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唐侯-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白逃往了清古县,这清古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而且在整个蜀中只是一个很小的不起眼的小县城,他不明白柳白为何会逃到这么一个防御能力差的县城。

    难道他觉得这么一个县城就能够抵挡大唐的兵马吗?

    要知道,他只剩了三千人。

    唐舟沉沉睡去,第二天一早,他带上五千兵马直逼清古县,加上古英雄之前带去的五千兵马,一万人足够灭掉柳白的三千人了。

    清古县离益州城不远,他就是益州管辖下的一个小县城。

    这天中午的时候,唐舟他们就来到了清古县,而当他们来到清古县的时候,却发现古英雄只是带兵围城,而没有主动进攻。

    这让唐舟觉得很奇怪。

    见到古英雄后,唐舟便问道“怎么回事?”

    古英雄的兵马离清古县有五里地远,古英雄一声轻叹,道“侯爷,这清古县不大,是建在一条河流里面的,护城河宽的很,叛军抽走了吊桥,没有船只我们很难过去的。”

    听得护城河很快,唐舟眉头微微一凝,古往今来,很多城池都是依水而建的,这样能够保护城池免受敌人的侵害,益州城,简州城等等,都有护城河,只不过他们的护城河并不是特别宽而已,要过去也不是很难,但清古县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有这么大的护城河,却是让人惊讶。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护城河宽大,水多的话就会影响清古县百姓的生活,清古县的面积也可能因此而缩所以这里并不是最适宜百姓居住的地方,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小县城。

    相比较益州城,护城河不大,倒是不用担心会有水灾,如此适合百姓居住,人口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小小的清古县如同一个小岛一般,想要攻下来自然也就增加了许多的难度。

    唐舟带人来到清古县看了一眼,河宽二十米,那里是吊桥能够横跨的?

    这护城河上本来是有座桥的,但是却被叛军给毁掉了。

    此时深秋时节,也算是雨季频繁的时节,护城河中的水哗啦啦的流着,倒真有点让人为难。

    而再去看那清古县城墙,可能是担心水多漫入城的缘故吧,建造的十分的高,而且地势也比平常地方要高出一部分,这样的城池并不好攻。

    这样看完后,古英雄问道“小侯爷,如今我们怎么办?”

    唐舟沉默不语,这时,陈不周道“侯爷,其实想要破敌也不难,这护城河里的水是城中百姓生活水之必须,而且直通城内,若是可以阻断水流,城中必定缺水,我们就是不用一兵一卒,也能逼叛军投降。”

    陈不周这个办法自然是不错的,但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叛军吃不上水,城中百姓也肯定吃不到,而百姓处于弱势,在叛军和百姓争夺仅有水的时候,百姓肯定是属于被欺负的那一方。

    唐舟想了想,否决了这个提议。

    “不能伤害百姓。”

    清古县如今虽被叛军占据,但那里的百姓仍旧是大唐子民,唐舟怎么能为了破敌而让大唐的百姓受苦,甚至是受到生命的威胁?

    所以,想要攻城,只能另外想办法。

    “虽然有点麻烦,但还是这样做吧,命人去借船只,再找人砍伐树木,搭建横桥。”

    这是唐舟他们现如今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只有先过了护城河,才能够进攻清古县,虽然清古县城门很高,但想要攻破,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样决定之后,唐军便开始寻找搭桥的工具,以及船只,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已是五天之后了。

    五天之后,他们开始搭桥,桥自然是最简单的那种桥,但只要能通过人就行了。

    他们在修建桥的时候,也要防止叛军突袭,所以护城河里的船只就负责防御,这样又过了五天时间,才终于把桥给修好。

    五天之后,唐舟带人冲去,除了带有人外,还有一群牛,和一根很粗很粗的攻城木。

    依靠人力来攻城门自然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有牛的话,却是比人来的更容易一些的,牛的力气很大,把这些牛都栓到木头上往前赶,那种力道绝非城内叛军所能够抵挡的。

    过了护城河,在利箭的掩护下,一群唐军赶牛攻城,只几下,清古县的大门便被唐军给捅了个窟窿。

第1191章 潜逃() 
唐军攻入城后,叛军只稍微抵抗了一下,然后便投降了。

    这让唐舟觉得很奇怪,而且他发现城中仅有一千叛军,至于柳白和剩下的两千叛军,早不知踪影了。

    柳白是个聪明人,他肯定早料到就只自己的三千人,唐舟不管怎么玩都能把他给玩死,所以镇守清古县只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要把唐舟等人引到清古县,然后拖唐军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好带着剩下的两千人去其他地方躲藏起来,只要能躲过这一届,他们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唐舟有点懊悔。

    在清古县放走了柳白,就等于是放虎归山啊,柳白这个人十分可怕,就算他此时已经得了很重的病,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又跑出来为非作歹了,而且如果他要培养什么继承人的话,那对以后的危害更加严重。

    且,两千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出来,太危险了。

    蜀中情况复杂,要藏两千人不被发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唐舟有点沉重,把镇守清古县的几个叛军头目叫了来。

    “柳白去了什么地方?”

    几个人相互张望,皆是摇头。

    “小侯爷,这个我们真不知道啊,当初柳白就只是让我们镇守清古县,并且吩咐我们不用抵挡的那么厉害,只要拖延你们几天就行了,我们想着跟着柳白也没有什么前途,留下来说不定能够投靠朝廷呢,所以就留了下来,他去了哪里,我们可一点不清楚。”

    这话倒是一点不假,唐舟他们攻城的时候,遇到的阻挠并不算大,至少没有相信中的大,不过这些人到底还是阻挠了一下,也就是说他们仍旧替柳白做了事情。

    也许,当时的他们也很矛盾吧。

    这个,唐舟可以不追究,不过这些人都是柳白以前的亲信,唐舟也不可能特别信任,说不定这是柳白设下的局呢。

    所以,对于这些人说的话,唐舟很是怀疑。

    “本侯只说两遍,柳白去了哪里?”唐舟神色微凝,露出一股冰冷之气,这些人心下一寒,但仍旧坚持刚才的说法。

    唐舟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然后指了指其中一人“杀了。”

    一声令下,一名侍卫一刀挥去,那人的人头便落了下来。

    人头带血,其他人心中顿时一寒,早听说唐舟心狠手辣,今天一见,果真名不虚传啊。

    几个人都有了惧意,但他们所能做的,仍旧是苦苦哀求。

    “侯爷,这个我们真不知道,您就是把我们都杀了,我们也不知道柳白去了什么地方吧。”

    “是啊,请侯爷饶命啊。”

    众人求饶,唐舟见此,行想莫非这些人真不知道,但他们若是柳白亲信,肯定是死都不会说的,留着他们,反而是祸害。

    念及此,唐舟再次挥手。

    接着,旁边侍卫出刀,这几人的人头就又纷纷落了下来。

    杀了这几个人后,唐舟又命人去其他叛军那里询问,但并不会再杀人。

    这时,唐舟有点后悔,早知道这样,就把小黑给带来了,就凭他的鼻子,柳白跑到天涯海角都能把他给找出来,但谁能想到平叛还用得着警犬?

    也许这里百姓的家犬能找到也不一定。

    虽然觉得这个办法不是很确定,但唐舟还是命人去清古县找狗,然后让这些狗去寻找柳白踪迹,不过柳白他们离开已经有好几天了,想要找到也不是很容易吧。

    一连几天,都无线索。

    京城,长安。

    长安的秋天更有韵味,更有秋的韵味。

    街上的行人仍旧很多,但诗人更多,这是一个让他们诗意大发的季节。

    蜀中大捷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这天早朝,消息一出,众人顿时就兴奋起来。

    “我说什么来着,俺老程的儿子,那绝对是将才,你们看看,他跟着去了,这蜀中就大捷了。”程咬金很不要脸,尉迟恭撇了撇嘴,很是看不惯他的行为,道“那是我儿子的功劳好不好。”

    “呸呸,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儿子去了蜀中就勾搭上了一个有夫之妇”

    群臣嚷嚷着,李治却是终于松了一口气,蜀中叛乱是他登基之后的第一场大战,蜀中大捷给了他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吧整个大唐给治理好的。

    不过就在众人称赞蜀中大捷的时候,王仁祐突然站出来呵呵笑了一下。

    他这呵呵一笑,让人觉得有点扫兴,程咬金看了他一眼,问道“魏国公,你这呵呵是啥意思啊?”

    王仁祐跟长孙无忌程咬金这些新权贵是很不对付的,如今蜀中大捷,他怎么可能看得过去,撇了一眼,道“贼寇还未抓到,算什么大捷。”

    言下之意,指的自然是柳白还没有落网的事情,而他这么一说,程咬金立马就反驳道“那柳白不过只剩下两千兵马,他们能做什么,而且现在到处逃窜,就凭我儿子的本事,还抓住他们?”

    尉迟恭在旁边咳咳了两声“我儿子的本事。”

    程咬金瞪了一眼“现在是讨论这个的时候吗?”

    现在,两人应该一致对外。

    而这个时候,长孙无忌也有点看不下去了,他作为陇西的头目,怎么能任由国戚对他们欺压,长孙无忌站出来,道“圣上,叛军只剩两千多人,想来彻底平定蜀中已不成问题,唐小侯爷应该很快就会传来消息的,我们如今讨论这个没有什么意义,臣觉得,还是讨论如何建设蜀中的好。”

    长孙无忌到底是宰相,不可能像程咬金他们那样说些没有营养的话,他既然站了出来,就要说一些跟军国大事相关的事情,蜀中被叛军占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破坏也算严重,百姓一时半会恢复不过来,这就需要朝廷帮忙了。

    他们不能等到唐舟送来奏折之后,才想到要建设蜀中。

    长孙无忌话罢,李治认同的点了点头“不错,蜀中天府之国,若是加大建设,未必不能比其他地方富饶,如今既然已经平定叛乱,那就要开始建设蜀中,让蜀中百姓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对于此,诸位爱卿有什么建议啊?”

    王仁祐最近得势,很是嚣张,李治对他有点看不惯,少不得在朝中冷落他一下。

第1192章 恢复() 
李治赞成长孙无忌的提议,直接把王仁祐的话题给跳了过去。

    王仁祐心中暗骂,面上却极力保持平静。

    他很清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自己女儿在宫中地位有所下降有关。

    他女儿王皇后虽然身为皇后,但因为没有子嗣,所以被李治冷落,而且又导致那萧淑妃得宠,如果自己女儿地位很高,谁不给他这个国丈一点面子?

    他觉得自己想改变现在的处境,得从后宫入手,让自己的女儿重新得到李治宠信才行,甚至得让自己的女儿生下皇子。

    没有皇子,她永远都只能是皇后,而不可能成为皇太后。

    王家的未来,就在她的皇子身上。

    一念起,王仁祐不由得想起了如今还身在感业寺的武媚娘,这个女人深得李治宠信,若是能将她弄进宫来,让他与萧淑妃相斗,少不得自己女儿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这样想着,王仁祐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至于朝中群臣的事情,他倒反而不怎么在意了。

    “圣上,臣觉得如今蜀中官员奇缺,我们应该派遣官员入蜀中才行。”一名官员站出来提了这么一个意见。

    李治点点头“没错,杨无敌他们都是大唐忠良,为了不被叛军利用,他们甘愿以身殉国,他们应该被大唐永远铭记,他们死了,蜀中各地都缺少官员搭理,这事交给吏部吧。”

    说完,吏部尚书马周站出来道“请圣上放心,臣一定办妥。”

    李治颔首,接着其他人又陆续说了起来。

    “蜀中虽只乱了几个月,但也是百业待兴,臣觉得应该加大农业的投入,最好也要使蜀中百姓与其他地方相互通商。”

    “除了通商之外,臣觉得最要紧的,还是帮蜀中百姓渡过寒冬,现在已快秋末,冬天来临,百姓缺衣少食,会很难过的。”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提供的建议都很不错,李治与群臣商议,整个早朝给人一种清明之感。

    程咬金、尉迟恭这些武将,反倒有些无趣。

    文人治国,武将杀敌,这很正常,怎么治理国家恢复生产,那不是他们武将的事情,所以他们现在也就只能站在一旁听这些文人说来说去了。

    不过等下了早朝之后,本来在朝堂上争的你死我活的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却是相携着去翠明楼喝酒。

    不管早朝上怎么争,他们的儿子的确是立了功,这是好事,怎么着也得喝点酒庆祝一下吧?

    这些人去翠明楼喝酒,唐家庄园这里,却也是热闹的紧。

    “公主殿下,小侯爷送来消息,如今蜀中叛乱基本平定,等抓住了柳白,这事就算是彻底结束了,想来小侯爷也快回来了吧。”林青素有些兴奋,丹阳公主抱着儿子坐在庭院里逗他玩,听到林青素这话,她也高兴起来,道“小侯爷就是厉害,这么短时间就把蜀中的情况给平定了,而且要知道,他当初只带了八千兵马啊。”

    林青素连连颔首“是啊,小侯爷真不简单。”

    两人说着,就又开始盼望唐舟赶快回来。

    感业寺。

    武媚娘虽在寺庙之中,每天青灯古佛,但对于外面的消息却也灵通。

    唐舟击败叛军的事情她也听说了。

    得知这事的时候,她也为唐舟高兴,不管怎么说,唐舟是帮过她的人,而且她有一种预感,自己能不能再入后宫,也全靠唐舟帮忙。

    不过就在武媚娘这么想着的时候,却是有一名小尼姑突然给她送来了一张纸条,武媚娘眉头微凝,打开纸条之后,只见上面写着戌时客来。

    看到这张纸条,武媚娘有些疑惑,戌时谁要来?

    在这感业寺内,都是尼姑,而这些尼姑多半以前都是宫里的人,戌时谁能来这里?

    虽然疑惑,但武媚娘却也是一个胆子极大的人,而且她也很好奇,把纸条烧了之后,便静等戌时的到来。

    时间过的有点慢,夜晚来临,秋风渐起。

    武媚娘在自己的房间坐着,耳朵不时的听着外面的动机,也推测着时间,戌时终于来了。

    戌时来了,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很轻的脚步声,武媚娘的心跳的很快,接着,外面就响起了敲门声,敲门声很有规律,敲了几下就停了。

    武媚娘犹豫片刻,纠结要不要让外面的人进来。

    不过她并没有纠结太久,很快,她便打开了房门,门打开,外面站着一个黑袍男子,黑袍很大,把男子的脸给遮挡了一半,给人的感觉有点吓人。

    武媚娘看了一眼,很快认出了来人,道“我道是谁,原来是魏国公。”

    来人正是王仁祐,虽然这感业寺内都是以前后宫里的女人,但只要他稍微用点手段,就能把这里的几个尼姑给收买了。

    这里的女人,其实是最好收买的,不管是金钱亦或者是男人,都能让他们疯狂着迷。

    王仁祐站在门外,露出了一丝淡笑“武才人不请我进去吗?”

    武媚娘有点不喜欢武才人这个名字,这是她那有些屈辱的过去。

    不过虽然不喜欢这个称谓,她还是吧王仁祐给让进了屋。

    进得房间,武媚娘道“你找我有什么事?”

    武媚娘很直接,王仁祐坐下倒了一杯茶来喝,好像这里是他自己的家,武媚娘稍微有点警惕,生怕这个老东西对自己做出不轨的事情来。

    虽然自己不怎么干净,但也绝不会让这个老东西占便宜。

    不过她显然多想了,王仁祐只是渴了。

    喝完一杯水后,王仁祐道“在感业寺这段时间,想必你一定过的不尽如人意吧。”

    武媚娘看着王仁祐,但是并没有回应,她暂时不知道王仁祐的意图。

    见武媚娘如此镇定,王仁祐倒有点佩服武媚娘的心态,于是也不等她开口,自己继续说道“如果你愿意,我有办法让你离开感业寺,并且进宫,成为皇上的妃子。”

    这话出口,武媚娘神色猛然一变,这是她最最想要的事情,他一直觉得这事应该唐舟帮她完成,可如今王仁祐却提了出来。

    武媚娘在惊诧之后,立马又恢复了冷静,他在宫中多年,早把这些权贵官员看透,他们所作的任何事情,都不过是为了利益罢了。

    但自己能为王仁祐带来什么利益?

第1193章 商谋() 
夜色深,感业寺内静的出奇。

    武媚娘的房间气氛有些凝重,王仁祐似乎并不着急,他很冷静的望着武媚娘,想从她的脸上看出一些什么来。

    但他显然失败了。

    武媚娘很平静,平静的仿佛是一滩波澜不惊的湖面,她并没有表露出任何的情绪。

    许久之后,武媚娘才终于开口“我想魏国公可能想错了,我乃先帝的才人,如今还进宫做什么?”

    这话倒也不错,但在王仁祐眼里,却让人觉得很可笑,你先前都跟李治在宫里住了好几天的时间,如今却又说是什么先帝的才人,可笑不可笑?

    不过王仁祐并没有笑,他只是淡淡道“这里没有外人,我们不说假话,让你进宫,自然是有条件的。”

    王仁祐不笨,听得出武媚娘对自己还不是很放心,而以他对武媚娘的了解,如果不把实情相告,此事怕也难成。

    武媚娘听到这话,道“哦,什么条件?”

    有条件,武媚娘才会觉得这事靠谱,毕竟利益相交,才是最安全的。

    “如今圣上宠信萧淑妃,把皇后给冷落到了一边,我知道圣上也很宠信你,让你进宫,自然是希望你能够打压一下萧淑妃的嚣张气焰,让圣上重新回到皇后身边,你若同意,我便想办法让你进宫。”

    萧淑妃家境不错,是世家大族,跟王仁祐的女儿竞争很有实力,所以王仁祐很担心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