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7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听完唐王的补充,蜀王朱至澍就感到自己的头开始隐隐刺痛了起来。作为大明藩王中少有被士绅称赞的贤王,和文人谈诗作曲,或是同学者探讨下儒家的经典,或是遵照礼仪接待下外邦属国的使臣,这些工作他都是可以胜任的。

    但是说到如何争夺利益或是挑起战争这些事情,他就有些盲人骑着瞎马赶路,完全摸不着方向了。更令他有些心惊肉跳的是,一旦战争爆发,他们现在待的地方,似乎就在荷兰军舰的封锁范围之内啊。

    就在蜀王思考着,自己对这事应该如何表态时,坐在他边上的李佑却已经向着唐王问道:“那么殿下和总督府的意见是什么?总督府内的意见又是否已经统一了呢?”

    唐王尚未开口,苏观生却突然站起来对着他请示道:“殿下,下官这里还有些公务要同阿戈斯蒂纽交代一下,能否暂时向您告退呢?”

    唐王楞了一下,又撇了一眼站在一边的葡萄牙人,很快便面色如常的回道:“也好,反正果阿那边的情报也介绍的差不多了,你们先去把正事办了,这里就交给我好了。”

    阿戈斯蒂纽面带遗憾的跟着苏观生退出了会客厅,作为复国委员会的领袖之一,他和伊莎贝拉公主已经是一荣俱荣的联系了。如果伊莎贝拉公主或是公主的儿子能够登上葡萄牙的王位,那么他和他的家族就能一举跃升为葡萄牙王国的顶层家族之一,从此就算是真正高贵的蓝血贵族了。

    可若是让其他人登上了葡萄牙王位,那么他们这些伊莎贝拉公主的支持者,估计就要追随伊莎贝拉公主在海外漂泊一生了。虽然伊莎贝拉公主现在还具有另一个高贵的身份,即便登不上葡萄牙的王位,起码也能庇护住复国委员会的成员们在大明继续安宁的生活下去。

    但这种生活终究是寄人篱下,又怎么能够同前者的生活相比呢。因此阿戈斯蒂纽还是非常希望唐王能够强势介入果阿的政治,先把这个葡属印度的中心拿下,也算是让伊莎贝拉公主走近王位一步了。

    不过唐王一直没能下定决心,现在也不愿意让他旁听同国内来使之间的谈话,这就让阿戈斯蒂纽有些担心了起来,担心对方已经决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了。

    就在阿戈斯蒂纽催头丧气的跟着苏观生离开,听到了房门重新关上的声音后,唐王才认真的对着蜀王和李佑说道:“总督府内的意见的确还没能够统一。

    有些人认为锡兰岛虽然好,但终究不及葡萄牙人经营了上百年的果阿,果阿一地服从于葡萄牙的人口就超过了30万。如果得到果阿,我们几乎就可以缩短几十年对印度大陆的渗透经营,开始着手做深入印度大陆内部的工作了。因此应该接受果阿代总督等人的请求,出兵干涉果阿的政局,哪怕是同荷兰人发生冲突。

    至于另外一些人则觉得,大明的力量刚刚出现在印度洋不久,我们现在连站都没有站稳,就已经得到了加尔各答和大半个锡兰岛。相比起我们在印度洋的能力相比,我们吃的未免有些太多了。

    如今这两地还没有消化掉,又打算去接手葡萄牙人在印度大陆上百年的经营,这不是:‘即平陇,复望蜀’吗。人心如此不足,恐有蛇吞象之厄啊。

    我自己是这么看的,陛下委我以印度总督的重任,我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唯恐自己能力不足,到时辜负了陛下的重托。

    现在我们在印度洋的开局如此之顺利,难道不应该以稳妥起见吗?只要我们在加尔各答和锡兰岛扎下根来,我相信印度大陆终将有我大明的一席之地。

    只是下面的将士们如此兴奋踊跃,我又担心就此回绝了果阿方面的出兵邀请,会让将士们心生抱怨,伤害了总督府的声望。所以我今天邀请王叔和李中校商议,就是想听听你们对于此事的见解。”

    在唐王期盼的眼神注视下,蜀王终于不得不开口说道:“难道就不能派人回去,问一问陛下的意见吗?不管怎么说,这事也是涉及到陛下后宫的家事,我们恐怕不能提陛下做这个主吧。”

    听到蜀王推卸责任的话语,唐王听了顿时有些泄气,他不得不回道:“派回国内的信使已经出发了,但是等陛下的决定返回来,估计都要半年之后的事了,我担心果阿内部恐怕撑不住这么久。所以,有些决定还是应该由总督府下决心啊。”

    蜀王听后,终于无可奈何的斟酌说道:“那么就我个人的想法,我觉得稳妥一点还是正确的。我们总要先保住手上有的,然后才能去想别人手里的,要是连自己手里的东西都保不住,想别人手里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说不好就是为他人做嫁妆啊。

    另外,我们这次前来印度大陆,目的是想要和莫卧儿皇帝结盟,然后一起对付布哈拉人的。现在插手果阿的政局,会不会引起莫卧儿皇帝的不满,从而让我们出使的任务失败呢?”

    唐王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他听的出来,这位王叔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和他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但倒是和他想要求稳的心思是不谋而合的。

    不过比起王叔的意见,他更在意另一位还在思考的军官的意见。和蜀王相比,这位才是皇帝真正的心腹,他所表达的意见也更合乎于皇帝的心意。

    唐王固然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却也并不愿意做出违背了皇帝意愿的选择。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能够有机会坐到这个位置上,全赖于皇帝对于自己的信赖。事实上朝堂上的大臣们并不愿意看到,一位宗室出镇一方,哪怕是远离国内的地方。

    因为这意味着国初被打压下去的宗室力量再次有了兴起的机会,事实上各地宗室之所以能够忍受被皇帝夺去土地和经济上的特权,正是因为看到了他和靖江王、福王世子获得了被皇帝启用的信号。

    大明的宗室也许有许多为非作歹之辈,也有许多愚笨无知之人,但同样也不缺乏想要过上正常人生活的人。什么是正常人的生活,除了能够经商、读书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自然也包括入仕。

    说到底,大家身上流着的都是太祖的血脉,就算不让他们坐一坐北京城内的那把龙椅,好歹也让他们满足一下治理国家的权力瘾头吧。如果皇帝能够在政治和生活上放开对于宗室的限制,那么他们倒也是能够忍受损失一些经济上的利益的,反正日后还是有机会再赚回来的。

    不过对于文官们来说,大明的政治权力本就已经不够分了,他们甚至连武臣的职权都想代劳,更何况是分给这些本就身份特殊的宗室们。因此文官们对于唐王、靖江王、福王世子的动向可是盯得很紧,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想要把这几个宗室表率给赶下台去。

    哪怕是贵为藩王,唐王能够依靠的也只能是皇帝一人,至于那些宗室们最多也就在一边替他呐喊,想要为他去同文官们争吵辩解,那是想也别想了。所以,始终和皇帝保持一致,正是唐王保护自己的不二法门。

    因此,他自然更为尊重李佑的想法了。在两位殿下的注视下,李佑终于开口说道:“我的想法么?我觉得现在手上的信息还是太少了一些,比如英国人对于荷兰人同葡萄牙人之间的战争,究竟是持什么态度?”

    =

第847章 印度大陆八() 
唐王伸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很是无奈的说道:“我派人去马德拉斯谈过,虽然英国人在私下里表示,他们不会站到荷兰人那边。但也一直避而不谈,是否愿意在这件事上站在我大明这边。按照林将军的看法,英国人应该不会冒着同荷兰人全面冲突的危险站在我们这边,因为我们三方打的两败俱伤的话,他们反倒是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李佑听后沉思了许久,方才慎重的说道:“那么从现有的情报来看,我们如果干涉果阿的政局,其实并不单单要对付果阿内部想要支持若奥公爵的力量,同时还要接下外部势力对于葡萄牙人的敌对。

    否则即便我们联络了果阿内部亲复国委员会的力量拿下了果阿,荷兰人和莫卧儿帝国也是不肯罢休的。这样一来局势就变得复杂了,光凭我们在印度洋立足未稳的力量,一下招惹了本地最强的两大势力,加上一个三心二意的盟友和一个坐壁上观的局外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不过,我们所冒的风险越高,也就意味着其中有着超乎想象的回报。如果能够就此接收葡萄牙人在印度大陆开拓百年的殖民点,光是他们积攒下来的各种文字记录,就足以让我们省去数十年的情报搜集时间。轻易的做出放弃干涉的选择,也许…”

    唐王终于不耐烦的打断了李佑的长篇大论,向他问道:“所以,你的结论是什么?”

    李佑这才从自己的思路中清醒过来,想起面前的这位可不是皇帝陛下。皇帝陛下需要的只是参谋们的思路,而最终的决断总是他亲自下达,因此他总是在汇报时不厌其烦的讲清自己的想法。至于面前的唐王么,他需要的是旁人给他几个结论,好让他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心意的罢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李佑便微笑的面对唐王说道:“下官的看法是,现在的局势过于复杂,最好能够进行一次兵棋推演,那么也许殿下就能够有所决断了。”

    唐王顿时有些奇道:“兵棋推演?这是什么玩意?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进行?”

    李佑对着唐王欠了欠身后回道:“兵棋推演是陛下近几年设想出来的一种小游戏,原本是用在军校指挥教学上的。不过随着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规则和增加辅助判断方法,现在已经勉强可以用于实际事件的推演,以辅助决策了。其原理就是,把实际的情报和我方假设的决定带入真实场景,从而诱导出事件各方的后继反应,最终得出事情的发展方向…准备的时间和情报的详尽和事件的复杂程度相关。”

    唐王原本还有些犹豫,弄出一个游戏来辅助自己决定是否过于儿戏,不过听说皇帝陛下也用这种游戏来推测事件的发展后,他立刻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既然李中校认为兵棋推演对总督府的决策有帮助的话,那么我希望你尽快举行这场兵棋推演。只是不知,你需要总督府提供什么帮助?这兵棋推演得出的结论,不知正确性如何?”

    李佑稍稍楞了楞,方才回道:“殿下说笑了,兵棋推演不过是指向了事件的一种发展方向,并没有什么正确性之说。其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可以让我们摒弃最坏和最不合理的选择,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在我们可以接受的结局之内了。至于总督府提供的东西么,几间房子,各方的所有资料,还有了解这一事件的一些人手…”

    原本还有些期待的唐王听了李佑的解释后,顿时有些失落,知道自己刚刚是把兵棋推演和传说中的奇谋妙术混淆了。期待值减弱之后,他也就不那么重视所谓的兵棋推演了,实际上他心里还有些怀疑,这是李佑为了搪塞自己找的一个借口。

    因此之后唐王吩咐了参议顾炎去配合李佑之外,他自己则开始忙于应酬那些刚刚来到锡兰的宗室们的拜访。这些宗室们虽然一路上叫苦抱怨,但是抵达了锡兰岛之后,倒是很快打听到了岛上的丰富物产。

    对于欧洲人和阿拉伯人趋之若鹜的肉桂和其他香料,他们倒是没什么感觉。但是对于岛上盛产的珍珠和红、蓝宝石,却没有几人不心动的。于是借着奉旨来历练的名义,一些宗室便直接找上了唐王,想要去见识下岛上的珍珠和红、蓝宝石产地。

    唐王毕竟不是崇祯,虽然他也厌恶宗室们巧取豪夺的性子,但是对着这些笑脸哀求的亲戚们,他还真有些拉不下脸来。好在岛上的红、蓝宝石几乎遍及全岛,当地土人根本不拿这种宝石当什么稀罕物,这才能够让唐王一一安排了这些宗室们去各地参观,从而让热闹了几天的总督官邸安静了下来。

    而在这个时候,李佑也跑来向他汇报,说是兵棋推演已经准备妥当,询问唐王是否愿意到场观摩。唐王有些惊讶的望着他说道:“你之前不是说,事件越是复杂,准备时间就越长么,可现在不过才过了四天么?”

    李佑苦笑着摊手说道:“是的殿下,我之前是这么说的。可是总督府这边储备的对这一事件的资料实在是少了些,所以我们想继续准备下去也是不可能了。”

    唐王明智的中断了这个话题,转而问道:“那么你看,按照现有资料,利用武力解决这一事件的可能性大不大?”

    李佑沉默了良久,方才谨慎的回答道:“大规模的武力冲突应该不太可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已经超过了总督府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但是小规模的武力冲突,就不太确定了,这些需要兵棋推演之后才能更进一步的判断…”

    唐王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那就放在明天,我把总督府的属官们都叫来观摩。希望这一次的兵棋推演,能够让他们更慎重的考虑如何解决果阿事件。”

    本就聚集在科伦坡的总督府属官们,在唐王的命令下汇聚到了总督官邸一楼的大会议室内。此时的大会议室已经被李佑重新布置了一番,房间内的大会议桌被搬了出去,然后房间被分隔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放满了椅子变成了观摩席,另一个部分的地面上则变成了一个简陋的沙盘,在沙盘后方的墙面上还挂着一大块黑板。

    李佑带着几位年轻的军官在沙盘上忙碌着,为本次兵器推演做最后的准备。当观摩席渐渐坐满时,东印度洋巡阅使刘香才带着几名亲信慢慢走了进来,虽然观摩席前排有给他留着位子,但刘香看了一眼前排坐的人之后,便对前来引导入座的军官说道:“算了,俺们这些老粗身上气味太重,还是不要冲撞了几位大人了…我自己找地方坐。”

    撇到同样没去前排,窝在角落中的李魁奇后,刘香便中断了和面前军官的交谈,朝着李魁奇的方向走了过去。把李魁奇身边就坐的人赶跑之后,刘香就不客气的坐了下来,向着对方亲热的打着招呼道:“李巡阅使,你来的可真不慢啊,我刚刚还跑去你那里想和你一起过来的。这布置的花里胡哨的,总督大人是准备唱什么戏啊?”

    李魁奇撇了对方一眼,老实说大家虽然都是“十八芝”的一员,他跟刘香还真不熟。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在陌生的印度洋讨生活,这个时候即便关系再怎么不好的同僚,也好过那些不认识的土著蛮夷了,因此他也没必要在这里落刘香的面子。

    脑子里闪过了这些念头之后,靠在椅子上的李魁奇便懒洋洋的说道:“我比老刘你早不了多少,总督大人想什么,你得去问问苏长史啊,问我有个屁用。不过听说这什么兵棋推演,乃是陛下设计的东西,你这么公开诋毁陛下的设计,是不是不大好啊?”

    刘香脸上的笑容一僵,马上便说道:“谁说我诋毁陛下的设计了,你这人不老,耳朵倒是背了。算了,不扯这个了。咱们还是说说果阿那边,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下一次可未必再有人做我们的内应了。”

    李魁奇注意力果然被刘香转移了,他恶狠狠的盯了一眼前排某位文官的背影,方才不忿的说道:“这些文人就是胆小的紧,咱们在海上讨生活,不就是讲个富贵险中求。这果阿被葡萄牙人经营了百多年,这几年又被荷兰人封锁着,肯定有大笔税金没有运回国去,让我们夺了果阿,可不比攻下土邦王都获利少多少。

    偏他们左一个谨慎,右一个慎重的,考虑来考虑去,生生把时间都荒废掉了。要是等人家反悔了,或是荷兰人抢先攻下了果阿,我们这不是错失良机了吗…”

    刘香听后顿时一喜,不由试探着小声说道:“那么,要不要咱们联手,自己去干?”

    李魁奇诧异的看向刘香说道:“老刘你是被印度洋的太阳晒昏了头吗?那些葡萄牙人认得的是我们大明的总督,不是我们这些手脚不干净的前海盗。人家又没发疯,没有总督府的保证,会配合我们夺取果阿。而且,果阿可是陛下身边女人的财产,你难道想要劫掠一把之后重新下海当海盗去吗?”

第848章 印度大陆九() 
刘香张口结舌,一时无法回答李魁奇的质问。是啊,这要是他们两人自行其事的去攻打了果阿,皇帝那里可还能容纳的下他们的做法吗?

    现在可不是当年他在西贡当土皇帝的时候,皇帝的命令他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可以丢在书架上当成废纸。哪怕是他在当地掠夺了越南移民的田产,导致了那些越南移民勾结阮氏攻打西贡,皇帝也没敢说他的不是,反而要出兵惩罚阮氏为他夺回西贡,以安定归顺朝廷的各家海盗们。

    可是随着他们这些归顺朝廷的海盗团伙打着朝廷的旗帜在南洋占地收税之后,他们手中的地盘和势力是越来越大了,可也算是把南洋各土邦小国和欧洲殖民者们得罪了个遍。

    这也就使的他们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过去要是得罪了朝廷,他们还能在南洋找个小国或欧洲人的地盘投靠落脚。现在么,这些南洋土王和欧洲殖民者们却对他们恨的要死,只不过畏惧了他们背后大明的支持,只能选择向他们屈服。

    一旦知道他们背叛了朝廷,估计第一个响应朝廷想要干掉他们的,就是这些土王和欧洲殖民者了。毕竟朝廷对于这些土王和欧洲人并不怎么了解,干掉了他们这些知根知底的前海盗之后,说不定这些土王和欧洲人还能收回一部分土地和贸易上的利益。

    而对于下面的那些部下们来说,经过了十余年的计功授田和退役转职等纳入体制的实施办法,哪里还可能再放弃自己的军功和官职下海当海盗去,就连刘香的弟弟都能为一个香港守备的官职和他闹翻,何况是两心旁人。

    最让刘香感到悲哀的是,不管是计功授田和退役转职,朝廷拿出来分配给将士们的田地和地方官职,其实都是他们自己用性命打下来的地盘。但是那些部下们就是认朝廷给的田契和任命书,不认他刘香给的。

    也许归属朝廷的各个海盗团伙之间还有些山头之争,但是对于反抗朝廷的意愿,就连坐在他身边这个从前的海上捍贼李魁奇都不看好了。刘香想着,和那个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