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赶来之后,突然一拥而上,长鞭再厉害,他能一下子就弄死这么多人吗?
只要冲进了马车,这鬼面也只能乖乖投降。
二十几个人冲了上来,鬼面的长鞭挥动的更加厉害,但是这么多人,只要长鞭被缠,想要再抽回来,也得费不少时间。
而这个空当,可就给了敌人机会。
不过就在长鞭缠住人,其他敌人往马车上冲的时候,远处突然射来利箭,所有靠近马车的人纷纷中箭身亡。
只要有人靠近,就只有死。
鬼面见有人暗中相助,心下大喜,扔掉长鞭之后,抽出了一把大刀,这把大刀五尺来长,在他手中挥动虎虎生风,只要遇上敌人,不是懒腰砍掉,就是头颅不保。
一时间,杀戮顿起,鲜血直流。
当秋风再起,四周弥漫起血腥味的时候,鬼面已是杀的疯狂。
杀戮,杀戮。
杀戮终于停止了。
秋叶随风飘来,李婉儿掀开车帘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尸体,但他并无任何同情,只是微微蹙眉,接着说道:“走!”
离长安越近,他们就越不安全,只有离开了长安,他们才算是真正的鱼入大海,此后别人想找到他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马车飞奔而去,暗处,一名黑衣人放出了一只白鸽,白鸽飞向天空,向长安城方向飞去。
长安。
唐舟接到白鸽后,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并不知道还有什么人现了这件事情,但为了确保万一,他还是派了人去保护李婉儿,没有想到李婉儿在途中竟然真的受到了拦阻。
看来,是有人知道了这事。
不过只要没有李婉儿这个证据,那个人就算知道了也没有用。
唐舟嘴角露出一丝淡笑,将白鸽放走后,这便离开了书房。
而王仁祐这边,他左等右等,却一直没有等到消息,直到天晚,他才终于得知自己派去的人全部都被杀了。
这让王仁祐觉得很震惊,他派出去了大概有三十多人,这么多人别说是抓一个文成公主了,就是抓两个三个,那也绝不是什么问题啊,可他们怎么全都被杀了?
自己的人都死了,也不能从他们的嘴里问出些什么来。
而最让王仁祐气愤的是,如今他失去了李婉儿的线索,想再找到他们可就难了,本来好好的一个弄死唐舟的机会,再次给溜掉了。
他突然觉得老头待他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每次唐舟都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第1319章字母表()
转眼之间,便到了九月。
九月的长安秋意浓,浓的都有点化不开。
满目的萧索,再难让人寻到一丝诗意,落叶都很少凋零了,所剩只有光秃秃的枝干。
唐家庄园安静了一段时间,唐舟闲来无事,便是教唐婉读书识字,唐婉虽是女子,但性格却十分开朗,对于学习,反倒不怎么喜欢起来。
大唐的女子,只要是名门闺秀,多半都是会让他们读书识字的,当然,除了这些,女红更是重中之重。
不过唐婉还小,女红自然不会让他学,唐舟也没有想过让她学,如果她不喜欢,自己断不会让人教她。
不过读书不行,虽说在这个时代,女子只要认识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那里还需要读那么多书?
但在唐舟看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女子想有气质,就必须多读书才行。
现在唐婉不喜欢读书,自然跟她的年纪有关,年纪小,调皮,突然让他读书识字,自然是没有以前玩闹有意思。
也许一开始她还会去学,但久而久之,肯定会对学习厌烦的。
每个上学的人一开始都会经历这些,而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多半都是强制孩子去学习,这并无什么不对。
有时候强制的确能够起到很大的效果。
但唐舟并不是很喜欢这样,他觉得学习就应该是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这个办法还行不通,再行强制也不晚。
这天,唐婉从先生那里回来之后就有点不怎么高兴,林青素见她如此,笑道:“是不是先生又训斥你了?”
唐婉撇了撇嘴:“先生教的太没意思了,我不想去学了。”
林青素道:“不去不行,先生也是为你好。”
说着,林青素看了一眼唐舟,意思是让唐舟这个做父亲的也管管自己的女儿,别整天就只知道到处跑,连自己女儿教育的问题也不管。
唐舟笑了笑,把唐婉抱到自己怀里,问道:“先生怎么教的没意思了啊?”
“先生教我认字,可我怎么都念不好,先生就生气了……”
唐婉还是太小了,本来是说先生教的没意思,可被唐舟这么一问,就什么都漏出来了,原来不是先生教的没意思,是她学不会。
唐婉很聪明,但一开始学认字的时候,肯定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唐舟和林青素听得唐婉越说越委屈,不由得笑了一下,心想他们的女儿还是太天真了。
本来是想教训她的,到最后反倒成了安慰。
这样安慰完,唐婉还是又回到房间练字去了,而唐婉离开后,林青素道:“侯爷,一开始的认字练字本来就很难,以后让先生少教几个吧,不然打消了女儿的积极性,再想让她学习可就难了。”
唐舟点点头,这个时代认字,就是写一个出来,让你认,偶尔先生也会给解释两句,为什么这么念,这个字什么意思,当然,解释都是用象形来解释的,听明白了就听明白,听不明白,就只能硬记。
唐舟点头之后,倒是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学认字的情况,自己学认字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这么麻烦吧,先知道这个字怎么念,然后慢慢去明白意思?
他很快便想到了,是拼音。
他那个时代都是通过拼音来认字的,而不是象形,他想着是不是应该推广一下拼音?
有了这个想法后,唐舟就把唐婉的先生赵儒给叫到了书房。
赵儒五十多岁,是个老先生了,虽然有些学问,但并不算特别顶尖,考了几次进士没考上,就一直当先生教书育人,因为品性端正,教的又认真,很得长安城其他家长的信任。
唐舟也是找了很多人后,才最终选定赵儒来教唐婉的。
赵儒虽只是个先生,但在唐家庄园却是不卑不亢的,哪怕面对唐舟这个大唐第一才子。
“侯爷叫老朽来有什么事吗?”
唐舟道:“想跟先生探讨一些孩童启蒙的事情。”
赵儒颔,接着在唐舟对面坐下:“侯爷请讲。”
“今天听小婉提及认字太难,所以我便想着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认字的方法。”
赵儒眉头微微一凝,道:“侯爷,古往今来,认字都是这么认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每个字的含义。”
唐舟道:“我知道,对每个字进行剖析,的确能够加深印象,但如此一来太过于繁琐,对于小孩子来说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心里,不如循序渐进的好。”
这个情况,赵儒自然也清楚,不过只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让他们刻苦一点,这些启蒙的字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这些孩子学习的会很痛苦罢了。
犹豫片刻,赵儒问道:“侯爷的意思是?”
唐舟拿出了一张纸递给赵儒,赵儒看了一眼,见纸上写的全是自己不认识的符号,他有些懵,问道:“侯爷,这是?”
“这是字母表,不同字母我都用谐音标注了,用这些拼音组合来配合字音,学起来就会相对容易很多……”
唐舟详细的跟赵儒解释了一下,赵儒听完有所了解,但并不是特别的清楚,第一次接触所谓的字母表,他就跟学生似的,不过他常年教书,在这方面天赋不错,问了一些问题后,就越的了解起来。
不过想让他立马就明白,显然不行。
如此,唐舟花了几天时间跟赵儒讨论,这才让赵儒真正明白是怎么回事。
而赵儒在了解之后,显得很欣喜,用这种字母拼音来认字,相对来说可就容易许多了,以前认字,得一个一个的认,现在只要熟悉这些拼音,然后通过拼音就能够知道这些字是怎么念的,不用先生教,只要有拼音学生就能知道这是什么字。
而随着这些人读书越来越多,潜意识的,他们就会认识很多字,如此,先生也就不用每天几个字几个字的教,教了一年,说不定也才认识百十来字而已。
赵儒觉得唐舟明的这个字母表简直有划时代的成就,如果能够推行开来,那些初入学堂的学生学习起来可就容易的多了,如果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不知道会为大唐又多提供多少读书人呢。
“小侯爷,您可真是太厉害了,有了这个字母表,以后我大唐可就不得了了啊……”
1320第1320章提之朝堂()
赵儒并非是一个迂腐的先生,不然他也不可能得到那么多人的信任,唐舟也不会让他来教唐婉读书识字了。
所以,他对于唐舟明的这个字母表很是赞成,而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按照他的意思,不仅他要学,他觉得任何一个学子都应该学习这个字母表,之后,将所有的字都用拼音字母来标明,刊印成书,有了这样一本书后,就算你有什么字不认识,查一下,也就知道这字怎么念,以及什么意思了。
唐舟听完赵儒的想法后,竟然有点佩服这个老先生,他说的不就是后世的字典吗?
这也是唐舟不怎么了解这些东西,其实像赵儒说的这个,在汉朝以前就已经出现过,叫尔雅,是华夏的第一部字典。
不过也不能说赵儒的提议没有一点建树,虽说字典早就有了,但赵儒的这个想法却更加的成熟,可以说雨后世的字典差不多了。
连唐舟这个后世来的人一时间都没有想到要弄一部字典,赵儒倒先想到了。
而听完赵儒的话后,唐舟也是十分赞成的,不过他也知道,想把字母表推广开来,之后再刊印成字典,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凭民间的这些教书先生是不行的。
如果真能推广,少不得要借助翰林院的实力,他们这些人主要负责的就是各种书籍的编撰,而且博学多识,很多字别人不认识,他们认识,想刊印一个最具有影响力的字典,非翰林院莫属。
所以,唐舟并没有着急,而是先让赵儒把字母表练习好,最好是能联络一些其他先生也都来学习,当然,长安书院是肯定要学习的。
长安书院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已经认识很多字了,让他们学习字母表的作用不大,但在这个世上,他们肯定还有很多字不认识,如此学了字母表,以后再查字就会容易很多。
而他们因为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只要学会字母表,其他的也就好说了。
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现在只不过是学习更容易的字母表,这又怎么可能难倒他们?
短短几天时间,字母表已是在长安城不少学子先生间流传开来,而每个真正明白字母表用意的人,都对这个明称赞不已。
知道的人多了,这事也就传的越广起来,酒楼茶馆,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听说了吗,小侯爷明了一个什么字母表,用这些字母拼音来标明我们所认识的字。”
“咋没听说,现在很多书院啊,私塾啊都在用这个字母表来让人认字,听说学会之后,不管什么字,只要有拼音,就能念出来。”
“这么神奇吗?”
“当然啦。”
“有空我们也去瞧瞧……”
“你瞧什么啊,你连字都不认识。”
“我不认识字,我可以去学拼音啊,学了拼音,我只要看拼音不就知道那些字怎么念了?”
“好像也没有问题啊……”
一开始,这些还只是在民间传,后来,达官贵人也都知道了。
长孙无忌通过一些办法弄了一份字母表,研究了一天之后,他便已经明白怎么回事,而明白后,忍不住赞道:“这唐家小子,真是不简单啊,此办法若能流通开来,整个大唐无白丁也。”
长孙无忌很聪明,自然看得透这里面的情况,只要学会这些拼音,任何字只要一查就能知道怎么念,那岂不是人人都能认字了?
人人都能认字,也就没有白丁了。
这绝对是划时代的。
长孙无忌拿着字母表来回走动着,思虑着,他很纠结,如果整个大唐都没有白丁,这对于大唐来说自然是好事,人人都认字,自然也就会有更多的人才被觉出来。
只是人认字读书之后,心智就会有所开,心智开,想法也就多了,少不得一些不得志的人会心高气傲闹出事端来。
这对于大唐的统治来说,是有利有弊的。
所以,他很犹豫要不要将这个事情提交上去,由朝廷来负责此事的完善。
他并没有犹豫太久。
次日早朝,长孙无忌便将字母表的事情给提了出来。
朝中不少人都已经知晓,长孙无忌提出之后,很多人也都持有相同意见,觉得这字母表若是推广,再让翰林院编撰一部字典,那绝对是造福后世的事情。
当然,他们这些人也都知道读书人多了不利于大唐的稳定,但谁都不敢提及,这事虽然心知肚明,但却不能拿到明面上说。
最近娜妃的身体越不好,李治身居宫中,对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的事情反而不甚知晓,拿到长孙无忌递交上来的字母表看了一眼,并不甚明白,但他见群臣都这般支持,料想是真有其作用的,于是问道:“诸位爱卿都觉得不错,不知这东西是何人明?”
“回圣上,是唐舟唐小侯爷。”
听到是唐舟,李治倒也没有太过于吃惊,在过往的这些年里,唐舟明的东西也不少,每一样都足以震古烁今,如今明了字母表,自然也并不是特别稀奇的。
李治颔:“好,等朕研究过后,给大家一个答复。”
不明白之前,李治并不会急着下结论,这个群臣自然也都明白,像他们这些人,聪明如长孙无忌者都用了一天的时间来了解,其他人有用五天,有用七天的,李治少说也得了解一段时间才行吧?
退朝之后,李治把长孙无忌留了下来,没有人给自己讲解,就看这一堆字母,李治那里能明白,所以他得有个老师才行。
这事是长孙无忌提出来的,自然得让长孙无忌来给他讲解一下才行。
长孙无忌进得御书房,就开始给李治讲解,因为李治学识也不差,再加上长孙无忌的解说,等长孙无忌说完,李治多多少少也都明白了一点,至于弄字典啥的,他也都清楚了。
当然,字典这个东西不是长孙无忌想的,是传的时候就已经有的,赵儒想弄字典,自然也会随之传出去,而且在传的时候,说到了查字,那肯定得弄个字典不是?
“字典的事情交给翰林院?”李治说出这话,显然是已经同意弄字典了。
长孙无忌想了想,道:“此事若成,功在社稷,交给翰林院合适。”
第1321章入翰林院()
“此事若成,功在社稷,交给翰林院合适。 ”
长孙无忌说完,李治也点点头,接着说道:“好,那这事就由长孙大人负责怎么样?”
听闻此言,长孙无忌连忙说道:“圣上,这字母表是唐舟明的,其中很多东西也只有他明白,让老臣负责,怕是有点为难老臣了,老臣也就看懂了怎么回事。”
一天时间就全明白透彻,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长孙无忌可不敢接这件事,办好了还好说,办不好,那可就丢人了啊。
李治听到长孙无忌这话,就知道他的意思了,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这事就交给唐舟去办吧,朕下道命令,让他去翰林院,负责字典的编纂。”
长孙无忌点点头,这事恐怕也只有唐舟能办。
长孙无忌离开皇宫之后没多久,李治就把诏令下了。
唐舟接到命令,倒是一喜。
本来他还想着等这事更加成熟之后,就去向李治提及的,不曾想让长孙无忌捷足先得了,而这李治倒也痛快,直接就同意了。
既然李治同意,他自然也不能偷懒不是。
第二天,唐舟就进了翰林院。
翰林院中的人,都是大唐最最满腹经纶的人,他们可能才气不是很足,但知识的储备绝对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而此时翰林院最大的官,是孔雲。
孔雲是孔颖达的堂弟,也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孔颖达前两年去世,这翰林院也就让孔雲掌了舵。
论学识,唐舟自然不是这些人的对手,不过唐舟来了之后,翰林院的这些翰林不管是老的少的,都对唐舟极其尊敬。
无他,因为唐舟是大唐第一才子,就只这个名头,就不是其他人能够比的了的。
不过唐舟进来后,他们这些读书人倒没有急着让唐舟去教什么字母表,而是吩咐拉着唐舟给题诗。
翰林院是一个学习氛围很浓的地方,而且这里的人都是大儒,都是有学问的人,来了这里,肯定都是对学习十分爱好的人。
唐舟才气纵横,他们自然想让唐舟在这里留下一副墨宝了啦。
唐舟本不想在这些人面前卖弄,自己也就是个文抄公,哪敢在这些有真学问的人面前班门弄斧啊,万一这些人揪着不放,非得讨论来讨论去,自己岂不是就惨了?
可被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或激将或央求的说着,唐舟还真有点拒绝不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这才让人把笔墨纸砚拿了来。
笔墨纸砚上齐,唐舟略一沉思,随即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一句,此时写来留在翰林院当墨宝,倒也恰如其分。
当然,为了让这些人揪住这句诗不放,唐舟用了一种新的字体来写这些字:瘦金体。
唐舟写完之后,众人纷纷趴过来观摩,而且轻声吟着,这样吟了几遍后,皆是忍不住称赞起来。
“好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问一道,天赋是其一,但若只有天赋而无勤奋,也是不行,甚至在我看来,勤奋是更为重要的。”
“不错,只有读够了书,在写文章的时候才会更加的顺畅