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6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附近的炮手都趁机跑路了,但是督促装炮还击的清军将领依然不肯放弃,他自己跑过去装填*。这位并不懂火器,而清军也没有实施定装*,在他看来*自然是装的越多越好,于是本来两勺半的装药,他足足倒了五、六勺,这还不计算之前那位士兵装的*。

    这位清军将领装填好*之后,便回到炮身后方拿起了在炭炉中烧红的铁签往炮门上按了下去。也许是这位装填的*实在太多了,也许是这尊红衣大炮的寿命已经差不多了,也许是两者都有,这位清军将领点燃的大炮并没有发射出去,而是引起了炸膛。

    相比起刚刚明军击中*桶引发的爆炸事件,这一次大炮炸膛对周边人员及附近火炮的伤害,同样没小上多少。

    正被豪格和多尔衮架着往后方安全地带逃亡的黄台吉,依然心有不甘的看着身后不断爆炸和发出哀嚎声的火炮阵地。虽然他一向在人前表现镇定,在战局不利时也能上马冲锋,以督促诸将用命,但是面对这种人力无法违抗的力量,他也无法拒绝让部下架着他逃离到安全地带去了。

    只不过黄台吉也依然没能想明白,为什么明人火炮的威力会如此之大,这简直就是巫术。如果不是这一刻下令撤兵会造成军心动摇,黄台吉已经忍不住下令想要攻城部队先撤回来再做计较了。

    他这一刻只能期待着,那些加料的盾车能够抵挡的住明军的炮弹,从而让他可以体面的把部队撤回来。

    应该来说,这些加装了屋顶和铁皮的盾车,防御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明军的三斤炮和六斤炮基本打不穿这些加料的盾车,而12斤的*炮也只能破坏一部分盾面,但依然无法阻止整辆盾车的继续前行。

    而*本身成功率就不高,加上有屋顶的阻挡,对于盾车下方的士兵伤害也是微乎其微。直到这些盾车集中到城墙缺口的部位,让12斤加农炮和18斤的舰炮能够直接瞄准后,这些清军士兵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大明皇帝会把火炮称之为战争之王了。

    ps:勉强赶完这一章,实在是不能分心了,咱们三日后见,亲爱的读者大大们。

    

第697章 为什么?() 
18斤的舰炮虽然极类似于清军所铸造的红衣大炮,但是这种大明所制作的舰炮,却是比红衣大炮的原版英制寇菲林长炮威力更为巨大。

    英制寇菲林长炮,身管长度基本是口径的30倍以上,这是一种弹道平直,炮弹初速较高的超长加农炮。自从葡萄牙人从一艘英国沉船上把打捞起来的舰炮卖给大明之后,这种威力巨大的长舰炮就被大明命名为红夷大炮了。

    很可惜,在威德尔舰队来到亚洲之前,英国正规军舰并没有抵达过亚洲,因此葡萄牙人卖给大明的这些沉船舰炮,显然是一种民间自制的寇菲林长炮而不是英**方使用的制式火炮。

    根据明军炮手的测试,这种非标准的17磅英制寇菲林长炮,威力最大的射程是400米左右,极限射程则为2。5公里。在400米的距离上,这种长炮发射的炮弹足以击穿一艘荷兰夹板船的舰体,从而给这艘舰船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英国人正是用小船装载着这样的巨炮,硬生生的毁灭了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从而改写了自古以来的海上交战方式,从而让坚船巨炮成为了各国海军建设的主流。

    大明的18斤舰炮虽然比英制寇菲林长炮要短一些,身管长度是口径的28倍,但是其威力却要比这种英国民间自制火炮大的多。

    接受大明海军邀请,在海军参谋本部任职的英国人罗伯特。布莱克曾经比较过大明舰炮和英国制式大炮的制造过程和射击威力。

    最后他认为,虽然英国制造火炮的原料,从瑞典进口的精铁比大明自产的精铁要纯粹,但是大明采用焦炭及其他添加剂精制的铁水,杂质已经被尽可能的去除了,两种原料的质地相差不大。

    而对于火炮的浇筑方式,英国还在采用泥范,而大明却已经开始采用砂范和铁范了。砂范铸造的火炮成功率更高,而铁范铸造小炮几乎可以进行连续浇筑了。这方面的技术差距,只能依靠苏塞克斯炼铁业工匠们的丰富经验去弥补了。但是双方的铸炮成本却已经不可比较了。

    对于整体浇铸炮管的镗孔技术,英国人不及荷兰,大明之前也是不及,但是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大明的炮管镗孔技术正迅速的超过荷兰人。

    影响火炮射程和威力的,不仅在于大炮本身的制作,*及铸铁炮弹的制作也极为重要。在这两方面,英国人还在摸索,而大明却已经开始标准化*和炮弹了。

    在罗伯特。布莱克看来,大明的工匠正把独一无二的杰作变为批量生产的花瓶和碗碟。没有统一度量衡的英国工匠和一范一炮的制作方式,使得英国的火炮每一门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和十年前大明刚刚铸造火炮时遇到的问题一样。

    所以最终罗伯特。布莱克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英国和大明进行小规模的海上冲突,那么英国凭借着大量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还能够获得胜利。

    可一旦战争扩大且长期化,那么当英国的老船长和熟练水手消耗完毕之后,大明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甚至还亲自计算过,认为英国人每打沉一艘大明军舰,大明就能完成两艘军舰的制造。

    18斤舰炮在设计之初,海军就要求在500米距离内击穿一艘三级军舰的外壳。而一艘三级军舰的外壳要比黄台吉这些加料的盾车更为坚固,毕竟军舰在设计之初已经加强了船肋,能够把炮弹的冲击力分散一部分到整艘船,而这些盾车却并没有这样的设计。

    再加上,这些盾车虽然加装了轮子,但是推动它们前进的却是人力。明军18斤炮弹在这个距离上能够击穿0。75米的军舰外壳,对于这种覆盖了一层铁皮的厚松木板,就好像是撕开了一层纸一样轻松。

    直接从正面击穿盾车的炮弹,直接就将盾车内部碾成了一滩肉泥。而炮弹从侧面击中盾车边角的,躲在盾车内推车的清军士兵,运气好的只是肩膀脱臼,运气差的就直接震断了胳膊。

    最惨的就是,制作这种盾车的工匠也许没有考虑过转向问题,或是故意不设置转向的轮子,以使这些清军将士勇往直前不许后退。

    冲到城墙缺口处的清军将士发觉,这个缺口不仅没有成为攻入营口的弱点,反而成为了明军用来阻击他们的一个陷阱,他们想要推着盾车向后方退一退都动不了了。

    按照清军的计划,火炮打开了城墙的缺口之后还要继续向缺口附近的城墙上射击,以阻止明军居高临下攻击他们。

    但是现在自家的火炮阵地已经是烽烟处处,炮手们正忙着抢救*和大炮,根本顾不上再协助他们攻城了。而明军的火炮却直接覆盖了缺口附近,就好像是拿着一把榔头砸核桃一样,把缺口附近的盾车一个个的砸开。

    至于身后那些二线部队,此刻则被明军小型火炮的弹幕所拦截,不仅无法支援他们,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向后撤退了。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刻,躲在城墙后边的盾车发现,虽然他们躲过了明军火炮的射击,但是失去火炮压制的明军已经回到了城墙上,这些明军使用*丢下袭击他们。

    虽然盾车可以遮挡住大部分*爆炸后的碎片,但是一旦让*在盾车后方爆炸,就是一片人员躺倒的结果。这些隶属于正黄旗的清军将士还从没有打过这样的仗,这种场面不要说探头向城墙上射箭,就是躲在盾车里不动,都未必能逃得性命。

    这样的战争实在是太残酷了,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过下一秒,甚至于就是侥幸没死,也会成为一个缺胳膊少腿的残废。

    满清虽然重军功,但也没听说过像他们这些未曾立功就残废的士兵能够被长期恩养的。这一刻,哪怕是对大汗最为忠心耿耿的老兵也无法支撑下去了,随着一名正黄旗将士丢下同伴调头向后方逃亡,清军第一波攻城的数百将士终于不再等待后方发出收兵的命令,纷纷自行溃逃了。

    就如大明总参谋部的参谋们一直告诫大明军中的普通士兵们,一只军队最容易受到损失的时刻,不是面对敌人发起进攻的那一刻,而是背对着敌人进行逃跑的那一刻。

    这些满清士兵身体力行的给近卫军将士上了这一课,满清第一波攻城的部队大约有近800余人,在城墙缺口这里大约损失了近百人,而在他们逃亡的时候则足足损失了近2百人,这还是因为明军无法出城追击下取得的战果。

    站在城中一处高楼上观战的海军军官们看着这一幕,一名英国船长下意识的说道:“这不是战争,这简直是一场屠杀。”

    一名辽东汉人出身的海军军官则不无遗憾的说道:“真可惜我们的船不能上岸,否则这些建奴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炮战。”

    而撤退到安全地区的黄台吉此时才有暇重新打量起战场的形势,虽然图纳说明军的火炮应该打不中三里外的目标,但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豪格和多尔衮硬生生的把黄台吉拉到了距离营口将近4里多地的地方。

    在这个距离上,肉眼已经很难看清营口城下的状况了,这倒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攻城部队的惨败不必让八旗众将亲眼目睹了。

    有资格佩戴明人制作的望远镜的几名宗室亲王,大多也不敢细看,只是略略观望了一阵就收起了望远镜。这一仗可是结结实实打了黄台吉一个耳光,让他此前训斥多尔衮兄弟的话语成为了笑话,当然大家可不敢当面指出这一点。

    护卫在黄台吉身边鳌拜突然有些惊慌失措的喊道:“汗,你流血了。”

    多尔衮、豪格等八旗亲贵顿时转头望去,发觉黄台吉又开始流鼻血了。多尔衮下意识的就别开了目光,但是他心里却并不是那么的平静,“似乎大汗这流鼻血的频率倒是越来越高了。”

    多尔衮还在心中想着什么的时候,却见黄台吉用力拨开了想要上前搀扶他的鳌拜和豪格,口中呵斥道:“不过是流个鼻血,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豪格你去收拢前军,安置好那些受伤的将士。另外把不听号令最先擅自撤离的人给我揪出来,我们和明军打了这么多年,还从没有人敢临阵脱逃的,他们这是觉得本汗太过优待他们了,连军法都不畏惧了吗?

    抓到人后,在诸军面前施以军法,我倒要看一看,谁还敢以身试法。

    鳌拜你去协助石廷柱和马光远把乌真超哈部队撤下来,并统计损失回报于我。

    英俄尔岱,你替我主持大局,收拢军队后撤2里重新扎营,今日且先罢战…”

    黄台吉分派了众将的任务之后,才从索尼手里接过了一张丝绸手帕堵住了鼻孔,此时血迹已经在他的胸前铠甲上沾染了不少,看起来甚是吓人。

    众人一一领命而去,不敢抬头观望黄台吉的脸色。黄台吉看着营口城的方向沉默了许久,方才对着身后说道:“图纳,你且说说,为何明人的火炮能够打的如此之远?外形看起来却又比我们的天佑助威大将军轻便了许多?”

    

第698章 图纳献计() 
图纳听到这个问题时心里也是一惊,他知道自己若是不能说个一二三四出来,大汗未必不会让自己成为这场失败战斗的替罪羊。

    在黄台吉以残暴手段处置了莽古济格格之后,八旗亲贵们虽然表面上对黄台吉的态度显得越发恭敬了,但是他们在私底下对于这位大汗的信任度却显著降低了。

    如果是从前的话,图纳根本不会担心黄台吉的询问是另有目的,但是今日么就两说了。哪怕他刚刚救下了对方,此刻他也不敢相信大汗会因为这点功劳而不问罪自己,毕竟自从佟养性病逝之后,乌真超哈部队就由他任和曹振彦、石廷柱、马光远四人负责管理了。

    今日这场战争之所以失利,究其根本还是输在了火炮对战上。明人以比大清少了近一半的火炮数量,却将大清摆出的火炮阵地打了一个溃不成军,这才控制住了战场的局势,把大清的攻城部队生生给打崩溃了。

    乌真超哈部队的组建和训练费用,这两年几乎花空了大清国库的存银。真要计较起来,沈阳爆发的纸币危机,原本也是范永斗为了解决大清的财政问题而不得已的铤而走险。

    如果不能找出一个替罪羔羊来,恐怕就算是黄台吉自己也是难以向众人交代的。相比起八旗内部的团结,委屈了像他这样的奴才又算得了什么。

    几乎在转瞬间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之后,图纳赶紧为自己分说了起来,“回大汗,奴才虽然受命执掌乌真超哈一部,但是乌真超哈军的训练规定却依旧是佟总兵官生前所制定的,奴才可是一点都没敢违背过。

    明军的大炮之所以比我军的大炮打的更远,射速更快。奴才以为,这个中缘由必然还是明人的铸炮手艺更为精良。

    我国铸造大炮的历史还不到十年,能够称之为铸炮能手的工匠也不过就是刘汉等几人,这些工匠基本都是当年我国攻入蓟州时所归顺的,在我国他们可称为能手,但是在明国他们不过是一群普通工匠罢了。

    奴才昔日在明时就曾经听说,昔日明帝登基时有感于大明军械制造不精,且督造官吏上下其手,导致军国之器也以偷工减料的劣品居多,故先后设立了军器监、总参谋部以管理、监督军中器械的打造。

    军器监不仅收揽了天下的能工巧匠,还招募了许多喜好研究器械的饱学之士,故自军器监成立之后,明国的军中器械便以军器监出为最上品。

    如大炮铸造一事,我国工匠现在不过是仿照的明国从洋夷手中购买的原版红衣大炮,性能还有所不如。但是在奴才返回沈阳之前,据说明国已经铸造出了和原版红衣大炮性能不相上下的大炮。到了今日,显然明人所铸大炮的性能又比洋夷的大炮更进了一步。

    更何况,铸造大炮非精炼之铁不可,我国自产之精铁虽然优良但是数量太少,而即便是明国输入用于打造民用铁器的普通铁锭,性能也与我国之精铁相去不远。由此可见,大明自用的铸炮精铁,必然比我国强的多,故能够把大炮铸造的轻便且不损失威力。

    奴才不是想长明人的威风,可我们满人同这些明人比骑射、比勇气,自然是远胜于彼。可若是同他们比种田、比做工的手艺,我们满人恐怕确实不及他们远矣…”

    黄台吉突然打断了他说道:“那么照你看来,本汗组建乌真超哈军,和明人比试铸炮的手艺,是错了吗?”

    虽然大汗提出这个问题时好似语气平静,不过图纳的额头上却开始不住的冒汗了,他一时情急之下,不由便脱口回道:“奴才并不这么看。

    奴才在明**校内学习时,曾经听明帝说过:今后,火炮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也是文明世界和野蛮民族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火炮铸造技术的发展,野蛮民族凭借马匹的机动性和个人的勇武来挑战文明世界的秩序,将永远成为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

    图纳终于反应了过来,他在明**校中学习时留下的习惯,往往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为文明世界的一员,而现在他和面前的大汗等人才是自己口中的野蛮民族,他如此口无遮拦不是找死么。

    就在图纳低头不敢出声,额头及耳后的汗水如瀑布般不停的流淌时,黄台吉的注意力却终于从他身上转移开了。

    “野蛮民族?文明世界!这南朝小儿果然狡诈的很,他这是想要把我们满人划入比夷狄更低一层的野人中去,好绝了我们入主中原的名分么。”黄台吉的语气并不怎么激动,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显得有些扭曲,周边的贝勒重臣此时都不敢接他的话,于是现场保持着一种诡异的安静,只能听到远处战场传来的隆隆炮声和厮杀声。

    过了片刻,黄台吉总算调整好了自己恶劣的心情,这才以一种平静的语气向图纳发问道;“…在我大清诸将之中,你对于明国的新战法算是最为熟悉的一人了。你说说看,当下我们要攻下营口城,需当如何着手?”

    图纳低着头思索了许久,方才有些惴惴不安的说道:“奴才对于明人的炮兵战术也算不得有多么熟悉,不过奴才之前看明军用炮,虽然他们布置火炮的位置分散,但是一旦发射却总是集中于攻击一处,是以看起来威力巨大,战果不菲。

    我军若是想要攻克营口城,首要的便是先分散明军的炮火,决不可使其能够集中火炮使用。由此看来,光从北面一路进攻恐怕是不行的,需要从营口城东西两侧配合北路攻城,这样明军的火炮就无法集中于一路,威力自然就会被削弱。

    我军大炮虽然射程不及明军大炮,但也不是全然不及。起码,我军的红衣大炮射程也只是逊色于对方的几门重炮,至于明军的其他小炮,还是可以进行压制的。

    奴才听说,昔日孙膑帮助齐将田忌赛马赢了齐王,所用之策正是: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以我之长避敌之短,则我军的火炮还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的。

    明军的火炮自今日一战之后,其大、小火炮的射程威力已然为我所知,现在我们在城外继续构筑几座高台以关切城内明军火炮的动向,我军的红衣大炮挪动不便,明军的同样也轻便不了多少。只要我们盯住了明军那几尊重炮,则我军的红衣大炮就可以避其锋芒,专心去压制明军的小炮,为我军攻城部队提供协助了…”

    图纳的急中生智,倒是真的让黄台吉真正冷静了下来。刚刚的损兵折将固然让他一时气急攻心,但是一旦缓过了这口气,他也就不会在念念不忘于刚刚的失败了。

    对于黄台吉来说,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过去之事,不管他再怎么悲痛和气恼,这一天也不可能重头再来过了。与其汲汲不忘刚刚军队受到的损失,倒不如想想如何对付这群明军的办法更有意义。

    他这么一认真思考,倒是觉得图纳的主张其实还是有些用处的,只不过这个计划还是显得有些粗糙,漏洞也不少。不过图纳短时间内能够想出这样一个主意,已经算是八旗中不错的人才了,也暂时缓和了黄台吉对于乌真超哈军几位主管将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