后金之后,一个个都在为女真人出谋划策,讨论如何消灭那个他们眼中腐朽不堪的大明王朝的缘由。
也只有大明王朝真正灭亡了,才不会有人来追究他们是如何背叛了同胞,帮助女真人屠杀同胞的罪恶。谁也不希望挣扎了半辈子,最后落下一个孙得功的下场。
应该来说,当天命汗去世,黄台吉继位成为后金大汗时,后金国内的汉官汉将都是以手抚额,认为自己的出头之日终于来到了。
相比起脾气怪异又嗜杀的天命汗,礼贤下士,肯拉拢汉官汉将,并愿意听从读书人改革官制,把后金从武人治国带向以礼仪治国的黄台吉,才是这些汉人读书人眼中的天命之汗。
哪怕黄台吉继位时还需要同三位大贝勒同理朝政,但是比起南面朝中党争不断的大明来说,怎么看都是后金国更有朝气一些。
如范文程等文馆汉臣,在某些时候已经自诩为未来后金国的大学士了。只要后金国继续保持着每战必胜的神话,那些明军和蒙古人,在后金八旗的铁蹄下,都只会掉头逃亡而已。
然而,这种自我良好的感觉,随着南朝皇帝的更替,就开始渐渐散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和束手无策。
应该来说,在黄台吉的不断锻炼下,文馆的汉臣的确出了不少干才,其中最为出色的还是宁完我和范文程。只是宁完我持才而傲,做事锋芒毕露,往往不自觉的就想要在黄台吉身边排斥其他人。
相比较而言,谨慎而才能较为全面的范文程,这些年来反倒是更得黄台吉的欢心。也因此,黄台吉把对南朝的侦查等工作都交给了他。
和过去那个冒险进入明国京城查探消息,并把新学视为奇技淫巧的范文程相比。如今的范文程做事干练,说话谨慎,心胸开阔,连黄台吉都认为他是可以依靠的谋臣了。
但即便是如此,范文程也还是不能理解明国这几年来发生的变化。如果说明军在战斗力上的变化,还能归功于新皇帝喜好军事,又善于练兵。
那么明国是如何从过去几年的灾荒中走出来,并连续支持了同后金、蒙古的数次大战,这种资源和财富的筹集能力,简直就像整个大明官场都被调换了一样。
那怕是在女真大人们的屠刀下变得廉洁奉公的后金官吏们,也难以做出大明官员这几年的成绩。
而被他视为奇技淫巧的新学,不仅很快在大明北方进行了推广,还在河北地区爆发了惊人的力量。在亲自跑去营口,观看了切割树木的水力轮锯和码头上装卸货物的滑轮吊机、铁路小车之后,范文程数夜未眠。
他终于承认,制造机器的学问,也是学问。而那些机器同样代表着力量。如果后金能够大量的制造这种机器和铁路,不但可以节约国内宝贵的人力,更加可以向外输出东北的货物,丰盈国库。
事实上,范文程和黄台吉也试验过,试图令工匠们制造出节约人力的机器。但是很快他们就放弃了,工匠们对于如何制造明国的器械一无所知,即便是仿照出来,仿制机器的使用也难尽人意。
更令人沮丧的是,明人可以拿精铁当木材使用,可后金国却做不到。哪怕后金国现在已经能够炼制一些生铁,但是用来打造兵器铠甲还不足,哪里能够奢侈的铺设到地面上去。
虽说明国对于边境的控制越来越严密,辽西已经很难传出什么消息了。但是凭借着一些商人和朝鲜方面的奸细、还有大明时报,后金还是知道了大明在山西、河北、山东、湖广大力建设冶铁厂的消息,其年产铁量更是数以亿计。
如果不是明国皇帝把这些生铁大部分铸造成了铁路,明国几乎可以用这些生铁武装起数百万人的大军了。
对于还在重复先秦时代的耕战之策的后金来说,这样的消息一点都不让人乐观。因为这意味着,只要明国内部没有出现叛乱事件,后金军队想要攻入关内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了。
就算是黄台吉也难以确定,现在大明的北方是不是还能让后金军队来去自如。毕竟他们现在连漠南草原的控制力还没有掌握完全,一旦入关陷入了明军的围困,对面的小皇帝又发了疯的话,能不能活着返回沈阳都是一个疑问。
大明时报过去对于黄台吉来说是一个消息渠道,但是随着上面的新闻越来越离谱,不是战胜日本获得了上千万的赔款,就是琉球王国并入了大明等消息。为了后金臣民的身心健康着想,黄台吉最后决定在国内禁绝大明时报,并令范文程等人开办了大金时报。
当然,越是禁止什么,百姓便越是想要了解什么,这一点后金百姓和大明百姓也没有什么区别。就好比黄台吉还下过禁酒和禁烟的命令,但除了抬高烟酒的价格之外,并没有获得让他满意的成果。
禁绝大明时报在后金的贩卖,同样造成了大明时报在女真亲贵中的流行。对比起大金时报的文言文,显然大明时报的白话文更和那些女真亲贵的胃口。
第428章 范永斗的努力()
黄台吉看完了手中的折子,脸色阴沉的看着面前的两人问道:“这就是你们这大半年来的调查成果?情况真的如此恶劣?”
范文程头也不抬的回道:“是的汗王,这份折子里的内容是范永斗亲自跑遍了沈阳、营口等地方才调查出来的数据,奴才也复核过一些数据,确实是正确的。”
另一位趴在地上的范永斗也赶紧附和道:“汗王,现在南朝发行的纸币在我后金国的市场上大肆流通,不仅用这些纸币换取了我国的金银,更是在市场上排斥了我国所铸之铜钱。据小人计算,现在后金国内存有的明国纸币应当不下三百万元,其中半数在市场流通,半数则存于商人和亲贵家中。
按照明国那边的说法,纸币其实就是国家对民间发放的欠条,只有当这欠条拿去兑换成商品或是金银,纸币所代表的债务才算是消灭了。
那么也就是说,现在我后金国起码对大明放贷了三百万元,即便是按照市场上最低的借贷利息,每月一分五毫计算,明国每月就从我后金国这边获取了4万5千元的钱息,足以养活万人了。”
黄台吉依然有些不能相信,他颇为恼火的问道:“难道我国的百姓和官吏们都是傻子吗?宁可拿着明国一文不值的废纸,也不爱使用金银和铜钱?”
范文程轻轻踢了踢身边的范永斗,这才让有些心慌的范永斗回过神来继续说道:“我国百姓之所以愿意使用明国纸币,第一是因为明国纸币能够优先在四海贸易商行内购买到明国的货物,和其他商行相比,四海贸易商行的物价最为稳定,即便是调价也会先做预告,百姓现在买东西都是首选四海贸易商行的分店,因此也就乐于持有纸币。
第二则是因为金银的单位价值太大使用不便,而铜钱又过于笨重,不及纸币轻便容易携带。经过小人的走访,现在连宁古塔或是更外边的区域,那些原本不知钱为何物的部族,现在也开始了解纸币是可以换到好东西的凭证了。
小人从某些商人那里打听到,明国在东海、黑龙江下游构筑城堡,吸引附近的部族前往贸易,明国商人还会向一些登记定居的部族发放所谓的贷款,让这些部族了解到纸币的用途。因此在一些地区,即便是持有纸币也可以和当地部族进行贸易,而不必带着大批商品上路。在这一来二去之间,明国的纸币就自然的排斥了我国铸造的铜钱,拿走了我国铸造铜钱应得的钱息。
第三”
黄台吉正专心倾听着,范永斗却突然停顿了下来,他不由追问道:“第三又是什么?”
范永斗声音有些发抖的说道:“小人不敢说,还请汗王赦小人无罪。”
黄台吉皱了皱眉头,自从明国弄了一个张家口通敌案,将晋商和后金之间的联系给切断之后,范永斗这些滞留在后金国内的山西商人,对于他来说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因此这两年来,黄台吉并没有去关注这些叛国的山西商人过的如何。
直到范永斗通过范文程递上了这份折子,对于黄台吉来说,虽然他不知道什么叫做金融,但也被明国纸币通行于国内给吓倒了。后金国的物资本就不富裕,就算有些金银也是从辽东汉人那里掠夺而来的。
但是照着目前这个状况来看,他们用屠刀从汉人那里抢掠来的金银,现在正被汉人用这些纸币悄无声息的收回去,而在这个过程中后金并没有落下多少好处。这样的局面正是令人触目惊心,如果两国从目前这种不清不楚的和平状态变成全面开战,明国只要断绝了贸易往来,后金手中的这些纸币就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了。一想到这样的后果,黄台吉就觉得自己的太阳穴在不停的跳动。
黄台吉深呼吸了一口空气,让自己的语气稍稍变得缓和了下来,这才好言对范永斗说道:“本汗向来不以言罪人,你有什么便说什么,就不要吞吞吐吐的了。”
范永斗这才继续开口说道:“谢汗王宽厚,小人在市井中还听到了一些流言,说最近沈阳城内不太平,几位大贝勒和跟随大贝勒的亲信都受到了惩诫,不知道下一个会轮到谁。某些和那些罪人们走的过近的人家,现在都在把家中资财换成纸币,据说这样逃亡的时候可以不用收拾什么细软,带着纸币就可以跑路”
“混账东西,真是一群混账。”听到上方传来的黄台吉的怒骂,范永斗顿时闭上了嘴。事实上他还没来得及说,有些女真亲贵干脆就把大额纸币存在了四海贸易商行之中,这样即便跑路也不用带多余的累赘了。
黄台吉脸色铁青,一副怒不可遏的神情,但事实上他内心却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的愤怒。他心里倒是很冷静的分析了范永斗这些话语的真实性,应该是确实的,沈阳城内现在的确不太平。
和囚禁了阿敏之后,镶蓝旗迅速就安定下来不同。莽古尔泰即便是被削去了和硕贝勒,降爵为多罗贝勒,正蓝旗上下也依然紧紧的追随在他身边。
究其原因便是,镶蓝旗在天命汗时期就已经被整肃过一次,那些忠诚于舒尔哈齐的镶蓝旗将士早就被努尔哈赤给解决了,阿敏虽然被努尔哈赤推出来担任镶蓝旗旗主,但是他对于镶蓝旗的影响力却并不是那么的深厚。
再加上,黄台吉软禁阿敏之后,便将和自己交好的济尔哈朗推上了前台,在表面上尊重了传统,镶蓝旗将士也就没什么借口闹事了。
但莽古尔泰率领的正蓝旗就不同了,努尔哈赤究竟有没有打算让莽古尔泰继承自己的汗位,的确是一笔糊涂账。但是努尔哈赤为了帮助莽古尔泰加强对于正蓝旗的控制,可谓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且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也只是对黄台吉表面上恭敬,私下里一直都是站在莽古尔泰身边的。正因为有着这些因素,黄台吉才不敢像阿敏一样处置莽古尔泰,以避免正蓝旗狗急跳墙。
但他不敢过分压迫莽古尔泰,并不代表他会纵容正蓝旗,正蓝旗可没有两白旗这样的强大实力。打压莽古尔泰在正蓝旗内的亲信,拉拢那些不得志的正蓝旗将领,自然就是理所应当之举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范永斗会在市井中听到这些流言的原因。不过黄台吉显然没有预料到的就是,这些正蓝旗的奴才居然不乖乖的等待着他一一处置,反而萌发出了逃亡大明的念头,这实在是一群该死的混账东西了。
黄台吉忍不住破口大骂了数声,方才收敛了自己的情绪,对着范文程和范永斗问道:“你们能够发现这样的问题,的确是对我后金国忠诚可嘉。不过既然你们向本汗上书言事,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范永斗此时倒是不做声了,范文程则清了清喉咙说道:“奴才等商议了许久,认为想要解决目前明国纸币在本国的流通,首先要做到两条。
第一是仿照明国刊印纸币,然后强制要求市面上的商人优先接受本国的纸币,然后慢慢将明国的纸币从市场上驱逐出去;
第二便是要求明国购买我国的木材、大豆等货物时必须以我国的纸币或是金银进行结算,不得再以明国的纸币进行结算。这样的话,我们不仅可以从纸币流入的源头控制住纸币流入的数目,还可以减少我国一些官吏重臣对于明国奢侈品的消费”
听完了范永斗的建议,黄台吉反而冷静了下来,他思索了良久后方才说道:“刊印纸币以取代明国纸币这件事,你们两人回去后拿出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另外本汗会任命范永斗为营口监,专门负责管理同明国贸易之事。
你们两人好好办理这事,既要让明国纸币从市面上消失,也不能动摇我国的国本。若是搞得民怨沸腾,物价飞涨,本汗必会砍了你范永斗的脑袋去安抚百姓,都明白了吗?”
范永斗心中又是兴奋又有些畏惧,能够获得这样一个翻身的机会,自然是没白费了这大半年来的东奔西跑。可要是办不好差事,就要掉脑袋的恐吓,又令他汗毛耸立,不敢放松自己的精神。
在拜谢了黄台吉的恩赐之后,范永斗便被侍卫带出了房间。这时黄台吉才又对着范文程忍不住说道:“宪斗,你说,本汗暂停对于明国的攻伐,究竟是对还是错?”
跟随了黄台吉这么久,范文程其实倒是很了解了这位主子的性子。黄台吉看起来能够容人纳谏,但事实上却和努尔哈赤一样,都是非常有主见的君主。
只不过努尔哈赤在群臣门前表现的里外如一,而黄台吉却是外和内刚而已。所以黄台吉这句话与其说是问他,倒不如说是在问自己的内心。
在黄台吉身边这么久,范文程还是第一次看到,对方居然会有犹豫反悔的时候。这种软弱对于君王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范文程只是思考了片刻,就轻轻的说道:“汗王,停下对明国的征伐,不是不为也,而是不能也。
今日后金国虽然事权一统,但汗王的威信却也容不下一点质疑了。汗王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人心;而八旗将士也需要一场胜利来发泄此前数次失利的不满;至于我后金国更需要从朝鲜获得人口和一切物资,来维系国家的正常运转”
黄台吉沉默了许久,方才起身拍了怕他的肩膀说道:“宪斗说的不错,我们禁不起再一次失败了”
第429章 好消息和意外()
崇祯六年七月,躲在海淀勺园避暑的崇祯倒是听到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天津造船厂修建了18个月的千吨级战舰终于完工,该舰总长52。2米,宽11。6米,型深5。85米,排水量1320吨,帆布面积2969平方米,装备 18门21斤火炮和20门12斤火炮,有效射程400米到1200米,额定船员210人。
在崇祯眼中,这才是第一艘可以称之为军舰的跨洋战船,而此前那些明级战舰不过是用于近海训练船员的海军玩具。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参加这艘新船的下水仪式了。
就在他吩咐宫人整备行装准备回宫时,又听到了第二个好消息。导沭整沂工程终于全部完工,并通过了完工后第一次汛期的考验。整个工程花费近4年时间,用去了2。2亿斤大米,工程造价约165万元。
在这样巨大的耗费背后是,本次工程分地区分时间共动员了近六十万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组成了村、乡、镇、县的民兵组织加以劳动。在治水工作完成的同时,也安定了鲁南、苏北的地方治安,加强了朝廷对这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