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绝不干涉…”

    莫管家拉下脸打断了阮富平道:“放屁,阮老爷的粮食也是我能私自外借的?你们要借粮就去阮家大院去借,想要打这些粮车的主意,那是绝不可能,这可都是有主的…”

    发觉自己说漏了嘴,莫管家顿时住了口,而阮富平却已经不依不饶的追问了过来:“有主了?你刚刚不是说这些粮食时要运往城中储藏起来的吗?怎么现在又变成有主了,难道这些粮食都被卖出去了吗?”

    莫管家此时倒是横下了一条心,一边招呼着身后几名家丁,一边对阮氏兄弟威胁道:“不该你们打听的就别乱打听,赶紧让开道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要是闹出了什么乱子,小心我告诉老爷收了你们家的田地,让你们滚出本地…”

    莫管家色厉内荏的威胁并没有吓住阮氏兄弟,反而阮富金还上前一步揪住了莫管家的衣领说道:“不许走,先把话说明白了…”

    在两人争执之间,莫管家一不小心就被阮富金甩了出去,腰部狠狠的撞在了身后的车档上。这一下之狠,让莫管家眼泪都忍不住流了下来。

    被激怒的他终于再无顾忌,招呼着身边的家丁上前抓拿阮氏兄弟,并恶狠狠的呵斥道:“混账东西,你们竟然敢打劫阮老爷的粮食,我非把你们送去城里的衙门打你们板子不可,看看你们在衙门里还硬的起来不…”

    阮富金带着数名年青村民同阮老爷家的家丁对抗着,阮富平则对着身后的村民大声呼喊道:“官府无道,地主蛮横,既然他们不给我们活路,我们还能待在家中活活饿死不成?大家不如拼了这条性命,吃上几顿饱饭再说…”

    在阮富平的煽动下,本就怨气满腹的村民们终于也参与了进来。于是这场小小的冲突很快就变成了整个村子的暴动,莫管家在内的阮氏家丁几乎被村民打死了大半,只有莫管家和几名家丁、车夫见势不妙提前逃跑了,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阮氏兄弟抢了运粮车队之后,也知道他们是难以回头了,于是便号召村民再去进攻阮氏地主在乡下的住宅,由此揭开了1640年越南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 =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760章 海外起波澜二() 
    山西阮富平、阮富金兄弟的起义很快就引来了附近县城派兵的镇压,但是攻破了当地大地主阮氏庄园的农民起义军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后,迅速招揽起了一只数千人的大军,当这数百越南官军前来平乱时,反而被颇有谋略的阮富平设伏围攻了。

    击退了这只官军之后,阮氏兄弟率领的义军顿时名声大噪,四里八乡的贫困农民纷纷来投,几乎旬日之间就让这只义军增长到了上万人。当地县城的县官在惊惧之下,赶紧连夜逃往府城去求援去了。

    这也使得阮氏兄弟的起义消息开始从当地向南北越地区传播了出去,一些衣食无着的贫民于是开始学习阮氏兄弟起义。这些年来,不管是北郑还是南阮,为了偿还明国的贷款和加强自身的军备,对于底层百姓的压榨几乎已经到了尽头。

    虽然南北双方执政的阮、郑当家都知道,这样压榨民力实际上是长久不了的,但是为了保住自身家族的地位和生存,他们却只能干着这等饮鸩止渴的政策,而不能与民休息。

    南方阮氏当家的虽然是阮福澜,但是其兄弟阮福渶等在明朝的支持下也割据了一地,对其国主之位虎视眈眈。而北方郑主郑棧媪俚木质圃蚋窳樱淙淮饲八谏灰刍靼芰四戏饺钍洗缶指戳四媳倍粤⒌木置妗

    但是为了让大明放弃帮助南阮攻打升龙府,郑棧Р唤瞿狭舜竺鹘咂侥夏扇胫蜗碌木俣雇竺髑┒┝诵矶喑雎艄诰萌ㄒ娴奶踉迹⒛帽痹胶9匚盅合虼竺鹘枇艘槐示选

    郑棧竺髑┒┑挠瓜芴踉迹芸炀鸵鹆顺吧舷碌姆且椋衔淝┒┑奶踉技蛑焙褪磋┫蚱醯じ钊醚嘣剖莸淖龇皇裁辞穑际悄米糯笤焦娜ㄒ嫒セ蝗∽约业娜獭

    虽然郑棧ЪΥ蜓拱阉茸魇磋┑难月郏瞬幌Я鞣藕徒噬绷顺械囊恍┕僭焙兔窦涞奈娜耍欠炊运纳舨唤雒挥斜谎瓜氯ィ炊ソダ┥⒘丝ァS谑侵J系娜冀ソノ跤谏鸵恍┚嗬肷辖某鞘兄校劣谠独肷某鞘泻途颍蚪ソビ辛思阜指罹莸囊馑肌

    这其中又以升龙府西北的宣光镇行事最为跋扈,宣光镇本身就是一个半独立的藩镇,现在宣光镇的保主是武公悳,封号是少傅宗郡公。武公悳年少气盛,此时不过20出头的岁数,因为从小受到其父之影响,对于被权臣控制的后黎朝并无多少忠诚之心。

    再加上之前他作为宣光镇的人质送去了明军军中,在明军中目睹了后黎郑氏军队在明军的攻打下不堪一击的情形,更是失去了对于后黎朝的敬畏。

    而战后武公悳还去昆明晋见了大明云贵总督洪承畴,在昆明期间很得洪承畴另眼看待。这让武公悳不免觉得,获得了明朝大臣认可的自己,未必不能取黎郑而代之的,至不济割据一方同阮氏例也是应该的。

    于是武公悳一边积极向昆明靠拢,不但派出了大量的宣光镇军将子弟前往昆明求学,更是从昆明延请了军事顾问帮助自己训练军队,其对升龙府的不诚之心也就昭然若揭了。但是对于武公悳的举动,郑棧Ь尤皇且怀锬埂

    一方面宣光镇有山川之险,郑氏不调动大军是难以攻入宣光镇的,可若是调动大军去进攻宣光镇,郑氏又担心南阮联合其他藩镇进攻升龙府。郑氏现在的声望可谓是衰落以极,若不是占据着升龙府,控制着黎氏王族,郑氏恐怕是难以再继续把持北方的政权了。

    另一方面则是大明的态度微妙,驻于升龙府的大明使节林岳山对于郑棧У氖蕴绞贾詹豢献龀雒魅返拇鸶矗馐沟弥'终究不敢冒险举兵前去攻打宣光镇。

    于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南北阮、郑和各地大小藩镇都在积极的扩军备战,可谁也不敢先挑起战争,结果便是越南各地百姓先受不了,发动了起义。越南百姓对于现状的不满已经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在阮氏兄弟起义之后,地方上一个农民自称是阮氏兄弟派来带领大家杀官造反的,便迅速有路人围上去响应,说要跟着一起去攻打县衙。

    虽然此时南北阮、郑政权并没有出现王朝末期的衰败气像,各地的官员和军将还是有着几分能力的,但是架不住各地农民起义接二连三的爆发,这使得阮、郑控制下的主要城市和一些藩镇割据的城市之外,近三分之二的农村地区都出现了或大或小的义军。

    一开始郑棧Р⒉淮蛩懔⒓炊愿度钍闲值埽淙蝗钍闲值艿目诤攀且虻匠ⅲ钦庵灰寰紫榷愿兜娜词浅峭饽切┖兔魅斯唇岬牡刂骱狼俊U庋某∶娑杂谥'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不管是起义军还是这些同明人勾勾搭搭的地主豪强,谁死了他都不心疼。

    但是赢得了几次胜利后的山西义军获得了不少落魄文人和小地主武装的投靠,此时已经占据了山西的阮富平接受谋士的建议,制造了一起路遇神人献剑的把戏。宣称有老翁送太祖黎利佩剑与他,临走时还赠言于他,要其驱逐狂明,帮扶黎氏,再造大越。

    阮富平借助太祖黎利的名声聚拢人心,又率先发出了驱逐明人闭关自守的号召,顿时引起了各地义军的响应,一时投奔于其名下的义军数不胜数,北宁之地也顺势归顺了阮富平。

    直到这个时候郑棧Р耪嬲粽帕似鹄矗笕罡黄礁枪话阎J系弊隽诵财染鞒雎舸笤降募樵簦硎疽J锨鸪錾圃啤V'这才把阮氏兄弟当做了自己面临的首要大敌。

    8月下旬,在大明使节林岳山的催促下,郑棧Я畈拷柿煳迩寺斫ド轿鳌N挥诤旌幽习兜纳轿鳎强刂坪旌又猩嫌蔚恼铰砸兀彩悄芄恢苯油采乃凇U饫镄拗艘蛔谕饬街赝林食乔降某浅兀钟泻旌踊啡浦鼙撸凳且淮σ资啬压サ牡胤健H绻皇侵J险庑┠甑难蛊忍峡幔说鼗拐娌皇且蝗号┟衲芄还ゴ蛳吕吹摹

    当郑军坐船抵达山西城北面时,才发现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阮氏兄弟已经在山西城周边修筑无数工事,从红河河堤到城池北门这五里的地方,就足足修建了五道栅栏,这严阵以待的场面令郑军的将士们看了也不由有些畏惧了起来。

    阮氏兄弟率领的义军虽然缺乏军械器具,但士气却极为高昂,而郑军虽然带有火绳枪和大炮,但八、九月正是越南北部的雨季,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天是下雨的天气。

    所以这场仗开始的时候郑军是占据优势的,但是当郑军连续打破两道栅栏,正准备一鼓作气突破到北门前时,突然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这场大雨顿时让郑军的火枪火炮失去了声音,被郑军连续击退的阮氏兄弟,见到这个场景立刻便拔出了顺天剑对着众人喊道:“这是太祖显灵,帮助我们讨伐逆贼,此时不上去拼命,你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像这种大雨天气实际是不适合作战的,大颗大颗的雨珠打在脸上,人连也眼睛都睁不开,更何况越南的红土地一被雨水打湿就变得又滑又黏,走不了多远就要摔上一个跟头,因此郑军的主将在第一时间就打算收兵退回北岸兵营去了。

    但是对于这些前些日子还在田里耕作的义军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下雨收兵的概念。听到阮氏兄弟的呼喊,又隐约在雨幕中看到对面的郑军在远去,众人的士气顿时就上来了。他们以为郑军是被太祖的法术给吓住了,都一个个在逃亡呢。

    基本没有什么护具的义军,在这样的雨天里反而比全副武装的郑军行动灵活的多。且这些义军多是农民出身,稻田里多年劳作的经验,让他们在这样的烂泥地里行走也没有什么阻碍。反观郑军这边,因为沉重的护甲和脚上的湿滑,很快就在义军的追击下失去了队形,变成了一个个摔倒在地的陀螺。

    义军手中拿的武器基本都是长矛,少数还是竹子削尖烧焦的简陋版,这样的武器在对战中也许威力不大,但是在这样的泥地混战中,拿着长矛戳倒地的郑军士兵,义军却是占尽了便宜。

    随着义军轻易的消灭了郑军后队的士兵后,他们的勇气顿时冒了出来,开始大步追赶连路都走不稳的郑军士兵,或是两人对付一个,或是三、五人对付一小队。这些义军的武勇,很快就让郑军原本还有些秩序的撤退变成了全面溃败。郑军士兵开始失去组织,丢弃手上的武器,甚至有人连身上的甲胄都解下丢弃了。

    郑军过河攻击的3千将士,最后能够逃回红河北岸的,不过五、六百人。虽然阮氏兄弟把郑军赶过河就停止了进攻,但是郑军还是连夜逃向了红河下游。数日后,升龙府就收到了这个噩耗。

    郑棧淙荒张陌烟踊氐牟拷λ溃巧轿髦苋醇蟮亩×怂诤罄璩耐拧T径阍诠诓晃适朗碌睦枭褡冢挚疾欢系慕蛹⒐僭保坪跸胍贫⒍匀钍闲值芙姓邪病

    郑氏能够掌握升龙府并进而统治整个北越,一是靠手中的武力,二便是借助黎氏王族的名分。当郑氏手中的武力不足以镇压住各地的野心家时,别人自然也能假黎氏的名义清除郑氏,入主升龙府。

    郑棧Я⒖桃馐兜剑啾绕鸫笤降奈;J系奈;匀桓逼鹊牡嚼戳恕H绻娴娜美枭褡谌乒邪擦巳钍闲值埽敲粗J峡峙戮陀型鲎逯隽恕

    。 =

第761章 海外起波澜三() 
郑军山西之败的消息传回升龙府时,作为大明驻越大使的林岳山也是有些难以置信的。毕竟全副武装的郑军去攻打一群一个多月前还在田里务农的泥腿子,在他看来怎么也不可能输的这么难看。

    这一战的失败不仅给阮氏兄弟的叛军送去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不说,更是极大的打击了郑氏的威望,令升龙城外的地方豪强们进一步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准备观望风向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听从郑氏的命令了。

    大明驻升龙府的使馆位于升龙府东南角一处名为七亩湖畔的边上,在使馆边上还有数条华商居住的街坊,因此这里又被称之为中华坊。位于气候湿润的红河三角洲上的升龙府,城内外遍布着大量的湖泊,城中虽然以还剑湖最为著名,但这处七亩湖周边也同样是绿树环绕,宛如一颗绿的发亮的宝石,景色甚为秀丽。

    林岳山便是看上了这里的景致,才将使馆建在了湖泊的西面,而随着使馆在此地的建设,华商和华人也渐渐聚集了过来,短短数年内这里便形成了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城中之城。而华商的不断涌入,也使得这处原本大半是稻田菜地的城中荒地渐渐形成为了城市东南角的商业中心,由过去的幽静变成了今日的喧嚣之地。

    虽然这种变化有违林岳山当初在此地选址的用意,但是华人势力在升龙府内的扩展,对于他这个驻越大使来说却是很好的政绩,对此他也只能采取乐见其成的态度。

    现在更因为山西之败的缘故,林岳山也暂时失去了是否要对使馆周边商铺进行行业限制的念头,而把使馆属员同升龙府华商商会成员召来开会,一起商议如何应对山西之败后的局势了。

    这场会议讨论的重点,其实是评价郑氏还有没有继续扶持的价值。毕竟在大明的手中,现在可不止郑氏一张牌,升龙府内有黎氏王族,升龙府外有宣光武氏、高平莫氏、广南阮氏,说的再透彻一些,山西阮氏兄弟也未尝不可考虑。

    总理衙门委派的林岳山并不是科举仕途出身的酸秀才,而升龙府内的华商们更不是什么有政治操守的士大夫,他们考虑事情的首要标准不是要维护大明宗主国的体面,而是这对大明究竟有没有利益。

    因此,如果郑氏已经被越南上下所背弃了,他们自然不会出于什么道义上的操守,非要拿真金白银出来支持郑氏政权继续维持下去。如果有人能够做到郑氏为大明所做的一切,他们并不介意换个人来当越南的家。

    对于商人来说,这就好比干买卖赔钱了,那就换个掌柜试试,没必要死保着一个不赚钱的掌柜拖累自家的生意。

    但是这次会议的讨论,就和窗外连绵不绝的大雨一般,始终讨论不出一个结果来。高平莫氏是第一个出局的势力,莫氏本身就不属于后黎朝的正经势力,严格来说双方属于敌对关系,支持莫氏有可能引起越南南北双方势力的共同反对。

    至于宣光武氏,虽然现在看起来对于大明恭顺无比,但是武氏一直以来的势力都没有出过宣光,让他来替代郑氏,恐怕很难让越南北部各地豪强俯首听命。

    广南阮氏更是不用考虑了,不是阮氏不好,而是阮氏太好了。以阮氏一族的才能,一旦让他们入主升龙府,越南南北统一恐怕就再也难以阻止了。一个统一的越南还会像如今这样对大明俯首帖耳吗?在越南待了这么久的林岳山自然是明白其中的凶险的。

    于是最好的选择反而是山西的阮氏兄弟叛军,这只叛军现在深得各地乱民的崇仰,却又同各地的割据势力格格不入,即便支持他们进入升龙府,他们也需要大明的支持才能建立起对于北越的统治权力,这当中自然就有了许多大明插手越南地方事务的机会。

    至于黎氏王族,包括大明的各方势力都希望这个家族继续保持现在神主牌的作用,用以凝聚越南百姓的人心,但是不要插手越南实际的政务。

    虽然大家研究出了一个最为适合的结论,但他们很快就发觉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根据同阮氏兄弟接触的商人陈上久说,“…阮氏兄弟恐怕不是那种稍稍给些甜头就能满足的乡间愚人,因为他们占据了山西和北宁之后就扣下了原本出口我国的粮食、铁矿石等物资,只准许出售生丝和瓷器等手工业品,而且还上调了这些出口商品的税收。

    我曾经拿着庸宪条约去同他们进行交涉,但是阮富平却拒绝承认这份条约,他表示郑氏逆贼所签订的一切卖国条约,他们都是不会认可的。而且大明商人进入越南经商应当遵循越南的法律而不是大明的律法,虽然他们依旧会承认越南同大明之间的宗藩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应该存在一方欺压另一方的行为,否则他们虽然弱小,也要继续抵抗到底…”

    听完了陈上川的说法,在场的众人都显得很是无语。若是在过去,阮富平的说法他们也许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他们投资了这么金钱在越南的产业上之后,他们自然希望能够让自己的财富变得更为安全一些。

    这些年来凭借着大明同越南签署的庸宪条约,这些商人们还是享受了颇多的好处的,现在让他们放弃这些好处回到过去任越南官员任意宰割的状态,这显然是难以让他们忍受的条件。

    许久之后,一名商人不由打破了沉默,咬牙切齿的说道:“如果阮氏兄弟抱着这样的看法,恐怕我们是不能与之合作的。我建议,应该停下一切和叛军接触的渠道,并对叛军占据的地区进行经济封锁,决不能让这样的力量壮大起来。”

    “陈翁说的不错,我附议。”“我也附议。”…

    转瞬间房间内倒有大半人选择了支持敌对阮氏兄弟的主张,剩下的一小半人则注视着林岳山,等待着这位官方代表的表态。

    林岳山对此倒是表现出了谨慎的姿态,他斟酌了一下才对着众人说道:“阮氏兄弟现在占据了山西和北宁,等于是切断了升龙府东面和东北面的通道,现在又击退了郑军的平乱军,势力可谓是大涨。

    我们现在断然切断同他们的联系,一旦他们真的进逼升龙府,我大明在升龙府、海阳、庸宪等地的华商利益恐怕就难以保全了。而且现在同阮氏兄弟绝交,我们便只能选择郑氏保护我大明商人的在越利益,郑氏是否能够做到这点,现在看来也是岌岌可危啊。”

    听了林岳山的意见,一干商人倒也说不出反对的意见来,虽然他们不懂军事,但是从北宁出兵可以沿河而下围攻海阳,夺了海阳就等于是切断了升龙府和庸宪之间的联系,如此升龙府就几乎失去了大半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