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6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贾汗对于朱聿键的这场接见会谈,既算不好,也算不坏。作为大明的藩王,朱聿键自然拒绝向沙贾汗行全礼,这让沙贾汗颇为失落。

    但是他所携带的崇祯亲笔书,对于沙贾汗的问候并无高下之分,表现了两人对等的地位,也算是让沙贾汗在自己的部下面前稍稍挽回了些颜面。

    不过在欢迎仪式之后的正式会谈,朱聿键拒绝承认沙贾汗拥有对于河之地的任何权力,不过出于对其祖先巴布尔的尊敬,如果大明军队真的进入了费尔干那地区,不会破坏巴布尔的故居和祖先庐墓。

    沙贾汗的二儿子,德干副王奥朗则布在听完了朱聿键的表态之后,忍不住插嘴说道:“按照阁下的意思,大明难道对于河地区有什么想法不成?

    那么我倒想问一问,大明帝国的西面边界究竟在哪?是撒马尔罕?布哈拉?大不里士?还是伊斯坦布尔?”

    朱聿键撇了一眼年轻气盛的奥朗则布,方才不温不火的回道:“我们的皇帝陛下对于领土的欲望并不高,但是我们绝不容许在大明的边境存在着任何敌对大明的势力。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敌对势力,不管它是在撒马尔罕,布哈拉,大不里士,伊斯坦布尔,还是在世界的尽头。王师所至,皆为灰烬”

    

第614章 朱聿键的旅行四() 
奥朗则布虽然才仅仅20岁,但是在沙贾汗诸子却是最为出色的一个。请百度搜索他自幼受到宫廷良好教育,学识渊博,通晓经训和*教法,足智多谋,尤精于武略。曾被沙贾汗赞誉为“帝位之荣缀”。

    正因为如此,他才以弱冠之年被沙贾汗推了德干副王的位置,以作为沙贾汗的分身统治德干地区。少年得志的奥朗则布自然受不了朱聿键这么语带威胁的回答。

    他顿时不由自主的把手按在了腰间缀满了宝石的刀柄,怒视着朱聿键质问道:“贵使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贵国皇帝陛下派阁下前来,是来威胁我大莫卧儿帝国的吗?”

    朱聿键虽然表面看起来质彬彬,但是过去的囚禁生涯在他身同样刻下了磨灭不了的痕迹。奥朗则布的质问不仅没有让他的态度软化下来,反倒是激起了他刚强的一面。

    他轻蔑的看了奥朗则布一眼,方才对着沙贾汗拱了拱手不卑不亢的说道:“我此次受皇帝之命前来出使莫卧儿,带来的是我国的友善之意。我不知道贵国之人究竟听了什么传闻,居然让您的王子如此质疑吾皇的善意。如果您将吾皇的善意视作了威胁,那么我唯有止这次访问了。”

    对于朱聿键公然无视自己的态度,奥朗则布原本假装出来的怒气,此时倒是有了三分真正的怒火了。他正准备继续说些什么时,沙贾汗却扬起了手制止了他的发言。

    在继位之前因为反叛父亲而不得不四处逃亡流浪的沙贾汗,起自己的儿子显然更懂得什么叫隐忍。

    他和崇祯之间此时并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而大明即便试图染指祖先巴布尔的出生之地,现在那块地方也在布哈拉的统治之下,对于莫卧儿来说还是鞭长莫及之所在。

    大明向西面的扩张行动,虽然在未来对于莫卧儿来说是一个威胁,毕竟河之地也是沙贾汗念兹在兹的土地。但是在目前来看,大明的西进行动不仅替莫卧儿分担了布哈拉汗国的压力,也为莫卧儿稳固对阿富汗的统治,提供了额外的帮助。

    而在莫卧儿四处出击的今日,将一个立的域外强国变成自己的敌人,这显然不是沙贾汗想要的。不过他也从朱聿键身意识到了,这些国人的傲慢其实并没有消失,崇祯的亲笔信只能说是一个意外。

    因此他想要从大明皇帝那里获得什么真正的友谊,恐怕也不现实。既然在刚刚欢迎大明使者的仪式,他已经从大明来使这件事,赢得了足够的政治声誉,那么也不好立刻和这位使者闹翻,从而让臣民怀疑起这次大明使者的真实来意来。

    片刻之间,沙贾汗已经完成了权衡利弊。他已经从大明派出使者这件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没必要为一些虚无缥缈的承诺,而再将已经到手的利益抛弃掉。

    更何况,朱聿键哪怕是大明的一位藩王,也无法替大明皇帝作出河之地归属的承诺。所以,在阻止了奥朗则布的话语之后,沙贾汗对着朱聿键说道:“我的儿子奥朗则布刚刚的确有些冒犯了贵国皇帝,但是贵使的态度似乎也有些过激了。

    既然贵国皇帝将我视为了南方大陆的兄弟,那么你面对我时的礼仪也当一如面对贵国皇帝时的礼仪。你不觉得自己刚刚的行为很是失礼吗?还是说,你在贵国皇帝面前也是一贯的如此无礼呢?”

    朱聿键眼皮跳了跳,思考了片刻,才无可奈何的弯下了身子,向沙贾汗行礼告罪道:“刚刚外臣的确是有些失态了,还请陛下恕罪。”

    看了朱聿键的举动后,沙贾汗才对着奥朗则布微微点了点头,奥朗则布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向朱聿键行礼道:“我之前言辞不当冒犯了贵国皇帝陛下,也请贵使接受我的歉意吧。”

    虽然沙贾汗调停了双方之间的冲突,但是此前的融洽气氛已经难以恢复了。他也不愿意再和朱聿键一些商业的小事纠缠下去,于是便令自己的长子达拉舒科负责接待朱聿键,对剩下的事务进行协商,然后结束了这场接见。

    年仅24岁的达拉舒科在沙贾汗诸子以开明和宽容而闻名,而他虽然不及弟弟奥朗则布勇武,但是却极为喜好学,因此极得父亲及诸位朝臣们的喜爱。

    沙贾汗让他来负责接待朱聿键,倒是真的选对了人。虽然两人之间相差了10岁,但是出于对学的爱好使得两人很快成为了莫逆之交。

    达拉舒科精通波斯学,对印度大陆的各种宗教化也是信手拈来,他对于国的诗词及印度业已经衰落的佛教化极感兴趣。

    而朱聿键精通国典籍和佛教典故,之前他虽然在崇祯的要求下接触了欧洲的思想化,但并不觉得欧洲有什么学可言。直到他从达拉舒科这里接触了波斯学,这才喜爱了这种风格委婉细腻,典雅含蓄的字。

    因此达拉舒科和朱聿键的接触期间,两人交谈的大多是对于印度、波斯、国学的交流看法和互相学习波斯语、,对于所谓的正事倒是很少涉及。这些正事大都由两人的部下进行了努力的磋商,两人只是偶尔过问一下进程而已。

    达拉舒科带着朱聿键游玩了德里附近的名胜古迹,然后才施施然的返回了德里,向自己的父亲汇报了谈判的结果。他轻描淡写的一言带过了,明国将在恒河三角洲地带租借一块土地修建商馆的事情,而是极力向沙贾汗称赞起了朱聿键本人的学识和人品,试图为这位新朋友挽回在父亲心的印象。

    至于朱聿键也在同德里的高官显贵交际,极力称赞达拉舒科大有明主之风,的确是莫卧儿帝国未来的希望。他还向这些德里的高官显贵们隐隐表示,大明期待能够和达拉舒科领导下的帝国结成更近一步的友好关系。

    对于已经踏返回德干高原的奥朗则布而言,听到了从德里传来的这些传闻,使得他对于朱聿键所代表的大明更为憎恨了。不过才任德干副王不久的奥朗则布,并无能力左右德里城的政治风潮。

    因此朱聿键出使莫卧儿帝国的目的,还是在达拉舒科的帮助下一一达成了。而且通过达拉舒科,他还替四海贸易公司获得了一个优惠条款,以一年缴纳3000卢的固定税取代了公司在莫卧儿帝国进行全部贸易的商业税收。

    除了这个条款之外,在达拉舒科的介绍下,朱聿键对于莫卧儿帝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沙贾汗这个万王之王的称号其实也不算名不副实,莫卧儿帝国全国划分为若干伊克塔,伊克塔下设萨卡尔,萨卡尔又被划分为帕尔加纳。

    如果以大明的行政区划来较,大约是省、府、县这三级行政架构。但是主持伊克塔的省督却大明的总督巡抚权力要大的多。

    几乎每个伊克塔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管理伊克塔的省督不仅有着任免省内官员的权力,还掌握着一省的税收和军队。也因此,能够出任省督的不是皇帝的亲信便是勋戚和成年的王子。

    所以获得莫卧儿皇帝允许的商业协议想要落实下去,还必须要得到孟加拉省督的协助才行,否则这依然是一纸空。不过作为协助沙贾汗处理政务的达拉舒科,很是轻松的帮助朱聿键解决了这个麻烦。

    此时担任孟加拉省督的,正是达拉舒科的二弟。远离德里的沙赫舒贾需要兄长在父亲面前为自己多说好话,因此一直对他保持着恭敬的态度。达拉舒科向朱聿键保证,在对方乘船抵达孟加拉省时,他的兄弟沙赫舒贾会向尊敬自己一样尊敬对方,不会在建立商业港的问题找对方的麻烦。

    对于达拉舒科的热情,朱聿键也大为感动。他此时已经了解了,根据*的习俗,虽然达拉舒科是沙贾汗的嫡长子,但是在沙贾汗活着的时候也不会指定他为自己的继承人。

    因此对于潜藏在莫卧儿内部政局的隐忧,朱聿键委婉的向对方表示,只要对方遇到了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不妨给自己来信,也许自己可以为其解决某些麻烦。

    对于朱聿键暗示,达拉舒科也只是一笑而已并没有放在心。毕竟此时父亲沙贾汗正处于年富力强之时,而整个莫卧儿帝国正处于蒸蒸日的国势,帝国的权力掌握在父亲和他们三位已经成年的王子手。

    他们三位成年的王子加一位还未成年的王子,都是同一个母亲阿姬曼芭奴所生。因此达拉舒科并不认为,在这个帝国之内还有什么自己难以面对的困难。

    见证了为了一个藩王的继承权力,两位叔父对父亲和自己下黑手的朱聿键,自然不会把所谓的亲情看的过重。而奥朗则布在宫廷内的跋扈姿态,也让他意识到过于出色的兄弟对达拉舒科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他对于莫卧儿王朝的未来并不看好,但是在目前状况下,他也不可能挑明了这一点。因此只是对达拉舒科给出了一个承诺,希望对方在危难的时刻可以记得自己的话语。

    朱聿键此时并未想过,要借助这个困境来做什么。他不过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危机感,想要为自己的朋友做点什么而已。他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帮助达拉舒科对付他的父亲和兄弟,但是他觉得自己还能能够庇护一下自己朋友及其家人的安全的。

    心还挂念着果阿形势的朱聿键,在结束了同莫卧儿王朝达成的商业协定之后,告别了德里匆匆返回了苏拉特。这四个多月的旅程,对于朱聿键来说还真是一趟宛如梦幻一般的出行。

    在他站在船头回想旅程的点点滴滴时,船长跑来向他报告航行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朱聿键看着远方的苏拉特城,用力点了点头说道:“那起航吧。”

    

第615章 马尼拉的和平() 
当载着朱聿键的大明舰船从苏拉特港缓缓离去时,在码头送行的东印度公司职员里德也很快返回了城的英国商馆内,给东印度公司亚洲地区总经理梅思沃尔德写起了报告。请百度搜索

    在信他这样向梅思沃尔德报告道:“虽然国人和英国人一样,对于印度大陆的政局极为陌生,而印度人和国人此前也没有任何意义的官方接触。

    但是,莫卧儿帝国显然极为重视国人的造访,这位大明的王室代表刚一抵达苏拉特,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好像他们在接待本国皇帝的使节一般

    而在德里,这位大明的代表也轻易的融入到了流社会的交际去我可以断言,34年前托马斯。罗爵士代表英王抵达印度时,并未受到过如此的礼遇。

    从某种意义来看,莫卧儿帝国的确认为大明是一个地位不弱于自己的帝国,但是对于英国的看法,好像是皇帝治下的一个土邦国王而已。

    因此,这位大明代表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努力,已经轻易达到了大明在商业的各种要求。而这些要求在我看来,哪怕公司倾尽全力的去贿赂莫卧儿朝廷的官员们,也很难获得同等的待遇的。

    我建议公司应当跟随在国人的身后,借助国人从莫卧儿皇帝得来的优待分一杯羹,这无疑可以让公司在本地至少节约数十年的发展时间,打入到印度内陆去”

    当里德在书写这份报告时,东印度公司的亚洲地区总经理梅思沃尔德正和葡萄牙、荷兰、大明等国的代表,在马尼拉调停着日本、四海贸易公司和西班牙人之间的冲突。

    西班牙人对于殖民地的残酷统治,事实欧洲各国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这个时代有能力前往海外殖民的欧洲国家,在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手段几乎没什么区别,因此大家很少会拿这一点用来攻击对方。

    只不过这次西班牙人选错了挑衅对象,当国人和欧洲人一起攻打了日本和巴达维亚,瓜分了日本的商业利益和荷兰人在香料群岛的权益之后,荷兰人、英国人、葡萄牙人事实已经承认国业已成为亚洲海强权之一。

    除非国人主动放弃了维护自己利益的权力,否则在亚洲海域尚无力量可以制约此等强大的海强权。西班牙人挑衅国在菲律宾的移民,包括葡萄牙人在内的欧洲殖民者们,其实内心还是相当复杂的。

    按照欧洲各国所默认的国际规则,菲律宾作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除非西班牙人主动邀请,否则该殖民地内的一切事务应当由西班牙人自己处理,各国不应当对其殖民地内部事务进行干涉。

    所以,一直以来,这些欧洲殖民者都在努力阻止大明官方的介入,希望西班牙人能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平息所谓的土人叛乱。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明即便没有以官方的名义介入,仅仅是四海贸易公司和日本地方势力的联合,已经将西班牙人堵在了马尼拉城内无法外出了。

    当确定西班牙人已经无法翻盘之后,算是和国最不对付的荷兰人,在东协会议的态度也转变了。这些欧洲人从此前尽量不介入菲律宾土人暴动,迅速改口称东协应当组建调停委员会,对马尼拉和日本、四海贸易公司之间的冲突进行调停。

    这些欧洲殖民者的改口自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确定了大明即便不动员正规的武力,光是使用一个仆从国的力量和一间商业公司,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统治已经难以维系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加入进去分一杯羹呢?他们加入东协的目的,不正是为了借助这个机构进行利益分配么。

    于是在北京收到菲律宾平乱战争的消息没多久,一直磨磨蹭蹭的东协以一种令人惊的速度通过了一项调停菲律宾冲突的决议。由国、英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各自派人组成调停委员会,前往马尼拉进行战争调停。而荷兰、日本、朝鲜、渤泥派出观察员,对菲律宾的土人叛乱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这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可真不是一个好消息,马尼拉总督科奎拉和一些官员们还在奋力抵抗着四海贸易公司代表郭庆带来的无礼要求,当他们听说了调停委员会抵达了马尼拉之后,还以为可以借助委员会的力量挽回一点损失。

    但是科奎拉和这些西班牙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英国人和荷兰人抵达马尼拉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求马尼拉和日本军队都应该放下武器,接受东协联合舰队派出军官的监视,双方在和平的局面下开展协商。

    在调停委员会抵达马尼拉之前,日军已经占据了整个内湖平原,西班牙手只有马尼拉王城和宿务岛还算有着成建制的武力。英国人和荷兰人提出的要求看似公平,但日军不过是进入军营,而西班牙人则等于是将马尼拉王城的守备交给了东协负责。

    科奎拉自然是不愿意将这最后一根稻草交出的,因此他拒绝了调停委员会的建议,认为在国和日本从吕宋退兵之前,马尼拉王城不可以交给调停委员会进行管理。但是马尼拉王城内的居民们此时已经无意和国、日本对抗下去了,马尼拉王城虽然坚固但是他们总不能在城内躲一辈子。

    大多数马尼拉居民都很清楚,新西班牙总督府几乎无可能调动一只舰队前来救援马尼拉,即便是调来了这样一只舰队,能不能击败守在马尼拉海湾外的大明舰队还是两说。更不必提,城内的粮食是否能够支撑到救援舰队前来。

    到目前为止,因为这场该死的战争,大家已经损失了许多,科奎拉总不能要求他们将性命也赔进去。毕竟和他们敌对的又不是那些野蛮人,许多人和四海贸易公司之间本身有着极为深厚的联系,只不过他们对于国人的保证还是有些疑虑,毕竟西班牙人当初可是屠杀过华人的。

    但是有了英国人、荷兰人参加的调停委员会不同了,毕竟大家都是欧洲同胞,应该做不出出尔反尔的事情。因此在得到了调停委员会代表对他们的生命和财产保证之后,马尼拉的市民们便发起了一场兵变,解除了忠诚于科奎拉的武装,把马尼拉的城防交给了英国人、荷兰人、国人组成的东协部队。

    应该来说,调停委员会并没有辜负马尼拉市民的期待,在接手了马尼拉王城的城防之后,便立刻恢复马尼拉城同外界的物资流通,把战时高涨的粮食价格给打压了下去。调停委员会还制定了城门的开启时间,慢慢开始恢复马尼拉的商业活动,让这座城市开始重新恢复了活力。

    不过在马尼拉市民开始放下心来庆祝和平到来的时候,马尼拉的层人士突然尴尬的发现,调停委员会的胃口四海贸易公司要大的多。起码四海贸易公司还给他们留下了马尼拉王城、菲律宾群岛和香料群岛的份额。

    但是调停委员会却想要让西班牙人交出马尼拉王城的控制权和香料群岛的份额,只给他们留下了没什么价值的菲律宾群岛。不管是现总督科奎拉还是前总督席尔瓦,他们都不可能在这样屈辱的协议留下自己的签名。

    可是当马尼拉的议员和官吏们接受了,四海贸易公司和调停委员会的贿赂后。四海贸易公司同意保留西班牙人在吕宋岛的私人财产,他们只没收西班牙王室和教会的财产以填补自己的损失。至于调停委员会则决定把西班牙王国名下的香料份额15%,分成三份,一份用于东协的公共事务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