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我国来说,这一仗胜利带来的最大影响,还是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教育了我国的将士,证明了后金军在野外并非不可击败。此外便是证明了新军的训练方式及火器化军队是可行的。最后便是,这一仗改变了后金和我国之间的战略态势。

    从某种状况来说,我国和后金之间差不多已经恢复到了,萨尔浒之战后,广宁之战前的态势。接下来,谁能赢得下一场战争,谁就能够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听到这里,朱由检不由打断了这位参谋,饶有趣味的问道:“总参谋部难道已经判定,后金会忍下义州失败和正蓝旗投降我国的怨恨,就此结束这场战争吗?”

    “是的陛下,按照我们的判断,继续将这场战争延续下去,最有利的反而是我国。后金军队士气低落,又失去了形胜之地,黄台吉即便征发倾国之兵来增援北镇,这场战争也只会变成消耗双方兵力和物资的烂仗。就目前来看,依托铁路支持后勤的我国,在这场战争中更具有优势”

    朱由检伸手打断了这名参谋说道:“好吧,那我们等着看看就好了,后金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现在你再说说,接下来我们应当如何巩固义州地区吧。”

    “根据总参谋部的研究,我们认为,从锦州、义州一直向北,即大凌河下游、医巫闾山一线为第一道防线,锦州…龙城…凌源…察汉浩特为第二道防线,将这些地区或是用铁路或是用道路沟通,那么承德、张家口外、丰镇、河套之地也就从前线变成了腹地,这对于我国消化和开发这一大片地区是极有好处的”

    听完了报告之后,朱由检令参谋们退下,对着一边的孙承宗说道:“孙先生,你对这些投降的正蓝旗人马怎么看?”

    孙承宗微微犹豫了下才回道:“如果陛下是指如何处置他们的话,臣以为不如将他们分散到各处恩养起来为好。如果再吸收到忠义八旗之中的话,臣恐怕今后这支力量难免不会尾大不掉。五千余女真人马,这股力量不管放在何处,都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了。”

    朱由检沉默了许久才说道:“古人云:千金买马骨。朕建立忠义八旗的目的,何尝不是如此。如今总算有千里马投奔我大明而来,我们却不能展现出优待的态度,今后还有千里马来投奔我大明吗?”

    孙承宗看着皇帝询问道:“那么依照陛下的意思,又应该如何处置这些人马?”

    崇祯想了想说道:“这些天朕也想了很久,朕以为这些正蓝旗人马投降于我,并非出自真心,而是迫于形势罢了。若是有朝一日战场形势有所反覆,这些正蓝旗也许又会变成我们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朕觉得,与其要五千多三心二意的降人,倒不如只收留那些自愿同后金决裂的正蓝旗将士。

    再说了,此次投降我国的正蓝旗人马,他们的亲族都还留在沈阳城内,虽然迫于形势投降我军,以保全性命。但日后必然有人想要寻找机会,逃回后金同亲族团聚,这也是人之常情。

    朕相信,黄台吉也不会不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一定会善待那些正蓝旗的亲眷,以图将来策反这些正蓝旗人马。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顺势而为,命人去询问这些正蓝旗投降人员中有多少人愿意归国的,将那些不可靠的正蓝旗降人挑选出来。然后让后金拿我军的被俘人员及财物来交换就是了。

    既然有人回去了,那些不肯返回的人,自然会成为后金上下的眼中钉。朕相信,就算是黄台吉也找不到借口优待这些叛徒的家眷了。如此一来,这些留下的人员,自然就会成为我大明的忠诚之士,而先生也不必担忧忠义八旗的力量扩张的太快了。”

    孙承宗楞了一下,旋即便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既然有了全盘考量,臣自然就不必杞人忧天了”

    朱由检起身后笑了笑说道:“如何处理这场战争的首尾,还是待过了正月再说吧。只要前线局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先生可放手让孙、茅两位副参谋长去行事,也好让朕看看他们的本事。可惜了,徐先生和袁先生都没能看到这个场面”

    听到皇帝提及先后逝世的徐光启和袁可立,孙承宗心里也是不由一动。徐光启和袁可立离世之后,死去的人倒是没什么可争的,但活着的人却因为两人去世后应该如何评价,争了个不亦乐乎。

    和另外一条世界线不同,这条世界线上的徐光启和袁可立的地位都极大的被提升了。前者为新学之领袖,后者则成为了东林党内最后一位公认的领袖,也是守旧派官员用于抵抗新学的一面旗帜。

    因此围绕着两者的谥号,朝中大臣们都几乎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就连钱谦益在这个问题上也不敢轻易表态。而崇祯想要插嘴也插不上,因为每一个谥号典故和理由,对他来说还是过于深奥了。

    就目前来看,袁可立谥为文忠,徐光启谥为文端的呼声是最高的。文臣谥号的排名是:文正,文成,文忠,文端这样的呼声,也就代表着朝中官员依然是支持旧学的居多。而接下来皇帝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朝廷风向究竟在往那边刮。

    孙承宗心中虽然极想要问一问皇帝的选择,但最终还是一言未发的送崇祯离开了武英殿。返回了自己值房内的孙承宗,正准备继续整理关于前线发来的文书时,一名实习参谋敲了敲他的门,为他送来了今日的大明时报。

    孙承宗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拿起了大明时报翻了翻,突然就定住了视线,认真的看起了头版上刊登的文章来了。这是大明时报以皇帝名义刊登的三份悼文,以纪念徐光启、袁可立、杨镐三位逝世的大臣。

    文章中的其他内容倒也大同小异,唯有开头的一句话极让人深思。对于徐光启,悼文的第一句是:伟大而忠诚的帝国重臣及卓越的人文思想开拓者;而纪念袁可立的悼文则是:杰出而忠诚的帝国重臣;至于杨镐则是:忠诚的帝国大臣。

    孙承宗足足看了三遍,才合上了报纸,他在心中思考着,“虽然皇帝没有直接在谥号上发言,但是却以这种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显而易见的是,那些守旧派官员根本没办法用引经据典的方式去反驳皇帝的悼文,但皇帝的态度却已经足够让那些中间派官员知道,朝廷的风究竟吹向何处了。围绕着谥号发起的争论终于可以平息下去了,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在京城百姓欢度正月,并庆贺义州获取大胜时,在崇祯命令下返回四川,带着白杆兵挺进康区的马祥麟、张凤仪夫妇,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白利土司顿月多吉被阿尔斯兰砍下脑袋之后,康区诸土司再无人敢出兵抗拒打着大明旗号入藏的部队了。

    而相比起阿尔斯兰率领的蒙古兵,打箭炉一带的康区土司更愿意投靠从四川出兵的马祥麟军。到了崇祯七年正月,坐镇于打箭炉的马祥麟部,已经收服了整个康区西南部。由西康入藏区,也就是川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即便是以娴熟于山地作战的白杆兵,对于这条道路的艰难也是颇有畏惧之心的。

    马祥麟和张凤仪夫妇也意识到,这条线路上最为要紧的,还是打箭炉。这处狭长的山谷是进入藏区的最后一处人烟稠密之地,也是现在汉藏交界处自然形成的贸易重镇。谁占据了此处,谁也就等于掌握了西康地区。这里是西藏之门户,同样也是四川之门户。

    当然,要彻底的掌握此处,就需要在大渡河上建起一座桥梁来,令泸定和康定两地连成一体。于是两人一边继续和当地土司进行交流,一边则向商队募捐,打算在大渡河上修建一座可以通行人马的铁索桥。

    而在另一边,从青海入藏的阿尔斯兰所部,一边停驻在昌都,一边则征召原白利土司以下的各土司前来重新受封及划分辖地,重新建立起拥护大明的政治体系。

    在这些土司中,以第七代德格土司向巴彭错最为恭顺。这位被囚禁在白利土司土牢内,被阿尔斯兰救出的德格土司,对于消灭白利土司的残余势力最为积极,也首先靠拢了代表大明的阿尔斯兰军。

    当阿尔斯兰接到马祥麟部已经征服西康的消息后,便同马祥麟部约定,来年春夏一起合兵进攻拉萨、日喀则,一举消灭第悉藏巴汗的政权。乌斯藏之收复,看起来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第453章 南洋风起() 
当渡边一郎被身边的同伴从半昏半睡中推醒后,因为缺氧而意识模糊的他,好半天才醒悟过来,自己现在并不在八重山下那个残破但还算温暖的家中。

    嗅着充满了汗臭和尿骚味的闷热空气,耳边充满了来自萨摩各地方言的噪杂声,渡边一郎才有些落寞的想到,自己正在一艘前往菲律宾的船上。

    作为家中五个兄弟姐妹的老二,渡边一郎是一个刚满19岁的健康年轻人。从小就在农田里长大的大,对于各种农活都可以说信手拈来。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家中的那点田地只需要父亲和兄长就能耕作完毕了,根本不需要他做什么。

    作为一名已经成年了的年轻人,他迫切的需要找到自己的活路。家中的田地显然是和他无关的,能够让他在家中继续吃白饭,就已经够让看够了嫂子的白眼。

    前两年领主大人发起倒幕战争,曾经招募过一些农兵,只是他当时还不够格,因此错过了一个通过军功脱离现状的好机会。

    随着倒幕战争的半成功,丰臣家在西日本的重兴,老藩主也就成为了太阁幕府的首席家老。而萨摩藩曾经偷偷摸摸搞的对外贸易终于合法化了,但是和西日本的长崎、大阪和新建港口神户相比,失去了种子岛和奄美诸岛的萨摩藩显然是难以竞争的。

    去年初老藩主将领主之位传给儿子岛津光久之后,新藩主就和明国的商人们达成了诸多协议,借助明国的资金大力开发水泥事业、新田和金山事业。而新藩主用以支付贷款的方式便是,将萨摩藩多余的劳动力向外输出。

    渡边一郎听小道消息说,每一位健康的青年为明人服务一年,就能获得30大明元的报酬,不过渡边一郎应募时只拿到了30日元。但是渡边一郎并没有去和地头论理,因为他知道从第二年起,他就能够从明人那里获得全部的报酬或是得到土地作为补偿。

    虽然明人说愿意在船上服役的,工资比去南洋拓荒的要高一些。但是渡边一郎却更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他一直都想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然后能够通通快快的吃饭而不必看别人的白眼。

    渡边一郎和200多名同伴同明人签下契约之后,为了能够签下契约,他还被明人取了一个渡边一郎的名字,他们就这样乘坐着明人的商船,走向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从鹿儿岛到菲律宾的航程大约要2…3个星期,他们每日只能在早晚上甲板呼吸半小时的新鲜空气,其他时候便只能呆在肮脏而闷热的底舱。好在现在是冬季,虽然在底舱人挨着人,他们也还是撑了过来。

    不过随着船只越是往南,船舱里越是闷热,到了后来大家不得不脱光了衣服,才能挨得过一整晚。就在渡边一郎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认识的同乡告诉他:“快醒醒,带上你的东西,我们到菲律宾了。”

    在一阵慌乱之中,渡边一郎终于跟着同伴登上了甲板,当他第一眼看到外面郁郁葱葱的原野和远处的群山时,渡边一郎就莫名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虽然在日本早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时节,但是这里却好像才刚刚进入秋季。

    当渡边一郎走上陆地的时候,他终于从船员那里打听到了这个地方的名字:卡加延河口。据说这条河有数百里长,而这里也只有两个季节:干季和雨季。

    200多名从鹿儿岛运来的日本青壮年,下了船之后就很是老实的在几位萨摩武士的呵斥下排好了队伍。四海拓荒公司站在一旁观看接收工作的几名高级职员,不由就开始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这些日本人倒是比越南人看上去更好管教一些,希望他们在干活的时候,也能这么听话”

    “那是当然的,毕竟我们征服了日本,而那些越南人还老是觉得自己并不是我们的奴仆。如果不是那些土着对他们同样不待见,估计他们早就逃到深山里去了。”

    “不过你们听说了吗?土格加劳城外的西班牙人庄园再次遭到了土着的袭击,据说某位西班牙庄园主向马尼拉报告,说是我们向那些土着出售了火枪,就是想要利用那些土着把他们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好廉价收购他们的庄园”

    “真的吗?马尼拉那边怎么说?”

    “总检察长质问了公司在马尼拉的经理,然后那名庄园主就被土着人干掉了,他的庄园转到了总检察长的名下,事情就算了结了。”

    “那总检察长可真是赚到了,现在一斤烟草价值0。1元,一亩可产烟草300斤,土格加劳城外的庄园,似乎没有小于1000亩的,每年一个庄园的烟草产量就是10…15万斤。也就是说他每年白捡了上万元,难怪他不再追究下去了。”

    一位较为年长的公司职员终于喝止了这些年轻人道:“这些事也是可以公开谈论的?你们难道是想被公司赶回家去吗?”

    几位年轻人顿时沉默了下来,这位年长的公司职员才说道:“都去挑几名老实听话的,以后就让他们去管理这些日本人。咱们在卡加延河谷才占了多少地,现在还轮不到我们在这里指手画脚”

    将这些年轻人赶去干活之后,这位年长的公司职员方才往南方的天空看了看,心中也不由叹息了一声。此刻南方的马六甲城内,一定热闹的很。据说这次皇帝陛下一口气册封了20多个爵位,仅仅是因为杨天生、、陈衷纪他们拿下了马六甲城。

    想当初,他可也是十八芝中的一个小头目,只不过被招安后不愿意再去冒险,方才加入了四海贸易公司。虽说眼下的日子倒是比当海盗时安稳了许多,但是同那些升官发财的老伙计相比,他又感觉自己丢失了什么似的。

    当然,这位看着天空叹气的前海盗一定不知道,在马六甲城内有比他更为懊恼的人。在原先马六甲城内的总督府内,和杨天生、陈衷纪一起接受爵位和勋章的李魁奇、钟斌,脸上并无欣容。

    只因为杨天生、陈衷纪各自受封了伯爵,而他们两人却和杨天生、陈衷纪的手下一样,册封的不过是子爵和男爵。更令他们感到不快的是,南洋巡阅府终于成立,正副使分别落在了杨天生、陈衷纪头上。

    看着原本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海盗头目,现在一举越过自己,两人心里自然极不好受。册封仪式一完成,李魁奇和钟斌便把新上任的马六甲副督郑彩拉到了一边,脸色发黑的向他询问道:“阿彩,朝廷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在巴拉望和婆罗洲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凭什么连个巡阅副使都捞不着?难道今后我们还要听杨天生他们行事了?”

    虽然只是得了一个马六甲副督,但是马六甲总督是远在渤泥国坐镇的前英国公世子,郑彩这个副都督几乎代行了总督的一切权力,因此他倒是满面的春风。

    听了李魁奇和钟斌的抱怨,郑彩不由晒笑道:“要我看,你们最该抱怨的就是自己。当初陛下早就说过了,南洋巡阅使一职以大家的功绩论胜负。你们开辟了巴拉望岛不假,但是把婆罗洲当成自己的功绩这就过了吧?

    杨天生、陈衷纪他们打下了小半个马来半岛,现在连亚齐国也受制于他们,这功绩难道不比两位更出彩吗?”

    李魁奇刚想发怒,钟斌却赶紧拦住了他,向着郑彩说道:“要不是我们替杨天生、陈衷纪挡住了荷兰人北上的势力扩张,他们两人想要这么顺利拿下亚齐和马六甲城,恐怕也难吧。他们两人就这么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是不是不合适?你可是和我们一条船出来的,难道就这么忘记了兄弟之间的情谊吗?”

    郑彩对着两人摇了摇头说道:“你们何必如此着急,这个世界很大,南洋巡阅府的官职已定,但是越过马六甲海峡依然是一片空白。这样吧,咱们先去吃了宴席,刘公公远赴万里来给你们册封爵位,你们总是要敬上几杯的,一会回来再说。”

    郑彩推着两人的背部说着,李魁奇和钟斌将信将疑的去了宴会厅。虽然午后的暴雨如期而至,但是却没有浇灭宴会厅内众人的热情。

    当外面的暴雨渐止,天色重新明亮了起来,郑彩便带着李魁奇和钟斌去了总督府的二楼书房,他打开了紧闭的窗户,让新鲜凉爽的空气吹走了屋内的闷热,这才邀请两人坐下说话。

    郑彩刚刚找出一张图纸摊开在方桌上,苏越便悄悄走了进来,安静的坐在了一边。郑彩朝着他点了点头,这才对着李魁奇和钟斌说道:“南洋、马六甲海峡既然已经落入了我们手中,那么如何把航线连接到印度大陆,就成了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

    就目前而言,印度大陆不仅有我们需要的硝石、黄麻等资源,这片大陆上富饶的民众,也是将来我们大明最大的一个销售市场。为了确保我国的商业能够深入到印度大陆之中,我们就必须要有一条安全而稳定的航线。

    从大明沿海到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现在已经算是控制在了我们手上。但是从马六甲海峡经缅甸到印度大陆,这是自郑和之后大明在未涉足过的地区。所以陛下有意在此地设置西洋巡阅府,以保护我大明商船在这片海上的安全,你们两人可能担下这个责任吗?”

    李魁奇和钟斌的不满终于消失了,有了杨天生、陈衷纪的榜样,他们自然再没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越是保存实力,他们同那些得到朝廷支持的海盗们的实力相差的就更远。就连差点被广南国消灭了的刘香,在朝廷的支持下不仅拿回了西贡,还迅速的恢复了实力,得不到朝廷关注的他们,现在是招安海盗团伙中混的最差的了。

    只要有朝廷的支持,踏出马六甲海峡之外,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因此又怎么会拒绝呢,很快郑彩和苏越两人就对着李魁奇、钟斌两人讲解起了,朝廷预备开拓印度航线的大致计划,以便令两人进行配合。

    就在四人在书房内积极的谋划时,马六甲城的居民正在欢庆本城光复一周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