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克书拱手行礼道:“是,下官这就去写。”
多尔衮又对着博洛说道:“在城外筑高台以观察城内的动向,这个主意不错,就交给你去办理此事。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筑造高台。
另外也需防备明人出城摧毁我们修筑的高台,让尼堪带着兵埋伏在高台左右。若是明人不出来也就罢了,一旦明人出城,就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博洛、尼堪纷纷答应了一声,也接受了命令下去了。多尔衮沉吟了半天,遣散了其他将领,只留下了劳萨、星讷和多铎三人在身边。
这才开口向劳萨、星讷说道:“大汗派你们为大军哨探侦查营口明军的动向,并遮蔽这一地区不令明军哨骑随意行动,现在看来你们两人只完成了后一个任务,前一个任务可完成的不怎么样。
你们是大军的哨探,发现了明军的动向自然应当首先回报给前锋,岂能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反而去救起了耀州来。
区区一个耀州城丢了也就丢了,像图鲁什、耀州守军这样的酒囊饭袋有什么可救的。只要前锋能够赶上来把这只明军围困于耀州城内,我们现在就不至于这么被动了。
或是围城打援,或是集结重兵围歼明军于耀州城内,都有文章可做。现在让他们逃回了营口,一旦事有不谐,明人随时可从海上退去,你们和前锋在营口城前的败绩又该怎么洗刷呢?
不只你们要受到大汗的责罚,就连豫亲王都要被你们拖累了。你们可知罪吗?”
第693章 虚张声势()
劳萨、星讷对于多尔衮的指责并不敢反驳,这位还不到30岁的睿亲王可比其弟多铎更有政治手腕,现在又是朝中的实权人物,就连大汗对其也是称赞居多。
现在多尔衮明摆着是想把进攻明军不利的罪名同多铎撇开,他们自然也只能屈膝跪地,向多尔衮请罪道:“奴才等确实有罪,还请主子责罚。”
多尔衮沉吟了一会,方才对着两人说道:“念你们两人也是维护耀州军民心切,追击明军的过程中也没什么明显的错误,这罪过我就暂且记下了,等这一仗打完之后再说。
现在我交代你们两人一个新任务,我在耀州城时接到了盖州发来的军情,说是有大股明军正在围攻熊岳镇,你们继续领着本部人马前去哨探,将这股明军的数量和作战方式等情报都打探清楚…”
看着劳萨、星讷领取命令离开之后,多尔衮才转头看着多铎语气颇为严厉的说道:“你在搞什么?平日里在沈阳得罪那些叔伯兄弟和汉官也就算了,这战场上也是能够胡闹的?”
原本看似老实了许多的多铎,听到同母兄的指责,顿时不忿的说道:“我怎么是胡闹了,这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难道就因为对面明军的火器犀利一些,咱们就坐在这里等大汗的大军抵达么?那样的话,恐怕大汗才会瞧不起我,然后降罪于我吧。”
多尔衮气极而笑的说道:“打仗当然会死人,但也不是像你这样逼着他们去送死啊。你若是把镶白旗的将士也派了上去,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你让镶白旗在后方压阵,却让其他各旗及汉军上前冲城,你真以为别人不会在心里嫉恨你吗?若是有人被你逼急了去大汗那里告你一状,你以为你能够逃得过大汗的处罚?”
多铎楞了片刻,便满不在乎的回道:“大不了下次我只督促那些汉军上前就是了,汉人的命不值钱,大汗总不会因为死了一点汉人,就找我麻烦吧。”
多尔衮有心继续告诫这个弟弟,汉人的命现在也值钱了,毕竟当初这些汉人投降大清是为了活命,如果看不到活命的希望,他们难道还会愿意服从*的统治么。
不过多尔衮在心里想了想,终于没有把这些话说出去。毕竟他那位同母兄阿济格难以指望,唯一能够真正成为他的可靠助力的,便只有这位同母弟了。
多铎虽说自小亲近于他,但如今也是一旗之主,说的太多对方未必会察觉到他的好意,反而会令这个同母弟疏远他。
虽说因为明人这些年的国力上升,使得在沈阳经商的明人地位有所提高。但是满人对于国内的汉人,依旧持轻视态度,像多铎这种汉人性命不值钱的想法,在满人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就连多尔衮自己,如果不是因为同那些明人勾结在股市上圈钱,他从前也是从来不拿正眼看待那些汉人的。
多尔衮兄弟这种态度,主要还是为了迎合满人中的保守派。毕竟在黄台吉大力改革八旗及国内制度,提高汉人和汉官地位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时,不可避免的触动到了八旗亲贵们的利益。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黄台吉以不断的入关劫掠大明行动以收买满人中的少壮派,并用战争行动使得守旧派疲于奔命无法与其对抗。
不过在这一个时空内,大明守住了漠南草原之地,使得满清的部队无法绕道袭击关内,这自然使得沈阳的满人守旧派势力没有怎么被削弱,主张维持天命汗时期的满汉有别制度的声音并不弱小。
而这些守旧派的基本盘,正是在黄台吉登基后推动改革,利益受损最大的前两黄旗,现在由多尔衮兄弟统领的两白旗。
这些最早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的两白旗将士,他们在女真一族定基建国的过程中是得利最大的。而在努尔哈赤的时代,女真这个民族还没有脱离奴隶社会,汉人不过是满人的奴隶而已。
这样的时代对于这些满人来说,可比现在的日子过得舒服多了。自从黄台吉登基大肆推动社会改革,把汉人从奴隶地位中解放出来,原先拥有大量奴隶的满人家庭,现在就不得不自己参加劳动了。
对*这个国家来说,黄台吉推动的社会改革缓和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稳定了国内的物价,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和凝聚力。
但是对于这些八旗的既得利益者来说,黄台吉的社会改革无疑是以牺牲他们的利益为代价的。而对于两白旗的将士们来说,他们不仅仅在物质利益上受到了损失,就连社会地位也下降了。
从地位崇高的上三旗变为普通的下五旗,使得两白旗失去了在八旗内的大部分话语权,并受制于原本实力远不及自己的旗分,这显然是难以让这些曾经大汗身边骄兵悍将心服的。
在大明改变了一味强硬施压的对清政策之后,满清国内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变化,保守派虽然坚持维护天命汗时期的满汉政策,主张尊满抑汉。但是在对明政策上,保守派显然更倾向于保持和平,先安定内部的斗争。
而满清的改革派却正好相反,他们虽然主张在国内讲究满汉平等,但是对于对明政策上,却积极推进伐明战争,试图把国内的矛盾转嫁到对外战争中去。
想到了黄台吉手中现在掌握的力量,多尔衮便摇了摇头对弟弟说道:“从现在开始你给我安分一些,在大汗到来之前,我们只需要虚张声势就可以了,不必再拿人命去填这座城池。”
多铎的政治触觉显然不及这位兄长多了,听到了多尔衮的决定之后,他终于有些吃惊的问道:“虚张声势?那岂不是向这些明军示弱,这要是鼓起了他们的士气,接下来的战斗岂不是更难打了?就算大汗带来了红衣大炮,这些明军恐怕也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的。”
多尔衮没有看自己的兄弟,只是望着远方的营口城,踌躇了一会才回答道:“正蓝旗被大汗接着莽古济格格谋逆的借口拆散并入两黄旗之后,现在八旗只剩下了七旗。
除了两白旗之外,其他各旗皆在大汗的控制之下,就连大贝勒代善现在也装起了缩头乌龟,一味的躲在豪格身后。
如果再加上大汗这些年建立的蒙、汉八旗,我们两白旗已经不再是八旗中最强大的力量了。再加上阿济格这个猪油蒙了心的,不想着同我们兄弟齐心协力,反而老是想着要夺你镶白旗旗主的地位,这个时候咱们可损失不起任何力量了。
对面城池里的明军若是一冲即溃的弱军,那么我们拼上一把倒也没啥。但是看着你们这些天打的如此之费劲,恐怕换上我两白旗的将士,这也是个填不满人命的坑。
既然如此,倒不如虚张声势一番,且待大汗自己上来再说。若是能够让其他各旗损失些人命,你之前攻城不利的罪名也就没人会抓着不放了…”
多尔衮这只援军的到来,李岩等明军将领在城墙上也是能够看到的。但是就在明军调整部署,准备应对一场大战时,却发现接下来城外的清军进攻明显减弱了攻击力度,多以虚张声势的佯攻为主。
清军的战术改变,反而更令明军疲惫不堪了起来,毕竟明军一开始并不能分清,清军到底是在强攻还是在佯攻,清军的进攻次数一多,倒是让明军时刻绷紧了神经,从而让明军士兵们的精神始终保持着较大的压力,过度的集中注意力,自然也就容易让人感到疲惫。
而且多尔衮指挥清军部队冲城时,不再要求队伍集中,而是以稀疏的小队穿过战场,在城墙根集中。明军的*炮虽然弹道弯曲,但也无法打击城墙下的清军士兵。
凭借着这一点改变,就令明军火炮的效力大大的下降了,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通过集中射击清军大队人马来摧毁攻城部队的士气了。
当然清军的主动疏散队形,也使得他们的进攻部队力度不足,再也不能如之前那样轻易的登上城墙,和明军在城墙的守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了。
观察了近两日清军的战法之后,李岩很快就改变了守城的兵力布置。原本他手中有2个多营的陆军,还有三、四百武装水手,近200朝鲜降人。
朝鲜人被他安置在了城内,负责城内的治安及对满人的监视工作,武装水手则控制着码头区域,2营多的陆军则主要针对营口北面城墙的防御工作。
之前李岩都是以2个连作为预备队,其他人则上城墙防守,主要以三座城门为防御核心。但是随着清军玩起了袭扰疲惫战术之后,这样的防御布置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了。
于是在观察了清军两天的行动之后,李岩干脆把军队分为两部,日夜进行轮换,以对付清军这种以小队人马骚扰为主的战术。
不过限于兵力不足,对于清军在城外修建高台观测城内的举动,李岩却也没办法对付。他倒是派出了一支部队出城试探的攻击了下高台修筑的地点,但是清军埋伏的人马差点就切断了明军回城的通道,使得李岩不得不放弃了派兵攻击城外高台的举动。
不过仗着大明军队充沛的物资,李岩从海军那里搞来了备用的帆布和征用了城内的一部分棉布,把城墙附近的街道都遮蔽了起来,从而隔绝了清军对于城内防御重点地区的观测,令清军的高台失去了大部分的作用。
第694章 自我检讨()
就在李岩和多尔衮所率领的明清两军在营口城僵持了数日之后,出征熊岳镇的明军大部队终于从海上返回了,比起从海上登陆,从海上撤退部队所要花费的时间显然更久。
不过幸好孙传庭的决定下的早,在劳萨等清军骑兵赶到盖州城时,明军已经撤退的差不多了,而熊岳镇的清军显然是被明军之前的猛烈进攻给打蒙了,他们对于明军的突然撤离并没有进行任何阻扰和侦查,只是守在要塞内抓紧时间维修着被炮弹打坏的工事,生怕明军去而复返。
直到劳萨派出传令兵同熊岳镇的守军进行了沟通,守军方才知道明军已经从海上撤离了,而一直牵制着复州军的金州明军,也开始缓缓退回了金州,阿巴泰和阿济格两人也同样没兴趣追击下去。
这只由辽东逃亡汉人组建的上万东江镇精锐,在朝廷的数年将养之下士气极为高昂,在加上有耿仲明、孔有德、金日观三名饶勇之将的带领下,这次对于复州军的进攻更是迫使阿巴泰和阿济格只能据城死守,不敢离开城池同对方野战。
虽然沈阳一直在拉拢东江镇并离间其同明国朝廷之间的互信,但是随着大明抢了朝鲜的济州岛,又在海参崴、、双城子、黑龙江下游、皮岛等地建立了新开之城,把东江镇收拢的大批辽民及军属迁移到这些地区之后,东江镇原本近乎于半独立的军镇地位便渐渐失去了。
毛文龙返回京城进入元老院养老之后,东江镇便已经同大明普通的边军系统没什么区别了。崇祯这十余年来对于东江镇所部养而不用,再加上不停的提拔调出将领和不断的从外部委任将领进入东江镇。到了崇祯十二年,东江镇的部队和辽西镇的部队一样,几乎很难形成一个内部利益一致的军事集团了。
比如驻守金州的三位明军将领,耿仲明、孔有德是毛文龙的义子出身,但是金日观却是蓟州镇出身。这种地方军事集团格局的打破,进一步加强了朝廷对于这些地方部队的控制。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将领的上升渠道也同样被打开了。比如毛文龙身边最为得力的义子赵承东,现在已经成为了东西伯利亚总督府总督,地位上已经不比毛文龙低上多少了。
在耿仲明、孔有德这些东江将领看来,虽然东西伯利亚地区寒冷偏僻,但是这毕竟还是大明的总督,在地方上和土皇帝又有什么区别。正是有赵承东这样的榜样在前,东江将领自然就想着上战场捞些军功,也给皇帝看看自己并非不如赵承东,希望能够获得皇帝的青睐了。
而自总参谋部建立以来,大明军队的组织和军功奖惩方面也有了许多变化。因为现在军队兵员的补充必需统一通过总参谋部进行调配,私下征兵的不仅不会得到总参谋部的承认,无法获得后勤上的补给,违规将领也会受到调任或是退役的处罚。
就连毛文龙这样独自开创一镇的军头,在总参谋部和兵部的不断揉搓下,最后也服了软,把一部分军权交了出来,自己跑来北京任职了,其他军队的将领就更缺乏同朝廷和总参谋部对抗的意志了。
掌握了一支军队的兵员补充、后勤供应、军官晋升,那么这只军队自然就无法再谈什么独立性了。耿仲明、孔有德这些辽东矿徒出身的东江将领,虽然还能同部下们谈一谈乡里之情,但是再想要像之前毛文龙一样,如臂使指的控制自己的部下,已经是不太现实了。
而对于大明的总参谋部来说,虽然总参谋部的官员们更乐意支持从头组建的新军,这样的军队更容易受总参谋部控制。不过毕竟大明的九边重镇并不是已经一塌糊涂的卫所军,这只边军系统还是有些战斗力的,想要把他们一并裁撤还是会引发诸多问题的。
为了确保能够尽量裁撤旧明军,而成立一支总参谋部能够控制的新军,那么自然就要制定一个裁撤和整编的标准。总参谋部制定的标准自然不是文官的自由心证,不过这些标准最终都是围绕着军队作战的表现而划分的。
也就是说,越是不能打不敢打的旧军队,就越是容易首先变为裁撤对象。而那些敢打又能打的军队,不仅会得到总参谋部在各种资源上的倾斜,也越是容易扩大编制。
当初蓟州之战中,面对八旗军保持实力的辽西诸军,现在大部分都被裁撤或是打散分入其他军中去了。倒是连战连败的满桂军,不仅第一时间被补充了损失的兵员,并首先获得了新军的番号。
东江镇的将士们于是发现,之前朝廷虽然给予了他们一定的优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并大幅度的降低了他们出战的频率。可是在这种优待的背后,却是大明新军快速发展的十年,到了崇祯十二年,他们原本以为还不错的待遇,在近卫军和野战军的待遇对比下,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东江镇将士也就从守住地盘的思想,开始慢慢转变为想要立功受赏,获得同野战军相同待遇的想法了。
在过去数年里,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东江镇将士把金州南山要塞区修的是固若金汤。但是他们也发现这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刚开始几年里,清军还不断来袭击骚扰,试图阻止他们修建这条地垒要塞区。
但是随着要塞区的逐渐成型,清军就不愿意来进攻金州、大连了,而是在复州和金州的边境修筑了几个堡寨监视金州明军,并驻军于复州。打算把他们围堵在金州身后的旅顺半岛内,让他们在这块半岛内自己折腾去。
虽说之前他们也曾经听从总参谋部的命令,从金州出发去劫掠附近的州县,不过清军本就对他们防范的紧,附近州县屯垦的平民并不多,因此也得不到什么功劳。甚至于他们感觉自己似乎被总参谋部当做了不堪一击的杂兵部队,只能从旁游击牵制清军的注意力,而不能打什么硬仗。
对于过去的东江镇官兵来说,这种出工不出力的活计其实也不差。但是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这样的活计既不能让他们立功,也不能让他们报复满人,且迟早会让他们变成被裁撤的对象,这就有些让人难以安心了。
因此在孙传庭联系金州、旅顺驻军,想要同他们一起围歼复州、盖州之清军时,金州驻军还是感到兴奋不已的。但是,没想到他们才刚刚打出一点气势来,孙传庭又传令要求他们撤退中止进攻了。
如果不是随着这道命令后面,还有一份从沈阳送出的情报,说明黄台吉亲自带领大军出击营口了,耿仲明、孔有德、金日观三人还真不想撤。毕竟这也是东江镇和后金交战这么久,第一次把这么多清军围困在一座城池之中,这要是能够成功攻下这座城池,意义不亚于东江镇开镇之战…镇江大捷。
虽然三人不得不撤兵返回金州,但是一路上也避免不了对于孙传庭的抱怨。耿仲明就对孔有德、金日观两人说道:“这朝中没人就是不行,这总参谋部就是拿我们当上不了席面的狗肉,想到了就让我们出兵配合他们作战。想不起来就丢在一边不闻不问,什么时候也轮到我们唱一回主角,也让其他军队配合配合我们啊。”
孔有德也是连连点头附和道:“就是,就是。咱们还得指望毛大帅撑腰,要他在陛下面前说说好话,也给咱们出一次头彩…”
金日观在一旁默不作声,不过倒是觉得这两位同僚说的也不算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