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负的这种使命很有信仰的。

    崔应元的带头下,房间内的几名锦衣卫军官纷纷表示,不愿意在这个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去蹚魏公公和东厂这汪浑水。

    田尔耕看着崔应元、许显纯两人的表现,简直气愤的说不出话来。这两人加上他还有东厂的两位千户,都被时人称之为魏公公麾下的党羽“五彪”。

    “两人现在居然如此目光短浅,以为现在远离魏公公,就能洗掉自己身上的魏字印记了吗?”田尔耕冷冷的注视着这两人,心中恨恨的想着。

    面对田尔耕愤怒的眼神,往常早就跪伏倒地请罪的两人,今天却一个转头看着墙角,一个专心致致的看着脚下,完全避开了田尔耕的目光。

    往日权倾朝野,在锦衣卫一呼百应,被人称作魏忠贤大儿子的左都督田尔耕,今天在这间房内,却连一个支持自己的人都找不到了。

    田尔耕并非是想着和魏忠贤一条道走到黑,但是现在天启陛下去的实在是太突然,而他进入锦衣卫以来,为了讨好魏公公上位,对付东林党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魏公公倒下,他这个执掌锦衣卫的左都督必定是下一个替罪羔羊。对于能否逃过这一劫,靠着政治倾轧上台的田尔耕其实已经知道希望渺茫了。

    不过田尔耕终究还是怀抱着一线希望,如果锦衣卫上下能团结一致的支持魏公公,信王登基之后也会因此而忌惮,不会彻底清理魏公公为首的所谓阉党,那么他还有可能争取一个流放戍边的结局。

    可是没想到,信王还没表明自己的态度,锦衣卫这些靠着奉迎魏公公上位的党羽已经四分五裂了。

    田尔耕叹息了一声,站起来环顾了房内的众人一眼后,自暴自弃的骂道:“你们以为今天什么都不做,来日就能得到新皇的信任了?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些人日后是什么下场。”

    田尔耕说完之后,就拂袖离开了房间。许久之后,锦衣千户乔可用才冷笑着说道:“这大儿田尔耕一向唯厂公是命,倒是真把咱们这锦衣亲军当成东厂的走狗了。我倒要看看,他这么巴结九千岁,倒能落下个什么好下场。”

    乔可用说完就气冲冲的离开了,房内的众人心思各异,不过都已经心知肚明,看似气势蓬勃压制朝野的魏公一党,已经是日末穷途了,现在大家都盘算着怎么在沉船之前,逃离魏公公这条破船而已。

    “这几天天气闷热,看来是要下雷阵雨了。我们这些人还是各自谨守门户,不要被大雨冲垮了自家的院子。大家不如就此散去,好好整理整理自己的门户吧,免得被有心人利用了。”沉默寡言的许显纯,意气消沉的说道。

    “佥事大人说的不错,这种时候还是先守住自己的院子好,至于其他就看天意吧。”指挥刘应袭立刻附和了一句。

    除了崔应元之外,房内的四、五位官员应酬了几句,就此告辞离开了。

    走到门口的许显纯,看着依旧坐在椅子上发呆的崔应元,不由停下脚步回头问道:“崔镇抚使你不走吗?难道你手中就没有要整理掉的案卷资料?”

    崔应元如梦初醒般醒悟了过来,口中答非所问的回答道,“这么快,人都走光了啊。”

    “崔镇抚使你既然如此不安,刚刚为何不支持田都督,锦衣卫和东厂联手,难道还保不住魏公公吗?那些东林余孽虽然骨头硬,但是也未必所有人都有杨涟这么硬的骨头的。”许显纯背着手幽幽说道。

    听了许显纯的话,崔应元反而大笑了起来,许久之后才说道:“联手?你可知道今天亲军司千户董琨去那了吗?”

    许显纯摇摇头,诚恳的回答道:“不知。”

    崔应元眼睛通红的说道:“锦衣卫中真正能上阵搏杀的,也就亲军司这些人了,其他人不过就是上街抓抓盗贼的货色。今日一早,我在亲军司的一名故交就告诉我,董琨今日亲自带队去了皇城内东厂,在信王登基之前,接管皇城守卫。这是半个月前陛下亲自给南镇抚司指挥骆养性的手令,魏公公天天在陛下身边却对此一无所知。我们现在要是老实待着,还有一线生机,若是还不知死活和魏公公私下接触,恐怕想要留个全尸都难了。”

    许显纯沉默许久之后,才木然的吐出一句:“原来如此。”

    看着这个整天待着诏狱之内,不喜与人交往的许佥事,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崔应元不由一阵烦躁,出口讥讽道:“难道许佥事真的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吗?”

    崔应元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位许佥事一向不通人情世故,虽然是出身高贵,在锦衣卫中开始也不怎么得意。后来魏忠贤治东林党人,看中了他不讲情面,又肯听命行事,这才在短短2年之内做到了指挥佥事一职。自己找他抱怨,不是自找没趣吗?” 

第十六章 登基() 
许显纯只是默默的想了一会,就开口说道:“我自入锦衣卫以来就知道,既然做了陛下的鹰犬,又怎么能期待得到善终。我等往日享用的荣华富贵,那样不是陛下所赐。所谓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事已至此,夫复何言?”

    崔应元口中喃喃说道:“不错,若非陛下所赐,我一街头小儿,何以能坐拥豪宅美妾。也罢,左右不过是还上一命罢了。许佥事,你我这就各自珍重吧,若能侥幸逃过这一劫,定要请你喝上一杯。”

    崔应元起身对着许显纯深深的弯下了腰,行了一个大礼。许显纯、崔应元正在交谈的同时,跟着田尔耕之后离开的指挥刘应袭,在走出北镇抚司之后,就悄悄来到了路口的一家酒楼。

    “这位大人,可要上楼就坐吗?”一名伶俐的酒楼小二立刻迎了上来。

    “恩,我和一位姓马的友人约好了,他可到了吗?”刘应袭看了看没什么客人的大堂之后,就轻轻对小二问道。

    小二立刻笑容满面的回应道:“原来是刘大人来了啊,马客官已经到了一会了,请容小人为大人引路。”

    在这名店小二的带领下,刘应袭绕过了大堂居中的楼梯,来到了南墙下的屏风后,顺着一条隐蔽的木楼梯上了三楼。

    三楼楼梯口有两名穿着便服的大汉守着,他们看到小二带领的刘应袭之后,就默默的让开了楼梯口。三楼除了一个玄关之外,就是一个宽敞的通间,足可容纳4、50人。

    但是现在的通间内却只摆着一张桌子,一名戴着方巾的读书人正独坐在桌子边上喝酒,他身边有一名容貌清秀的小厮正在小心的伺候着,而身后则站着一名身材魁梧的护卫。

    刘应袭见到此人后,马上拱手行礼说道:“有劳骆指挥久候了。”

    “哎,刘叔何必见外。当初父亲在时,刘叔可没今日这么客气啊。请坐,不知今日北镇抚司可发生了什么,我刚刚看到田都督气冲冲的离开了这里。”骆养性站起来拱手还礼后说道。

    刘应袭转头顺着骆养性刚刚面对的方向看去,只见这方向的窗户外面,正好能看到北镇抚司出入的巷子,另有两人就站在这窗前监视着北镇抚司。

    刘应袭暗暗一惊,在锦衣卫呆了这么久,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在北镇抚司门口,还有一个南镇抚司的监视点。不过他很快恢复正常,回过头来对着骆养性说道:“今日我们是公事相见,还是叙官职为好。今日北镇抚司…”刘应袭简单扼要的,把今天在北镇抚司中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想不到这位崔镇抚使还挺识趣的,这倒省下了我们不少麻烦。不过信王未登基之前,这几日还是要请世叔坐镇北镇抚司,不要让人调动我锦衣卫一兵一卒,免得新皇迁怒于我锦衣卫。”骆养性把玩着手中的空酒杯,淡淡说道。

    当锦衣卫正奉天启陛下生前的命令,做着控制东厂及皇城守备,让皇位平稳交接而努力的时候。

    朱由检一行人已经进入了停着天启遗体的懋德殿了,朱由检夫妇一到殿内,先是对着天启的遗体进行了大礼参拜,接着周玉凤就开始走到张皇后身边安慰起她来了。

    当朱由检抵达后不久,宫人就开始替天启的遗体进行小敛了。随后他就像个木偶人一般,受这些宫人的摆弄,按照宫中的礼仪进行各种丧仪。

    直到晚间被折腾的完全不想动弹的朱由检,才等来了他的晚饭,清水和白面馒头,还有几碟素菜。接下来就是整晚的守夜,朱由检看着身边脸色有些发白的周玉凤,关心的问道:“怎么样,还支持的住吗?要不你和皇嫂去边上的房间休息一会,还有一整晚的时间要守呢?”

    周玉凤咬着嘴唇,摇头小声说道:“我到没什么,不过皇后陛下似乎这两天都没休息好,脸色很难看呢?晚饭都只吃了不到半个馒头。要不我去劝劝她,让她去小休一会,免得在大行皇帝前失仪?”

    “也好,你去劝劝她,顺便就在房间里陪陪她吧。这里有我在呢。”朱由检马上顺着周玉凤的口气说道。

    大殿之中陪伴守灵的,除了礼部的几位官员,就是几位内阁成员了。除了朱由检外,其他人都是交换着在殿中守灵。不过比起这些文官们,朱由检等亲眷的守灵位置都是用布幔隔开了,里面还有柔软的布垫子可以稍稍依靠下。

    魏忠贤默默在角落中待到了晚饭之后的半个时辰,吩咐一位身边的太监替他继续守着灵前,才悄悄离开了大殿向着东华门的方向走去。

    魏忠贤离开的一幕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注意到了,一个半时辰之后,他有悄悄的返回了殿内。有人注意到,离去时尚有几分精神的魏公公,返回时却步履蹒跚,明显像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了。

    第二天进行了大敛,也就是把天启的遗体装入了棺木。张皇后抓着皇帝的棺木泣不成声,死活不愿让宫人把棺木盖上。另一边的魏忠贤则是对着棺木伏在地上痛哭,久久没有起身。

    朱由检虽然哀伤,但却做不到像两人这般真情毕露。最后他指示周玉凤去劝慰张皇后,让王体乾去劝慰魏忠贤,好歹才完成了大敛的最后一个环节。

    折腾了2天2夜,大约只休息过半个时辰朱由检,都感觉自己也快倒下的时候,最繁杂的仪式终于过去了。

    天启驾崩的第三天,也就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顾命大臣在承天门向群臣宣读天启遗诏,接着朱由检在群臣的拥戴下,前往奉天殿继位。

    随后他身穿衮冕服、行告天地礼。再依次前往奉先殿、奉慈殿谒告毕,然后还是回到大行皇帝几筵前行礼毕。接着再回去御华盖殿,接受群臣百官的五拜三叩头礼。

    朱由检坐在华盖殿内的御座上,高高在上的看着,在鸿胪寺官员的赞唱声中,下方文武百官对自己一丝不苟的行着跪拜礼节。而官员人数之多,从华盖殿内一直延伸到了殿外的广场上。

    “自今日起,自己就算不想做这个朱由检也不成了。”看着下方文武百官定下了君臣名分之后,朱由检最后一次作为苏长青如此明悟道。 

第十七章 说蝉() 
朱由检对着礼部官员递上来的即位诏书看了一会,密密麻麻的繁体字,加上竖排版无标点符号,一会就把他给看晕了。

    他从边上的尚宝卿手中取过了御宝,用力的在诏书上盖下了宝印,然后礼部官员接过用完印的诏书,再次回到承天门向天下昭告,大明的新皇帝即位了。

    折腾到下午,这些繁琐的礼仪才宣告结束。当朱由检回到后宫脱下身上的衮服冕冠时,才发现自己里面穿的白色细棉布内衣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听着窗外传来的蝉鸣声,朱由检昏沉沉的脑袋中才想起,现在还是夏天呢。

    看着朱由检把头转向大门的方向,在边上看着宫女替他换衣服的周玉凤,马上开口问道:“是不是外面的蝉鸣太吵了?要不我让内监们去赶一赶吧。到晚膳前殿下还可以休息一会,你这几天都没怎么合过眼呢?”

    朱由检把头转了回来,换上了轻便的常服,让他凉快了许多。他让身边的宫女退了下去,然后开口说道:“不必了,玉凤你知道蝉这种生物的习性吗?”

    “臣妾倒是不知,不过臣妾倒是读过,唐代诗人虞世南曾经为蝉写过一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殿下可有听说过吗?”

    “哈哈,饮清露吗,蝉可不是饮清露长大的,它是吸食树的汁液长大的。你知道吗?为了能在地面上鸣叫一个夏天,它要在地底呆上多久?”

    “总该要上一年吧?”难得朱由检今天开口说这么多话,周玉凤干脆顺从着说道。

    “最短的5年,最长的要17年。它们在黑暗的地下要活上这么久,才能沐浴两三个月的阳光,纵情歌唱寻找自己的爱人,短暂的相遇之后就是永远的离别。所以还是别打搅它们了,让它们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欢唱吧。”

    “殿下真是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臣妾受教了。殿下的仁慈之心,必将庇佑我大明天下。”周玉凤听完了朱由检讲述的故事之后,整了整衣服对着朱由检拜了下去。

    朱由检对于周玉凤时不时的就想要劝诫自己,也确实无可奈何。也许这就是古人夸赞的贤良淑德吧,但是对朱由检来说,却非常不习惯这种谈话氛围的突然改变。

    期期艾艾的接受了周玉凤的劝诫之后,朱由检打了个哈欠后问道:“你不用去陪皇嫂吗?”

    周玉凤看了看左右,确定殿内最近的内侍也听不到两人的谈话之后,就小声对着朱由检说道:“殿下,正是皇嫂让我小心的看护着你。她说宫内尽是魏忠贤的党羽,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请殿下千万小心行事。”

    看着周玉凤一脸紧张的说道,朱由检不由微微一笑,“魏忠贤提督东厂也还不到5年,要说他在宫内有党羽,我是信的。但是说他党羽遍布宫内,这就是猜疑过甚了。宫内之人跟红顶白的事是有人做的,但是想要他们为魏忠贤出生入死去搏命,我看未必。”

    “殿下,张皇后既然如此叮嘱臣妾,未必无因。殿下如今一身关系着天下万民,万不可轻率行事啊。”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不过看着周玉凤一脸关切而无奈的神情,朱由检还是改口了。

    “也罢,始终是皇嫂的一片心意,我自当小心行事。”看着丈夫敷衍的回答,周玉凤也由有些着急上火,不过她虽然才和朱由检结婚不久,但也知道他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能够说到这个程度已经算是妥协了,再逼迫下去,恐怕就要不欢而散了。

    周玉凤看着朱由检不停的打哈欠的样子,于是命人铺好床铺坚持让他小睡一会。

    这一觉睡的相当舒适,当朱由检被王承恩叫醒的时候,殿内已经燃起了火烛了。

    “年轻就是好了,睡了一觉,就满血满魔了。”一觉醒来感觉神清气爽的朱由检对自己如此说道。

    一边穿着衣服的朱由检,一边听着王承恩对自己汇报着接下去的皇帝出殡及服丧礼仪。

    过了今晚之后,明日一早天启的梓宫就要出殡了,然后就是27日的服丧期。也就是说,今晚是朱由检最后陪伴自己兄长的一晚了。

    当朱由检再次来到天启的梓宫前时,心中忽然掠过了哀伤的神情,朱由检跪在垫子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他双手按住地面,心中默默祝酹着:“你若真是在天有灵,就请祝福你这个弟弟吧。我虽然不懂如何治理这个国家,但是今日也请你作为见证,我宁可大明亡于汉人之手,也绝不让汉人沦为满清的奴隶。”

    朱由检默默的祷告着,全然未注意他伏在地上的时间已经超出规定了。边上司礼的内侍,也不由小声的提醒他该起来了。

    看着朱由检在大行皇帝前行礼,角落中的魏忠贤仔细的打量着,这位被天启陛下夸奖,称之可为尧舜的弟弟。

    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魏忠贤。在天启皇帝故去之后,赫然发觉,往日对着他阿谀奉承的众人,现在却对他避之不及。

    他昨日想召集自己的亲信党羽,商议下今后该怎么办,可是他在皇城的东厂内等了许久,也只看到了田尔耕及东厂两位千户。

    看着偌大的东厂值房内,却只零星坐着3、4人,想起往日这间房间内挤挤挨挨的模样,魏忠贤自己都有些心灰意冷了。接下来他询问这几人,想让他们出出主意。

    结果一个个又都沉默不语,逼急了就说道:“应该获得新皇的信任,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之类的废话。

    “如果能取得新皇帝的信任,我还这么着急跑过来和你们商议什么?”魏忠贤恶狠狠的想到,

    “东厂和锦衣卫,现在都不足以作为自己的依靠了。”这是魏忠贤昨晚离开东厂时,莫名的领悟。

    东厂、锦衣卫不足持,魏忠贤就只能把希望放在外朝的崔呈秀等人的身上了,希望这些文臣能控制好朝中言论,不让那些东林党人借机攻击自己这些人。

    至于宫内,这些年魏忠贤一直忙着和东林党人夺权,宫内事务一应委托于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三人,但是天启故去之后,这三人居然没有一个来主动见他的,李永贞、涂文辅两人不过是避而不见,而王体乾则干脆投向了张皇后,连去宣召信王入宫都没通知他一声。 

第十八章 出殡() 
整个晚上魏忠贤都在仔细的观察朱由检,虽然原本伺候朱由检的贴身太监徐应元,是魏忠贤在宫内难得还没抛弃他的好友。

    但是这位徐太监却是一个没什么心机的老实人,过于憨厚老实的他,是依靠着魏忠贤才成为朱由检的贴身太监的。

    这位不会来事的徐应元,却一向不得朱由检亲近,所以魏忠贤从他嘴中,也得不到多少关于朱由检有用的情报。

    整个晚上朱由检不停的换着跪拜的姿势,似乎没有一刻停的下来的。朱由检这种跳脱的举动,让魏忠贤燃起了一丝希望,“如果这位信王殿下,多肖一些故去的天启皇帝,那么起码东林党人就不会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只要信王今后想保持朝中的安宁,就不会对他们这些所谓的阉党大肆打击,而他魏忠贤起码也能落个被发配守陵的结局。”

    最后的一晚守灵终于过去了,天色大亮时朱由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