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城兵马司随即被朱由检一分为三,巡警局、消防局、市政署,五城兵马司旧有的人员被分配到了消防局、市政署,而一些原本负责缉捕京城盗贼的锦衣卫,被下令转业成了巡警。

    原本互不统属的五城兵马司,虽然分成了三个部门,但是在崇祯增加了三个总局之后,权力反倒变得集中了。

    这三个部门都被朱由检放到了顺天府的名下,他顺便解除了都察院和兵部对京城治安的管辖权力。

    此时的大明朝廷中枢,正被田尔耕掀起的大案弄的人心惶惶,纵然有人对于崇祯现在做的事不满,也一时无暇顾及。

    田尔耕接受了崇祯的旨意之后,就先把当初为顺义士绅作保的官员们抓了起来。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是为三法司,当初为顺义士绅作保的多为都察院的御史。

    如果是其他案子,对于锦衣卫敢这么大肆抓捕御史,也许早就有文武百官在宫门前伏阙喊冤了。

    但是和闻香邪教勾结,意图谋反的大案,却让朝中百官无法对这些御史进行声援了。

    不过朝中官员们的沉默不等于什么都没做,孙承宗、韩爌、刘宗周、钱谦益、来宗道等大臣,在无法找到朱由检行踪的状况下,连续上疏请求崇祯不要把闻香逆案扩大化,朱由检下令对这些奏章一概留中不发。

    第三天,朱由检前去巡视京城三大营,即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

    三大营的营房在京城德胜门、安定门外,营房蔓延达到了20里地,而营房边上是一个大校场,足以容纳10万人的军队在此操练。

    三大营额定的兵员为二十五万人,但是到了崇祯手上,还在领取粮饷的大约为十一、二万人,不过以崇祯不断的调查了解,三大营的人数勉强也就七、八万人左右。真正能上阵打仗的,估计不会超过一万人。

    当崇祯抵达大校场的时候,数万士兵身着铠甲,旌旗霍霍,这景象比电视上的场面壮观多了。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数万京营士兵在各色旌旗的映衬下,倒也看起来像是一只雄壮威武的大军了。

    俞咨皋带着三大营的大小内臣、武臣在校场门口迎接朱由检,到了点将台上,一名武臣替他介绍着台下的军队状况。

    台下左手的是五军营:分“中军”、“左哨”、“右哨”、“左掖”、“右掖”五军,又有十二营、围子手营、幼官舍人营、殚忠营、效义营依附。设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大营坐营官一人,把总二人。各军营设坐营官一人,马、步军队把总各一人。

    台下右手的是神枢营,分为:战兵营、车兵营、守兵营各3,执事营1;设左右副将各1,练勇参将、参将、游击将军、佐击将军各2,分领10个营,账册上总兵力包括备兵约7万人。现在在校场的约莫就1万多人。

    台下中间的是神机营:主管操练火器及战时随驾护卫马队官兵,营编提督内臣2人、武官2人、掌号头官2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

    原本这三大营之中还有10多位勋贵,不过现在都被崇祯给赶回家去了。

    在台上看了一会军容,朱由检便对着俞咨皋问道:“朕能让这些将士们活动活动吗?”

    俞咨皋有的吃不准的询问道:“陛下可是想要看军士操练?不知陛下想要看哪方面的操练?或是哪只军队的操练?”

    “先替朕问问,下面这些部队,有谁没吃饱饭的?”朱由检如此说道。

    对于崇祯的问题,俞咨皋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他还是按照皇帝的意思,让传令兵把皇帝的问题传了下去。

    这个时候,自然没有那个士兵会掉链子,因此人人都回答自己现在都很饱。

    朱由检继续让俞咨皋替他传达第二个问题,“各营中身体不适的军士,或是身有残疾的军士,都出列站到点将台的左侧空地去。”

    虽然不明白崇祯想要做什么,但是下面各营的军士都没有出列,不过原本有些噪杂的校场倒是安静了许多。

    朱由检这才说道:“下面这些部队,以各营为单位,绕着右侧的营房跑一圈,然后重新返回校场上的旧位置。”

    朱由检指着的右侧营房,是一处方圆大约3里左右的小营房。他略微估计了下,一圈跑下来大约有10里多地。

    崇祯的命令让京营的大小内臣、武臣们有些傻眼,他们可没想过皇帝居然不看操演,而是让这些士兵去跑步。

    一名偏将硬着头皮向崇祯进谏道:“陛下,这校场上各部队的人数如此之多,要是跑起来恐怕会难以分辨各部队的人员啊?到时就算是回到校场,部队也混乱不堪了。”

    朱由检有些恍然大悟,他立刻对着身边的连善祥说道:“这武官说的不错,连千户,你给每个营都派去一个锦衣卫,让他们计算各营的人数,看看有没有人在中途掉队的。

    还有朕左手第一个营就不用跑了,让他们跟在后面,收拢路上掉队的军士。” 

第209章 真实的京营() 
原本在校场上威武雄壮的三大营,在崇祯的命令之后立刻现出了原形。

    跑步过程中慌乱一片不说,校场上还丢下了不少鞋子、旌旗等物品。

    俞咨皋看的脸色有些发黑,而崇祯身后的几名提督内臣,看到一片狼藉的校场,脸色也有些发白。

    三大营分守京城内外,今日在朱由检面前集结的都是外营的军士,朱由检略估计了下,大约为4、5万人左右。

    绕着营房跑10里多地,按照朱由检的计算,花费时间应当在40…60分钟之间。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路况、鞋子的舒适程度加上这些士兵平时的运动量,他认为一个小时上下都是正常的。

    毕竟这个时代军队的每日行军标准为30里,当然这是指在战区行军,且携带着全副装备的军队。

    不过根据朱由检的了解,这些长久未操练过的京营士兵能达到这个标准就已经不错了。

    虽然朱由检已经把自己的期望放的很低了,但是现实却给了他更大的打击。

    1个时辰过去了,才看到有三三两两的士兵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而此时校场上起码还有一小半的士兵没有出发。

    2个时辰过去了,校场上的部队倒是全部出发了,但是返回的士兵也只有3、4千人,7、8个营头的旗帜下,少的2、30人,多的1、200人,只有一个营头算是保持的最为完整,到达了近三分一人,1000余人的样子。

    朱由检又等待了一刻钟,校场上略略增加了几十人之后,才看到大部队开始出现在道路的尽头。

    他叫过了俞咨皋,让他收拢现在在校场上的军士,另起一营。不让后面抵达的部队和这些人混杂起来。

    接着朱由检在连善祥的护卫下,走下了点将台,向着这一营士兵走去,跑得满头大汗的士兵们原本还有些许不满,认为这是皇帝在折腾他们。

    不过当崇祯走到他们身边时,又让他们感觉了有些激动,能和皇帝这么近距离接触,这似乎给他们带去了荣耀一样。

    朱由检在队伍前列的一名军士面前停了下来,随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那个营的军士?”

    陈大嘴下意识的就想要跪下去回话时,被朱由检拦住了,“军营之中,行军礼可也。”

    陈大嘴立刻改成了屈一膝,回答道:“回陛下,小人陈大嘴,是振威营的军士。”

    朱由检楞了一下:“大嘴?这是你的大名吗?”

    崇祯的问话让大嘴身边的士兵们顿时咧开了嘴,如果不是因为有崇祯在身边,他们一定会爆笑出声了。

    陈大嘴脸上顿时通红了一片,低头小声的回答道:“不是,小人父母早亡,自己也不记得父母起的什么名字了…”

    陈大嘴说到这里忽然发觉他一时口快,居然对皇帝交代了自己的底细。

    他是从山东逃亡来的流民,并非京营卫所的军士,因为崇祯让俞咨皋点校三大营,才被人招募来顶替缺额的。

    陈大嘴又惊又怕的时候,朱由检却对着他温和的说道:“大嘴这个名字也不错,嘴大吃四方么,不过用来做大名就俗了一些,你可愿意让朕帮你取个大名啊?”

    陈大嘴福至心里,冲口而出的说道:“小人愿意的。”

    朱由检默默思考了一会,就说道:“军人的任务是保家卫国,朕看你就叫陈卫国,字安邦,怎么样?”

    朱由检的赐名,不仅让陈大嘴兴奋不已,连带着原本对崇祯畏惧非常的士兵们,也增添了几许对于皇帝的亲切感。

    扶起了陈大嘴之后,朱由检才对着周围的军士说道:“你们绕着军营跑一圈,能把几万人抛在后面,朕认为你们很了不起,起码你们比京营中的其他军士强。

    但是,朕觉得你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比如像这位陈卫**士学习。和他比起来,你们难道不觉得自己身上少了些什么吗?身为一名军士,你们应该把武器看做是自己的生命,把武器丢掉上战场这叫送死,不是去作战。”

    朱由检的话语并不严厉,但是这些士兵们忽然觉得有些羞愧了起来。这第一批跑到的3、4千人之中,有将近一半人丢掉了手上的武器,还有人连自己的头盔都丢掉了。

    看着这些士兵们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情,朱由检心里安慰自己,起码这些士兵现在还不是老油条,没有对什么都不在乎,那起码还能用。

    随即朱由检再次说道:“不过,让诸位军士未能完成一次简单的跑步任务,也不完全都是你们的责任。

    你们的上官同样有责任,他们的责任在于平日没有完成自己的职责,导致你们不知道操练是什么。

    朕也有责任,朕的责任在于对于京营关心的不够,导致京营军纪松弛。

    不过对于今天你们的表现,朕觉得还是应该有所奖励,以表彰你们没有经过操练,还是胜过了其他人。”

    原本因为羞愧而地下头去的军士们,听到崇祯还有给予自己奖励,顿时期待的抬起了头来。

    朱由检继续说道:“刚刚跑进校场的前十名军士,且身上武器、甲胄齐备的,一律升级一阶;且推荐进入军官培训学校进行学校。其他人则各加发一个月军饷。”

    朱由检的话音刚落下,站在他附近的士兵们就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刚刚被他取了名字的陈大嘴喊的尤为大声,朱由检则继续了前行慰问。

    朱由检的奖励条件迅速被传播开了,一时之间这只临时收拢起来的士兵之间,到是添了些许亲密感。

    在果勇营把总施洪谟面前,朱由检停留了下来,“你就是带队人数抵达最多的,五军营下的果勇营的把总吗?”

    自从听了皇帝说的对最先抵达的士兵的嘉奖之后,施洪谟就想着也许自己这次能得个头彩,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恭敬的对着崇祯说是。

    朱由检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之后,又对着身边的连善祥问道:“刚刚带着士兵比他少一些抵达的,是那个营的武官?”

    “是神机营的一名把总,叫袁信的。陛下。”连善祥立刻回答道。

    “把他也带过来,朕有话对他们说。”朱由检对着连善祥吩咐道。

    不一会,袁信就被带到了崇祯的面前,和施洪谟两人一起半跪在皇帝面前。

    崇祯在两人面前沉默了一阵之后,便开口说道:“你们二人带兵还算不错,所以朕决定嘉奖你们。”

    朱由检说到这里,用手比划了下周围的士兵继续说道:“今天这些首先到达的军士,算是京营之中的可用之士。朕打算以此重建一个营头,让你们两人负责管理,你们愿意接受朕的命令吗?”

    施洪谟、袁信两人顿时知道,他们这是被崇祯看上了,那里还有不乐意的道理,立刻忙不迭的点头向崇祯谢恩。

    朱由检这才转头对着连善祥问道:“刚刚点验这些士兵的,是什么人?”

    连善祥立刻回道:“是臣手下的一名小旗吴芳元。”

    “很好,让这个吴芳元和他下面的小旗就留在这个营,担任军纪官,执掌军纪奖惩、军功记录事务及监管粮饷、装备发放的事宜吧。”朱由检随口吩咐道。

    巡视了一遍这个营头之后,朱由检便转身返回了点将台,这让那些挺起胸膛,准备接受皇帝巡阅的其他各营将士们大感失落。

    在点将台上朱由检冷冷的看着,台下的各营将士。原本校场上看似雄壮的军容,跑了一圈之后,就和一群残兵败将差不多。

    站列的参差不齐就不说了,校场上的人数明显比之前少了近五分之一。也不知道这些人是还在路上,还是干脆就此跑路了。

    刚刚朱由检下去巡视的时候,还发现不少军士手中的武器,纯粹就是个样子货,枪头是铁皮斗起来的,镀了层锡倒是闪闪发光挺好看的。

    腰刀不是没有保养生锈了,就是刃口已经崩坏,根本就砍不死人了。也难怪这些人跑着跑着能把手中的武器给丢了,这种根本只是路边的垃圾,丢在路边也没什么人会捡。

    而神机营的武器就更可笑了,神机营下的一个车营有鸟铳200多枝;3眼枪近2000枝;还有百五十斤,巨腹长颈的弗朗机炮250多门。

    朱由检在宫中时,常听说神机营的士兵喜欢3眼枪和弗朗机炮,但是不喜欢鸟铳,他当时还感觉奇怪,不过今天看到实物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

    神机营手中的鸟铳分为两种,一种是锈迹斑斑看起来比他的年龄都大,但是枪管的壁厚还是相当厚实的,且内径看上去也还是接近于圆形,枪管内部也还光滑。

    另一种看上去倒是有七八成新,但是枪管的壁厚薄弱不说,还均匀不一,内径有椭圆的也有半圆的,枪管的内部还是坑坑洼洼的。

    看过了鸟铳再去看三眼枪后,朱由检自己也觉得,要是他也会选择用三眼枪而不是鸟铳,起码三眼枪不必害怕会伤到自己,*用完了还能当锤子用。 

第210章 拦驾() 
朱由检看着下方的军士开口说道:“老实说,看了诸君的表现,朕很失望。诸君乃是国之干城,也是神京之最后屏障。

    然而诸君尚未遇敌,就已经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神京之安危,朕之性命,交于诸君,可乎?”

    从崇祯走入军士之中,查看武器甲胄之后,站在台上的这些各营内臣、武官就已经心头发慌了。现在听到崇祯质问的话语,更是感觉想要就此昏过去。

    不过台下这些军士们,对于崇祯的话语,反应却大不相同。那些被崇祯亲自巡视过的军士,还有另外一部分年轻的军士低下了头去,为崇祯的话感到羞愧。

    而有一多半军士则对此毫无感觉,这些人不是在京营中打滚了十多年的老油条,就是被拉来充人数的所谓市井勇士。对于他们来说,除了银子是真的,这种皇帝的奚落话语,不过是耳边风罢了。

    还有一部分士兵则是不服气,他们明明是骑兵,但是崇祯却不许他们骑马,而让他们和步兵一起跑路,这实在是太荒唐了。

    将台下的军士的几种情绪看在眼中,朱由检转而好言宽抚了几句,除了对跑在前面的一些士兵进行奖赏之后,对于落后者并没有加以处罚。

    虽然这让一大早就在此等候崇祯巡阅的士兵们有些失落,但是他们也意识到,自己没得到赏赐是因为没有达到标准之后,怨气倒是并不重。

    崇祯结束时说道,隔10日之后,他还会再次来巡阅三大营,希望大家做好准备云云。

    离开校场前,朱由检叫过了俞咨皋说道:“这戎政府操练,卫所管理人员的方式必须改变,从人员管理到操练必须全部控制在戎政府,今后卫所只负责征兵或是退伍事宜。

    除了今天刚刚新成立的营头之外,余下的各营开始着手准备撤除编制吧。朕没功夫和他们玩什么清查空额的把戏,有可用的人就调入新营,无用的人就不必理会,每隔10天撤除一个比赛中落后的营。”

    俞咨皋有些不安的问道:“陛下准备成立的新营,满打满算也就4075人,这还不到原来京营名额的五十分之一呢?”

    朱由检回身看了看后面的校场后说道:“要是有4000令行禁止的精锐,这样的士兵就算满员25万人,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随后朱由检突然把视线转向了京营监军太监孙云芳,脸色突然变得阴沉了下来。

    “孙云芳,你知罪吗?”

    崇祯的问话让早就惶恐不安的孙云芳顿时拜倒在地,浑身颤抖的回道:“臣有罪,臣知罪。请陛下开恩。”

    朱由检这下倒有些奇怪了,于是问道:“你知罪?好,那你说说,你到底犯了什么罪?”

    “臣监军无方,致使三大营将士疏于操练,军纪废弛,这就是臣之罪过。”孙云芳飞快的回答道。

    “就这?还有呢?”朱由检明显不满意孙云芳避重就轻的回答。

    孙云芳顿时期期艾艾的回答不出来了,只会一味的叩头。朱由检等了好一会,才说道:“以往的事朕也不想穷追到底,给你们10天的时间,你们这些在三大营的监军内臣,拿出装备一个卫的武器、甲胄、马匹的银两,朕也就到此为止了,否则就别怪朕不念旧情了。”

    朱由检对身后的连善祥吩咐道:“这几天,派几个人伺候这位孙公公,不要让他太过劳累了。”

    “遵命,陛下。”连善祥接令之后,小退了几步,对着身边的锦衣卫吩咐了几句,顿时就两人跑到了孙云芳身后,把他架起来带走了。

    朱由检再次对着俞咨皋说道:“朕今天把京营的监军内臣都撤了,俞卿且放手去做,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向朕汇报。有不听话的武臣,该撤就撤,该赶走就赶走,不必有所顾虑。元旦之前,朕希望这京营之内,只有一个声音。”

    虽然崇祯给了他诸多权力,但是俞咨皋依然还是犹豫不决的说道:“可是陛下,臣听说内阁或许会下令京营出京平叛,这个时候对京营大动干戈的改组,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好的事?”

    朱由检看着俞咨皋,心中实在是有些恨铁不成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