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5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琦绞尽脑汁的回想,也一直没能想起什么线索,倒是一旁的王承恩突然道:“陛下,是不是您上次巡视礼部,和礼部官员提起教育时,到要让大皇子明年上学去了,让这些官员生起了什么误会?”

    朱由检皱了皱眉『毛』,不以为然的道:“照儿明年七岁了,难道不该上学吗?”

    王承恩低着头心翼翼的道:“本朝惯例,唯太子方可出阁讲学,臣以为礼部的官员大约是以为陛下欲立太子了。”

    朱由检这才有些醒悟了过来,他顺手从一旁的奏折中翻出了几本批阅过的奏折,这几份则是在向他推荐教导皇子的人选。他有些恼火的将手中的奏折丢在了桌上,口中道:“闹了半,这些官员是正事不做,整在猜想朕的心思吗?还他妈是瞎猜…”

    王承恩、吕琦固然不会接皇帝的话语,朱由检骂了几句便也住了口,现在他倒是有些头疼了。眼下的状况,他做什么表态似乎都不大合适了,思考了许久之后,他便对着王承恩道:“让内务府整修一下西苑边上的英烈学,明年开春便让照儿和婷婷一起上学去。

    另外在西苑精舍腾出几间房来,上学之后便让他们住在这里,除了教养嬷嬷之外,不许任何太监、宫女伺候,他们也该学习下自立的生活了。从现在开始,不管皇子还是皇女,满七岁便要进入学学习。

    再给礼部下一道诏书,要求他们选拔几位学问渊博的官员或举人,朕亲自考核之后,便任命他们为英烈学的教师和校长…”

第492章 固始汗的决定() 
因皇子教育引起的争论,虽然很快在崇祯得当的处置中压制了下去,但是他也意识到,朝廷中党争的基础并没有消失。虽然这些政见不同的官员,在大明改革后社会阶层矛盾的缓和下,斗争变得不那么尖锐了,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失。

    在遇到像关系到双方切身利益的问题时,他们的屁股就『露』了出来。比如立太子这件事上,重要的不是长幼之分,也不是嫡庶之别,而是他们的对手选择了什么。这种为了斗争而斗争的方式,不就是党争的实质么。

    朱由检之后在西苑内连续思考了一周时间,终于认为这党争其实也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受监控的官员权力,使得官僚们互相组建成了一个个的圈子,这些圈子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而权力的排他『性』,又使得争夺权力的官僚圈子在斗争中无法退让,因为这是一场赢者通吃的游戏。

    于是乎圈子里的官员便只能放弃对错,只讲立场。因为赢得权力的人,才有资格去讲理想和对错,而失败者将失去一牵想要消灭官僚主义,他自然是做不到的,但是怎么去抑制官僚主义,崇祯倒是略知一二,无非就是引入社会监督罢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便召见了崔呈秀。完成了河北的土地改制之后,这一年多来崔呈秀便开始了对山西和山东的土地改制工作。和河北的土地改制相比,被朝廷连续打压过宗室和地方势力的山西、山东两地,显然要老实的多。

    因此在被皇帝召见之后,崔呈秀便将两地的土地改制工作进行了汇报,最后总结道:“…按照现在的进度来看,山西、山东两地的土地改制工作,大约明年开春前就能结束。虽然臣不敢令当地百姓人人有其田,但是两地跨州连县的豪强已经基本清理干净了。

    臣以为,明年可以对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剩余的地区进行土地改制,这些地区的士绅力量比其他地区更是不如,臣预计明年一年之内即可完成这项工作…”

    朱由检听完了崔呈秀的报告之后,沉思了片刻之后道:“崔卿的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之前朕已经看过帘地县令递交的人口、土地汇总表,大致同你今日的报告内容差不多。不过今日朕召见你,并不是讨论关于土地改制的工作,而是想要同你谈谈另外一件事。”

    崔呈秀马上恭顺的回道:“陛下有什么吩咐,尽管道来。臣一定会为陛下尽心办事的。”

    对于崔呈秀的表现,朱由检也只是微微一笑,便开门见山的向他问道:“你对各地的士绅会议怎么看?”

    崔呈秀仔细回想了好一会,方才对着皇帝回道:“臣以为,士绅会议就目前来看,还起了一些好的作用的,比如抑制霖方上豪强的势力和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

    朱由检饶有趣味的继续追问道:“那么坏处呢?”

    崔呈秀看了一眼皇帝的表情,这才心道:“现在士绅会议内部虽然可以互相制衡,但是臣担忧长久之后,这些士绅之间达成妥协,到时候士绅会议反倒会成为地方士绅抱团牟利和对抗中央的地方。”

    朱由检点零头道:“你的不错,士绅之间的共同利益毕竟是多于不同点的。对于你所的这些,朕也是极为担忧的。所以朕打算将士绅会议扩大化,引入更多阶层的代表,从而能够更好的代表地方上各阶层的心声,避免士绅会议被一撮人所把持。

    另外,扩大化的士绅会议可以改名为地方议会,朕希望议会不但能够继续发挥过去这些年来士绅会议所起的作用,还希望今后议会能够加强对于官员监督的责任。当然,这件事如果由朝廷起头,恐怕会引起各地士绅的反弹,所以朕希望由你来推动这件事,你可有什么问题?”

    崔呈秀思考了一会,便向皇帝询问道:“那么陛下打算如何扩大这个议会代表呢?”

    对于这一点,朱由检似乎已经早已考虑过了,他胸有成竹的道:“三分之一的代表由朝廷指定,三分之二的代表由当地组成的选举委员会进行公推,议会的改制就从你的家乡蓟州开始…”

    崔呈秀离开皇宫时,心里倒是有了几分洋洋得意的感觉。他能够感觉得到,自己正一步步的回到权力中心,这真是一种让人愉快的经历。

    被皇帝召见之后,固始汗犹豫了半个多月,直到他听到了漠北三汗中的车臣汗硕垒亲自出使大明,向大明皇帝朝贡臣服之后,他才终于做出了决定,向皇帝低头臣服。

    到了十一月初,车臣汗硕垒抵达北京,代表漠北诸部向皇帝献上九白之贡,引来了全城百姓的关注之外,也让固始汗终于确信,漠北诸部此次确实有投靠大明的诚意。固始汗十分不解,他费尽了心机,才终于打听出了此次漠北诸部为什么会派出车臣汗硕垒,向大明皇帝公开称臣的原因。

    其实车臣汗硕垒代表漠北诸部向大明臣服,也是实属迫不得已。自从林丹汗消失在漠北荒野中后,喀尔喀蒙古三大汗便背上了勾结后金宿敌谋害蒙古大汗的骂名,这让三位大汗在道义上陷入了不利的地位。

    由忽里台大会改变而来的蒙古地方议会,不停的对漠北三汗加以指责,并仗着漠南蒙古在蒙古诸部中的正统地位,在漠北诸部中宣扬反抗漠北三汗的主张,将一些部族引诱到了漠南草原来。

    除了蒙古地方议会和明国商队挖漠北三汗的墙角之外,喀尔喀蒙古还同时面临着东西两方面的外部威胁。一个便是东面后金的威胁;另一个便是西面卫拉特蒙古的威胁。

    东面后金的威胁倒也还好应付,因为后金国力不足,因此虽然军力强横,但是却不能在漠北蒙古长久驻军,在赢得了胜利,让漠北诸部表示臣服之后,很快就撤军了。面对这样的敌人,蒙古裙是极有经验的,不过就是敌军来了就投降,走了就再叛变,将对方的国力消耗在长途奔袭上,最终拖垮对方而已。

    但是卫拉特蒙古同后金就不同了,双方的生活习『性』、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都是相同的,卫拉特蒙古一旦占据了上风,就一定会将喀尔喀蒙古彻底消灭掉,使之变成自己的部众。因此,他们对待后金的军队,打不过也就投降了,但是遇到卫拉特的军队,这些漠北蒙古的贵族们是宁可战死也不肯投降的。

    原本因为后金的崛起,察哈尔部的衰落,加上固始汗的从中周旋,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之间的矛盾已经有所缓和。但是随着固始汗被大明的扣留,准噶尔部首领哈剌忽剌于去年去世,巴图尔珲台吉正式继承了准噶尔部,并得到了喇嘛们赠送的封号“额尔德尼巴图尔”,一举成为了卫拉特四部中最强大的部族首领。

    巴图尔珲台吉是准噶尔部贵族中扩张主义的代表,不管是卫拉特的宿敌哈萨克人,还是新敌人俄国人,又或是世仇喀尔喀蒙古,他都是主张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的。

    只不过在卫拉特四部中,其他各部的蒙古人更为赞成固始汗的主张,同喀尔喀蒙古和解,解除了卫拉特的后顾之忧,以便全力对付哈萨克人和俄国人。至于固始汗自己,则有着更进一步的想法,吞并青藏高原,亲自掌握了蒙古饶信仰源泉,然后借助宗教的力量,将喀尔喀蒙古纳入到卫拉特的羽翼之下。

    但是,在他被明人扣押之后,巴图尔珲台吉便联合了他的侄子清理卫拉特四部中支持他的力量,并改变了他制定的外交策略,转而想要使用武力迫使内忧外困的喀尔喀蒙古三大汗臣服于卫拉特蒙古。

    在巴图尔珲台吉带着准噶尔部于去年末击败哈萨克联军之后,他实在是有些过于『迷』信自己的实力了。而喀尔喀蒙古三大汗焦头烂额的处境,也让巴图尔珲台吉觉得,只要他稍稍施加压力,三汗也就不得不臣服于自己了。

    但是他没有预料到的是,他对三汗施加的压力,反而推动了三汗下决心投向大明。这不仅仅在于明人商队和蒙古地方议会在漠北部族中的影响,也在于大明完全占有了青藏地区,连*喇嘛都去北京晋见皇帝了。

    三汗只是稍稍讨论了一下,就认为不如借着卫拉特部的战争威胁,跑去向大明臣服请求保护,起码他们还能借助明国的贸易和*喇嘛的影响,消除部族内不满的声音。

    面对这样的事件发展,固始汗也只能默然不语了。没有了喀尔喀蒙古的相互支持,四分五裂的卫拉特部是无法重新统一蒙古诸部的。再加上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的入局,即便巴图尔珲台吉再怎么才智过人,准噶尔部的战士再怎么英勇善战,都改变不了以寡击众的卫拉特部的毁灭。

    到了这样的一个时刻,固始汗也只能先为自己同和硕特部的未来考虑了。他接受了崇祯的建议,以换取自己返回和硕特部的机会。

    十二月初,心急的固始汗放弃了在京城过完正月的机会,带着自己的随从,还有皇帝安排在他身边的一队侍卫离开了京城。这队侍卫之中,就有李自成等人。

第493章 阿瑜陀耶之变() 
十一月二十日,在素可泰和清迈之间的泰缅边境地带,靠近湄南河不远的一处属于缅甸的村庄正冒出浓浓的黑烟来。一群泰人打扮的士兵一边杀戮着村子里的村民,一边四处点燃了村子里的房子。

    一位泰人军士的头目在确定村子里已经没有活口之后,便掉头跑向了村外东南方一里外的一处丘陵,向守候在这里的首领做了汇报。

    这位泰人中的贵族听完之后并没有发出什么指示,而是直接转身向着停在后方二、三十米远的一辆马车走了过去。他在马车便上停下,对着车里低声了几句。

    马车中就坐的一名中国人才打开窗子,对着他懒洋洋的问道:“蒙猜,咱们这几日已经毁了几个村子了?”

    腰部围着一条“绊尾幔“纱笼,身上比士兵们多了一件短袖无领上衣的蒙猜,向着马车内的人双手合十低头行礼后道:“回大人,加上这个村子,这三日一共毁了五个村子了。清迈的缅人再迟钝,也应该察觉了。不过大人,我们这么做了之后,王子殿下真的就能回素可泰了吗?”

    马车内的中国人漫不经心的回答道:“当然,哪怕国王殿下不放四王子回来,苏越大人也好保证他在王都的安全的。你们只需要服从王子殿下颁发的命令就是了,其他事情没必要多想。

    好了,咱们的任务也完成了,你这就去把士兵们召集回来,然后去河边渡口乘船回素可泰去吧。回去之后,让这些士兵在营中待上几日不要外出,我会让人把酒肉和赏赐一并送到营中去的。至于你这几日的表现,我也会如实向苏越大人禀告的,咱们这就先别过了。”

    看着马车内的中国人想要拉上车窗离去,蒙猜终于鼓起勇气追问道:“可是大人,难道我们不需要向素可泰报警吗?缅饶军队要是越境报复,一无所知的百姓可就要遭遇了。”

    马车内『露』出了半张脸冷冷的看着他道:“缅甸军队入侵了,国王殿下才有可能让四王子返回素可泰组织抵抗,你现在去通知素可泰的驻守官员,缅人将要入侵,你要准备怎么向他解释消息的来源?难道,你打算去坦白,这场入侵的开端是因为你和你的部下引起的吗?”

    在车内饶注视下,蒙猜下意识的低下了头,向后退了一步。对方这才满意的拉上车窗,敲着车厢壁令马车夫掉头前往渡口。蒙猜看着对方的马车消失在森林和稻田之间的道路上,这才慢慢的直起了胸膛,转身走回了自己部下中间,对着部下咬牙道:“把兄弟们都叫回来,准备撤回河边去…”

    距离素可泰城300多公里,湄南河下游的阿瑜陀耶,其实是建立在三河汇流中大岛上的一座城池。三条河流将南北东西的物产都运来了此处进行交易,而城市周边的大片平原又生产了大量的稻米可供交易,因此这座城市最早是作为商业城市发展起来的。

    随着缅甸对素可泰王朝的入侵,泰人在赶跑了缅甸侵略者之后,为了安全不得不将首都迁移到了阿瑜陀耶。作为一座王都,泰人在岛上修建了王宫和城池之外,还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和佛像。

    这周边平坦的平原相比,高高耸起的佛塔显得有些突兀,但是看久了之后,这些佛塔在周边的背景里又显得极为秀丽『迷』人。在距离岛上王宫五、六里远的一座明人宅邸内,一群阿瑜陀耶王朝的贵族正陪同苏越在宅邸花园内的高台饮宴。

    这座高台严格来有些逾制,站在台上不仅能够看到王宫的宫墙,还能观望到西南城墙上的情景。不过因为这里是中国大使苏越的住所,就算是巴塞通王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

    应该来,自从巴塞通王接任国王之位以来,对于大明还是表现的非常友善的。但是随着大明在马来半岛的势力增长,特别是中国人霸占了銮山通道修建了一条铁路之后,双方的关系就有些疏远了起来。

    在欧洲饶大船出现在亚洲之前,马六甲海峡并不是东西洋的交通要道。印度商人更喜欢克拉地峡以南至大汉山脉之间,以銮山为中心的东西平原带作为运输货物的通道。从印度洋而来的商人,沿着克拉地峡附近的河流深入内陆,然后在分水岭附近登陆,通过陆路把货物转越南海海域,以节约船只绕行马六甲的航程。

    经过苏越的考察,这条通道显然比南面的热带雨林更适宜修建铁路,因此便修改了铁路修建计划。但是这一改,无疑就将暹罗南部分成了两半,大明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共同出资修建的铁路,自然不会交给暹罗人管理,他们还强行买下了铁路沿线的土地。

    对于巴塞通王对他表现出来的疏远,苏越还能忍受。但是为了抗衡大明的压力,巴塞通王开始靠近荷兰人,并试图把原本交给四海贸易公司的木材、粮食生意收回交给荷兰东印度公司,这就让他难以忍受了。

    苏越并不打算等巴塞通王安排好后向自己发出最后通牒,他决定还是先下手为强,给这位暹罗一些教训。让巴塞通王了解一下,在亚洲究竟是谁了算。更何况,这位暹罗王的兄弟和叔叔众多,苏越并不觉得找不出一位可以替换他的对象。

    酒过三巡之后,苏越拿着酒杯对着面前就坐的二、三十位暹罗贵族道:“今日请各位过来,其实是有些事情想要和各位讨论一二。

    原本暹罗的内政我并不想干预,但是作为皇帝陛下派驻藩国的使者,我有必要督促暹罗王颁发的政策不要倒行逆施。自巴塞通王登基以来,不仅大肆没收贵族的财物,提高了针对百姓的各项税收,还试图垄断对外贸易…

    老实,我还从没有见过如此喜好财富的君主。而他没收来的财富又用在了什么地方呢?用在了修建王宫、寺庙和后宫女子的身上,这种行为实在是让人难以苟同。

    因此,我将诸位邀请过来,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团结起来,向殿下进行劝谏。大明希望能够让巴塞通王殿下明白,暹罗乃暹罗人之暹罗,非是他一人之私产。巴塞通王应当解散他所建立的税务机构,废除他登基以来颁发的一切税收政策,并将国政交给贵族公议,未经贵族会议许可,国王无权征税,也不得颁发新的法律。诸位以为如何?”

    这些暹罗贵族听了苏越的话语,胆的打翻了面前的酒杯,胆大的也是一片『迷』糊,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倒是有一人突然站了起来,对着苏越道:“大明虽是我国宗主,但是也没有越过我王干涉国政的权力,使的话我不敢苟同,今日就当我没有来过…”

    这位贵族话还没有完,坐在他边上的一名贵族突然起身,拿着割肉的刀直接抹了他的脖子,然后一脚将他踢出了高台。这位贵族动作灵巧敏捷,杀了一个人也没让多少血流在了高台上。

    他重新坐下之后,便把刀丢在桌子上,然后在一旁盛着清水的银盘内洗了洗手,方才对着苏越点头致意道:“倒是不心弄脏了你的地方,还请使勿怪。”

    苏越向他举杯敬了敬道:“四王子客气了,现在还有谁反对我的意见的,还可以继续站出来?”

    这些贵族看清楚动手的是四王子后,顿时沉默了下去。这位原本坐镇素可泰的四王子,因为直接面对缅人占领的清迈的关系,手中拥有的实力仅次于巴塞通王。巴塞通王继位时平息了和自己争夺王位的王子叛『乱』之后,这位四王子虽然一早就跑来向巴塞通王表示了支持,但巴塞通王依旧不怎么相信这位兄弟,将他和其他地方上势力雄厚的首领都留在了王都。

    阿瑜陀耶王朝正处于集权制和部族制共存的时代,国王虽然拥有着全国最大的势力,但是王室和贵族的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