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拿着手帕替她绑扎好。

    这时老板把混沌和包子也送了上来,看着自己几人霸占了包子铺的一张桌子,朱由检也觉得有些不好意了。

    “老板,再来5碗馄饨,10只肉包。”朱由检喊了一声,结果却看到老板没有答应,反而楞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

    王承恩小声的在朱由检耳边提醒道:“公子,是店家。”随即王承恩重新对包子铺的老板吩咐了一句,这才看到老板点头答应着下馄饨去了。

    朱由检对着王承恩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口误,一时口误。”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馄饨和包子,张幺娘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但是她却不敢动手。

    “怎么不吃啊?是太烫了吗?”朱由检用手试了试馄饨碗的温度,然后向着张幺娘推了推。

    “我真的可以吃吗?”张幺娘咬着手指,小心翼翼的问道。朱由检摸了摸她的头说道:“吃吧,小心点,别烫着了。”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朱由检才发觉这乞儿居然是一个女孩子。

    王承恩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很惊奇,不知道崇祯为什么要对一个乞儿这么好。而和崇祯对面而坐的三名锦衣卫,则如坐针毡,和皇帝同桌吃饭,这让他们心惊胆战,唯恐有什么失礼的动作。

    饶是今天天气如此凉爽,甚至略带冷意。三位锦衣卫却吃出了满头大汗,就像是洗了一个桑拿一般。

    这大明朝的馄饨皮厚馅多,老板的手艺并不怎么样,调料也只有盐水和陈醋,“要是有些辣椒油就好了。”朱由检尝了一个馄饨就住口了,心中暗暗想着。

    王承恩和三名锦衣卫倒是稀里哗啦的都吃完了,这让朱由检有些佩服起这几位的好胃口了。不过他可不知道,这几位也是硬生生的吃下去的。因为算起来,这相当于是崇祯的赐食了。

    朱由检一低头,发觉张幺娘居然已经吃完了自己碗里的馄饨,眼睛正直勾勾的看着自己吃了一个的混沌。

    朱由检把自己的碗推了过去,对张幺娘说道:“不够,就吃我的吧。”

    张幺娘双手紧紧捧着蓝花大海碗。从凳子上小心的跳了下来,“我能给哥哥带回去吗?他一天多没吃东西了。”

    “哥哥?他怎么?”朱由检不由追问了一句。

    “前天晚上淋了雨,昨天就睡在那里起不来了。今天我叫他,他都不理我。”张幺娘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朱由检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睡了,不回应,不会是死了吧。这个缺乏医疗手段的时代,因为淋雨而生病不治的人可多了去了。就连皇兄天启,也只不过了掉落水中一回,就着凉不治了,连皇帝都有可能因为小小的感冒而死亡,更别提普通平民了。”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大哥哥陪你一起去看看你哥哥好不好?”

    “好。”这时的张幺娘,倒是显出了一个孩童的活泼天性。看着张幺娘抱着手中的馄饨,又看着桌上吃剩下的包子,露出左右为难的表情。

    朱由检对着王承恩吩咐道:“让店家拿个东西,把包子装起来带走吧。”

    这时店老板看到了张幺娘怀中的海碗,不由为难的说道:“几位客官,这碗可不能拿走,小店可是小本经营。”

    王承恩拦住了他,丢出了一块碎银子在桌子上,说道:“连碗在内,应该足够了吧?”

    包子铺的老板看着足足有八、九分的银子,顿时手一伸就把银子收走了,眉开眼笑的说道:“够了,够了。客官好走,下次再来。”

    王承恩正想离去,看着正和乞儿走进横巷子的崇祯的背影,他突然又转回来,对着包子铺的老板问道:“刚刚那个乞儿是什么根脚,你清楚吗?”

    老板点头哈腰的回答道:“奥,那是一对从山西来的逃难兄妹。据说因为母亲生病,所以父亲把家里的田地典了出去,结果人没治好,又遇到了旱灾,田地欠收,最后被债主收了房子,只好到京城来投靠一位远嫁的姑姑。

    不过这家流年不利,父亲在路上也生病亡故了,只剩下兄妹两人好不容易到了京城,结果却没找到那位嫁到京城的姑姑。我看他这兄长也两日没出来了,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王承恩正在向老板打探消息的时候,朱由检和张幺娘已经走到了横巷内一家后院的门外。看着一截枯藤从院门的缝隙中伸出了一角,显然这扇门已经很久没有打开了。

    朱由检正疑惑着,张幺娘的哥哥究竟在那时,却发现张幺娘小心的挪开了院门边上的一块木板,随即露出了一个大洞,张幺娘就从洞里钻了进去。

    张幺娘进去后,还露出头对着朱由检说道:“大哥哥,从这里可以进来。”

    “好,我知道了,你先进去吧。”朱由检对着她摆手说道。看着张幺娘消失在洞里之后,赵雄轻巧的翻过了围墙,从里面打开了锁上的院门。

    走进院门之后,就看到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废园子,看来这里应该是被废弃的哪户人家的别业。

    园子中只有一间尚算完整的建筑,朱由检等人顺着被张幺娘兄妹踩出来的路径走进了建筑内。

    这座建筑外观看上去还算完整,但是走进之后,才发觉东面半间的屋面已经连瓦片都消失了,只有西边还勉强有盖住一个角落的屋顶。

    刚刚跑进来的张幺娘正跪在西面角落边上,她面前躺着一位年轻少年,估摸着大约和朱由检差不多大。

    他的身下垫着一些干草,在张幺娘的摇晃下,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朱由检第一印象,这人大概是已经死亡。

    不过当他走进后才发现,这位少年还没断气。不过满脸通红,很明显状况很不好。

    朱由检正想走近一些,*却拦在了他身前,小声说道:“公子请勿靠近,恐怕会过了病气。” 

第133章 报摊() 
朱由检犹豫了一下,这年底可没有抗生素之类的药品,生病主要还是靠身体素质硬抗。但是很快他的目光就注意到,跪坐在哥哥身边的张幺娘,正无助的看着自己。

    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和被拒绝,这名小女孩只是这么呆呆的望着他,连恳求的声音都没发出过。

    朱由检心内的怜悯之情终于压倒了对于疾病的恐惧,在现代社会成长的苏长青,是无法理解落后的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瘟疫的恐惧心理的。

    短暂的犹豫,不过是让朱由检感觉到了更为猛烈的羞愧而已。他注视着小女孩,对着拦在身前的*开口说道:“如果真要过了病气,那么那个张幺娘岂不早就病了。既然她都是好好的,那么就说明,这人不过是普通的着凉,而不是什么瘟疫罢了。”

    朱由检说着就推开了*,向着张幺娘走了过去,*和两名部下面面相窥,不得不硬着头皮跟在了朱由检身后。

    朱由检摸了摸张幺娘的脑袋,温和的安慰道:“别担心,让我先看看你哥哥到底怎么样了。”

    当朱由检蹲下,看着躺在地上的少年时,才发觉这位似乎已经陷入了昏睡之中。

    看着满脸通红,嘴里不停发出呓语的少年,朱由检觉得除非有后世的抗生素和葡萄糖点滴,否则这位少年恐怕是要凶多吉少了。

    朱由检正想说些什么,不过他转头就看到含着眼泪望着自己的小女孩,顿时什么话都咽回去了。

    “赵雄和那个谁,找块门板把他抬去附近的医馆或是药铺看看吧。”朱由检转向*三人说道。

    赵雄和另一名锦衣卫楞了一下,*的反应却快的多,他转身小声的对属下训斥道:“还不快去找块门板来,没听到公子的吩咐吗?”

    “是的,大人。”两名锦衣卫小旗,习惯性的弯腰行礼答应着。两名部下的笨拙,让*不禁有些汗颜,他想着:“早知道就带两名机灵一些的侍卫了,自己想着要在宫外保护陛下,特意挑了两名能打的。结果这两人却只长肌肉不长脑子,丝毫不会看陛下的眼色,真是失策。下会还是让他们在外围做些体力活好了,免得陛下不开心连累了我。”

    朱由检拉着张幺娘的手,跟着赵雄等人的担架走出了院子,刚好迎面遇上了,正走进巷子来找他们的王承恩。

    不待王承恩发问,走在担架前方的*就简要的向他说了一遍事情经过。

    王承恩看了一眼担架上的少年,和崇祯的判断差不多,他也不认为这个少年还有多大的机会生还,不过既然陛下有这个命令,他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王承恩向包子铺老板询问了几句,知道过了一道街口,左转50步,就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医馆。

    当一行人来到了包子铺老板所说的金氏药铺门前时,王承恩正想告诉朱由检,这里正是他们要找的医馆,但是却发觉朱由检眉头紧皱着,正盯着街对面。

    王承恩对着两名抬着担架的锦衣卫吩咐道:“你们先进去,找大夫替这少年看病,武侍卫跟着我在这里等候公子。”

    当王承恩走到朱由检身边,才发现崇祯在注视着什么。在街对面40多步的地方,是一座酒楼。几名东厂番子正霸占着酒楼的门口,卖着大明时报。

    酒楼的老板正哭丧着脸蹲坐在酒楼的门槛上,而街上的行人则对这些番子避之不及。

    这些番子看起来到是兴高采烈,时不时的点着街上的行人,让他们过来买报纸。

    王承恩看到这个情形之后,顿时额头开始不停的冒汗了。“这些东厂的兔崽子,还真是不给自己省心呢。”

    王承恩正想着如何解释的时候,张幺娘突然轻轻的叫了声:“疼。”朱由检这才发现,他似乎因为气愤而握着小女孩的手太用力了。

    弯下身子安抚了一阵张幺娘之后,直起身子后的朱由检,突然笑了笑对王承恩说道:“想不到东厂番子在动这些歪门邪道的脑筋上,还一点都不差呢?王管家跟我一起过去,买一份报纸去瞧瞧吧?”

    王承恩自然不敢说不好,但是他已经在心里把东厂掌刑千户张少奇、理刑百户王一虎,给骂了个狗血喷头。

    虽然东厂改成了大明时报社,也裁撤了大部分的番子。但是东厂的属官名称还没更改,负责大明时报社的还是掌刑千户、理刑百户两人,此外还有一位崇祯特别任命的,审核文章的主笔柳敬亭。

    柳敬亭原本就是说书出身,因此召集京城之中的说书人进行培训,并在说书时如何插进报纸上的文章,在崇祯的首肯下由柳敬亭一人负责。

    而对于在街头推广及贩卖报纸,构建一个遍及京城的销售网络,则被交给了王承恩去安排。

    为了保证内廷对大明时报社的控制权力,王承恩还特意对刚刚从锦衣卫中提拔上来的,掌刑千户、理刑百户二人叮嘱了几遍,一定要用心做事,切不可被柳敬亭比下去了。

    结果现在,这两个混蛋就弄出了这么一个,强买强卖、兼借机敲诈的局面来,还好死不死的被陛下全看在眼中。

    “嗨,站住,就是说你那。你躲什么躲,是不是想进东厂大狱尝尝什么叫王法。”头戴尖帽,脚履白皮靴,身上穿着一件八成新的褐色衣服,腰带上系了条小绦,这正是堵在小酒楼门口,卖报纸的东厂役长贾有财。

    30来岁的他一脚踩着一条长凳,左手转着两个光滑铮亮的核桃,右手指着刚刚经过他面前的一位外地客商打扮的行人,中气十足的喝骂着。

    在贾有财身后则是5、6位出声帮腔的帮闲,其中两人穿着东厂的褐色服装,其他人都是一副街头混混的打扮。

    那位被贾有财叫住的行人,是个40多岁的客商,身上的衣服和其他人比起来稍稍光鲜一些,大约就是因为这个,才被贾有财叫住了。

    看着躲避不了,这位外地人也只得硬着头皮走到贾有财的面前,低声下气的恳求道:“不知这位差大人,叫住小民有什么吩咐吗?”

    “原来是个老西啊,说说吧,来京城干什么来了?”贾有财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了一眼面前的山西客商,就大模大样的盘问起来了。

    稍稍询问了几句之后,贾有财指着自己桌子前挂着的旗帜,问道:“认识这上面写的什么字吗?”

    这原本是被他堵住门口的酒楼,用来招揽客人的旗帜,被贾有财命令手下扯了过来,让人在上面写了两个字,作为自己的招牌了。

    这位山西客商苦丧脸分辨了半天,才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可是饭铺?”

    “知道是饭铺,难道你还想不买饭…饭你姥姥,这是饭铺吗?你认识字吗?感情你是来调戏爷爷的吗?”贾有财顿时怒了,原本看着天空的他,顿时盯着这位山西客商怒视了起来。

    这下可把这位客商给唬住了,他顿时跪下求饶道:“小人不过是一名贩布的行脚商,没读过书,也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小人向来安分守己,真没干什么作奸犯科之事,求大爷开恩,放了小人吧。”

    贾有财看着这外地客商是个胆小的,又见他肩膀上挂着一个褡裢,遮莫不是刚刚卖了货物收了银钱回去,因此心中倒是起了贪念。

    不过他旋即想到了小舅子理刑百户王一虎的吩咐,小舅子刚刚升任东厂理刑百户不久,禁不起他和浑家两人的纠缠,把他弄进了东厂。但是也告诫他,现在陛下心思未定,东厂上下几乎更换一新,因此他切不可借着东厂的名头过于招摇,以免惹祸上身。

    贾有财虽然认为自己小舅子是想多了,这几年东厂的名头如此威风,京城官员提起东厂都噤若寒蝉,那里会有人和东厂过不去。

    不过他这官职乃是靠着小舅子得来的,倒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到时落在小舅子耳中,说不定就让他回去卫所当一个闲人去了。

    贾有财虽然不学无术,但是鬼心思倒是多得很,他朝着客商招了招手,示意他从地上爬起来之后,便扯过桌上的旗帜打量了一会。

    然后指着旗帜上的字说道:“这个字读报,这个字读摊,合起来就叫报摊。”

    他身边的手下,东厂番子赵勇扯了扯他的袖子,小声告诉他“贾爷,你指反了…”

    贾有财脸色不变,照着赵勇的指点,重新给客商读了一遍旗帜上的字后,才恶狠狠的说道:“爷爷教会了你认字,现在难道你不应该做点什么,回报爷爷吗?比如买上一份报纸什么的。”

    这位可怜的客商,额头冒着汗,手赶紧伸到褡裢里取钱,口中不住的说好话,并小心的问道:“敢问差大爷,这一份报纸要多少钱?”

    贾有财伸出了厚实的右手,5根小萝卜一样粗的手指在这客商面前晃了晃。

    “50…500文?”外地客商看着贾有财阴沉下来的脸,忙不迭的改口说道。

    贾有财突然就把手拍在了面前的桌子上,对着这名客商怒斥道:“你当爷爷是要饭的吗?500文,爷爷在这里风吹日晒的,就是为了收你这500文钱?没有50两,爷爷今天就带你去见识见识,东厂的监牢是个什么样子。” 

第134章 贾有财的眼力() 
“一份报纸50两银子,敢问这报纸内都写的什么金贵的文章?”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幽幽打断了,正在向商人发飙的贾有财。

    *拦在了商人之前,对着他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他赶紧离开。

    这位布商听到贾有财喊出的50两天价之后,已经吓得两眼发直,身体都僵住了。现在在*的暗示下,顿时鼓起了勇气,悄悄溜进了身后街上的人群,当他快要离开众人视线的时候,才回转身来,对着*几人深深弯腰行了一个大礼,这才没入了街道的转角之中。

    朱由检头上戴着一顶四方平定巾,身上穿着一件缠枝宝相花纹织锦袍,身边又跟着两个随从,完全是一副富家公子的打扮。但是他左手又牵着一个乞儿打扮的小孩子,这让贾有财也有些搞不清他的来头了。

    而他身边的几名帮凶,也霍的围了上来,想要看看这个胆大妄为,敢找东厂茬的究竟是哪路神仙。

    贾有财没有摸清这位少年的底细,自然是不敢随便发飙的,虽然他认为东厂的名头足以让京城官员退避三舍,但是他真要得罪了家世背景出众的达官贵人,就算对方动不了东厂,但是可以动他啊。

    贾有财打了个手势,制止帮闲们上前,生怕一不小心冲撞了不知来历的贵人。他眼神闪烁的打量着三人,对着朱由检试探的询问道:“不知这位公子怎么称呼?来自哪位贵人的府上?仆不知有何效劳之处。”

    朱由检只是呵呵笑了笑说道:“我姓苏,顺天府人士,家中不过有点田地,不敢称贵人。”

    “不知公子家中,和京中哪位贵人有旧,说不定我老贾也认识一二,正好攀扯下交情。”听到似乎是个没有官身的地主子弟,贾有财的心倒是放松了些。

    “奥,家父早亡,我这京城之中似乎也不认识什么贵人。”朱由检一本正经的说道,他身边的张幺娘却似乎感觉到了四周不怀好意的目光,悄悄的扯了扯朱由检的手,想要把他拉走。

    “切,感情是个不通世务的书呆子,真是让爷爷虚惊一场。”贾有财狠狠的想着,这才记起刚刚自己挑中的肥羊,他左右张望了一阵,这时那里还看得到那位老西的影子。

    “奶奶的,感情你是来砸场子的,小子…”贾有财气急败坏之下,用手指着朱由检正要破口大骂,但是他的眼睛突然对上了朱由检的目光,这目光里既没有愤怒,也没有厌恶,而是毫无感情的冷冽。

    贾有财从一个街头混混,到锦衣卫再到今日的东厂,经历过的人不可谓不多,他从来没见过像朱由检这样的富家子弟,主动和东厂挑事,却不带愤怒和厌恶情绪的。

    贾有财想着,这少年到底是白痴呢?还是真对东厂的威名一无所知呢?还是有什么其他的仪仗。他心中一犹豫,自然也就骂不下去了。

    不过贾有财出声之后,他身后的几个帮凶却开始鼓噪起来了,不怀好意的把三人给围了起来。

    朱由检又不是来行侠仗义的,他只是出宫来看看着大明时报的销售情况,和京城百姓对大明时报的看法。

    因此当这些帮闲围住三人之后,他就不想继续玩扮猪吃老虎的游戏了,他身为大明皇帝和东厂番子在街上斗殴,说出去好光彩么?

    朱由检哈哈一笑,对着贾有财说道:“这位老兄何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